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弱點》這本書有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好?

還是這本書營銷做的好,加了各種噱頭才顯得其神乎其神?看過這本書的自身感覺怎樣,真達到讓自己進步的目的了嗎?書中舉的都是外國的例子,你們覺得外國的人情世故是否同樣適合中國?


一言以蔽之,曰「知易行難」。

「上士聞道,勤能行之。」一本好書,不在於告訴了你什麼高深的道理,而在於它能夠鼓勵你身體力行。


我會不定期更新這個回答,想要看更新內容的朋友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更新了之後會發一個不回復任何人的評論,說一下「我更新了」之類的,按照知乎的程序設定,這個評論會發給評論區的所有人。

————

評價別的回答者的回答,

鄧文博:

回復:

你說的這段話很對,但是我可以肯定一點,你並沒有讀過《人性的弱點》,哪怕其中的一小節。

因為這本書,講的就是術(刀法)。

我覺得你說的術就是「切實可行的方法」的意思吧?

道就是「指導思想」吧?

很可惜,這本書講的就是切實可行的方法,指導思想也有,然而並不是主要的。如果你找不到切實可行的方法,要麼你沒看過這本書,然後隨便從別的成功學的書來批判這本書,要麼你就是沒有認真看書,這本書確實說的是「方法」而不是「指導思想」,更不是「勵志」。

指導思想和切實可行的方法之間的區別在於,切實可行的方法切實可行,而指導思想未必,

你之所以覺得切實可行的方法不可行,是因為你沒有「行動」。

哪怕你看的是《硬派健身》、《施瓦辛格健身全書》,你不實踐,這本書的內容都是無法影響到你的。

(還有啊,我真的很想問一句,這個什麼術啊、刀法啊、心法啊,是什麼東西?

我不介意你批評《人性的弱點》,但是你可不可以用書中原文?不要拿別的書的話來批判這本書?

這麼多人給你點贊,是不是意味著這些人都看過了你的那本書,但是全都沒看過《人性的弱點》?)

(2016-2-1補充:前幾天知乎有人邀請我回答一個問題,就是這個:西方有《人性的弱點》這樣的書,對應剖析人性,符合中華文化的有什麼著作? - 人性的弱點

這個題主說《人性的弱點》太過重視技巧方法,他不大喜歡,問我有沒有什麼關於中華文化的關於人際交往的思想類書籍推薦。

我覺得這個提問和我現在這個回答對比起來很有趣:在我現在這個回答的提問下,有人說《人性的弱點》不重視方法、泛泛而談、沒有實際操作性,而那邊的提問又有人認為這本書太過重視技巧方法。)

————

2016-5-12:

「技術問題」。

這本書講的就是技術問題。某個回答用「勵志」和「勵欲」的奇怪說法來評論這本書;

我覺得他的想法不錯,但是套用這本書就不對了。

這本書講的是「技術」,不是「勵欲」。

我舉個現實的例子好了。

我有個朋友,她在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在工作上受了委屈,回到家,和父母抱怨,結果父母就說了她幾句,她就哭了。

這樣的事情發生過三次。

一個女孩,在工作上受了委屈,回到家,還要被父母給說教說哭了。

其實,那個女孩的父母並不是真的討厭這個女孩,他們很想關心和安慰這個女孩,但是他們不會說話,越說話,給那個女孩的感覺就越像是在指責這個女孩的不對。

女孩越聽父母的「安慰」就感覺越委屈——憑什麼我在公司被受了委屈,回到家還要被你們罵?!就哭了。

這件事當中,女孩的父母需要的是什麼?是「技術」,是「方法」。

是「正確傳達出他們的內心的想法的說話方法。」

如果有人告訴我,這個女孩的父母需要的是什麼「慈愛啊」「心靈啊」「體諒啊」什麼的,我當他們放X屁——這樣的話大量出現在《讀者》、《意林》這些心靈雞湯的雜誌上,我讀過很多類似的文章。

我知道什麼是「勵欲」,我更加知道什麼是「技術」。

真正解決問題的是「技術」。

從技術的角度上講,我大概講一下這對父母的說話方式哪裡出了問題。

問題在於「他們認為是在安慰女孩」,而「女孩認為他們是在指責自己」。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他們說過的每一句話都記錄下來,一句一句地分析,搞清楚到底哪一句話的意思「傳達」錯誤了。

搞明白了哪句話講錯了,接著再明白怎麼樣講才是正確的說法,這樣問題就解決了,就可以「正確地傳達自己的意思」了。

不過,我可以說一句,即使寫下來,他們也未必會看得出自己哪句話說錯了。我建議他們可以寫下來之後在網上找個年輕人來說一下他們的看法,看一下是不是自己真的哪裡說錯了。

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大多數人安慰人的時候,都會做出一個最噁心人的做法,就是真的去分析這件事中誰對誰錯,甚至是在分析和你傾訴的那個人的錯誤。

比如,這樣「你怎麼能夠那樣做呢?你那樣做,所以他才會……才會讓事情變成這樣」,或者是「你以後就不要那樣那樣做了,這樣就可以避免發生這樣的事情了嗎」,我可以說,這樣的「開解」和「安慰」方式,是最讓人生氣的。

——

正所謂「形式表達內容」。

我們可以看到,在上面那個女孩父母安慰女孩的事件中,出現一個很奇妙的現象。

在女孩父母的心中,他們想的是「我很想關心我的女兒啊」。

在女孩的心中,她覺得「我的父母一點也不關心我,我在公司受委屈,回到家還要被罵」。、

中間哪裡出問題了?就是「傳達方式」出了問題。

女孩父母的「愛意」傳達錯誤,到了女孩的心中,成了「父母的指責」。

「形式」錯了,「內容」就錯了。

這對父母再愛自己的女兒,他們說話不對,給女兒的感覺像是在指責自己,那麼,女兒就會認為自己的父母在指責自己。

(這裡說一句,情商超高的人除外,極少一部分人能夠不理會傳達方式直接看出對方的想法。)

這本書,講的就是這種「傳達方式」。

比如,我想要安慰一個受委屈的女孩,如何安慰?怎麼講話?怎麼做?我應該怎麼把自己的想法準確地傳達給她?

或者是,我很討厭一個人,我想要讓他明白我很討厭他,我怎樣做才能夠準確地把我這種「厭惡」傳達出去?

夫妻不和,想要和好,怎樣才能夠把自己的「善意」傳達出去?

我總是和父母搞不好關係,每次和父母談話都以吵得面紅耳赤結束,我怎樣才能夠和父母搞好關係?

很多人都無法正確傳達出自己內心的這種「想法」。

因為他們不懂得具體的「傳達方法」。

這本書教的就是怎麼「正確傳達出你的意思」,是一種技術方法。

如果你讀不懂,可以問我。雖然我也很久沒看過這本書了。

——————

2016-5-13補充:

其實,我也理解這個答主的想法,畢竟「人際交往」這種東西比較「虛」,很難去衡量。

沒有什麼「數值指標」。你可以說你的總資產是壹萬零叄仟圓伍角,但是你無法說出你的人際交往能力是多少多少。

雖然它「很難衡量」,但是「並非無法衡量」。

兩個差不多好的東西很難說哪個更好,但是一個差的東西比好的東西肯定差很多。

比如,子女和父母之間的相處。你很難說這個家庭的關係比那個家庭關係更加好。

但是,如果這個家庭的關係一團糟,肯定比那個家庭關係好的家庭要差勁。

就像,「文無第一」,兩篇優秀的高考作文很難分出誰好誰壞。

但是,高中生作文肯定比小學生作文要好得多了。

在人際交往方面,每個人都有他的問題,對待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同事、戀人、情人、老婆、爺爺奶奶、侄子侄女等,每個人都可能在和上面提到的一些人的相處上感到很棘手。

這本書有一些「通用」的方法可以幫助你。

(通用的方法……其實作用也不是非常大,只能說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算是幫你開個竅,教導你一些人際交往的入門方法。通用充電器都比不上專用充電器,何況是通用的人際交往方法?)

——

我這裡想要提一點,這本書的作用並非「十分強大」。

以百分之來說,這本書無法讓你絕對提高到99分。但是至少能夠幫你提高到60分以上。

即使是《三年高考五年模擬》,也無法讓所有學生絕對達到99分以上,何況這本書?

這本書能夠幫你解決問題,但是無法讓你變得非常厲害。

打個比方,如果你和同學(或同事)相處中出現了很多問題,比如同學們排斥你、不喜歡你、討厭你,這本書有一些方法能夠讓你的同學不排斥你。

但是,這本書無法讓你的同學「瘋狂迷戀」你。

也許有的人覺得我寫的這段不是廢話嗎?哪有人會傻到認為有這種書存在。

我想說,真的非常多人有這種奇怪的想法。

——————————————————————————————————————

看到豆丁(就是那個追女生教練)那個回答:

可不可以先告訴我一件事:你到底是在哪一章哪一節看到所謂的額「混世思維」和「約女孩出來」的字眼的?

你找出這幾個字,我把整本書吃給你看。

我覺得有些人,想要批評這本書,麻煩找出原文來批判,OK?

任何看過人性的弱點這本書的人都知道,這本書從來沒有教你如何泡妞。

我不知道他舉的例子到底是從書中哪個篇章得來的,我看到他的簽名才知道,原來他就是追女生教練!

你拿一本我聽都沒有聽過的「泡學的書」的概念,來批判《人性的弱點》?

為什麼你不拿知乎大V斌卡的《硬派健身》來批判美國特種部隊教官馬克-勞倫的《無器械健身》?

2016-2-1補充:

豆丁說的這個方法,我在大概七、八年前就曾經在《讀者》上看過類似的故事,當時我看到的故事更加有趣。

說是有個人去找世界銀行行長,他說他兒子是比爾蓋茨的女婿,希望世界銀行行長給他兒子當世界銀行的副行長;然後他又去找比爾蓋茨,說他兒子是世界銀行的副行長,希望比爾蓋茨把他女兒許配給他兒子。

說白了,就是空手套白狼。

實際上這個方法在實踐上存在著很大的漏洞。

比如,世界銀行行長那種等級大人物隨便打個電話就可以在十五分鐘內把這個騙子的祖宗十八代查出來,根本不會被騙。

比如,世界銀行副行長不是說當就當的,需要很多的資歷、經驗、實力的,這種濃濃的鄉鎮企業味道的故事實在是不應該戴一個世界銀行的大帽子。

而且,說真的,以豆丁講的那個方法,我覺得,額,即使你做到了,也不過是大學生聯誼會的幹部吧?這種職位,想當就可以當的吧?不是嗎?不過是把幾十個男生女生約出來玩而已,真的很難嗎?我不是在假裝自己很牛逼,只是——真的不難吧?(我這裡要聲明一點:《人性的弱點》不教你組織聯誼活動。)

還有,他講的那些女生和男生的一些想法,什麼女生的想法是「出來玩還不用花錢,還有錢賺」、男生的想法是「就像我進某場所自己就是一個老鴇的感覺,爽」,這樣的描述,額,我覺得,即使是大學生聯誼會這樣低檔的聯誼活動,也不會用這樣XX的語言來形容自己參加過的一次聯誼活動吧?

聯誼活動我也參加過,但是我沒有湧現過上面那兩句話的感覺。或者說,如果一場聯誼活動真的給我這樣一種感覺,我想我絕對不會參加第二次,或者說,第一次我就無法參加到結束。

(2016-11-27補充,

我剛剛發現,我自己真的是太孤陋寡聞了。

可能是我從來沒有去過夜總會這種地方,所以從來沒有意識到,原來這位「追女生教練」「豆丁」講的「混世思維」,其實就是「夜總會模式」。

剛剛,我看到這樣一個回答:

我真的是太孤陋寡聞了。

原來他的追女孩經驗是從這裡來的啊。難怪難怪,我還在想,正常女孩遇到這種聚會模式(男生付錢女生免費),應該不大好意思吧。)

————————————————————————————

XUE HERo:

這是典型的不認真讀書,這本書整本書都是教你如何從人際交往中獲益,又怎麼是」無條件、無理由地真誠地愛所有人「呢?

所有點贊的人,要麼沒看過這本書,要麼就是讀書不認真。

這種人,即使是上帝寫一本書給他看,他都可以挑出毛病來。

讀書讀一半不讀一半的人,上帝為他寫書都沒用。

我這裡必須重點說句:

看書,不要看一半不看一半!

看書,不要看一半不看一半!

看書,不要看一半不看一半!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我這裡說了,不要忘記這句話,雖然我會多次提到這句話。

另外,我想說,斷章取義不可行。我舉個例子。

我在某個關於「人性的弱點」的回答中,看到有人把卡耐基的一句話給斷章取義地摘抄出來,那句話大概是這麼說的:

「一個女人,應該重視她身為妻子的責任,輔佐丈夫。這比在職場上當一個成功女性更重要。」

這句話的意思明顯就是說女人應該相夫教子不應該出去工作,是不是很讓某些人生氣?

但是,你知道這句話是誰說的嗎?是「卡耐基的妻子,桃樂絲卡耐基」。

一個女人說這句話,和一個男人說這句話,有很大區別吧?一個女強人說這句話,和一個男人說這句話,差別也很大吧?(桃樂絲卡耐基也曾經出書、開班授課、演講,算得上是職場女強人)但是斷章取義,讀起來就完全不同性質。

另外,這句話前面也有一段話,大意是說桃樂絲卡耐基女士的很多女學生希望成為一個相夫教子的妻子而不是當女強人,因此她決定寫一本教妻子如何相夫教子的書。

原文:「我當了很久的成人老師,我有很多的女性學員和我反應,她們最大的願望不是在職場上當一個成功女性,而是幫助自己的丈夫,她們希望有一個美滿的家庭、愛她的丈夫和孩子的願望更加大一些。因此,我決定寫這本書,教導妻子們如何讓自己的家庭幸福美滿……」

這句話和前面那句話連起來,是不是性質完全不同了?

