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北大試行的「中國大學先修課程」有何期待與看法?
2013年春季學期,北京大學開出首批「中國大學先修課程」,包括微積分、電磁學、大學化學、中國古代文化和中國通史(古代部分)。這些課程將在部分中學的高中新課標選修課體系內開設,供學有餘力的高二學生選修。目前,北京已有十一學校、北大附中等開設此類課程。
2013年秋季學期起,北大還將陸續推出線性代數、幾何學、力學、熱學、光學、近代物理、化學前沿、經典名篇選讀、世界歷史、人文地理、環境科學、心理學、生命科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計算機科學等十餘門先修課程。北大計劃用三年時間建成三十門左右不同學科的先修課程,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二期課程增設計算概論、地球科學概論兩門課程,三期課程增設電路基礎一門課程)(除一期課程歷時一個學期外,後期課程均歷時一個學年)在當前的高考制度下,該課程的開設能達到何種高度?與AP課程比較,又可以有什麼期待?
先佔坑,2015屆高三狗(還有54天高考刷知乎真的好么……),參加2013.9,2014.2兩次歷史大學先修考試,第一次B第二次A-,有時間中午晚上補全
4.14 14:00
歷史大學先修其實就個人而言難度並不大,本身高中學的就是文科而且對歷史頗感興趣,所以對於中國古代史一些知識有一定的了解。教材北大推薦的是張帆的簡明中國通史,自己用的是翦伯贊先生的中國史綱要,配合以錢穆先生的國史大綱。卧槽這兩本書觀點畫風完全不一樣好么!同一件事解讀能滿擰好么!看的時候真是酸爽不提了……學習的過程主要還是看書看書再看書,配合一點往年歷史系考研的資料和題目。發一張第二次考試之前的照片至少看上去蠻嚇人的……考試的內容基本完全脫離了高考的桎梏,而是按照大學和考研的路子在走。名詞解釋八選六和大題四選三,具體內容大家可以上網搜索一下三次(馬上就是第四次了)考試的題目看一看。個人認為這一門大學先修最大的意義就在於它幫助一部分高中生突破了高中歷史教材的束縛,為對接大學學習和進行歷史研究做準備。至少在高一高二開設這門課程對學生絕對是一件好事。但北大目前推行大學先修的策略實在是不敢恭維。出爾反爾更改政策這件事情實在不是北大應該做的事情。北大在2014年一直承諾拿到A級成績(A-,A,A+)就可以獲得北大的自招資格去上課了,晚上繼續更4.15 19:23
海淀一模成績出了,還好,答主卡到了文科區前十……接著說。自招政策變化後,答主一直在關心北大會對大學先修項目優惠作何調整,一開始北大ap委員會給的答覆是「請同學放心,政策只會變好不會變壞」。0305和0315兩個自招細則發布後也再次詢問過,就沒有消息了。事後答主通過老師了解到,今年北大只會優先考慮A+的同學,A的同學都在自招初審中不佔太大優勢,A-基本就等於白考了==答主能夠理解北大為應對國家政策變化而作出的無奈之舉,實際上,這項政策的調整對答主的影響也不是很大,但至少在文科範圍內,這麼做對參加大學先修考生的熱情影響是很大的。根據北大的統計,只有10%左右的同學能拿到包括A-在內的A級成績,去到至少佔A級一半的A-成績後只剩下5%,可能對北大來說只是幾十考生,但對考生來說很可能就是和北大失之交臂。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A-的同學和A的同學差距就很大么?未必。但至少今年的政策,基本上就是鴿了全國幾十個A-成績的學生。這些學生多是參加最初兩次大學先修考試的考生,他們對於這個課程的認識真的對整個學校對大學先修課程的態度影響很大。北大就這麼鴿了一批考生,至少在答主看來非常不明智。最後再說說上課和學習的事情吧,大學先修基本不靠老師靠自己,老師用北大的ppt照本宣科帶你討論只能讓你對這段歷史有一些了解,深入思考,總結題型規律和答題技巧這些事情只能自己做。還是希望有更多的學弟學妹投入大學先修的學習當中!熱烈歡迎各位入坑!2015.9.16更學長在北京大學歷史學系等你來!在文科瘋人院熱情恭候各位!沒人邀就自答了。認真寫的答案這應該是第一篇吧。
