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帶小孩才不會扼殺小孩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本人是哥哥,妹妹上幼兒園,來詢問下,謝謝各位,我們年齡跨度大。


非常贊同 @不二先生 的答案,忍不住強答來支持一發。

關於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不得不提這樣一篇聳人聽聞的「毒雞湯」:

孩子認字早是好事嗎?其實你扼殺了孩子的想像力_成長指標_學齡前_知識_育兒知識_親寶網

"奧地利嚴禁孩子七歲前識字,他們的說法是過早地去啟蒙這些理性的和語言的結構實際上是讓兒童的智力受到了瓦解。3歲前的幼兒還不具備邏輯思考的能力,過早地強迫孩子認字,孩子不能理解文字的意思,只會刻意記住了漢字的形狀和代表的事物。就如同飲食不當引起消化不良一樣,長期的被動吸收,不僅會給孩子造成壓力,還由於孩子的左右腦未發育完全而被迫記憶,短時間內會表現出優勢,但長期下來智力會受到影響。"

因為孩子開始識字了以後,再給她講故事 她的注意力就會停留在字上,不會再看圖片,不再去想像了,只會盯著書本上的字,這個字我認識,那個字我不認識,等一下讀到了,學一下這個字怎麼讀。這樣一來思維就就受到了限制,從而忽略了故事書上圖片以及對這個故事的想像力,從而失去了講故事本身的意義。

當時正在給一歲左右的孩子讀繪本,糾結地想是不是要把所有的字都蓋起來不給她看。一個故事讀了很多遍之後,孩子自然會對認字產生興趣。有一天突然認識幾個字了,我反而各種惴惴不安。終於有一天忍不住,揪著她搞創新的爹問:認字會不會扼殺她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呢?

她爹的回答是:狗*,啥都不懂搞什麼想像和創造?

請忽略這個爹的憤怒,但是這樣的「毒雞湯」不知道害了多少人。

首先,想像力,創造力是什麼?

Tanner Christensen在The differences between imagination,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一文中提到

Imagination is about seeing the impossible, or unreal. Creativity is using imagination to unleash the potential of existing ideas in order to create new and valuable ones.Innovation is taking existing, reliable systems and ideas and improving them. (想像力說的是認識到一些不可能,或者不存在的東西。創造力則是用想像力將現有的想法中的潛力挖掘出來從而生成新的有價值的想法。

那麼如果都不知道什麼東西可能,什麼東西存在,又如何認識到不可能不存在的東西,進而生成新的有價值的想法呢?

無知所激發的不是想像力,僅僅是某些答案中所提及的特殊表達而已。

前幾天孩子上游泳課,游泳老師給她做潛泳示範,撅屁股,把頭往下扎,然後再抬頭重複一連串動作。

老師說要像一條worm(蟲)一樣,孩子看了下說:Oh, I see. It"s like a bottle-nose dolphin。(哦,明白了,跟瓶鼻海豚一樣耶。)

孩子一下子就想到了海豚,那是因為她看了太多海豚的書,太熱愛這種海洋生物了。

這算是聯想,不算是嚴格意義上的想像力,但是,沒有書本帶來的大量有趣的知識,又哪來的聯想?

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前提是知識儲備

知識儲備的來源之一是實踐。

春花開遍山野的季節,帶著孩子聽山泉叮咚,看雲海變幻;夏蛙歡叫生生的長夜,陪著孩子聞雨後草香,數漫天星星;秋風習習吹起的傍晚,領著孩子撿五彩落葉,看遠飛大雁;冬雪紛紛飛舞的時光,牽著孩子嘗晶瑩雪花,看懶懶斜陽……

不要錯過任何讓孩子接受知識的機會。

為什麼小蝌蚪的媽媽是青蛙?

為什麼總有一顆星星特別的亮?

為什麼夏天經常愛下雨?

為什麼秋天的葉子會變顏色?

為什麼冬天的太陽是斜的?

為什麼……

我們帶著孩子坐船去看座頭鯨,看海豚跟著遊艇一路飛躍,下到海水裡找小丑魚Nemo;我們帶著她看秋天的月亮,觀察上面的坑坑窪窪,野營的時候用天文愛好者的天文望遠鏡看土星,去各種各樣的博物館海洋館科學館,參加各種科學展會……

有一次看過展會上的Venus Fly Trap(捕蠅草)回來之後,她的畫風是這樣的

去多了動物園,回家之後畫風突變成了這樣的……

實踐除了非常直觀的感性認識之外還有一個巨大的好處就是調動孩子閱讀的樂趣

這就不得不提知識儲備的來源之二,也是更為重要的來源——

閱讀。書同實踐的完美結合讓求知慾望極其強烈的孩子不受父母知識喜好的局限,快速建立自己的知識儲備。

關於閱讀。孩子從看圖畫到認字有一個過程。閱讀比較正確的過程還是順其自然。「毒雞湯」中所謂的「認字」扼殺想像力完全是無稽之談,但是另一個極端,為了讓孩子儘快讀書而讓孩子為了認字而認字,看識字卡,背字,只會讓孩子在短時間內成為認字的機器,喪失所有閱讀所帶來的樂趣,也是捨本逐末不可取的。

正確的方法應該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帶著孩子讀書,從圖為主字為輔慢慢過渡到以字為主。孩子讀書從看圖到看字會很自然的過度,認字是孩子好奇心驅使下的必然結果,順其自然效果才是最好的。同時,這樣學到的字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以句子形式存在的,使用起來也是得心應手。