(前面那句是指:「一個女人,應該重視她身為妻子的責任,輔佐丈夫。這比在職場上當一個成功女性更重要。」)

這個回答者的這句話(「要真誠地對待每一個人」),我不記得是哪一章哪一節出現過。

但是我記得,它本身應該有一個完整的邏輯,而不是像這個答主這樣斷章取義的。

我建議答主把整篇文章讀一遍,理解這句話在整篇文章中的含義。

一個人寫文章不會無緣無故寫成這個樣子的,卡耐基寫文章還是很有邏輯性的。

———————————————

吳志剛:

這個說法,我也一樣送給所有在知乎在關注健身教練的人:

你們在知乎看到很多人健身之後事業有成、名利雙收、找到好伴侶,但是,如果健身就能夠「成功」,未免太過偏頗。可能你在知乎看到的主要事例都是成功的人,所以導致了一個錯覺,他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健身。

事實上,成功永遠是小概率事件。即使健身了,也不一定成功。

我想說的是:不要把個例當做全部。這本書教你的只是它想要教你的,而不是什麼「成功」。

如果你只看到了「成功的例子」,而忽略了書本的知識,那麼你等於白看書,無論這本書,還是別的書。

2016-2-1補充:我認為,技能是技能,名利是名利,掌握一項技能,是很有可能做到的事情,但是依靠這項技能獲得名利,就很難說。這本書只教導你一項技能,至於能不能獲得名利,就要看時勢和諸多因素了。

——

晨曦天籟:

抱歉,我不認為中國人能夠寫出這本書。

這本書有很多盜版,我也看過那些29元大合集的盜版書,很多內容以次充好。

但是,是真是假,我是一眼就能夠看出來,看不出來,實踐一下就知道真假。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本書是一本行動的書,是一本工具書。

真正的書是能夠實踐中起作用的,假書不能。

而且書中的思維方式,並不是中國人的思維,而是比較偏西方的思維。

如果這本書是中國人寫的,那麼《施瓦辛格健身全書》和《無器械健身》也是中國人寫的,這兩本書的思維方式是一樣的。

這本書絕對不可能是中國人寫的,往上三十年不可能有人寫得出來,三十年前更加不可能寫得出來。不是內容多厲害,而是思維方式上本質的不同,這種書上的思維方式,絕對不是中國人的常用思維方式。

P.S.後記,評論區有個朋友提醒我這個新聞專題不是說「卡耐基成功學是外國人寫的」,而是說國內的「卡耐基的書是山寨盜版的,正版版權國內暫時無人拿到」。

我看完那個新聞專題,有幾個想法想要和大家分享一下:

1.卡耐基成功學的「功利性」太強,他明確地指出了「做一件事的好處和壞處是什麼,並從利益上去誘導你行善」,這種思維方式,絕對不是「萬惡的功利主義」的中國人的思維。

中國人講究「克己復禮」,「禮」才是我們行動的根本原則;一本以「人是自私的,要利用人的利益需求來誘導人行善」的書籍,應該是在「市場經濟」環境中產生的,應該是在一個「追逐利益」的大環境中產生的。

卡耐基的思想,本質上是「商人」的思想,商人講究利益至上。卡耐基的每篇文章,都是在告訴你:「現在面臨一個什麼問題,在這個問題下,你可以行善,也可以行惡,但是行善能夠比行惡獲得更大的利益,所以我推薦你行善」。

比如,第一篇文章就是叫你不要去批評、責備、抱怨別人:如果你去抱怨,你會暫時很爽,但是實際上會讓別人討厭你、疏遠你;如果你不去抱怨,那麼你暫時會有些氣憤,但是別人就不會疏遠和討厭你。

稍微了解一點我國歷史的人都知道,中國幾千年來,「士農工商」,商人思想一直是被打壓的思想。封建社會打破之後,計劃經濟時代更加別說什麼商人思想了。在這個大環境中,是不會出現「商人思想」為基礎的書籍的。

也許有人想問:「會不會是改革開放後有中國人寫的?」

確實,市場經濟時代,商人思想是值得尊敬的,這個條件下是可以存在「利益至上」的書籍的,而且這也是這本書受歡迎的原因。但是這本書的經驗性太強大了,我在實踐過程中,深刻地體會到,寫出這本書的人,絕對是「實踐經驗豐富」的人,因為實用性太強大了,效果是立竿見影,所以應該不是一個沒有幾十年成人教育經驗的人能夠隨口吹出來的。

我之所以認可這本書,不是因為我看著爽,這本書不是《斗破蒼穹》那樣的讓人產生幻想的小說,而是《烹飪教材》的實踐教程,它是可實踐的、可證偽的、可檢驗的。它是好是壞,我一試就知道,任他吹得天花亂墜,我一試,發現做出來的「菜」不好吃,這本書我就覺得是爛書。

但是實踐後我覺得它確實可行,它就是一本好書。

2.接著上面我那個感想:

中國人有多討厭「功利主義」呢?舉個栗子,我在知乎的情感話題下寫過幾個回答,每個都有幾百上千個贊同,有人贊同自然有人反對,有些人就評論我說「你的回答太功利了」。

事實上,我只是在回答里簡單地運用了卡耐基的「利益誘導人行善」的思想,告訴一些有困擾的人,如果你行善,你可以解決你的煩惱和獲得朋友,如果你行惡,那麼你會失去哪些東西。

這樣的思想,在一些中國人的眼中,是非常噁心的行為。他們認為,一個人做事應該「無私無欲」,不能「想著自己」,你(就是答主我)不能夠把「利弊」分析出來再去做。

最後我還是搞不懂他們的做事原則是什麼,總之我只看到他們非常不認可我這種「直陳利弊」的思維方式。

我好幾個不同提問下的回答,都有不同的人說我「功利性太強」。我實在無法理解。

(到底是哪幾個回答,我也找不回來的,我就只是說說這件事,舉個栗子,鏈接就不放上來了。)

16-1-4備註:前幾天我看一本書,說一個在機關工作的人和領導談話,他說領導「領導也有名利觀念」,領導大怒:「怎麼說話的!」

可見,「名利觀念」本身已經是罪惡了,以「名利觀念」為核心構建的一本書,在中國是很難演變出來的。

(這本書叫做《參謀助手論——為首長服務的藝術》,和《人性的弱點》有異曲同工之妙,我以後寫個回答再講一講。)

3.卡耐基的一些文章,經我實踐,得出結論,有好幾篇文章是可行的。

但是,有些文章確實是抄襲的。比如《人性的優點》中,出現了一本書的名字,叫做《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然而這本書是在卡耐基死後才寫出來的。

不過,這部分抄襲內容我實踐過了,是可行的,確實有效果的。

它的概要內容是講「行動決定情緒」,如果你陷入某種不良情緒(比如悲傷、憂鬱、自卑、自負),你可以通過做一些相反的事情來使自己改變情緒。

比如,你擅長踢足球,那麼你自卑的時候就可以去踢足球,踢完之後你就會變得很自信——因為你確實做得很好。以此類推別的不良情緒。

哦,有人也許想說:「切,這麼簡單,有什麼用?」我也難說,我時不時會陷入各種不良情緒,時而自卑、時而自負、時而懶散,比如「拖延症」,我也是會犯,這個方法曾經幫助了我很多。

————————————————————

某個評論:

我買了本知乎大V斌卡的《硬派健身》,看完有三個月了,為什麼我一點力量的增長都沒有?

啊?要去練?不是光看就可以嗎?

——————

這個評論:

正所謂「甲之蜜糖乙之砒霜」,這本書我獲益最大的一點就是第一章(因為我實踐了其中幾章就沒有繼續實踐了),而且恰恰就是「永遠不要批評他人」這句話。

百度百科上說,批評是指對缺點和錯誤提出意見。

我認識一個人,特別喜歡對別人的缺點和錯誤提意見,別人在他面前只要是做錯事、出錯誤,他就一定會提出來:「你不應該如何如何,你應該如何如何」。

最後搞得他一個朋友都沒有,因為別人在他面前如坐針氈,根本不敢也不想和他呆在一間屋子裡。

對了,不是什麼大錯誤,是一些小錯誤,比如削蘋果的時候蘋果掉下來了,他也肯定會馬上說出來。

有人勸告他說,你不要總是指出別人的錯誤,這樣別人都不想和你玩了。他還反駁說:「我不指出錯誤,他怎麼進步?」

基於這個人到現在都沒有認為自己的這個做法是錯誤的,我認為他這樣的人還是有很多的。知乎上的人自然也有類似他的人了。

如何恰當地指出別人的錯誤,《人性的弱點》書中有提到,比如在無人的時候小聲的說,或者換個角度委婉地提醒。

但是,在此,我必須說一句,同輩相交,或者下級對上級,千萬不要批評別人,最好連指出別人的錯誤都不要做。

《人性的弱點》的作者是一個成人教育經驗豐富的老師,我想,他之所以把「永遠不要批評別人」放在第一位,就是因為犯這個錯誤的人是最多的吧——而且很多人犯了錯誤之後,還會認為自己是對的。

這句話,永遠不要批評別人,我在生活中是有很多的例子和經驗可以證明這句話的正確性。蕭伯納曾說過「你永遠不可能教會一個人」,我認可。

我認為,只有他自己可以教會他自己。

也許有人會說:「既然這樣,你又在這裡寫回答指出這麼多的答主的錯誤?你自己就違反了自己的規則。」

我上面提到了這句話是有局限性的,局限性就在於,我是可以在網上指出別人錯誤的。

我們用一個打遊戲的比喻,「指出別人的錯誤」這種行為一旦發出,就會減少目標人物對你的好感度。這個好感度可能會永久性減少,可能不會。

但是在網上就不同了,我和上面我提到的人一點人際交往的關係都沒有,別說指出他錯誤,囂張點說,我開貼專門噴他又如何?他對我的好感度降低到負值,我都不介意。

有幾種情況是允許指出對方錯誤的,我這裡提一下:

1.上級對下級,涉及工作的時候,這種情況下給人一種對事不對人的感覺,對方身為下級必須接受批評,而且也樂於接受工作上的批評。這種批評過後,你們拋開工作不談,還是可以做朋友的。

(注意,你是他上司,但是不要干涉他個人生活,如果你因為非工作元素干涉他個人生活,也不怪他在工作外不理會你了。)

2.對方自願接受你的批評的時候。

比如你的同事主動問你:「你幫我看一下這裡哪裡弄錯了。」你可以指出錯誤。但是不要在對方沒自願提出要求的時候過去和她說:「你這裡那裡如何如何搞錯了。」(但是如果你也會受罰,那麼你可以以工作原因為理由對他提出批評。)

我們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在工作,有個同事總是對你說:「你這裡做錯了,那裡搞錯了,應該如何如何」。你什麼感受?很開心?還是很討厭?

————————

2016-2-9補充「

這個答主:

由這個回答,我引申一個方法:觀察驗證法。

什麼意思呢?就是你讀完這本書,如果你擔心上面的理論對自己有危害,我建議你可以先不去實踐,你去觀察周圍的你比較敬佩的人如何進行人際交往的,然後用書上的理論去分析他們的人際交往方法。

所謂「萬變不離其宗」,這本書的理論應該可以解釋很大一部分人際交往方法。

————

還有人說「知易行難」。這個詞有歧義。

一個意思是說這本書說得不夠細緻,讓讀者知道一個方向,不知道細節。

一個意思是說這本書的讀者太懶,光看不做。

我認為後者是主要原因。前者,這本書已經寫得很細緻了。

這裡也涉及一個比較麻煩的問題。就是寫東西的時候到底要寫得具體還是寫得概括呢?

如果把東西寫得太具體,那麼應用性就不廣泛;如果把東西寫得太概括,很多人就不懂得怎麼具體運用。

舉個例子,A經常對別人說「你不應該這樣做,應該那樣做」,這樣的做法引起他的周圍人的反感,覺得他太多事,總是干涉別人的做法。對於A,我的建議就是A不要再說這句話。

這就是具體的解決方法。

但是,這個方法只針對A有用。如果是別人呢?比如讀我這個回答的讀者,對於你來說,這個方法是無用的,因為你沒有A這樣的壞習慣。

所以,我要把A的這次經驗提煉一下,概括為「不要指出別人的錯誤」。

好,這就是「概括」的做法。

但是,這樣問題又來了,很多人讀到這句話的時候,會有很多的疑惑,很多的不滿,覺得「我不指出別人的錯誤不行啊」「難道我眼睜睜看著別人做錯事不理嗎」等等。

所以說,對於作者來說,「概括」和「具體」是一個很講究技巧的東西。

對於讀者來說,如何去理解這個「概括」和「具體」,也是一個很講究悟性的事情。

——————————————————————————————————————————————————————————————————————————————————————

————————————————--

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在討論《人性的弱點》這本書之前,我覺得應該先討論另外一個問題:

世界上,到底存不存在一本教導人」如何應對與別人的交往「的書?

我這裡不是在玩弄語言圈套,你完全可以說:

「我相信存在一本教導人」如何應對與別人的交往「的書,但是否定卡耐基和《人性的弱點》。」

很多人並不是反對《人性的弱點》,而是根本沒有看清《人性的弱點》這本書就是一本教導人」如何應對與別人的交往「的書!

他們被金錢沖昏了頭腦,拚命想什麼「金錢、利益、成功」!然後,自然也就看不到這本書的真正要義了。

我和上面某些評論的分歧在於:

1.我認為,《人性的弱點》這本書就是一本教導人」如何應對與別人的交往「的書!

2.我認為,要批判這本書,必須看過這本書!

3.我認為,要批判這本書,必須拿書中本身的觀點來批判!

4.我認為,要讀懂這本書並從中獲益,必須實踐!

-----------

-

我不知道題主說的「傳說」是哪個傳說,也不知道題主是受了什麼營銷手段的影響。

但是,我覺得評判一本書好不好,應該看書"給出的方法"有沒有達到它"想要解決的問題",而不是「別人說」。

我在知乎看到某些人誇大健身、神化健身:他們說:「」健身了,就可以找到女朋友、就可以事業更上一層樓。健身操練出六塊腹肌,就能夠馬上找到對象。」

但是馬克-勞倫和阿諾德-施瓦辛格都沒有這樣說過,也沒有這樣寫過。我要是按照這兩本書健身,練出六塊腹肌,但是沒有找到女朋友,我可不可以在知乎上把馬克勞倫和施瓦辛格批判一番,說他們騙人?(雖然他們確實沒有說過這些話)

為什麼有些人會拿出版商、經銷商做的那些廣告,來批判一個死去這麼多年的人寫的書——而且他們根本不看這本書,也不從這本書本身來批判!

_

說了這麼多,我好像還沒有講到怎麼運用這本書,我以後有空就在另一個回答再解說吧。一個回答只能說兩萬字,不夠寫。(12-20補充了一下內容,增加了一些我的實踐經驗。)

————————

2015-12-28補充:

我覺得我非常有必要把「賺錢」和「人際交往能力」兩者區分開來,不然就會被有心人以「人際交往能力無法賺錢」作為攻擊點來攻擊。

我這裡必須聲明一句:《人性的弱點》只講「人際交往能力」,不講如何賺錢,不講如何功成名就。

也就是說,你讀懂了這本書,學會了如何提升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依然可能對你賺錢一點幫助也沒有。

只有當我們把「賺錢」二字拋開,我們才能夠公平公正地去評判《人性的弱點》對於「人際交往能力」的幫助。

就像評判《施瓦辛格健身全書》能不能幫你健身,而不是討論《施瓦辛格健身全書》能不能幫你賺錢!

世界上能力不錯但是賺錢不行的人,一大堆,也許你附近也有這樣的人。

有的人能夠憑藉一點音樂才能就賺大錢,有的人音樂才能世界聞名也賺不到錢,比如貝多芬活著的時候就很有名氣,結果他死前幾乎是窮死的。

想要學如何賺錢,就去學如何賺錢,具體方法我也不清楚,但是肯定不可能在《人性的弱點》里。

這本書並不教導你怎麼賺錢。

——————

2015-12-28:

一件事,你不會做,你是可以通過學習變得會做的,這叫做學習;假設某件事你做得一般般,你是可以通過學習把它做得更好的。

人際交往、健身、體育運動、書法、畫漫畫、管理公司,都可以通過學習和鍛煉去掌握這些技能的。

但是,你能夠把這件事做到了、做好了,也不一定就能夠賺錢的。甚至完全無法賺錢的。

也就是說,哪怕你是很會管理公司,也可能只是一個低薪的小經理;你在某個體育運動領域是世界第一厲害,也可能只是街邊的流浪漢;你很會人際交往,也只是一個小商人。

對於一些人來說,這樣的事情是無法接受的,他們想要的只是錢。

對於我來說,能夠掌握人際交往的技巧,能夠在恰當的時候不做錯事,能夠讓我喜歡的人不討厭我,我已經是心滿意足了。

掌握一項技能是一回事,如何拿它來賺錢是另一回事,只有把賺錢和掌握技能這兩件事分割開來,我們才能夠心平氣和的去探討一項技能。

————

2016-1-4:「原理」與「運用」

心理學的書,我看過一些,比如《心理學與生活》,我就覺得很不錯。

但是,心理學的書,和教導實際運用方法的書,是有差別的。

就像《運動生理學》和《施瓦辛格健身全書》的差別一樣。

我看過一些知乎網友推薦《心理學與生活》,我覺得本意是好的,但是從「原理」到「運用」中間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很多人真的做不到。

我舉個例子,「規則書」和「技巧書」。

《心理學與生活》就屬於「規則書」,而《人性的弱點》就屬於「技巧書」。

以籃球來說,《籃球比賽規則》就是「規則書」,而《喬丹教你打籃球》就是「技巧書」。如果我現在給你一本籃球規則書,你能不能提升自己的籃球實力?做不到吧?

