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單/單電大底時代,單反還有何優勢?

當然,主要說的就是全幅單電大法A7系。

如果感光元件面積相同,那麼同時代的不同機型畫質應該沒有質的區別,這條應該是基本被認可的,當然各廠家肯定會有不同功力的優化。

那麼,在全幅單電已經推出並且知乎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推崇大底單電的時候,單反除了鏡頭群、配件群、手感、續航,還有什麼其它優勢么?

全幅單反和全幅單電,在鏡頭方面,同焦段同光圈的鏡頭理論上是否有相似的體積呢?(畢竟單反鏡頭各家做的大小也不盡相同),如果鏡頭大小區別不大,那麼對於長焦鏡頭來講,機身體積的差異會對外拍體驗造成多大的影響?

或者說,單反有無微單/單電因為自身形態問題而永遠無法超越或取代的優點?微單/單電相較於單反的優勢是不是僅僅是機身尺寸更小?

———————————————更—————————————————

眾大神都給出了自己的意見,然而我在想,A7系乃至APSC的大法微單是不是大法在收購柯美之後的α系單反全面潰敗的情況下的一種轉型?既然有著柯美遺產鏡頭群的α系沒有成功,那A7是不是索尼的另闢蹊徑以及錯位競爭呢?那麼問題可不可以延伸一下問題,就是微單/單電全面取代單反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少?


我是被翔宇情拉來的壯丁。

沒優勢,品牌服務的優勢談毛線,我從來是用著單反混飯吃反單反的白眼狼。

單反的優勢就是現成的一堆鏡頭,很容易就能搞到你想要的焦段(注意只是搞到焦段,論好鏡頭,單反要跪),無反有多好,技術分析文章太多了。

說在專業攝影里單反比較好,我真心看不出來。在廣州一些高端的商業廣告攝影師例如楊璐那些拍男裝的大神,去年就轉索尼黨了,沒見什麼問題啊!

相當一大部分的職業攝影師沒有轉,兩個原因:一,我買了一箱子單反和單反鏡頭,我滅門前得保證有足夠的太祖爺爺支持。二,有些功能我真心用不上,例如我,幹活時我連m檔以外的檔我都沒用過,某個位置黑了我第一反應是加支燈而不是後期拉出來,為什麼要換?

不知為什麼以訛傳訛後變成了「專業用戶幹活還是用單反」,其實,歸根結底就一個字:

有錢買買買,管你單反無反中幅大幅膠片數碼。有錢人買個鏡頭看毛mtf曲線。

噫,忘了我是大佳能cps會員,在這裡說這些不合適。

汪汪汪汪汪!(大家要買佳能啊!)


逼格


我現在拍婚禮拿一台D4,一台a7r2,說實話我用a7r2的時候多。

那麼為什麼要帶D4呢?因為擔心萬一遇到老法師,可以有一台足夠大的機器防(xia)身(ren)。

基本上一天下來只有一個場合我覺得更適合用D4拍,就是扔捧花的時候。但索尼早晚會出每秒10張以上的高速微單,所以單反以後主要就是用來鎮壓老法師……

對於樓主的問題,我想說的是,微單的優勢絕對不是尺寸的問題(請參照萊卡巨單……)。而是電子取景對反光板取景的革命性進步。

比如在婚禮儀式上我可以用a7r2的翻轉屏在各種高低角度抓拍以前很難拍到的畫面。

比如電子取景之後衍生出來的一系列基於模式識別的對焦功能。眼點自動對焦,自動鎖定主體重構圖的時候跟蹤對焦……

比如曝光度,景深,白平衡真正的所見即所得。

當然還有微單永遠不會跑焦。

當然你可以說,單反也可以把電子取景功能做到微單一樣的程度啊!可是到那個時候,單反也就一樣變成了微單,不是么?