首先介紹一下自己:本人深圳中學准高三在校學生,曾在高一、高二兩年參加過兩屆中國大學先修課程《電磁學》的學習,都沒有能夠堅持到最後。
因此我僅僅對我切實體會過的電磁學選修做出評價:目前看來,實在是非常不成熟,對很多學生而言門檻太高,對能聽懂的人而言,反而成為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下面結合個人經歷談一談具體情況。
在2012、2013這頭兩年,中國大學先修課程首先開設了以下幾門課程:中國古代文化(語文)、微積分(數學)、電磁學(物理)、大學化學(化學)、中國通史(歷史)。除了這五門與高中核心課程相關聯的先修課出現在我校的選課表上之外,在中國大學先修課程選課報名平台上也出現了計算概論及地球科學概論兩門課。當高一下學期我看到選課通告的時候,我覺得我對中國古代文化以外的四門課都很有興趣,但顯然,修滿它們並不是一個現實的選擇,於是我選擇了最感興趣的電磁學報名。那麼我們學的課本是什麼呢:《大學物理通用教程-電磁學》北京大學出品的某套叢書中的一本,理論上質量是有保障的。實際上,這是一個非常令人憂傷的選擇。因為這竟然是一本非物理類的課本!根據完全的統計,那一屆所有的電磁學學生分屬物理競賽小組觀光團和物理社觀光團,讀者們自行感受一下選擇讀物理系的比例……這意味著這個東西根本換不了學分嘛~以前這個東西開課之前,大家讀的明明都是趙凱華梁燦彬什麼的,這都怕煮成夾生飯導致上大學聽課不認真。那麼我花每周六個小時的時間來聽中學老師講非物理類電磁學……就為了拿一個北約自招資格嗎?後來一想,這是電磁學這門課的特性使然的。以微積分為例,這幾乎是大學全部文理工商農醫等學科共有的必修課,尤其對於理工科學生,是怎麼也繞不開的坎。因此,選報微積分的學生來自非常廣的範圍,幾乎每個人都有聽微積分的理由。而電磁學這門課的推出卻是讓人匪夷所思的,我們從它需要的知識儲備講起:1,需要完整的高中電磁學(物理選修3-1、3-2)知識儲備。在我校如不考慮自學,是不可能有人高一開學一進來就具備這種知識儲備的。然而即使對於高二開學的學生而言,二十個班中也僅有區區四個班的「榮譽體系」班級由於理綜課加大課時而達到要求。因此,電磁學的開課時間是下半學期,與其他四門課程開在秋季學期相比,電磁學對二升三造成的壓力更大。2,理論上,應該具有單變數函數微積分的能力,面積分體積分之類的可以由老師在課堂上補充。實際上,這本非物理類的電磁學教科書是我見過最銷魂的教科書沒有之一,場論和線代使用的一點也不吝嗇,以至於第一年開課老師花了一個月的時間講數學補充,大家可以感受一下。這意味著就算我高一花費一年的時間聽完了微積分先修課再去跟電磁學,我的數學功底依然是不夠用的~