或者是棋牌類遊戲,比如《象棋規則書》、《》

我見過一些提問,提問的內容是說他們很不會人際交往,希望得到幫助,一些答主推薦《心理學與生活》,我認為是不可取的。

就像你給一個下象棋很爛的人推薦《象棋比賽規則》一樣無用。

還有推薦什麼莊子之類的,也是不可取,理論到運用的過程太長,大部分人做不到真正去運用這些理論。

就像你給一個下象棋很爛的人推薦《論語十則》一樣無用。

最可怕的是推薦流體力學,這個……可實踐性實在太低了。

——

2016-1-6:

我現在正式地講一下這本書是怎麼「對你有幫助的」。

很多人說這本書是毫無作用的,是在「勵欲」,就是說這本書讓你看起來很興奮,但是興奮之後一點用也沒有。

我現在就在這裡,用「量化」的手法,一點一點地告訴你這本書怎樣有用,用確鑿的證據證實這本書的作用,用無可反駁的方法來證實這本書的作用。

從具體的例子來說,

1.把這本書的理論作為判斷依據。

書本的理論:「交往以對方為中心」。

舉個例子,A和B都是中年婦女,是親戚關係,兩人大概一年有兩次家族聚會。

每年過節聚會的時候,B都會來到A的家裡做客,B這個人呢,平時經常做出各種不應該做的錯事,也不是什麼大事,比如無緣無故叫外出打工的兒子回家,一點頭痛發燒都要兒子請假來陪自己去醫院等等,這些事情傳到A的耳朵里,A呢,就忍不住說B幾句,說什麼「你兒子要去工作的,經常請假老闆會不開心的」等等。

久而久之,大概每年都是這樣,當然每年發生的事情都不同。

於是,B有什麼大小事情,都盡量不去找A了。

從A的角度來說,她做的事情是沒錯的,畢竟B真的是做錯了,她真的做得不對。

但是,從B的角度來說,A是一個經常責備自己的人,每次見面都要責備自己,這麼多年了,還是這樣。(這個方法是換位思考)

按照《人性的弱點》的理論,這件事,A的做法是錯的,因為「交往以對方為中心」,A的做法會讓B越來越討厭自己。A的正確做法應該是順著B的意思,不要責備B。

首先我們不要把「糾正B的錯誤行為」和「與B的人際交往」搞混了,這是兩回事。

我們這裡僅僅在討論「如何搞好和B的關係」。

如果非要牽扯到「糾正B的錯誤行為」,我們應該做的是,在搞好與B的人際交往的前提下,盡量去糾正B的錯誤行為。如果不能夠糾正B的錯誤行為,我們起碼也要搞好和B的關係。

這件事可以討論的地方很多。

事實上,我在現實中見過很多類似A的人,他們經常是好心辦壞事,明明是帶著善意去幫助別人,卻讓別人討厭自己了。

歸根究底,這就是「沒有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只要稍微從B的角度來想一下,就能夠明白B為什麼會討厭A了。

——

從廣泛地來說,

這本書的運用方法,或者說我知道的成功學的書的運用方法,都是講究一個「通過學習優點」來「改正缺點」。重心在於:「改正缺點」。

為什麼我們要著重「改正缺點」而不是「增加優點」?

1.缺點是客觀的,優點是主觀的。

也就是說,一個人有優點,這個在一部分人眼中是優點,但是在更多的人眼中是毫無優點可言的,是平平無奇的。

比如,七美德。

七美德:謙遜、冷靜、自律、貞潔、勤勞、寬容、慷慨。

在很多人眼中,也不過爾爾,根本稱不上優點。

比如冷靜,一個人怎樣才稱得上冷靜?遇事不驚慌?不驚慌就說得上是優點?這也太簡單了!

還有自律,你說你自律,在我看來不過是按部就班地上班下班看看書,怎麼就算是自律了?

還有貞潔,你只是不亂搞就算是貞潔?

勤勞?不過是做做家務就算是勤勞……

吶,你看,所謂的優點,其實是很主觀的,很多人的優點在另一個人看來不過爾爾。

缺點就不同,缺點是所有人都認可的不應該的行為。

比如七宗罪:七宗罪:驕傲、易怒、貪食、淫慾、懶惰、善妒、貪婪。

比如易怒,動不動就發火,一旦你發火少了,大家都會覺得你變好了。你自己也會察覺出來。

也就是說,一旦你增加了一個優點,大部分人不會認為你變厲害了,但是一旦你改掉一個缺點,大家都會認為你進步了。

舉個最直觀的例子。

假設小湯同學語數英三科分數分別為20分、70分和90分。滿分都是100分。

你覺得哪個科目是優點?那個科目是缺點?

我覺得大部分人都會覺得20分是缺點,但是並不會覺得90分是優點。這就是一個非常奇怪的事情,缺點是顯而易見的、大家都認可的,反而優點是部分人認可的、見仁見智的。

從實踐角度講,你覺得他應該先提升哪個科目?

我覺得,應該提升20分的那個科目。一來分數較低,容易提升,從20分提升到60分很簡單,但是,如果想要從70分提升到90分,就相對較難。

2.缺點是可量化的,優點不可量化。

其實也和主觀客觀有點關係。

比如你今天晚上花了兩個小時來學英語,算不算勤學呢?你自己也很難判斷。

但是缺點就不同了,你今天比昨天發火次數少了一次,這就是一個進步(改正了易怒這個缺點,雖然只是一次)。

你今天吃東西沒有平時吃的那麼多,就是一個進步(改正了貪食這個缺點,雖然只是一次);

今天你做事沒有拖拖拉拉,就是一個進步(改正了懶惰這個缺點,也可以叫拖延症)。

可見,改正缺點是顯而易見的。優點就很難說了,哪怕你花費了一個月自學了一本英語書,也很難說這是一個優點。

量化的一大好處,就是可以告訴自己這條路是正確的。同時也可以告訴一些反對你的人,你可以名正言順地告訴他們:「我以前如何如何糟糕,經過XXX之後,現在如何如何變好了。」

這就像健身那樣,練肌肉真正要練出效果,是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如果沒有一點動力,你是很難確定自己沒有練錯,最好的方法就是告訴你今天比昨天多舉了幾次,今天比昨天多做了幾個俯卧撐,這樣你才有動力做下去,每天都是做一樣的數目,毫無長進,就很容易會懈怠的。

3.「優點」往往是「無關緊要的」,「缺點」往往是「有關緊要的」。

一個缺點之所以稱為缺點,必然是觸碰到了一些「人所共識的底線」的。而優點就很難說了。

我們對比七美德和七宗罪可以發現,七美德未必會給你生活造成多大好處,但是七宗罪肯定會嚴重影響你的生活,給你生活質量帶來很大的破壞。

七宗罪:驕傲(讓周圍人反感你)、易怒(周圍人害怕你)、貪食(變胖)、淫慾(身體孱弱,違背道德,周圍人遠離你)、懶惰(拖延症,做事慢或者不做,耽誤事)、善妒(讓自己不開心)、貪婪(遲早出事)。

4.可見性強,給自己帶來的衝擊力大。

有句話說得好:「失去健康的人才懂得什麼是身體健康。」

事實上,身體健康的人很難感覺自己有多幸福,但是如果一個身體不健康的人走向健康,他會非常感激那個讓自己從不健康變成健康的方法的。

我們要找出自己的「不健康」(代指我們的缺點),然後把它變成「健康」(也就是優點)。雖然從結果來說,我們「不過是變得沒病沒災」,但是相對於「不健康」,我們確實進步了。

我覺得,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人信奉「戒色吧」的原因:他們確實通過「戒色」來「改正了缺點」。

類似的,還有「PUA」也就是泡妞學,也是這樣,很多人通過泡學只是改變了一些缺點,事實上沒有增加很多魅力。但是也是對個人有很大進步的。

(備註一下:我個人比較反感泡學和「戒色吧」,舉例子只是為了佐證我的觀點,不代表本人立場。)

——————

說到這裡,也許有人想說:「我沒有缺點可以改正」。

如果你是這樣認為的,我認為你的第一個缺點就是「無知」和「愚昧」。

——————

「改正缺點」只是一個比較籠統的概念,是一個大的方向,具體執行的時候還有很多細節,我以後慢慢再說。

說到改正缺點,我不得不提一本書,叫做《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這本書集合了非常非常多的「優點」和「缺點」,對於有志於改正缺點的人很有幫助。

關於《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我寫了一個回答:有沒有人真正按照《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書里的做法堅持九個月,如果有,他的生活會改變多少? - 知乎用戶的回答

我在這裡先籠統的講一下「改正缺點」的幾個要點:

1.明白你要改正的是什麼缺點。(比如拖延症)

2.明白你改變後是什麼樣子,或者可以說是優點。(比如「早上不遲到,起床不拖拉」)

3.重複嘗試。(你不是今天不遲到,而是一直不遲到。也就是要不斷地、每天地提醒自己不要拖延。)

很簡單?是的,改正一個缺點,難度不是非常大。

————————

2016-1-9補充:

關於《參謀助手論》,我現在這裡說幾句。我在上面提到過,中國是不可能存在以「利益至上」為出發點的人際交往藝術的書的,因為不符合中國人的「禮」和「反對名利思想」的思想。

讀完了《參謀助手論》後,我就明白還是可以存在「人際交往藝術」的書的,但是不是以「利益至上」為出發點,而是以「禮」為出發點。什麼禮?在這本書的「禮」,就是「為首長服務」。

這兩本書出發點不同,但是談的內容都是相似的。巧合的是,這兩本書受到的非議都很大,不過非議來源也很大不同,《人性的弱點》的非議多是來源於一群想錢想瘋了的人,《參謀助手論》的非議來源於對秘書工作和機關工作的偏見。

以細緻程度來講,《參謀助手論》的細緻程度比《人性的弱點》要大得多,幾乎就是一個執行方案了。

我建議可以對比著看。比如《人性的弱點》第一章第一節「永遠不要批評別人」可以對比《參謀助手論》的第五章「05 維護首長尊嚴的藝術」的第五節「5.4 不當眾糾正首長的缺點和毛病」。

——

2016-1-11:

「陰謀」和「光明正大的處世方法」:

我最近看到了一些奇奇怪怪的回答,我覺得有必要澄清一下,關於這本書,我認為它不是教導我們玩陰謀,而是教導我們一種光明正大的為人處世方法。

什麼是光明正大的為人處世方法?

舉個反例,先解釋一下什麼是「陰謀」,就是上面某個泡妞教練「豆丁」那種,假裝自己有妞然後吸引男孩,假裝自己有男孩吸引女孩,這樣做就是一種陰謀,揭穿了就沒趣了,大家都覺得無聊了,甚至覺得反感這個人了。

這個就是陰謀,它不能被揭穿,它會「見光死」。

既然有陰謀,反過來,就有一種相反的為人處世的方法,它可以被揭穿,它可以光明正大地說出來其中的邏輯和奧秘。

我們追尋的就是這種東西。

比如,我想要認識一個女孩,我想要她喜歡我,玩陰謀的人可能會說:「你就假裝是個很優秀的男孩,假裝自己很尊重女性,假裝自己很仰慕她,這樣她就會喜歡你了。」

然而,我為什麼要假裝呢?為什麼我不可以「本身就是」一個優秀的男孩、本身就很尊重女性、本身就很仰慕她?

為什麼我要假裝?為什麼我做事的方法要「見光死」?

為什麼我不可以本身就有很多優質的朋友,為什麼我要假裝有優質的朋友?

我喜歡你,我對你感興趣,我對你的一切感興趣,為什麼我不能本身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假裝?我不需要。

我喜歡我的朋友,因為他們對我兩肋插刀,我出事他們會救我幫我——他們不需要假裝、不需要玩陰謀,他們本身就是這樣做。

反過來,我想要別人把我當朋友,我也是這樣對待他們,他們出事我會救他們,我不需要假裝,不需要假扮,我本身就是這樣做。

我十分反感陰謀。我可以說,如果這本書是那種陰謀,我根本就不會看它,這種見光死的無聊玩意,我不屑一顧。

2016-2-1補充:可能有人在這裡又懷疑:既然你做事這麼光明正大,為什麼還要看這本書?

然而,事實上,即使我再怎麼一片熱枕,沒有恰當的方法,也是無法傳達我的心意了。

所謂「形式表達內容」,沒有恰當的形式,就無法正確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也就是說,即使我再喜歡你,如果我不懂得恰當的表達我的喜愛之情的方式,那麼你也無法感受到我對你的喜歡。(換了其他的感情也是一樣,或者不同程度的喜歡也需要不同形式的表達方式來表達。)

用書中原話來說,「人際交往需要手段」(大意)

比如,我之前有個極其錯誤的思想,我認為,越是喜歡一個人,越是要當著他面挑他毛病,這樣他就會因為我對他的幫助而喜歡我。很明顯,現在看來,這樣的行為,是一種南轅北轍的行為,結果就是我越喜歡某個人,就越挑他毛病,他就越討厭我。這讓我很困擾。

後來我看了書上說「永運不要批判別人」,我盡量不這樣做,於是別人就沒有那麼反感我了。

空有「努力的心」是沒用的,必須要有「技巧」。

技巧有多重要呢?舉個書中的例子。

《人性的弱點》中,卡耐基曾經講過一個故事。

說是有一天他在社區里散步,一個房屋中介(推銷房屋的)向他推銷房子,當時卡耐基對一種建材感興趣,想要了解某種建材,於是他問了問那個房屋中介,房屋中介表示不知道這種建材,並要了卡耐基的電話。

一個星期後,房屋中介打電話給卡耐基,再次推銷房屋,卡耐基又再次問了下他知不知道那種建材,對方還是表示不知道。

卡耐基對此表示不滿,一星期前問他那種建材他不知道,現在還是不知道,居然還好意思打電話過來。

我們站在那個房屋中介的角度想,他努力嗎?努力,他電話回訪一個星期前路上遇到過的不是客戶的人,當然努力了,這樣的努力程度,很多人都比不上。但是他這樣做有效嗎?無效,卡耐基甚至有點討厭他。

為什麼他這麼努力,這麼認真,還是做不好事情?因為沒有「方法」。

這個世界上很多工作和事情都是離不開人際交往的,尤其是他做推銷行業的。

基本上,我認為需要講話的工作都需要人際交往。

按照《人性的弱點》的理論,他並不懂得人際交往的一個道理:「欲先取之,必先予之」,也就是說,你要拿別人的東西,就要先把自己的東西給出去。

我們假設他回去後馬上查出那種建材的情況,找到相關資料,然後告訴卡耐基相關情況,卡耐基出於感激,雖然不一定會買房子,但是把這個房屋中介介紹給幾個他的想要買房的朋友認識,也不難吧?

