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內容渠道可以高效地使人成為網紅?各渠道誕生的網紅影響力如何?

本題已收錄至知乎圓桌 &>&> 網紅與網紅經濟 &<&<,更多網紅經濟相關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快播上裝神,快手上鬼,鬥魚上思聰摸大腿。

微博里出軌,貼吧里水,天涯里放屁都靠嘴。

-------------------第二節,影響力-----------

貴乎上大危呀靠見面,廣不廣告啊先推薦,

幹了個水貨的大炸彈,憋了個Live 沒人看。

主播的舞步真它么贊,波濤洶湧個事業線,

鮮花堆了個一大片啊,不陪個大哥咋變現。

競技遊戲我風騷了賤,國際比賽我奪過冠,

我鼓動了退學千千萬,一起嘛來吃速食麵。

心裡說朋友們別扯淡,都是那平台把錢賺,

網不網紅那個看下限,人間正道是把書念。

下課!

-


網紅是指網生並擁有人格化形象,已具備一定傳播力和影響力,能持續生產創作優質內容,有一定商業變現潛力的群體。「網紅」中的「網」,就是指這個群體走紅的平台和渠道。

讓網紅走進公眾視野的內容形式,按內容傳遞信息的豐富程度來看可分為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移動直播則是2015年以來新出現的內容形式。在今天的互聯網環境下,視頻網站、社交平台或應用才是網紅誕生的重要據點,具體來說包括微博、微信這樣的超級社交應用,視頻網站、短視頻平台、移動直播平台和其他的社交應用平台。

一、微博平台

微博是較早出現的能使網紅價值得以充分展示的平台。在微博時代到來前,榕樹下、天涯、新浪博客雖然也捧紅了一批弄潮兒,但產業鏈的前後兩端都沒有形成規模和體系,離商業開發距離尚遠。

到了微博時代,受益於龐大的用戶數量和多樣化的用戶群體,網紅的商業潛力開始釋放,從注意力到商業變現之間有了一條通道。此後出現的社交平台和新媒體不斷拓寬這條通道,網紅經濟也愈演愈烈。

首先,微博的媒體屬性和開放關係鏈讓被關注者擁有了潛在的設置議程的能力,意見領袖們能夠成為新的信息分發節點,粉絲數量成為了衡量其影響力的重要因素。被關注者的個性和標籤越鮮明,其所吸引的人群屬性也越清晰。

其次,新浪微博是國內社交媒體領域內的最大玩家,用戶基數龐大,興趣高度分化,有建立複雜內容生態的可能性。

最後,粉絲服務工具、商品發布工具、推廣工具和交易工具的組合,微博繁榮的商業生態和產品結構讓微博「大V」們除了能收穫社交資產,還能實現變現。

二、微信平台

和微博採取正向流量支持和鼓勵的強媒體屬性不同,微信公眾號體系則依託於熟人社交應用,本質上是社交應用下的二級功能。微信官方除了遏制違規信息以外,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完全不對流量做任何引導和分發動作,公眾號的內容傳播效果完全取決於內容本身是否被訂閱用戶打開並分享以及二次、三次分享率。

在這樣一種思路下,微信形成了一套非常封閉的信息分發機制:公眾號被用戶找到的門檻高;除了「閱讀原文」,文章不能包含外部鏈接和其他公眾號鏈接;實現從點到面的覆蓋和傳播只能通過朋友圈。最終,微信以負淘汰的方式篩選出了一批優秀的內容生產者,不具備優秀內容生產能力的人被淘汰。真正擁有實力的大號脫穎而出,它們憑藉過硬的用戶數據和用戶反饋成為了公眾號江湖裡的勝者。

由於關注的入口非常深,公眾號的粉絲大多有這樣的特點——對公眾號內容有興趣以及閱讀期待,這也意味著公眾號的關注者大部分是非常精準且垂直的粉絲。微信用每天一條的內容發送次數限制解決了信息泛濫的問題,用隱藏入口來過濾低質量內容,從而以逆淘汰的方式讓優秀的內容生產者脫穎而出。

