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沒有機構在研究印第安人的歷史,印第安復國運動?
北美移民和印第安人,愛斯基摩人,澳洲白人和澳洲土著人的民族關係是否屬於國家內部的民族關係,有沒有研究這些原住民獨立運動的組織和個人?有什麼研究成果?
首先說一句,你基本沒有搞清楚「新清史」的產生源流,僅僅簡單地把它當成了分裂主義的工具。「新清史」的提出,是美國漢學界自然生長的結果,其產生與政治原因關係不大。至於它被人怎麼曲解和誤用,那是別人各取所需、自由發揮,和新清史本身沒有多大關係。
對於新清史的起源,可以參考我的這一答案:新清史運動為什麼會在美國興起? - 司馬亮的回答其次,如果中國會產生一個和新清史類似的、針對北美大陸的學科,這個學科得具備什麼條件?
仔細想來,「新清史」的基本視角是,探究西方衝擊以前,歐亞大陸東側的「普世性」帝國歷史。可以看到,這裡有兩個重要的標誌:一套基於西方中心的世界觀(用於切分東方和西方),和歐亞大陸。反過來講,如果轉到中國來,就必須要有對應的兩個元素:
1. 基於中國的普世性價值觀,比如周禮之類的,當然也可以是其他的。
2. 北美大陸。因此這麼想來,我覺得最切合這個題目的,應該是一部反映帶有東方文化特徵的中國殖民者衝擊北美大陸前夜,北美世界政治史的史書。想來想去,覺得以 @馬伯庸 的《殷商艦隊瑪雅征服史》最為合適。祥瑞……御免。北美印第安人是部落,哪裡有國家概念。
提前聲明,本答案跑題了……不過我想我這個答案還是能滿足題主某些需求的。
-----------------------------------------------有些東西,是到了一定階段,就必然會發生的,攔也攔不住;有些東西,不到那個階段就發生不了,喚也喚不出。這就叫歷史唯物主義。
——天生吾儕現在大概在中國是沒有什麼人研究美國印第安人的,階段不到;但將來必然有研究的,想不研究也不行。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和蘇聯的)霸權確立,美國利益的觸角伸向全球,而中東/伊斯蘭就是其中重要一環。1946年,美國一些在中東工作過的前外交人員,成立了中東研究所(MES);翌年,普林斯頓大學正式創建了第一個以中東為研究對象的學科。隨著美國利益越來越緊密地和整個世界相聯繫,而美國人對這個世界的了解又是如此之貧乏,比如美國人那可憐的外語能力,美國頒布了《國防教育法》,其第六章詳細介紹了美國在外語教學和非西方研究上所應該採取的措施。藉此東風,美國中東研究大盛,到60年代初,有180多所學校設立與中東有關的課程,建立了8個中東研究中心,北美中東研究協會也於1966年成立。
而在這期間,美國幹了什麼大事呢?第二次中東戰爭,又稱蘇伊士運河危機。蘇伊士運河危機不但導致了一個政府的垮台,英法兩國在全球的龐大帝國加速瓦解。此外,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成為真正主宰中東乃至全世界的力量。(維基百科)
這是1956年。
我不知道當時的美國對中東和埃及有多了解,也不知道美國在此事件中的手腕有多高明。但從這事到**花運動,美國還是有很多進步的。
1956年的美國,也是一個蹣跚學步的娃娃。而美國對中東的了解,也不過區區幾十年,而最大的動力,就是美國在世界上的霸權和美國在中東的巨大利益。
中國現在也走到了這個關口:中國利益遍布全球,而知彼的人才寥寥可數。或許中國也需要一部中國的《國防教育法》。
上面是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說:中國國內的研究人員越來越多,固有的研究領域就那麼多,而且已經被前人翻來覆去的琢磨了個遍,不向外擴展研究範圍,不去探索未知,怎麼評職稱當教授?怎麼設研究所要經費?怎麼出成果當「大師」?
