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都懂,可就是做不到。怎麼克服懶癌啊?

我覺得我太懶啦,我都心煩。了就是不願意去做,怎麼辦啊


心理諮詢中,也經常碰到這樣的對話,來訪者覺得諮詢師說得甚是,但是最後卻來一句「老師,道理我都懂,我就是做不到」。我身邊也不乏一些朋友,TA急忙忙尋求你的幫助,結果你說了一籮筐,TA來這麼一句「道理我都懂,我就是做不到」。

後來,我就一直思考為什麼有些人總是存在這樣的狀況。想來想去,還真的想出來一些道道。

這要先從人性說起。

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當趨利避害的行為確實獲得了一定的利益,則指導這次行為的價值判斷或者利害認知將得到強化,並逐步溶入個人的價值觀念中,成為其價值觀的一部分,並做為以後行動的依據。

所謂的利益,就是當事人切實地感受到自己這麼做的好處。

人之所以知而不行,原因之一便是:利害體驗不足

一個人之所以對某件事一直秉持「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恰恰是這件事對於他而言,還沒有讓他感受到「做到之後的好處」以及「做不到的壞處」。當然,不是說一點感受都沒有,而是感受並不深刻,他沒有真正從踐行中獲益。

也就是說,兩種情形會導致人們「知易行難」。一,對努力後的利益感知不足;二,對不努力的害處感受不深。這兩種同時起作用,就會讓人一直停留在「不去做也不太壞,做了也不見得有多好」的情境中,以致於他從來沒有機會去體驗做到之後的好處。

就比如,多數人都知道控制好情緒的重要,但是多數人也沒有因為情緒問題而受過太大的傷害或者體驗到調整好情緒帶給自己切實的好處。平時在家裡隨意發脾氣,家人之間最多是矛盾多一些,也沒讓自己傷筋動骨;偶爾哪天自己做的好了,也沒有及時收到家人的反饋和讚揚。所以,也就隨意為之了。然而,當真正危害到利益的時候,就不一樣了。就如同夫妻吵架,多少夫妻因為不控制情緒而惡語相向,讓其改變的時候,其理由也是自己做不到。等到面臨離婚,平時做不到的也開始去做了,因為「趨利避害」。

人的行動不是由「知道」驅動的,而是由慾望驅動。別人告訴你「你應該怎麼做」這只是道理,而道理是限於理性層面,只有自己真正領會道理背後可能帶來的情緒體驗或者切實利益,對此產生了慾望,才是「你想做的」。而很多人就是處於「別人說這麼做有好處」的狀態中,他自己並沒有真正「想這麼做」。所以,在聽完一個道理完全沒有去踐行的時候,就給自己一個結論說「臣妾做不到」。

簡單地說,其實就是「利害體驗不足」。

但是,話說回來,踐行的人一定是懂得利害嗎?其實也不盡然,那麼,這些人為什麼就可以快速踐行道理?

老子在《道德經》里說道:「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大抵意思就是說:有悟性的人聽說「道」後深信不已,並且勤勤懇懇、堅持不懈的去實踐它。

「中士聞道,若存若忘」意思是說:悟性不高的人聽說「道」後有時將它放在心上,有時卻忘得無影無蹤。半信半疑,既不否定又心懷疑問而彷徨。

「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的意思是說:完全沒有悟性的人,一聽說「道」就大笑不止,認為荒誕不稽。當然了,「道」論高深,如果人人都能輕易理解的話,也就不足以稱之為「道」了。所以「不笑,不足以為道」。

老子用上士、中士、下士來區分不同的人,生活中常用「悟性」來區分。什麼是悟性?一些解釋是人的感知力、思考力。我的理解是「一個人理性和感性的通達」。

比如,看到一段話,感性和理性通達的人,就會從道理中引發感受的變化,從而由感受進一步引發及時的情緒體驗促使行動,情緒繼而促使感受的不斷確立,促使道理執行下去;同理,也能從感性體驗中總結升華出理性的道理。理性和感性是相通的。而感性和理性隔離的人,看到一段話就是一段話,這段話很難引起他情緒上的共鳴,就不容易真正接納,就會缺乏真正的「正面的」行為動機。