另外其他答案里的一些說法,我覺得有些是使用者自身的錯覺。比如我也曾經在別的答案里認為OVF就一定比EVF好。但是實際使用之後我發現弱光條件下,索尼的EVF仍然有非常優秀的刷新率和畫質表現,單反的OVF因為光路損失已經看不太清楚的時候索尼EVF仍然非常清晰明亮,這是電子取景的優勢。

反應速度和操控也是這樣,a7r2的EVF時滯其實很短,再加上電子快門對反光板機構的優勢,a7r2在抓拍的總反應時間上,需要的提前量反而比單反更少。比單反更接近「看到了再按也有」的境界。

那麼操控呢?我要說明的是有些單反時代的操作習慣是沒必要帶到微單上的。比如我的a7r2自定義設置里就拿掉了測光這個快捷鍵。為什麼?因為M檔實時取景根本不需要測光啊!又比如單反上很多人設定成AF-C按後點啟動對焦,不按就是鎖定對焦。在a7r2上我給改成了AF-C對焦優先釋放,但是只要按住AF/MF,就相當於切換成鎖定對焦,一樣可以隨便釋放。很多人抱怨操控其實是沒有認真讀說明書……

還有人提燈光,這個我不明白。如果你真的是廉價燈光,全手動系統,那我不覺得用索尼和用佳能尼康有什麼區別,一樣是單點觸發。當然如果你說TTL和高速同步,那確實是有些區別,不過TTL離機的時候那麼不靠譜,我是不用的,呵呵。

追焦我用下來不比D4差,鏡頭群反正現在是萬能轉接。電量問題愛好者可以用充電寶,我么就多帶幾塊出門拍婚禮也不覺得有什麼……


單反大看起來專業( ̄へ ̄)


@areyoukiddingme

啊,不對,上錯圖了。

其實,我也看不太出來區別

=================================

最近參加了個攝影班,也接觸了很多單反(清一色的5D3...混雜1部5DS,2部D810,1部D5200和一部D7200)。有機會換著用之後發現了很多差距:

1,電池。班裡很多人電池就算拿來天天拍也只需要一周充一次,而我都是和手機一起一夜一衝

2,(也不算個優缺點)大部分人養成了狂按快門對焦的習慣,然而a7連按起來對焦頻率沒單反快(反差對焦怪我咯/然而我依然比你們不容易跑焦)

3,全屏幕都可以反差對焦真的很好用,剛教焦選擇對焦點的時候大家拍人像腦袋上都清一色的留空(因為邊緣無法對焦)

4,要不是課上專門留出時間練習如何使用機內測光表我都忘了這貨的存在了,EVF實時預覽不要太好用

5(個人吐槽)索尼啊,關掉實時預覽之後能不能讓光圈隨時處於全開狀態?用閃光燈時小光圈在室內對焦根本就是噩夢

6,(索尼的)菜單和他的豐富的個性化選項的確讓他更像是一個私人化的所有物,而不是一個拿起來就能用的工具(誰知道你C1234設的都是什麼功能)

6,換個鏡頭感測器要不進灰都對不起自己


@AreYouKiddingMe

首先,我們認為相機的畫質【也即這位答主在答案中提到的「性能」】主要由感測器和鏡頭決定,與相機本身是單反或微單並無必然聯繫。而對於同一時期的單反和微單,也就不大可能存在「秒殺」的局面,所以下文不使用「秒殺」一詞。

本人是索尼相機的用戶,對這位答主的看法表示不贊同。不過我使用的不是索尼的微單,而是索尼的卡片機RX1。索尼現役的微單旗艦A7R II的畫質顯著高於RX1。另外,大多數攝影愛好者的技術顯著高於本人。

這位答主的圖片最大被放大到500%左右,那麼我也上幾張照片的原圖和500%的截圖。上傳時,500%截圖的尺寸是1500*1000,為確保對比公平,請點開查看大圖。

1.

2.

呃,這兩張照片由於構圖問題,基本上是廢片。不過這不是討論的重點。

3.

值得一提的是拍攝上面這張照片的時候由於光線條件惡劣,用的感光度是ISO6400。好了。這是卡片機的情況,不知這位答主是否滿意。歡迎討論,但不負責回答「為什麼單反還沒有消失」之類的問題。喵。


非常巧,我也去了暹粒,也在吳哥窟拍了一張類似的照片,正好用來和樓上 @AreYouKiddingMe 的圖片對比,雖然我是在門口人家是在內場,先上圖,因為是自己和小夥伴的合照所以人物打碼。紅框部分為我的放大部分

圖片信息如下

同時我對AreYouKiddingMe的圖片做了處理,因為沒有原圖,所以就將他的大圖保存下來,大圖的解析度是1440*924,在PS中調整圖像大小,使此圖橫向的解析度達到同樣的4912,然後放大到200%,當然,這樣放大後圖像就都是像素點了,所以我就把後面的100%截圖貼到了與原本一致的位置,如下圖

