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眾點評能夠存活下來,他們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如題
1..高質量UGC的積累。能夠有效形成壁壘. 雖然到達一定量級後在增加帶來的每份收益會減弱,但用戶已形成習慣,看和寫美食點評就去大眾點評。
2,長期積累的線下渠道。與商戶建立的長期關係,以及依靠平台用戶量在商戶合作中的話語權。讓用戶問題反饋能被商戶重視,商戶也願意一起做一些讓利性的活動
3,做大後大量吸納業界人才,持續改進體驗,依據積累的資源帶來新的能力
用戶和商戶積累到能形成壟斷的量級,形成因為商戶全,用戶願意來,用戶多了又讓商戶更重視這個渠道。同時體驗和功能的不斷改進和突破。只要外出就餐還是需求,大眾點評就很難被顛覆1、馬太效應,大者恆大。用戶到了如此階段,想死很難了。
2、競爭對手犯錯或者方向錯誤,於是都死了3、吃貨太多,美食點評領域,實在找不到第二家可以匹敵的對手,所以不管其他業務做的多爛或多好,都無所謂了。所以即便被美團並了,點評活下來也是很正常的事兒。UGC最大的門檻就是用戶,有了海量用戶,就有機會擁有海量UGC,真的到了信息是海量的時候,別人想幹掉你很難。人家在這個項目能掙錢以前就積累了好久的人氣了。。
不拉數據、不擺報表。談一下我做了幾年團購BD的直觀感受,(本人坐標江浙滬准一線城市)
前幾年我才入行的時候,團購行業還是比較火熱的。本市內拉手、糯米、窩窩團還有一點競爭力,大眾點評以一點點優勢蓋過美團成為本市團購龍頭。當時大眾點評在商戶之中認可度相當高,商戶想盡辦法在點評上刷好評,個別中小商戶和點評BD談獨家合作換好評或者直接給回扣買好評。有些BD為了和高流水大商戶簽單,會幫商戶刪差評,刷好評(我開發商戶的時候,商戶負責人說的)
後來團購行業進入惡性競爭時代了。點評也比幾年前差很多了
拉手OUT被宏圖三胞收購,窩窩團苟延殘喘基本OUT,美團玩命融資拚命補貼,點評一直沒有什麼大動作。糯米被巨頭百度收購之後強勢插入市場。糯米依託百度超強資金支持,採用最直接最暴力的高補貼政策,直接搶佔市場份額。美團和點評之後也跟進,進行補貼了。土豪糯米又在原有基礎上加大了補貼力度,點評堅持了沒多久就繳械投降了,美團稍強一些一直在融資支撐。
大家可能都知道了點評和美團合併了。應該是為了緩解糯米的補貼衝擊,有些報道說是兩家背後的資本團隊強制要求兩家合併的。
最近說行業內朋友說,合併後點評曾經裁一批裁人,業務重心從餐飲變到了生活周邊,由美團那邊全力開發餐飲。
點評未來我不置可否,但是就現在而言確實遠不如前了。千萬實體,億萬內容。
分三點說:1是點評自身的定位和價值,2是競爭壁壘,3是所處大環境。
1.定位大眾的「點評」,讓它沉澱了極佳的用戶價值、商戶價值和品牌價值。
我認為點評的定位可以算「用戶的決策依據,商戶的營銷平台」。當年百團大戰轟轟烈烈,如今團購的形勢不再見好。但點評根本上立足於「點評」,而不是一時煙花燦爛的「團購」。互聯網從pc端逐漸轉到移動互聯網,再加上LBS,點評的價值就愈發體現出來了。1.1用戶側價值——去中心化的收錄信息和多維度搜索便利、他人的點評,提供了決策依據。決策參考也形成了在此閉環購買的場景。同樣我覺得小紅書也很有長期發展的前景。因為低價終歸不是核心競爭力,沖低價而來的用戶是最沒有粘性的,資本可以通過補貼使競爭對手比你更低價。
1.2商戶側價值——點評的用戶精準,流量巨大,各種定向手段和商戶自促接入可以很好幫助商戶在平台上實現門店營銷。尤其對於某些低頻高客單價的行業,點評還可以形成一定程度的公信力背書。
1.3品牌價值——有區分度。大眾點評跟其他類似的美團糯米等相比,品牌認知還是差異挺大的。我覺得大眾點評的品牌更有質感,所以在品牌合作和一些帶價值主張的活動里,點評更容易獲得認可,尤其是那部分比較有影響力的用戶的認可。不過這點並不算點評的核心優勢,只不過因為有區分度,在它的定位區片里就會有它獨有的優勢罷了。有個有意思的事情,之前那個「大眾點評出櫃了」營銷活動,我跟朋友討論的時候說,看到「點評出櫃了」,覺得是正劇,要是看到「美團出櫃了」,就覺得是喜劇。(再次強調,沒有貶低抬高的意思,只不過是品牌定位不同。)
2.公司壁壘——高。
2.1用戶側——高質量用戶點評沉澱。 ugc的質和量是很高的壁壘,用戶形成在這裡點評和查看他人點評的習慣後,除非點評自己作死,不然其他公司哪怕大額資本投入也很難撼動。這一點我認為也是點評和美團最大的不同,即使合併,美團並不能撼動點評的這一地位。2.2商戶側——較全(尤其一線城市)的商戶入駐率。 這同樣非一時之功,有較高壁壘。這點上別的公司可以建立地推鐵軍去簽單,然而點評美團簽下了不少優質商戶的獨家。以點評(現在加上美團)的流量能帶給商戶的價值,別的公司想破這部分的獨甚至簽下自己的獨,代價巨大啊。。
3.所處市場和前景
午休結束,工作去了。。。總覺得上面答案都沒說到點子上去……
我覺得兩句話就能概括:
1、商家能夠花錢買到口碑2、用戶參與能夠獲得利益大眾點評這個名字其實就是點評創立的本意,讓大眾去點評商家。
但是實際上真的是大眾評價嗎?不是的,其實大家自己想一下就知道了,你用打開這個app的時候,是點評多,還是找商家多?