很多事情,你能夠幫助別人,就能夠讓別人欠下你的一個人情,就能夠得到對方的回報——當然,不一定是一個非常大的回報。但是,你如果能夠讓不同的人、很多的人欠下你的人情,那麼,你能夠獲得的東西,就要好很多了。

扯遠了,回來。

我在生活中也遇到過很多類似的事情:我很想努力,但是不知道力往哪裡發,我的方法太少了。

這就是為什麼我說「光明正大的方法」的原因,我願意幫助別人,如果我是那個房屋中介,我非常樂意去幫卡耐基找那種建材——前提是,我知道「欲先取之,必先予之」的道理。

在這一件事上,「光明正大的方法」就是「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人性的弱點》中也給出了另一個完全相反的例子(具體可以看書):

有個人想要去知道公司A的經營情況,他知道有公司B的經理C很熟悉公司A,於是他去找經理C,但是經理C不願意告訴他公司A的情況。這個人離開C的辦公室前,他聽到C的秘書和C說郵票的事情,原來,C的兒子喜歡集郵,然而C無法收集到更多的郵票。這個人忽然想起他和世界各地的各種公司打交道,有很多郵票,於是第二天他帶著一箱子的郵票過來找經理C。經理C很高興,他們兩人談了兩個小時的郵票和孩子的事情,第三天C就把公司A的情況做成了一份詳細的報告發給了這個人。

————

16-1-2X:

「交往以對方為中心」

這句話是《人性的弱點》中的一句話,我覺得很經典,算得上是「公理」級別的東西,可以由此推導出很多東西。

我講一點人生經驗吧,書中沒有提到的,但是同樣可以用上面的「交往以對方為中心」這句話來解釋。

1.在請求對方幫助時,先開口把(如果事情搞砸了的)責任往自己身上攬,讓對方沒有心理包袱。

比如,你向同事請教問題的時候,你最好說:「你告訴我你的想法,如果我搞砸了這件事,上頭責怪下來,責任我背。」(語言可以千變萬化,但是核心思想是把責任往身上攬。)

千萬不要給人一種「上頭責怪下來,我第一個跟上級領導說是你教我這樣做的」這種感覺。

當然也千萬不要這樣做。

這種做法的核心是「交往以對方為中心」,也可以說是換位思考,想一下對方的顧慮,然後打消對方的顧慮。

類似地,如果在陌生的地方需要請求別人幫助,也可以這樣做,用一兩句話打消別人的顧慮。

比如,你想要借電話,但是借出電話的人最怕是什麼?怕被人搶,那麼怎麼辦?

你就想辦法證明你不可能搶他的電話。比如你是學生的話,最好就是給他看你的學生證,這樣他就會覺得「你要是騙我搶我手機,我就去你學校找你和你的老師。」

或者可以通過聊天證明你的身份。

總之,方法很多,只要是往「打消對方的顧慮」這方面想就行了。

或者,如果你在教人事情,但是不知道對方懂不懂,又擔心對方不懂裝懂,你可以問一句:「我講明白了沒有?」,這樣比「你聽懂了沒有」的效果要好。

因為你把責任往自己身上攬了,如果他沒聽懂,責任是你沒講好。

一點小運用。

2016-2-18補充:

剛看到了一個回答,覺得和我這段話說的東西很像,這裡提供一個鏈接:

有哪些心理學小技巧可以運用在生活中? - 陳默的回答

是和《影響力》這本書有關的。

這個回答說得很好,但是還是缺乏和「實際生活」相關了。建議多在自己生活中找相關實例,以替換掉文中的例子。原理必須配合實際運用的例子使用,這樣才能夠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

16-1-30:

繼續講「交往以對方為中心」。

比如,兩個人聊天,有時候會觀點不同,那麼,應該如何呢?我的建議是,如果不是十分緊要的事情,就見什麼人說什麼話。

舉個例子,我見過一個很有趣的知乎提問:特種兵和拳擊手對方,誰會贏?

我的建議是,如果你和拳擊手聊天,就說拳擊手會贏。如果你和特種兵聊天,就說特種兵會贏。

總之,你判斷出對方會認可哪種,然後順著對方意思說。

這是一個比較容易犯的錯誤。如上面那個例子中,你當著拳擊手的面說特種兵會贏,不是當場打臉嗎?

換句話說,即使對方不是特種兵也不是拳擊手,但是對方持有其中一方的觀點,那麼你也可以盡量不要和對方意見相左。

我的意思,當然不是說要事事迎合別人的意見。

但是,我見過太多的人,因為這樣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而讓自己和別人爭得面紅耳赤,導致別人反感他、疏遠他、遠離他、討厭他甚至更嚴重。這樣的人,他雖然口頭上贏了,但是當他遇到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少了非常多的幫助。

在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上,儘可能地附和別人、討好別人,是一種比較實用而且人人都可以做到的小技能。

當然,做與不做,隨你。

————

2016-2-1補充:《自我貶低》

講一個小技巧,挺常用也挺實用的。叫做自我貶低,意思就是自己貶低自己。

這個方法適用於兩個人剛認識想要進行接觸的時候,可以快速打開對方心防。

什麼是心防?就是對方在防備你,害怕你,討厭你,嫉妒你。

往深里說,就是兩個人剛認識的時候,誰也不知道對方什麼態度,就會做一些事情來試探對方,看一下對方是否容納自己。於是會試探性地貶低對方的一些優點,一些很厲害的地方。

如果你作為一個實力比較強的人,同時又想要和對方搞好關係,你就要學會「自我貶低」,這樣對方就會覺得你這個人不是很傲氣。

往本質里說,打消對方的顧慮。

舉個例子,假設你是名校高材生,那麼當你面對一個中專生時,要麼絕口不提學校,要麼就貶低自己的名校身份:「什麼學校出來都是一樣去打工,沒差別的。」

這樣對方等於是打消了一個顧慮——「這個人不會用名校身份來看不起我。」

(當然了,這裡也有一個底線問題,就是不要直接貶低自己,不要指名道姓的貶低自己,不要舉案例,不要擺事實講道理。只要泛泛而談說幾句什麼「名校出來也是賣豬肉」之類的話就行了,你只需要打消對方的顧慮即可,無需像寫論文那樣嚴謹。既要打消對方顧慮,又不要真的讓對方瞧不起自己。)

以我來說,我讀書還可以,但是我周圍人讀書都不怎麼行,那麼,在讀書方面,實力佔據優勢的我,就必須經常說一些「讀書無用論」的話,來打消別人的顧慮,不然別人心裏面就會覺得「你讀書很厲害,到時候還不是個打工仔」之類的。

反過來,如果使用了「自我貶低」,說一些讀書無用論的話,就會快速打開對方心防,別人也就不會覺得我傲氣了。

(我這裡只是說口頭上讓別人拿點彩頭,既然在實際上我已經是讀書很厲害,佔盡好處了,那麼在口頭上輸別人一點,也沒什麼。)

舉個例子,我有一次坐的士回學校,坐上車就和司機師傅聊天,那個司機師傅也看出我是一個大學生,就在那裡貶低大學生,說大學生輕鬆啦的士師傅幹活辛苦啦。

事實上,我遇到過很多人,都是這樣做,基本上如果對方不是大學生,很可能會說一些貶低大學生的話。

這時候我該怎麼做?

我有兩個選擇:

1.說一些維護大學生尊嚴的話,比如大學也是有很多兼職工作,大學的一些學習也是很辛苦,不必參加社會工作差。

2.順著對方的意思說下去,說一些什麼大學生懶散啦找不到工作啦現在不好找工作啦能夠當司機當小職員就不錯啦。

我一開始選擇了第一種做法,所以話總是說不到一塊去。後來我意識到自己錯誤了,就改說2,於是兩人就聊得來了。

好,道理已經講完了,我聯繫「自我貶低」和「心防」講幾個相關的事情:

「讀書無用論」。

就是說讀書沒用啦什麼的,這種話其實很有用,在談話技巧中,非常符合上面說的「自我貶低」。

我們來假設兩種情況:

1.一個人讀書很厲害,但是他說讀書無用論。

為什麼?好,我們可以用「自我貶低」來解釋:這樣可以打消一些讀書不行的人的顧慮,讓對方覺得你不會用你讀書很厲害的優勢來欺壓他。

2.一個人讀書很不行,但是他說讀書無用論。

我們也可以用「心防」這個邏輯來解釋:這個人在擔心別人用他讀書不行這個事實來貶低他,攻擊他,所以他事先就要先說出讀書無用論。

所以,「讀書無用論」的作用是很大的,可以打消別人的顧慮。

當然了,這也是有使用限制的,比如在一些名校學生面前,如果你想和對方搞好關係,就不要說什麼「讀書無用論」了。但是,如果你面對一個讀書不行的人,那麼你還是說一下讀書無用論的好。

關於「非首腦會議」:

我記得有個節目好像叫做非首腦會議,這個節目,我其實只看過幾張微博截圖。

按照我上面提到的「自我貶低」理論,這個節目很多地方實在是太「錙銖必較」了。

我覺得,在日常的人際交往中,有時候要適當地貶低自己,說一點自己的不那麼好的地方,在留有底線的條件下,盡量地打開對方心防。

事實上,以我所見,越是厲害的人,越是會把自己說得沒那麼厲害,反而越是無能沒用的人,越是在乎口頭上的輸贏。

如果你是一個真正有實力的名校高材生,你是不會在乎把自己的名校身份說得一文不值的——因為你真的是一個高材生,很多大公司大企業招你,你的實力擺在這裡,口頭上的東西是不必在乎的,反而可以通過「自我貶低」來交朋友。

反過來,一個讀書很差很不行的人,就會在口頭上一旦提起讀書的時候,就會拚命地維護自己尊嚴——因為那真的是脆弱得不堪一擊的東西。

看那個非首腦會議,我的感覺就是,這是一群心防很強的人。什麼人的心防會那麼強?

強者有必要心防那麼強嗎?沒必要。

————

2016-2-2:《關注別人的優點和關注別人的缺點》:

我這裡給出一個人生經驗,可以適用一輩子的人生經驗:

要多留意別人的優點,並且留心記憶,可以留意別人的缺點,但是不要死命記憶,只要大概知道就行了。

《論語》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我講個故事,我之前認識一個人,非常喜歡留意別人的缺點,總是喜歡盯著別人的缺點看。我和他聊天,有一次他聊起他的中學同學,說那個同學非常不擅長運動,如何如何糟糕,跑步很慢之類的。

這個事情他講過好幾次,我記憶很深刻,我覺得,他這樣的習慣真的很不好。

我是說,他這種喜歡留心別人的缺點的習慣,很不好。

你說他這樣的「記住別人的缺點」的習慣,會帶來什麼後果?

他今天記住了某某同學的一個缺點,明天留心了那個同學的另一個缺點,後天又是留心了一兩個缺點……三個月下來,也就是差不多一百天下來,他可能會知道大概一百個缺點。

什麼是缺點?缺點就是不好的東西,比如如何搞砸一件事,比如讓別人反感的行為或習慣。

當他記住了一百個缺點後,他做事情會怎樣?

那麼他就會想起無數種把這件事搞砸的方法。

比如,在人際交往中,如何和初相識的人打交道是很重要的一項內容。

如果是上面那種「盯著別人缺點看」的人,他可能會知道一百種如何把初相識的人惹惱的方法——有用嗎?沒用。

反過來,如果你喜歡「留意別人的優點」,那麼你可能會知道一百種如何和初相識的人快速增進感情的方法。

也許有人會說:「我就是看看,我不會特意去記憶。」

然而,人的記憶力是很難說的。你喜歡盯著優點看的人,哪怕你看了知道了一百種如何和初相識的人快速增進感情的方法,最後卻只記得十種,這也是很有用的。有的時候,潛移默化下,你也就會自然而然地這麼去做。

但是,對於一個喜歡盯著缺點來看的人來說,他無論怎麼在腦海中搜索,他也只能想起那些如何惹惱人的方法——沒辦法,他平時就留意這些東西,你讓他怎麼去找「增進感情」的方法?他只知道「如何破壞感情」,因為他平時就只留意「如何破壞感情」。

習慣的力量是非常大的,尤其是我們現在正在討論的這種比較泛泛而談的習慣,雖然不是非常具體,但是是可以影響到每一個小事的。

我上面只是以「和初相識的人打交道」為問題說明一下,我認識一些比較優秀的人,他們會在每一件事上面去留意別人的優點,他們會在做一件事的時候去看一下別人是怎麼做的,別人是怎麼把一件事做好的,然後想一下原理、自己也模仿一下。

無論是學習、運動、交友,他們都這麼喜歡去看別人的優點來學習模仿,無論是每一件大小事。

人的差距啊,就是這麼被拉大的。我不是說什麼非常難的事情,也不是說什麼非常厲害的事情。我只是說一件很簡單的小事。

你只要稍微有這個意識就行了,多留心別人的優點,起碼不要有那種盯著別人缺點看的意識。

最主要的是,千萬不要因為看到了別人的缺點而感到興奮,這樣的興奮的情緒會讓你記憶東西的時候很深刻。而且為了追求這種興奮感,你會不斷地去尋找別人的缺點來看。

你應該反過來,你要因為看到了別人的優點而興奮,因為你以後遇到問題時可以又多一種解決方法。

有時候我在想,為什麼在同一間學校、一個教室甚至是同桌的兩個人,經過幾年的學習,一個人做事彷彿有無窮無盡的解決方法,另一個人做事卻給人一種不會變通、只會一種方法的感覺,這也許就是一個原因。

為什麼同一個小組工作,有的人一個項目做完了,以後再做的時候會越來越順手,越來越會解決各種問題,有的人卻和從沒接觸過這個項目一樣。因為一些人在工作的時候會留意同事是如何解決問題的,他們和五個人合作,就可以學會五種解決方法,和一百個人合作,就可以學會一百種解決方法。

——

2016-2-2:《留心別人優點的好處2》

往另一個方向說,多留心別人的優點,有時候可以讓你更加地喜歡別人。

舉個例子,我以前就很討厭一個女生,因為她看不起我,覺得我不如她學習好。事實上我在學習上確實也不如她。一開始我也以怨抱怨,她討厭我,我也討厭她。

後來,我看了這本書,開始去挖掘她的優點,我發現她學習成績好,確實是有原因的,她很努力,做筆記很認真,學習很認真。過了一段時間,我也沒有那麼討厭她了。如果不是她長得實在不好看,我也許會喜歡她。我開始有點欣賞她、佩服她。

人的情緒是一種很微妙的東西,你的情緒會流露在你的眉宇間,你的眼睛裡。我心裏面佩服她,在一段相處的過程中,她也沒有以前對我那麼糟糕了。

說到這裡,我想起了上面某個回答者說的那句「要真誠地愛每一個人」。我不記得原文是不是出自「發現別人的優點」那裡,我覺得也可以聯繫起來解讀。

當你真誠地愛每一個人的時候,你就會去發掘每一個人的優點。

當你發掘出對方的優點時,你的一些佩服、欣賞、愛慕的感情,就會流露到你的眉宇間、你的眼神里、你的動作上、你的語言中。

這樣,你就可以發自內心地稱讚對方,因為你是拿對方確鑿無疑的優點稱讚對方,這就給人一種不虛偽、很真誠的感覺。(這裡順便告訴你如何稱讚別人,同時又不會讓你覺得是在諂媚,一個方法就是稱讚對方確鑿無疑的優點。)

你稱讚別人,於是敵人變為朋友,朋友變得更加感情深厚。

——————

2016--2-3:為什麼要記住優點而不是缺點?

