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美國海軍會在1942年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

僅是因為珍珠港的損失嗎?


1.珍珠港損失的老戰列艦在後期也只是提供對陸火力支援為主,整個海戰的天平向具備超視距攻擊能力的航母機動部隊傾斜

2.在珊瑚海-中途島-聖克魯斯三次前期較大規模的航母對攻中,美國海軍損失嚴重(列剋星敦,約克城,大黃蜂)不包括蘭利(42年初被炸沉)和突擊者的話,在太平洋的航母損失一半

3.海軍為了配合瓜島的行動,不得不將寶貴的應該用於高速巡航遠程攻擊的航母用在瓜島-所羅門海域的護航中,喪失了一定的機動性,限制了航母的作戰效率(胡蜂的沉沒)

4.海軍的主動性在一定程度上與整個戰局的主動性做了交換,用令人噁心的瓜島拉鋸戰拖住了日本的時間,為埃塞克斯的下水爭取了時間,並且對日本海軍造成了極大打擊。這個主動性,相對於整個戰局來說是值得的。

5.相比之下,42年下半年,看似美國海軍在西南太平洋喪失主動性,其實不然。在瞭望塔計劃執行後,瓜島亨德森機場成了山本心病,不得不動用寶貴的戰艦對岸炮擊,僅有的運輸船損失殆盡後,把精銳水雷戰隊用來運送補給物資,進一步喪失了主動性。本來想牽著美軍鼻子走,但在中途島之後便不知所措,在瓜島之後完全就是被美軍牽著走了。

6.42年末,美軍在太平洋的航母雪崩,企業薩拉都在維修,列克約克黃蜂胡蜂戰沉,突擊者在歐洲,窘迫到租英國人的航母的地步。但企業走時將飛行隊留給了亨德森機場,相當於美軍在西南太平洋有一個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而日軍機動部隊同樣損失嚴重,水面艦隊也由於運送補給和多次海戰損失較大得不到補充,對士氣的影響也是致命的。相對於遠在拉包爾的日軍鞭長莫及不同,美軍幾乎由此掌握整個西南太平洋地區。


謝邀。

並不是珍珠港。題主要記住有一個地方叫珊瑚海,有一個地方叫中途島,還有一個叫聖克魯茲。

1942年5月7日 啊啊啊!太太你怎麼沉了!別離開我!

1942年6月7日 啊啊啊!約克城,你怎麼也沉了!

美國政府:沒有航母怎麼剛正面!看我氪……呃,不對,是撥款!我要大建!誰也別攔我!

船廠:老大,你現在氪也沒用呀,船最快您也得等明年才能建出來。

美國政府:……

1942年10月26日

大黃蜂,你怎麼也離我而去了。

企業,以後就只能靠你了。

美國政府:不對呀,咱家五艘正規航母,沉了仨,怎麼就還剩企業一個了。

船廠:老大,薩拉正在入渠。

美國政府:……我真是嗶了poi了……

以上就是當時美國海軍的大概情況,這時距離埃塞克斯號首航還有很長一段距離,就連獨立級也要等兩個月後才能下水。

美國艦隊此刻青黃不接,為數不多的航母幾乎跑斷了腿。以至於有一段時間幾乎是企業單挑日本艦隊,大黃蜂(這個是CV–8)生前有一段時間也這麼干過……

當時如果美國腦子一抽,現在就會看到衣阿華級航空母艦了(其實想想還是蠻帶感的)。然而從事實上講,老美真的給出過改造方案(簡直喪心病狂),只不過因為工期太長而放棄了。

與埃塞克斯級爆兵之後的反擊不同,42年的美國艦隊戰力捉襟見肘,就一句話:缺船呀!


跟珍珠港偷襲沒有太大關係,因為那只是毀掉了美軍的幾艘老式戰列艦,航空母艦這等海戰新主力以及巡洋艦、驅逐艦這些基幹並未受創,否則42年根本沒有與IJN交戰的實力。

42年美軍真正的困難是處在一種青黃不接的階段,整一年不停地跟日軍主力艦隊交戰,損失嚴重(尤其是航母,珊瑚海損失列剋星敦,中途島損失約克城,瓜島戰役大黃蜂、黃蜂沉沒,企業輕傷,還有之前薩拉托加重傷在大修),而造艦工業才剛剛投入戰爭軌道,且造大型軍艦與其他兵器不同,周期較長,使得損失的主力艦隻難以很快得到補充,最後幾乎造成無艦可用的尷尬局面,1943年初一度跟英國人租航母用。大西洋雖然還有軍艦可用但為了對付德國潛艇,保衛航路,不可能再調過來(開戰後已經調了約克城號和黃蜂號)

