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公布了2015年Q2印度智能手機市場份額,怎樣看待中國廠商在印度市場的機會?

India"s Smartphone Market Soars in the Second Quarter of 2015 with the Help of eTailing, Says IDC

根據IDC統計,印度智能手機市場前五名的廠商分別是:

第一、三星:23%市場份額

第二、印度本土廠商Micromax:17%市場份額

第三、印度本土廠商Intex:11%市場份額

第四、印度本土廠商Lava:7%市場份額

第五、聯想:6%市場份額

所有中國廠商(包含聯想、小米、華為、金立等在內)的市場份額總計12%


先說結論:現在講,機會巨大。

簡單說明原因:

印度現在的情況,就是中國手機市場的2001-2005的第一循環。波導,TCL得第一的時候,他們很脆弱的,國際廠家策略一旦調整好,執行到位,很快就歇菜了。當地品牌並不具備很強的實力,只是國內ODM,當地出貨的簡單貿易公司運作模式,連品牌運作都還談不上。Micromax也談不上。不排除他們慢慢補充上這部分能力,這就看國內廠家的速度了。如果給當地廠家繼續搗鼓兩年,就不好講了。

下面細講:

基本邏輯是這樣的:印度市場現在競爭不夠激烈,現在的市場格局是完全可以改變的,中國廠家基本具有改變格局的能力,機會巨大。

1. 先說市場競爭不夠激烈:

印度手機在07-09年的時候,Nokia曾經一度份額70-80%,後來被中國山寨機一陣衝擊,就產生了幾個山寨機中的戰鬥機,即上面幾個Micromax之類的;後來智能機興起,諾基亞衰敗,又變了三星一家獨大。諾基亞其實最後Lumia 520等末日神機,就是在印度賣的多,中國哪有啊。為啥諾基亞可以在印度苟延殘喘時間最長?兩個原因,印度市場競爭不夠激烈,原來的底子太厚。

為啥聯想是唯一進度前五的中國廠家。如果你去印度前十大城市,有空調的shopping mall裡面去購物的話,確實可以看到的基本只有聯想。oppo和vivo剛開始一點,華為也是一點。為什麼?聯想確實利用了自己的PC渠道,在印度做的廣度和深度方便,要明顯好於國內其他廠家,而且進入的也要早一些。同時,聯想最近二季度財報的報告,也提到了這一點,國際手機市場沒有像國內市場競爭那麼激烈。(潛台詞就是,2015年上半年國內手機行業整體負增長,華為大增長,小米增長33%,蘋果大中華區增長86%,魅族翻了好幾倍,誰負增長呢?按照這樣估計,聯想手機估計要負增長30-50%吧?想想都嚇人,那麼功勛的帶頭人都被下課了)

為什麼競爭如此不激烈?我覺得是整個國家工業底子太薄弱,也沒有太有實力的實業企業(TATA和Reliance雖然是巨無霸,但是做的大部分都是國內中字頭的業務,和商業運作類的),沒有有競爭力的國產企業。同時,國際廠家的重視程度不夠,摩托羅拉V3系列輝煌的時候,我在印度都從來沒有見過。Apple也一樣,蘋果對中國市場的重視,也是庫克時代的事情。印度更別提了,也就是從最近兩三年才開始大張旗鼓。只有諾基亞耕耘的比較早,三星的滑蓋系列輝煌的時候,也都在印度還沒有大的開始。LG手機也是最近兩年才開始的。

印度當地的品牌,Micromax等,前期都是國內ODM的產品,距離國內廠家,垂直深度差距太大。他們整體還停留在把華強北的機器,稍微調整配置,談FOB價,運到印度,加點毛利就賣的階段,連產品迭代都不一定能夠做好,他們比國內至少慢半年的節拍,比如國內3G切換4G。根本談不上,國內廠家現在研究的什麼自身生態、垂直整合等等。不排除未來會,micromax都已經拿了阿里巴巴的風投了。但是我不認可Micromax這個企業,我知道的,他們在彩電行業,就是垃圾貨的代名詞。沒有品牌可言(沒有品牌溢價可言)。

2. 為什麼現在的格局完全可以改變?