因為優點可以直接判斷缺點,而缺點無法直接判斷優點。

什麼意思?

比如1.234+2.345,結果是多少?

假設我一開始知道的是正確答案,也就是3.579,那麼我可以直接判斷1.234+2.345不等於5,、不等於6也不等於7,反正你拿哪個數過來都一樣,只要不等於3.579那麼就是錯的。這就是正確答案的唯一性,它可以直接判斷錯誤答案。

反過來,如果我告訴你1.234+2.345不等於7、不等於8,那麼你能不能得出等於3.579呢?不能。

這就是優點可以直接判斷出缺點,缺點無法直接判斷優點。

而且優點的操作性比較強,缺點的操作力度比較弱。

比如,如何讓剛認識的人在30分鐘內喜歡你?

《人性的弱點》中就說了,你可以傾聽,就是盡量去聽他講話,給他說話的機會,你去聽就可以了。這個就是優點:傾聽。

反過來,不斷打斷別人講話,就是缺點。

當你知道這個優點時,你也就知道該怎麼做。

但是,如果我告訴你「不要打斷別人講話」這個缺點,你未必能夠想到「傾聽」這個優點。

類似的,我在這個回答也總是講「如何和別人搞好關係」。

我的意思,不是說要你和所有人都搞好關係,你當然可以生別人的氣,不和別人搞好關係。我只是在講一個優點。

如果你想要惹惱別人,讓別人生氣、憤怒,這是很簡單的,只要反過來做我講的事情就行了。

————

2016-2-9凌亂地寫了幾句:

「改正、改良、邏輯自洽、缺點優點」

如何通過這本書提高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

一般來說,有兩種方法:改正和改良。

改正就是說你的做法完全錯誤,你必須完全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用另一個方法。

改良就是你的做法有一部分不夠好,你有不足,可以變得更加好,你可以用我這個方法。

但是這裡有個困難,如果我直接指出你的錯誤和不足,你可能會很生氣,不願意改正錯誤;但是,如果你無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和不足,又無法改正或改良自己的人際交往技巧。

同時,還有一個更嚴肅的問題,就是「邏輯自洽」。

什麼是邏輯自洽?比如上面我提到過的那個「喜歡事事挑別人毛病」的人,他的做法錯誤嗎?當然錯誤,但是他自己有自己的「邏輯自洽」:「我是為了讓別人進步,才不斷挑出別人的毛病的。」

事實上,只要你對生活觀察足夠,你就會明白任何一個「缺點」背後都有它的存在原因,都有它的「邏輯自洽」。

長舌婦可以通過對別人的私事嘰嘰喳喳來攻擊別人,以此保護自己(畢竟很多人不敢得罪長舌婦)或者拉攏朋友;關注謠言的人是為了不趨凶避吉——要是有人在2015年6月告訴你準備開放二胎,你是不是覺得是傳謠?現在你覺得呢?謠言有的時候真的可以趨凶避吉;等等……

我可以告訴你,如果你遇到一個人有個缺點,很明顯的缺點,你最好不要直接指出他的錯誤,因為有的時候,你眼中的他的毛病,恰恰是他最引以為豪的東西,說不定對他而言很重要。

這裡又回到了《人性的弱點》第一章第一節:永遠不要批評、責備、抱怨別人。

也就是說,你眼中的缺點,很可能是別人眼中的優點。

這裡又有一個問題了:既然缺點有時候是優點,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看待?

我覺得,我們應該學會一個技能:自省。

就是認為自己可能犯錯,自己可能做得不對,自己是需要改正的、需要改良的。

當我們面對別人的缺點時,我們要儘可能地容忍,實在沒辦法的時候就提醒對方不要影響我們;我們面對自己的性格的時候,要盡量地批判、反省,思考自己的一些優點其實是不是缺點呢?一些缺點是不是比我們看到的還要嚴重呢?

這個叫做「寬以待人、嚴於律己」。

這裡其實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死不認錯」。

什麼叫做「死不認錯」?就是很多人都不願意認識自己的錯誤,不願意承認自己有錯。我試過指出別人的錯誤,試過幾次,基本上無論是多麼友善的人,他們都會想盡辦法推脫,不肯承認自己做錯了。

尤其是知乎這麼一個喜歡假裝自己很高大上的地方,我覺得很多人更加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

然而,改正錯誤的第一步就是認識錯誤。

但是,我們可能完全沒有錯誤嗎?我覺得不會。我讀過一些名人傳記,什麼總統、首相之類的,他們都表示自己有很多缺點。我相信知乎不可能有比他們還要厲害的人,因此,我認為我們更加需要「自省」——不需要別人指出我們的錯誤,我們自己指出自己的錯誤。

這個可能是最好的一個方法了。如果連自省這個方法都不用,所謂的改正、提高人際交往能力,應該是隔靴搔癢,無法針對到最深處。

——

2016-2-9

關於以德報怨:

例子1.

這個微博我很喜歡,這是一個「逆思維邏輯」的思想。

按照一般的邏輯,被別人罵,就應該罵回去、以怨抱怨,這裡是以「德」報「怨」,結果是「獲益 」的。

不過這裡是關於父母子女之間的,比較特別一點。為了避免爭議,我這裡多說幾句。

這裡孩子算是被父母訓了(別人的孩子更好),然後孩子卻說了句父母的好話(孩子說自己的父母更好)。有人可能想說孩子讚美父母愛父母是正常的,但是!我覺得,一般人無法在被父母訓的時候馬上說一句讚美父母的好話,這樣的能力實在是太強大了,而且這個孩子的回答方式也很真誠誠懇,沒有讓人覺得刻意阿諛奉承的意思。

順帶說一句,想要「真誠地讚美別人」,前提是你真正有那個「真誠的心意」。然而很遺憾,很多人並沒有那個真誠的心意卻硬要使用「讚美」。

2.范冰冰被罵事件。

具體例子我忘記了,大意是說范冰冰和某個很紅的美女明星,柳岩還是誰,在微博對罵了一個星期,然後范冰冰請對方吃飯,兩人和好,之後對方還給范冰冰在微博上說好話。

這件事就可以看出,范冰冰從當年的「金鎖」成為現在的「范爺」,不是沒有原因的。

在某個回答看到的。

3.我高中的一件事。

高中的時候,有個同學很討厭我,我也很討厭他。他經常就這個那個事情嘲諷我,打架又不敢打,但是這樣一來二去我也挺噁心。我當時一開始是採取反擊的態度,我也嘲諷他,後來我就煩了,我一句話也不說,任他嘲諷。

接著我就看了某本書,不記得是不是這本書了,我得到了一個啟示:我要以德報怨。

於是我就盡量找機會給他好處。

很快,機會來了。有一次試捲髮下來,剛好我和他之間只有一張試卷,也就是說,要麼他去辦公室拿另一張試卷,要麼我去拿。很明顯,能夠不去拿試卷當然比較好了,不用跑腿嘛。

於是我就說:「我去拿吧」。意思就是說我把我那張讓給他,我去跑腿。他很感激地說了聲謝謝,然後在那幾天就很少嘲諷我了。

(事實上過了一個星期他就忘了我給他的好處了,不過能夠有一個星期的效果我也很高興)

這件事是一件小事,不過象徵意義比較大。起碼告訴我以德報怨是可行的。

當然了,前提是必須讓他明白你在以德報怨,而且最好是他不得不接受。

這樣,他接受了你的好處就不敢再對你「報怨」了,因為如果你「以德報怨」,而他「以怨報德」的話,以後沒人敢給他好處了。

————

2016-2-15補充,

評價其他回答:

這個回答有個關鍵性的錯誤,它誤以為《人性的弱點》講的是怎麼去騙人進而賺錢,實際上是教你怎麼去學會一種人際交往的簡單技能。

現實生活中,教會別人一項技能,是不會讓出現「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事情的。如果真的有,那麼這個世界上就不存在任何的小學、中學、大學、教程書、教程視頻、教程音樂以及「老師」這個辭彙。

這本書,看過的人都知道它在講的是一件多麼簡單的事情。比如「不要批評抱怨責備別人」,還有我上面多次提到的「投其所好」四個字。

我相信,這本書裡面的主要內容,我都可以在中文的耳熟能詳的成語、古文經典中找到類似案例和語言。

有人也許想說:「這麼簡單,我早就知道啦!」

然而,事實上很多人並不知道。

以「投其所好」而言,據我所知,很少人會去了解別人的偏好、習慣、愛好,進而在求人辦事或者日常生活的時候就「投其所好」地送禮。

我甚至見過一些高中生、大學生,因為覺得「送禮」二字被污名化,甚至連過節都不願意送個粽子、月餅給老師、領導。

當然了,「投其所好」的方式很多,不僅僅是送禮一種。我這裡只是舉例。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耳熟能詳,你能不能說出和你在同一間屋子呆過一年多以上的同事、同學、親人的十個或者以上的優點?必須是你打心底里真正佩服的優點,不要那種得過且過湊字數的優點。

如果你能夠說出他的十個優點,我相信你以後和他說話做事的時候你的尊敬的感情會從眼神里流露出來。

「吾日三省吾身」聽過吧?

有多少個人有這種強大的自省能力,每天三次或者更多次地反省自己說過的話、做過的事情?

我試過,我的感覺就是,我發現自己很多地方需要反省、需要改進。部分地方我改進了,確實讓我變得更好,比如我現在一旦討厭別人的時候,我就會嘗試去找他的優點,盡量讓自己佩服他、欣賞他,這樣的心境有助於我化干戈為玉帛、和他從敵人變為朋友。

對這本書,我覺得它的最大意義就是通俗化,把一個古代流傳下來的諺語、熟語講得更加透徹。

當然,最主要還是我們去做。不然,即使是孔子說的也沒幾個人真正受益。

順帶一提,這本書對於什麼怕業務、外貿、商業之類的東西,沒有多大的直接幫助。至少我沒有看過。

——————

2016-2-20:

《人際交往的方法很重要嗎?》

非常重要。

關於這點,本來我想引用某個視頻中某人的言行來講的,但是我寫了一通發現太過注重例子中的事情了。

我這麼說好了。這個世界上,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但是一些人的做法非常地讓人討厭,但是,最可怕的是,這些噁心的做法,卻在他們自己眼中是最好的做法。

比如,上面我提到了,有個人他非常喜歡挑別人毛病、指出別人的缺點、在別人做錯事的時候跳出來說別人這裡那裡做錯了,然後他認為別人會因為這樣而喜歡他,因為他指出了別人的錯誤別人會覺得他很厲害。

正如這句話說的那樣:「蠢的人能意識到自己蠢嗎?不,他們通常會覺得自己很萌。 」

我這裡說這些東西,不是希望和大家一起鄙視誰誰,而是希望大家和我一起自省,也就是自我反省:「我們自己是不是就是這樣明明做錯事卻以為自己做對了的人呢?」

我們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我們的方法和過程說不定很糟糕。

一個希望子女讀好書的父母會濫用暴力、拚命虐打自己的孩子,因為他扛著「我是為你好」的大旗,就可以把自己內心的內疚感給抹滅了;

即使沒有那麼嚴重,在「愛」的名義下,我們也可能對我們的子女、兄弟姐妹、父母、同事同學、愛人做出過多的干預,甚至錯誤的干預。

自我反省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這裡我只能希望大家自覺,我不可能干預你們的自覺,因為這個就是過度干預了。

而且,在現在這個習慣性鄙視他人的網路環境中,想要自省——也就是看到一些錯誤的事情,首先想到自己有沒有類似的錯誤,這樣的思想也是比較難形成的。

——

2016-2-25補充:

分享一下心得體會和說話技巧。

前幾天和一個人在聊天,我們聊到一件事,說是最近有很多人都不去讀大學,明明都讀到高中畢業了,卻不去讀大學。我是讀過大學的,而這個說話的人A恰恰就是那種讀完高中不讀大學的人。

我這時就想到我有三個回答方法:1.讀大學好啊,讀大學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來學習一些技能和看多點書,還可以玩。

2.讀不讀都差不多,出來工作一樣可以學東西。

3.可能一些人認為,反正讀完書出來都是工作的,還不如直接出來工作更好。

我腦裡面權衡了幾下,選擇了第三種說法。他聽了很開心。

這三種說法中,第三種是完全偏向「不讀大學出來工作」的,也就是他的人生經歷,這種說法其實變相「支持」了他一下。

第一種說法支持了「讀大學」。第二種說法表面上支持「不讀大學」,實際上還是在說「讀大學更方便學習」。

雖然是一件小事,但是也是有細微差別的。

我之前不懂得這個差別,和一個沒讀過大學的朋友聊天時側重於「讀大學更好」,搞得兩人氣氛有點僵。這裡算是一個改正和進步了。

這個方法的核心是「換位思考」、「交往以對方為中心」。

————

2016-2-25補充:

評論一下其他評論:

這個同學不懂得如何運用這本書。

1.付出是為了收穫,你遷就他是為了他遷就你。

這本書不是騙人行善的書,恰恰相反,這本書是一本非常注重「個人利益」的書。這本書一直都是在說「如果你想要獲得,首先要付出」。但是,前提是,你是帶著「獲得」的心理來的,也就是所謂的「名利觀念」、「個人主義」。如果你遷就了他,他不遷就你,怎麼辦?還能怎麼辦?這種人沒必要再遷就他了。

2.這本書是「工具書」,它只是教你「如果你想要別人喜歡你,就要討好他。」但是沒有說你一定要討好所有人。你當然可以不討好別人了。

3.反其道而行就可以惹惱別人了。

這本書教你如何討好別人的意思是讓你舉一反三,你只要反過來做,自然也就可以不討好別人了。比如,你了解了一個人的愛好,就能夠「投其所好」,反過來,你想和他絕交,就批評他的愛好是無用的、幼稚的、無聊的,不用幾句話,你們之間就可以產生巨大的裂痕。

4.是互相遷就而不是只有你遷就別人。

人是一種很奇怪的東西,是需要互相包容、互相關愛的。我不說太大範圍,我就說三四個人在聊天,如果人人都在誇自己的好,那麼就有點「吵架」的感覺,如果你說我的好,我說你的好,就顯得很「友好」。

比如我上面的(2-25的補充)提到的「讀不讀大學」這個爭論。如果我和一個沒讀大學的朋友在聊天,我有兩種說話的方式:

a、讀過大學的人(也就是我)在說讀大學如何如何好,沒讀過大學的人(也就是我的那個朋友)在說不讀大學如何如何好,這就像是在自賣自誇、甚至給人一種我們在對罵的感覺。

b、如果讀過大學的人(也就是我)在說不讀大學如何如何好,沒讀過大學的人(也就是我的朋友)在說讀大學如何如何好,這就有點互相誇讚、互相捧對方的感覺。

你覺得哪個更好?

