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嘀打車的模式與 Uber 有哪些差異?Uber 能否進入中國?

Uber服務正式登陸新加坡地區 開始進軍亞洲市場

在經過了四周的秘密測試後,Uber日前正式宣布登陸新加坡市場,Uber的此舉標誌著這家私家車服務公司已經開始邁出了向亞洲市場進軍的腳步。


Uber不是私家車。

Uber在創業之初要解決的是幫助Limo服務(中文應該叫特殊叫車服務,特點是不能隨招隨到,而是要提前預約,費用按一天或半天計算,司機有固定的服務客戶群體。比如從某個Party大家喝了酒回家,就會提前租好Limo,司機接送)尋找客戶源的問題。這些Limo服務同樣需要通過交通運輸部的審核,並且獲取相關的運輸公司資質(雖然大量的Uber加盟司機可能都是一個人公司,但是並不能算私家車)。這也就是為什麼Uber在創業之初的所有服務用車都是Lincoln Black。經過近幾年的成功運營,Uber已經顛覆了Limo服務行業,現在Limo司機60%以上的收入來自於Uber,在舊金山一類的城市,已經達到了80%。

國內沒有這麼一個Limo服務的行業和市場,Uber原有模式進入中國也就無從談起了。(Uber在後來的確推出了Uber X和Uber Taxi服務,只是覆蓋的城市還是比較少)。


2015年 現在的uber和2013年區別很大了。 uber在每個主要大城市都走 這幾步!

第一步 試水 只提供合法高級租車業務(豪車)然後吹風 打破壟斷 還利於民

第二步 實幹 開始提供黑車服務 感謝中國易到用車 感謝滴滴專車打車 感謝美國lyft打車。在每個國家等這些打車公司趟道成熟的時候。uber開始降價 把競爭對手趕出去。

在每個城市的司機都有1年的蜜月期。

先說美lyft用一年時間把黑車做到極致。把司機文化做到極致(司機每周開會討論如何做得更好的服務) 結果uber 拿到巨額融資的uber直接用每人500 美元價格買司機。 把lyft司機全買了。 (lyft司機轉去開uberx 首月送1000 美元現金 介紹人 500 美元)lyft沒錢 居然被幹了一年沒反應。 呵呵

2012年 2013年uberx。就是中國的人民優步司機一樣每個月開車可以賺5000 美元 。 司機們都美死了 好多人買5台車找朋友去開。 賺瘋了。 2014年這些車都沒人開了 司機收入掉到2500美元 每小時工資低於美國最低工資水平。

2015年 uber來中國玩。 遇到百度這個恩人 直接砸35億人民幣陪滴滴打車玩專車! 現在uber 每個月在中國主要城池 每地燒5000萬。 你們以為滴滴打車燒錢。 那你們是沒見過土豪。 2015年3月現在uberx 在北京 每天加入600 名司機 300 名司機留存。 每個司機每月補貼4000 元 。 你自己算算 誰才是真的土豪。 假設專車價格100元 同距離出租 70。人民優步價格只要50 而且是5年內新車 車價10萬以上總里程不超過 5萬公里內的。 司機態度哪個好啊 秒殺出租。 現在看滴滴土豪 和 易到用車土豪如何應對了!

現在北京打車 以五道口為例

滴滴出租 1分鐘到 司機態度普通(很多老司機轉去開專車了) 出租司機 月收入8k 滴滴專車月入15k

人民優步 8分鐘到 司機態度和專車一樣 一樣好車。司機月入12k

油錢都是2500 左右。 看看吧

當別的打車都死了。 滴滴和易到用車 能否乾死優步。 特別感謝百度的補貼 我們現在打車都不要錢了。

2015年5月更新

北京地區優步司機的最新獎勵

第一周70單跑完發7000

第二周 80單跑完 發7000

第三周 46單跑完 發 4500

最厲害的就是由於現在司機太多 很難讓每個司機一周跑到夠獎勵的 單數。 但是每個司機都打了雞血。 最大的好處是自己減少滴滴的司機數量。 已經在北京地區有明顯的感覺。晚上打車優步司機多 , 一號專車沒人接單! uber司機現在取消很多。 一聽長途都不跑! 現在優步司機都是湊單數的!中途拋下客人的 不跑的很多。 優步也無法管理 因為現在優步最重要的是打擊對手! 現在滴滴的出租業務完全就成了雞肋! 還要貼錢! 滴滴在這一輪戰鬥中有些落下風! 期待後面有更精彩的招式!2月份還在說滴滴快的合併是壟斷 才3個月戰場局面突然就變了!

