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書寫漢字時,為何折行時從右往左,筆順卻從左到右?
01-05
古代書寫習慣造成的
文字順序「從右向左」,其實應該指的是「右起豎排」,即「先由上至下書寫,一行寫完再向左方發展」。實際上,橫排右起非常少見。牌匾等看似由右至左的橫排,多數其實是每行只有一個字元空間的豎排。[1]
由上至下書寫,是源於甲骨文的文字排列就是由上至下。也有人推測是因為竹簡由上而下的紋理使得這樣更易於書寫。[2]
由右至左的排列方式,「據推測,主要來自於書寫竹簡時右手持筆,左手持簡併順勢將其排列的方式」。[1]至於筆畫順序從左至右,大家講的也都很清楚了,這是由使用右手書寫的習慣造成的。如果從右向左寫,不僅看不見已經寫出來的筆畫,同時墨水還會弄髒手和袖口。同樣道理如果採用左手書寫,那從右向左的筆畫順序更合理。
[1]. 東亞文字排列方向 -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D%B1%E4%BA%9E%E6%96%87%E5%AD%97%E6%8E%92%E5%88%97%E6%96%B9%E5%90%91
[2]. 在古代,漢字是從右向左寫的,現在我們又改成自左向右橫向書寫的,為什麼? - 百度知道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4213695古代用竹簡,所以不存在折行的方向問題。因為竹簡是寫一根拿一根的。寫完以後放的順序就有講究了。因為人類左撇子畢竟少數,所以大多數人會右手執筆,左手執簡來寫字。寫完以後,左手要把竹簡按順序放好。如果從左至右來放,可能左手的袖子就會碰到寫好的竹簡,而從右往左放就沒這麼多麻煩了。這可能就是漢字傳統換行方式的由來。
我想大概與多數人習慣用右手寫字有關. 如果先寫文字的右側, 再寫左側, 手會遮擋右側, 造成視覺上的不便; 而且可能會把寫好的部分蹭臟.
提問者自己拿筆演練一下就明白了。
不論左撇子還是右撇子,左手畫橫線時一定是從右向左更順手,右手則相反,是從左向右更順手。
進一步深究原因的話,我也沒有具體了解過,猜測跟手腕、手肘、肩胛處的可轉動角度之類有關,希望能有知友幫忙給出專業的解釋。至於古人書寫從右到左,是因為古人寬袍大袖,就占多數的右撇子而言,寫字時需用左手將右手袖口攏起;如果句子也是從左到右書寫,上一個寫完的字很容易被左手的袖子弄髒,所以需要自右向左書寫。
至於筆畫,因為書寫單個字時不需大幅度地移動手肘,左手的袖子掃不到字上,所以就怎麼順手怎麼來。以前老是上課提到的,關於文字書寫是從右往左,古代用竹簡,右手寫,左手展開竹簡,從右往左方便,現在就無所謂了,而且為了不蹭到未乾墨跡,現在多是從右到左寫;筆畫順序從左至右,可能和方便看字有關,但其實單個字來看,從左到右從右到左好像也沒什麼影響,只是不習慣
如果右手對應著從左往右,那麼左手不就是對應著從右往左嗎,可不可能是倉頡那時候左利手人數多些?
樓上很多人都沒說到點子上。我來補充兩個更強有力的原因。
1、以右為尊的古代文化
無論是寫給皇帝的奏摺,還是寫給官員的公文,寫給個人的信箋,因為先要寫對方的稱呼,必須在尊位書寫,所以寫在右側。寫書或寫詩,書名或文章標題也在右邊尊位。所以,從右至左,符合文化心理。2、毛筆書寫與寬袍大袖的古代服飾毛筆書寫時,墨水不會立即變干,中國古代的寬袍大袖,袖子容易擦到紙面,弄髒袖子和字面,所以要用左手扯起執筆的右手的衣袖,逐漸左走,就不會弄髒了。反之,如果從左向右書寫,左手去扯右手袖子,左手的袖子就要掃到字面上,就會弄髒左袖和字面。所以,從右至左,也是不二之選。推薦閱讀:
※600元以內適合日常書寫中文的鋼筆哪款值得擁有?
※有「橫撇彎」這筆畫嗎?另外,手寫時「邊」第四筆算什麼?
※如何寫出優雅漂亮的漢字和英文字母?
※為什麼醫生的字永遠那麼潦草,但是藥劑師卻能看懂呢?
※在古代竹簡流行還是木簡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