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大的壓力,會使得人在「蔬菜」和「薯片」中更容易選擇後者嗎?

本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 新消費時代,更多「消費」相關的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引子】

在遇到過大的壓力時,我們往往會做出與平常截然不同的應激反應

比如,面對突如其來的任務時,我們明明知道這些工作需要趕快完成,可是卻沒有動力去做。結果我們的拖延症發作,自己整晚整晚地看視頻、玩遊戲,虛度了寶貴的時間,工作也並沒有做好。

再比如,有壓力的時候,我們一吃薯片就停不下來,甚至會把一整包薯片都吃完才善罷甘休。我們明明知道薯片熱量太高,對身體沒有好處,卻怎麼也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

這時,我們心裡產生了疑問:為什麼我這麼沒有自制力?為什麼我這麼懶惰,這麼拖沓?我應該如何克服自己的這種弱點?

因此,雖然題目是在問『壓力大的時候人是不是更愛吃薯片』,各位讀者更加關注的,應該是下面這個問題:

  • 我壓力大的時候喜歡吃薯片,不喜歡吃蔬菜,這個問題應該怎麼克服?

畢竟,壓力大的時候,不管你喜歡吃漢堡還是喜歡吃披薩,其實都是你自己的事,很難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答案。更有意義的問題應該是,作為個體,如何戰勝這種在壓力下暴飲暴食、放縱自我的行為,如何利用這種特點,提升自己的自制力與行動力。

——【健身與美劇】

在提出我的分析之前,我先舉一個小例子。去健身房跑步對大多人來說是有些痛苦的,而看自己喜歡的電視節目則是輕鬆、快樂的。很多人面對工作壓力的時候,會花更多時間在看電視上,而非多去健身房跑幾次步。這是因為面對壓力的時候,我們傾向於選擇做讓我們身心放鬆的事,逃避讓我們心情痛苦的事。(當然,如果你是鍛煉達人,跑步這件事本身就讓你感到快樂,那自然是另當別論了)。

沃頓商學院的教授 Katy Milkman (下圖)在一期魔鬼經濟學(Freakonomics)中談到過,自己是怎麼通過行為經濟學的手段解決這個問題的。

簡單來說,她規定只有在去跑步的時候,才可以在健身房的電視上看喜歡的電視節目。其他的時間一概不許看,再想知道情節也不行。

這種行為被稱為『Temptation Bundling』,也就是把一件對人誘惑很大卻沒什麼益處的事情,和另一件對人很有好處可是沒有動力去做的事情,綁定在一起做,從而提高自己的行動力。

Katy說,開始實行這個規定以後,自己唯一看電視的機會就是在健身房裡,因此在生活中,她不再會花時間看那些沒有意義的其他視頻;相反,工作時想到自己下班鍛煉就可以看到新的一集美劇,心裡也會充滿了不少期待,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提升。更主要的是,看美劇的時候不會想著沒完成的工作,產生愧疚情緒。

這個方法是不是很棒?

我覺得,這個方法如果用之有道,可以解決生活中很多的的困擾。

再舉兩個我個人的例子吧!

比如,我一般不喝酒,但是夏天做家務的時候會給自己開一瓶冰啤酒,這樣邊喝邊打掃會感覺輕鬆很多。

再比如,我一般不吃太油膩的肉,但是早上起來會煎培根和雞蛋給自己吃。這樣想想早餐的香味,好像早晨起床也沒有那麼困難了。

但是使用這種方法,要注意以下兩點:

1. 強制自己,兩件事情必須同時做,不能只去做自己特別喜歡的那件事。

如果我每天都喝一瓶啤酒,或者每天不論早中晚都吃很多培根,那麼這些喜歡的事情就失去了它的特殊性和誘惑力,不足以使人產生定力。所以,一定要規定自己:只能在做家務的時候才能開一瓶啤酒,只能在早起的時候才能吃培根,只能在去跑步的時候才能看美劇。這樣,兩種行為的組合才能保持其吸引力。

2. 不喜歡的事上不能打折扣,喜歡的事上要合理有度。

如果做到了上一點,可以強制自己只在去健身房跑步的時候看美劇,那麼還有一點需要注意,那就是跑步一定不能放鬆,而美劇只能看一集。如果表面上看起來兩件事在一起做,可是真正需要提高動力去做的事上沒有認真,反倒是把誘惑自己的事做了一大堆,那麼這兩種行為的組合也是無效的。

