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逍遙遊》,你對逍遙的理解是什麼?
不是研究莊子對逍遙的理解,而是你自己的看法。
可舉例
一旦你試圖理解逍遙,就已經背離了莊子,偏離了逍遙。
但理解又是個必經的過程,即使「為學日益,為道日損」,但如此才能「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那麼如果要說,就是將這兩點相結合:逍遙,是破除觀念和思維束縛後,自然升起的境界——是自然升起,而不是求得。所以不離於觀念和思維,也不是另外的存在。
抵達逍遙的路,便是出離你的觀念和思維——注意是出離而不是破除。這兩者的差別,是逍遙不是摒棄了什麼,而只是讓它們各得其所,自生自滅。辦法便是先看到,再明了,後出來。
就如同不逍遙時,你的觀念是擋住你視線的一棵樹,站在高處看則是廣袤原野的一個組成部分。站在低處,則無不是障礙;站在高處,則無不是風景。
這就叫出離。這便是逍遙。以下的理解不止來源於逍遙遊,還來自於《莊子》內篇中的其他部分。我理解的逍遙分為有所待的逍遙和無所待的逍遙。譬如大鵬,眼界足夠寬廣,能力足夠強悍,故乘風而起,扶搖而上者九萬里,脫離了人的常識。對於人來說,那就是自由是要有經濟基礎的。一個人能力強了,自然眼界寬了,不會再糾結日常瑣屑,便達到了有所待的逍遙。有所待就是他還需要風才飛起來,他的逍遙是有條件的,他還是有追求的。我認為這一般是人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還有一種無所待的逍遙是一種理想境界。隨時隨地都處於逍遙境地,這樣的人成仙了氣化了,心神散落充滿於天地之間。我能無時不逍遙、無處不逍遙,是因為我知道並且接受無時逍遙、無處逍遙。人總想找個棲息之地,或許名利,或許寧靜,能給人帶來安全感的地方。但是天下這樣的地方是沒有的,沒有事物是一成不變的,追求一樣東西是沒有止境的。所以要接受一點,安於不能安,逍遙於無可逍遙。
先寫到這吧。謝邀。
謝邀。
這個問題來問我?!我開始真以為是來挑撥的啦:( 勉力答下,但道家我不熟,所以如果理解錯誤,望諒。
西方價值的源頭應該是源自希臘依託愛琴海進行航海商貿殖民所帶來的個性自由和對科學的膜拜,對西方來說,自由是目標,科學是手段,以至於天主教作為不疑而信的宗教都要發展神學來說服信眾,當然,需要說服的自然是精英。
而我們是平原區域發展起來的農業文明,佔據中原膏腴之地,外無山川之險為憑,內又臨河據江、水旱災害頻仍,北方大草原苦寒之地、群狼環視,所以我們發展出的是精耕、高密度的熟人社會,因此我們的價值核心是責任。這種責任意識自然為儒學所代表,而儒學的表達是因熟人之際的情分而願意擔負起家國責任、然後努力奮鬥、積極進取、學習反省,然後獲得滿足感和優越感,然後心安則樂,即我所總結的成人者終成己也。
但責任總免不了過於沉重,而有人願意挑就有人要將自己的責任推卸給他,所謂君子可以欺之以方。所以,儒學之道並不能為所有精英認同,接受不了剛毅木訥近於仁這種性格要求的自然要走自己的路。其中以老莊這樣天資夠高的道家不願如此沉重,和儒學將價值目標從物質轉化為仁、為依託熟人間的情分為家國責任而不懈努力中實現自己相反,道家是將價值目標轉化為空靈,以洞察世事的智來把握山河天地之美,聆聽天地之音而獲得感動與滿足。
傳統上,我們大多數的中國人是精耕小農、是實用主義的、是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小富即安,所以儒學就好比小農田間埋頭耕田的老黃牛,而道家好比山谷中輕靈漫飛的山雀,這才是悠然見南山的富足農家景象,亦吾夫子所求也,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易經最裡面與最外面;
混沌到萬物,最後塵歸塵~
這個是最好理解的。
逍遙的內部與外部;
內部是一種很「傻」的階段,像小孩子看世界類似。
忙活一輩子不是死么?
女生化完妝用幾個小時,卸妝也要好久……
這階段的想法屬於一切都是無用功的「無為」~
外部么,我有點說不懂,
等死了可能就知道了吧,你為了什麼?
