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使自己在說話過程中表達得更流暢、清晰和有條理?


這個……各人有各人的情況,作為一個工作需要跟人聊天的人,我說說我個人的一點感受。

首先顯然是你自己的思路要足夠流暢、清晰和有條理——我們假設提問者的問題含義是「我想表達的東西在腦子裡已經足夠清晰和有條理了,但說出來的時候就會顯得很混亂」——在這種情況下,其實很簡單,我個人覺得要點如下:

1、別害怕,對方又不會吃了你,不就是說個話么,先把心理建設做好;

2、別著急,控制自己的語速(這點非常、非常、非常重要),在前期,你必須時刻提醒自己注意語速,別太快,別說著說著就提高聲音。你要讓自己的語速和語調始終處於平穩、溫和的狀態,不停提醒自己慢下來,給句子和句子之間留喘息和停頓的時間。如果別人語速非常快,你就更要提醒自己慢下來。不用跟對方爭奪話語權,不要插話,不要用聲音去壓對方。總之,你必須用一段時間,在所有對話中都提醒自己,直到你形成從容對話的習慣,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前提;

3、接下來就要涉及到如何把腦子裡的東西說出來——很簡單,按部就班,按你的思路方式,向對方敘述你的思維過程,讓對方參與到你的邏輯線里,或者分條論述,你看,如上文,什麼東西假如分了一二三四條,說服力就是要大上幾倍呀!;

4、身體適當前傾、溫和地看著對方、用肢體語言輔助你的話、及時對對方的話做出反應——這些都是很上等的技巧,但我覺得不值得你專門學習,自然而然就會出現了。


謝邀,這個問題深得我心,嘿嘿,因為2013下半年至今,我亦欣喜發現自己的表達和溝通比之前流暢,清晰了,藉助這個問題也剛好總結下原因。


1,心智的成熟,閱歷的增加,讓我擁有更加強大的內心,勇於開放自己的內心去表達,hold住和任何人的溝通。


2,閱讀量的積累,現在每年讀五十本左右雜七雜八的書,讓我不知不覺增加了漢語辭彙量,在我想表達任何想法時基本上不會詞窮。


3,和人溝通時學著語速放慢,結果發現語速放慢簡直是好的溝通利器,尤其現在工作給求職者做面試體現更明顯,語速一放慢,顯得特別溫柔,有親和力,了解到很多需要的求職者信息,這個不是自誇哈,多人反饋的說。


和人做溝通談話語速放慢也是一樣的有效果。發現自己一旦語速放慢,在溝通過程中就有時間來思考下一句表達的內容,清晰度和條理性都有很好提升。


4,多多練習,多做溝通和表達,流暢,清晰,調理性一定會有質的飛躍的,我這半年就是增加大量表達和溝通機會,很多雖是工作中被動,但卻很好的練習了這些能力。


以上純屬個人經驗,歡迎交流指正。


孫路弘,一位我生活中的導師級人物,推薦給你,希望對你有幫助: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5464541.html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6069646.html


說到溝通,毫不誇張地說,很多溝通都是失敗的。

我會有這種感覺都是來源於我日常生活中,特別是工作中與人溝通,我深深地覺得要把一件事情清楚地表達並讓對方明白,是件很有難度的事,能做好這種事的人,我真心覺得了不起。有時候別人提出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但是真要回答起來卻又很複雜,非三言兩語能說清楚。

我經常可以看見兩個人在對話,明明我在旁邊都可以聽出他們所說的不是同一件事情,兩個人居然可以把對話一直繼續下去,並按他們各自的理解去工作,結果可想而知。

我稍微總結一下原因,權作備忘,也希望能給他人參考。

強調一下,本文在於討論如何清楚明白的把你所想儘可能傳達給對方,是個效率問題,需要通過溝通交流拉近距離增加感情建立人脈請出門右轉成功學類書籍。

1.對什麼人說什麼話。當然不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巧言令色前倨後恭那種,而是針對溝通對象的不同,提起同一件事物時描述的特徵要有所不同。

本人的工作舉例:當我們在討論某台產品時我們在討論什麼。我們提起一台產品,對車間生產員工,要說起給此台產品所編髮的生產號,因為他們是按生產號來一台一台生產的;而對銷售人員,由於他們簽合同都是按項目名稱,說起產品最好是對他們說項目名;對設計部的話,當然也能說項目名,因為他們也是按項目來設計圖紙,但是最快地要讓設計員明白我所指的產品,最好是說此台產品的圖紙的圖號,一個生產號雖然必定會對應一個圖號,但是一個圖號,即一份圖紙,可以對應很多個生產號。另外,要怎樣才能知道某產品的生產號、項目名稱以及圖號呢?生產主計劃都有。

