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轉型發展要如何轉型?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覺得還不錯 安利給大家:山西大突圍2017 太原道三晉文化微論壇_微贊
題主誠心誠意求教,請地域黑饒過題主這一問。期待各行業大神發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對於山西經濟的轉型與發展,現在與未來,優勢與劣勢提出自己的觀點,能有數據以及圖表佐證觀點的話更好,真心感謝!
山西的問題,跟東北地區非常像,事實上已經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山西經濟的衰退,不是今年才開始的。事實上,自2010年以來,這個省的經濟就開始顯露頹勢:無論是人和錢,都開始外流或者增長乏力。
(1)人——山西人口(小學生)流失
從統計局的數據里,你看不出山西人口的流失。2014年的常住人口比2010年還有所增長。但真實情況並非如此。我們可以從小學在校生人數上,看到端倪。2010年的時候,山西全省有小學生291萬人;到了2014年,下降到224.5萬人。4年時間,小學生人數減少了23%。而同期全國因為計劃生育的影響,小學生人數平均減少了5%。也就是說,山西小學生人數減少的速度,是全國的4.6倍!
(2)資金——大部分山西人沒有興趣買房子
2010年到2014年,山西全省「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從1.86萬億增長到2.69萬億,增速是44.6%。而同期,全國因為貨幣超發,這項指標的平均增速度60%。2015年11月,山西的存款餘額只有2.9萬億,而深圳是5.93萬億。山西全省吸引的資金,不到深圳一個城市的50%!
人走了,錢增長的慢了,山西的樓市也開始降溫。在今年4月,全國各省住房公積金「曬家底」,山西竟然成為內地31個省市裡公積金使用率最低的省份,使用率只有25%,低於西藏、青海、甘肅,不到重慶、江蘇、福建、浙江、上海的三分之一。也就說,大部分山西人沒有興趣買房子,雖然房價不高。為什麼?一是沒有錢,二是人口流失、不缺房子。
(3)山西經濟衰退,直接誘因是煤炭價格的持續低迷。
過去10多年,煤炭行業經歷了一次罕見的大牛市。從2002年到2008年,煤炭價格從每噸不足200元,一路飆升到接近每噸1100元。金融危機後回落,但隨即被「四萬億刺激政策」激發,再次上衝到850元每噸。而目前,秦皇島港煤炭報價,根據熱能不同每噸在295元至420元浮動。據報道,2015年山西煤企凈虧損70億元,欠發職工工資35億元,欠繳社會保險109億元。
但山西經濟的困局,顯然不僅僅是煤炭價格低迷造成的。長期以來,山西煤炭帶來的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全省經濟結構單一,習慣了躺著靠煤炭掙錢的日子,轉型緩慢,民間社會缺乏活力和創業空間。最終導致人口流失、資金增長緩慢。
(4)與河北的對比,河北有大腿抱
山西的低迷,是煤炭帶來的。山西遭遇的危機,顯然跟「睡在上鋪」的難兄難弟河北不盡相同。河北目前經濟的低迷,是鋼鐵、水泥、玻璃等產能過剩帶來的。
但河北包圍著京津,北京正在卸包袱,這些包袱對河北來說都是財富和機遇。所以,河北雖然經濟一般,但環京津地區人口一直強勁增長,過去4年里小學生人數增長了10.3%!為什麼河北能增長?當然是因為他們有「兩個郊區」:北京和天津。
解決的辦法只有一個:改變強政府、弱社會的局面,建立真正的市場經濟體制,讓老百姓願意到山西創業、生活。而這,顯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實現的。
人才問題
晉商繁榮,儘管不盡正常,說明山西的人才培養與管理有其一定的辦法,這就是文化基礎。
山西繁榮,儘管也都不正常,譬如中原兵火、或者軍閥割據,但聚集了人才,才有繁榮。
上次繁榮,更不正常,只是偶然的一過性的資源依賴。
那正常的繁榮是啥?