因此,家務要認真做,而啤酒只能喝一瓶;起床的時間要夠早,但是培根也只能吃兩條。這樣,兩件事情才能互相彌補,有所增益,你的生活也才會變得更加美好。

——【正確的解決方式】

看到這裡,相信各位已經產生了一些想法,知道應該如何戰勝自己的本能了。其實,吃薯片本身不是問題,問題在於過量、無節制地吃。題主的問題,我覺得完全可以這樣解決。找一個自己迫切想要養成的習慣,比如控制飲食或者鍛煉,然後用薯片作為自己的激勵。

比如,『我只有跑完一個5k以後,才能吃一小包薯片』,『我只有連續三天去健身房鍛煉以後,才能吃一小包薯片』。這個時候,你控制住了薯片的攝入量,而生活方式上也有了質的飛躍。

在零食的選擇上,也可以注重健康,比如選擇用Kale(羽衣甘藍)製作的蔬菜片,或是袋裝的小胡蘿蔔來代替薯片。

這樣,你能夠減輕薯片作為零食造成的負面效果,同時保持自己的自制力與行動力。

——【結語】

希望大家都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生活習慣,享受更好的人生!

——【參考資料】

When Willpower Isn"t Enough Full Transcript


先說結論,過大的壓力確實會影響進食偏好,使人們偏愛高熱量高脂肪的食品(如薯片)。

生活中的壓力其實無處不在,適當的壓力對個體的健康以及行為表現都是有好處的。但是過大或者持續的壓力卻會導致一些心理及生理上的健康問題。因此下文中所述的壓力特指超過個體控制能力的壓力。

壓力可以通過兩種方式來改變個體的進食習慣

第一種是壓力引起的暴食(stress-induced over-eating

通俗的講,這種暴食通常是超出個體的營養需求的,也就是說壓力讓我們吃得更多了。比如說,平時上班上學壓力很大的話,你就會想在空閑時間對自己好一點。多吃一些好吃的高熱量的食物似乎是一種很容易且成本較低的放鬆方法。

van Strien et al. (2014)發現壓力引起暴食的原因之一是壓力損害了我們對自己飢餓程度的判斷,也就說是「在壓力的影響下,即使我們已經吃了足夠多的食物,但卻還是覺得並沒有吃飽,從而最終導致進食了過多的食物。」

第二種是使個體偏愛高能量和富營養的食物,即高糖高脂肪的食物(e.g. 薯片,冰淇淋等垃圾食品)。

動物研究表明,壓力會促進『糖皮質激素(glucocorticoids)』和『胰島素(insulin)』的分泌,從而增加了個體的進食慾望,特別是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而人類實驗和動物實驗都表明進食高糖高脂肪食物可以減輕個體對壓力的反應(Dallman et al., 2005; Finch Tomiyama, 2014)。其原理是這類食物會促進腦內獎賞系統的激活,同時抑制身體對壓力激素的反應(Dallman et al., 2005)。

下圖是一個簡單的示意圖,動物實驗發現壓力會促進糖皮質激素(glucocorticoids)和激活交感神經細胞(Sympathetic Neuron)並促進神經多肽Y(neuropeptide Y, NPY)的釋放。NPY會刺激脂肪細胞繁殖和成熟,同時形成新的毛細血管給脂肪細胞輸送養料。而這些效果都會使脂肪堆積在腹部(Warne Dallman, 2007)。人類研究同樣也發現,皮質醇(cortisol,一種與壓力有關的激素)水平較高的婦女比皮質醇水平低的婦女的腹部脂肪含量高,這甚至與體型無關,即使是皮質醇較高的瘦子也會有並正常人更高的腹部脂肪含量(Tryon, DeCant, et al., 2013)。

至於這種與壓力有關的不健康飲食習慣的危害,有下述幾點:

1)內臟脂肪的堆積(visceral fat
accumulation)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Peters McEwen, 2015) 。

2)fMRI實驗發現會改變大腦對不健康食物的激活水平,使的這些食物變得更加誘人,從而增加了肥胖的可能性(Tryon, Carter, et al., 2013)。

3)患糖尿病的風險(Kuo et al., 2008)。

4)一旦養成高糖高脂肪的飲食習慣很難改變(Martire et al., 2014; Tryon et al., 2015)。

所以雖然吃薯片可以緩解壓力,但為了您的健康,還是選擇其它的減壓手段吧~(比如運動)

最後來個思維導圖

參考文獻:

Dallman MF,
Pecoraro NC, la Fleur SE. (2005). Chronic stress and comfort foods:
self-medication and abdominal obesity. Brain
Behav Immun, 19
(4), 275-280. doi: 10.1016/j.bbi.2004.11.004

Finch LE, Tomiyama AJ. (2014). Stress-Induced Eating Dampens Physiological
and Behavioral Stress Responses. 189-195. doi:
10.1016/b978-0-12-407869-7.00018-0

Kuo LE, Czarnecka M, Kitlinska JB, Tilan JU, Kvetnansky R, Zukowska
Z. (2008). Chronic stress, combined with a high-fat/high-sugar diet, shifts
sympathetic signaling toward neuropeptide Y and leads to obesity and the
metabolic syndrome. Ann N Y Acad Sci,
1148
, 232-237. doi: 10.1196/annals.1410.035

Martire SI, Maniam J, South T, Holmes N, Westbrook RF, Morris MJ.
(2014). Extended exposure to a palatable cafeteria diet alters gene expression
in brain regions implicated in reward, and withdrawal from this diet alters
gene expression in brain regions associated with stress. Behav Brain Res, 265, 132-141. doi: 10.1016/j.bbr.2014.02.027

Peters A, McEwen BS. (2015). Stress habituation, body shape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Neurosci
Biobehav Rev, 56
, 139-150. doi: 10.1016/j.neubiorev.2015.07.001

Tryon MS, Carter CS, Decant R, Laugero KD. (2013). Chronic stress
exposure may affect the brain"s response to high calorie food cues and
predispose to obesogenic eating habits. Physiol
Behav, 120
, 233-242. doi: 10.1016/j.physbeh.2013.08.010

Tryon MS, DeCant R, Laugero KD. (2013). Having your cake and eating
it too: a habit of comfort food may link chronic social stress exposure and
acute stress-induced cortisol hyporesponsiveness. Physiol Behav, 114-115, 32-37. doi: 10.1016/j.physbeh.2013.02.018

Tryon MS, Stanhope KL, Epel ES, Mason AE, Brown R, Medici V, Havel
PJ, Laugero KD. (2015). Excessive Sugar Consumption May Be a Difficult Habit to
Break: A View From the Brain and Body.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100
(6), 2239-2247. doi: 10.1210/jc.2014-4353

van Strien T, Ouwens MA, Engel C, de Weerth C. (2014). Hunger,
inhibitory control and distress-induced emotional eating. Appetite, 79, 124-133. doi: 10.1016/j.appet.2014.04.020

Warne JP, Dallman MF. (2007). Stress, diet and abdominal obesity: Y?
Nature medicine, 13(7), 781-783.


答案是肯定的,這種行為在消費者行為學裡被稱為「消費放縱」,國內國外都可以找到許多相關的論文。

大概兩個月前曾協助我一學姐(市場營銷專業)進行畢業論文的消費者研究前期調研,她選的課題和這個問題很像,大概就是消費者在正常、沮喪和愉悅的心理狀態下,消費行為有何不同。

最後得出的結論大概是,消費者在沮喪的心理狀態下,更容易產生「消費放縱」,更容易選擇薯片、巧克力之類的高熱量的零食,而在愉悅的心理狀態下,更願意努力地控制自己的慾望,約束自己,比如選擇新鮮的水果和蔬菜。

這是在營銷學的分支-消費者行為學層面上的研究,細究得到心理學層面上,我只能簡單地說以下自己的看法。

本質上來講,絕大部分的人都是愛吃高熱量的食品的,這出自於人類千萬年來進化出的本能。而在社會環境下,大家具有普遍的認知,高熱量食物會引發肥胖,是不好的,我不應該吃太多。這就造成了,「本我」與「理想的自我」之間的矛盾。而當人受到負面刺激,如巨大的外部壓力、被人忽視和否定時,就會產生放縱心理:反正別人不喜歡我,我幹嘛要討好他們,老子變胖、不健康和你們有啥關係。這种放縱心理直接反應在行為上,從而導致暴飲暴食、買買買等行為。不過消費者放縱後,很多人都會產生失調,感到後悔。

哎,生而為人,就是有很多缺點真的很難克服啊。


會選速食麵。『經過我的研究,不同牌子的速食麵捏碎的聲音是不一樣的,出前一丁捏碎的聲音是咔啦啦啦,統一速食麵捏碎的聲音是嘩啦啦啦,最厲害的一個,是叫康師傅的速食麵,捏碎的聲音是稀里嘩啦的~』