然後兩張圖片均放大到200%,並列在一起,非常巧,此時畫面中有兩個身高差不多的人物,我用細紅框作為參考線,左邊為7D右邊為NEX 6

此時再對比細節,我也不知道怎麼評價,大神們來吧。我是覺得沒有原圖的情況下這樣的對比是在引戰,請大家嘴下留情另外補充一下參數對比:

1.佳能7D的CMOS為APS-C幅面(全幅轉換係數1.6),與NEX 6(全幅轉換係數1.5)接近但略小

2.7D像素1800W,NEX 6 為1600W像素

3.這裡不知道7D使用的鏡頭,看視角大概在18mm附近,我使用的SONY E10-18 OSS鏡頭,國行價格目前5700元,算微單中除FE16-35外唯一的廣角鏡頭,定位應該是中高端。


為了這個問題寫的,不過以回答形式不符合我語氣。就寫的日誌。

單反將死,有事燒紙

單反,單鏡頭反光式取景照相機,因內置的反光板而得名。由反光板和五稜鏡組成的取景系統,類似潛望鏡,讓攝影師不再通過距離估算來進行對焦控制,顯著的降低了操作的難度,幹掉了不能換鏡頭的雙反相機和不能直接對焦的旁軸相機。

  在傻瓜相機登場後,普羅大眾使用相機的才算多了起來,方便的取景、精確的對焦、更換鏡頭帶來的畫質提升,這讓單反,成為畫質的代名詞。直到現在,在普通人的觀念里,似乎有單反就是畫質有保證。但造價昂貴的五稜鏡以及美能達引入的機身對焦技術,以及數字時代昂貴的感光元件,造成單反的價格居高不下。

  特別是佳能5D2在一次電影中的意外使用,使得單反拍微電影,風風光光火了一把。讓人以為,拍微電影,不能用攝像機,一定要單反,表面光鮮背後,確實單反市場山河日下,風光難再。

  新的敵人,就是無反相機(含單電),甚至是越來越強大的數碼相機。

  無反相機,無反光板照相機。包含單電、微單、「巨單」(你懂……),特徵是去掉了反光板與光學取景系統。數碼相機,可以理解為不可以更換鏡頭的數碼照相機。

  他們從多個角度開始蠶食單反的市場。

  相片畫質

  最早的無反相機在2008年由松下推出,無反之前,單反的畫質有賴於感光元件的感光面積,除了索尼05年的跨時代APS-C畫幅的無反相機使用了單反同級的感光元件,數碼相機的畫質一直上不來。無反使用了單反級別的感光元件,使得畫質與單反相同,就這樣,單反和無反大戰的大幕被拉開了。

  價格與體積

  無反相機出現後,在當時,由於媲美單反的畫質,取消五稜鏡的廉價與更小體積,贏得了第一批用戶。價格上頗具壓力的單反使用了膠合工藝的五面鏡代替了打磨工藝的五稜鏡,降低了成本,也減小了重量。但對應的,五面鏡無法實現100%的取景視野,不過很多人並不在意這一點。

  而光學系統帶來的體積是單反揮之不去的夢魘,雖然佳能100D號稱最小的單反,但相對於單電,依然是個巨人,我覺得賣點是白色倒還說得過去。

  對焦系統

  單反的自動對焦是另一個優勢,相位對焦相對於反差對焦,具有速度快的優勢。但索尼的A系列單電打破了僵局。

  單電,全稱單鏡頭電子取景器照相機,因為依然帶有反光板作用的介質(半透膜),雖然使用了電子取景器,但對焦模式依然是單反的對焦系統,所以對焦速度並無不同,且由於半透膜無需抬起,除了讓低端單電擁有高端單反的連拍性能,而在持續跟焦上,更是完爆單反的。要知道,單反抬起反光板,是無法對焦的,所謂的連續自動對焦,是根據物體移動推算,而非索尼的實時相位對焦,所以,連拍速度越快,對焦精度也會下降。

  在2010年推出的A55和A33,是第一批真正具備對抗單反實力的產品。今後也將狠狠地扼住單反的死穴。2015年的索尼A7R2,將對焦點達到了驚人的399個。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公認最強對焦奧林帕斯之前,對焦最好的微單是尼康的1系列……首創將相位對焦集成到微單。而現在的尼康單反對焦系統連擠牙膏的佳能都不如。

  視頻畫質

  雖然第一台視頻單反是尼康的「500年機」D90,但標清級別的解析度也僅僅是證明有了這個功能而已,即便是神機5D2也是因為巨大的攝影機無法使用航拍,湊巧而已,而且,這裡有大疆的功勞。不深談。