所以,即便是不了解到底有多好或者多壞,這些人也可以感受到積極的訊息並且快速踐行,而另外一些人看完徘徊許久等待時機,當然也不乏看完後評價一個「沒意思」就結束了。

那麼,肯定又有人會說「即便是感受不深,而道理上又是對的,做了有好處,依然應該可以去行動啊,為什麼就是不行動呢?」

三個解釋:1缺乏目標感;2 缺乏立竿見影的回饋;3 不安全感下的守舊

1所謂目標感,就是是否存在一個「真心真意,努力為之,願意為之儘力」的目標。

比如你控制好情緒必然會有好處,但是也需要付出努力和面對未知的困難。當一個人沒有強大的目標支撐他的努力,這個就很難執行下去。為什麼男人在追女孩的時候就可以控制情緒?因為那個階段男人的目標感很強。

看過琅琊榜的人可以知道,為什麼梅長蘇可以寵辱不驚、平靜待之?因為他有強大的平反目標,也可以說清晰的利益;為什麼譽王明知道梅長蘇對自己不待見,他依然可以和顏悅色地、三番五次地探望?因為他明白梅長蘇有助於自己成就帝業。

作為普通人,我沒有高遠的具體目標,但是我很珍惜人生每一分鐘的美好體驗,珍視幸福。所以避免糟糕的情緒體驗就是我的目標。僅此一點,能用道歉解決的,我絕不用吵架;能用金錢解決的,我絕不用情緒。

當你明白自己想要什麼的時候,為之服務的事情就更容易去踐行。

2缺乏立竿見影的回饋

很多人之所以不去努力,是因為他們需要時刻的回饋。比如,一個妻子在聽了諮詢師的話之後,努力調整情緒,理解丈夫,並且嘗試和丈夫溝通,然後丈夫依然我行我素,這位妻子就很容易回來告訴諮詢師「我做了,沒用,他還是那樣」。這樣,她就很容易放棄努力。

還有很多人說,我控制情緒好好說話了,對方還是不依不撓怎麼辦。大家都是期待付出就有回報,所以見不到回報的事情就很容易放棄去做,這也是「道理我懂,就是做不到」的根本原因之一。不是做不到,是缺乏回饋的情況下,不願意深入付出,很容易蜻蜓點水,點到為止。

3 人都是守舊的。守舊的根本原因在於不安全感的存在。不安全感的存在使得人們更願意選擇保守現有的東西,因為改變代表著未知,未知總是人們盡量避免的。

比如,一個女子,一邊是談了多年卻又甚是不滿意的男友,一邊是新認識的意中人。除非有大的波動,否則,多數情況下,女孩依然會選擇繼續跟著不太滿意的舊男友。為什麼?舊人千不好萬不好,自己了解和熟悉,知曉底線;新認識的人千好萬好,有一個不好,那就是「不熟悉,一切未知」。

所謂的「千好萬好」,都無法抵抗內心的不安全感。萬一付出後沒有結果豈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這也是為何挖牆腳要有耐心的原因。

一樣的道理,控制情緒千好萬好,很多人未能體驗。對於他而言,這一切結果就是未知的。甚至他會擔心做了也沒用,依然無法改變對方的情緒,結果自己吃了虧。對付出無回報的恐懼也會造成他們止步不前。這也是為何很多來訪者和諮詢師溝通完之後經常問這麼一個問題的原因「我做了他還不改怎麼辦?」

低安全感的人傾向於「避害」,而高安全感的人更傾向於「趨利」,無論是避害還是趨利,都是一種作出調整和改變的動力。既不懂得趨利也不懂得避害的人,就容易陷入生活的混亂,更容易陷入「想改變又不改變」的一副「臣妾做不到」的架勢。

-----------------

貝加,微信平台:西柚情感


推薦一本書,priest的《大戰拖延症》

聽名字很爛,這本書的劇情文筆也都不在上等

但是peiest實在是能把事情看的透透徹徹的人

過去我和書本里的女主一樣,總是把數落自己的話掛在嘴邊,什麼長得不好看啊,懶得無可救藥啊沒有才華又沒有背景啊。

priset在書里冷靜的這樣說道,你總是這麼面不改色地數落自己,沒有他人說自己的缺點的那種捶胸頓足的痛苦,是因為你從來沒有把嘴裡描述那個人看做是你自己,你還帶著一種不切實際的自負。

要想解決掉拖延症就是要拋棄不切實際的自負和不切實際的自卑,就要在說自己的懶的時候能感覺到羞恥和痛苦吧。

自己的一點點小小的看法,不知道有沒有偏題。


我用聖人王陽明的心學回答這個情況,那就是「知行合一」。所謂的道理都懂,可是就是做不到。其實你根本沒有真正的明白體會,只有在行動中才能真正的理解,真正的理解了才會去行動。推薦看B站上的王陽明的紀錄片。相信你對道理都懂,但是臣妾做不到這句話有一個新的理解。