我對印度市場的判斷是,他們的大多數消費者的消費觀類似於國內的2001-2005年的時候,即手機初次普及的時候,不求好用,先買個試試。我今年1月5號在印度新德里國際機場,因為印度手機卡臨時不好用,隨機找三哥藉手機打電話的時候,第一次見識了那樣的智能手機。是智能的,是觸摸的,可是每次觸摸之後需要等3-5秒甚至更長,只是調出撥號鍵盤,按一下撥號鍵這種級別的操作。我一開始都認為手機壞了。這種消費者,可能一開始還可以在沒有智能手機的小夥伴面前吹噓一下,可是等他真的見到了別人手機樣子的時候,應該……至少下次肯定不買這個牌子了。

很多人可能了解印度的層級情況,在德里機場,接客人的人(不是司機),都還在使用這種手機,只能說印度90%的消費者都比他更窮。更加沒有辨別能力。

我還有一個小的樣本,即我們部門剛畢業大學生5個人的一個小群體,他們在印度都算中產階級以上的家庭出來的,03年年中畢業的,當時大部分沒有智能手機。現在都有智能手機了,都是經常使用互聯網的,他們幾個裡面,兩個用小米,一個用一加,2個三星,1個蘋果。可能他們因為在中資公司工作,對中國品牌認可度高,樣本不是非常具有代表性。但是我認為,這可以算是他們在知道了有中國品牌手機可選擇項,畢竟公司並沒有鼓勵他們使用中國品牌手機。他們其中一個我最喜歡員工,用的是紅米,對miui的評價高的無以復加。

手機是一個更新換代非常快的企業,消費者對現在用的手機的吐槽肯定非常非常多,對現有品牌的忠誠度太低,換品牌的衝動很大,因此改變格局的機會很大。

3. 國內廠家具備在當地改變格局的能力

國內市場充分顯示了國產廠家的實力。三星份額掉的那麼厲害,HTC、LG怎麼都起不來,真的不是不重視。確實是國內市場競爭太過激烈。價格、ROM、營銷、甚至生態,國際廠家也很無奈。

國內廠家在國內市場的能力,拿到印度去,真的是碾壓當地市場。就像一群狼,到了羊圈裡。

先說產品,國內廠家的產品,是非常非常有競爭力的,小米+紅米,華為+榮耀,OPPO+Vivo,都是從死人堆里爬出來的,硬體直接拿到印度去,沒問題。定製ROM應該也可以,另外定製rom是小米在國內的比較優勢,並不是華為和Oppo的。軟體生態,應該一時半會兒拿不過去,或者根本拿不過去。畢竟印度Google Play+Google 地圖+Gmail這套組合套裝一上,國內區域網的生態生存下去難度太大。三星為啥不搞小米這一套,一是因為是技術背景公司,二是這個東西國際市場確實吃不開。

再說價格,國內品牌手機廠家的性價比,一點問題沒有。碾壓式的。我說的是性價比,很多初次消費者可能現在單純看的是金額絕對值。

營銷、渠道、品牌和售後等等,我統一歸到運營能力裡面,主要是個團隊和組織能力建設的事情,我覺得這裡面有難度,有風險。因此現在國內各個廠家的選擇非常不同,聯想是PC的老團隊,基本上是國際團隊+當地團隊,比較穩健和成熟了。小米是想copy美國企業在華的做法,以夷制夷,我感覺懸,感覺也有搖擺。oppo和vivo比較短平快,直接全部中方團隊過去操盤,大批量的,發展勢頭好,也可控。華為,感覺只是運營商的業務團隊,在代賣手機,並沒有感覺到戰略發力。

外資企業的發展,肯定是有真本事,再扎紮實實幹活,才能有出路。產品的競爭力,可以說是有真本事,後面的運營能力就是說要扎紮實實的幹活。沒有你投機取巧的空間,就像國際品牌在國內一樣,投機取巧的事情,國際化廠家肯定是幹不了,也指望不上的。要拼真功夫。

專利的問題,可能是個坑,我認為也沒多大,不就是利益嘛。谷歌的態度和關係更不是問題了,胡哥和Nexus 華為都來了,或者要來了。

再就是談談小米,在印度搞那麼大的聲勢,為啥都歸入others裡面了啊?首先說小米的份額,肯定沒有超過5%,因為小米在印度全部(只是最近一兩個月才開始Snapdeal)的銷售是通過flipkart做的,Flipkart的人親口告訴我,2015年4-5月份他們在手機行業的份額是12-13%左右。Flipkart不可能50%都賣小米吧?而且Flipkart的人,告訴我的數據,只能比實際高,而不會低。很明顯,小米的到達率不夠。比如小米4i,我就不認為是太有價值的一款產品。小米+紅米的價格覆蓋密集度,已經足夠了,完全沒有必要加上4i,特別是針對印度市場,更加沒有必要。我猜測,可能是印度人頻繁建議搞的,雷軍們覺得不非常了解印度市場,既然當地人這樣說,就上一個試試吧,哎,印度人提建議可會提了,而且好像還頭頭是道,實際上都是異想天開,沒有任何數據支撐,他們的歷史,都是用神話書寫的。雷軍和他的幾個創始人,並沒有中資企業國際化的經驗。運營上的彎路可能還會有。