2015年 7月15日更新

uber的系統完全沒有辦法應對刷單的司機。 感覺uber要奔潰的節奏。 司機接單 不跑,照樣扣錢。 投訴沒人處理。 微博上已經爆炸了。 uber的輿論控制集中在貼吧和百度。 微信和微博, 負面評論很多。 期間神州租車反黑車廣告,開始有人反思。 神州租車專職司機的確提供很好的服務為什麼要被罵? 司機開始拒絕用uber軟體。每天都是刷單的騙子。 感覺uber要在中國自己的方式打敗了。 (在美國uber為了打擊競爭對手用假訂單把對手司機騙走)哈哈 出來混終究是要還的!


有幸上周採訪了嘀嘀,正好聊到了Uber,就說一下。

當時和嘀嘀的某位(鑒於沒取得對方允許,就不透露身份嗎)負責人說Uber CEO來到嘀嘀與其見面的時候表示非常驚訝:你們的APP怎麼就不收費呢?我真的想不通。

目前嘀嘀打車的所有加價叫車和提供的服務均是免費的,所以目前還沒找到盈利的模式。但Uber在建立之初就想的很明白——我通過叫車平台提供信息嗎,繼而從車主付費中與司機分成,所以只要有客戶,Uber就會活下去。而這套模式並沒有碰觸太多計程車司機的利益,Uber專註的是高端服務市場,比如說一些參加完酒會回家的人們發現喝了酒不能開車,這時候如果有一輛RR來接不光解決了交通問題,還很有面子。這是普通計程車沒法做到的。

再一個,Uber與嘀嘀不同的是,它是一個拼車起家的公司,它所用的車主都是私家車主,這樣一來就隔離了正規計程車的加盟,所以它相當於另一個租車提供商。2011年搖搖招車首先在中國引入這個模式,收了兩家租車公司,也做叫車收費。但問題是1,中國的對「豪車」租賃的消費群體沒有形成,代駕的出現很快就解決了富人酒後出行的問題。2,後邊如果沒有政策支持,在司機和乘客出現糾紛的時候解決起來非常棘手,因為目前只有計程車行業有賠付或者解決的條例和辦法。

目前搖搖現在已經介入了正規計程車市場。但從整體情況來看,無論是計程車公司還是政府,他們做不好或者不會做的是需要去購買或者請別人做的。這些打車App和目前和計程車公司沒太多的利益抗爭,畢竟後者只是要壟斷資源來賺錢,而前者只要沒有喊出我要盈利就不會遭遇太大的問題。


Uber在廣州的市場已經逐漸開拓了。我是女生,還沒坐Uber的時候,曾經把它和黑車聯繫起來了,但是體驗過後,絕對不是這樣的。

我對Uber的第一印象毋庸置疑是:

1.人性化。可以根據不同的需要叫不同檔次的車;付款方便,直接從連帶的賬戶扣款;隨叫隨到,模式與嘀嘀打車很像很方便。

2.服務周到。司機很有禮貌,形象很好,很多都是用自己的車賺外快的,司機的地位提高,不只是單純的開車司機了,逼格變高了;車身很乾凈,車內整潔芳香,有的車主還會提供礦泉水。

3.評分模式。不再像傳統打車那樣,下車後就別無聯繫了,對每次的Uber體驗都可以從1-5打分。當然,司機的提成獎金什麼的就靠這個了,搭車的人會很爽,。。

4.優惠很多。Uber在中國剛剛登陸,真的超級多優惠的,最近新用戶還有100優惠,不過我不是新用戶了,。。享受不了呢!!