去動物博物館看過貓頭鷹之後,孩子對有貓頭鷹的書無比熱衷起來。這貓頭鷹的名字媽媽看過秒忘,孩子卻記住了。還記住了它最大的特徵。

而書籍比實踐有更廣的知識面並能搭建起更完善的知識體系。

於是看過神奇校車(毛毛蟲繪本時間之Magic School Bus)之後就有了下面這個用小磁棒搭起來的大型發電廠。紅色的小三角代表」火「。藍色的水被加熱後產生蒸汽,推動頁片,產生電,之後在紅色的電線中傳輸到千家萬戶。中間還搭了幾個小電塔。

大型發電站。

神奇校車裡講了光的組成,為什麼白光是赤橙黃綠青藍紫而調色板上所有顏色的調和就成了灰不溜秋的黑色了呢?閱讀帶來的思考為激發想像力作了最好的鋪墊

對於全球變暖,孩子開始思考自己的解決方案。需求永遠是想像力和創造力源源不絕的動力。

對著IPAD學了一陣子國際象棋之後對於距離的感覺一樣充滿了」想像力「。

實踐同閱讀的經典結合——

科學館裡看過好多隕石,書里又了解部分隕石的特徵,由此引導實踐,用小磁棒找隕石,居然找到了有磁力的小石頭!

有知識儲備的同時,還需要家長全方位的認同鼓勵和支持。

孩子不管做出什麼,只要是她認真思考並且參與的創作,我們都給予了120%的認可。因此她不管做出什麼都會非常驕傲和自豪。即使在大人眼裡只是一個很不起眼的小東西。

家長的支持前提是家長真正看到孩子想像和創作的過程。

孩子的思考家長需要用心去體會,不是坐在一邊對著手機,而是參與。參與不是告訴孩子該怎麼做,或是直接替孩子做,而是看到孩子有問題,提醒孩子有什麼問題,問孩子該怎麼解決,並且看著孩子用自己的思考來解決。成功與否都給予肯定。肯定的時候告訴孩子,哪些地方做的很好,比如動腦筋,比如理解了書里的道理,同時還可以幫助孩子去思考可以怎樣進行改進。

家長的陪伴是最好的支持,家長的關注是最大的鼓勵,家長的啟發性提問是最好的幫助。

她搭了一個水陸兩用車。每次這樣的小小成果,媽媽都會加以讚賞,即使有的時候她的自圓其說真的很牽強。

小時候的玩具,在媽媽的啟發下又玩出了新花樣,第二幅圖起名為Daddy on the Bicycle.

前幾天無意中發現了一個自製小旋轉木馬,僅僅是一個壞的指尖陀螺幾根小磁棒幾個小指偶,一樣可以做成一個很可愛的小玩具。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小小發明家,不是嗎?


和孩子交往,最難的就是保護他純真的秉性和異想天開的好奇心。

我有個外甥,七歲那年就把我放在書房的杜拉拉升職記4本都看完了,九歲那年居然看了蘇菲的世界,後來我知道後阻止了,因為我覺得他看的這些書,在他沒有充分的閱歷和知識背景支撐反而會誤導他的價值觀和判斷力。

他從小經常有各種莫名其妙的問題,有一次他把冰可樂倒入飯里,我告訴他不能這麼做,他問我為什麼,我說會肚子痛,然後他回答我:「那我一邊吃飯一邊喝可樂,那進入肚子里也混在一起了,不是一樣嗎?」 我想了想,對他說要不你倒進去喝喝看,喝完你去百度下這倆種吃法看看有沒有差別,順便告訴問下我。

我經常會問自己,這個事情他去嘗試了有什麼後果,是我們能承受的嗎,如果可以我一般會選擇讓他自己去做,即使我知道他這麼做是浪費時間,但是你就讓他去試,人都不傻,試過他就有教訓和經驗了,我尊重他犯錯和嘗試的權利。例如你一直怕他使用刀具會割手,那你不如在他旁邊看著他教他使用刀,學會了今後不就不用擔憂了嗎?太多父母都以為避免就是保護他最好的方式,其實你這是剝奪了他體驗感受這個世界的權利!

(ps:其實我到今天都不知道可樂和飯這樣吃有差嗎?知友誰知道的告訴下我吧)

1.要認真的對待他發出的每一個問題,其實這是孩子摸索這個世界發出的一種信號。

他們有很多奇思妙想,這是因為他們對這個世界太好奇了,嘗試,一定要讓他們多嘗試。他從小就經常搗鼓電腦,有qq,五歲我就讓他幫我的mp3下載歌曲。有次我朋友來我家玩,他在看書看到熱帶雨林,就問我朋友為什麼熱帶雨林那麼重要,我同學就告訴他因為樹木會保護環境啊。結果他想了一會說:我知道了,樹木會吸收二氧化碳,然後通過光合作用放出氧氣,氧氣能被人吸收,這樣人就可以活著。當時我同學都驚呆了,那會他才4歲大概。我後來知道也蠻驚訝的,這個事情我和他說過一次,我沒想到他全都記住了,這也讓我知道很多時候他們的學習和理解能力是很強的,需要我們多加去引導他們。

2.不要語言暴力,語言暴力是一種過大於功的教育方式!!!

你怎麼那麼多問題,你煩不煩啊?

你怎麼老乾這麼多愚蠢的事情啊?