做了這麼多年小白鼠,

認真想了想,

覺得生氣的時候怒吃一盆蔬菜,一點都不解恨。

緩解壓力靠的是極端味覺,要麼去吃辣的菜熱的火鍋,要麼吃薯條可樂零食。

高熱量食用完畢,可以一定程度緩解焦慮。


薯片這種添加了無數谷氨酸鈉香精色素的東西在你難過的時候吃起來比蔬菜要好入口很多,心已經那麼難過了,為什麼還要再折磨你的胃。


作為壓力山大的CMU准碼農,尤其是在找工作的那半年裡,這個選擇幾乎是貫穿我和我身邊的所有同學的生活的。如果說蔬菜代表了健康但是自己沒那麼喜歡吃,也就是需要意志鼓勵自己攝取的食物,而薯片代表了不健康但自己很喜歡吃的食物,也就是需要意志控制自己攝取的食物,那麼是的,壓力大的時候大家都會想要選擇後者,最主要的理由很簡單:

人生已經那麼艱難了,為什麼還要為難自己呢!

我的親身感受就是,當來自外界的壓力太大太大,你會本能地調節自己處於一個全身心抵禦外敵的狀態,把現狀應付過去再說,其他的事情過了再說吧,何必浪費意志力去做目前不是火燒眉毛的事情呢。

但是值得炫耀一下的是我的體重一直穩定地挺過了找工作這段最黑暗的日子,直到拿到google的offer那天特地去稱了一下,反而降了兩磅——應該是那段時間一直沒健身掉的肌肉。所以總結一下我的對策主要有兩點:

第一招:幸福感就算來源於吃,也不一定來源於大量熱量的攝入。作為一個24K純吃貨,壓力大更加需要從食物中找滿足感,但選對食物真的很重要。我選擇了黑巧作為減壓首選,一來熱量好控制,二來就算是熱量也是健康的熱量,三來適合慢慢品嘗,耐吃,四來慢慢吃的話GI值也不高,且增加飽腹感。我房間桌上常備好幾個牌子的黑巧,小紙條註明一格熱量多少,每天早上根據心情掰幾個不同的牌子的,總熱量控制在400卡,裝在小袋子裡帶回學校。自習時想起就吃一塊,幸福感爆棚!這樣就能做到不在控制飲食方面消耗意志力,還能從吃的中找到安慰!

第二招:把有可能產生的壓力盡量控制在可控的範圍,且不給自己自我懷疑的機會。我的感受是只有在完全慌掉,心裡一點兒沒底的時候才會憑本能選擇逃避,逃避的方式就是不節制的吃,逮到什麼吃什麼。但絕大多數時候這種情況是可以避免的。比如一個任務下來,就算很重時間很緊,也會有一個拼盡全力就起碼能有點交代的解決方案,否則的話你的上司/教授也不會就這樣吧任務交代下來的。如果一開始就感覺到了壓力,就把事情及可能的後果都想好,盡量交代好,然後就在deadline的壓力下一步步的做。盡量不要讓事情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在你潛意識已經發現就算努力也沒用了的時候,你知道這是自己的錯誤造成的,於是連自己的能力也不能相信了,這種感覺會讓你只想逃避的。

經過那段時間後,我徹底瘋狂愛上了黑巧,開啟了黑巧品鑒的學習和嘗試。新開了專欄知乎專欄

,打算寫寫黑巧克力品鑒學習過程的經驗與心得。歡迎關注!


我一直都是壓力吃貨。當有任務必須明早交稿或者當別人不認同的時候,我腦子的第一想法是:趕緊吃東西。

食物選擇上,一般都是自己童年時培養起來很好吃的食物,比如我小時候喜歡吃:餅乾、蛋糕、油炸食物。於是就發生了這樣的經歷:

大學時,喜歡跑進食堂買歡喜團(裡面是豆沙,外面是略為油炸帶著芝麻的麵糰)、燒麥(皮有韌性,裡面抱著軟糯糯米及油膩的半肥肉)、烙餅(香及油)等,反正就是面積小(可以吃得更多,延續快樂的過程)

工作時,我以餅乾、酸奶為主進行發泄

一直以來為什麼我不吃糖、薯片之類的,因為我本來就不愛吃這些玩意,而且吃了容易蛀牙或者上火,所以也就不能成為我所好了。

我最近對身邊朋友圈的調查看,其他人都是吃什麼抗壓的:

大餐最多,其次是水果或甜品。所以從數據來看,並不是大家籠統的高熱量食物哈!