隨著用戶量的增加,微信還時常推出新功能來規範內容生態,一步步讓具有持續生產優秀內容能力的公眾號積攢了優勢,而6億多的微信用戶則讓每個細分領域的大號都可以獲得海量且精準的粉絲。在公眾號這個大平台上,幾乎每個細分領域都有優秀的內容生產者,他們通過微信獲得了認可與關注,也實現了注意力變現。

三、短視頻平台

2015年是短視頻元年,2016年初papi醬的上億元估值將短視頻推到聚光燈下。與此同時,直播領域也開始野蠻生長。短視頻和直播領域前後腳爆發,預示著影像形態的內容將全面衝擊原有的內容市場格局。微播易徐志斌認為:「社交網路正處於從第二個浪潮向第三個浪潮過渡的階段,我們將其定義為短視頻時代。大量的數據表明,真金白銀正砸向短視頻領域,整個資金量已經超過微博。」

目前,大多數短視頻都是一些供上下班途中、臨睡前觀看的輕鬆搞笑的內容,即便是以長知識為目的的科普型視頻,也主要走生活小技巧之類的輕鬆路線。大部分短視頻網紅製作的內容集中在搞笑、美食等領域,其中搞笑類的比例高達62%。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短視頻平台的興起,短視頻內容製作越來越朝著PGC的方向發展。要持續做出大家感興趣的內容並不容易,一方面,搞笑並不是萬能的;另一方面,要持續生產出用戶感興趣的爆紅短視頻,需要在精準定位的基礎上具備強大的創意策劃和製作能力。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傳統媒體人選擇進軍短視頻領域。

資本更喜歡有生命力的項目,而傳統媒體人所具備的能力和擅長的深度內容,恰恰賦予了短視頻新的活力,讓其看上去更像是一個能夠永生的移動知識庫。

四、直播平台

短視頻風生水起的同時,直播作為曾經被打上濃重「荷爾蒙驅動」烙印的細分領域,如今正迎來新的發展階段。

事實上,直播早就出現了,最早脫胎於BBS的直播聊天室,很多老網民都記得。隨著時代的演進,直播又分化出了另外兩種類型。一種是遊戲電競直播,另一種則是在2016年年初突然火爆起來的泛生活類直播。

如今,人們不再逃避「被直播」,反而爭先恐後地將自己全部的生活搬到攝像頭前。只要是有移動設備和網路的地方,直播就會繼續。在攝像頭的另一端,觀眾可以通過彈幕對主播進行實時點評,甚至可以投票決定主播的下一個動作。這是一個難以評價的新世界,生活和表演似乎已經恰到好處地融為了一體。

此外,網巨頭以比過去更快的速度進入直播領域,這直接導致直播領域的競爭升級。創業公司也沒有缺位。成立一年,頻頻曝光的映客獲得崑崙萬維、複賽等機構的8000萬元投資;專註於財經、手藝人等垂直領域的易直播獲得6000萬元A輪融資;短視頻平台美拍推出直播功能,並且極有可能將該功能分拆為單獨的App。直播領域將誕生百億美元級別公司,直播將成為未來互聯網公司的標配。

但是,直播平台一片繁榮的背後,也有一些顯而易見的問題。

1、首先是直播污名化

2016年4月初,文化部對直播平台開出罰單。鬥魚、虎牙直播、YY、熊貓TV、戰旗TV、龍珠直播、六間房、9158等19家網路直播平台,因涉嫌提供宣揚淫穢、暴力、教唆犯罪等內容的互聯網文化產品,被列入查處名單。

儘管秀場模式是經過市場驗證,能夠以最快速度聚集流量的模式,但這種天然就略帶曖昧的模式讓大多數直播平台迅速污名化。

2、其次是同質化嚴重

目前的直播平台都有著相似的界面和功能。而在這個過程中,選擇的依據基本上就是臉。看直播看多了,就會發現這些臉越來越相似,你甚至無法準確說出她們的區別。

在如此嚴重的同質化之下,用戶對直播平台的忠誠度極低。顏值更高、更有名的主播出現在哪裡,更有趣、更有意義的內容出現在哪裡,用戶就會迅速流向哪裡。

3、燒不起的帶寬費

直播的前端只有簡單的幾步,但後端需要複雜的技術支持,比如採集影像、網路同步上傳、雲端伺服器儲存、同時承載很多人觀看的帶寬,等等。

知乎用戶姚冬給視頻直播平台算了一筆賬:「要打造一個全新的視頻直播平台,第一期至少要融資2000萬元,組建至少10人的技術團隊,10人的產品運營團隊,爭取3個月產品上線,半年達到5萬用戶在線,然後融資1個億,或許還有希望一搏。」