大概就是一個相當厲害的大牛臨死前說「我一輩子什麼都沒做」,他不是在謙虛。
放在這裡面的解釋就是,我(他)一輩子活的很爽,那些成就都是我逍遙的「玩」出來的,一切都是衍生品,但我活的有意思,讓我理解了很多東西,大概這樣。
道德經么,就是上面的外部的整個「學習」過程,讓我們達到內部(內心)與外部(外在)成就雙重逍遙的階段(心理)。
實際上,道德經你依舊會發現,它裡面的內容依舊「矛盾」多多~
隨便來一句「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就這樣,你說是我要有智慧,還是有大偽?
實際上你做起來或者我們去想這句話,都很容易理解裡面的「矛盾」的原因。
實際上整個「道家」(不知道易經算不算了)所有的書籍,你學的都是「哲學」(我認為的)一些想法上的東西。
簡單點,你學會換個角度看問題,難一點,把人搞懵了,不知道如何去讀。
高深的,我不知道,我猜,可以「開宗立派,著書立說」了。
怎麼講,「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同樣在各個行業都有大牛。
所有么,這種「矛盾」(辯證?)的方式會給不同人一個不同的「出路」~
也就是,這些道理,你要說錯了,那就是你看不懂,但,你要在某個行業說全對,那麼你成就也就一般。
只有你離開了那個行業,你才可以說一些「所謂的錯」!
核心原因就是,它(所有的東西)都屬於一種圓融完美的狀態,但是,這種狀態最好的形容就是,「無為」,不做!
我的想法就是,東方的哲學「沒什麼價值」,西方的哲學看起來「很有用」,諸子百家的時候,你看到很多人在「打嘴仗」,那其實就是西哲的「思路」,但被排斥,所以,沒有進階。
說實話,開始看完(懂)易經以後的感覺就是,什麼東西都沒意思了!
一定不會學到東西的,但思想上會有覺悟。
跟你問的逍遙遊差不多,(它講了一堆有道理的矛盾對立的東西有什麼用?)
看到你「什麼都不想做」!!!
如果你看完了我的回復很反感,是我的錯,
如果你看完了有想法,我也有錯,
總之,我影響到了你,
我為什麼發呢?
我只是想去給提問者一些想法,這是我做人(活著)?的意義(的一部分)?
這就是我想說,類似書裡面最大的BUG!
你沒有找到人活著的意義,人生的方向。
如果你真逍遙遊了,那是真「逍遙」了。
所以么,「逍遙」無所謂,「游」很重要!!!!!!
不管在水裡,還是在空中!
愚見~
游可小可大,可有所憑藉可無所憑藉。
游 lv. 0 憑藉小的小知
蜩與學鳩屬於輸入不足能力不夠,飛不高看不遠,譏笑曰:「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這是小知不及大知,因而想做的事情小,想做的事情需要的能力也小(憑藉的小)。自己的前輩同輩晚輩都不曾做過或了解大知的事情,壽命與能力也不足以籌備做大事的積累,從而譏笑大知,實則不知。游 lv. 1 憑藉大的大知
鵬知道自己需要做的大事是什麼,需要怎樣的能力儲備來完成大事。「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而無力」,「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必須要有相應的物質與知識積累,才能做大事,小事小積累,大事大積累。然而,這還是有所憑藉的,求之於外的,外部條件不滿足時就歇菜了,並不逍遙。游 lv. 2 無所憑藉的逍遙
假如說有一天蜩與學鳩看到鵬南飛了,能理解鵬做的大事,並給鵬點贊,路人轉粉,這說明什麼?說明鵬做的事情還不夠大。大象無形,大智若愚,做的事情太大了,以至於總有人不理解,總會有人譏笑。「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但是想要完成大事的至人神人聖人,並不追求自我的利益,炫耀自己的功德,希求名聲和點贊,並且引導「游lv. 0和 lv. 1」的眾人去積累物質知識(後文「將猶陶鑄堯舜者也」),默默地推動大事完成,眾人都說是他自己的貢獻,而游 lv. 2深藏功與名。這是不求之於外的,求之於內的,心情從不被外界所影響波動,想想我們外界每天發生多少糟心事,就知道這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的無所憑藉有多逍遙了。至於最後,得吐槽一下莊子說的「不夭斤斧 ,物無害者 ,無所可用 ,安所困苦哉」,這話有時代局限性了。古時候一棵樹無用,果子不能吃,木頭無可用,就可以不被砍伐,誰都懶得動它;可是農耕社會以後就不行了,沒用的樹全砍掉燒掉,給農田騰位置,多種對人類有用的植物。