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探討:咖啡館在賣什麼?

隨著咖啡的普及,精品咖啡風潮的盛行,各種主題、複合的咖啡館湧現,我們聊一聊一家盈利的咖啡館在賣什麼呢?


經營咖啡館歸根結底還是在做餐飲,只不過基礎產品是咖啡罷了。

——火鍋店的基礎產品是火鍋,湯麵店基礎產品是麵條,但火鍋店不可以賣辣醬、湯麵店不可以賣燉品么?

商業的核心是盈利,在一定範圍內能轉化成利潤的都是可取的,所以為什麼要把自己圈在「咖啡」這個標籤下面呢?

更何況咖啡在中國絕對不是什麼必需品,連日常飲料都不算好么?

在咖啡行業里我們看到很多這種情況:我技術很牛、我對咖啡了解的不要不要的、我跟哪位大咖特別熟、哪哪店的老闆是我的學生……

但是技術不過立足之本啊,研討學習也只是提升基線好么?你再專業也無非是幹個培訓賺點錢,你的盈利模式能複製並展開么?

片面強調技術,只能停留在作坊層級。

當然,交流技術是好事情,向更多的消費者傳播咖啡知識也是好事情,但在這些基礎工作之外,還需要提升自己的眼界與格局。

成功的咖啡店都是技術與商務兩組人馬齊頭並進的結果。geek+business man的標配都做不到,還惦記毛的有效盈利。

有好的盈利模式資本才會進入,行業才有底氣談繁榮。

滿街不賺錢的咖啡店絕不是什麼繁榮。

就醬。


咖啡館賣的是老闆

咖啡館就是老闆的放大, 老闆是什麼樣的人就成就什麼樣的咖啡館...


咖啡啊,只是佔比多少而已,其他本來是依附附屬的,變成主流也不是可以,畢竟中國掛羊頭賣狗肉的又不是沒有。

有人願意堅守精品文化不賺錢,有人願意堅守錢財多賺錢,誰也不比誰高,何必家長里短像個咂舌的婦人。


首先,一家盈利的咖啡館是在賣文化的。

從藍瓶到地方小館,無非都是在賣自己的一種文化,一家館子需要有自己的主題文化,才能去做營銷,才能去做更多事情。

其次,賣一杯飲品。

大部分客戶還是來喝東西的,基本品質要過關。而至於一杯飲品能賺多少錢,就看你打造的文化的溢價能力。

再次,賣周邊。

包括豆子、馬克杯、文化衫、環保袋,基本上能想到的都可以賣,這也是依仗在文化之上的。

還有就是可以賣課程,我一直覺得精品咖啡這種目前還沒很普及的產業,無論是針對業務者的培訓,還是高端如 Q-Grader,都是一家精品咖啡館作為盈利的手段。即使是無盈利性質的課程,也是在幫你自己培養客戶。

最後,一些場地比較好的館子還可以賣場地。出借來給客戶舉辦活動。


謝邀!

我看到還是有不少人關注了這個問題,個人覺得還挺有意思的,就浮出水面來回答一下吧!

咖啡館在賣什麼,我想這個問題,顧名思義啊!賣咖啡這種飲品。我曾經撰寫過一篇文章叫做《中國咖啡情》其實現在想想不如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咖啡館》。不得不講這樣一句話,在中國有很多東西都是中國特色的,例如,在美國是沒有礦泉水的。不知道你信不信。很難能買到,而且也沒有開水,你想泡茶哈哈!做夢!除非自己燒水!我想看過葛優電影的都應該對這個橋段絕不陌生。

那麼我們現在來說說中國的咖啡館在賣什麼。其實中國人首先對咖啡這個東西就不是很了解。其實你知道么,茶館賣的是啥?賣的是時間和麻將等內容。國外的咖啡館只賣咖啡,或者一些小蛋糕。或者說有蛋糕的都很少。很多可能只有咖啡。曾經記得馬雲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中國人在英國一家很繁華的商業街上看到一家店中店是賣乳酪的。國外的乳酪像中國的油鹽醬醋一樣普及。她就好奇這家乳酪店是怎麼活下來的。於是她就問老闆你的經營之道是什麼。老闆說,你買20塊錢的乳酪我就告訴你。結果這個人就掏錢了。買完以後,老闆收好錢,拉著她走出店門,告訴她你看到街這頭到街那頭所有的門店都是我們家的!而且我兒子現在還在做乳酪,從50公里外的地方送過來。我們家世世代代就賣乳酪,賺一點錢就買一個鋪面。直到買下整條街!』故事講完了,哈哈!勵志么?中國的咖啡館是種中國特色的咖啡館。大家對於咖啡館即伴隨著義大利的浪漫,又希望有美國的自由,還希望有台灣日本的小清新。所以,很多咖啡館就應運而生了。結果發現一個問題,喜歡咖啡的人對這三種咖啡館都不排斥。而且他們對於咖啡館的作用是啥也真的不知道。那就尷尬了。曾經,我去一個咖啡館買杯咖啡,只是單純的買杯咖啡。看到許久不見的同學,寒暄幾句,同學的女友問我來咖啡館是否約了客人。我表示只是單純的出來買杯咖啡。結果被人表示好洋氣!我靠!這真不是洋氣。只是大家還禁錮在那樣的一個思想里!所以,文化造成了不知道咖啡館應該賣點啥。因為不了解,因為不適應。因為要賺錢!