先靠領導們的帝都人脈,拉些大型投資支撐幾年;令家好不容易混到那麼中樞的位置,啥正事不幹,反哺鄉里,卻還要連累,實在可惜了那些歷史性機遇了。
利用這幾年喘息時間,大力吸引西北地區的人才聚集過來,能發展啥就發展啥。
長期而言,設法完善教育體系,中小學、職業技術、高等教育。鑒於山西不大可能花大力氣吸引頂級人才過來建設華而不實的211-985,不如設法建立職教體系,完善中級人才培養,補充優質的中層商業人才。現在的產業除了現在幾乎不存在的精細煤化工,全部沒出路,山西的出路在對外移民減少人口和產業重新培育。
山西的出路就是不斷的向東部移民~本地最終成為一個人少的富裕省份~大部分人去沿海找到人生歸宿。這是中國現在正在發生並且將會長期發生的事情,是中西部大部分省的歸宿。這也是題主和大部分答主不願意和局限的~他們只想讓山西人在山西發展~希望山西能在解決山西人就業的前提下還要好的收入~想讓山西做廣東浙江~不做內布拉斯加堪薩斯~但是~這有點像做無米之炊瀉藥,我認為可以大力發展旅遊,使其成為一個支柱產業,下圖為2015年十月黃金周各省市旅遊收入(來自:中商情報網)。收入不錯,且勢頭很猛。當然發展旅遊1要規範旅遊市場;2要發展交通,引流入晉;3更要大力宣傳出去。(現在看來這三方面都沒做好,去個壺口還只能坐汽車)
作為一個山西人,看到現在的狀況,內心很複雜。作為一個即將畢業的碩士生,感覺前路迷茫,如果本地找不到工作,只能遠走他鄉~~跑題了~拉回來~~ 首先,提供優惠政策,引進高科技的項目。這樣才能讓人才聚集起來,盤活經濟。 其次,注重本地人才的培養和外地人才的引進。發展經濟最終是要靠人,據統計山西人口近幾年一直處於流失的狀態。就拿身邊的人來說,外地很好的大學碩士畢業,想回家鄉,可是在本地找不到工作,只能留在東南沿海城市,更別提在國外名校碩士畢業的同學,即使想回來發展家鄉,也沒有環境,有心無力。這點自然又回到第一點的解決方法上了。 再次,轉變思想觀念,凈化社會風氣。當然這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的事情。本地同學們聚會自認為混的好的,就是在事業單位國企之類的,但深談之後發現,基本沒有一個是自己通過公開招聘考進去的,無非是拼爹。這也反映了山西市場經濟肯定無比落後,年輕人都是追求一個鐵飯碗混吃等死的狀態。 最後,我一個90後,多少受到些教育的人,已經對前路感到迷茫,看不到一點曙光,對於山西未來的發展,其實基本是不抱希望了,有能力的人勇敢出走吧。ps 太原這幾年確有不少亮點,大學城的搬遷和修路架橋城市建設給這個死氣沉沉的城市帶來了些許新鮮活力。
首先謝邀,作為一個學會計的大學狗,這方面還真不是我的強項,不過涉及到家鄉,也就想要好好談談對這方面的看法。 之前也聽到寢室的一個晉城姑娘說她父母所在的煤礦單位今年過年沒發什麼福利,之前也聽我媽媽說近幾年錢越來越不好掙。答主是長治人,在太原念書,同時也發現近兩年長治的美食城多了很多(會不會暴露了吃貨本性==)。之前去重慶,和那裡的人說聊天時,發現那裡的人之於考公務員更傾向於經商。
但是!雖然對這方面很感興趣並且心繫家鄉的未來發展,自身的知識儲備卻沒有涉及到這些方面,只能在這裡貼幾個數據供題主參考和討論了。
「轉型」從哲學方面來看,是事物的結構形態、事態的運轉模式和人們處事觀念的根本性轉變過程。從經濟學角度說,就是模式、結構、經濟增長點等各方面的轉變從而形成更為優化、更有質量、更具效率的經濟新形態。
因此我所理解的轉型發展,就是基於反思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不足,同時迎接新技術、現代化產業,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走出個體性特徵新經濟新常態之路的過程。
貼幾個數據吧:(不知道為什麼插不了圖)聚焦山西 綜合編輯 22日,山西省統計局發布1-2月份全省經濟運行情況。其中:
工業:1-2月份,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降4.9%。 用電量:1-2月份,全省全社會用電量284.2億千瓦時,下降1.5%;其中,工業用電量209.6億千瓦時,下降4.1%。 貨運量:1-2月份,太原鐵路貨運量8953.4萬噸,下降11.1%;公路貨運量1.3億噸,增長5.1%。 投資:1-2月份,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37.3億元,增長17.1%;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37.5億元,增長10.6%。 消費:1-2月份,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0%。 