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武漢市第四輪軌道交通規劃2017-2025?

武漢市城市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劃(2017~2025年)共計新增14條(段)線路,長約 698.6公里。

這樣的建設規模和速度應該是世界罕見的吧?

在網上沒有找到高清規劃圖,就只有一張小圖。可以看出規劃中的布局總體上還算均勻合理,填補了不少老城區,比如硚口,武昌,青山等區域的空白。

http://hb.people.com.cn/GB/n2/2016/1012/c194063-29127079.html


就個人理解簡單的談一談吧。

先丟個資料(略有刪減)。 

武漢市城市軌道交通第四期劃(2017~2025年)各線概況如下:

  (1)12號線規劃為環線。

  (2)11號線三期線路起於漢陽中法生態城站,與11號線東段二期銜接,。11號線葛店段由11號線二期終點左嶺段向東延伸至葛店南站。

  (3)19號線起於和平公園,南至終點光谷保稅區。

  (4)16號線屬於市郊線,南起漢南區漢南大道,北至6號線國博中心站。

  (5)前川線起始於前川致富路,終點在武漢輕工大學(金銀湖校區)門口設馬池路。

  (6)7號線三期起點位於天河機場規劃T4航站樓,終點與前川線於騰龍大道接軌。

  (7)6號線二期起於一期工程終點金銀湖公園站,沿金山大道止於走馬嶺站。

  (8)21號線(陽邏線)二期起於塔子湖西路與塔子湖東路之間的全民健身中心站,止於陽邏線一期工程後湖大道站,。

  (9)10號線起於常福,終點至施崗站。

  (10)14號線起於竹葉海南站,至終點堤角車輛段,在車輛段南側設終點站堤角站。

  (11)8號線三期工程與8號線二期銜接,起始於野芷湖,終點止於黃家湖。

  (12)13號線工程起於古田片區,止於終點南湖大道站。

  (13)金口線起於環線上凌吳村站,沿青菱河路向南延伸至金口通用汽車基地。

  (14)20號線起於武漢站,止於天河機場。

(來源:湖北省環保廳)

題豬(哦不,主)沒找到清晰的圖,是因為省環保廳公示文件的圖就是模糊的,所以網上轉來轉去也不會有清晰的大圖。

這次的規劃怎麼去理解呢?

莫慌,先來看看近幾次的規劃變化,通過對比去大體感受一下。

(2010-2017年規劃)

(2015-2021年規劃,和此次省環保廳公示規劃略有出入)

(遠景年規劃)

2010-2017年的重點就是串通三鎮,開始形成真正的「線網」。

2015-2021年的規劃能明顯看出線路已經由上一輪的新城區延伸到了真正的市郊了,武漢交通院公示的這一輪建設重點就是:

(1)將軌道交通線路引入天河機場、全面對接城市鐵路樞紐站,提升樞紐輻射功能,支撐武漢建設國家級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2)發揮軌道交通的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開發模式,答主注)引導作用,加快六大新城發展,引導中心區人口向外疏解,落實「1+6」城市空間發展格局。

(3)提升主城功能、促進舊城更新,進一步彌補軌道覆蓋空白,充分完善主城區軌道網路骨架,覆蓋重點功能區。

這幾個重點又怎麼理解呢?

再放一張圖。

(交通樞紐圖)

看完這個樞紐圖,我們再去分析這一輪的建設重點。

(1)將軌道交通線路引入天河機場、全面對接城市鐵路樞紐站,提升樞紐輻射功能,支撐武漢建設國家級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未來幾年,武漢要增加光谷火車站(預計2018年建成)、新漢陽火車站,還有幾座新的機場航站樓與城際鐵路站。

其中,現有4號線漢陽火車站站,但是只是名字叫火車站,老漢陽火車站很早就沒有客運了,新漢陽火車站的配套地鐵站已經規劃好了,不過暫時新漢陽火車站主體還處於前期考察準備階段。

而且,現在來看,軌道交通線路已經進入天河機場,機場線(2號線北沿線)預計於今年10月28號通車。

「要想富先修路」,何況武漢本來就是九省通衢,交通重鎮,更好把交通配套完善,交通便利才能有效促進經濟、便捷市民出行。

作為普通市民,很明顯的感覺,大概十多年前,那時候武昌站、漢口站還沒翻新,場所設施陳舊,下了火車要走很久走出去,周邊也沒有公交樞紐站,門口停著一大排黑的,正規的士也不跟你打表,只能繞到大路上坐公汽,還得人擠人。後來兩個火車站都翻新了,一出站就是公交換乘樞紐,也有專門的的士搭乘區,已經方便多了,但是火車站附近的道路依然很擠。再後來地鐵通了,擠都不用擠,幾分鐘一趟車,地鐵站和火車站無縫對接,刷卡出站就是火車站售票廳。