一直到最近這兩年,因為工作的原因,我壓力爆發時,吃的食物已經從不健康的轉向蔬菜類,比如:絲瓜、豆角、玉米等。為什麼有如此轉變呢

1.最關鍵的是,我天生很喜歡這些食物,上述三類食物口感非常甜;

2.其次,這些食物隨手可得,不像以前上班,沒辦法只能下寫字樓樓下的便利店買餅乾吃,所以:可得性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改變因素;

3.第三,這些食物很耐吃,而且我也逐漸開始考慮健美的因素。糯玉米就是嚼個半小時都有可能,壓力在這半小時內隨著大腦充血活力降低而不小而散,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也享受了糯玉米軟糯的口感,香甜的味道,還有還有玉米是高纖維食物,不容易長胖呢。

我嘗試剖析過自己的這種變態的心理因素,逐漸發現:

通過吃,胃裡的飽漲感能讓大腦遲鈍逐漸放鬆,壓力感漸消失。但胃部因為填進了過多的食物,甚至是亂七八糟的食物(比如帶著調味料的餅乾、冰冷的酸奶、油膩的烙餅諸如此類的),翻滾,難受,甚至後悔自己為什麼又亂吃了,真是頹廢的人生呢,但又是沒辦法似的。當然你會說這是一種如吸毒喝酒嫖妓玩樂一樣逃避生活的方式,這次解決了,下次依然會出現。是的,所以我覺得還是多讀一下德芬的《遇見最好的自己》,從中明白自己並沒有錯,自己是這樣子就這樣子吧。接受自己是從壓力里解脫自己的最好方式。

這兩年壓力吃貨的幾率發生的越來越少,我想大概與我減少與不喜歡的工作不喜歡的人接觸的頻率有關吧

那麼吃能解決問題嗎?

有8成多的人認為吃東西逃避生活,並不能最終解決問題呢:

所以,人終究還得通過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去保護好自己的好情緒,保護好自己的胃,畢竟自己還是最重要的,不要勉強自己從事需要吃東西降壓的工作。


積極看中長遠,選擇前者。消極看重一時,選擇後者。

個人拙見,萬望指導!


1、口感:薯片波波脆,蔬菜視烹飪手法。

2、健康值:薯片高熱量無營養,蔬菜營養高低熱量

3、便利性:薯片拆開即食,蔬菜還得煎炒燜炸煮

4、食用頻率:薯片作為零食是不經常吃的,蔬菜是日常必需食物

5、綜上所述:鴨梨山大的人們吃的就是快感,越有快感的食物當然是越方便即食的食物,比較傾向於選擇平時很少吃但又愛吃的東西,給予味蕾最大的滿足與刺激,從而達到解壓效果~~


會呀,有的時候就是想頹廢呀,天天水果蔬菜按卡路里按食物表吃飯,哪天壓力大了出去吃頓燒烤在床上躺屍一天,蓋著被子吹空調看窗外下雨,手裡還拿著薯片雞腿爆米花,簡直是人生一大樂事。

負能量會爆表,正能量應該也會爆的吧


別扯那麼多沒用的,我覺得不選擇蔬菜的原因只是因為薯片吃起來更方便更好吃。。。


可能文不對題。

薯片比蔬菜好吃。


蔬菜和土豆片有什麼相關性嘛?沒看出來


會選擇你感性上喜歡而非理性上正確的


即使毫無壓力,也不是選薯片嗎?薯片那麼好吃!


壓力大,會使得自己的自由欲受壓迫。自然渴望之物遙遠而不可望,長時間的處處受制的生命狀態,產生當下的短時內不理性得發泄,來獲取暫時的滿足感,由此而已


跟壓力無關吧,壓力大的時候想馬上吃東西,之所以選擇薯片是因為方便,可以走哪兒帶哪兒,蔬菜不是不願意選擇,可是沒味道啊而且是生的,要麼洗乾淨生吃要麼做熟,但是誰也不可能端著一盤菜走來走去的啊


對於薯片和蔬菜,就算壓力大我也會選擇蔬菜。

當然,如果幾個人一起吃,別人吃的薯片我也會去吃。


過大的壓力只會讓我味覺要求一再降低,然後選擇最靠近手邊的那個


推薦閱讀:

為什麼消費會和人們的身份認同結合在一起?
完全相同的產品,標價高的會獲得更高評價嗎?
產品的定價過程中需要考慮消費者的哪些心理因素?
如何規勸自己不要純粹為裝逼而買東西?

TAG:消費心理學 | 消費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