旅遊:1-2月份,全省旅遊總收入309.4億元,增長20.3%。 進出口:1-2月份,全省海關進出口總額145.6億元,下降14.1%。其中,進口57.7億元,下降17.7%;出口87.9億元,下降11.6%。 財政:1-2月份,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76.7億元,下降11.8%。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55.2億元,增長5.0%。 金融:2月末,全省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29026.4億元,比年初增加385.0億元;各項貸款餘額18849.6億元,比年初增加274.8億元。物價: 1-2月份,全省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2%;全省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15.8%。
註:按照國家統一制度,為保證統計數據可比,1-2月份工業、投資、消費等指標只統計累計數,不統計當月數據。 (郭星星)
2016年煤價將繼續維持低位
來源:山西經濟網 作者: 發布時間:2016/3/27 11:21:11「預測2016年煤炭供需總量均下降2%左右,煤炭價格將維持低位,甚至有30塊錢下跌的空間,下水煤還有可能跌破330元/噸。到2018年,如果通過2-3年產能的化解和落後煤礦的退出,煤炭產量能夠控制在35-36億噸,供需將達到基本平衡。這個時候煤炭行業是真正進入健康可持續的狀態,價格也回歸到合理的區間內。」在3月25日召開的2016年(第六屆)國際煉焦煤資源與市場高峰論壇上,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煤炭建設協會副秘書長徐亮博士展望了煤炭行業的未來走勢。
徐亮指出,2015年以來,煤炭市場延續了上一年度的趨勢,呈現「一升七降」的運行特點。具體表現在煤炭消費下降、煤炭產量下降、煤炭進口減少、價格下滑、企業效益下滑和庫存持續上升等方面。2016年我國的經濟增速將進一步放緩,煤炭下游產業仍然過剩。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擴大,通過化解過剩產能和脫困發展將是未來兩年內的重要任務,且難度很大。
徐亮在演講中指出,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以及新能源的發展壯大,環保要求的逐漸加強,未來煤炭消費量下降將是趨勢。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能源消費總量43億噸標準煤,其中煤炭佔64%,水電、風電、核電、天然氣等清潔能源佔17.9%。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5.6%,能源消費彈性係數下降到0.3。《中國能源展望2030》報告提出,2020年、2030年總量分別達到48億噸標煤和53億噸標煤。一次能源消費結構持續優化,煤炭消費比重將有較大幅度下降。2020年、2030年煤炭佔比分別為60%、49%。
此外,煤炭業本身亦存在諸多問題:產能過剩、結構不合理、企業負擔重、清潔利用水平不高等。數據顯示,目前全國煤炭總產能57億噸,其中正常生產及改造的煤礦39億噸;新建改擴建煤礦14.96億噸;停產煤礦3.08億噸,過剩20多億噸。如山西省現有煤礦已核准的產能達14.53億噸,2015年產量9.7億噸,有接近5億噸建設規模尚未釋放;788座重組整合礦井中,已經投產301座、聯合試運轉64座,這些煤礦的產能還將陸續釋放。在我國年產9萬噸以下的小煤礦有5400多個,且這些煤礦都是非機械化開採。小煤礦的產量佔比不到20%,但是安全事故卻佔到了70%。
2015年5月29日,山西省金融振興推進大會召開,打響了「金融振興」的第一槍。面對「一煤獨大」、「經濟最困難期」、「塌方式腐敗」、「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諸多困難和挑戰,山西經濟迫切需要全面轉型。王儒林書記署名文章強調指出,金融振興是山西省產業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是解決山西省企業資金短缺和應對經濟下行的迫切需要。
新常態下山西要降低外需依賴,實現資本積累驅動力的多樣化
經濟新常態下的山西關鍵要降低外需依賴,實現資本積累驅動力的多樣化。為此我們提出如下幾種實現路徑:
第一是將礦產資源經營的超額收益納入政府管理,強行中斷資本積累與外需之間的聯繫。具體做法包括收繳因需求變動產生的超額收益,對超額收益實行基金管理制度,利用基金培育其他資本積累方式等。第二是以「一路一帶」為契機,將山西的資源型產業從生產領域轉向運輸、倉儲、交易領域,增強資源型工業的產業延伸和帶動能力。第三是深入挖掘資源產業之外的優勢產業,利用礦產收益基金進行扶持,引入新的商業業態和組織模式予以發展,比如裝備製造、鋼鐵冶金、特色農牧產品、旅遊等。第四是推進推進省域範圍內的區域一體化,擴大內部市場容量。著力構建太原—陽泉—忻州和長治—晉城—臨汾兩大城市群以對抗新時期的石家莊—保定城市群和鄭州—洛陽城市群。同時建議將運城市設立為省域副中心城市。第五是推進省域範圍內的區域一體化,擴大內部市場容量。第六是有條件有選擇的承接外來產業,重在引入人力資本、技術要素和新的商業模式。
謝邀。看一個地區的未來,必須從她的歷史和地理入手,再結合現在的形勢。我看地理環境對山西的影響太大,內部交通和物流成本太高,以致不適合在省內組織起一個經濟體系。只能把山西和山西人的發展放到全國經濟的大環境下考量。
就目前來說,太原和大同代表的中北部地區,有能源和重工業的基礎,應該努力的向臨近的環渤海經濟圈靠攏,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今是互聯網和高鐵時代,太原離北京太近,區域中心的吸引力已經大大下降了。在集約經濟的模式下,石油都過剩了,何況煤炭。但是煤炭產業想轉型確實很難,縱觀人類歷史,煤炭及其相關產業早已處在下坡路上。新能源需要的技術、資金、人才門檻又太高,山西沒什麼優勢。
必須提一下晉西南,這是古代的河東郡,富庶的農業區,人文氣息濃厚,曾經輻射山西各地,和現在的地位不符。但凡古代農業發達的地方,一定有足夠的潛力,未來一定不會窮迫。晉西南的轉型應該利用和陝西,河南接近的優勢,融入關中-中原經濟圈,形成規模。晉國就來源於晉西南一帶,山西人要在戰略高度重視這個問題。
總的來說,山西的東北和西南,這兩個方向立住腳了,山西其它地區就站起來了。但是長遠看,山西人應該走出去。山西自古就是移民來源大省,晉商也是在外發展。外出的山西人會帶來新的機遇,觀念和意識,產生鯰魚效應。否則僅靠本省的資源和市場是難以撐起大的格局的。從這個角度上說,教育和信息化才是未來,山西人有能力成為高素質高智力的商人,管理者和勞動者,這樣即使出去了,也能有很好的生活。
最後強調,官場風氣對教育和信息化至關重要,這是最費力見效最慢,但影響最深遠的。因為教育和信息化需要政府長期的支持和投入,而其他資源也好,發展規劃也好,市場是可以自行配置調整的。謝邀,第一次回答問題,簡單說下自己的看法,請斧正。 山西近兩年的經濟情況有目共睹,經濟增速全國墊底,作為在東北上學的學生有點感同身受。經濟下行最明顯的表現是什麼?對於東北是市場體制僵化、地方財政危機,而對於山西來說則是能源需求結構和總量的變化導致經濟推動力的減弱。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東北和山西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從前經濟發展所依賴的優勢因為不能跟上時代的需要成為今天拖累發展的劣勢。 這樣局面短期來看讓人頭痛,但長期來看是很大的利好。而且這種局面歷史上可資參考的先例不少:比如德國的魯爾工業區改造、俄羅斯委內瑞拉深陷「資源詛咒」陷阱的教訓等等,所有參考案例的結論是改革求生,不改革自陷絕境。 如何改革? 首先在地里區位上,東有環渤海經濟圈(舊稱,現在正在整合城市圈)、南有中部最有潛力的城市群(以鄭州為中心,雖然整體水平不高)、西有西部大開發的核心之一西安和絲綢之路的貫穿,這些戰略都在形成但尚需時日,難道山西作為一個省級單元和能源供給中心要孤立與發展潮流么? 其次,山西不是不想改革,但這麼多年為什麼能源獨大且落後的格局從來沒有變過,根本上是沒有釐清人和利益的關係,這是最難得問題,需要國家的支持和介入。如何解決也需要國家大腦的規劃方可施行。在這種基礎上可以推斷,以能源為突破口實現經濟發展難度大、時間周期長,所以需要另謀棋局,為核心的改革贏得時間。 再次,今年全國各地都以發展第三產業和以信息交通為代表的新產業為時尚和指向標。這是一個好途徑,山西如果能跟上這個潮流大力發展旅遊、金融等第三產業並克服地方財政難題加入新產業發展潮流中,一定會在社會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一個大台階。但無論是第三產業虛擬經濟亦或是新產業都需要實體經濟和產業基礎的支持。山西在改革核心問題、多方謀生的同時需下決心培育本省的下一個經濟亮點,這需要山西人自己去挖掘。而且,以東北的經驗來看,只有讓市場經濟參與進來並佔有合理的地位才能真正發揮預期優勢。 綜上,我覺得山西需抓緊改革核心的能源產業難題、培育三產新工業拉動經濟、鼓勵市場經濟發揮市場活力、參與到周邊區域經濟發展戰略中。