大多數人都是用來挑選商家,而非點評商家的。所以點評用戶多,但是熱衷評價,也就是所謂的點評高星用戶並不多。(怎麼成為高星用戶?多寫優質評價、為點評添加商戶(你們以為線上那麼多商家哪兒來的?點評員工沒事逛馬路記錄的?)等等——用戶想要得利也得為商家和點評幹活)那麼這個時候點評聰明在哪裡?
用實際的利益留住了高星用戶——霸王餐(包括各種免費試用體驗)這一點我看上面好像沒人提到,但我覺得這是點評目前做的最聰明的一點。
點評針對商家售賣霸王餐名額,商家花錢讓點評用戶享受一次霸王餐(或是免費體驗),得到一次用戶評價。那麼這個時候作為商戶來說,你會挑選什麼樣的客人來店消費?當然是那些點評寫的好的,照片拍的好的高星用戶。(所以為什麼你老是抽不中免費試吃?你星級低啊朋友!五條裡面三條給差評的誰會讓你去試吃啊?!)商家付費→高星用戶獲利,並給商家製造良好口碑
再接下來就是大眾搜索自己感興趣的店家,查看這些高星用戶所留下的評價和優惠(團購或者代金券),最後挑選出一家店決定用餐。
團購優惠這種東西,可複製性太高了,就像現在的外賣一樣,你砸錢我也砸錢,砸到最後反正是投資方貼錢,你讓商家讓利為你一個平台賺用戶?別做夢了。
但是評價,確確實實是要靠用戶一點點去積累的。但是用戶也不是整天沒事幹就喜歡給你做評價的。像現在某外賣,評價積分,積分用屁用?抽獎?抽的中啊?還不如抵配送費來的實在點。點評做到現在,雖然不知道以後怎麼樣吧,但我覺得就目前來說,它還是非常優秀的。
留住用戶大家都懂,不過我好像還沒見有哪家對手把重點放在為商戶賺取口碑這種事上的。任何只考慮用戶不考慮商家的平台都是耍流氓,哼╭(╯^╰)╮任何產品,如果做到消費者「習慣性消費」,那是很厲害的。如社交類的QQ,電商類的Alibaba,搜類的Baidu。我們都知道Baidu的惡,可絕大多數人出於習慣性還是會繼續使用。能做到這樣高度的企業都值得讓人敬佩。即使??也??。
真的以為大眾點評只是單純的點評網站嗎?
不可否認,大眾點評在全國商戶點評中絕對是老大,但僅僅依靠這一點是不夠的。
假設一個場景,你朋友告訴你,好吃泡饃店、王家二巷過橋米線或者某某小區東門邊上的酸辣粉很好吃,你可以去嘗嘗,你拿出手機查,你會用某度某德地圖嗎?查不到啊親,但大眾點評有啊。
大型商鋪每個平台都有,但小的呢?大眾點評有啊,不是大眾點評員工多去收集信息,是UGC的努力啊,所以大眾點評是一個從巨高端到極低端商鋪的分類信息收集平台(原諒我總結不出來這個名字了),某度地圖的商戶評價也是抓取它的。
在大眾點評找到小店的信息之後,評價、皂片、團購、地圖什麼都有了,然後去吃吧。
他的盈利模式很簡單,和企鵝一樣,有了用戶就有了一切。線上容易複製,程序啥的大公司都能做好,但是線下很麻煩,尤其是推廣,開始需要跑店鋪去讓商家入駐,要形成人人都寫點評的風氣還需要請人寫點評,所以你看騰訊直接入股大眾點評了,而不是說直接來個天天點評或者qq點評。
用戶點評寫得好,其他用戶在選擇時有幫助。
極個別店只用大眾點評才有優惠 不然懶得用
給消費者提供評論參考,給商家刷評論,賣東西賺差價。
作為在裡面工作了兩年的小員工,佔個坑稍後來答
推薦閱讀:
※作為一名產品經理如何培養ui設計審美?
※互聯網產品經理助理、產品經理、產品總監的分工職責具體是怎樣的?
※新人如何為成為好的產品經理?
※如何看待滴滴快車體驗越來越差?
※當自己的產品被競爭對手抄襲的時候,產品經理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