3,……其實我最好奇的就是這個了,北大是出於怎樣的想法才會物理類第一個開電磁學啊,說好的力學呢?沒有普通物理力學的底子我想電磁學的習題做起來一定非常非常的有趣。為什麼不把力學開在最前頭呢?如此一來,高二上到高二下的兩個學期,剛好可以解決普物力電。在如此苛刻的知識儲備要求之下,電磁學招收學生的範圍就十分有限了。物理競賽小組的組員大概是可以滿足要求的(我也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物理社的同學也有這種能力。如果仔細考量,已經修過AP物理的出國生一樣有能力參與這個課程,只是參與的意義幾乎沒有,因此兩年來並沒有遇到這些人。第二年,我有做數學競賽的朋友嘗試參與了這門課程,但很快退出了。然而作為一個物理競賽小組組員,我依然放棄了這門課程的學習。介紹一下背景:物理競賽小組的教練把我們全組學生(一般是高二組)拉去了先修課,但並不強制要求不能退出。因此,電磁學老師的感覺是「講書本上的東西是不是下面的人都懂了不會聽」(其實確實是這樣的)作為我校唯一擁有北京大學博士學位的老師他性格又比較古怪,一拍腦袋想到了一個好主意:掏出一本電動力學~同學們來看這個拉普拉斯方程咯呀~這個狄拉克函數~電八極子展開撒~邊界條件知道伐~來同學們看看這道國際物理競賽題咯呀~用電動力學解決還是挺容易的撒~老師其實你這麼講我們是聽不懂所以不會聽了好嗎TAT好的我們對比一下美國AP課程中的同類課程是如何設定的:
AP物理B和AP物理C是我校國際體系開設的兩門AP物理課,後者與前者相比多出了微積分和電磁學的主幹內容。兩門AP物理課供高一升高二或高二升高三的國際體系出國生選修,修完總計耗時一年。與中國大學先修課程佔用晚修、午休及社團課等時間上課不同,AP課程即為國際體系正課。我校國際體系學生高一結束時應達到的物理水平是完成高中物理必修部分,即機械振動、機械波、動量守恆定律以外的全部高中力學內容,且這門課對他們而言並非是需要做大量習題鞏固的高招考試科目,因此他們的平均知識儲備要遠遠弱於中國大學先修課程-電磁學的學生。然而由上面的介紹可以知道,AP物理B根本是一門不包含微積分的「大學物理」,很明顯,這就是中學物理,只是相對美國高中的一般水平來說,它可能比較「大學」了。因此,我們學校的課程設計是不再對國際體系加入高中物理選修部分的教學,而是以AP物理B作為代替。與此同時,高一學習中表現出在物理方面成績優秀的同學,可以得到選修AP物理C的資格。由於對這部分同學而言,AP即是他在學校最重要的正課,因此選擇AP物理C是理所當然的。不像中國大學先修課-電磁學那樣,只能吸引到極少部分的同學參與。先說這麼多,滾去休息了,剩下的過幾天補上吧。現在看來,北大試行的「中國大學先修課程」終將會不斷走向成熟,但相比起美國的AP課程會有以下不同點:
一、美國的AP課程由美國大學理事會(College Board)主辦,成績受美國大學承認,且已向眾多其他國家開放。而北大試行的「中國大學先修課程」由北京大學獨自開辦,成績只被北約承認(當然對其他高校會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也較難向其他國家開放(但不排除此種可能)。其中最主要的一個不同點便是北大試行的「中國大學先修課程」由北京大學獨自開辦,試行幾年後清華大學或許也會試行類似的大學先修課程,這樣未來便會有兩種不同的可能:一是北大清華的大學先修課程之間形成競爭,二是會像美國一樣成立統一的組織來進行管理,並將北大清華等眾多高校都包括進來。前者通過競爭應該是有利於相互的促進與改善,但受教材版本、教師數量、教學時間、選課人數的影響(試想同時在一所高中開辦兩門微積分課程,教材不同對學生之間的交流會產生較大影響,教師數量、教學時間對一些規模不太大的高中而言有困難,又或是學生都去報北大而不是清華的課程),且不利於其他高校的參與;後者有利於統一管理及各高校的參與,但或許不利於自身的不斷完善。