所以地鐵不滿足市區內市民的通勤需求是一方面,伴隨著大鐵、機場的發展,地鐵更要串聯起各種鐵路樞紐、機場樞紐,做好配套工作。

(2)發揮軌道交通的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開發模式,答主注)引導作用,加快六大新城發展,引導中心區人口向外疏解,落實「1+6」城市空間發展格局。

「1+6」格局指的是:1個主城+6個新城組群。主城區以三環線以內地區為主,面積會略小於現在的中心城區。6個新城組群是指在遠城區範圍內,緊挨著中心城區,沿陽邏、豹獬、紙坊、常福、吳家山、盤龍城等軸向建起的新城(市規劃院總體規劃所所長汪勰)。

武漢這些年發展得越來越快,所有發展得快、發展得好的城市都有一個問題,就是人口過於集中,因為資源過度集中。優勢的醫療、教育、娛樂、商業資源集中在老城區(也叫中心城區),就會不斷有新興人口湧入老城區,老城區人口增多,就會有更多的優勢資源跟著湧入進來,這是個循環。但是不論是哪一方面,中心城區的容納能力是有限的啊,想修新商區,沒位置修啊,有的想買房子的,稍微去晚一點中心某些地段的新盤都沒房可賣了。雖然這其中可能存在捂盤等其他因素,但是這種想買房都沒房可買的感覺多可怕啊。

所以新城區(包括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東西湖區等)慢慢得也跟著發展起來,從娛樂這一塊來看,開發區和東西湖區都有了永旺,開發區更早還有了萬達廣場,新城區的發展分解了中心城區一部分壓力。

武漢市郊新城的發展當然更會分解中心城區壓力,但是從新城來回中心城區路程相對新城區更遠,更不方便,經濟發展也相對落後,所以現在很多人不願意去新城紮根。正是如此,為配合武漢城市發展1+6的戰略,地鐵作為未來公共交通的主力(截至今年9月,地鐵已經承擔武漢市公共交通客運量的30%,新浪湖北消息),其線網更要延伸至新城(包括在線網終端建立地鐵小鎮),將中心城區與各新城串聯,助力新城發展,引導中心區人口向外疏解,落實「1+6」城市空間發展格局。

(3)提升主城功能、促進舊城更新,進一步彌補軌道覆蓋空白,充分完善主城區軌道網路骨架,覆蓋重點功能區。

完善軌道線網骨架、促進舊城更新什麼的上面一條已經談了,至於覆蓋重點功能區這一條,看上面那張交通樞紐圖能看出來,漢口重點地段最多,其軌道線網密度也確實是最大的。

只是隨著地鐵的不斷延伸、擴充、相連,我更擔心2號線吃不消了= =

雖然線路延長、換乘站增多能緩解部分站點如光谷站的壓力,但是二號線整條線路的客流還是會越來越大啊,那可憐兮兮的小身板,哎= =

總體來看,

這些年發展勢頭確實很迅猛,

地鐵的發展規劃也是符合武漢市整體的發展戰略的。

整體的通俗地講就是這麼理解,

細節上複雜得講我也講不清楚= =

有些線路網上還查不到比較靠譜的資料,

網上查不到的其實我也不能多說。

這個答案就是簡單交流交流吧。

反正這次規劃,

總得來說就是,

註:規劃圖片均來自於武漢交通發展戰略研究院


4謝謝邀請,其實今年2月就看到透露的信息。

這個規劃我自己的看法,武昌中心城區路有點少了,最擁擠最重要的珞喻路,雄楚大街,民族大道沿線沒有新的線路,線路大都是修到新城區/遠城區的,有很多線路未來人流估計難以保障。

武漢火車站成為大贏家,漢口依然是重點,武昌漢陽有些被冷落。

第一個問題,現在不過現在只是初步環評,還沒有上交國家。第三輪規劃時,國家否定了9號線,延遲了10號線,這次又把10號線拿出來了,還有很多新線路,不知道能不能通過。

不過感覺國家為了振興經濟,和兩年前已經不同,現在還是支持地方大修地鐵的,已經沒有那麼嚴格了。

另一個問題是,那麼長的地鐵,從2017年修到2025年,估計要花3000億,武漢現在已經在修的都有那麼多了,如果中國未來經濟轉向,經濟狀況惡化,10年後的規劃,能否好好落實呢?