  5D2使用了抽樣技術,2020萬像素只有200萬被使用,換句話說,像素其實不是連續的,與我們照片縮小顯示不同,單反的視頻並不會因為記錄的解析度低,而保持畫質。

  松下,或者說Panasonic(只有國內叫松下)的GH系列是一個異類,使用了全像素採樣技術。畫質是遠超各種視頻單反的。

  而視頻畫質的重要指標——寬容度,現在的寬容度之王是三星的NX和索尼的A5100。

  操作

  單反使用者最大的理由就是無反操作不舒服,這是先入為主的觀念,無意反駁什麼,單電使用了EVF取景器,在操作上,於單反並無不同,同時,相機會實時演算照片效果,所見即所得,這與光學取景的單反是質的差異,有些人抱怨單反容易拍虛,或者很暗,雖然可以從屏幕看剛才拍的怎麼樣,但是單電不需要抬頭檢視剛才的照片,在取景器就可以,效率大增。

  測光系統

  無反將測光系統整合到COMS上,而單反必須使用反光板將光線反射到五稜鏡頂上的感應器進行測光。雖然測光準確度,兩者都依靠機身的電氣性能,但單反拍照,必須抬起反光板,這就帶來了震動,並影響了綜合性能。

  防抖

  索尼的單電繼承了美能達時代的2軸機身防抖,而松下、奧林巴斯與索尼A7系列的主流微單(無反)普遍帶有3軸甚至5軸防抖,這使得用戶可以購買廉價的不帶防抖的鏡頭或轉接老鏡頭時候擁有防抖性能。而佳能、尼康不僅沒有機身防抖,而且同鏡頭帶不帶防抖的價格相差30%以上。

  現狀

  現今,在畫質與對焦系統結合的最好是大法索尼,4D對焦系統武裝的A5100與A6000由於感光面積大於M43畫幅,是終端機最具性價比的。

  佳能引以為豪的龐大鏡頭群……已經可以無縫對接在索尼的微單上使用,並且是相位自動對焦。索尼的RX100M4和RX10M2,已經具備15幀每秒的連拍,和1000幀每秒的高速攝影,留給單反的市場已經不多了。

  在這裡友情提示,百度百科的解釋是錯誤的。半透膜相機不能當作無反相機的稱謂。一些朋友不知道,在你眼裡解決問題的單反就已經不是單反了。因為前面說到,單反是因為其取景方式來定名的。

  比如新支持WIFI的相機,一些工具和軟體讓單反可以通過手機來控制拍照,但這個時候的單反,反光板抬起,已經是「無反」的工作模式了,已經不能稱之為單反。

  比如號稱雙系統的佳能70D,雖然解決了實時取景狀態的對焦問題,,他的兩套對焦系統並不能同時使用,在該模式下,已經屬於「無反」了。

  更何況,連拍速度還不如單反。這有什麼結果呢?現在很多人抱怨婚紗攝影或人像沒有「抓住瞬間」,而抓住瞬間除了攝影師本人的經驗,就有賴於相機的連續拍攝功能,同樣的動作,我單反拍了5張,有3張沒合焦,而單電的7張,有6張合焦,那麼就是2倍的成品效果,而14幀連拍的1D售價5萬,而15幀連拍的單電A77M2是6000……

  單反的去向:

  一種是類似徠卡的旁軸,走經驗主義的小眾派別。而這條路正在走向微單……不,巨單的發展。

  尼康的微單恰恰是旗下賣的最好的相機之一,佳能則在用中端單反進行「無反化」的演進。

  而一些老用戶,依然會抱著單反、無反孰優孰略的問題,本能的抗拒這股大潮。

  縱觀全球,中國的進程總是慢半拍,不僅僅是換代速度,而是思維模式。傳統與僵化的思維模式才是攝影最大的敵人。熟練應用無反相機帶來的更強功能,需要用於接受新鮮事物,至於未來會何去何從,明白人早已心中有數。


受限於電池技術,加上模特不認小相機


五稜鏡裂像屏,你們這種人根本理解不了


這種對比放照片是不對,題主用了「除了」,又用了「如果」。

從機身出發,無反較單反,區別在於,無獨立的測光感測器,無獨立的對焦硬體,以及無反光版

單反的優勢,把對焦和測光功能獨立出來以及無需感測器的取景方式,減少感測器的使用時間與負擔[比如按快門後,感測器可以不用清理取景對焦測光時所殘留的數據,三方協作可以降低整個拍攝過程的延遲]。

單反的劣勢,拍照時,反光版一定要抬升,對焦取景測光時,反光版必須降落,兩者切換必須等待一個機械的動作,並且並非有快門那麼高的靈敏度與速度。所以,無論是活動反光版的單反還是固定反光版的索尼單電,一句話,成也反光版,敗也反光版!