二、在美國,一般修一門大學的課程要花費數千美元,而參加AP考試只需要82美金,因此選修AP課程可以說是一種省錢的措施。另外,美國各大學已將AP成績看作衡量學生學習和研究能力以及應付高難度大學課程能力的重要指標。參加AP考試科目多、考分高的學生被美國名校另眼相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也將此作為發放獎學金的主要條件之一。而在中國,受之前的奧數等影響,大學先修課程不可能成為全民行動,不會增加普通學生的負擔,也更能實現其「供學有餘力的高二學生選修」這一目的。此外,這種選拔方式只是作為大學自主選拔錄取時綜合評價的依據之一,起到的作用沒有像AP課程那麼大。
三、北大試行的「中國大學先修課程」仍處於起步階段,且有美國AP課程實施多年的經驗與教訓作為參考,相信其能夠針對美國AP課程顯現的弊端在早期及時做好規劃與調整,並結合中國國情來選擇適合我國發展的道路。美國一些大學對於沒有達到5分,而是3或4分的成績不予兌換學分;學術組織稱越來越多的學生選修AP課程,但是並沒有達到大學課程的水平;研究報告稱選修AP 科學但沒通過AP 考試的學生,在大學階段與根本沒參加AP 選修學生成績一樣……以及有國際體系(出國班)的同學向我說的有關美國因過多AP課程而忽視基礎學科的情況等。
(抱歉沒有按照問題的順序回答,但這樣或許能更好地表達出我的意思。)我2013年初參加了先修課的微積分和電磁學(好像是兩個A-),14年為了準備出國,抽空去考了AP的微積分,物理C力學電磁學,化學,計算機,宏觀微觀經濟(好像是五個5兩個4)。有幸在高中先後參加過國內的先修課和國外的AP,可以來寫一些對比。三年後來寫一些想法吧,從這幾個方面說:
(1)當時我們學校先修課的形式和內容(2)先修課對學生的作用(3)先修課和AP的區別(4)個人對於是否要學先修課的建議---------------------------------分割線------------------------------(1)課程形式。
微積分:教材北大高數(上冊),每周講一堂課,覺得簡單的同學可以不去上;老師有時會印一些題目做;要求盡量做書後習題和補充資料。電磁學:教材大學物理通用教程-電磁學,每周拿一節物理競賽課講(印象里是在晚上;物理競賽的同學必須來聽)。教授的水平很高,講課很慢,不按書講,沒有習題。(2)先修課的作用。
升學加分。每個省市加分政策不一樣,當時我得知的消息是,先修課本身並沒有加分機會,同學們要學有餘力再參加;話雖如此,微積分和電磁學能幫助物理競賽(尤其是我那屆考綱第一次包括了微積分,終於不用披著微元法的大衣搗鼓微積分了~13年競賽我們學校考得不錯估計和先修課不無關係)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先修課是因材施教理念的體現,而不是推廣公平主義的手段。教育資源不足不能讓大家都參加競賽怎麼辦?拿大學教材給你學!國外不就是這麼做的嘛(AP/IB/etc)。自學有難度、學校可能會施壓讓你專心做高考怎麼辦?給一個先修課的招牌,給一個可能可以加分的理由,獲得家長和老師們的支持。提前接觸大學知識,發現」自己原來是有多淺薄「,知道有些問題原來可以這麼考慮,了解到那些現象原來可以這麼解釋,發現學知識其實還是挺好玩的。給學生一個提升學習能力、增長見識的機會。正是在高中學大學教材的過程中,很多同學發現了自己的自學速度原來可以比老師上課講得快得多、學習的潛力其實比自己之前想的和長輩說的大得多。從這個意義上說,我覺得先修課是一個很好的發掘學生潛力、讓他們不被繁瑣的應試教育禁錮的舉措。除此之外,大學要學的課程不論是廣度還是深度都比高中進了一步,如果提前見識過,就沒那麼容易受到刺激了。讓學生上大學前在一些學科上先走一步。值得一提的是,這同時是優點也是缺點。優點在於給學生提供信心,減輕優秀大學學生中普遍存在的imposter syndrome,給他們更大的學習動力。缺點在於,有些學生躺在這一點點優勢上睡大覺,養成了很多不好的學習習慣。