中國品牌在幾年前,確實有比較大的影響。但是我覺得現在不算大了,或者基本沒有了。不過Lenovo在品牌推廣的過程中,較好的和中國品牌做了分割。他不能算是中國的Sony,我覺得中國國產手機廠家很有可能會誕生中國的Sony,即牛逼閃閃的,明顯有中國品牌烙印的,消費者品牌。

中印關係影響?不大,未來會越來越小。

另外:數據的準確性,我認為前五位的排名應該基本靠譜,但是小數據我覺得不一定準確。我所在的行業,GFK數據統計的總數比我基於各個品牌實際銷量匯總出來的數據(98%準確)低30%左右。印度手機品牌和手機渠道,要比我所在的家電行業更加分散,有可能出入更大。僅可以作為參考。

另外,我不認可,渠道為王理論。這個理論,從根本上,就是個謬論。任何行業都是。

市場有多大,就不用說了吧?按銷量算,肯定是未來三年的全球第二大市場,未來二十年的全球第一大市場。


謝邀。

結論是:機會很多。

但先說下IDC這個數據。一般看完這個餅圖,直觀感覺會是:

  1. 印度本土品牌原來也跟中國一樣開始崛起了呀;
  2. 原來中國品牌在印度的市場份額這麼少啊。

抱歉我完全沒時間去看IDC這次發布的還有什麼數據,我記得他家以前還會有價格區間之類的數據,我就直接說下其他還需要考慮的維度。

  1. 生產廠商:印度本土品牌的智能機全部都是中國國內廠商ODM的,估計有二十家都在給印度供貨;
  2. 價格區間:這些印度本土品牌的定位普遍很低,主攻二三四線城鎮和農村,中國品牌手機則有定位高端的,比如vivo和OPPO部分機型賣到36000盧比左右了;
  3. 新進玩家:七月開始,中國又進來好多手機廠商;
  4. 建廠速度:去年下半年,中國國內ODM廠幫印度本土品牌在印度建組裝線,直接導致印度智能手機在本地實現了「本地產業」,並間接推動了印度政府抬高手機關稅,所以我們才看到像富士康這樣的代工廠要大規模進入印度,因為背後很多品牌都已經預定了足夠多的產量了;
  5. 聯想的數據主要都是摩托羅拉。

總的來說,IDC這個數據在這個時間點上來看沒什麼用,接下來的一兩年會因為本地製造和OS互聯網化而導致很多變數。

說說機會。

  • OEM和ODM工廠的機會:富士康、文泰等等

  • 零部件廠的機會:液晶屏、電池等等
  • 中國手機廠商的機會:(軟體)利用自家深度定製的安卓rom來做應用分發和互聯網介面的生意;(硬體)在印度造很low的手機,同時供應非洲等欠發達地區市場;
  • 中國做ROM的機會:應用分發;
  • 線上和線下應用分發都是機會。

也有不確定因素

  • 如果中國OEM和ODM達成統一認識,是可以有計劃的安排技術引進的速度,但中國ODM小廠太多,總會有先堅持不住的;
  • Google會對大陸市場外的定製ROM和應用市場採取怎樣的政策;
  • 印度手機公司學習的速度非常快,很多國內小的公司也會跟他們一拍即合,幫助他們快速在定製ROM和應用市場上跟進我們國內互聯網的先進玩法;
  • 中國廠商要學習線下渠道建設,目前在印度,還是渠道為王的。

先這些吧。


小米不是在印度多麼多麼多麼的成功嗎?先是閃電式擠進前五,立刻又成為市場份額第三,現在又和蘋果在印度展開市場爭奪戰...

nb nb nb...

bla bla bla....

(重要的話說三遍,就象小米相關新聞每天在我手機上各種刷存在感那樣)

2014年Q4小米手機在印度份額達4% 擠進前五_TechWeb

小米印度智能手機市場份額躍居第三

小米印度智能手機市場份額躍居第三 開始在報紙上打廣告

美媒:蘋果小米各顯神通 開展印度市場爭奪戰

現在被IDC狠狠打了一記響亮的耳光。

回頭再看看這些報道,好傢夥,這些赤裸裸的大謊話原來全是「據XXX外媒報道」,沒有一個是小米自己說的,呵呵...