單反的優勢

1.鏡頭群的優勢,大量的穩定的,有歷史積累的鏡頭體系,使得更換成本低,同行換用或者在同行里臨時借用,介面一樣,替換方便,體積大維修也方便。

2 燈光系統。 目前單反的機內多燈遠程遙控體系,TTL系統,成熟穩定成本低廉,國產可替代產品多如牛毛。

3 耐用性,實際上這點可以參見各地的大量攝影工作室,影樓,嚴酷環境下的使用,微單系統因體積設計原因,還沒有考慮到這些吧。傳統的攝影行業使用率的原因 微單還沒有大範圍的替代單反。當然也有部分做視頻的攝製組已經開始用A7S替換了5D 2 、3系列拍視頻。

4 使用成本,單反的總體擁有成本是低於微單。我不是指愛好者單獨配一個套頭的成本,而是配置了可以供大部分使用場景使用的鏡頭群,燈光系統,滿足需求的總體擁有成本。

單反的劣勢

1。 技術更迭慢

2。光學系統限制,還沒有實現全畫幅對焦的設計

3。體積限制,天然硬傷,無法滿足女性,和希望攜帶方便的用戶。

目前在視頻領域,全畫幅微單已經開始入侵,愛好者領域,並不需要特別廣的鏡頭群,也不是太在意配件系統的總體擁有成本,則強悍的CMOS硬體性能確實可以滿足大部分的需求。

其實很多的攝影使用者不需要上面說的單反那些個優勢,只要性能強,底大,輕便小巧,鏡頭可轉接。所以A7系列已經成為很多攝影師的備機了。


謝邀。

其實前面幾位老師已經說的很清楚了,根本不需要我再多言,在此就簡單亂分析一下。

單反優勢:

1、使用習慣

2、鏡頭群較成熟

3、特定需求,如客戶認為單反更專業

4、老牌廠家提供的服務和信息渠道等

5、高端單反尚具有微單暫時無法超越的部分機能

微單優勢:

1、體積小

2、體積小

3、功能和感測器處理器跟單反同水平但是體積小

4、單反能做到的早晚也能做到

5、時間能鑒證科技的進步

總體而言:我們為什麼還要用黑粗重的單反呢?

相信答案已經在大家心裡了。


副廠鏡頭配件多


這個題好多人都答過了, 我也就不多說了. 我大部分觀點和大多數人都差不多. ( 無乾貨預警 )

微單的優勢, 在我看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排名不按先後

  • 性價比

  • 電子取景器的實時取景
  • 便攜性
  • 萬能屁股的屬性

然而劣勢, 主要在於以下幾點

  • 高速對焦
  • 電池續航
  • 原生鏡頭/配件群
  • 逼格

在我看來, 在消費級別的相機里, 單反除了比格之外已經不具有任何優勢. 不管是旅遊的大媽還是絕大多數的發燒友. 當然, 打鳥等等肯定還是除外

在專業的領域裡, 單反有單反的優勢.

樓上有答主說到過風景的. 目前135系統拍風景最好的相機是 a7r2, 一款微單.

而且認真拍過風景的人都知道, 拍風景必須手動對焦. 絕大多數單反在a7r2面前並沒有優勢.

一個a7r2級別的微單, 可以轉接所有家的鏡頭. 17TSE, 21 summilux, 1424大燈泡, 基本你能講出來, 他都能轉接.

最後:

對於百分之99的人來說, 微單的缺陷, 僅僅在於逼格而已. 這是消費級單反存在的唯一原因.