未來關於中國歷史的研究方向,哪一個朝代更容易出成果? - 歷史知識看看這個問題,中國歷史里已經擠了這麼多高僧大德,哪裡還有新和尚的飯吃?!研究一輩子也成不了「家」啊。但是向「外」一看就明顯不同了:成果少,尤其是以中文發表的成果少;研究的人少,競爭小;方向多,到處都是金礦;還可以方便的剽竊外文研究成果發文章。肯定會有聰明人向這裡扎堆的——一不小心就是開山泰斗的地位呢。
從個人角度看,衣食足而知榮辱,在中國,會有更多的人為了個人的興趣而研究,而不僅僅是為了混碗飯吃。比如,像這位一樣:
中國問題專家,美國人沈大偉這位今年60多了,當年他決定投身中國研究的時候,那可是選了一門可能是一輩子的冷門專業。蘇聯研究相對就熱門多了。
這就是憑「熱愛」堅持下來的。不過物質基礎是,國家有這「冷學科」,肯撥經費養一批「閑人」。
美國印第安人研究無疑就是這樣的一門「超級冷」的學科;但也不是不值得投入的學科。將來的中國,如果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文化復興,成為世界級文化中心,是必須有這樣一批人的。他們也許在研究美國印第安人,也許在研究熱帶叢林的原始部落,也許在研究澳大利亞的土著人,甚至可能在研究東南亞的蜥蜴,但正是因為有這樣的人,才配叫文化大國。
完。希望對題主有幫助。轉載——
最近在看一本美國歷史,《美利堅共和國的成長》,時常就會遐想,究竟是什麼導致了美國印第安人的失敗命運。這本書按照譯者前言,是「資產階級歷史學家」所寫,多少有一些西方中心主義,注意力都集中在白種人的擴張上,對於印第安人的失敗,沒有深入討論。我們國家的歷史教科書和廣大的網蟲網文倒是願意站在印第安人一邊的,但他們總結的原因又往往過於簡單,說來說去,無非就是白種人的兇殘,屠殺或者說種族滅絕,以及軍事力量的差距而已。
這三條都是站不住腳的。要說兇殘,印第安人的表現一點兒不比白種人差。剖開肚皮,剁下四肢,這是印第安人招待俘虜的常禮,至於剝下頭皮裝飾居室,就是他們的著名傳統了。人類歷史要真是兇殘者得天下的話,恐怕就應該是印第安人去佔領歐洲了。
屠殺同樣屬於一面之辭。人類社會對於屠殺和虐待的禁止,僅僅是近一百年來的事情,在此之前,屠殺還一直是國際交流的主要方式。歐洲人最初修建的那些定居點,包括居民、士兵、房屋等等,經常會在幾年之內消失得無影無蹤。在白人內訌的獨立戰爭期間,印第安人也趁火打劫,搞了好幾場大規模的屠殺。在美國獨立以前,白人和印第安人基本上都是相互屠殺的,直到後來力量差距越拉越大,才變成了主要是白種人屠殺印第安人。用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白種人和印第安人都是兇手,也都是犧牲。
種族滅絕的說法更加偏激,就連我們以反帝反修為己任的歷史教科書,也從不敢說上一句「白種人對印第安人施行了種族滅絕的政策」。這種說法僅僅存在於某些網蟲的口號之中而已。種族滅絕和屠殺一樣,也是古代敵對群體之間的常事,但在北美,無論是印第安人對白人的屠殺,還是白人對印第安人的屠殺,基本上都是由一系列長期的孤立的零散的事件構成,遠遠比不上蒙古人屠殺中亞人,以及張獻忠屠殺四川人那樣集中而且瘋狂,更不用說如同清軍屠殺葛爾丹部,德國屠殺猶太人那樣有組織有紀律了。誠然,只要是武裝部隊對於無辜平民的殺害,哪怕是只殺了一個人,也一樣屬於是屠殺行為,但如果沒有嚴格的組織性和目的性以及一定的規模,我以為屠殺是不能上升為種族滅絕的,不然1937年的南京人所遭遇的,早就可以稱作是種族滅絕而不是大屠殺了。