謝邀,第一次被邀請心裡還有點小激動啊。話說這類問題對於一個死宅的我來說,真心不是強項,不過既然被邀請了,不回答呢會顯得很不禮貌,那就硬著頭皮胡謅幾句,各位看官若是覺得純屬胡編亂造,大可無視之。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山西人,對於山西省的發展一直是漠不關心,對於這一點我深感慚愧,之前稍微瀏覽了一下各位經濟達人的回答,感覺真的很專業,這裡就來談一談我的看法。我覺得全球所有地方的發展的大趨勢都是一樣的,以前以農業即第一產業為主,到後來又以工業即第二產業為主,再到現在以服務業即第三產業為主,這是歷史發展的趨勢,只不過根據各地的具體情況不同,細節不太一樣罷了。山西省目前是一個典型的以能源產業為主發展的地區,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這些年山西省能源產業的發展出現了疲態,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對環境的污染十分嚴重,導致政府的一些整治措施出台,規範了這個行業的發展,但也限制了它的發展,當然這是好事情;另一方面是傳統的能源產業受到了新型能源產業的衝擊,效益大不如前。這兩方面的原因決定了山西省產業轉型勢在必行,那麼應該如何轉型呢?首先來說山西省支柱的能源產業,應從能源密集型產業往技術密集型產業發展,IP(intellectual property)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有技術才是硬道理。再來說山西省的產業結構,縱觀全世界,凡是經濟發達地區,第三產業的比重無疑是最大的,發達國家的產業結構普遍存在「兩個70%」現象,即服務業佔GDP的70%、生產性服務業占服務業的70%,由此可見第三產業對GDP所做出的貢獻。還有一點,政策的傾斜、扶持也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因素,甚至可以說是根本的原因。山西省的優勢除了自然資源豐富外,那就是具有悠久的歷史,最早到原始時期的丁村人,到後來的堯王,再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晉國以及韓趙魏三國,如此悠久的歷史比之於其他地方毫不遜色,甚至可以說要超出很多地方一大截,而悠久的歷史也造成了山西省豐富多彩的自然與人文景觀,這就決定了山西省旅遊業的潛力巨大,若是能利用好這個優勢,不失為一條好路子。至於山西省的劣勢應該是地理位置,不靠海,靠的一條河還不能通航,旅遊景點的分布不夠密集,成線狀分布,這些劣勢都阻礙著山西省的發展。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如不認同,勿噴或輕噴。
謝邀。對山西不是太了解。就說我自己的觀點吧。我是安徽人,我覺得山西和安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是距離特大城市近(北京,上海),都是全國重要的煤炭產地(大同,長治等,安徽兩淮),都是重要的旅遊省份(雲岡石窟,平遙古城,壺口瀑布等,安徽的黃山,九華山,西遞宏村等),都是勞務輸出大省!區位優勢還可以,但目前都是欠發達地區!高等教育數量質量都不高!反正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我不是誇自己的家鄉,和山西比安徽也是半斤八兩,我就說說山西可以借鑒的地方!安徽是勞務輸出大省,在上海外來人口最多的除了江蘇就是安徽,但是這種情況近幾年在減弱,為什麼呢,首先是上海房價高企,房價高,自然房租也水漲船高,對外來人口的吸引力減弱,還有一個最關鍵的事作為安徽省會合肥的影響力在擴大!有一部分人才直接留在省會發展,就像四川成都一樣,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四川人選擇回到成都發展!這與省會的崛起不無關係。安徽省會合肥2011年吞併地級市巢湖,面積擴大40%,合肥大力發展白色家電,以及科教事業,逐步成為中國最大的白色家電生產基地,中國四大科教城市。這對人才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說了這麼多,我覺得山西的出路就是大力發展省會太原,太原面積太小了,如果想發展成區域性特大城市,這個面積遠遠不夠!還是就是科教水平,特別是高等教育,大力發展好幾個211,985院校,一定要承接產業轉移,安徽就是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示範區,主要承接上海蘇州等沿海發達城市的勞動密集產業以及技術密集產業!這個很重要。山西也可以承接北京天津的產業轉移,有了就業崗位,就不愁沒有人。山西自古就是煤炭基地,這也是個重污染的產業,政府應該牽頭打造新型能源基地,研發新型能源,清潔能源,就像德國魯爾區的改造。這肯定會有陣痛,但是只是暫時的。第三產業,旅遊業這種高附加值的產業要搞上去! 暫時能想到的就這麼多。