好在美軍42年戰果頗豐(別看美軍困難,日軍其實更困難,戰爭一旦進入消耗戰,戰前儲備拼光了就看工業實力了),基本上把IJN的機動部隊打成重度殘廢,整一個43年都處在休養的狀態,43年後以埃塞克斯級航母為代表的大批新式戰艦陸續建成交付後美軍的兵力就不再捉襟見肘了。


美軍最困難的時期應該是在1942年10月聖克魯斯海戰後,大黃蜂號被日軍擊沉,企業號被重創,直接導致當時在整個太平洋戰場上面只剩下大E一艘航母可以參與作戰。


處在一個供應和需求的節點。美國在珍珠港前8艘航母(第一艘是貨船改建的蘭利號)。

兩艘在大西洋艦隊(黃蜂,遊俠),六艘在太平洋。

蘭利最老,只能護航。在澳大利亞附近被炸沉。珊瑚海損失一艘萊剋星頓,中途島損失一艘約克城,東所羅門薩拉托加被炸回港修理,從大西洋調過來一艘黃蜂也被潛艇沉了,聖克魯斯一艘大黃蜂,只剩一艘了。

不過日本人也沒餘力進攻了。日本航母也就剩下一艘有戰鬥力,其他三支有船無飛機。第三次薩沃島雙方主要是戰艦對轟。耗到1943年初,埃塞克斯加入,薩拉托加修好,美國的腰板又硬了。


1942年美國海軍是困難了一陣子,就是聖克魯斯海戰之後幾個月。但這是相對於43年開始的勢如破竹的大反擊而言的,其實從43年開始,日軍就再也沒有過42年美國享受到的那種「困難」了。其實所謂的苦難無非就是沒有航母可用,但是同樣,知道44年馬里亞納海戰,日軍的機動部隊殘餘一樣不敢進入前線,將近兩年的時間除了在布干維爾耗盡了航空兵的精華就是在後面舔傷口,然並卵……馬里亞納一戰再度玉碎……

另外要說困難,也是因為這是日軍正是如日中天之時,只不過盛極必衰,機動部隊在中途島灰飛煙滅也是42年啊。42年從珊瑚島到中途島再到瓜島的一系列鏖戰,雙方基本上就是在對耗,日方家底稍微厚一點,所以感覺沒那麼困難而已。

要說困難,日本那頭才是真困難,從捷號作戰到阿號作戰,基本上都是自暴自棄,魚死網破的作戰方案,抱著把最後老本拼進去,殺一個夠本,兩個就賺的心態,至於大和號的自殺攻擊,更是這種心態的高潮,這才叫困難呢。


著急用現金100萬,賬戶上也有。跑去銀行提,銀行說得做現金計劃,需要客戶提前通知。


42年零戰有壓倒性性能優勢,IJN的精銳飛行員都還健在。同樣在北非有豐富作戰經驗的英軍飛行員都被IJN飛行員吊打,沒經驗的美國飛行員基本就是被屠殺。


前哨站被偷襲,基地爆兵還沒出來


1942年太平洋艦隊其實兵力上沒多大劣勢,雖然少了幾艘老式戰列艦,但防禦自保還是夠用的,主要的困難有以下幾個:

1、總統和高層要求空襲日本,這次空襲拉走了兩艘寶貴的航母,導致珊瑚海海戰小敗,再導致中途島戰役的爆發。

2、中途島雖然大勝,但隨即高層要求反攻瓜島,由於瓜島補給線遙遠,海軍難以集中大量艦艇。

3、海軍難以在西南太平洋集中艦艇的原因是當地後勤設施建設不足,油船又不夠,不能支持大量艦艇的存在。

4、陸軍和航空部隊由於全球戰略以歐洲為先,無法在一開始就為瓜島反攻提供足夠兵力和物資,導致兵力不足的海軍非常吃力。

總而言之,可以歸咎為,快速油船不夠


其實珍珠港倒是小事,人品爆好的日本潛艇們反倒起到了更大作用

不信?你去問問約克城,黃蜂,跳票女王薩拉托加


不是。

待更。


推薦閱讀:

日本有沒有可能以不進攻菲律賓,不襲擊珍珠港的形式,來避免美國的參戰,至少延後美國的參戰時間?
萊特灣海戰為何日艦的炮擊命中率和破壞力很低?
戰列艦在太平洋戰爭中是否並沒有什麼大用處?甚至可以說空襲珍珠港是美軍一大幸事?
中途島戰役日軍為什麼不奪島?
如何識別二戰中日軍艦載機屬於哪艘航母?

TAG:軍事研究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美國海軍 | 太平洋戰爭 | 舊日本帝國海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