考慮到中國的直播市場高度分散化,在融資不易的情況下,我們大膽預測至少直播渠道的整合會很快發生。詳情可參見 考慮到中國的直播市場高度分散化,在融資不易的情況下,整合是不是會很快發生? - 互聯網行業

五、其他平台

優酷土豆、愛奇藝等視頻網站和知乎這樣的社區也因自身的信息分發機制而催生了一批網紅。視頻網站作為傳統電視節目的補充,是人們日常休閑的重要渠道。優秀的內容生產者一旦有機會被觀眾接觸到,自然會收穫大量的關注。在這些渠道上,網紅成名的方式包括但不限於製作UGC內容或出演某個角色等。視頻網站為了豐富內容生態,往往鼓勵用戶上傳視頻。有些上傳者具備專業知識,也有人僅憑一腔愛好而堅持。他們的玩法新奇、點子多,與網路上流行的吐槽圍觀風格相吻合,因而被廣大網民所接受、喜歡。除了在UGC內容海洋中誕生的優秀的內容創作者,視頻網站的自製劇也捧紅了不少人,一些人甚至因此成為了超一線藝人。

此外,還有一些音頻類內容創作者依託於喜馬拉雅、蜻蜓FM和iPhone手機自帶的播客平台活躍起來。但音頻類內容傳遞的信息比視頻和直播更單一,這些平台即便採用UGC形式來運營,真正留下來的人也都是具備專業水準的人。在這類平台上出現的網紅最典型的代表有IPN播客網路旗下的主播們。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短視頻、視頻直播……社交的方式伴隨著科技的革新經歷了一次次的進化。

在注意力分散的年代,視頻遠比圖文更容易獲得人們的關注。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網路帶寬的升級,視頻創作的門檻已經降到很低。在網路、硬體、大眾焦點三大條件已經全部具備的今天,視頻在展示形式的豐富程度、承載信息的容量等方面都遠超圖文。而視頻直播比視頻更近一步,因為它具有實時性,並擴展了內容的場景和想像空間。這也決定了視頻直播會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內容創作的主要形式。

未來,技術進步到底會讓內容表現方式向什麼方向發展,我們無法預知。儘管內容的表現方式始終在不斷進化,但我們仍然大膽地作出了以下的推論和預測:

1、內容的表達形式具備了獨立於內容的存在價值

越來越成為與內容同樣重要(甚至更重要)的部分。結合麥克盧漢「媒介即訊息」的觀點,人類只有在擁有了某種媒介載體之後,才有可能從事與之相適應的傳播,新媒介的產生開創了社會生活和行為的新範式,深深地影響了人們理解事物和思考的習慣。

2、理解內容的門檻在不斷降低。

文字需要受眾經過複雜的教育訓練才能被理解;圖片比文字更直觀,但靜止的圖像讓視覺與視覺對象之間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視頻更進一步,通過活動的畫面儘可能還原真實的事物,消除了從符號的「所指」到「能指」的思維過程。理解內容的門檻不斷降低,讓越來越多的人能夠參與到內容創作和內容消費中。

3、表層化的「淺閱讀」成為習慣。

內容表現形式的演變,深刻反映了新時代大眾文化旨趣的轉變。與文字聯繫在一起的「理性」「思考」「深度」等關鍵詞,在圖片時代、視頻時代、直播時代逐漸被消解,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更加直觀易懂的體驗,表層化、碎片化的淺閱讀越來越成為一種習慣。

4、智能終端、4G、Wi-Fi日漸普及,移動服務生態不斷成熟,表現方式在包容舊模式的前提下不斷升級

文字的細節描繪、圖片的視覺衝擊、語音的情緒語調、視頻的海量信息承載以及直播的即時場景還原。可以預見的是,內容將變得越來越「富有」,最終形成一種基於富內容的社交新生態。