總之,我覺得Uber打破了很多傳統的模式,增加了很多新鮮的體驗。未來在中國會很吃香的。。


同意並補充@Huiming Zhang:國內管Uber的這種模式叫非法營運。


【7.30更新】 前段時間的Uber冰淇淋活動讓我想到了Travis的那句話Uber is in the business of happniess. 於是我回憶了自己在中美10個城市使用Uber遇到的一些溫暖的故事:

我與Uber跨越10座城市的溫暖旅程 - 蘋果姐姐の創客咖啡屋 - 知乎專欄

1. 我從2012年9月開始使用Uber, 先後在舊金山,紐約,芝加哥,洛杉磯使用Uber- 算老用戶,參加過Uber在紐約的線下活動,比如坐車去布魯克林,贈送SoulCycle的課;最近,我在美國多次使用Uber Pool和人拼車 (同時,Uber的競品Lyft,SideCar 我都多次使用)

2. 2014年6月在北京用過Uber,當時覺得Uber定位的是高端用戶,還有美國來中國出差的;但是,a.司機不會說英文,b. 外國人手機是海外電話是個問題。

去年7月回國創業後,因為我的Uber賬戶是美國手機號和美國信用卡,不方便,沒有使用;而滴滴打車可以用微信叫車,無需下載App,連接微信支付,很方便。所以,過去半年,我一直使用滴滴打車 (加上滴滴打車有很多補貼券)

3. 最近Uber推廣力度很大,折扣很大;我周邊的同事都因為 a.便宜 b. 車高端舒適 c.美國品牌 使用Uber, 甚至有同事是Uber腦殘粉,瘋狂的推薦Uber。 於是,我重新申請了一個國內的賬戶,連了支付寶,再次在國內使用Uber;真心實話說,Uber的用戶體驗好於滴滴

4. Uber的創始人Travis說Uber is in the business of happiness.

當有人問Travis, Uber的目標是什麼? 他說「提供令人愉悅的體驗」,這句話太贊了,Travis的vision不局限在把Uber做成最大的叫車工具:Uber提供過快遞;它們每周都有新穎的活動,送過冰淇淋,萌貓等。我想Amazon投資uber非常明智,也是很早看到,Uber如果可以把接送人做到極致,它可以做物流,送任何一樣東西

4. 做為滴滴打車和Uber的深度用戶,以下是我自己一些感受:

(1)首先,Uber定位和滴滴專車更像,但我接觸到的Uber司機基本都是兼職, 有自己的全職工作- 有在機場工作人員, 下班回家正好接幾個客人,賺些生活費;有晚上閑著沒事的上海大叔,出來開車,和人聊聊天,認識些有趣的人。Uber司機素質普遍偏高,抱著不同的心態來開車:不管是賺些外快,還是認識新朋友。

與此相反,滴滴專車的司機據我觀察,都是全職。開專車是他們的生計,目的也不同。

(2)其次,細節體現用戶體驗的不同。 我個人習慣Uber的用戶體驗,比滴滴專車好。 比如,付錢這個環節,Uber下車不需要打錢給司機,司機按結束後,用戶直接收到郵件賬單,上面有詳細的費用清單,省去了滴滴打車的付錢步驟;Uber用戶體驗棒一些。當然,我相信滴滴打車付錢的模式,可能1. 美國手機支付系統危險度低一些 2.確認金額+輸入支付密碼更符合國人的用戶習慣,因為在國內大家希望確認金額,輸入支付密碼比較放心,但這就多了一個步驟。

有時候,我下車趕去開會,可能就忘了付錢,然後過了半天接到司機電話催款,有些不好意思,但不是故意的。

(3)用戶場景差異化: 我打滴滴專車的時候,我把它定位為便利叫車的交通工具/載體,可能不想和司機聊天; 而Uber給我的是一個全方位的體驗,比如我在廣州出差,幾個Uber司機知道我路不熟,熱心給我推薦當地的老字號小吃(文明路上的百花甜品、達揚燉湯等)讓我感覺有個當地的導遊;我中午真的去吃了這些店,那麼Uber變成了我在廣州的一段記憶和體驗;有個司機說,有問題隨時打電話問他。