但是在這一切的同時,大家又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經營方面的問題。就像 @MarKA說的那樣,你的產品是什麼是否搞清楚了,你的客戶是誰是否搞清楚了,你的營銷策略是什麼是否搞清楚了。往往很多時候中國的咖啡館這些都是沒有搞清楚的,最後導致經營不善倒閉。所得好的咖啡館不是沒有,只是太少了。而且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而已。再者就是,看似咖啡暴利,但中國人的飲食習慣讓很多人並不覺得咖啡好喝。所以,很多人不選擇咖啡。這也是一個因素。

綜上所述,我個人的立場就是,不管咖啡館賣的是什麼,都是一種經營性行為。那麼這裡的一切內容你是否想清楚了,是否弄明白了。你的客戶是誰,他們喜歡什麼。你的產品是否符合他們的定位。你的成本核算是否能夠保證你的盈利。這些都沒搞清楚的情況下,虧損是很可能的。所以,咖啡館在賣什麼,我想這本身問題很小,可是,細想起來發現,其實問題很大!在此沒有針對誰的意思,只是說出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咖啡館 說白了就是搞服務業。

動不動就說文化 藝術 把自己身位擺高 才是本末倒置的表現。

wbc不光有風味分 亦有服務分。

為什麼要限定那麼短的沖煮時間 還要出三杯 因為咖啡店忙起來 分分鐘就要這種出品速度。

搞服務業 就是以盈利為目的。盈利最好的星爸爸 也是把咖啡文化傳的最廣的。

如果是以藝術文化為主的 不搞商業的 請你只收成本價。


「逼格」

哪家不服,歡迎來diss我


連盈利都做不到就別想賣什麼了。

(笑。


賣產品、文化、服務,無他。


難道沒一個人想到咖啡館是賣流量的嘛?

咖啡館要穩定盈利的概率真心不高。

那麼問題來了,究竟考啥盈利。

靠情懷的就甭想了,沒幾個人有羅永浩的關注度和運氣,

能活下來的寥寥無幾,就別提盈利了。

資本市場在輸血給鎚子,要不然按照那個銷量按照那個格局,鎚子不早就掛了?

第二個,那個不識生活滋味的學生孩子,計劃不如變化大,

不是什麼人都是絕對理智的,也不是什麼人做事情都會思考探尋的。

很多人做事情就是一股腦兒,然後不計後果,最後要別人給他們擦屁股的。

而且目光越短淺的階層,家庭出來的創業者,父母沒有教,自己沒有遺傳,越容易衝動,想的比做的好。

第三個,那些簡單幾個辭彙,說靠這靠那的人

思維未免過於簡單和碎片了。

咖啡館能活著,還盈利的,在當下,除非繁華地段靠人流,

類似兩岸咖啡,星巴克,Costa,這些的品牌知名度,地段沒有一個不是關鍵。

而除了這些財大氣粗開連鎖不眨眼的巨頭之外,

其他小店大部分能活著,還不是靠咖啡愛好者互相亂躥,互相交流的吧?

還不是每個愛好者朋友圈裡面一堆探店文字,心得,

而那些大神,WBC冠軍,xx區域冠軍選手的店,

就更簡單了啊,還不是咖啡師愛好者朝聖養活他們的?

去南京拜會xxx,去鼓浪嶼去廈門拜會xxx,去合肥一定要去xxx的店,

到頭來沒人踏踏實實做生意,去研究大眾,去做產品做體驗,

只要有名頭就能獲得好,難道不是這樣么

最後多說一句,別提文化了,咖啡館賣文化,

現在咖啡館幾家讓你感覺特別有文化的,

除了萃取,還有什麼能和你聊的,他們自己除了咖啡還有啥了解的,

就咖啡都是一知半解,除了好喝那麼幾個字偏執的可以,

其他還能有什麼?


強答:

了解「精品咖啡」市場的人都應該知道,那些號稱「精品咖啡」的咖啡店都是靠著一撥「咖啡愛好者」撐著,才能維持下去。那些人是一個咖啡店生存的基礎嗎?換句話說,那些人都撐起一家店,甚至是幾家店嗎?真的很少,很少店能靠著這些人生存下去的。

有人想擴大這個人群,很多人都這麼想。但是這實際上是不現實的,因為這是很特殊的一撥人。所以不要指望「精品咖啡」能拯救那些咖啡店。

既然說盈利的咖啡館賣什麼?那就要有盈利這個前提。在這樣一個前提下,堅持維持、快倒還沒倒的不算,靠投資人資金支撐的店不算,掛著咖啡店名不怎麼賣咖啡的(例如餐館,例如雕刻時光)不算,那還有多少咖啡店呢?很少。

如果一個掛著咖啡店名,賣白粉,那還有什麼好討論的?那跟掛著任何名稱,賣白粉的店是一樣的,壓根兒跟咖啡店無關。

那還有什麼好問的?