國產手機這幾年在國內市場攻勢兇猛,華為小米是這兩年國產手機的領頭羊,不過在印度市場華為和小米的表現就差強人意了,完全沒有如國內顯示出的強大競爭力,相反三星在印度市場出現了兇猛勢頭,逼得印度本土品牌連連後退,國產手機在印度市場表現最好的是在國內市場連連敗退的聯想。

三星反攻

2014年印度本土品牌micromax攻勢凌厲,據canalys的數據在2014年四季度的份額超過三星,同期據IDC的數據(以下的數據均引自IDC)則顯示三星以22%的市場份額領先micromax約4個百分點。然而進入2015年,三星改變策略,在印度市場猛推采自有系統Tizen的Z系、千元機J系列,憑藉性價比優勢和品牌影響力迅速扭轉2014年的被動局面,到去年四季度的市場份額猛增到26.8%。

相反印度本土品牌micromax的市場份額去年開始每個季度都出現環比下滑,到去年四季度其市場份額已經滑落到14.1%(據IDC)相比2014年同期的18%降低了3.9個百分點或21%,只有三星的一半多一點。

2014年四季度居於前五的另外兩個印度本土品牌Intex、Lava留在前五位,不過排名各自跌落一個位置,不過這兩家聊以自慰的是Intex的市場份額增長一個多百分點從8%增到9.4%,lava的市場份額不變依然是7%。

三星在印度市場取得的成功讓其看到了機會,在中國市場也在改變策略,正在推出具競爭力的產品,在中低端手機上採用金屬外殼、指紋識別技術、大電池、拍照等元素,努力與中國手機競爭。

聯想突圍,華為小米焉了

2015年在印度市場中國手機品牌中表現最好的是聯想,其呈現每個季度的市場份額環比上升趨勢。

2014年Q4聯想不入印度市場前五(其時已經併購MOTO成功),小米則以4%的市場份額居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第四。2015年Q1聯想的市場份額還落後於小米,Q2就躍升到小米之前並以6.4%的份額居於印度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第五,Q3的市場份額更環比增長近50%達到9.5%居印度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第四,四季度再環比增長22%達到11.6%居印度市場份額第三!

相反在國內市場顯示了強大競爭力的國產前兩強華為和小米,在印度市場的成績並不突出。2014年據印度海關的數據華為在銷量約是38萬部,而在印度市場銷量第一的金立手機銷量近400萬,小米、聯想、中興的銷量均比華為多。華為由於錯估印度市場的消費水平,2015年初在印度市場推出超過千元人民幣榮耀暢玩4X和2649元人民幣的榮耀6plus手機,在印度市場再受挫折,據印度時報的報道在印度4G市場華為從2015年Q1的前十到Q2的跌出前十。

或許是吸取了去年的教訓,華為今年初改變策略,在印度市場推出了榮耀Holly 2 Plus等低價手機,並針對印度市場缺乏電力的情況採用了容量達到4000mAh的大容量電池,晶元是聯發科的MT6735,其他配置都不低,價格只要820元,或許會扭轉頹勢。由於缺乏專利小米被禁止在印度市場銷售採用聯發科晶元的手機,無疑這凸顯了華為具有的專利優勢。

小米在2014年7月進入印度市場發售手機,短短半年時間到同年Q4即以4%的市場份額位居印度智能手機市場前五,凸顯了小米的競爭優勢。不過2014年12月愛立信以專利侵權為由向印度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禁止小米在印度銷售手機,隨後很快採用高通晶元的手機恢復銷售而採用聯發科晶元的手機繼續被禁售。

去年Q2小米在印度的市場份額出現下滑凸顯了這種負面影響,後來小米試圖通過在印度製造手機減輕這種影響,似乎效果並不大,到去年Q3更有媒體報道指小米在印度市場的銷量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小米國際副總裁HugoBarra不得不在互聯網媒體上發文指小米在印度市場發售了100萬設備回應(但是100萬設備不等於100萬部手機並不能完全反擊傳聞)。

華為和小米在印度市場競爭力不如三星,甚至出現三星反攻的情況應該引起國產品牌的反思,更讓人疑惑的是在國內市場表現不佳的聯想、TCL、中興等在海外市場卻各有出色的表現,國產手機為什麼國內外市場如此迥異?