互聯網讓分發渠道變寬了,不再是過去那番景象——掌握渠道的人才擁有話語權。渠道不斷下沉,並面向所有人開放。正是渠道的改變,才導致內容分發和互動形式發生了改變。

*感謝以太資本 | Ether高級投資經理王珏貢獻觀點。


【多圖慎入】在探討這些問題之前,個人覺得有必要先普及一下網紅的定義: 網紅即網路紅人,指在現實或網路生活中因為某個事件或者某個行為而被網民關注從而走紅的人。

他們的走紅皆因為自身的某種特質在網路作用下被放大,與萬千網民的心理相契合,有意無意受到網路世界的追捧,成為「網路紅人」。

因此,網紅的產生不是自發的,而是在網路媒介下,經多重推手共同作用的結果。

個人覺得近幾年最具代表性的真網紅只有「奶茶妹妹」一人。

縱觀下圖

除「奶茶妹妹」和「羅玉鳳」鳳姐之外,其餘的所謂「網紅」,可以說都是刻意為之的後果。

是不是營銷號我們不能斷言,但相信明眼人都能看懂。

這時候有人會說了,位列榜首的王思聰呢?

請問王思聰因何走紅?

那便是王健林之子。

所以後續他個人的網紅色彩才展現出來。

試問如果他只是一個平凡的人,緊靠他的言論與行為,還能聲名鵲起四下傳播嗎?

不過話說他沒有這個爹,很多話也說不了,很多事也沒資本去做了吧。

而奶茶妹妹與鳳姐的區別就在於: 一個變身宅男女神,受盡讚美;一個言語狂妄大膽,褒貶不一。

各位,請注意,網紅是受網民追捧的一個人物主體呀。

類似鳳姐、犀利哥這種人物設定,受不受廣大網民追捧,自然仁者見仁。

隨著時代和網路的發展,網紅已經變得面目全非。

主播、段子手、各種達人,已經推翻了傳統模式,成為新一代網紅。

所以,關於有哪些渠道可以使人快速成為網紅?

我分為以下幾種,而這些渠道或方法所造就的網紅,也只是時代網路發展的新類產物而已。

一、做主播。

顧名思義,要做主播首先你要直播,關於直播,各大直播平台已經目不暇接了。從傳統的YY,到現在映客、花椒、鬥魚、快手、熊貓TV等APP出現之勢勢如破竹。相信後續還會有更多直播軟體得以開發並傳播。

PS: 直播已經逐漸慎入到大眾的生活,除去直播平台之外,騰訊新浪阿里淘寶,都逐漸新增了直播功能。

值得一說的是,個人直播一般很難脫穎而出,萬千主播不乏有顏有才,在更新速度如此之快的情勢下,被更迭被取代被淹沒那都是秒秒鐘的事兒。

所以,很多傳媒公司成立了,做自己的直播平台,簽自己的主播,這條生態鏈想得很好,但終歸市場不夠成熟。

想當主播的小夥伴們最好還是簽家公司,比較有安全感。

二、做段子手。

一說段子手,我就想起了薛之謙。

一個過氣多年的歌手,竟靠段子手,再火起來,這也算是古今第一人了。

由此可見,從段子手入手,成為新一代網紅,這也是一條道兒。

但問題是,首先,你得有才!!!

有才,你才有好的段子。

有了段子,你才有流量。

有了流量,你才有關注。

有了關注,你才能成為網紅。

但並不是你有才有好段子就一定能成為一名有關注度的網紅的。

其次,但也同樣重要的是,你要懂營銷。

往往一個段子手的背後,都是一個團隊在創作。

有人寫段子,有人搞營銷。

營銷什麼?就是引流量,提升你的關注度。

營銷手段多樣,在此就不多說了。

總之,想要成為一名段子手,道阻且難。

三、微博達人/視頻達人/特效達人/化妝達人/時尚達人/等等達人

此類網紅,大多基於段子手之上,或專業領域突出。

若專業好,那便物盡其用,默默耕耘,總有一天網紅的大帽子會扣到你的腦袋上。

若無專業或專業能力不強,那就還是只能走段子手的路線了。

不管是在微博還是QQ,美拍還是秒拍,所有平台的達人首先他都必須是個優秀的段子手,才能不斷引流吸粉取得關注。

PS: 優秀的網紅是集專業能力與段子手於一身的,所以相信大家都知道那個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女子。