動物也是,有用的人類會自發大規模飼養,豬牛羊雞鴨鵝每年養多少吃多少,有買賣也有殺害,但無論如何不會滅絕;有用但禁止捕捉的,普通百姓自然就不能試著人工繁殖,這時候偷獵一個是一個,別人沒有但我有,價格噌噌上去;沒有用的動物,敢動我的植物或動物的,殺,與我無乾的我不管,但也不保護,要是被我其他生產活動破壞領地與環境的,對不起了。謝邀。對精神自由的追求是古今中西哲人都有的,早在公元前五世紀的德謨克利特說過:「人生的目的在於靈魂的愉快,這與快樂完全不同,人們由於誤解把二者混同了。在這種愉快中,靈魂平靜地、安泰地生活著,不為任何恐懼、迷信或其他情感所苦惱。」(出自第歐根尼·拉爾修《著名哲學家的生平和學說》)莊子同樣認為,只有超越於二元對立的苦與樂,達到絕對的一的境界,才有真正的愉悅。這一境界用道家話語表達就是「與道合虛」,就是「不將迎」,用儒家話語表達就是「」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天下何思何慮」(這一方面在重視心性修養的理學尤其是心學中表現尤為明顯),用佛教話語表達就是「應無所住以生其心」。在某種意義上,對精神自由的追求就是對「無」或「空」的境界嚮往,這是東方文化的重要特質之一,也是我們能夠終身受用的財富。但我以為,這種不執著的洒脫境界,在晚年前不應過分追求,否則很容易導向悲觀消極的人生態度。事實上,不執著的境界若有意地念念求之(需要「一絲意思都著不得」),便永遠無法達到。最後用一則史事結束吧,「(謝良佐)曾往見伊川,伊川曰:『近日事如何?』某對曰:『天下何思何慮!』伊川(程頤)曰:『是則是有此理,賢卻發得太早在。』」(出自《宋元學案》之《上蔡學案》)勉之!
本來想說沒讀過的,一看原來是莊子的那篇文章,學校學過,可是語文向來是偏科的那個。就簡單說兩句:
莊子有句話叫: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本來一直以為是說學無止境的,最近剛知道下句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以有限的生命追求無盡的知識,會累死自己的!這大概也能體現一點老莊的思想---逍遙,不被外物所累!
講一個或幾個道理。努力用詞藻掩飾他想說的東西。但又盼望人們從他的話里得到一點東西。古聖所行,大抵如此。
謝邀,我不是討論文學的
逍遙就是在不損害萬物天性的前提下,靈活運用萬物的天性自由馳騁
是不是哪個要寫讀後感的學生來騙作業答案了23333
謝邀。我覺得莊子的逍遙遊簡直就是神來之筆啊,放在莊子內外篇之中,非常的顯眼。從一個生物學的角度來說,大鵬是不存在的,它的逍遙:飛到九萬里高空,連續飛好幾天,與其說值得模仿,不如說值得嚮往。因為大鵬的逍遙就是一個想像,是對精神的解放,是自由的化身。要想真正理解逍遙,我覺得還是得看看莊子的生活境況。莊子就是一個落魄的讀書人,生在戰國時代,能夠讀書的,說明祖上不是農民,但是到莊子這裡,家道中落,莊子的物質跟貧困。但是莊子的精神世界非常豐富。體現在什麼地方呢?莊子不在乎外在的物質,也看透了生死,他老婆死的時候,他鼓盆而歌。別人都譴責他,可是他說死亡何嘗不是值得慶祝的事情呢?一個人如果連生死都看破了,他還有什麼羈絆呢?敢問又有幾個人能夠真正的淡泊明志?回到逍遙本身,這就是一種生活態度啊,追求自由自在。如果你問我,對逍遙的定義是什麼?逍遙的本質是什麼?為什麼逍遙就是這樣的?逍遙有哪幾種表現形態?那很抱歉,我說不清楚。因為你的問題是建立在存在和意識二元對立的基礎之上,而莊子,和其他中哲一樣,都以存在和意識相統一為基礎。什麼意思呢?就是說莊子並不嚴格的區分我和外部世界,相反,他追求的是我與外部世界的統一。野馬,塵埃在空中浮游,需要「以息相吹」,它們是最低端的逍遙,憑藉外力獲取自由,真正的自由是像大鵬那樣,沒有任何束縛的,自由自在的行動,就是因為他與萬物融為一體,外部世界就是大鵬的一部分,他怎麼會有邊界呢?沒有邊界,何來束縛?可以看到,莊子的逍遙倡導的自由完完全全是精神解放,不是具體行為實踐上的自由。如果你非要跟我說,自由是有邊界的,那我只想給你一個白眼,因為我們討論的不是一個層面的東西。
花非花,霧非霧,人道是逍遙,反被逍遙誤。
輕吟一句情話,執筆一副情畫。
綻放一地情花,覆蓋一片青瓦。共飲一杯清茶,同研一碗青砂。挽起一面輕紗,看清天邊月牙。愛像水墨青花,何懼剎那芳華。你看,人道是多麼的逍遙啊。但你們這些凡夫俗子啊,卻反而把這逍遙的人道過得唉聲嘆氣,懷疑人生。真是……
人,可以封神,可以成仙,可以上天,可以入地,可以掌囯,可以不死,可以創世,可以造物,可以做到你能想到的你想不到的所有事。
是不是覺得很狂妄,很中二?
