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刻意訓練自己的思維時,是先訓練思維的靈活度呢,還是先訓練思維的深度,又或者應該先不以訓練思維為目標,轉而以訓練自己智力的方式,來曲線地提高、訓練自己的思維能力?

這裡所提的問題,更直觀的理解就是想訓練自己的思維時,是先訓練自己的聚斂思維,還是先訓練自己發散思維,或者剛開始先通過訓練智力的方式曲線的來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


任何訓練都要設定可測度的目標,這樣你訓練的過程才是可測量的,就好比你去健身房,推杠鈴第一天能推30kg,下一次能推35kg,這種小進步可以被自己觀察到,從而建立一個正向的反饋循環,不斷激勵自己提高。所以一定要有一個具體的目標,就像大前研一在《思考的技術》說,他想訓練自己在企業諮詢方面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就利用每天早上地鐵中的28分鐘時間,給自己出經營領域裡一個具體的題目。經過反覆的訓練,他後來在面對大量問題時,都可以在三分鐘之內就把解決問題的步驟和過程全部組合起來。

不管是聚斂思維還是發散四維,最終的目標都是要解決某個特定領域裡的問題,它們共同組成了解決問題的思維步驟。

我不覺得成人的智商是可以提高的,但思維的能力按國外的研究結果絕對是可以訓練出來的,不過思維這個詞過於寬泛,如果以訓練思維為目標很難使訓練具有針對性,一定要設計出有針對性可重複驗證的訓練方式,這個我們從體育訓練就可以看出,健身房裡的器械每個都有特定的訓練目標。而且科學的訓練方法告訴我們,必須在一種器械上持續有節奏的訓練才能收到效果。

我個人覺得成人的思維訓練中的任務設計最好和工作和生活中的實際任務有一定關係,尤其在工作以後,很難有連續的時間,多半是從碎片時間中抽空訓練,所以訓練中的任務如果與工作生活關聯起來,對於自我激勵是很有好處的。

這也是大前研一採用那種訓練方法的原因,他把自己的思維訓練和自己在麥肯錫的工作任務關聯了起來,形成一個閉合的循環,從而得以不斷提高。


感謝邀請。

個人認為是訓練元認知監控(metacognitive monitoring)的能力。元認知監控是對認知行為的管理和控制,是主體在進行認知活動的全過程中,將自己正在進行的認知活動為意識對象,不斷地對其進行積極、自覺的監視、控制和調節。即對認知的認知,對學習的學習。有研究表明,元認知監控程度高的人在問題解決方面也表現較好。即使是原本思維能力較低的人,在有意識地經過元認知監控訓練之後,其認知能力也有所提高。

元認知監控可以通過自我解釋(self-explanation)來實現,因此建議您在平時的學習中多問自己這樣幾個問題:

1. 計劃階段:我的目標是什麼?預計達成怎樣的結果?都可以應用何種策略來實現?這些策略的優勢劣勢在哪裡?

2. 監控階段:我目前的行為取得了怎樣的效果?這個結果是不是我的想要的?這個行為還有什麼不足之處?

3. 調節階段:這些不足之處應該採用何種策略補救和調整?這些調整會產生怎樣的後果?

一家之言,參考斟酌。


大家對智商的評價那麼反感,又還談什麼思維能力的培養呢?

思維能力的高低有什麼評價標準嗎?如果沒有辦法評價,那麼,所謂的培養是不是只是在自我安慰呢?

一般我們所說的思維能力可能是在某個方面的反應速度和觀點的全面性,獨創性等,這些都來自經驗的積累。

你多學,多想,自然就會想得快,想得全,想得新。

所謂的思維能力,其實還是歸到知識的搜集與表現能力。


思維能力是真的有的,通過幾個月的學習我就明顯感受到我思維能力的提高。第一,你可以找這一系列的書來學習。在這過程中多思考。留心自己的思維過程。第二,應用於實踐。


感謝min的回答,給了我多的啟發,其實在訓練提高自己某一方面能力,我一直在探索。對於提高某項能力的方法,我一直在探索。目標原則,其實是所有訓練原則的基礎,沒有目標,就很難持續訓練的動力。另一方面,沒有動機,就沒有堅持訓練的動力。我們許多時候訓練總是將訓練的目標與動機想混。總是將自己的動機作為自己的目標去實現,這是很不恰當的。動機其實是一個總體的目標,是你心中一直渴望最終實現的成果,將動機作為目標等於沒有目標。而目標與訓練方法又是息息相關的。目標影響著訓練方法,甚至有時候就決定著訓練方法。


推薦閱讀:

壞人會變好嗎?
你有沒有一些自己感覺說出來會讓人刮目相看的想法?
你認為有效的思考方法有哪些?
有哪些值得深思的哲學問題?
怎麼做到學而思考?

TAG:思考 | 思考方法 | 科學思維 | 思維方法 | 思維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