如果你是學生,別忘了,曾經你也是學校里的第一名

如果你已經工作,提醒自己,你的野心現在還配不配得上你大學時期的夢想

如果你已經成家立業,時刻記住,背後還有一家人需要靠你去養活

當然也可以總的來說,就兩個字「爸媽」

至少我覺得我們活著不只是為了自己

想想你老年時孤苦伶仃的住的養老院WiFi那麼慢,還有什麼不能治好你的懶癌[認真臉]

PS.答主建議你還是遠離社交媒體

(/≧▽≦)/~少看毒雞湯,比如我這篇

畢竟實幹興邦嘛

祝福一下


關於這個,我以前寫給自己過一些鬼話:

捨得捨得,你準備好舍什麼得什麼了么?

在確定道理都懂的前提下,合不上嘴,邁不開腿的原因,就是不捨得、沒有狠勁和過分要求結果。

方向別人可以給你指明,但是如果不捨得和沒有狠勁,那麼永遠不能成事。

如果淺嘗即止就想有結果,也是沒有毅力和過分急躁。

所以先走出第一步訓練自己的習慣和狠勁,達到一個良性循環,養成習慣,面對自己,讓發動機轉起來,大毅力方有大收穫,這是永遠繞不開的。

如果你想成為拳王,但是不想堅持鍛煉。就別問別人怎麼辦。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別人只能給你指路,不能替你走路。 有人說懂得了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其實真相是懂得了很多道理,但是都沒有去做,去堅持。

多說無益,不如吃茶去!


只要做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然後就會有第三次,第四次......感覺這種事情跟出軌似的,相信我(; ̄ェ ̄)(來自一個已經堅持跑步快2年的小屌絲)


可能還是過得不夠慘


現在也多多少少還處在題主提到的這種心境中。這種情況下鼓勵不會起什麼作用,一旦陷進去確實很難靠幾碗雞湯或一個目標走出來。我覺得題主也不是沒有罪惡感和痛苦的感覺,只是有些人就能從不甘中獲得動力,而有些人即使感到不甘只會更痛苦,但不完全會被不甘驅動。

我自己的方式是轉移注意力。比如如果你想要做的事情沒有什麼最終期限,或者離期限還遠,我反而不建議你立馬著手做它。先從別的事情做起,一些很小的事情,比如多做一件家務(沒事就找事),每天下樓散步吃東西,去這個或那個地方坐一坐。讓它們幫你找到一種儀式感。等到你養成一種根本沒想要養成的(但並不壞的)習慣之後,利用執行這種習慣帶來的短暫的心境轉換,再來考慮你想要做的事。

還有就是不要去考慮「克服懶癌」這麼抽象的東西。不需要太執著於給事情本身找意義。或許你想的是「要做點什麼」,但真正在困擾你的並不是「沒做什麼」,而只是「我做的事沒有我想要的意義」。你要做的是忘掉這一點,不然很容易鑽進死胡同

表達得不太清楚……祝題主早日走出來orz


迫使這我不要命往前走的,一直都是虛榮和恥辱,如果你沒有這些東西。說明你過得還可以別沒事找事。


先開始做那麼一丟丟,萬事開頭難,要邁出第一步,當你開始做的時候懶癌來襲怎麼辦?你要給自己及時反饋,如果長時間沒有得到反饋,那也就沒啥努力的必要了,就想釀酒一樣,大豆高粱要經過數月乃至數年之久的化學反應才能釀出好酒,如果你需要6個月才能判斷出酒是否香醇,那麼這種延遲的反饋將導致你不想去釀酒。

快速的反饋有助於你持續性的努力,如果反饋及時或者只有一點點的延遲。那麼你就可以把實際操作情況和目前獲得的結果聯繫起來加以分析,做出適當的調整,總之,騷年開動你的大腦,讓你的腦細胞活躍起來,在你的努力過程中,獲得快速反饋的途徑越多,你就可以努力的更加舒暢,祝你懶癌早日康復。


推薦閱讀:

跟不上課而厭學心裡惶惶不安怎麼辦?
有個拖延癌女朋友是怎樣一種體驗?
你有沒有過什麼也不想做的感覺,做什麼都覺得沒勁?
如何提高起床效率?
總是沒有勇氣,逃避某個事情,以致於總是拖延沒有辦法完成,怎麼辦?

TAG:生活 | 拖延現象 | 自制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