這無疑是扼殺一個孩子最直接最致命的方式,而且會抹殺一個孩子的自信。知乎很多人喜歡提到熊孩子,但是你會發現,很多熊孩子長大後都比較自信,往往是那些從小規規矩矩被套上乖孩子的那一類人,遭受著自卑帶來的痛苦。不是他們想乖,而是他們都被扼殺了不乖的權利。

前年他和父母去國外找我玩,我讓他提前了解自己想去的地方,我說如果你不找到時候就沒地方去,因為我們只會去大人想去的地方,沒有孩子想去的地方,後來他就自己上網去查找,找到了南半球一個迷宮,一個觀看海豚企鵝的地方,找到了當地最好吃的龍蝦,還有巧克力工廠。後來他在尋找的過程中一邊對著地圖對比,還自己計算了大概的距離,對這個國家的大部分城市都了解了一番。

不要要求一個孩子乖,我也經常對他說你講理就行了,你想做什麼事情,你說服我就好。我說我會犯錯的,你父母也會,你覺得我沒道理,那你要反駁我,你不反駁我你就聽我的,後來他開始慢慢的嘗到這種反駁的甜頭,他就更加樂意去加強自己的辯解能力,這也無疑在無形中鍛煉了他的邏輯思維和思考能力。

----------------------------------------------

不得不說,他從小對書籍迷的我們經常要去阻止他,這點也是有利有弊。

他大概一歲多,就是剛剛說話不久開始,那時候會說的話也不多,經常每天讓他看20分鐘巧虎識字,就那種影碟(切記不能多看,保護眼睛)他每次都很安靜,那時候覺得他小,什麼也記不住,而且我還安排了複習的周期,這個看了一周以後再看一次,應該看了有一年多,斷斷續續的,我當時心想他應該看不懂,只是提供他娛樂用的,沒想到在他進入識字教育了以後,他居然記住了很多很多辭彙,這是我萬萬沒想到的,而且由於從小自己能識字看故事,他就喜歡自己看故事,看不懂再問我們,偶爾喜歡撒撒嬌讓我給他講,但是我講錯了他還糾正我。要培養孩子閱讀,要幾點要做好,讀書的環境,先挑他喜歡的書籍看,慢慢去擴展引導,這點先不細說。

主要我想強調的是你不要忽略一個孩子的學習能力和記憶能力,為什麼現在的人都強調胎教,因為即使是胚胎時期,你的情緒和對他說的話,他都會收到影響~~

一題歸一題,就不深入了。以後在別的心理教育問題上我會一一分享。

微信公眾號:先生不二(微信號:xiansheng7722 ) 定期組織一些義務的問答,好文也會慢慢發布。

關注另一個回答:是否該教孩子做個好人?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2354448/answer/113747142


其實,很多家長高看了孩子的「想像力」。

很多時候,孩子在剛學說話時候的奇妙表達,並不真的說明想像力,只是理解力有限,語言匱乏,他/她用有限的語言只能組合成這樣,在大人聽來就十分驚奇。

比如,我曾經聽過小孩形容卧鋪火車是「床車」,大人都嘖嘖稱讚,但真實原因是孩子只能說出「床+車」,其他辭彙他不知道,他也說不出來。

真正的想像力,和判斷力、邏輯思考力、運算能力一樣,往往都是了不得的天賦,擁有這種天賦的人,才能成為偉大的作家、畫家、藝術家。普通人真的沒有。

所以,普通孩子到後來辭彙和思維模式越來越趨於正常,只是因為——他/她的辭彙量增加了,他的理解力也增加了,僅此而已。


想像力不是天生的。

想像力是培養和訓練出來的。

雖然都是「教育不好所以沒想像力」,但是「扼殺」和「沒有培養出來」還是有區別的。

多讓小孩子講故事,講故事能很好地幫助他們梳理信息,鍛煉邏輯能力。

多讓小孩子自學,而不是啥事情都一步步教他們。

多鼓勵小孩子自己去尋找,收集信息。

多讓小孩子多想,多問他問題。

多讓他多動手製作東西。


為什麼要保護小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為了畫出天馬行空的畫,說出滑稽可笑的童言童語來逗成年人開心?

平心而論,在座的各位,你們哪個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是因為小時候沒有保護好而喪失的,而不是隨著知識和閱歷的積累,越加發現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在真正的知識和智慧面前都是抖機靈、小聰明?

保持想像力和創造力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其五歲時的智力水平,讓其心智和閱歷永遠不要隨著肉體成長衰老就可以了。


想像力是什麼? 知識的貧乏就是想像力嗎? 邏輯能力的欠缺就是想像力嗎? 我不贊成。

我覺得有一句話比較貼切:"獨立思想、自由精神"。

在我看來,知識和邏輯不會扼殺想像力,對討論抽象內容的抵觸才會。


四個字:學會認慫!

在韓劇《請回答1988》中,有一個情節被很多專家視為教育的典範,女兒感到父母冷落自己,很生氣,爸爸過來對女兒說:「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來就是爸爸,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所以,我女兒稍微體諒一下。」

一句話讓女兒淚奔,女兒發出了這樣的心聲:「或許,家人最不懂(自己的心思),但懂不懂有什麼可重要的呢?最終,消除隔閡的,不是無所不知的腦袋,而是手拉手,堅決不放手的那顆心,歸根結底是家人。別說是英雄,就是英雄他爺爺,最後那一刻,也要回到家人身邊。」