超過9億印度人使用手機,但只有大約1.2億人擁有智能手機。

這意味著,印度智能手機市場至少還有8億台增長空間。

8億什麼概念?相當於整個歐洲的人口,美國人口的近3倍。你只需要佔1%的份額,就是800萬台;佔5%的市場,就是4000萬台。而小米佔中國市場份額近15%。

這個市場還未定型,這個市場正在起飛,小米華為還有希望躋身前三。


看了一下IDC的數據,感覺現在全球智能手機的發展趨勢已經從原來的國際性品牌佔領全球市場,逐漸變為本土品牌在重點市場/國家的崛起(打敗國際性品牌)。

中國已經是這樣了,印度也已經是這樣了,接下來可能會是其它象俄羅斯、巴西這樣的其它金磚國家。

中國手機廠商出海的策略,看來需要有所調整。繼續這樣下去,只能象小米那樣自欺欺人,正如樓上舉的例子,頂多騙騙那些不動腦子,盲目相信新聞報道的人而已。

最後告訴一個小秘密,小米每次公布的數字,不管是銷量還是啥,我都要除以5。


IT三錯覺:

索尼要倒閉

農企要崛起

聯想是國企


印度最大本土手機品牌Micromax就是個進口商,主要進口中國各種雜(shan)牌(zhai)機,Micromax現時的最高端手機是酷派大神,只不過他們把酷派的LOGO換成了自家的。

Lava倒是在印度本土生產手機,只不過生產的主要是扔中國大街上都沒有人想要的那種及其低端的手機。具體說有多低端呢,大概就是比紅米一代還低端一點的那種,什麼屏幕解析度wvga之類的。

Intex手機則是印度生產和中國生產都有。Intex的手機設計部門也是中國和印度各有一個。雖然沒什麼證據,不過我猜測硬體還是主要靠中國,印度的研發部門可能是做一些軟體本土化之類的工作。猜測原因是Intex的手機跟Lava比太過高端了,實在難以想像印度有設計低端以上手機的能力。

所以算上貼牌手機,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市場的表現其實沒有數據上看起來那麼糟糕。

但是危機感還是要有的,雖然印度政策和官場各種奇葩各種腐敗,可人口極大,薪資水平極低,換句話說潛力大。也別嘲笑印度人沒文化素質低,你去廣東走一趟就知道了,別提上學,底層的製造業工人很多連普通話都不會說。手機組裝雖然是個精細活,但精細也是機器精細,工人基本只要認真負責就夠了。

手機內部零件主要還是美日韓台的東西為主,國產零件目前主要還集中在利潤率低的低端產品部分(比如塑料殼。。),所以手機組裝這一塊一旦被印度搶去了也是個影響就業的大事。

至於粗糧之前號稱的什麼印度市佔前三前五嘛。。反正粗糧說的話本來也不能信,被打臉又不是一次兩次了,大家當個笑話看就好了。


我大聯想擠進前五也是蠻不容易的


中國人不適合投資,因為都是農民出身。

印度根本不具備投資的軟體和硬體,他們錯誤的認為印度會和中國一樣崛起。

根據大明兩京一十三省的法律和法規,本條答案不予顯示。

(系統提示:東廠、西廠、南北南鎮撫司提醒您,文明上網,建設和諧大明:)

====================這是分割線====================

1、中印關係。

有些話,不好說。只能高喊:中印友誼萬歲。

帶著問題,讀內容。日本如何崛起?脫亞論和工業化(羊吃人)!

假如沒有脫亞論和工業化(羊吃人)的印度也能崛起,那人類史不就成了手紙裝訂冊了。

全球勢力範圍的劃分。

第一次、第二次巴爾幹戰爭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關係是怎樣的? - 世界歷史

雅爾塔協定的時候,中共還沒有崛起,所以最後作為常任理事國的中華民國居然被當成殖民地,沿長城劃分蘇美勢力範圍。當時的蘇美英法德意都出現了誤判,泥腿子怎麼可能上台,好吧事實就是他們都被掌摑了。

毛澤東訪問蘇聯,斯大林當然知道他是來幹什麼的,他是來挖蘇聯牆角的,掘蘇聯墳墓的,斯大林看見老毛,那個火大,總不能關起來吧,所以那個時候英國報紙說斯大林軟禁毛澤東也不是空穴來風。