其它,不多言了。

四、跟知名人物有關係。

比如:王思聰的前女友,林更新的網紅女友,羅志祥女友……

這個想必大家也都懂的。

五、你本身就是公眾人物。

比如王健林,小目標一個億早就人盡皆知了。

比如張靚穎,結婚家務那點事兒也滿國風雨。

比如陳赫,說起陳赫,我倒是覺得他的前妻許婧(微博ID蕾拉小姐)也是一個成功的網紅。

分析一下: 許婧,陳赫前妻(與知名人物有關係)。

微博內容清新上進正能量(段子的一種形式)。

且不管事實真相到底如何,收盡廣大網友的同情與欣賞,流量多,粉絲多,關注度較大。

事實上,許婧可以算是奶茶妹妹的後繼網紅了。

比對一下,這類真網紅,在網民面前都是一副過好自己的生活,你們愛欣賞愛吐槽與我無關,顯少互動,不接地氣的模樣。

而如今的所謂網紅,恨不得趴著臉直接放到網友面前。

所以偽網紅難火,也是有其一定道理的。


討論一切問題前,我們需要理清大邏輯

按照我一貫的觀點,網紅行業和以前的藝人經紀行業沒什麼兩樣,只不過網紅崛起於網路,藝人崛起於傳統影視傳媒

所以,就可以按照媒介和媒介上的內容來對「人」進行分類

有哪些內容渠道可以高效地使人成為網紅?

簡而言之,有流量紅利的內容渠道

高效的成為網紅,依賴於高品質內容和渠道的高速滲透

  • 在BBS年代,能夠誕生網紅的內容渠道是貓撲和天涯,大家應該記得很多本暢銷書都是在論壇上寫就的吧?

  • 在Web2.0的年代,能夠誕生網紅的內容渠道是博客和人人網,嗯,至少產品經理圈裡大量的紅人都是blogger,比如白鴉、純銀

  • 在寬頻迅速普及,人人電腦都有flash player的時候,能夠誕生網紅的內容渠道是優酷和土豆的UGC頻道,裡面,走出了今天萬和天宜的叫獸易小星

  • 在移動互聯網的時代,能夠誕生網紅的內容渠道先是微博、再是微信、再然後是知乎短視頻直播、最近是在行值乎和得到

  • 在今天各類互聯網基礎設施已經開始侵佔你所有的碎片時間的時候,每個亞文化的KOL都獨樹一幟,用戶們成天被與自己信念、意見相同的KOL吸引,已經整天浸淫在自己的小世界裡了

優質的內容高速下沉進行用戶擴張的渠道兩者缺一不可

各渠道誕生的網紅影響力如何?

很難直接相互比較,因為依賴於好幾個指標。

我自己有個模型,給大家現在搭一下:


渠道本身的滲透率。可以先把渠道本身的滲透和覆蓋量看作是潛在用戶總規模


內容本身的消費門檻。

眾所周知,視頻作為媒介的消費門檻是比文字和圖片要低的。

  • 每個人都能看得懂視頻,因為「視頻是真正意義上對於人類生活的複製」。文字和圖片都不是,文字和圖片依賴於人對他們的解讀,100個人有100種不同的解讀方式。

  • 在視頻當中,點播在消費體驗明確性上優於直播,流式的媒體不可預期,你不能預期你打開一個直播房間主播一定能讓你笑,但是你打開郭德綱的視頻一定可以;交互性層面直播比點播好,但是需要看這種交互是否對於用戶是能夠提升體驗的了。

  • 點播裡面短視頻又優於長視頻,因為短嘛…好消費好理解是最重要的,消費理解共鳴傳播,記得記得,內容再被傳送出去的時候其實分為4個步驟


媒介上承載目標內容本身的受眾多寡。

什麼是大內容門類?

