扁平化設計中,按鈕是如何讓人有點擊欲的?


瀉藥。這是一個好問題啊。聽眾雖少,也要認真把歌唱完。

扁平和非扁平的按鈕有啥區別?

基本沒區別。

但是,扁平化的極簡設計對設計師提出了更高要求

  • 精鍊內容
  • 真正地思考主要任務,讓用戶專註於主要任務
  • 重複上兩點來不斷迭代
  • 勇敢地重新設計

其實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等於「如何設計出優秀和有效的行為召喚」。有的同學可能會覺得扁平按鈕不夠突出,就做不到有效的行為召喚,其實那是全局設計有問題。我所理解的「全局設計」在非扁平的界面里包含這些東西:

  • 對比:顏色、大小、位置;
  • 上下文:例如按鈕的作用類型、使用場景;
  • 文案:各種動賓短語,活動口號;或者識別度高的icon;
  • 各種反饋:填寫校檢;懸停狀態;
  • 有愛

以上東西沒做好,就算你的按鈕再「擬物」,用戶也沒有點擊慾望。

字多會悶,舉些圖例來說明吧:

圖1:扁平 vs 非扁平 (廣義上的) 圖片來源:LukeW | Designing for iOS7: Perils Pluses

請注意:「扁平化」的 iOS 7 的鍵盤按鈕也是有陰影的哦。

圖2:扁平 vs 非扁平 (廣義上的) 圖片來源:同上

圖3: 扁平 vs 非扁平 (廣義上的)

圖4:新浪微盤按鈕,很好地詮釋了「對比」的重要性

圖5:iOS 7 絕大多數情況都具有良好的上下文,當然也專註於讓用戶一次只做一個任務

在有上下文關聯的情況下,就算是簡單的「文字鏈接」也會很容易被識別。當然左圖的「Agree」按鈕也使用了加粗的對比效果。

圖6:上下文、單一任務

登錄時非常美好——簡單的表單,還記住我上次登錄的賬戶名,大大的藍色「登錄」按鈕。

但成功登錄卻給我一個「廣告」頁面,還要來個與任務無關的推廣按鈕——我用手機來登錄你的網頁版,還能指望我先下載你的app?流量、網速、使用環境都不幫用戶考慮一下?跟新浪微盤有啥區別。

圖7:吸引的文案

Mailchimp 用簡單大方的產品介紹設計出良好的上下文環境,然後加上一句簡單的「Sign Up free」來搞定用戶。

圖8:很多時候識別度高的圖標能幫你節省很多空間,並能提升美觀度和一致性

圖9:自動校檢,未填寫東西就不讓你點擊按鈕。那麼明顯的變化很容易吸引用戶眼球,這個場景稍微複雜。

圖10:不可用狀態的滑鼠hover反饋(Bootstrap 的 CSS 3 樣式)

圖11:知乎的按鈕

非常低的對比,為啥?為了減少用戶寫作的干擾源。

圖12:什麼叫有愛?知乎還沒支持Gif啊!!!大家自己去試試 Tumblr

最後奉上一個比較完美的按鈕設計:

MapBox | Fast and beautiful maps 我要Gif!!!!

Are u watching closely?

至於扁平與擬物孰劣孰優的爭論,我就不多說了,全球包括知乎都有海量的討論。 我的理解是這樣的:

趨勢是視覺上越來越扁平,交互上越來越擬物。


扁平化設計不需要刻意去引導用戶往按鈕上點擊。智能手機發展了這麼多年,用戶已經習慣了屏幕上哪裡可以點擊,沒必要再通過擬物來提示。在這種前提下扁平化才發展起來的。

個人認為這是一個技術和審美髮展的過程。

放在觸屏技術剛剛發展起來的時候,人們還習慣於實體按鍵,大腦里對於屏幕里的圖形的第一直覺還停留在「壁紙」的感覺,直覺上意識不到什麼是可點擊的。那時候iphone4和安卓手機們的UI界面還是擬物按鈕為主流,看上去舒服自然,可點擊的圖標通過漸變、陰影等效果產生視覺上的一個「突起」感,讓人注意到他的不同,從而明白這是一個按鈕。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人們已經適應了什麼地方能點擊,就不必通過特效來「提示」了。並且在於信息爆炸的時代,冗餘的東西讓人開始感覺不適,這種失去提示意義的特效漸漸就沒有了存在的價值了,取而代之的是簡約清爽的扁平化風格。事實上,扁平化嘗試剛剛開始時,還有很多反對的聲音,認為這種圖形看起來很不自然,反直覺,是一種偷懶行為;但時代的潮流不可阻擋,隨著大眾的認知能力和審美水平的發展,簡約的扁平化風格就越來越深入人心了。現在大家看見一個扁平化的設計(如app界面、PPT等)會感覺清爽舒適;但把同樣一份設計放在十年前,估計會被噴:「什麼玩意兒,偷工減料吧,就幾個簡簡單單的方塊我幾分鐘就能做出來」。這很正常。前幾星期,網上把Win98時代的PPT風格拿出來調侃了一番,亮眼的背景+各種gif jpg四處亂入+小喇叭+酷炫的藝術字+四處亂飛的動畫效果,樂呵樂呵地覺得特別low;但在當時,可沒什麼人跳出來說這種PPT很low的,這完全是取決於特定時期技術和審美的發展程度而已。

從簡單——&>複雜——&>簡約,不光是設計,很多事情都遵循這種規律。起初技術水平低,只能做簡單的東西,這是任何事情剛起步時的狀態;後來越做越複雜,功能和信息越來越集成化,看起來就顯得很複雜不明覺厲,這是技術的積累階段;再後來把信息歸類整理,把功能模塊化規範化,從而提升用戶體驗,這是技術的整合和反思階段。而審美只是伴隨著技術發展的一種相應的認知行為而已,必然也隨之發展,可能會依舊對舊的習慣和審美有所迷戀,但卻很難超時代去理解超越當前時代技術的審美標準,就像十幾年前的人很可能會對扁平化不屑一顧一樣。



最後一句話印象深刻:3


推薦閱讀:

機械設計研究生在讀,明年畢業,還有機會轉行嗎?
有哪些界面設計優秀的網站推薦?
如何評價 Windows 10 秋季創意者更新(Version 1709)?
UI設計師該如何做職業規劃?
播放界面中停止按鈕存在的必要性是什麼?

TAG:交互設計 | 用戶界面設計 | 扁平化設計FlatDe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