軍事差距是一個重要原因,但不見得是根本原因。我們都知道,在一切技術中,軍事技術是傳播最快的一種。印第安人很早就發現了歐洲武器的巨大威力,他們利用歐洲市場對於獸皮的需求,用獸皮換取了大量的武器。而印第安人一旦武裝起來,結合其土生土長的天然優勢,就成為北美大地上一股令人生畏的力量。紅人打敗白人的戰例並不少見,例如1812年迪爾本堡和1813年喬治堡的守軍,都在印第安人手下全軍覆沒,至於他們掃蕩的白人民兵,那就更加數不勝數了。況且火力上的差距,還可以通過靈活的戰術來彌補。1835年12月爆發的第二次密西諾爾戰爭,美軍歷時七年,耗費二千萬,陣亡一千餘人,仍沒有達到迫使印第安人全面遷徙的目的。之所以這麼艱苦,就是因為密西諾爾人利用當地的複雜地形,發展出了一種成功的游擊戰術。在一次聖誕節的襲擊中,他們甚至創造了紅人對白人1:10的傷亡比例。可以說,作為美國軍隊的敵人,十九世紀印第安人的軍事劣勢並不比二十世紀的越南人更大。
兇殘、屠殺、和軍事差距這三條原因之所以站不住腳,因為它們都是從外部,也就是從白種人那邊尋找答案。它們回答不了這樣一個問題:歷史上遭受過入侵、屠殺的民族數不勝數,古代的希波戰爭,五胡亂華不說,就是在近代西方的擴張之路上,也橫躺著印度、日本、中國等一系列的民族;亞洲的入侵者並不比美洲的更加仁慈,十九世紀的技術差距比十七世紀還要巨大,那為什麼這些民族最終都保全了國家獨立,而印第安人卻賠了土地又折兵,淪為美國的少數民族呢?——顯然,僅僅強調外部原因是不夠充分的,真正的原因應該到印第安人內部去找。
進入到印第安人的內部,最深刻的第一印象就是他們的一盤散沙。歐洲人最初登陸的時候,印第安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這群白皮膚的人,一定是天上下來的人,然後就是,好了,我們可以跟這群人結盟,來對付我們的敵人了。於是,在印第安部落的爭相邀請之下,歐洲人輕而易舉地各個擊破,在美洲東海岸站穩了腳跟。同時,印第安人的一盤散沙還造成另外一個結果,就是部落之間消息閉塞,常常是一個部落打敗了,附近的一個部落對於他們鄰居的遭遇,以及現在新的白色鄰居的德行還一無所知,他們見到白種人照樣大喜過望,照樣開出條件,邀請白種人去進攻更加遙遠的印第安人。歐洲人就如同一種沒有免疫力的病毒,肆意吞噬著一個又一個的印第安細胞。只有少數明智的部落,例如易洛魁的五個部落,在印第安內部締結同盟,沒有主動惹火上身,才躲過了這場飛蛾撲火的遊戲,有幸成為後來紅白大屠殺的主角之一。
不過,這些比起印第安人的另外一個錯誤來,還不算特別嚴重。在北美最初的三場戰爭,七年戰爭、獨立戰爭、和英美戰爭中,印第安人都站到了美國的敵人一面。對於印第安人的站隊原因,我沒看到詳細的分析,可能當時紅人與白人的矛盾,主要還是集中在與殖民地或美國的矛盾上面,因此一旦白種人的內訌爆發,報仇心切的印第安人,就選擇成為美國的敵人而不是戰友了。不幸的是,這三場戰爭都以美國的勝利而告終,印第安人三次站隊全部站錯,站到了失敗者的一邊。法國失敗的結果是失去了加拿大,英國失敗的結果是失去了殖民地,而印第安人失敗的結果,就是確立了自己國家敵人的地位。前一陣中文網有一篇流行的帖子,大概是叫《美國四大國父與印第安人的種族滅絕政策》,記錄了很多華盛頓、傑斐遜等人對於印第安人深惡痛絕的言論,這些言論不是孤立的,而是當時美國人對於印第安人的共同印象。這就為後來對印第安人的排擠和屠殺提供了輿論基礎。由於缺乏長遠眼光而屢屢與美國為敵,印第安人顯然是自己為自己準備了一把屠刀。
美國獨立以後,白種人侵吞印第安人土地又換了一種模式。當時的美國,和邊境線上的印第安部落大多簽訂條約,劃分好了界線,這時候西北部和加拿大的英國人,就會經常去鼓動印第安人,廢除簽好的條約,奪回東邊的土地。另外也有很多美國流氓,垂涎於印第安人的肥沃土地,也經常製造各種事端,挑起他們的敵意。隨著英國的空頭支票,和美國的無理挑釁,印第安人往往輕率出動,進攻境內的村莊城鎮。接下來,當然就是美國軍隊的大舉報復,趕走這群不受歡迎的鄰居,把邊境線進一步向西推移。結果,英國人達到了騷擾美國的目的,美國流氓也達到了奪取土地的目的,而印第安人,除了背井離鄉和白白流血,什麼也沒得到。不肯遵守現代規則,而是一味付諸輕率武力,硬往挖好的陷阱里跳,是印第安人後期領土喪失的主要內因。