「我第一次當媽媽(爸爸)」,這句話有著獨特的魔力,它能拉近孩子與父母的心理距離,瞬間化解很多親子衝突。

這天,女兒在樓下亂動路邊的共享單車,從車上摔了下來,當時,我就批評她:「早就說了不要亂動,你就管不住自己,活該被摔了。」

「哼,反正沒有摔破」,女兒一臉的不屑。

回到家,我把這事告訴了姥姥:「她從自行車上摔下來了,這次該長教訓了。」

「媽媽,你怎麼能把我出醜的事兒隨便告訴別人呢?」突然,旁邊的女兒發出刺耳的指責聲,她一臉憤怒的看著我,我有點被嚇到了:「我就告訴姥姥,怎麼了,你做了,還不能說啊!」

女兒更加憤怒了:「你要經過我的允許才能說。你只可以告訴姥姥,別人都不能說,你知道嗎!」

我的聲音也提高了:「我不知道!我就只知道,我說的都是事實。要想不讓我說,你就別做。」

「以後什麼事我都不會告訴你了。」女兒在我面前憤怒的關上了房門。

冷靜下來,我仔細想想,女兒的自尊心從小就非常強,這是她從爸爸身上繼承的一個優良品質。我又為什麼要執意打擊她呢?這是受了「父母是主人,孩子是附庸」的思維的影響,忽略了孩子是一個值得尊重的獨立個體。

午飯時間到了,我敲開了女兒的房門:「別生氣了,我第一次當媽媽,不知道你會介意這件事,下次媽媽說你的事情前,一定會問你的意見,好嗎?」女兒抹了抹眼淚,像無尾熊一樣掛在我的身上:「餓死了,今天吃什麼啊?」

呵,我的甜蜜負擔啊!

親子關係中,爸爸媽媽往往習慣了扮演權威、強大的角色,習慣於「強父母、弱小孩」的相處模式,這種模式除了讓父母與孩子的距離疏遠,會產生各種矛盾和衝突外,還有一個惡劣影響,這種模式會削弱孩子獨立面對這個世界的力量,讓孩子每天處於自卑、無能等負面的情緒中。

「這點小事都干不好,閃開,我來」,「你做起來磨磨蹭蹭的,媽媽來幫你吧」,當爸爸媽媽們這麼對待孩子的時候,孩子就會蜷縮起身體,蹲到黑暗的角落裡去,他會變得越來越弱小,我們愛孩子,卻成了孩子最大的傷害者。

一件事,父母全部包辦了,孩子就什麼都做不了了;一件事,父母如果有20%的事情不做,孩子就能完成20%。如果一點都不做,孩子就能獨立承擔全部了。越是強大的父母,孩子的各方面能力越弱,相反,懂得認慫的父母,孩子的依賴性小,各方面能力也會變得強大起來。

我們高高在上的父母們不妨放低身姿,說一些這樣的話:

「這事,我也做不好,我們一起想辦法吧!」

「你這樣做太好了,教教媽媽吧!」

「媽媽有點害怕,你能保護我嗎?」

……

不知不覺間,你會發現,孩子的人生如同得到了陽光的滋養,他的強大,會超乎你的想像。

家長朋友們,請讓我們一起蹲下身子,與孩子平視,伸出手,對他說一句:我第一次當媽媽(爸爸),請多關照。


如何培養出一個創造力爆棚的孩子?

1.什麼才是積木的正確玩法?

我在朋友家看到1歲半的豆豆在玩積木,他同時在玩泡沫和木頭兩種質感的積木,而且他正嘗試著把中間有孔的泡沫積木套在木頭積木上。圓形大孔的泡沫積木,很順利地套上了。三角形孔的泡沫積木,怎麼都套不上。

豆豆的媽媽一看就笑了,把豆豆手裡的積木「搶」了過來,說:「寶貝,這兩個積木不是一套的,不能一起玩兒,所以你才套不上啊!」

豆豆的嘴立馬就撇了起來,哇哇大哭。

豆豆媽媽對我說:「這孩子,經不起一點兒挫折,跟他好好講道理還哭。」

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麼做?

是繼續讓孩子嘗試,還是像豆豆媽媽一樣,告訴孩子「真相」——這個積木是套不上的?

2.不要教孩子怎麼玩耍

回想一下,我們在家有沒有過類似的場景呢?

寶寶拿著繪本上的蘋果貼紙,剛想要往湖水圖案上貼,媽媽趕緊說:「寶寶這個是要貼在樹上的。」

給寶寶買了一輛可以敲的木琴,他剛發現小汽車可以在琴上走,發出不同的聲音,媽媽趕緊說:「寶寶,這個琴是用小木棒敲的。」

寶寶拿著樂高就開始啃,媽媽一把抓過來:「寶寶,積木要這樣搭高高喔!」

……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幾乎每天都發生在我們身邊。

那我想要冒昧問一句我們的爸爸媽媽,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憑什麼你教的就是對的呢?」

誰規定了拼插式積木只能拼插著玩,才是對的?

我願意摞高高,願意啃一啃,願意捏一捏,願意摳一摳,難道就不對嗎?

在孩子小的時候,每一個玩的物品都是他探索世界的一條獨特通道。

孩子在和積木的相處過程中,可以體驗的並不僅僅是它的空間幾何感,

體驗木頭本身的質感,木頭和泡沫有什麼區別?體驗木頭可能發出的聲音,是叮叮還是邦邦?

體驗木頭的口感,是甜的嗎?是軟的嗎?

體驗木頭的手感,是粗糙的?還是光滑的?

