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40年的中國人口,會比現在減少一半左右嗎?

中國的生育率據說比日本還低了,30年後人口真的會大大減少嗎?悲催的80後們的只有活到老工作到老了嗎?

南方周末 - 【一周高論(20130808)】中國人愛生孩子已成歷史


先來看這兩張圖,不難發現吧。人口死亡絕對數隨著人口老化在逐漸上升。從70年一年死亡600多萬,到現在一年死亡接近千萬。這期間人口出生數從接近2800萬到現在一年出生1655萬。我請大家注意下,2014年開始可是放開二胎了。但人口出生數並沒有增長多少吧?往上倒推25年到30年,其實這還是80後這一代嬰兒潮帶來的。再往上推,80後的嬰兒潮是60後第一批嬰兒潮帶來的。看出來了吧,階梯式的下滑。

每年增加的人口絕對數也是在慢慢減少,從70年每年增加2000萬,到現在每年增加不到700萬。

6普人口數據,2010年全國人口是13億7千萬。那我們差不多可以認為到2020年七普的時候,(十年一次人口普查)人口應該接近峰值,也就是14億3千萬到14億4千萬之間了。(坦白說,這還是樂觀的,因為這十年可是遞減數列)再往後,就是零增長,負增長。。。。而且負增長的速度將是可怕的。1970年出生的2700萬,在2050年就是80了。到那時,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年死亡人口超過2000萬,一年出生人口不足千萬。是不是很可怕了?每年人口減少將超過千萬。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不可逆轉,社會福利費用將急速增加,到時候我們面對選擇題是,這些有限的經費是買拐杖還夠不夠?更不用說在教育,科研,甚至軍費上了吧?

計劃生育好不好,我不願評價,此一時彼一時,也是當時是對的。誰知道呢?

我只是就基於實際發生的數據在做推斷。人口老齡化以後帶來的死亡率上升不可逆轉,經濟發達以後帶來的低生育率,歷史上看也沒有哪個國家逆轉過。(當然,中國有特殊國情也沒準,但難不成真和羅馬尼亞當年一樣設立月經警察,逼著生二胎?想想咱們國家可能也幹得出。。。)

很多經濟問題把它還原成最基本的模型。無非是有人買賣。好么,現在人都沒了,怎麼買賣?

數據來源是統計局的公報。

中國人口問題希望能得到重視。但不希望出現計劃生育這種強制性的手段。按照某個知友抖機靈的回答,好歹第二個半價啊。


先說好消息,一半是減不了的,因為現在到2040年一共不到30年了。

但壞消息是,中國的人口將以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急劇減少那簡直是一定的。

宏觀上,每年出生人口減去死亡人口再加上跨國境移動數量(和前兩項比是個小數目,而且還是負值)就是人口的變動值。可以近似地認為死亡人口減去出生人口就會是將來每年中國人口減少的人數。

去查下建國以來每年出生人數就可以知道,1950年以後就進入了一個很長的人口出生高峰期,從那時起直到1960年代末平均每年出生2000萬人。這些人中的絕大多數都會在2040年前死去。但現在中國的出生人口就已經只有一千幾百萬了,這還是最後也是最多的一次出生高峰時誕生的80後們進入了生育區間的結果,在他們離開以後,當90後00後10後們來接班的時候,維持1000萬這個數字也會有些困難。現在日本一年減少不到30萬人就說自己是人口減少社會了,不幾年就會有個人口一年凈減1000萬的鄰國來給他們開開眼。