————

2016-3-7:

很多人對這本書是有誤解的。

打個比方,如果現在有人開班授課,說教你怎麼寫文章寫出來能夠得諾貝爾文學獎,這個肯定是騙人的,即使莫言也不敢誇下這種海口。

但是如果有人開班授課,說教你怎麼寫文章寫出來能夠登上報刊報紙,這個是做得到的。

這本書也是這樣,如果有人說,看完這本書能夠飛黃騰達,名利雙收,這個是不大可能的。

但是,如果說,看完這本書,你懂得如何避免一些人際交往的錯誤,不會到處得罪人。這樣是可行的。

——

2016-3-15

如何運用這本書?

運用這本書,也就是我上面提到過的實踐,也是有點困難的。

1.必須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或者不足。

就像我們寫字寫得不夠好那樣,我們需要明白自己哪裡寫得不夠好,怎樣寫才是好看的字,然後不斷重複寫這個字,這樣才能夠寫出漂亮的字。

然而,這點是比較難的,很少人願意承認自己做錯了或者承認自己做得不夠好。如果別人去提醒一個人他做得不夠好,這個更加難,因為接受別人的批評和指正也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尤其你沒有主動向別人請教的時候。

因此就必須有第二點:

2.主動性。

就是你自己要主動去學習去思考。

即使是寫字,別人忽然跑來和你說你寫的字不漂亮,你也會不開心吧?因此我們需要自己認識到自己寫的字不漂亮,然後自己主動去改正。

說易行難,上面兩個內容,是比較基礎也是比較困難做到的。

——

2016-3-15:

關於我的能力:

我的人際交往能力是比較差的,如果在現實中遇到我,我認為我沒有那個能力讓你心悅誠服地接受我的教導,但是我依然寫了這個回答,原因如下:

1.我在人際交往中受挫很多,我希望寫一個回答告訴同樣經歷的人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2.網上抹黑《人性的弱點》這本書的文章很多,我想要寫個文章支持一下這本書,為他正名。

3.我認為看一個文章好不好要看文章本身而不是作者。假設我不會英語,而一個初中生會英語,我認為一個初中生也可以教導我英語。

韓愈的《師說》說過:「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一個邏輯一個道理好不好,不是誰說出來的,而是現實中實踐的時候證明出來的。實踐有用,這個道理就有用,哪怕是一個小學生說的道理,它也是有用的;實踐證明這個道理是沒用的,它就沒用,哪怕是什麼馬雲白岩松說的也是沒用的。

——

2016-3-17:

《沉默也是一種能力》

這個能力也是看書的過程中領悟的,書上的原話沒有直接提到「沉默」,書上的原話是說「要做一個善於傾聽的人」。

書上舉了幾個例子,一個例子是說作者卡耐基受朋友邀去參加一個聚會,聚會上的人他完全不認識,但是大家都在聊天,他不好意思不聊天,於是他和一個植物學家聊天。

然而卡耐基對植物也不是非常了解,但是他想起了家裡的種植園種植馬鈴薯的一些事情,於是就向那個植物學家請教,於是他就聽那個植物學家講話。聊天過程大致就是植物學家在講如何種植土豆,卡耐基就提問如何如何。

聚會結束後那個植物學家和別人說卡耐基這個人非常好相處,很會聊天。

卡耐基說,事實上當時他也前後一共說了十句話不到,整整四十分鐘時間都是那個植物學家在講話。

卡耐基的這個故事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我試著模仿卡耐基的做法和別人聊天。自己少說話,多給對方機會說話。實踐結果是對方和我聊天之後感到很高興。

這讓我很震驚。

之前,我產生過一個很錯誤的想法,我認為一個人「很會說話」才叫做「會人際交往」,沒想到「少說話,只說幾句話」也能夠是「會人際交往」。

後來我才明白,正確的人際交往的方式,不是「說話說得多」,而是在恰當的時候說恰當的話,在不該說話的時候不說話。

很多時候,「不說話」和「說話說得少」才是正確的做法。

比如,我前幾天看一個日本的綜藝節目,某某年輕女星偶像受邀當嘉賓,節目一共40分鐘左右,這個女星前20分鐘說話次數很少,後面20分鐘幾乎不說話。

我當時覺得這也叫做當嘉賓?後來越想我越覺得這個女星聰明。

一來,這個節目裡面的其他人都是男性,男性在場的時候,想要展現出女性的溫柔,最好的方法就是靜靜聽講不要說話。

二來,她屬於晚生後輩,其他的人都是她的大前輩,以日本那麼注重輩分和儒家文化的地方,晚輩在前輩面前應該表現出謙虛的樣子,而「不說話」就最容易表現出謙虛。

這個道理在很多地方都是共通的,有的時候即使你沒有說話,你也會給人留下一個「靦腆」、「溫柔」等印象。

我這裡也不是說這個女星完全就不講話,主持人把話題拋給她的時候她也能夠接上來。

我覺得這點也是很難的,比如我就很難做到像這個女性那樣。

這種能力叫做「傾聽」。這個女星雖然沒說話,但是她認真地聽別人講話,因此話題一拋給她,她就接的上。這樣是比較難做到的,這需要一定的專註力去聽別人講話,還有「謙虛」——很多人聽別人講話聽著聽著就忍不住插嘴了。

最糟糕的做法就是嘰嘰喳喳個不停,一些人自以為說的話夠多就會和別人搞好關係,還有些人自以為說的話夠多就可以給別人留下好印象。

然而事實是印象深刻了,卻是壞的印象深刻了。

————

練字與人際交往的技能:

如果我們想要練字,我們應該遵循怎樣的步驟去做?

1.知道正確的、更好的字體是怎樣寫的。

2.臨摹,不斷臨摹,不斷重複寫同一個字。

回到人際交往,如何鍛煉人際交往的技能?

1.知道正確的、更好的的人際交往方法是怎樣做的。

2.臨摹,不斷臨摹,不斷重複嘗試一個方法。

很多人都困擾在這兩個步驟上了:

1.不知道正確的人際交往的方法是怎樣的,不知道更好的方法是怎樣的。

2.不去嘗試,不去重複嘗試。

————

16-3-21:

審視自己的能力。

剛看了這個回答:父親的言談舉止是不是直接決定了女兒未來的擇偶標準? - 周筠的回答

有這麼一段:

「B朋友,文質彬彬,父母都是小學老師,父親十分高大威猛,但也是專制型的,母親在家唯唯諾諾。父親更看重的不是自己的小家庭,而是和爺爺奶奶那個大家庭始終保持著更為親密的關係,其實就是沒斷奶,很依賴爺爺奶奶。這樣的父親,有時像個沒長大的孩子般任性霸道,動不動就在家發脾氣,讓朋友的媽媽很是受氣,但朋友的媽媽自以為這樣逆來順受就是天命,可是畢竟她也是個人啊,總得有地方出氣,於是就把女兒當垃圾桶,成天傾瀉負面情緒,祥林嫂似的。朋友和媽媽關係親密,和爸爸不親熱,「結婚後幾乎複製了父母的婚姻」,她的丈夫也是和原生的大家庭保持著密切往來,不尊重朋友的感受,動不動就大發雷霆,朋友不敢反抗,實在受不了了才大吵一頓,但平時的不痛快都隱忍在心裡,以至於心態十分抑鬱,每次到我家來,都要衝我倒幾個小時的垃圾,一來二去的,我就不敢邀請她來家裡玩了,受不了她的祥林嫂腔調。「而她的女兒也和媽媽一模一樣的腔調:抱怨爸爸,覺得媽媽可憐。終於有一天,我指出了她們家三代女性都陷入到這種負面循環中,告訴她不能再讓女兒重蹈自己的覆轍,」她聽我這麼說,如夢方醒,但我覺得,也就醒了那麼一小會兒。如今,她開始去教會交朋友,希望上帝能幫到她們一家。

(排第一的匿名答主的回答寫的真好,忍不住在這裡也贊一句,可惜,我這兩位女友A和B,都沒能像匿名答主那樣有個愛讀書的父親,所以她們倆都缺少閱讀的習慣,也就缺少 自救的力量。加上A和B不像匿名答主那樣工作在群體心態相對最為open的IT圈)」

我這裡要說的是,我自己也經歷過類似的事情。陷入過某件很讓我痛苦的事情,而且不斷循環地發生。

我非常理解為什麼那個B朋友這麼痛苦,她等於是在不斷地走出地獄然後又走進地獄,她想要擺脫地獄偏偏自己又有意無意地走進了地獄。

我記得之前非常害怕的一件事就是我的孩子會不會像我一樣走進地獄,我猜我的孩子很可能不會了。但是很可惜,這位B朋友的女兒如她母親一般走進了地獄。

她很可能根本不知道怎麼去解決問題,以她當時的智力和知識、還有思維邏輯無法解決自己的問題。

後來我通過讀書和思考,引進了這本書的思維方式來介入我的生活——也就是《人性的弱點》的思維方式。才勉強解決了一些問題。

這件事之後我明白了為什麼要讀書,因為只有讀書,你才能夠從外部引進新的知識、邏輯、思考方法進入自己的腦子裡面。

這就像是「思維盲點」,你現有的知識和思維邏輯是無法解決現有的問題的,因為你現有的問題就是由你現在的思維邏輯和知識造成的,你必須引進新的知識和邏輯才行。

——

我上面提到過一個很喜歡挑人毛病的人,我自己就曾經是一個這樣的人,不過比他輕微一些。

而且非常痛苦的是:我完全察覺不出自己哪裡做錯了。

我當時經歷過很多次讓我很傷心的事情,我的朋友和我越是熟悉,就越是討厭我。

我非常奇怪為什麼。

我當時察覺了我自己肯定在哪裡做錯了,但是我無法找出到底是哪裡做錯了。我的思維邏輯和知識不夠。

後來經過我反覆地讀這本書,我才明白為什麼:「因為越是和我熟悉的人,我就越是喜歡挑他毛病,而我越是挑他毛病,他就越是討厭我遠離我。」

而我之所以喜歡挑人毛病,一個是我從來不認為自己會做錯事。長久以來在各方面的優秀讓我無法察覺出自己在做人方面如此失敗。

第二是我從不認為自己這件事是錯事,事實上,確實很難界定某次對話中我說得應不應該,畢竟我只是在糾正別人的錯誤,而且我從來都是帶著關愛和愛心去糾正別人的錯誤的。

我是如何發現自己的「盲點」的呢?

1.第三者視角。我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把自己身上發生的事情套入這本書的邏輯進去了,我從一個第三者的視角去觀察自己。

這本書上面說了「永遠不要指出別人的錯誤」。我第一次看的時候覺得很荒謬,但是我仔細想了想,又在現實中實際操作(就是去指出別人錯誤,說別熱哪裡哪裡做得不對,同時觀察對方反應),我才發現,無論你帶著多少愛意也好,你指出別人錯誤的時候,別人都是會不開心的。這就是「外部的知識體系介入了我舊的知識體系」,我原本認為「我是為她好,我指出他的錯誤,他不會生氣」,但是這本書說「只要你指出他的錯誤,他就會生氣」。

這裡要提醒一點,我這裡舉的案例是為了說明我的方法,看我這個回答的人不要糾結於我的案例,關注我的方法,我的方法才是你們可以模仿和套用的東西。

2.這本書提到的「交往以對方為中心」,我才真正設身處地去思考對方的想法。

3.情緒問題。讀了《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之後,我對情緒變化變得很敏感,我才明白對方原來是在生氣啊。不得不說,這本書太厲害了,看過這本書後我比以前更能夠掌握自己的情緒和影響別人的情緒了。

4.連點成線。我在反覆閱讀的過程中,不斷檢索自己做過的事情。

我發現人與人的關係,很多時候不會因為一件兩件事而破壞的,一段好的關係的建立,需要幾次事件來構成,一段好的關係的破壞,也需要幾次事件的影響。我思考過某些朋友和我的關係是如何從好變不好的,得出的結論就是我們之間發生的幾件事共同影響的。

而我每一次都沒有察覺到,最終關係破裂。

就像是「水滴石穿」,一次兩次問題不大,很多次下來,關係就破裂了。

——

這裡還必須提到另一個更嚴重的問題:「我不知道怎麼解決問題」。

明白問題的癥結所在,是第一步,解決問題是第二步。

就像你明白你養的花總是會死是因為吸取某種元素不夠,但是你未必明白如何去讓花吸取這種元素。

這本書的方法看起來非常簡單,但是絕對不要小看這些方法,你懂得再多的理論,也比不上這裡的任何一個小方法。

真正解決問題的是「實踐」而不是「理論」。

我這裡說了一大堆,要是你學不會一點實踐方法,等於我白說。

你哪怕只懂得一個小方法,這本書對你的幫助也絕對值回書價。

待續。

——

3-22

關於「讀書」:

讀書是為了從外部引進知識和邏輯來解決問題。

如果說的不是那種娛樂型的看小說看漫畫,那麼讀書,就應該是讀實用型的書。

我覺得我國現在的教育方式有點問題,初中到高中期間的學習太脫離實際,以至於很多人認為學習只要學到小學初中就好了。

初中和高中,我們在學習什麼?歷史、地理、政治、生物、化學、物理,還有主科的語數英。

這種學習有一個嚴重的缺陷,就是實在是太遠離我們實際生活了,無法在實際生活中運用。

我發現很多人在生活中遭遇了問題,很少會想到去買本書看,去查閱書本。

無論是種花也好,養貓養狗也好,根本沒人想到去找一本書本來學習。

你既然不會,為什麼不去學習呢?