(5)對於我來說,我在趕路的時候,會選擇滴滴打車的「計程車」,因為他們路熟,很多專車司機路不熟,讓我導航,趕路的時候非常差的體驗,因為可能誤事;在Uber給很多優惠的時候,會選擇Uber, 香港的Uber很貴,即使體驗再好,可能也不使用。在美國Uber和Lyft做到比計程車便宜,現在Uber在國內推廣價格也是這樣;體驗固然重要,但我感覺很多時候「價格」才是影響大部分人用戶習慣的關鍵,然後就是用戶體驗

以上是我根據自己體驗的個人觀點,我記得2012年9月我第一次在舊金山使用Uber的時候,白髮爺爺司機把車子布置得很漂亮,有disco球,準備了零食、水、口香糖。他激動的告訴我,因為Uber,他付得起房租了,還有了存款。那種發自內心的高興和感激,至今深深影響著我。

我熱愛分享經濟的原因是它通過技術和手機連接了打車人和司機,減少了資源的浪費;同時,它把打車做成了一種體驗,也給很多人帶來了兼職的工作,養活自己。我們不再被一個工作限制,一個開幼兒園的矽谷女創業者告訴我,她計算了要自己做到財務獨立,每周要開x小時的車,每天7點開始出車避免高峰期。

所以不管是滴滴打車還是Uber,分享經濟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也讓更多人有掙錢的機會,同時減少資源的閑置。

如果喜歡我的答案,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 蘋果姐姐 (AppleSister_)

http://weixin.qq.com/r/a0miugvEm1bkrU-Z9xx5 (二維碼自動識別)


Uber(優步)昨天(2月13日)宣布正式登陸上海, 這是Uber正式登陸的第一個中國城市。


o今天剛用了uber,來補充點北京這邊的新情況~

首先目前uber在北京的車輛不多,而且只在東二環至東四環的CBD區域(少量也去西二環金融街)活動,所以如果你在中關村之類的地方,周邊是呼不到uber的,這和滴滴快滴相比是一大劣勢啊!

據司機講,uberx車繫上線以後,北京群眾一邊倒地叫uberx,black備受冷落,很多車都不出來了,有的合作公司甚至準備撤掉豪華車了……據說uber內部也很震驚,魔都小姑娘恨不得上下班都叫個uber賓士,北京乘客咋這麼務實呢!在這種背景下,如果你想叫個black車系,估計得等個20多分鐘,因為北京的black不怎麼受待見,車太少了-.-

另外,和計程車相比,個人感覺uber司機對北京的路況還不是很清楚,我已經遇到兩次完全依靠導航的司機了,最後還是我給指的路…這感覺有點無語…

最後弱弱打個廣告,優惠碼84qfr,最近又可以可抵扣50元了^_^


Uber模式很難進中國。

Uber跟國內的打車APP不一樣:Uber通過組織計程車公司以外的搭乘服務擴大了打車市場,利於民但不利於計程車公司;國內打車APP是在維持現有市場規模的情況下,通過加價來控制民眾打車需求。看似二者都能讓你打到車,但Uber是「開源」,為滿足需求而拓展格局;國內打車APP是「節流」,為了不觸及現有格局而硬生生改變用戶需求。

這次Uber能得到紐約法院的許可,要感謝美國完善的行會機制與透明公開的法律制度。良好的博弈環境下,Uber與紐約計程車公司的爭鬥是公開、可控的。但這在目前的中國根本無法實現——國內計程車行業水太深,即便政府中有人想改變現狀,但必將會受到舊的利益既得者的阻撓,本來的公共利益博弈多半會變成暗箱操作。這樣的情況下,「中國Uber」憑啥來打敗政府資深關係戶計程車公司呢?


Uber是以效率為第一優先順序,司機幾乎不能拒載,閑時客單價低過計程車,高峰期價格往往翻倍,這樣的定價體系背後有一套全自動演算法,很好解決了供求關係。滴滴效率略低於Uber,乘客必須輸入目的地再由司機搶單,這一整套流程是造成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