最後斯大林想了一個辦法,外蒙古我已經吃下去了,是不會吐出來的,你可以北失南得,那就是和中國重新單邊劃分世界範圍。也就是所謂的亞洲革命以後就歸你們了,可惜毛澤東沒有叫斯大林簽字確認。口惠而實不至,也就是所謂的亞洲革命以後就歸你們了。毛澤東甚至試探性的進攻了印度,美國對於那種單邊會談紀要的態度,就是全力軍援,極力遏制。蘇聯對於那種非文字性的政治綱領,完全無視,公開批評中國,毛澤東的目的也很簡單啊,我就試試看。

中國為啥支持巴基斯坦?因為可以把亞洲一刀兩段,有了巴基斯坦,蘇聯就休想再染指東南半島,這個世界誰會無利盡起早。於是就有了中國在東南亞的革命輸出和朝鮮戰爭,因為中國要拓展生存空間。對於一個國家而言,原始資本積累或是生存空間,或是對內剝削,而對內剝削必然帶來社會動蕩,國家統治力就會下降,所以拓展生存空間還是最好的選擇。對於78年前後的中國,唯一的區別就是發展道路的不同。

蘇聯除了胸毛髮達以外,腦袋基本都是短路的狀態,他們無視斯大林所謂的什麼亞洲革命以後就歸你們了,把手直接伸到了金蘭灣,明顯的槍業務啊,還是那句話同行之間才是赤裸裸的仇恨。毛澤東一看外蒙古沒要回來,中法戰爭也白打了,白龍島也餵了狗了,蘇聯是你先不要臉的,那就不要怪毛澤東翻書了,於是拿出一本厚黑學現學現用。

反觀美國。越戰後,美國預判到了中國的勢力範圍主張,於是退出了亞太,給中國留下了生存空間,而中國也適時的和美國建交,並迅速結盟,完成包圍蘇聯。

於是冷戰結束了。

====================這是分割線====================

2、印度的中二病。

今天印度的中二病根本治不好,印度假如要摧毀作為既得利益者的社會結構和傳統文化。那印度就需要戊戌變法、洋務運動、北伐、中原大戰、日本入侵、肅反、整風、土改、反右、公私合營、文革、改革開放等等,印度連一個都沒有。

假如印度是君主制,或許還能君主立憲。再或者印度是殖民地,印度或許保留一片自由思考的空間。印度今天的問題卻恰恰是民主制,誰想改印度,印度就革誰 !!!

西班牙復興時主張的是伊比利亞主義,奧斯曼崛起靠的是原教旨主義,英國的崛起靠的是無恥的私掠船和海盜文化,德國的崛起靠的是鐵血政策,法國的革命靠的是無產階級專政,日本擴張靠的是軍國主義,還有那幾個在波士頓傾倒茶葉的地痞流氓,他們哪個國家是因為民主制度而強大?民主只是結果,不是原因。

中國和奧斯曼土耳其、日本、俄羅斯、德意志這些後發國家一樣審視過自己的傳統文化,日本希望和歐洲人雜交,俄羅斯人要求自己的國民說法語,德意志和這個世界幹了兩架,奧斯曼土耳其甚至為了擺脫傳統,放棄了大部分領土。

-------------------------------------------分割線-------------------------------------------

首先講印度和北美、西歐、東亞的比較優勢。

假如單從印度的優勢看,那印度絕對是世界首強,可事實卻極具諷刺意味。

印度的自然和光熱資源。

中國北方一熟,南方二熟,也有農業三熟的地區,那就是珠江三角洲地區,這也是中國經濟最繁榮開放的地區,而印度全境都有農業三熟的條件。種植業是城市經濟、區域經濟、國民經濟的基礎,當然前提是利用好這一優勢條件。

珠三角&>長三角&>黃三角&>遼三角&>黑三角都是光熱因素決定的。

那印度農業產量一定是中國的三倍,甚至更多吧?我就呵呵。

接著講印度的交通和地理優勢。

歐洲、北美、東亞都太偏,而印度居於東西方交流的通道上。中國要構建一路一帶,那基本上就是胡扯,因為路被東正教和原教旨主義佔領著,根本打不通,與其打通,還不如不打。而印度則根本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伸手即可及。根據以上條件推斷,那印度一定是世界的經濟、物流、交通、軍事和政治中心。答案是否定的。佛家語:腦洞不開。