我有一個標準,叫做「獨立成刊、獨立成台」:

  • 「獨立成刊」指的是在這個紙媒衰落的年代,如果一份報紙或者一份雜誌還能活到今天,說明要麼品牌悠久、要麼覆蓋面大、要麼影響力大,導致廣告主願意買單掏錢;

  • 「獨立成台「的意思是指這個門類的視頻內容之多可以獨立撐起一個電視頻道,既填滿時間,同時也能帶來足夠多的廣告收入或者付費訂閱收入,支撐這個電視頻道繼續經營

以上兩個標準篩選出來的,自然就是現金流超好的內容門類。至於具體是哪幾個內容門類,我就不說了,哈哈。大家按照這兩個標準找吧,這還找不到,那功課做得太少了


個人修行

需要提一下的個人能力與前面3個指標比起來,實在不算大數

男怕入錯行,在一個超大的趨勢面前,我們每個人的才智和努力都太微小了

而網紅的影響力,就是

(媒介渠道總滲透率×目標內容受眾多寡)÷ 內容形態消費門檻 × 個人能力


賣帥、賣丑和賣肉。

影響力都很出眾,尤以後者為王。


這個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首先每個人的起點不一樣,她的渠道就是不一樣的。草根網紅是通過比較『接地氣』』的平台先來實現一定的曝光。(我這是基於網紅的資質很高的前提)你想吸引什麼類型的粉絲

B站是一些年輕的女性群體,大部分是一些學生黨,對二次元感興趣,適合顏值高的男性有一定內涵和技能的男性。

美拍是一個平民化的軟體,上手度很高,更加註重用戶體驗感,所以這個平台的粉絲數量多但是質量不高,比較適合哪些搞笑和性感的男性女性,更加適合女性。不明說你們懂。

快手和美拍比較像,但是快手年齡跨度有些大……

微博秒拍。這對父子關係我就綁在一起說了,微博為了掙錢,限流極為嚴重,從2016年9月開始一直到現在……想在微博紅也是蠻困難的,先問問你的錢包吧……


1、社交平台(微信、微博)

2、資訊平台(頭條、企鵝號)

3、搜索平台(百度、搜狗)

4、視頻網站(優酷)

5、短視頻(美拍、秒拍)

6、傳統媒體(鳳凰網)

簡單點,可以這麼細分,流量全網分發


現在網紅主要分為三類:傳播知識類/顏值娛樂類/事件類。他們以創作內容吸引廣告主,影視劇製作方或品牌合作方為主。如2016第一網紅—Papi醬,她用自身才華吸引粉絲,用取得的流量不僅取得了1200萬融資,更是以2200萬天價賣出第一次廣告。娛樂型/顏值型的紅人依託平台進行視頻直播,變現來源主要是平台傭金和粉絲打賞或是以淘寶店主淘寶直播為主,主要是通過轉化率來賣貨,自帶變現途徑,也可以說是為了賣貨而創作內容。 網紅風口下,想成為網紅,能夠為自己吸粉,擁有流量,最終變現的群體。現在國內做網紅孵化的比較優質的機構有那麼幾家吧:美空【紅人研究院】、淘寶達人學院等等,但就行業專業性來講,美空算是有絕對話語權了。


要不然脫了衣服要不然穿上衣服,不然還想怎麼火?

脫了衣服:靠潛規則,靠大佬,靠上位。

穿上衣服:拍炫富照,炒熱度,開網店,賣衣服。


有哪些內容渠道可以高效地使人成為網紅?

1.新平台新模式,再差的內容平台都需要

2.大平台,高質量,上首頁,上熱門是成為網紅的可能

1+2同時做呢,就是先選先機,後看平台,平台起來了,佔領先機的人就是優勢.YY上很多大主播都是這樣.之前在其他平台玩,換個平台就火了.

微博,微信,知乎啥平台都一樣,先看新平台,新模式

做網紅靠的就是先機和佔領

各渠道誕生的網紅影響力如何?