不會


如今社會工作模式確實不需要那麼多人口,工廠可以用機器人代替人類,石油企業的話一個班次也就幾個人操控。鼓勵生育只不過是利益集團想剝削屁民的幌子罷了


美國人創造gdp世界第一也沒用很多人口啊,


獨子不當兵


非常好奇讓基辛格很惦記的2030-2040人口結構會發生什麼樣的重大變化


看來80後真的是責任重重啊,變數極大,未來難以想像


摘要:米塞斯協會研究員Peter St. Onge認為,德國和日本大舉吸引移民增加人口的策略可能是錯的。生育率下降導致人口下降,會導致人均資源佔有增加。而老齡化造成的撫養比上升,會被「預期健康壽命」延長和長期經濟增長抵消。人口自然萎縮遠非災難。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微信ID:wallstreetcn),作者唐晗。更多精彩資訊請登錄wallstreetcn.com,或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70年代的時候,人們擔心人口爆炸將導致一場危機,結果這個判斷錯了。現在我們卻擔心人口萎縮可能引發另一場危機,這個判斷是不是同樣錯了呢?

在發達國家中,德國、日本正通過大舉吸引移民,促進生育提升人口數量。這兩個國家擔心人口繼續萎縮,會導致整個社會養老體系崩潰。

然而米塞斯協會研究員Peter St. Onge認為,這麼做是錯的。

人口下降對於一個國家不是災難,實際上可能有積極意義。

從歷史上看,「黑死病」導致人口大幅萎縮,然而之後西方經濟卻在瘟疫後起飛。

因為如果人口減少三分之一,包括耕地在內的資本保持不變,就會有盈餘:相同的資源供應了相對較少的人。

現在,如果人口下降,並不是因為自然災難,而是因為人們自願生更少的小孩,那麼經濟還不會因此損失勞動力。

Peter St. Onge認為,以德國為例:

在移民大幅增加之前,德國適齡女性生育率平均為1.25,這相當於在一個周期內人口下降三分之一(以75歲平均預期壽命為一個周期)。德國可能在2100年人口下降1/3,那麼這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

這要分兩面看:

第一,只看數字的話,這對於德國人是好事;同樣多的資本、土地、水和空氣,供應了較小的人口。

沒錯,國防等公共開支必須分攤到更少的納稅人頭上。但是人口規模減小,同樣將減少國防開支。比如荷蘭的人口、國防開支分別相當於德國的1/5 。

第二個問題,人口結構導致撫養比嚴重惡化。即需要養老金的65歲以上老人,以及14歲以下未成年人比例顯著上升。

還是以德國為例,聯合國預計德國在2100年將有6800萬人,相比今天的8200萬人,大約下降了20%。 年齡結構發生變化,導致超過65歲的人,從1700萬增長到2300萬。 同時,14歲及以下的兒童則由1100萬下降至900萬。所以需要撫養的人口,將從目前的2800萬上漲至3200萬。而適齡勞動力人口則從5400萬下跌至3600萬,這意味著人口下降導致德國撫養比將翻一倍。

然而Peter St. Onge人口撫養比惡化是事實,但是它同樣忽略了兩個問題:

首先,過去100年中發達國家預期壽命沒有顯著增長,但是預期健康壽命卻每隔10年增長了1.4歲。

這意味著2100年65歲老人的身體狀況,相當於目前53歲的人。78歲的人身體狀況,相當於目前65歲的人。這意味著會有更多高齡勞動力回歸就業市場。

第二,是長期經濟增長趨勢。從量化角度看,過去50年里,德國人均GDP平均每年增長1.65%。這意味著到2100年,一個德國工人產出是現在的4倍。

總之,更健康的預期壽命,意味著德國2100年德國的實際撫養比會減少,而經濟增長則意味著德國工人會變得4倍富有,而人口負擔下降了80%以上。

所以無論從絕對數字還是人口結構看,人們選擇減少生育導致的人口下降,根本不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應該要設法減少到1億以下。全都可以採用機械化嘛!


推薦閱讀:

中國會因為人口問題或者性別失衡問題禁止同性戀 強制生育嗎?
為什麼客家人聚居區和潮汕地區生育率偏高?
如何看待 2015 年我國出生人口不增反降,比上年減少 32 萬人?
中國政府能夠控制人口老齡化甚至負增長的趨勢嗎?
漢族會失去主體民族地位嗎?

TAG:中國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