沒錯,莊子裡面就有典範,就是麻雀和肩吾。你們吶,卻只是甘心做個井底之蛙,甚至是螞蟻。
你看看地上那些螞蟻,他們每天都在幹活,幹活,幹活,直至死去。
唉,可悲嗎?
你看看井裡的青蛙,他每天都守著那麼點的地方,甚至還嘲笑飛過的小鳥天也只有那麼點大。
唉,可笑嗎?
你別也急著悲和笑啊。
你又好得到哪裡去了?
在還沒芝麻大點的灰上蹉跎一生又一生,一世又一世。
愛怨情仇,物質精神,沉淪沉淪,嘆苦嘆苦。
到頭來一場空,空留恨,很不爽啊有沒有?
他喵的再來!
結果又是沉淪沉淪,嘆苦嘆苦。
最終永遠的栽在了這口井裡。http://m.zijiecdn.net/group/6459897548189467150/?iid=14068852397app=news_articlett_from=mobile_qqutm_source=mobile_qq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utm_campaign=client_share
但我們的南華真人,跟隨老子的步伐,爬了出去。
然後把他的所見所聞告訴了世人。
世人,也就是鄉巴佬啊,那裡見過這等世面?
吹牛!做夢!腦子有病!中二病晚期沒救了!何其療!
莊子也不生氣,就喜歡逗這些鄉巴佬玩。
但玩久了就還是會很孤獨啊,天地之大,卻沒有知音。
唉,像我和老子這麼牛逼的人,估計也就千百年才可能出現一個咯。
人生,還真是寂寞如雪啊。道家就三個人。
老子《道德經》五千字
莊子:逍遙。
《內篇·逍遙遊》、《內篇·齊物論》、《內篇·養生主》、《內篇·人間世》、《內篇·德充符》、《內篇·大宗師》、《內篇·應帝王》、《外篇·駢拇》、《外篇·馬蹄》、《外篇·胠篋》、《外篇·在宥》、《外篇·天地》、《外篇·天道》、《外篇·天運》、《外篇·刻意》、《外篇·繕性》、《外篇·秋水》、《外篇·至樂》、《外篇·達生》、《外篇·山木》、《外篇·田子方》、《外篇·知北游》、《雜篇·庚桑楚》、《雜篇·徐無鬼》、《雜篇·則陽》、《雜篇·外物》、《雜篇·寓言》、《雜篇·讓王》、《雜篇·盜跖》、《雜篇·說劍》、《雜篇·漁父》、《雜篇·列禦寇》、《雜篇·天下》
楊朱:貴己。
他的見解散見於《列子》,《莊子》,《孟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等。
在戰國時期,有「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的現象 」,可見其學說影響之大。
沒看過《逍遙遊》
但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嗎?
僅從題目逍遙遊和一些章節也能知道
說的是得道之人的逍遙狀態(思想方面)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萬物皆有道,道生萬物。
故天下無不明之事。
能讓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的邏輯自洽你就逍遙了。莊子是逍遙的,惠子也是逍遙的,可你不能又想當莊子又想當惠子。
逍遙嗎?有錢有愛人
財務自由
剩下的事,不用其他人說,就是逍遙了
可能的話,我八十再來回答這個問題。
別人的逍遙不是你的逍遙,你的逍遙只有你自己知道。
很簡單。
真有妙空。朋友們,我說的是真有妙空,不是,真空妙有,ok。做夢娶媳婦,竟想美事。打坐玩幻覺,竟想美事。末法時期,是不是月亮惹的禍?自成體系,不以物喜,不為己悲,得之吾幸,失之我命。
讀完後還逍遙不起來,就會改成「造謠」了!
推薦閱讀:
※很多書讀完就忘怎麼辦?
※絕美好句子?
※讀外國文學帶給我們什麼?
※多讀古文有哪些好處?
※怎麼讀懂一本哲學書?有沒有適合普通人閱讀哲學書可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