身邊太多學生因為高中多學了一些內容,上了大學就天天玩兒,等到回過頭來才發想語言水平沒跟上、文化環境沒適應。一開始上課聽不懂無所謂,反正都已經學過了,不聽拉倒;過兩個月開始學新知識了,語言關沒過,團隊作業有問題,也不懂得去問;就這麼掉隊了。更重要的是,高中學習大學知識的時候,可能沒有做足夠的配套習題、形成良好的知識體系,只是依稀記得一些知識點、從而感覺「好像學懂了」,結果知識的掌握程度從大學的要求來看並不達標。長此以往,自我要求就變低啦。高中不考90+不舒服,大學勉強混個及格就過關;這種現象出現得太多了。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給大學多一個選拔人才的機會。大學又多了一個在高考前出套卷子考考高中學生、給其中考得好的學生髮offer的機會。換我做招生官我肯定要多開幾門先修課,天下之才盡入我轂中,何樂而不為?當然,負面影響也是有的。除了前面說過的可能讓學生在大學裡鬆懈以外,可能的負面影響包括:增加了學校和學生的負擔,老師多備一門課覺得累,學生多學一門課影響了高考。加劇了不平等,etc。(3)先修課和AP的區別。
13年先修課考試比較重視綜合應用、而且對於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要求深,而AP考試比較重視基礎知識。微積分好像就考了四道大題,印象里其中第一題是默寫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證明過程。AP相對簡單,會求導會積分會算數列就好、Logistic growth記住解法長得啥樣就可以選對、中值定理只用從直覺上知道有這麼一個東西就好。在幾乎同樣的熟練程度下,電磁學先修考試我勉強做完了卷子裡面會做的題目,AP電磁學卻提前了幾十分鐘做完。在大學裡面,感覺國外的考試更重視基礎知識,而沒那麼要求理解和計算能力。(當然考前看書預習、交作業前一天熬夜寫,這個還是彼此彼此~開個玩笑)(4)個人對於是否要學先修課的建議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可能自己去嘗試一下。不去多學點知識並且儘力維持均分,你怎能知道自己就不是」學有餘力「的那種學生?不去嘗試自學,你怎就知道自己不適合更快速度的學習?我覺得小馬過河的寓言說得很好:老牛說水很淺、松鼠說水太深,小馬自己試試才知道自己剛好能過河。話雖如此說,當時高考的壓力有多大,我還記得,而且不會忘。深圳中學在協調學生的高考壓力上有一點我覺得非常好:高一高二理想一些,可以做社團、可以去學競賽、可以去修先修課、可以去讀課外書,發展能力;高三就實際一些,該做題時做題、該考試時考試、該長跑時長跑:維持精神狀態,提高應試水平。當然每個學校有自己的風格,逆勢而上也不容易。總之,先修課是一個很好的平台,在環境允許的情況下,加油上吧。wiiiiiiiiiii~
順著百度過來了先佔個坑吧,畢竟是今年第一次參加AC的,計算概論,後續繼續更新。2017.1.14有一段時間了,最近發生很多。
憑藉這個我還上了一波學校官網,真是有幸啊~同時根據指引,向pku寄送了材料,等待回復中。。。
謝邀 @丁宇笑。從知道這個課程開始到參加考試為止,我們學校並沒有像別人要求的那樣每周開設多少課程,而是在搞信息奧賽的時候把這個課程考核當做附贈品吧。我們一直沒有為這個考試做準備,最後如果說真正的有準備這個考試的話就是在運動會期間打了兩次或者是三次模擬賽。但是還是和這個考試製度有區別,以至於最後考試的時候我完全不知道考試製度是什麼,就一直懟代碼,所以一直WA,還有什麼簡單題沒看懂就留著後面寫,對於這種制度類ACM制度這些都是很致命的,哦,對了有一句****我現在就要說,我做的那個地方鍵盤的空格是個壞的,必須特別用力的錘(對,就是錘)才有反應,考到十五分鐘電腦還莫名其妙的關機一次,以至於我最後是AK(全部通過)裡面的最後一名,還有更氣人的,我前一名都是A+,而我卻是A。鬱悶( ˇ?ˇ )。最後呢,我覺得對於這個考試而言有違背開辦這個課程的初衷。中國大學先修課程官網,裡面是這麼介紹的這個課程。他說的課程安排是這樣的。最後考的出成績的時候他們說他們考核的是這些。但實際上題目完全不像他說的這樣。啊喂,不帶這麼玩的啊,這完全就是