雖然是山西人,但不是憂國憂民的類型,不會想著去研究經濟問題。
儘管如此,還是需要說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幾千年,山西作為黃河流域帶的重要省份,經濟地位一直不差,從新中國成立後到改革開放再到前幾年,能源成為山西經濟的亮點。但世界範圍內的經濟轉型趨勢不可避免,煤炭作為能源的地位嚴重下降。在此影響下,經濟轉型對於山西省來說就顯得十分迫切,依託能源為核心的經濟模式已經不適應當前經濟發展的格局了,但經濟轉型必定帶來陣痛,一方面是利益分配的重新布局,另一方面需要擺脫固有的經濟發展理念。
很多人把魯爾區的轉型當作模版,在我看來並不確切。寒假去過科隆,那裡發達的鋼鐵工業讓我著實震驚了一番,因為直到現在,工業時代在那裡留下的印記都隨處可見。一百年多年前,這裡的煤炭和洛林的鋼鐵造就了德法工業的神話。但魯爾區除了發達的能源,還有發達的交通,我覺得這個因素必須考慮進去。萊茵河十分寬闊,水流不湍急,很適宜航運,漢堡作為德國第一大港口第二大城市就位於魯爾區東北,而且德國鐵路交通也十分發達。還有就是城市集群效應,這一點也是魯爾區的優勢。埃森,科隆,多特蒙德,杜伊斯堡等許多工業城市在這裡集聚,直到現在德國西北部依然城市密集。山西的交通條件我就不說了,黃土高原,恨不能到處都是山,交通極其不方便。交通不便一方面影響與外界的經濟交流,也影響到經濟結構的多元化發展。更重要的是,人們的思想觀念也會受到極大的影響,思想觀念的落後是我感受最深的一點。
有空再寫。。。降低製造業成本,引入製造業或許可以真正挽救山西的經濟,能做的手段包括:1、降低用電成本,加快電力體制改革,提高市場電的比重,現在發電本身就是過剩,不如乾脆放開發電端競爭,讓製造業的用電成本降低。山西本身有煤的優勢,但是電價卻不低,製造業的引入必然受到影響。2、將政府有限的資金投資到道路的基礎設施建設上來,交通成本太高嚴重影響製造業的發展,交通便利方能有利於製造業成長。3、利用反腐改革徹底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雖然不可能立竿見影,但是至少逐步改進,讓除了公有制經濟以外的經濟主體對政府是感到公平和希望,之前的煤炭整合對引入外部投資的傷要慢慢修復的。
要想富,先修路,在高鐵大力發展的今天,運城到三門峽的火車必須繞道陝西再繞回河南,晉南一帶南下東去的火車都必須走這條路,關鍵還是單線的(16年暑假回家時發現才開始進行電氣化改造!!!)----------------------------我是高大威猛的河東人-------------------再說說現在正在建設的蒙華鐵路運城段,雖然運城-三門峽鐵路會修通,就目前所有的官方報道都是運煤通道,沒有客運方面的,何年何月才能把客運通道打通了呀???----------------------------我是高大威猛的河東人-------------------放個圖吧,我的老家,就住在這個村......中國古建築還是得看看山西的呀!!!大把大把的古建築(起碼上百年)門票很便宜,為什麼這麼便宜?票價高了就更沒人來了!為什麼沒人來,交通落後!配套設施不行!----------------------------我是高大威猛的河東人-------------------來來來,對比一下武漢黃鶴樓吧在湖北上學,不得不說,荊楚大地的人兒會發展旅遊呀!!!兩者對比,但你們說說,誰更能體現歷史呀?
第一次受邀,謝謝。雖然不懂經濟,但涉及到家鄉,我生活了25年的地方,我想談談我的看法。人生閱歷沒有那麼豐富,粗淺的談一下,有不對的地方希望可以有人批評指正。
-------------------------------------------------據說這裡要葛一霞------------------------------------一個地區如何發展,我看來是依靠兩種東西,人才和資源,政策應該是結合了這兩種東西的存在。說說人才。