1 畫質上,如果感測器規格類似,單反是沒有什麼優勢的。

2 抓拍能力上,體育機的連拍和連續對焦能力好於最強微單,尤其是1dx之類的體育機。

3 自動對焦鏡頭群方面,單反也更為完善。

總之頂級體育單反的抓拍能力和諸如400 2.8之類的鏡頭帶來的便利能提高攝影者極端情況下的出片率,更適合抓拍場合,所以頂級單反也是一部分專業攝影人更好的選擇。

當然,技術上如果廠商願意,完全可以讓微單具備類似甚至更好的抓拍能力,只是市場還不允許吧。

nex5剛出就買了... 最近準備入A7, 呵呵。


EVF在抓拍的環境下,有一點遲滯,物體運動沒那麼流暢,讓你的預判感會失靈。其他方面主要是由於索尼拍jpg艷,拍無損時有壓縮,不過現在改過來了。

其他就是同規格鏡頭略貴,鏡頭群不夠豐富。前一項對於錢少的有影響,後一項對錢多的有影響。

無反確實進步神速,估計再過個5到10年就能跟單反死磕了。


無反的法蘭距比單反小很多,這在鏡頭設計方面的優勢是先天存在的。

無反的劣勢就是電池和 EVF 這兩個問題。對焦儘管單反也快,但是容易跑焦,無反從原理上就不存在這個問題。

感覺現在尼康比起索尼的優勢就是索尼不靠譜的 RAW。鏡頭方面佳能轉接可以全面超過尼康了……


顯示屏取景在某些特定場合會比較方便,尤其是過高或者過低的位置進行拍攝的時候。

對於風光攝影和人文攝影的發燒友或者專業攝影師來說,對拍攝範圍進行觀察和在大腦中提前構圖是必須的,只有意識中的矩形框架內有了可以拍攝的內容並構圖後,才開始拿起相機進行拍照。在這個過程中,通過目鏡和鏡頭直接觀察和調整鏡頭表現的內容和構圖,直到達到之前大腦中想像的構圖結構,才會按下快門。

估計只有初學者才會拿著相機東瞄西瞄,鏡頭變焦變來變去,總是試圖從相機的取景或者顯示屏上找到合適的構圖。

正因為如此,我一直不接受顯示屏取景,感覺是不適應,極為不適應。特別是舞台攝影抓眼神時,用顯示屏取景那就是沒可能的,舞台攝影連拍更是沒可能。。

說到快門延遲,沒用過微單,不知道延遲到了什麼水平,看評測,輕微延遲還是有的,這個估計很多普通攝影愛好者也可以接受,但是還是個硬傷,導致了拍攝適應性要單反差,估計隨著電子技術的提高,這個會繼續改進吧。

像素,尤其是有效像素,只跟CMOS的大小成正比,插值算出來的沒什麼用。

這幾年一直用萊卡的LUX作為備用機,在光線條件好的時候拍風光,不管是使用場景模式還是全手動,成像都非常好,一點不比5D2差,但是弱光或者複雜光線下,就不是很容易使用了,必須手動調節曝光而且成像質量直線下降。

前面有人說到婚禮拍攝,如果兩個機器兩個機位,對於拿長焦拍特寫的來說,例如70-200的鏡頭,用顯示屏取景拍攝特寫也是不可能的,因為表情和眼神才是特寫的精髓。只有預見到那一瞬間,提前準備,到來那一瞬間按下快門,才能拍出完美的特寫。 但凡用顯示屏,還有快門延遲的,都沒法子用。估計拍場面的機位,用顯示屏取景會比較合適。

看了很多全幅微單的評測,覺得現在談微單取代單反的時候還有些早,等微單技術再發展些,估計單反的地位會受到嚴重威脅。那個顯示屏取景,還是個問題。。


單反對比單電無反的握持手感與人機工學目前無解,a7再怎麼加手柄握持和按鍵操作就是不如專業單反順手

的確不錯的evf,加在那麼小的機身上,怎麼貼臉怎麼彆扭----無解

還有單反光學元件通用性強,取景器可根據需要替換黃斑裂像等適應純手動鏡頭群,單電無反目前無解

就是說單電無反目前使用手動鏡頭的體驗相比單反,真的差遠了

更新:

居然還有說可以往微單上加鋁塊加配重的,要是A7R2加到D810那個大小和重量,我為何不直接去買D810?還便宜...這不是脫褲子放屁是什麼???


推薦閱讀:

女生學生黨想買個自己的相機,不用太專業適合旅遊拍照就可以,卡片機和微單哪種更適合,推薦一下型號謝謝?
目前sony的a6300與a6000差價近兩倍,目前是攢錢入6300合算還是直接入6000合算。?
黑卡相機與微單相機的優缺點?
索尼的微單該如何選擇?

TAG:攝影器材 | 單反相機 | 單電相機 | 微單相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