授之以魚 考之以 鱈 鰹 鰾 鰾 鰳 鰳 鰻 鰻 鰵 鰵 鱅 鱅 鱇 鱉 鱉 鱂 鰼 鰼 ? 鱏 鱚 鱝 鱖 鱖 鱓 鱔 鱔 鱒 鱒 鱗 鱗 鱘 鱯 鱯 鱤 鱤 鱧 鱧 鱢 鱠 鱮 鱍 鱟 鱣 鱣 鱭 鳤 鱲 鱵 鱷 鱸 鱺 鱻
據我所知,沒有大學的大一是會開設遞推和遞歸的。好吧這我忍了。你說的課程要求簡單實際安排的難我就忍了,你說的課程安排難實際考的更難我也忍了,你考的難最後評優的還少我就不能忍了啊。12.26日補充:既然大家都說了這些大一都會學,那我發一下今年的考試題目中相對較難的(注意今年這個難度下,有27個人是把8題在兩小時內全部寫過)這裡面幾個日期的我就不想說了手差點打斷了。都是一眼就知道怎麼寫的題目(H題除外),但是你真正打起來你會發現挺不好寫的。我沒說過這個題目難了或者是什麼的,我只是說相較於他們的目的太難,這些題目對於高中搞OI的應該都是一看就知道怎麼寫,對於搞OI的AK也只是靠人品和手速。我的建議是高中如果你一直是搞OI這個獎可以幫你錦上添花,但是如果你僅僅是為了這個先修課程想拿個好成績那我不贊成。我們這些四線小城市真是不用活了
看到被挖出來了隨便說一嘴……給以後搜到這裡的人給個參考…
利益相關:我和@韓千虛是13年第一批先修課程微積分深圳僅有的兩個A+
結論:完全沒用還不如雞肋
希望這種虛的東西少搞,要搞就認真點…
既然都圈出了大BOSS我就不匿了,認識的看到請用嘲諷,我就是來賣萌的=_=所以你能體會准考證上全是1號的感覺嗎?是不是安徽只有我報了力學
請問有浙江地區或是廣西地區參加CAP課程的同學么?那邊的實施情況怎麼樣的?可否談談
2015.11.15。對,就是今天,我作為高三黨,物理狗將要去參加「物理力學」的考試。其實在學了將近一年之後(包括剛上高二時自己熬夜看普通物理學的時間,當時還太天真,就是憑興趣看的,當時還沒有CAP的說……),應該也算成為了CAP的忠實擁護者之一吧,畢竟還是喜歡物理的。 然而……當我看到某些高校的物理教材的時候,去!物理力學CAP的教材總共一百七八十頁的內容某些書九十頁不到就講完了……已嚇哭…… 到現在其實在內心中對於CAP還是挺喜歡的,畢竟他讓我見識了什麼叫真正的物理(和高中物理一比,高中物理簡直弱爆了有木有!!),還有一些小傷感,CAP就要結束了。 還是推薦大家如果學有餘力的話去學一學吧,如果不考慮最後的招生的因素的話,CAP還是一個不錯的項目。但是,BUT,慎重!!慎重!!
我就說一句,那個「計算概論」的課程考試,兩小時九道題涉及各種大學演算法,平均每道十五分鐘,自己碼代碼真的寫得完?還不是拼搜索技能。
噢據說,那些拿A+的學長最後都沒拿到那個什麼北大自主招生名額,指望著名額而不是出於興趣的就歇歇吧,別到時候還把GPA拖下水推薦閱讀:
※《最強大腦》中的 Dr. 魏(魏坤琳)的學術造詣如何?
※考上清華北大很難嗎?
※獲得學校保研資格,如果班級排名不是一二,保研北大有希望嗎?
※什麼樣的人能夠考清北?
※北大的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和城市與環境學院有什麼區別?哪個比較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