即便有很多,山西也留不住,煤炭下的經濟有太多黑暗和局限,政府又在GDP的誘導下束手束腳,搞什麼能讓自己在任期有好的績效,那就搞,至於以後怎麼樣,那不是我關心的。哪怕你學的再好,也有一萬個不用你的理由,而你無可奈何。資源。我想不起山西有什麼獨特的硬性的資源,農業本來就不行,近年來又各種修建,和我一邊大的同學朋友我不知道他們誰還會種地,以後真的需要專業人士來大力發展吧。旅遊業,相較山西我想更多的人想去海邊或者西部去看看,研究歷史的可能會多考慮一下這邊。交通實在不夠好,礦產我就不說了。------------------------------------咯餓割----------------------------------------------------------我覺得出路在政策,山西本省的政策,媽媽不帶我們玩,就自己嗨。公共機構應該完全的透明化、公開化,互聯網化,人員晉陞、工資發放績效化。本來公共機構的存在就是讓這個區域的人們過的公平、自由、便捷,應當完全是一種民眾的自發行為,民眾享有完全的支配。比如給某個學校選擇老師,除了學校拍板,應當有家長和學生的參與,可以有幾個代表之類;涉及到區鄉村鎮的建設應當提前告知每個公民,每個人都應當擁有對此發表的權利,政府要無條件的堅決的維護這種權益,可以進行網上投票這種,選擇自己任務合適的代言人參與,直接參与的人員不能多,但一定要考慮好所有人的利益,等等。應當設置一個單獨、專業的部門對政府進行考核,受理群眾的投訴,指定科學的績效評定每個部門每個人,等等。總之,我覺得山西應該打造一個高度公平、自由、重視教育、科學規劃的區域政府,某些區域政策必要時可以高於國家政策,不破不立。山西完全可以當做中國未來走向的一個試點省份,給創業人士提供好的平台,吸引投資,培養人才。
感覺自己想的太理想,不過如果真的有這麼一個地方,你願意來嗎?謝邀。我只是個現在都沒寫完作業的初三生實在是不懂.......說個小看法倒是可以開啟各位老師的思路啦(?′?`?)當我每次和省擬同好【省份擬人化,這個和aph有點類似】聊起山西的時候,總是要提上幾句古建啊文化啊歷史啊,現代史沒的說可以談抗戰時候,抗戰不行可以聊民國聊晉商,晉商說太多了還有唐朝魏晉,在往前追還有晉國,晉國扒完了還有遠古啊....所以你看!山西光故事就這麼多了!就不懂得好好宣傳宣傳嗎?宣傳不是直接上來就說山西多好多好而是讓他們對這裡產生興趣啊!比如說最簡單的!講故事!講故事不是說發生在山西境內的故事,而是講和山西有關的故事。舉個比較有名的城濮之戰,先講晉文如何如何,交戰時如何如何,從而引導到晉國如何如何,最後說晉國的核心就在如今山西晉南一帶!(想不想來旅遊啊?)我說的絕對起不了什麼作用,肯定有厲害的專業人員來負責這種工作。讓山西給別人留下一個除了煤老闆和醋之外的好印象,我相信家鄉君故事那麼精彩肯定會有好多人對山西感興趣想要進一步接近噠(?o?╰╯o??)我去擼作業了,有時間再寫.....我自己覺得寫這一段的時候充滿了中二少女的感覺....
作為山西人,這幾年看著家鄉煤礦企業大量倒閉,大量煤礦工人下崗,很多朋友在家鄉找不到一個匹配她們能力的工作,首先改變找工作需要靠關係的現狀,讓更多有能力的人找到和他們匹配的工作,努力建設基礎設施,山西的路真的不方便,很多地方都沒有直達的火車,最後好好發展下旅遊業,目前為止旅遊業是山西最有潛力的方式,好好發展旅遊的周邊產品,打造適宜居住和文化的城市,如果有一天完全京津冀一體化,山西可以作為後期上班族短期旅遊的首選目標,我愛我的家鄉,我希望它能越來越好
在家的年輕人們,出來吧……你們的路決定了山西的路……
首先,你得說明轉型成啥樣子,如北上廣,那基本不可能,山西的轉型發展絕對不是經濟強省,對於目前全球經濟模式靠的是海洋,當然,如果第二次大陸國家得重新崛起,這就是新絲綢之路戰略意義,陸權國家向海權國家的挑戰,有點遠,所以,目前幾十年不可能經濟崛起,所以向全面經濟轉型不是好的方向,而且從國家角度,不管是哪部崛起,都沒有山西的份兒,基本都是邊角料,所以從這個布局來說,山西靠政策崛起基本沒有份兒,剩下的只有靠山西自己了。
那就說說如何靠自己,現在山西處於轉型陣痛期,還會經曆數十年的陣痛,煤對我們算是飲鴆止渴,但是還是得喝,慢性毒藥,煤不可能是山西的出路,我們要去哪?
即向何處轉型,所以咱就聊聊轉型的方向, 十年中國看深圳,百年中國看上海,千年中國看北京,三千年中國看陝西,五千年中國看山西,為啥這樣說, 主要原因是基於「堯王立都平陽(今山西臨汾)是在公元前4700 年發生的事情,堯王在這裡劃分九州,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國家體制。」可以參考一本書。《國家的事:2001——2003中國走讀報告》,所以你要說山西一直在轉型為經濟中心,其實是一個挺不現實的存在,看了上面的說法,你覺得他作為一個什麼中心更合適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與它一樣的還有西安,洛陽,南京,雖然看起來,比山西好太多,但如你所願,都是垂垂老矣,並不復當年之貌了,所以第二個方向其實也不現實,那我們還有地方去嗎?
