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看那年那兔那些事這部動漫哭不出來無感?是不是不正常啊?

身邊的朋友看時都哭得淚流滿面,說什麼感激某party 之類的,可是對我不起作用根本觸動不了我的內心!


你身邊有朋友感激某party而哭?我身邊都沒有啊,但我身邊看漫畫哭的也不少,淚點從來都是在 閃現著人性光輝的那一刻,比如凍死在雪裡的戰士,志願軍遺體回國,81192請返航,堅持回國建設的海歸,為了原子彈研發而犧牲的人…… 動漫里從來沒有刻意渲染某party,如果看動漫都要聯繫上某party從而無所觸動的話,那大概是因為逢中必反、逢TG必反、因為反TG而反吧,這樣的人可能現實中失意於是不滿體制,也可能是被體制侵害了利益的人,也可能純粹是受了反華勢力的宣傳材料影響的年輕人覺得自己似乎眼界高了看到了一般人看不到的東西?年輕人都有這樣的心理需求,希望與眾不同希望證明自己高人一等。

回到動漫里的塑造的這些形象來講,這些都是真實存在於歷史中的英雄,為了一個他們都看不到的未來的美好圖景而奉獻和犧牲,幸運的是我們今天看到了,我們中大部分人是實在的受益者,大部分人今天的和平穩定的生活確實得益於一批批這樣的前輩和先烈(當然也存在少數人,他們站在這個利益的對立面,所以也就難怪對這樣的形象毫無感觸,甚至反感和刻意詆毀)


正常。每個人淚點不同。

就像面對一個同樣好笑的笑話,有些人笑的前仰後合上氣不接下氣,而有的人卻照樣淡定無動於衷。

雖然劇中的情節是很感人,但如果你身邊沒有真正戳中你愛國情懷的東西,它就不太容易激起你心裡的共鳴感,您的感受可能就和看大學近代史上的紀錄片一樣,只是情節人物更加生動一點,不會有熱血沸騰的程度。過去有一個知友在回答「為什麼看那兔會哭」時,他的答案是「因為我的爺爺真的去三八線上浪過」。


我覺得情感牽動是需要代入感的,而這往往與個人經歷有關,比如將國家的屈辱與個人的委屈聯繫起來、將國家受欺侮與自己受欺負聯繫起來,小學和初中的愛國主義教育應該很有作用。哭不出來也許是好事,順順利利的生活說明你更加幸運、理性,能夠恰當地處理自己與生活的關係。


看動畫的時候被音樂伴著那些老照片和解說感動了。

之前我對中國的近代史並不了解,對政府做了什麼事也並不關心。上學的時候聽到的看到的都是政府多糟糕,中國多糟糕,老百姓多麼慘。唯一接受的愛國教育也僅僅是看一看抗日劇,因此在以前,對國家和政府的印象很糟糕。

等到看了動畫的時候,覺得原來中國並不是那麼差,原來我們的祖輩還曾那樣的頑強,原來我的祖國還曾那樣地艱難前行,原來政府並不都是一群飯桶。

看了動畫,確實感動得眼角濕潤。

現在進入社會久了,接觸的東西多了,對國家和政府的看法更加地立體,有讚許也有不滿。對近代史也了解得多了,不再是一個任由洗腦的小白。

現在看的話,可能就不太會有感情流露。


哭的人不是因為被漫畫或是動畫感動,讓人動情的是那段歷史中的真人真事。若沒有了解那段歷史怎麼會被感動。


正常,人的淚點不同。


你的問題在於近代史沒有學好。與TG關係不大


第一季看了五次之後淚水少了,貌似海外學子哭得比較厲害,因為他們也像志願軍那樣要在境外作戰,面對同樣的困難。還有曾經在朝作戰和支援的後人和親友肯定也不少,估計至少也有二三千萬人吧,我有個親戚也曾經參與過朝鮮戰爭。

當然還有受益於抗美援朝的大部分中國人。

如果沒有哭也不一定有問題,可能還沒有感受到,可能有其他原因,不一定就代表不愛國,不必深究,無需自責。


為了什麼而哭?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於迎麗說【若美對朝動武,中國也對台動武】?
歷史上有哪些當時看來沒卵用的事,實際上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如何看待耿彥波市長被老婆當眾批評?
有哪些案例是用「戰術上的勝利挽救了戰略上的失敗」,從而形成事態的均勢甚至反轉?
中國的人際關係究竟有多複雜?

TAG:政治 | 自由與民主 | 那年那兔那些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