有的人也許想說:「我可以問周圍人啊」。

說得對,前提是你周圍人對養花養貓狗有知識,然而大部分人對這方面的知識也不是很多,完全不懂或者懂一些錯誤知識的還很多。

有的人也許想說:「我可以百度啊、可以上網搜索啊。」

百度……我最近開始登陸一些很久以前看過的貼吧,一些養寵物的貼吧,我發現很多貼吧的舊帖子被刪除了,再也找不到了。聯繫之前的百度貼吧販賣血友病貼吧事件,我明白這些小貼吧也被賣了。

如果是幾年前,也許你真的能夠學到東西,現在……呵呵。而且即使是幾年前,很多知識都是假的,騙人的,還是買書比較好,能夠出書的人,一般來說實力並不會太弱,起碼比網上發帖的那些人實力要強得多了。

待續

——

《不要把別人當傻瓜》

人際交往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把別人當傻瓜。

不要「異化」別人,不要把對方當做一個和自己不一樣的人。

很多方面,人與人之間可以達到互相理解。

你覺得一個人很笨,你就要設身處地地去想「如果是我處於那個位置,為什麼我會做出那樣的決定?」

我在網上看一些人的文章,把一些古人批判得一文不值,那些政治家和古人都是傻瓜那樣,還沒有現在的一個初中生聰明的。我覺得,如果一些人真的存在這樣的想法,誰是沒有經過腦袋思考的人,已經是顯而易見的了。

同理,我上面也提到過,人際交往,要學習「陽謀」不要學習「陰謀」,那些見光死、忽悠人的方法,千萬不要學習,害人害己。

越是聰明的人,越是容易體諒一些人的難處,無論對方是凶神惡煞還是如何惹人嫌。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反過來,「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

前者是教你厭惡別人,後者是教你體諒別人。

自己選吧。

——

16-4-14:

推薦一篇文章:金庸筆下一段精彩的領導講話 -- 六神磊磊讀金庸 -- 傳送門

《金庸筆下一段精彩的領導講話》 這篇文章很有趣。

我覺得,講話就應該是這樣,要「有的放矢」。

一篇講話,精不精彩,好不好,不是看它用了多少比喻句、修辭手法,或者惹得大家哄堂大笑,而是要看它是不是「解決了問題」。

在這個文章中,武林大會的主持人面臨著幾大問題,這幾大問題都被他用「幾句話」給解決了。這種說話就叫做有水平。

我之前走過一些彎路,誤以為講段子就是會講話,其實不是;誤以為抖機靈就是會講話,其實也不是。

真正重要的是,有沒有出現什麼問題需要解決,如果有,用言語解決了,這樣就好了,這就叫做講話有水平了。

——

《詳寫和略寫》

有人提到了這本書應用性不強。

我覺得……看過上面我舉過的例子的人,應該不會認同「這本書應用性不強」這點。

不過我還是說幾句。

我講一下為什麼有人會有「這本書應用性不強」的感覺。

這個歸根究底,是「創造力」和「想像力」的匱乏。

知識是怎麼來的?知識是從實踐經驗來的。

比如我今天植樹了,有了植樹的經驗,就把這個經驗總結成理論知識,下次我再植樹就更好運用了。

這裡涉及兩個過程「把實踐經驗化為理論知識」和「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去」。

前者的結果,就是作者寫出了一本書,比如《人性的弱點》。

後者的結果,就是我們讀者在讀一本書,比如看了《烹飪技巧》然後去炒菜。

但是,與此同時,還會出現一個情況,就是作者在總結經驗的時候,很容易寫得「讓人難以理解」。

一本書,在詳寫和略寫上有著很難取捨的矛盾。

越是寫得詳細,就越是難以廣泛應用;越是想要廣泛應用,就越是要寫得概括性強;越是概括性強,就越難被讀者理解並化為實踐;越是難以理解和難以化為實踐,就給人一種「應用性不強」的感覺。

舉個例子,上面的那個文章,也就是六神磊磊說的「領導講話」的文章。

這篇文章,主要是講梁長老如何應對武林大會中的黃蓉無法繼位和從幫外選取領導人的問題,梁長老的講話非常有水平,說得大家心服口服,無法反駁。

好了,我們回到現實,假設你明天也要當主持人,你能夠照搬梁長老的這段話嗎?明顯不能吧?你不是梁長老,你也不是要主持武林大會。

這裡就是我上面提到的「越是詳細,就越難廣泛應用」。梁長老的講話非常詳細,但是我們無法照搬到自己的主持講話中去。

我們需要「去粗取精」。

我對梁長老的這段話進行了去粗取精,總結了經驗,得出了一個「應用法則」,也就是理論知識,這個理論上面也說過了,我重複一次:

「真正重要的是,有沒有出現什麼問題需要解決,如果有,用言語解決了,這樣就好了,這就叫做講話有水平了。」

如何「把理論知識化為實踐」呢?

舉個例子,如果我是小紅同學,明天要在班級內主持班級班幹部選舉,那麼,我就要搞清楚現在面臨了什麼問題,如何解決。

問題:1.前幾任班幹部不想幹了,但是繼任者又難找,同學們基本上又不想當班幹部。如果我搞得不好,說不定就會有人喊什麼「讓上任的班幹部回來繼續當班幹部為民服務」,我必須做到「既讓前任班幹部離職,又讓同學們不把他們拉回來。」

我設想的解決方法:讓上任班幹部上台來發表一下卸任講話,讓同學們給他們鼓鼓掌,熱烈歡送他們。只要同學們給他們鼓掌了,歡送了,就沒人有那個臉皮去說什麼「讓上任的班幹部回來干吧」。

這個只是我隨口說的一個微小的應用,算不上什麼好方法。

回來。

我剛才說到了「總結實踐經驗為理論知識」和「把理論知識化為實踐」。

很多人的一些困難,就難在了這個「理論到應用」上面。

這本書,《人性的弱點》,是一個「去粗取精」做得很多的書,有很多的理論。但是,很多人都不懂得把這個理論化為應用。他們看理論就只看到了理論,看不到理論在實踐中如何去應用,不懂得如何在實踐中去應用。

我的想法,就是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多動動腦,多「理論聯繫實際」,想一下在實踐中如何去運用。

或者,自己也可以搞一搞「去粗取精」的過程,自己總結一下自己的經驗。這樣也就能夠明白一些理論到底是怎麼寫的,一些人覺得理論很繁瑣,很大的原因在於他們自己從來沒有搞過總結,所以無法理解別人的總結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這個下次再講。

我認真想了一下,一些人無法做到「把理論知識化為實踐」,和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有很大關係的。

從理論知識到實踐,這過程,都需要「腦補」,需要自己創造、想像。

——

2016-5-13

說起「成功學」,其實分類有很多。

我這裡只講這本書。

《人性的弱點》,主要講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

一些書講的是「自我的修行」,這本書比較側重「和他人的交往」。

————

學習的本質就是找出自己的錯誤和修改自己的錯誤。

但是,人際交往中,最忌諱的就是指出別人的錯誤。

因此,我建議大家最好有足夠的自我反省能力,多多反省自己,多多懷疑自己是不是做錯了,有沒有更好的做法。

同時,千萬不要拿這本書的理論去指出別人的錯誤,這會讓別人討厭你的。

——

2016-6-19

《技術問題》

大多數人的人際交往問題,都是「技術問題」。

什麼是「技術問題」?

就是方法問題。

很多人談到人際交往,都是說「你要慈愛、你要和藹」如何如何。

然而,這是毫無意義的。

真正的思路是「我需要方法」。

方法和技術才是真正的解決方法。

就像一個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學生,無論如何努力都只是考出中等偏下的成績那樣。

我見過太多的努力學習的成績差的學生了。他們比任何人更早來到教室,比任何人寫得題目都要多,比任何人都要努力,結果成績卻不怎麼好,可以說是差的。

為什麼?沒有方法,他們根本不知道怎麼去提高成績。

人際交往方面,我見過很多父母,他們很愛自己的子女,卻和子女關係搞得一團糟;一些人很喜歡另一個女孩,卻總是讓那個女孩討厭自己;一些人很愛自己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同事、同學、領導、下屬,結果卻把自己和對方的關係搞得一團糟。

他們不是沒有「愛」,而是不懂得「方法」。

要搞清楚自己的方向到底是什麼,是「方法」,而不是「其他」什麼「愛」之類的。

——

關於人物傳記。

很多人在批評人物傳記的時候,一大理由就是「人物傳記是無用的,因為成功不可複製,你現在再怎麼做,都不可能按照馬雲和李嘉誠的路子去成為馬雲、李嘉誠那樣級別的大富翁。」

我很奇怪,人物傳記在他們眼中到底是幹什麼用的?

在我眼裡,人物傳記是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去學習的。

舉個例子,我之前看過金庸小說的序言,中間出現這麼一段話:

「在劉再復先生與他千金劉劍梅合寫的《父女兩地書》(共悟人間)中,劍梅小姐提到她曾和李陀先生的一次談話,李先生說,寫小說也跟彈鋼琴 一樣,沒有任何捷徑可言,是一級一級往上提高的,要經過每日的苦練和 積累,讀書不夠多就不行。我很同意這個觀點。我每日讀書至少四五小時 ,從不間斷,在報社退休後連續在中外大學中努力進修。這些年來,學問 、知識、見解雖有長進,才氣卻長不了,因此,這些小說雖然改了三次,很多人看了還是要嘆氣。正如一個鋼琴家每天練琴二十小時,如果天分不 夠,永遠做不了蕭邦、李斯特、拉赫曼尼諾夫、巴德魯斯基,連魯賓斯坦 、霍洛維茲、阿胥肯那吉、劉詩昆、傅聰也做不成。」

金庸寫的這段話中,我看出了幾個信息:

1.他每天讀書至少四五個小時,即使是在創辦報社期間也是這樣。(其他信息先略過,以後再說)

這一點讓我很震驚。要知道即使是現在的大學生,時間充裕,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做到每天學習三個小時以上的。

四個小時,如果按照一節課四十五分鐘來計算,等於每天上課5.3節課。

從這一點我就能夠明白,為什麼金庸先生能夠懂得這麼多的知識,因為他一直不斷地去學習。

我們來解析一下,為什麼讀書這麼重要?

說起讀書,我這裡不提那些小說,我認為除非是專業的學者和小說家、作家,普通人讀小說就是在讀「閑書」,不能夠稱為「讀書」。

言歸正傳,我們以實用性的教材書舉例,比如烹飪、機械、電子之類的來說,這些書一本書需要多長的時間來學習呢?

以大學教學來說,一個學期有二十周,一門課程一般一周有兩節課,也就是說,一門課程——也就是一本教科書,需要40個課時來完成學習。

換句話說,40個課時(一個課時45分鐘)就能夠學完一本書。

金庸說他每天學習四五個小時。

四個小時*每小時60分鐘/45分鐘一個課時=5.3個課時

五個小時*每小時60分鐘/45分鐘一個課時=6.6個課時

40個課時/5.3個課時每天=7.54天

40個課時/6.6個課時每天=6.06天

也就是說,金庸大概七天半或者六天就能夠完成一個課程。

回來我們自己身上。

七天半搞定一個課程,如果我們自己跟著做,是不是也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識、技能呢?

這是不是就能夠提高自己了呢?

你有沒有什麼感興趣的課程想要學習呢?編程?英語?德語?經濟學?金融?MBA?MS OFFICE?為什麼不去查一下這些學科需要讀什麼書,上什麼課呢?再試一下自己學習,看一下花多少天能夠學完一本書乃至整個學科?

一天花四五個小時。

當然,也許你覺得沒有時間,但是,金庸更加沒有時間,他既要當報社的老闆,還要寫小說,還要擠出時間來學習。

我覺得,讀人物傳記,要去學習一些自己能夠學習的東西。

讀了金庸傳記(這個連傳記也算不上),我們未必能夠像他那樣成為大富翁、大文豪,但是,我們可以學習到一些能夠切實去提升自己的方法。

——

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但是更重要的是運用知識的技能。」

這本書《人性的弱點》流傳甚廣,甚至在我們的教科書上也可以看到類似的內容,比如換位思考,多體諒別人等等。

但是,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夠運用好這些知識呢?不是的。

換位思考人人都聽過,但是有多少人真正會運用到自己生活中?有多少人願意運用?懂得運用?這就是人與人之間差別的根源。

——

16-7-23

這本書的最大作用,在於給你提供一個思維模板,很多時候,這本書提到的方法,都不是絕對成功的,但是絕對是「最保守的做法」和「成功率最高的做法」。

比如說第一節「不要批評別人」。

很多人都有一個「目的」,就是「糾正別人的錯誤」,注意,這個是目的。

然後,大部分人下意識地會選擇一個最簡單的做法,就是「直接指出別人的錯誤,告訴對方是錯的」。

這本書就給你分析一下,這個方法的成功率是有多低多低。

接著,你就能夠明白,不要去直接指出別人的錯誤,因為有非常低的概率讓別人反感你,同時,不會去糾正錯誤。

這本書的作用就在於提醒你這個事情,讓你明白這件事的概率到底有多低。

有時候又給你提供另一個方法,告訴你那個方法的成功率比較高。

——

玩知乎一段時間,我發現人與人之間的差別真是很大,一些人的想法讓我非常地無法忍耐。

以這本書來說,比較為人詬病的一點在於,它的成功率不是百分百成功的。

它提供了很多人際交往的方法,但是幾乎沒有一個是百分百成功的。

比如它說過,遇到陌生人,想要和對方交朋友,最好的方法就是傾聽對方說話,但是,是不是真的只要聽對方講話就能夠交朋友呢?

很明顯不是的。

但是,這個方法的成功率是比較高的。

有些人,怎麼說呢,我覺得他們在現實中的閱歷太低了。

我這裡說一句,現實中,在人際交往方面,幾乎沒有絕對有效的做法,只有成功率較高的做法。

光是能夠獲得成功率較高的方法,已經是很不簡單了。

————————

16-11-24:

找到了一個很有趣的東西。

這個網址:人性的弱點經典名句?_百度知道

然後下面有一條內容:

備註一下:

戴爾·卡耐基(Dale Carnegie,1888年11月24日~1955年11月1日),美國現代成人教育之父。

——

待續


看完了。

有傳說中的那麼好。畢竟名著。

一言以蔽之,請充滿尊重與同情、充滿善意與寬容的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

我說上面這句話,題主是不是沒有感覺?

因為我用的語言太輕,承載不起其中的道理。

倘若我用一本書來解釋尊重和同情兩個詞,題主會不會對這兩個詞印象深刻?

無關乎成功,無關乎計謀。只關乎為人一世,應該如此。


書好不好自己認真讀過再說。書中的思想最多也只能幫助你,不能代替你。總的來說如果迷茫的話還是值得一看的。

那些沒看過就噴的,卡耐基說『真誠的讚美別人!』,有什麼錯嗎?你試過嗎?很難做嗎?能養成習慣嗎?感受到這麼做的好處了嗎?

《人性的弱點》,一開始我也納悶這TM什麼翻譯,多年之後再看翻譯真的是神來之筆!為什麼叫人性的弱點?就是TM的明明很簡單,還你有好處,你就是做不到!不願意做!堅持不下來!最後還要說這是在忽悠你!!這TM就是人性的弱點。

每個人有自己的思維、自己的情況,學習講究的就是批判性的繼承,但凡自我認同感強一點的人,都不能容忍別人教自己如何生活,如何奮鬥。成功學不受人待見,這也可能是一個原因。平心而論,我覺得就算你身體力行,這本書也不能保你成功,但能讓你變成一個受人尊敬,受人愛戴的人。

說實在的,人往高處走,更多遇到的是鬥爭,而不是合作。世界這麼複雜,不是一種理論能解釋得清的,你要知道每種道理對的地方,也要知道他的局限性。


書名叫《How to influence people and win friends》,別被翻譯騙了。

如果能實踐,那麼很有幫助

如果能理解並且揚棄,那麼更有幫助

如果沒能實踐,那麼沒有幫助,不過損失也就是個把小時的時間

我讀完很有收穫,這本書這麼火也證明了這一點。但是我推薦給我最好的朋友和我的媽媽,這本書也沒有起到太多效果,所以我也非常理解它不適合每一個人。

那麼這本書適合什麼人,不適合什麼人?

不適合

  1. 認為情感是無法被分析和推論的
  2. 認為很多傳統、習俗、民風不可違背
  3. 期待短期能夠成功
  4. 認可自己所處階層
  5. 沒有閱讀習慣

適合

  1. 相信能夠通過學習掌握一切
  2. 認為沒有不可違背的規則,無非是代價問題
  3. 期待能用很長的時間達到成功
  4. 不甘墮落的小屌絲
  5. 熱愛閱讀

由於這本書給我很多幫助,而我一開始看的是盜版。我打算買兩本正版的,送給知友,要求如下:

  1. 關注人數超過1000(說明你也幫助過別人)
  2. 承諾可以在1個月內讀完(但我不會檢查)
  3. 評論我的回答,按時間順序優先,我會在評論中回復你,並且私信你獲得地址


當時我讀完的時候,其中有這麼一句話:要真誠的對待每一個人才行(具體的,我不記得了)。然後我就把這本書扔了。這書要求愛每一個,這個我做不到,我不可能無條件無理由的真誠地關愛別人的。我個人覺得沒人能做到,那本書是寫給上帝看的。


粗略的看了一下卡耐基卡大爺的《人性的弱點》這本書,更加強化了老J信念:不要迷信經典!