最後,好像你們喜歡看詳細的東西,先上點看到的詳細介紹吧


第四輪如果全部實施,到2023年武漢線網總長度將達到800公里。

不過仔細看還是覺得有一些遺憾的地方。

比如漢口線網比武昌漢陽密太多

線網雖然密,但是一部分出行量大的出行路徑還是沒有照顧到,需要換乘才能實現。

還有12號環線,似乎環的有點強行。

規劃十號線從陽邏到常福,全長87.6公里,長的不要不要的。地鐵線網都延伸的這麼長了,所以現在老大有想法砍一砍一些還沒建的城際鐵路了。


樓主說規劃「均勻合理,世界罕見」,有沒有考慮9號線居民的感受……


武漢湖泊和江多集中於縱向,如果橫向修地鐵則的大多穿湖或者穿江,縱向修可以平行於這些水

域,穿梭在兩湖、湖江之間,減少工程難度和新建工期,少修橫線,多修縱線,將橫線用於兩江之間的各個線路的換乘功能。事實上,從目前的地鐵規劃圖來看,安排也大致如此。

規劃圖中顯示,大漢口片區地鐵密集成都程度要強於大武昌片區。這裡頭考量的不僅是保護漢口作為武漢老商業中心的地位,同時也是強化了漢口作為商業中心的未來地位。 而大武昌片區,則線路主要兼顧青山、武昌、洪山的連線區域(且是靠近江邊那一片,街道口往東大的區域開始逐步覆蓋稀少),其他區域都沒有作為重點考慮,包括被房產開發商吹破天的所謂潛力區域光谷東,也是沒有規划到位的。

註:第一圖為2016-2021線路規劃最新中期圖,第二圖為遠期圖,第三張圖是武漢中心城區主要區域的水陸地圖。


只有我們新洲主城區沒有規劃地鐵,哎,地鐵只到了陽邏。我們新洲估計永遠也只能是個縣城,坐車到武漢城區還冒得周邊城市到武漢快。


白沙洲及大學城都是後媽生的,5號線都是後媽生的


民族大道應該是全武漢最堵車的道了,不,應該是全中國最堵的道。為毛不修地鐵?


規劃永遠只是規劃。過幾年你再看看建設速度就知道規劃的再多也不如實實在在多通一條線


武漢急需一條大站地鐵,記住是大站地鐵,大站地鐵,大站地鐵,走向沿2號線,串起左嶺新城,光谷,武昌站,江漢路,漢口火車站(王家墩CBD),天河機場,一來緩解2號線運能壓力,二來方便出行,縮短出行時間,2號線沿線是武漢最重要的經濟文化走廊,客流最大,兩大火車站(加上以後的光谷火車站就三大了)重要的CBD,江漢路中南路楚河漢界等重要商圈,還有黃鶴樓吉慶街中山路等,沿線除了有這些重要車站商圈還有大量的沿線居民,目前大量居民需要從漢口到光谷或從光谷去漢口上班,以及去火車站和機場的客流,過幾年武漢的大學生迴流更會讓2號線癱瘓,目前規劃中的10號線建議也採用大站地鐵模式,一來沌口東風高架沿線已有3號線,有有軌電車可以滿足短距離出行,但到市區及幾大車站距離太遠,出行時間過長,如果10號線設計成大站地鐵與3號線可以完美配合解決東風高架常福新城的交通問題,


第四輪規划到2020年還有個編修。。還會增加接近200公里線路。。


漢口、漢陽不太熟。

就大武昌來說,東湖、南湖、湯遜湖橫在那裡,地鐵怎麼能修成直線呢?都從湖底過?感覺不太可能……技術難度啊,生態啊,抗洪蓄水功能啥的,不懂,不評價。

所以呢,就造成,湖泊跟長江之間,線路很密集。橫向的也有幾條,但是,縱向的比較少。

關於9號線,有人說,幹嘛不連到光谷廣場啊?可是,現在2號線客流已經很大了,節假日,堵成狗。等9號線再來了,請問,你擠得上車么?看規劃,有個27號線/紙坊線,希望能化解江夏片區進城難的問題。


永遠都會有人說只像著漢口 武昌漢陽是後媽生的 從來沒想過環境問題和盾構機下不下的去的問題

真的 搞規劃的 每次看知乎說後媽的回答 都真的是只想翻白眼

綠心該做的還不是從東湖做起的 還不是市規劃機構做的

9號線為什麼被砍還不是環評難做

7號線為什麼延遲還不是老虎啃不動

5號線順江挖 過多少歷史建築 難不難你不曉得?


我住糧道街胭脂路,在等13號線,從糧道街或者民主路走!也許2040年通吧


願16號線如其完工


還算不錯


怎麼感覺少了幾個湖,例如我家附近的嚴西湖就沒有… 還有我很好奇武東以後會規劃成什麼樣


昨天報紙上看到了,很高興,修地鐵,完善城市交通,還能帶動就業,經濟發展,吸引投資,房價也會節節高,哈哈


推薦閱讀:

列車在飛速前行時輪子不會打滑嗎?是依靠什麼移動的?
軌道交通項目這麼多、快、趕的做下去還能做幾年?會和現在的建築行業一樣突然蕭條嗎?
現在的軌道交通為什麼時速不能達到五六百公里以上,甚至更快!?
G 字頭列車與 D 字頭列車有什麼區別?

TAG:地鐵 | 城市規劃 | 武漢 | 軌道交通 | 武漢地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