下面開始開足馬力黑印度。

今天的印度就是49年以前的中國,誰想改革印度,印度就先改革誰。

1、印度的智力積累

梁漱溟標榜印度哲學和思想,印度有多種立文字的宗教,宗教後面不立文字的教派更是數不勝數,在中國、日本、東南亞盛行的佛教,在印度只是一種被邊緣化的宗教,這種宗教平民化的模式,導致現代化根本無法推進,一個民族、社會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還有奧斯曼帝國,曾經盛極一時,當時佔領了巴爾幹半島、北非和中東,拿著火炮打冷兵器時代的歐洲,對文化、宗教包容,用猶太人管理國家。最後狹隘民族主義和既得利益者改革這個國家,導致軍隊世襲化,最後沙俄、英吉利、法蘭西,一次次的瓜分這個國家。就是因為印度、奧斯曼這些國家的傳統文化太強大,導致現代化無限期的被延遲。把中國放到英美、法德、印度、穆斯林這樣的世界文明中橫向對比研究,我個人認為,死傳統文化要比活傳統文化要好。今天我們創造的不就是明天的傳統文化?文藝復興不就是對傳統文化進行理性批判和顛覆,所以說毛髮動文化大革命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的前提條件,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傳統文化對於社會轉型好不好,有待商榷。

2、印度的民族問題

印度的民族問題比前蘇聯還要嚴重。印度的所謂的主體民族印度斯坦人還不到50%,印度南部要求的獨立的聲音比想像中的要強的多,其實印度和當年蘇聯的民族問題一樣嚴重,這些民族一直都再國外建立基地和募集資金,當前上台的政黨還一味叫囂一個主義,一個民族,一個宗教,可見印度內部的民族問題之嚴重。-

題外話:要不是因為打不過你,早和你翻臉了。

3、印度的宗教問題

首先印度的宗教問題比較突出,掩蓋了他的民族問題,印度教在於守成,但穆斯林的伊斯蘭教則很具有進攻性,於是一場所謂的文明衝突在印度打的熱火朝天。-

4、印度的階級和種姓問題

印度沒有階級?最近的一次說的是印度要建中國的所謂開發區,死了24個農民,可見印度的階級矛盾問題由於我們的不關心,也被掩蓋了。-印度姓氏有貴賤之分,貴賤姓氏之間不通婚,而且這些是社會普遍接受的。而陳勝吳廣就曾經回答過這個問題:寧有種乎?

5、印度的邊境問題

印度自從成立那一天起,就自卑和自負並存,和周邊國家都有領土爭端,這才是這個國家最大的問題,擴張還是發展?當然這個問題也能換個方式發問,放棄擴張?還是放棄發展?

6、印度的政治問題

中國經歷了殘酷的政治鬥爭,肅反、整風、反右、文革,最後終於把拳頭攥到了一起。而印度則不存在這樣的前提,印度民粹主義風行。文明都是野蠻交合的產物,比如說西班牙復興的伊比利亞主義、奧斯曼崛起的原教旨主義、英國無恥的海盜文化、德國的鐵血政策、法國的無產階級專政、日本的軍國主義,還有那幾個在波士頓傾倒茶葉的地痞流氓。研究世界歷史讓我明白一個道理,好白菜都被豬滾過。所以說毛左雖然有歷史局限性,但社會進步還是要利用毛左野蠻的推進,等社會物質財富極大的豐富,就可以一腳踢開毛左。

印度和中東都是沒被豬滾過的原生態白菜。

漢代和羅馬都以公主外嫁的聯姻方式,換取國家和平;劉邦、朱元璋這些建國者都曾經血腥的屠戮自己的戰友;美國的柯林頓曾經為規避彈劾發動戰爭;尼克松為了競選派出了竊聽小分隊。就是菜市場買菜也會為分分厘厘爭來爭去,何況整個社會的利益分配。

我希望大家能把國家政治和社會倫理分開來看。

我一點都不否認我的實用主義,假如你們懂毛澤東,就會明白他心中的無政府主義、禁欲主義、實用主義、民族主義是這個社會灌輸給他的,他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社會人。而你們所了解的毛澤東思想都是教條、機械、閹割過的毛澤東思想,他也有人的缺點,狂妄、偏執,但我們還是不能從感情的角度或者社會倫理的角度,再或者說舊世界的價值觀的角度去評價政治,因為政治有政治自己的評價標準。

從政治的角度講,我們假定,沒有反右,社會中反對黨的力量非常強大,等鄧小平上台,中國就立刻變成1978年的印度,過去幾十年取得的經濟成就根本不會出現,失去了強有力的政府,中國的新疆、內蒙、東北、西藏將會遵循外蒙古例,其實你們看中國歷史大部分時間這些地區都是獨立的。

從政治角度講,我假定沒有文革,也沒有政治迫害,一切都理想化的完美。那些泥腿子出身的異姓王,個個信奉山頭主義,當毛一死,彭德懷、林彪、高崗、劉伯承哪一個是吃素的?