我想這樣的問題應該改成:「實體店賣什麼掙錢」,那就簡單多了,也會有很多不錯的答案。


都讓開,沒一個說到點子上的

賣命啊


來來來,自己咖啡館盈利的請站出來聊聊。


說的連鎖一點

qscv

品質 服務 清潔和價值

很多以咖啡店為第一階梯銷售產品的,能持續盈利的通常門店不會超過10平

而另外一些大店,能生存下來可能是他們本來是賣麵包蛋糕的,順便賣咖啡而已


我覺得是賣老闆。

恩,不是人口拐賣。是這樣的。店面從裡到外是按照老闆的意思裝修的,表達了他的設計理念(或是想法);咖啡,杯子,碟子,機器,設備,桌椅等等店裡的一切,老闆買的,好老闆用好豆子結實的桌椅,不好的老闆用殺人的豆子和要命的桌椅;店裡環境老闆(或在他授意下的服務員)打掃的,懶惰的老闆會讓你見到玻璃上的灰塵,和昨夜沒倒的垃圾;好的老闆你來店裡像個朋友一樣跟你聊天,熟悉你的近況,一般的老闆也就是飲品趕快給你放桌上,好別耽誤他看腦殘劇或是吃雞喝農藥;好的老闆像一本書,你越看越有意思,看了還想再看,充滿無窮的魅力,在他的小天地里,彷彿(沒有彷彿)他就是這個世界的國王,而你是他要盛情款待的貴客。

我認為,咖啡等飲品質量在未來的時間裡會慢慢趨同,就是大概達到一個相同的質量,你家有的我家也有,但是由於每家老闆的不同,在服務,環境,裝修,個人魅力上就會體現出差異。

總之就是老闆是一個咖啡店的核心。繼續賣老闆吧。


作為知乎小透明,大膽留下拙見。

對咖啡並無太深的了解,但是斗膽從門店營銷的角度上來簡單說一說吧。

咖啡館還存在於門店的範圍以內,私以為任何一家門店都可以賣文化,賣情懷,賣服務,但是在第一步的時候歸根結底還是賣產品,也就是說題主所說的咖啡。一杯好的咖啡,才是咖啡店的立足之本。

當然,並不是說一家好的咖啡館就只需要有好咖啡,在第二步就應該可以有針對性賣前面所提到的文化、情懷、服務,以吸引更多的客戶,從而提升客戶的咖啡館體驗。而文化、情懷、服務都需要的是店主獨特的品味來細細打磨。不知道題主有沒有看過一本名叫《等一個人咖啡》的小說,文中雖然沒有詳細刻畫咖啡店的陳設、擺放、布置,但是卻給人提供了一個咖啡館的美好想像,當然cafe wating love 也算是成為了台灣的景點之一吧。

第三步,便是賣口碑了。星巴克的成功不是偶然,現在一提到咖啡店,大部分普通消費者更多還是會想到星巴克,很簡單,就是因為口碑在外。其實與其說是賣口碑,不如說打造口碑。網路社會,口碑的傳播有多快,相對的,口碑毀得就有多快。除了必要的營銷號公關外,還是以優質的咖啡,優質的服務,特色的消費點為主體,打造受眾群體的口口相傳,相對可靠。


簡單點說:時間,空間,產品。便利店賣產品, 星巴克賣空間,漫咖啡賣時間。情懷只是初衷,不是賣點。


目前一般是賣裝修…賣顏值

服務這塊,一般小咖啡店標配五人,忙起來基本顧客自助

產品,雖然我們培養了很多會喝咖啡的消費者和玩家,但是大部分的客源還是在星爹和速溶手上,再加上行業並不大,出品質量參差不齊(不是說不想做好,有些店生意不好,只能產品質量下壓,人工成本下壓)

有的人說情懷,我只想說多少想靠這個賺錢最後翻船的,朋友圈裡面甩賣9層新沙發板凳,咖啡機嶄新,開都不敢開,怕浪費電……腦子裡面沒點東西,就別天真,不如加盟連鎖店賣奶茶

開店真的要開一家有內涵的用心的店,自己要去設計去研究,連吧台都沒站過的人,腦子空空,想過一把文藝小清新的癮,裝修丟給裝修公司,設備原料丟給一條龍供貨商,再找一個店長給你撐場子,這種店分分鐘垮給你看


現代商業環境下一家盈利的咖啡館在售賣或傳遞的是生活方式、生活理念,而這兩者對於當今消費者的意義是遠超過產品本身的。

比如上周星爸爸的2700平米全球最大咖啡館落戶上海。每天店門口大排長龍,而多少人是真正沖著咖啡去的?大多數消費者看中的還是星爸爸背後代表的生活方式和理念。


賣四個

1.環境

2.服務

3.自我滿足

4.吃喝


推薦閱讀:

冰滴咖啡和冷萃咖啡的區別?

TAG:咖啡 | 咖啡館 | 精品咖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