……

這些我們也許嗤之以鼻的東西,卻是孩子認知世界的重要內容。

你以為錯誤的,也許恰恰是最正確的選擇。

拋開我們成年人的固有思維,遏制自己企圖干涉孩子玩耍的慾望,管住自己的雙手和嘴巴,扭轉「大人才是對的」這種固有理念,才是培養孩子創造力最重要的途徑。

3.不要急於糾正孩子的錯誤

當我們為孩子規定一個正確的路徑,我們就扼殺了他無數個可能性。

舉個簡單的例子,十年前,我們女生逛街基本全靠腿。如果有一個人跑過來說他是用網路買東西,那一定會有人告訴他,這是錯的。買衣服就得去商場買,親自試才行。這才是買衣服的正確方式。

我們可以假設,如果這個人真的相信了那些人的說法,只選擇商場購物,那麼我們的世界會怎樣?

只選擇一個正確的途徑,意味著放棄了其他的可能性。我們就不會有馬雲,不會有劉強東,我們就可能會沒有某寶,某東,某號店,微商,這些當年看來可能「不正確」的購物方式。現在,更是發展出了無人超市,機器人送貨這樣的新鮮購物渠道。

孩子兒時總是被我們不斷地用舊的觀念糾正「錯誤」,長大後還能有勇氣不斷地發揮想像嗎?

他們兒時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在長大後能夠完美地轉化為創造力嗎?

我不敢想,也不願意去想。

因為我相信,在看文章的你,已經知道該怎麼做了。為了孩子的未來,至少我們已經開始在努力。

少說,少干涉,少評論,還給孩子一片想像力的天空,留給未來一個有創造力的孩子。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DrMommy莞爾說專欄,轉載請告知)


其實這個問題難也不難,想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周圍的長輩只需要注意一點:

不要自以為是。

不要以為自己過去的生活經驗有什麼了不起,不要以為自己父母教給自己的東西有多了不起,不要以為你在微信文里學到的「知識」有多了不起——這些東西都會限制一個人的想像力,它們首先限制家長的想像力,再進而限制孩子的想像力。一旦孩子做了超出這些「常理」的嘗試就會被叫停,還甚至會遭受語言或肢體暴力的懲罰,這樣是極不利於孩子創造力培養的。

放開你的手,讓孩子自由飛翔,他自會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放下你的執念,讓自己自由飛翔,教書育人必須從自己做起。


所謂的不教知識保護想像力的說法。我是嚴重不認同的。

大家可以調查下大城市出身的人群和農村出身的人群,哪個群體想像力豐富。

如果這個理論正確,工廠流水線工人,工地建築工,無疑是城市中想像力最豐富的群體。

但現實中顯然不是。

其實我更相信另外一種理論,人類無法想像出完全不曾見過的東西,幼兒的想像力來源於把自己見過的東西排列組合。

只有學識極其淵博的人,才擁有更加豐富的想像力。

所以,基地,安德,沙丘,42,三體,降臨,這種作品,作者無一不是擁有淵博學識的人。

應該說不是教育知識,而是過度的管束,寵溺和禁止思考降低了孩子的想像力吧。


親身體驗告訴你

不要,千萬不要罵她沒用,笨蛋,廢物,這些話,都不要說

不要看不起她

不要總是拿「別人家的孩子和她比」,你家的才是獨一無二的

不要為了滿足虛榮心,而侵佔了她作為孩子,玩的權利

不要逼她拔苗助長

不要在她身上寄託太多的期望

以上,都會造成她自卑,內向,缺愛,叛逆,敏感,壓力等一系列心理問題。

因為我就是個代表

鼓勵她,陪她玩遊戲並循循漸進的引導她

給她自由,和說話的權利

最重要的是

給她個快樂的童年比什麼都重要!!


「怎麼能培養出小孩子的想像力和好奇心」,我覺得這個問題的答案恰恰就是「大人不要瞎培養孩子,不要著急地灌輸他們一些結論性的東西」。

他們在海邊看到貝殼說是蝴蝶,你馬上糾正他這是貝殼。他們在路邊撿了小石子,你告訴他這很臟趕緊丟掉。他們在玩沙玩水,你怕他們弄得混身沙子渾身水。

我們要做的,是把這個世界的精彩呈現給他們,但是不要急著將大人理解的世界告訴他們,他們有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讓他們這麼做吧,不要打斷他們的思路。長大了,他們也自然習慣於用自己的方式來思考,而不是掉進固有認知裡面去。

對啊,這是蝴蝶,我們撿回去放在公園的花叢里吧。石頭在路上躺了一天很髒了,我們回家先給它洗澡好嗎?

保護好他們的童心,要進入他們的世界而不要粗暴地介入他們的世界。


帶?不帶!

玩兒,盡量的隨意的玩兒。

玩夠了,等找到興趣點了,引導孩子去學。

掏錢盡著孩子的興趣,學。

鋼琴學一月不去了,可以。

繪畫跟半個月不愛了,可以。

跳芭蕾腳疼了,可以。

Kitty不好看,換芭比娃娃,可以。

Ken太丑,你自己設計。

摘草莓,走。掰西瓜,走。

把男同學揍了,批評。

是男孩兒錯在先,表揚,並提示下次別踹人,有證據證人,直接打臉。

坑了叔叔,批評。

又坑了一位伯伯,批評。

怎麼又讓你坑了?無奈。

喜歡英吉沙,我教你格鬥。

不喜歡電烙鐵,扔了。

喜歡堆沙盤……堆。

組織小夥伴們,搞戰術對抗……閨女,咱別鬧了行不……

最後,

今天的唐詩背下沒?日記寫完了嗎?