2.盡量使用統一的、正式的名稱。許多東西,不同的崗位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叫法,專業的不同,還有各自的術語,這個當然會有溝通障礙。

本人的工作舉例:繞組溫度計、油麵溫度計,由於其外形長的像表,本身也是起表計作用的儀錶,所以在生產車間里的員工們都會把這類溫度計俗稱為「表」。當車間需要這類表來完成組裝時,上報到採購部,你去對那些採購員報缺,說是缺表,儘管你身邊的人都知道什麼是表,但是採購員並不知道,甚至很多採購員一天到晚買來買去很多東西,其實他也不知道自己買了什麼了,東西到了就直接入庫,他根本就沒見過,你跟他說表表表的,他只好去年買了個表。

3.同一件事物,有時候要多確認各方面的特徵。這個就與最開始的例子有關,兩個人明明說的是兩件事,卻都以為對方明白自己所說的,認為他們在討論同一件事。為了避免這樣的誤會,就要將這件事物的幾個方面都提一下來確定。

本人的工作舉例:就前不久,客服中心叫我們這邊補發一些配件給用戶,我們這邊聯繫客服人員,要他發郵寄地址過來,也不知道我們的聯繫人和客服人員之間具體怎麼溝通的,恰好同一個省的另外一個項目也需要寄配件,客服人員那邊理解錯了,發了另外一個項目的地址過來,我們這邊也沒再多確認一下,按錯誤的地址把配件發了快遞,後來當然出了麻煩,幾經波折才解決。

其實當初只要多問幾句,項目名稱到底是什麼?可以查得到生產號嗎?甚至看到那個錯誤的地址多想想都會覺得不對,可惜就是因為以為對方明白自己的意思,因此以為得到的反饋也是正確的。不要隨意有這樣的自信,長期以來的工作經歷使我在工作中有時會神神叨叨地反覆強調一些事情,口頭禪增加了一句「你明白了沒有(這句有點不夠禮貌,有時會注意地說『我表達清楚沒有』)」。經常在對方說完後,自己還重複一遍來向對方確認,這在當今電話聯絡普遍的情況下尤為重要。

4.要清楚對方的局限,有時候要「讓他們知道自己不知道」。一個公司各個部門,隔行如隔山,財務的、採購的、行政的、生產的。生產車間生產的產品不同,各個車間也不一定了解其他車間的情況;甚至就算人們在同一個部門,比如採購部的兩個採購員,由於各自負責採購物品的不同,他們也對對方的情況可能不太了解。這一點段數要求稍微高些,因為自己要知道的東西比較多。

還是那個表的事。總裝車間來催我們交貨儀錶端子箱,我們說都做完了就差表來最後組裝了。然後總裝車間就去向採購部報儀錶端子箱的缺,採購部說表早就到了,還指責我們沒做完就撒謊找借口。其實我們是缺表,採購部也買回來了,問題出在表買回來之後,要交到質保部去校檢,合格後才能入庫,我們才能去領表回來安裝。

採購部不知道表要經過校檢這一步。因此一旦與其他部門產生聯繫、交叉時,不要怕麻煩,把來龍去脈前因後果說清楚。

5.即時通訊軟體溝通。我其實很討厭用簡訊和即時通訊軟體來溝通,雖然我因為略口吃,其實也不喜歡打電話,但是我經常打字打著打著就悲憤了抓起電話來打。即時通訊軟體,比如QQ,飛信等等,雖然很方便,三言兩語簡單問題還好,一旦說多了,就越說越亂。

首先是語文的問題,不是我鄙視他們,是人們總是難以避免口語化地在即時通訊軟體上進行書面表達,經常主謂賓不能到齊,不是缺這個就是缺哪個,指代不清的問題十分嚴重,即使指代清楚了,有時還是看不明白到底要把這件事怎麼辦。標點符號的亂用,錯別字等等,也嚴重影響了溝通。

其次是對話的時間差,很多人用即時通訊軟體的習慣不一樣,有人是一個短句一個短句地蹦,有人是半天打一大段話。有時雙方對話時,要是不是你一句我一句地來,而是其中一方連出幾句,另一方按每句來回復,這句還沒回完,下面又連蹦幾句出來,回著回著也許就漏了,又或者是句子多的那一方,看見對方就回了幾句,那麼回的這幾句到底是對應自己的哪一句呢?這些都造成溝通效率低下。

再就是文字是沒有語氣的,對方也看不到你的表情。不是每個人都能通過文字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你這邊的喜怒哀樂其實對方不一定感受得到。這一點在工作中倒是關係不大,就不展開講了。