網紅的類型:大眾型,垂直型兩種

大眾型的網紅粉絲量比較廣些,影響力小,除非成為超級網紅,跟一線明星級別,影響力就起來了

垂直型影響力高些,因為是影響的一個行業走向,粉絲精準,對經濟有影響力.


百度搜索金石開網紅教父


一些網路直播平台或是一些公開性的交流平台,個人關注比較多的是新浪微博,大多從不同渠道火起來的網紅都會在微博上進一步發展,微博也是網紅經濟的一個主要宣傳和承載平台吧……

其實要成為真正的網紅跟個人的情商也有很大關係,情商高的是網紅,情商低的就是網黑了吧

其實靠拍一些搞笑視頻走紅的人挺多的。


近幾年觀察 快手app 造就了大量的所謂的網紅。

最開始的快手只有為數不多的紅人而已,他們都是發一些跳舞(社會搖),唱歌 ,段子和有趣的視頻。 現在的快手上要麼漏大腿,要麼約架,要麼吃奇葩東西,要麼作死惡搞,要麼炫富,要麼砸車……網民利用一切方式來漲粉。粉絲≈錢,粉絲多了才能接廣告,接廣告錢才多。發廣告變成日常,段子卻少了很多。

簡單直接的漲粉就是找一個粉絲多的人約架。你發一個,他發一個,你在這個地方發,他在這個地方發(去的時間不一樣),你擺出你的牌面,他擺出他的牌面(車和一堆紋身年輕人)一夜就會漲好幾倍的粉絲,就會變成所謂的網紅。

沒有炒作前就是有紋身的小逼崽子,炒作後就成為了網紅。身價瞬間漲好幾倍,粉絲越多越紅。約完架後開始轉型,再也不網黑,開始拍搞笑段子,來留住粉絲。

在粉絲眼裡,這些人在每個地方都是黑社會老大,沒人敢惹。每天開著豪車拍拍段子,去一些高檔餐廳吃吃飯,找幾個網紅喝喝酒。粉絲就會很崇拜這些人,當然自己也想成為這樣的人。

快手上打的廣告全是山寨手機,高仿nike,高仿手錶,高仿包包,要不就是祛痘霜,減肥茶,美白霜……只有極其腦殘的粉絲才會相信這些東西是真的好用。

這些網紅每到一個城市就會讓這個城市的快手網紅招待他們。招待不好還會被嫌棄,你的視頻下面就會被他的粉絲攻佔,全是罵你照顧不周的。其實見面後,再吵架也是商量好的。製造新聞,提升關注。


知乎,

可以影響美國總統大選結果。


別人浮誇,自己不要跟著浮誇吧,還是腳踏實地吧,首先網紅沒你想的那麼好當,我有個親戚,女,從小不好好學習,後來想靠當網紅致富,整容花了十多萬,的確風光過一陣,現在也沒啥動靜了。

網紅年收入百萬的確有,但年收入百萬的網紅需要天時地利人和,首先長得好看,其次會炒作,還得有才,有好團隊。想更上一層樓,還得有人捧,這可能又得有私下交易。

靠腳踏實地學習年收入百萬,如果你20歲左右,還有很大機會呢,華為年收入百萬級以上據說有過萬人。再給你講個勵志的例子吧,最近剛聽說的,一個學長讀研畢業,拿到了國外某公司的offer,每天工作8小時,年薪15萬刀,然而這才剛畢業呢,以後還會漲。還有個博士學長,拿到了國內某公司的offer,因為手裡有專利,據說年薪也是百萬以上,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我這裡可以。

目前平台新版快要上線了,還不方便說。到時候來這裡宣傳一下。

孵化、變現、粉絲服務等都有。一個綜合的網紅平台,大家可以關注一下,嘻嘻。


推薦閱讀:

大學專業選擇「物聯網技術」如何,專業前景怎樣?
中國的IT界有什麼獨創?
互聯網計算機技術方面的入門書籍有哪些推薦?
互聯網行業,中國的產品以及模式基本上都是模仿國外,難道中國就沒有創新了嗎?
Uber 進入中國後會不會對傳統計程車行業造成巨大衝擊?會不會使計程車牌照劇烈下跌?政府會否監管?

TAG:互聯網 | 網紅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