我覺得我們可以打造旅遊宜居城市為主要轉型目標,山西本身地理環境位置優越,四季分明,挺適合人類居住,現在的主要重點應該放在黨風廉政建設及環境治理和道路建設上面,加快三縱十三橫的建設,將所有城市勾連起來,發揮區域特色,重點提升城市公共環境服務水平,將城市打造成具有特色的旅遊居住型城市,同時響應中央號召,建立最少到縣一級的監察委員會體系,讓黨風廉政建設深入人心,政府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工作意識,其次就是在環境治理,只有環境治理好,才能作為真正的宜居城市,而環境治理,必然是加大煤鐵等的治理投入,最後就是關於教育的問題,未來肯定是屬於下一代,整個教育水平的提升才是民之根本。
地下文明看陝西,地上文明看山西,祖先留個我們的不只是遺產,還在訴說著流傳千年的夢。
絮叨了半天,沒啥營養,沒圖沒真相。
在煤炭經濟下滑的嚴峻現實面前,山西更清醒地看到另一得天獨厚的豐富資源——文化山水旅遊資源。三晉大地上,一個文化山水旅遊的新時代正大步走來。
謝邀!知乎潛水多年,沒想到會被邀請回答問題,再次謝邀!看了上面各位的回答,覺得好專業,像我這種喳喳根本寫不出這麼專業的東西來,但是我還是試著從我的經歷中說說我的看法吧。本人山西人,土生土長,談不上見證了山西二十多年的發展,但是絕對見證了我們當地這些年的發展。過去,我們村對面的小河,沿河上行下行10公里,煤礦差不多有10座,對,密度就是這麼高,有的村裡都有煤礦,依託煤礦,覺得大家日子過的都不錯。但是,在這20公里的區域內,你找不見其他的企業,就只有煤礦。後面就是煤礦整合,小煤礦關閉,就剩下了那麼幾家大型煤礦。礦工在我們當地人眼裡就是絕對好的職業,那會兒有人考上大學,畢業之後也是不管所學專業,能進煤礦裡面就是不錯的出路,更有的人,為了能早點進入煤礦,高中畢業,放棄升學,早早進入煤礦開始掙錢。上了這麼多年學,經常被同村的人議論,覺得上學遠遠比不上初中畢業就去挖煤的。我們村裡的礦工下班之後的生活就是打麻將,炸金花,唱歌,玩兒遊戲,基本就這些。沒有想過煤炭不行了會怎麼樣,大家基本上覺得煤炭不會在我這輩子挖完,管它的。現在,煤礦的日子大家都寫的差不多了,各個煤礦大同小異,整體較前有大幅度降低,現在有的煤礦人員也想干點兒其他,但是除了會挖煤,其他什麼都不會。說說我的高中同學,現在也都走上了工作崗位,當年沒有考上大學的基本沒有怎麼聯繫,單說考上大學的,二本院校畢業生基本留在當地,一本及重點院校畢業的基本都在外地,我知道的就兩個在當地,一個直接考的公務員。其他同學基本都有相同的憂慮,不知道回來山西能幹什麼,沒有能與專業相對口的工作。再說我家鄉的企業,前幾年,在煤礦的間隙內,出現了兩家企業,覺得這是很不錯的事情。一家私營陶瓷廠,不正規,除了工資,職工什麼都沒有,但有總是好的;另外一家,還算正規,但據坊間傳言,當年招商引資,前期各種利好條件,等廠房那些基本建好之後,開始各種為難,說白了,拿錢唄,好在各種問題解決之後順利投產,貌似現在效益還可以。說到轉型,首先得看看我們有什麼。最直接的:煤炭,非煤炭專業,不了解相關產業,但我小時候,煤炭挖出來汽車運走賣掉,現在是煤炭挖出來大汽車運走賣掉,總覺得一直這樣搞,跟不上時代進步的腳步,煤炭的下游相關產品啊什麼的,能不能多搞一搞。有人說山西的旅遊可以好好開發,我覺得太有道理了,沒理由守著這麼好的旅遊資源讓別人一聽說山西就是煤灰啊。有資源,就得有人來開發,但是目前我覺得省內一流人才都跑外邊去了,省內其實是缺人的,可以通過人才引進什麼的來吸引人才。再說說制度,有些部門真的是只想著自己撈錢,不顧企業的死活,真心希望有的部門能夠為整體發展考慮,而不是自己吃飽了拍拍屁股走人。最後說說觀念,觀念改變最難,不尊重知識,貪圖安逸,這些都很難改變過來,試想,省內的一流人才都忙著考公務員、事業編去了,誰來帶領家鄉發展。觀念改變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我認為在將來的一段時間內,轉型依舊困難,但是我對家鄉的未來還是抱有很高期待的。寫了這麼多,詞不達意,如果有什麼錯誤的地方大家儘管批評,就這,睡覺去~
推薦閱讀:
※香港是否存在反壟斷條例?
※台灣和韓國為什麼不加入 TPP?
※為什麼可口可樂等飲料沒有隨著通脹而漲價?
※樓市崩盤後我們就買得起房了嗎?
※2017年的韓國經濟衰落了嗎?如果是,到底衰落得有多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