據史書記載:卡大爺,生於1888年,即光緒十四年,戊子年,屬鼠,終年67歲,2婚。出生在窮人家裡,雙耳垂綸人。小時調皮搗蛋,搞惡作劇,但內心自卑,充滿恐懼。16歲在家種自留地,擠奶、剪枝、收甘水餵豬。上學穿著破夾克,很自卑,但受他媽的樂觀影響很多,但他爹是挺悲觀一個人。高中畢業後上的師範,雖然住不起宿舍,偶爾還能賺到獎學金,但也要經常打工交學費。後來卡大爺發現參加演講比較容易出名,他為了想出名,就經常參加演講比賽,屢戰屢敗12次後,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後來終於寫了一篇訴苦回憶錄,叫《童年的記憶》,就把種地,擠奶、剪枝、收甘水餵豬這些事兒說了。估計城裡人聽的感覺挺有意思,就把這個評成一等獎了,可能也發獎金了,這件事對卡大爺影響很大,一是演講能賺錢,二是能出名。卡大爺就決心走演講之路了,後來他又發現搞培訓也能賺錢,就開始搞培訓,培訓啥呢?培訓推銷員,光說不練也不好,後來自己就做推銷員,賣火腿,肥皂和葷油,還當過幾天業餘演員,但都不怎麼成功。他決定,還是做老本行,搞培訓,因為有相關經驗,他就說服了一個基督教的小頭目,開始做演講技巧培訓,白天寫書,晚上培訓,一直到死。卡大爺就是因為入行早,愛研究,成為培訓行業的領頭羊,搞了一個「成功學大師」的光榮稱號,其實就是心理學,社會學的綜合知識。因為大量出書,可能有幾位總統也看過。

為啥花這麼半天講卡大爺的生平?卡大爺就是個普通人,但成功之處就是在於堅持干一行愛一行,干久了就專業了,沒啥特別的。他出的書呢?也有個共同特點,你看的時候感覺每條都對,三分鐘熱血也在沸騰,心想應該每條都堅持做。但是看完了,把書一扔,過幾天想想,感覺啥內容都沒有。卡大爺的書好比微軟公司的幫助文件,都是正確的,但是沒啥用。

論據:卡大爺的《人性的弱點》這本書,不是什麼系統的解決方案,只是寫了40多個案例,比如現象:「喜歡責怪、抱怨他人」,解決方案「不要批評、責怪或抱怨他人」,這些類似廢話的解決方案有個30到40條左右。還有一些前後矛盾的案例,比如前邊教你:「使對方樂於做你所建議的事」,再過了一章又教育你「不要改造你的丈夫或妻子」。還有一些重複的案例,如「不喜歡讚賞他人」和「不願稱讚與欣賞他人」居然分別寫了兩章,顯然是為了多得稿費的章節。案例都是一些大家經常犯的錯,解決方案也沒說錯,完全正確。因為最無懈可擊的話,通常只有廢話,例:不生存就死亡。

我二次分析了一下,在卡大爺這本書里的49個案例里,因為人性的自私產生了弱點的現象最多,佔了53%,懶惰佔16%,恐懼佔12%,貪婪佔10%,冷漠佔8%。我想卡大爺沒分析出來這個數據的原因可能有兩個原因,一個是當時沒有EXCEL這樣的軟體,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如果像我這麼寫,肯定得不到多少稿費。

如果按我的想法寫,那解決《人性的弱點》的方案就是:不自私,不懶惰,不恐懼,不貪婪,不冷漠。別說不能發表,發表了也餓死了。

再深入一下,假設我分析的5類弱點是對的,那又出現了一個問題,即自私,懶惰,恐懼,貪婪,冷漠不是只有人類獨有的問題,動物也是這樣。如是說,只能建議卡大爺把書名改了,叫《動物的弱點》,因為人也是動物的一種。

那動物為什麼自私,懶惰,恐懼,貪婪,冷漠?就是因為要生存,不自私貪婪就吃的少,不恐懼就得被吃掉,不懶惰就得瞎跑,不冷漠就得舍己喂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所以才會這樣。那人為什麼不能這樣?原因很簡單人是高級動物,是社會動物,要做出與普通低級動物有區別,才能證明我們是「人」。

當然,我沒有說卡大爺的書不好,對於初學者,看看還是很有幫助的,如果能堅持做到,估計也肯定能做成好人。但好人不等於成功的人,違反了5條弱點的人也不一定不能成功。其實,教育學家和管理者的最大心愿就是把天下的人都教育成好人,這樣才便於買他們的書和實施管理,悟道太深,說的太透徹了,也不好。

在此,鄭重強調一下,不是說悟道了就不樂觀,不積極,這是兩碼事。

卡大爺的生平,告訴我們要堅持才能專業,專業了才能成功,哪怕堅持出一本讓人看起來很有道理的書,哪怕分析不夠透徹,至少先把稿費拿到手再說……卡大爺也是有弱點的,不是說心理學醫生就肯定不失眠,沒必然的關係。  

至於書的內容,大家就當商務禮儀和心理分析的案例看吧,挺好。


別被書名忽悠了,英文是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how to stop worrying and start living.翻譯過來就是怎樣贏得朋友和影響人們,以及怎樣停止憂慮和開始生活。根本就跟人性無關,有點標題黨的感覺。書的內容主要是人際交往技巧,以及克服憂慮的方法等內容。如果這樣就能「成功」。未免太過於偏頗。可能書中主要的事例都是成功的人,所以,導致了一個錯覺,他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遵守了這些原則。事實上,成功永遠是小概率事件。即便准守了這些準則,也不一定能成功。


看了上面答案沒一個靠譜的。

我會告訴你,利用《人性的弱點》轉化成「混世思維」的學員也有一大把,具體來告訴你他們是怎麼操作這個混世思維的。

A男,在北京某高校大三學生,他手機里的電話號碼女生電話大概有130人(這只是他上完課程第一個月半獲得量,現在有多少我不知道),一次性聚會拉出來可以有30個妞,而男性電話號碼寥寥無幾,他有天打電話問我怎麼操作這塊資源讓自己社交資源豐富起來。

我告訴他:

第一步:你每周舉辦一次活動,活動地點放在社交場所(比如酒吧),然後把30個妞叫出來。

第二步:利用這30個妞每人喊兩個「牛逼」的男生出來,這樣可以獲得60個男性資源。

第三步:去跟這個社交場所的經理談回扣,然後把拿到的這些回扣全部分發給你叫出來的那些妞。

重點就來了。

女生會怎麼想:我跟你出去玩,一次性能認識到58個牛逼的男生,出來玩還不用花錢,還有錢賺。

男生會怎麼想:我跟你出去玩,你可以拉到30個女生一起出來玩,這種感覺就像我進某場所自己就是一個老鴇的感覺,爽。

他去操作了一個月後的實驗報告:

電話本里的男性數量跟女性持平,那個時候的比例是200:200(現在的數據我不知道),要知道,在北京這種地方認識人越多,為以後辦事就越輕鬆。

那麼問題就來了:小新,你說得很有道理,但是總感覺欠缺點什麼。

非常好,還欠缺了兩個點。

  • 前期的女性資源從哪來?
  • 就算獲得了女性資源,你沒有這樣的思維你也利用不起來。

那怎麼辦呢?

在我面授課第一天會告訴你「外掛程序」,讓你迅速獲得美女集群的社交狀態,我知道,這只是滿足了你泡妞的第一步,也許有一天你不喜歡泡妞了,想利用這些資源什麼辦?

同樣的,在我課程第四天會告訴你真正強大而具備社交利用價值的「混世思維」你應該如何獲得。

-------------------------------------------------------------

講了這麼多,你會發現我有點跑題了?

當然沒有跑題。

我還是那個觀點《人性的弱點》這一本書會讓你獲得混世思維的第一步。

如果你能真正看得懂的話……

分享時間目標管理+兩性社交技巧

http://weixin.qq.com/r/_Dm3rxDEeE0HrVTM92zq (二維碼自動識別)


因人而異,如果你剛好處於低谷,這本書恰好能夠符合你的要求能夠激勵你,但是如果對自己已經有了很好的認識也有了很強烈的激情,那這本對於你來說就是多餘的,一本能夠暢銷一定有它存在的價值,我們不能因為它對自己沒用而忽略他對其他人的作用!


最起碼我看過之後感覺自己心態變好了


個人覺得絕對的好書!所有那些成功勵志的書基本上都是從這本書的內容衍生出來的~

如果能夠深刻體會其中的奧秘,並融入到為人處世中,那麼確實能讓人受益匪淺~


第一 這本書挺好的 絕對是對人際交往有很大幫助的一本書

第二 因為是手稿的整理,所以這書的內容有很多重複的地方,中心思想比較簡單,大致瀏覽就知道作者想說什麼不需要當成聖經一樣

第三 作者是人際交往的大師,他絕對比他在書里表現的更善於與人溝通,和人溝通絕對不是那麼簡單和單調的內容。

第四 對於我來說,這本書雖然看起來像雞湯,但是絕對不是雞湯。我認為此書基本上就是在教人怎麼掌握和控制自大狂和情緒化的人,注意,控制和掌握。忘記在哪裡了,此書有一章作者寫到了他絕對不是在教人控制他人,我看見了就想呵呵。

第五 本書的主要內容不停的在重複「真誠的讚美他人」 英文版的題目是《How to Win Friends Influence People》翻譯完全可以給書取名《讚美的作用》會更加貼合主題,但是書名翻譯為《人性的弱點》,只能說翻譯簡直高級黑。我看書的時候都可以感覺到卡耐基跟他的聽眾洗腦的時候發自內心的濃濃的優越感,還有譯者透過卡耐基的雞湯看懂他在說什麼後濃濃的優越感。

第六 了解人性的弱點(喜愛他人的讚美和恭維),表現出真誠的讚揚,然後讓這些愚蠢的人類按自己的想法來行事,這種掌控欲和虛偽的程度實在是政治不正確。這才是卡耐基想說的東西

第八 因為還有許多人對自我的認知比較完全,不會被他人幾句好話就沖昏了頭腦,這種人才是最不好打發的。所以人際交往的過程中也不能完全按此書行事,所以說此書有幫助,但是並不是聖經

第七 我腦洞就是這麼大


個人覺得此書是不錯的。至於傳說中有多好,這種說法有點模糊。所以我不好說它有沒有「傳說中那麼好」。

評價一本書的好或不好,有很多層面。

如果是就此書本身而言,世上沒有完美的東西,世上也不會有完全適合每個人的書。

但如果是就人與書的關係來而言,我認為任何一本書都可以讓我們學到東西。「道」也好,「術」也罷,都可以為我所用。關鍵是要加入自己的思考和實踐。

人和書的關係不是死的。


咦咦咦難道有人妄想看完一本書成功?

這本書嚴格來說並不是關於成功學的。好像跟人性的弱點也不是太大關係 因為書寫的正能量居多點。。主要是人際交往技巧

難道看完這本書 知道了點人際交往技巧 就能成功?太異想天開了吧。。只能說要是能活用這些 或許真的可以在人際交往上有點小幫助 但我還是蠻喜歡這本書的 裡面的許多法則其實大家都懂(又是都懂而做不到系列) 而他細細剖析 可以慢慢遵循他的方法來試著改變一下自己的思維方式

說到底 市面上大部分關於成功學的書有用嗎有用嗎有用嗎?我覺得不如一本玩轉EXCEL有用 拿來看看借鑒一下反思一下是好的。指望一本書改變命運或現狀 可拉倒吧O:-)


書好不好,和個人領悟以及實用很有關聯呀。


做的外貿,最近離職,我的老闆最後跟我「推心置腹」聊天就推薦了這本書。他說他高中就看完了這本書使得他在工作後人見人愛車見車載。當時我聽的就是嗯,講的挺有道理,我初中就知道這麼本書,但是初中我就戒了心靈雞湯,怎麼破?所以我走了後果斷把老客戶拉過來開始創業生涯 因為他說我要善於抓住上帝給的繩兒。

如果非要委屈我的個性融入一個愚蠢的集體,那我情願眾人皆醉我獨醒,這種感覺不要太美妙( ??? .? ??? )?

中國的土老闆們已經跨入了高中和專科時代,不多的學問足以武裝他們的大腦來忽悠剛剛出校門的小盆友。外貿說白了也就是一個單打獨鬥的行業,老業務是沒那麼多心情來指點你的,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事情不要太多哦!

資本家寫這種書就是用來忽悠你的,人性沒有弱點那就不是人,你要真是聖人你也賺不了大錢,世界通用的道理,不要說你不懂。

老狐狸只會教出小狐狸,老油條只生產小油條,弱者是沒有話語權的,弱不弱點都是扯淡,等你有錢得勢,信不信你一身金光?!


剛看完人性的弱點這本書,可能翻譯過來有那麼點誤差。有的地方還是需要自己去領悟。這本書里有很多個小章節,每個章節都是一種理論,相互獨立,互不干擾。我們可以選擇其中某些有用的地方或者內容。有些強調豐富我們自身的性格,以及對待他人的一些方法技巧,都是十分有用的。在生活中,家庭中,或者是職場上,你能熟練用好這些方法技巧,也許不會太成功,但肯定不差。有的人說,這本書是寫給上帝看的。確實,如果,你每條都對照己身,進行改變,改正,完畢後,你就是上帝,因為你完美了。

而人無完人,我們讀書,就是要選擇其中對我們有益處的地方,如果那麼多章節中,你可以做的其中的哪怕一點,那這本書讀的就不虧。但,說實話,這本書並不是只讀一遍就行了,要常翻閱,常對照己身,才能慢慢體現其價值,我現在才讀了一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本書陪伴了我的低谷期。 高中的時候壓力大到想自殺、我反覆的讀這本書、我覺得和本書更多的是弘揚人的滿足和幸福、並沒有說的那麼不真實、每當我心情極度壓抑、我都會去這本書里找答案、並且都能找到一般、就算他告訴我的不是最正確的答案、但我想這本給人帶來的絕對是積極的思想、總能如釋重負、給我正能量、

我是一個超級不愛看書的人、可是這本人性的弱點、被我翻爛、

我覺得這本書陪我度過了很難過的日子、

給人帶來的正能量的書、為什麼不是好事、就算他神話了一些事情、但是這本書的思想絕對是積極的、所以我推薦都看看這本書、


作為一個不擅長交際討厭與人交流的抑鬱症患者,表示在看過以後學著做很重要,不然就是白看還白花錢


推薦閱讀:

推薦、點評一些你所使用的思維導圖軟體和有關思維導圖的好書?
機器學習,數據挖掘的書有哪些?
哪些書可以真正的讓我們靜下心來思考?
有哪些值得推薦的關於 TMT 行業的書?
有哪些值得推薦的 C 語言入門圖書?

TAG:書籍推薦 | 書籍 | 書籍評價 | 人性的弱點 | 人性的弱點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