沒寫沒背就趕緊做,然後愛怎麼玩兒怎麼玩兒。

玩兒,初中前的唯一任務,除漢語言文字和漢語言文學外。

※呃,是有些爭議哈。這是根據我與小夥伴們的成長經歷總結的,計算了一下,略有些驚詫,還真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們全部來自教育工作者(父母任一方或雙方)家庭,中學至高校……略作回顧就更好奇了,我們的長輩皆於1980s初期接受的師範類教育……其中除我為小學肄業外,均畢業於TOP3(不止三所學校,第三名是集合,你們懂)高校,專業均為理工類,平均學歷為碩士(小學肄業者又拖大家後腿了,特別抱歉)。皆在如教育、科研、政府、軍口等不同行業默默為奉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我雖渣,卻也是建設中特色金融資本市場的勤奮勞動者之一。

到底是誰,出於什麼樣的動機,在1980s的師範類高等教育教材中,向園丁們傳遞何種教育理念,教育目標是什麼,僅僅是育人嗎,有沒有其它目的呢?曾被多次指稱為教育實驗品,什麼實驗,誰設計的,為什麼……很嚴肅的系列問題。具體有無巨大陰謀,待進一步走訪調查,並詳細深入的向試驗體們了解、詢問情況,再做結論。(先去杭州問天外天,其次上海約本幫菜聊聊,然後到北京找果木烤鴨,東北的酸菜白肉要談談,經西安問陝北羊肉餄咯後,至蘭州中轉與羊羔碰頭,到新疆找紅柳枝烤串了解情況……最後去成都的麻婆豆腐家問問並結束,餓)

總之呢,玩兒,是沒有錯的。小朋友,誰知道TA想幹嘛,TA又能幹嘛,天知道。以我極為有限的視野和膚淺的觀察,將自身興趣作為事業者,不談能否成功,餓死確有難度。越早確認目標並矢志不渝的為之努力,應該好一些吧。

對家長而言,不抱過高期望,沒有失望,或有驚喜?閨女成年後,若能養活自己,不被情傷所困,平安喜樂康健,至我回歸天龍星時,可以說相當滿意了。以後愛咋地咋地,不關我事。


看過一個故事:

Toby的舅舅送了他一輛淺藍色的小自行車,Toby非常喜歡,當成寶貝,不許別人碰。臨居小姑娘Lily是Toby的好朋友,央求Toby好幾次,要騎他的小車,Toby都沒答應。

一次,幾個孩子一起玩時,Lily趁Toby不注意,偷偷騎上小車,揚長而去。Toby發現後,氣憤地跑來向Susan告狀。Susan正和幾個孩子的母親一起聊天喝咖啡,便微笑著說:「你們的事情自己解決,媽媽可管不了。」

Toby無奈地走了。

過了一小會兒,Lily騎著小車回來了。Toby看到Lily,一把將她推倒在地,搶過了小車。Lily坐在地上大哭起來。Susan抱起Lily,安撫了她一會兒。很快,Lily就和別的小朋友興高采烈地玩了起來。

Toby自己騎了會兒車,覺得有些無聊,看到那幾個孩子玩得那麼高興,他想加入,又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他蹭到Susan身邊,嘟囔道:「媽媽,我想跟Lily他們一起玩。」

Susan不動聲色地說:「那你自己去找他們啦!」

「媽媽,你陪我一起去。」Toby懇求道。

「那可不行,剛才是你把Lily弄哭的,現在你又想和大家玩,就得自己去解決問題。」

Toby騎著小車慢慢靠近Lily,快到她身邊時,又掉頭回來。來回好幾次,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Toby和Lily又笑逐顏開,鬧成了一團。

這個故事和想像力關係雖然不大,但是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一些情況:

孩子的事情要讓孩子自己去處理,家長可以引導但不能干預孩子的選擇。

孩子的想像力也是一樣,很多孩子好奇的、感興趣的、甚至去做的事情,孩子不知道好壞,不知道對錯。家長不能以自己認為的好壞對錯標準去要求孩子,去阻止孩子,甚至呵責孩子。

孩子有自己的處理方式,我們應該盡量去尊重他們。不管是對待朋友還是處理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家長呵責一次,也許孩子就會認為爸爸媽媽不喜歡我這樣,我這樣不好。然後就成了家長眼中的乖孩子,卻從此失去了想像力、創造力與社會交往力。


看到這個問題,我居然就衝動了,從舒服的在床上玩iphone的躺姿里,衝起來,打開了ipad。

不要問我為什麼要開ipad。。。

我想我解釋清楚了。

關於第二個要打開此題的原因,牽扯到我今天早上聽到的一個八卦。

為什麼要說八卦。。。

因為女人是靠八卦養活的好嗎!!!

這個八卦牽扯到我另一個回答里說到的博士叔叔,好吧,看來我還有必要明天開電腦來粘貼一下那個叔叔的故事。

----當這裡是某個神奇的鏈接吧----

日常生活中,身邊人的哪些行為會使得你覺著ta與成功越來越遠? - 穆晨王的回答←奉上神奇鏈接2016.7.30

好,今早聽到媽咪說,他家的小孩現在5歲,已經為這個孩子買了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的全套教材了。

一到六年級全套教材!!!!

小孩都還沒有上小學一年級!!!!