1)切入點不同,但是最終會殊途同歸

2)uber已經進入中國,但是首先解決的是外籍人士的需求

多說一點:uber在國內很難壯大,原因是o2o最終核心的對local的理解


Uber已經進入中國了。


就是一個便宜一個貴。


大家討論的都是商業模式,或者技術操作,我認為這是生產力發展的新方向。剛開始,我也只是認為新型行業在中國國內的發展迅速是因為這個國家法律的不健全和基礎設施的不完善,但今天看來,這些新型商業模式的迅速發展,可以認為是共產主義生產力的萌芽。(雖然我也沒有好好學習過什麼是共產主義,汗)生產力在資本主義最成熟的國家進一步發展成共產主義生產力的初級階段--基與互聯網平台發展的分享型經濟模式Uber與Airbnb。這種商業模式使得勞動者和生產工具為一體,司機與房東/私人汽車和房產,並透過平台以具備競爭力的價格進入市場,為勞動者兼資產擁有者創造價值,而這種萌芽在資本主義國家除了與舊的法律體制相抵觸,更重要的是與舊政治體制的抵觸,孕育它的舊體制將會成為它發展的動力和最後的阻力。但是歷史是不會後退的,分享經濟一旦成型,它的用戶(生產者/消費者)將以指數級別增長,使其成為資本追逐的目標,得已壯大,類型也會涵蓋到社會的方方面面。無論是以哪種形式存在,它都使得一部分將被科技進步淘汰的生產力重新融入社會,且以更煥發的姿態出現,並為這些平台創造出史無前例的價值。


昨天我發現,現在只要手機登錄支付寶,頁面上自動就會出現滴滴打車,甚至不用再下載專用的APP


居然能進入中國市場,真的很詭異的事情...

今天第一次知道這貨..


youtube,推特和臉書能不能進入中國?不能,因為我們有了優酷,微信和微博,不能總搶百姓的錢吧,偶爾也得搶搶老外的錢。記住,這叫借鑒,不叫抄襲!幾百年來只有被老外搶東西的份,現在也讓他們常常被搶東西的滋味,而且我們用的是另一種比較「和平」的方式搶。而且國內的企業更聽話……咳咳,我是說國內的企業更容易管理。


鼓勵國內相關不能嚴厲整治打車軟體,造成道路堵塞,司機拒載。誰說優步好的出來我們聊聊,在國內連個客服熱線都沒有,坐車這麼大件事出了問題找誰誰去啊。

打了車司機接了訂單結果沒來接人就直接確認訂單,就幾分鐘的事,連續叫了幾次車都是同一個司機接的訂單,然後就直接確認訂單結束行程系統就自動扣費不到十分鐘叫了3次車扣了3次費用第四次發現問題就馬上取消訂單,系統竟然直接把我的賬號給凍結了,我也是醉了,沒經過乘客確認就直接自動扣費這麼大的漏洞該有多少騙子會鑽這樣的空子啊!


和現行法規衝突, 非法運營。除非改變模式,公司化運營,與管理機構分利。


Uber 最早成功是和易到用車一樣的線路:就是豪華車預約。兩家沒有區別。

現在Uber的即時打車和美國的「黃包車」 lyft 也沒有多少區別。這家公司最主要做的就是 讓別的司機不要安裝 黃包車,lyft等別的打車軟體,這樣,uber在深夜就可以壟斷,進而漲價。我很意外 google venture 投資這樣的公司。google 不是說的no evil 嗎?


我覺得有點壓力,畢竟是灰色地帶,算黑色來的,不過這個是一個很好的P2P用車模式,而且減少車浪費

我的優惠碼:q819x, 在註冊軟體後,點右上小人頭-優惠-輸入優惠碼就可以送50,之前是100的


當你打不到車的時候,大部分時候不是空車沒找到你,而是街上就tmd沒空車。要是有個拍賣競價的反倒好點,有的時候寧願多花錢也要打到車,不是嗎?別說我破壞市場規則哈,這只是心底里的需求。


推薦閱讀:

把uber在中國總部被查與打破壟斷,打倒特權聯繫起來的人是沒有用過滴滴與快的嘛?
北京交通委查處黑車,滴滴打車、快的打車、易到用車等提供專車服務的平台該如何應對?
在 ofo 或摩拜單車工作,是怎樣的體驗?
滴滴與計程車公司戰略合作,將計程車和網約車的資源融合,會對行業帶來哪些改變?
滴滴優步,網約車合法化,你怎麼看?

TAG:優步Uber | 滴滴出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