眾所周知,從西方的羅馬到東方的秦漢,全世界的政治鬥爭都異常殘酷。武則天處死庶子們是相當不留情,除了李孝因為無子早逝外,李忠沒有留下後代就被逼自殺。李上金被逼自殺後,七個兒子在流放途上死了六個。蕭淑妃生的李素節被縊死,十三個兒子里被殺了九個。兒子孫子尚且這樣凄慘,何況不順眼、不順心、不如意的大臣,歷史不忍細讀。

而你們那種用社會倫理的標準去評價政治得失的觀點是非常幼稚、膚淺和可笑的。假如用你們的觀點和標準去評價,那就只能有孔聖人,不能有政治家,因為政治家都是搞陰謀,玩陽謀的。換言之孔聖人也是有污點的,所以那種對歷史有道德潔癖的人是不能苟活於世的。所以啊,兩隻黃鸝鳴翠柳,勸君自掛東南枝。

7、所謂的軟體優勢

印度所謂的軟體優勢不過是利用自己曾經被殖民地的身份,帶著蹩腳的英式英語,給講美式英語的加州資本家打工。

8、能源
e 工業

中國有廉價的煤炭。而印度沒有能源,或者說能源嚴重不能自己,想靠燒煤污染環境發展都很難。

9、基礎設施投入

奧巴馬的幕僚說:假如美國想復興,就要戒除房地產,發展製造業。中國的製造業發展靠的是大量基礎設施的投入,來提升社會生產效率,從而達到提升社會經濟效益的目的。而印度不存在這樣的偽命題,因為國家沒錢。

10、中國的核心競爭力------農民工

關於勞動力分布,南美、北美、非洲、歐洲、甚至日本、新加坡都是失業率居高不下,全世界缺勞動力?全世界缺的是廉價勞動力,中國的農民工,沒有五險一金,沒有福利保障,甚至沒有貧民窟可以住,過年還要買黃牛票。因為中國的農民工是兼職工人,假如你叫印度的工人也取消五險一金,取消福利保障,印度工人先不說干不幹,估計早就餓死了。

紙牌屋裡的男主角這樣評價天朝:這個邪惡的體質,壓低匯率,把他們的「工人」的「趕進」工廠,就是為了給我們生產廉價的商品,而我們還可以站在道義的制高點批判他們。

關於印度這種民主社會怎麼才能從他們的工人手中壓榨出類似於中國農民工式的超額利潤,是一個非常詭異的哲學問題。所以我也就只能呵呵了。

社會最重要的一項職能就是犧牲,社會進步就需要一些人做出犧牲,比如說埋在梵蒂岡聖-彼得教堂的伯多祿。

改革就是與狐謀皮,文明的社會就是這樣野蠻的進步。

-------------------------------------------分割線-------------------------------------------

那種孱弱的現代化是沒有出路的,面對一個諂媚的民族,必然要用鐵與血來洗禮。

彼得大帝親自用皮鞭抽死了沙俄的太子阿歷克謝,還是他用皮鞭抽趕著俄羅斯這個落後的民族野蠻的前進。

在印度這個情景喜劇是這樣演的,阿歷克謝高舉著皮鞭,喊道:你還想抽我,我抽死你,抽死你。彼得大帝慘叫著:啊!啊!啊 !


其實不能只看數據,曾經有見過盧偉冰一面,說是金立在印度非洲賣的出奇的好。部分是ODM的。

小米是賣紅米,金立是賣2000人民幣的s系列。

http://m.huxiu.com/article/115542/1.html?url_type=39object_type=webpagepos=1

這張照片,據說出自s5.1


推薦閱讀:

對比小米,魅族做智能家居有什麼優勢?
如何看待無腦黑小米雷軍且刷屏行為?
李易寫給雷軍的小米手機的公開信,你看完後如何看待這個小米能否成大器的問題?
為什麼雷軍微博的評論區總是罵聲一片?
如果有 2000 元預算,你會在 Nexus 7 16G 和小米手機 2 之間選擇哪個?

TAG:智能手機 | 印度 | 聯想Lenovo | 華為手機 | 小米手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