我默默猜測一下,小孩懂事以後,應該能有這種表情

因此,我今天一整天都在思考,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這個小孩上輩子是不是毀滅了整個銀河系,才變成了他的兒子。

第二個問題就是:好吧,如何才能做到不那麼讓別人驚悚的揠苗助長。

講個故事吧,有個女生,從小都是班上的乖乖女,在老師眼裡是,在家長們眼裡是,在同學眼裡是。

多年來,一直是別人眼裡的學霸,因為成績一直挺好的,反正不差就對了。

誰都認為這個女生以後應該會找一份好工作,嫁個好老公,"好好"過完此生。

但是別人不知道的是,這個女生從來都不要找一個好工作,自由才是最好的人生。

別人靠刷試卷提高成績,她偏偏走心理暗示的路子。

別人靠抄鋼筆字帖練字,她偏偏抄毛筆字貼練字。

別人按部就班的生活,她偏偏不樂意工作,在80後普遍還不會反抗父母去選擇公務員工作的時候,她回家創業。

她一直覺的人生沒有什麼不同,除了需要面臨時不時襲來的經濟壓力。

直到有一次她看到她的朋友,面對一場被家暴的婚姻完全束手無策,最終選擇了屈從。

直到有一次她眼睜睜的看著閨蜜被渣男騙,醒了一下又被騙無限循環。

直到有一次她看到年輕的小女生被婆家牽著鼻子跑,最終屈尊下嫁。

她才發現,自己頭腦中的世界和別人頭腦的世界不一樣,而且很不一樣。

她經常恨恨的說,難道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限制了生理時間,還限制了靈魂自由嗎!

重新回溯才明白,支撐她的一直是頭腦里的那個小任性,那個奶奶隨時寵著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小任性,那個輕輕一撒嬌,媽媽就拋灑重金滿足的小任性,那個由爸爸陪著想去哪玩就去哪玩的小任性。

這時候她才發現,自己內心裡的那個小公主從來沒有因為成績等等地原因被家人無端的扼殺過。

父母起起伏伏但是一直堅定的婚姻給了她內心膽敢去創造的堅實後盾。

奶奶學貫中西的人生追求是她內心裡不斷接受新鮮事物的原動力。

所以,說什麼不能打孩子,傷害創造力,假的。

如果孩子父母的關係正在支離破碎、分崩離析,都不用打,孩子內心已然失去創造的勇氣。

說什麼任由孩子想做什麼做什麼,屁話。

熊父母才會帶出熊孩子,父母沒有正確的人生追求,就不要為難孩子實現奇怪的夢想了。

說什麼不要限制孩子的自由,不用管孩子,錯。

自由永遠是相對的,你不管孩子,孩子還嫌棄你不關心他呢。

扯點題外話,我為什麼覺得我的博士叔叔培養不出一個博士兒子。

第一,這個小孩早產,此為身體原因。早產兒有先天不足之慮大家能認同吧,不是我歧視早產兒哈,只說一點實事:我國醫院對早產兒的一貫處理政策都是,留院觀察,但是,孩子在冰冷的病房裡怎麼哭的,你怎麼知道,護士姐姐們即便有心也沒時間管不是么,母親離開新生兒太久的危害我就不在此贅述了。

第二,傲嬌的博士叔叔和連本科都沒到的嬸嬸已經有嚴重的婚姻問題了,此為心理學上的社會因素。

第三,小孩天生傲嬌,老來得子的博士叔叔和超級老來得子的博士叔叔媽,把孩子寵溺到,在飯桌上,說哭就哭說鬧就鬧說砸就砸。

反正孩子不能哭,因為小時候做過疝氣手術,哭不得,所以只要是孩子要的,拼上老命也必須滿足。

我想知道,對一個這樣傲嬌的孩子,究竟叔叔能用什麼方法把孩子綁上學習之路。按照知乎大神們的說法,學習的知識在其次,重要的是磨練心性,不知道這些我的這位叔叔有沒有意識到。

Last but not least,我就是很羨慕他們過的好,所以就這麼認為了,你咬我啊。

----------------------我是節操分割線------------------

那啥,要是贊過百,給大家講個博士叔叔的無節操婚戀故事。

不要問我為什麼總扯他們,我不會說,和他們家起起伏伏的各種故事充實著我每一天的生活

----------------------我是2016.7.30分割線------------------

你們都辣么怕圖,我是應該把圖安靜的撤走嗎?

開玩笑啦。。。


我雖然挺窮的只靠公共交通,但光上海地圖上能查到的公園就帶兒子去過超20個了(附近幾家常去),時尚中心和漁人碼頭等各種廣場這種沒啥樹的還不算在內;朱家角、七寶、三林、召稼樓、千燈還有蘇州市區幾個古鎮都不在內,方圓二十公里那種幾十元的兒童樂園都帶他去過近10家(團購不同地點),短短四年為他晒黑兩三個色度而且很難返白了——————————然而以上這些都比不上我小時候父母把我關在家裡發獃磨練出的想像力多。提高想像力一半靠知識面廣,一半靠頭腦『饑渴』。

————————————以下原答案

我兒子剛才叫我到曬台上看月亮,我(躺著懶得動)拿出手機叫他拍張照片給我看就行。

手機當然拍不出不變形的月牙,現在他覺得是月亮不願意,正在對著天空解釋只是想拍張照片…

我沒有阻攔就算沒遏制啦

要是事後再搜索拍照的原理告訴他就算科教了

————————————————

他很早就發現月亮會跟著人走(那次我們乘了一個多小時車,月亮始終在窗外),但一直以為是只跟他一個。由此他認為月亮很喜歡他,自然也很喜歡月亮了。


你縱然她放縱天性的時候,別人已經在學而思幼兒班學英語了。。

做人不能太讀者。


謝邀,看過「火影忍者」嗎?裡面有一集,講主角身世的。

主角鳴人的父母把危害村子的九尾妖狐封印在了剛出生的鳴人體內,他的父母也為此去世。

但村裡人不知情,覺得鳴人很危險,不僅不照顧他反而疏遠他,排斥他。大人都告訴孩子不要和鳴人一起玩。

村裡有個叫鹿丸的孩子覺得奇怪,有一天吃飯時問道:

「爸爸,為什麼村子裡的人都這麼排斥鳴人,是因為鳴人做了什麼壞事嗎?」

鹿丸的爸爸沉思了一下,反問道:「那你覺得鳴人怎麼樣呢?」

鹿丸說:「鳴人嗎?很開朗,很搞笑,雖然學習不好但是人很有趣,雖然不一定要做朋友,但也絕不至於討厭他要排斥他。」

鹿丸爸爸:「是嗎?那就按照你的想法去做吧。」

……

再補充一個孩子們長大後的故事。

有個壞蛋叫佩恩,毀了大半個村子,殺了很多人,主角鳴人不讓其他忍者支援,一個人去找他談判。村裡的大人都懷疑:鳴人一個人打的過他嗎?

鹿丸的爸爸:我相信他的能力。因為我的兒子對他評價很高。他很少誇別人,能被他誇獎的人一定是很出色的忍者。我相信他,也相信我兒子的眼光。

鹿丸是整個故事裡智商最高的人之一,我相信他之所以這麼聰明,除了基因以外,同他爸爸的教育方式也是分不開的。


心理學家亞當.格蘭特出版的最新暢銷書《離經叛道》里,專門有一章研究了家庭成長環境對一個人創新能力的影響。

格蘭特發現大量的研究都證明,同一個家庭里,弟弟比哥哥更願意冒險,更願意接受創新思想。

首先,學者跟蹤了400多位從事職業棒球運動的親兄弟。發現弟弟冒險進行盜壘的次數是哥哥的10.6倍。要知道在棒球運動中,盜壘是要冒很大風險的:

  1. 你要跟扔出去的球賽跑,得分的概率只能增加3%;

  2. 盜壘衝撞受傷的幾率很高。

但是相比哥哥,弟弟更願意冒險。由於嘗試更多的盜壘,弟弟被觸身的概率是哥哥的4.7倍,當然硬幣的另一面是弟弟成功的概率也很大,弟弟成功盜壘的概率是哥哥的3.2倍。

進一步的數據是,在對8000多人的24項不同的研究中,弟弟參與高傷率運動的概率是是哥哥的1.48被。

不只是在體育領域,在政治和科學也發現了類似的傾向。專家弗蘭克.薩洛韋分析了1700年至1859年間數百位科學家對進化論的回應:117個身為弟弟的科學家中,有56個相信進化論。而103個長子科學家中,只有9個相信進化論!

薩洛韋還研究了31次政治革命,也發現了類似的結果:在支持激進改革方面,弟弟是長子的兩倍。

過去我們總是認為,長子更有優勢,因為父母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更多。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兩位經濟學家跟蹤了幾十年里歐洲10多個國家的4000多人。他們發現,在進入勞動力市場時,長子比後出生的人起薪高了14%。因為長子受到了更好的教育。

然而當他們到了30歲,這種最初的職業優勢就消失了。後出生的人薪資增長更快,因為他們願意更快,更頻繁的跳槽到高薪企業。兩位經濟學家寫道:「長子比後出生的人更怕去冒風險。」

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我們能通過家庭環境來影響孩子的創新能力嗎?如果是獨身子女,又該怎麼辦呢?

晚上補充吧。。。


我家有一隻2歲10個月的男寶。其實從我自己幼年、童年的成長經歷看來,父母為了我的安全和成長為他們想像中的那種乖寶寶,總是對我想去觸碰這個世界的任何一個行為說不,或者一定要我按照他們的標準和規則。好在,我夠叛逆,也夠不聽話,做出了一個女孩子看起離經叛道的事情(往廁所便槽里倒洗髮水,看看會不會有很多泡泡;在一個針管里裝藍墨水,看看能不能射到鄰居家的衣服;偷偷把煙頭扔進鄰居家正在炒菜的鍋等),最讓父母暴怒的,是又一次春節,把擦炮(一種一擦就爆的鞭炮)扔進了男廁所,然後嚇昏了一個正在大便的大爺,而且當天下午又放了一個擦炮在同學上衣的帽子裡面,其實我就是想看爆的時候,棉花會不會像一朵雲那樣好看。我到現在都痛恨父母尤其是我媽那種動輒就訓斥我打罵我的場景,其實,我做的一切調皮的事情,都源於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對這件事情發生後大家反應的好奇而已。我不是一個優秀的人,30出頭,但我能靠自己的努力和能力養活自己,實現自己的價值。我想,我要保護我兒子的一切初心和創造力還有那些奇奇怪怪的想法,因為,這是今時今日自己已經遠離了的寶貴東西,我會站在二十多年前的當時的我的那個角度,試著去理解兒子的一切舉動。因為,我不想成為我媽那樣的母親。


推薦閱讀:

你認為最好的育兒/早教書籍是哪幾本?
為什麼不讓本科生當幼兒園老師。?
混血家庭的孩子學習兩種語言的過程是怎樣的?多外語學習者會不會有語言混雜使用的情況?
孩子每天哭喊不去幼兒園怎麼辦?
在家上學在流行,那上幼兒園,還是不上幼兒園呢?

TAG:教育 | 兒童教育 | 幼兒教育 | 家庭教育 | 教育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