歸根結底,溝通上的失誤還是出於想當然,總是出於自己的習慣和方式,下意識地認為自己司空見慣的事物別人也會知道,內心不自覺地認為對方會明白自己的意思。總的來說,與人溝通,準確表達,一方面是建立在自己對事物的一定了解的基礎上,另一方面,就是要把溝通對象進行正確評估,從而更好地組織語言和描述方式。

也不知道我這篇文字表達清楚沒有。

其實我有時打電話與全國各地的業主用戶們溝通,其中有些人對方言的堅持總是讓我淚流滿面……推廣普通話,方便你我他。


有時候聽別人講話,他說的每個字的我們都能聽得懂,但組合在一起,我們卻又不明白他到底想說什麼,時間一長,我們便失去了繼續聽下去的耐心。

很多時候,出現這樣問題的原因都是因為思維不夠清晰。相信我們自己也深有體會。

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在處理信息的時候有兩個規律:不能一次太多,太多信息會讓大腦覺得負荷過大;有規律的信息。如果一下子要接收太多零散而複雜的信息,我們往往消化不了,所以就會出現越聽越暈的感覺,而我們表達的時候也越來越混亂。

那麼,怎樣才能在表達的時候做到思維清晰呢?

這裡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結構化思維。

1、什麼時「結構化思維」?

如果我們在解決問題、以及與人溝通的時候,能夠找到一個結構,將所有的碎片信息放進去、進行歸類,那麼就能大大減輕大腦的負擔,從而也更容易解決問題。這就是「結構化思維」。

2、為什麼要學習「結構化思維?

結構化思維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思考和處理信息。比如,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全面、更系統地思考,將複雜問題簡單化;與人溝通的時候,可以讓他人更好地理解我們的意思,降低溝通的成本;互聯網時代,接受信息方式呈現碎片化,結構化思維有助於建立起自己的知識體系,有利於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調用大腦中相關信息。

因此,擁有了良好的結構化思維,那麼我們的表達能力和溝通效率將能顯著提高。慶幸的是,結構化思維不僅好處多,而且不難培養,是一種非常值得刻意訓練的能力。

3、如何培養結構化思維?

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自上而下地找結構;二是自下而上地歸納提煉結構。

自上而下找結構:

比如,當有人問你如何看待共享單車未來幾年的發展?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要多注意從宏觀層面進行思考,比如從經濟、社會、技術、以及政治這些方面來思考,然後用這個結構把觀點放進去。

相反,如果我們的腦海中沒有這個結構,那麼我們的回答就會顯得思路混亂、沒有條理。不僅容易漏掉一些重要的內容,而且容易給人一種很主觀的印象,在商業決策、溝通的時候就會顯得比較弱勢。

所以,針對一些常見問題,我們其實不難找到一個結構,進行結構化思考。

自下而上提煉結構:

當我們不清楚可以用什麼框架的時候,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步驟把信息結構化。

比如,我們可以將腦海中關於某個問題的所有碎片想法都在紙上列出來,然後將相似的想法進行分組,總結出各組想法的共性;接著根據各組想法的共性,開始提煉結構,觀察這些分組,分析是否存在某種規律,比如空間順序、時間順序等等,再進行調整,最後形成的組就是結構;接下來,完善觀點。確定了結構之後,看每個結構是否還有需要補充的信息;最後完善思路。

當我們按照這樣的思路進行思考和表達的時候,並且可以訓練一段時間,相信我們的表達能力將會有質的飛躍。

所以說,很多時候,我們不能很好地表達出我們的想法和觀點,並不是我們不會表達,而是思維問題,思維也是表達的一部分,當我們知道按照一定的章法進行思考的時候,相信我們也能做到在表達的時候思路清晰,有理有據。

作者:笑薇

微信 公眾號:笑薇讀書


溝通交流作為一項重要的個人素質,不可否認,在技巧之外是需要大量的訓練的,從而總結自己固有表達方式。我認為這是慣性的東西。


說得很好。我也要改掉這個毛病


多做數學,鍛煉邏輯思維和思路的條理

思路理清了自然說話就流暢了。


培養邏輯能力,可以看相關書籍


推薦閱讀:

長期不說話導致語言組織能力下降怎麼辦?
文筆拙略的人怎麼才能通過特定的訓練寫出好的文章?
為什麼有些人說話條理清晰,語言流暢,而有些人卻吞吞吐吐,邏輯混亂,怎麼如何改變加強自己的語言能力?
心理語言學中的語言生成這部分的研究,現在有什麼新的理論?
語言表達能力好邏輯思維強的人,在組織語言滔滔不絕講話時,大腦思維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TAG:語言表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