學費交足,錯誤犯盡,印第安人終於開始反思他們節節敗退的原因。十九世紀初,一位名叫特克姆塞的酋長,開始著手團結印第安人的工作。他在西北部的部落之間往來奔波,到處演說:「為什麼印第安人連最後的地方也快要保不住呢?就是印第安人缺乏團結,沒有武器。只有從加拿大森林,到墨西哥海灣的全體印第安部落團結一致,拿起武器,才能擋住白人移民進攻的浪潮,並且打敗他們。」在特克姆塞的提倡下,印第安部落開始抵制白種人的紡織品,而驕傲地穿著自己的水牛皮,僅僅拿獸皮換取彈藥和武器。同時參照白人軍事組織的經驗,特克姆塞把各部落的年輕戰士集中起來,統一進行軍事訓練。
特克姆塞雖然對內宣揚民族主義,對外卻堅持按照文明規則辦事,他不希望通過戰爭來複仇,他自己也深知復仇的想法不切實際。他計劃以「紅色民族同盟」的名義,以平等地位和白人談判,保障本民族的長遠利益。1809年,美國印第安納特區總督哈里森(後來1841年的總統)同一些重要部落達成協議,以比較便宜的價格,買下了大約300萬英畝的土地。特克姆塞堅決反對,他說任何一個部落割讓土地,都必須經過全體部落同意才算有效。由於特克姆塞的堅持,哈里森最終放棄了這樁買賣。
就在特克姆塞的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刻,狡猾的英國人盯上了這顆希望之星。當時正是英美戰爭爆發前夕,美國磨刀霍霍要奪取加拿大,而英國正被拿破崙拖得分不開身,在加拿大的駐軍只有三千餘人。英國人自然打上了印第安人的主意,在他們的極力蠱惑之下,缺乏政治經驗的特克姆塞利令智昏,**了那支還沒成型的軍隊,主動向哈里森開戰。雖然有英國軍隊的支援,他們還是很快就被老練的哈里森打敗了,特克姆塞也在一次戰鬥中陣亡,300萬英畝的土地吞併進了印第安納的版圖。印第安人最有希望的一次抵抗,就這樣斷送在英國陰謀家的手上。
看歷史看到這裡,我有一種特別熟悉的感覺,是的,特克姆塞就是印第安的李鴻章,特克姆塞之戰就是印第安的甲午戰爭。現在我們終於摸到了印第安人的失敗核心,這個核心就是,他們的洋務運動搞得太晚了。特克姆塞開啟了印第安人的改革之門,堅持傳統的同時又操練新軍,抵制洋貨的同時又遵守規則。我們知道,這種半土半洋的改革是註定要失敗的,但又是古老民族註定繞不過去的,這是現代化的道路上註定要交的一次學費。但如果印第安的洋務運動能夠提前進行,哪怕是在特克姆塞之前五十年開展,那麼即使他們失敗了,也可以擦亮特克姆塞的眼睛,讓他踏著前輩的肩膀,開展下一輪的「戊戌變法」或者「明治維新」。如果印第安民族能夠全面改革三五十年,哈里森還能這樣輕易得手嗎?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在白種人紛沓而來的三百年里,印第安人蹉跎了太多的歲月,一直到美國人都看見太平洋了,才有人醒悟過來,要講政治,要講團結,要講學習。於是,特克姆塞的悲劇就成了整個印第安民族的悲劇,因為他是印第安人最後一座大堤,特克姆塞一旦倒下,印第安的本錢就全部耗光了,——歷史沒有那麼多的錯誤可犯,他們再也沒有學費,來進行下一輪的試驗了。
曾經有一篇流傳很廣的印第安酋長的演講,具體內容記不清了,大意是說這裡是我們的土地,我們印第安人和你們白種人各活各的,誰也不需要誰,你們憑什麼來侵犯我們的土地?從印第安人的角度來講,這篇演講控訴白種人是很有力量的,但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這也恰恰說明,印第安人那麼多的敗仗實在都是白吃了。如果說誰也不需要誰的說法,出自不了解西方文明的乾隆之口,那還屬於情有可原的話,那麼已經跟歐洲人打了幾百年交道的印第安人,居然還沒有看出敵人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技術等各方面的全面優勢,從而虛心學習,大力改革,那在我們後人眼裡看來,也就只能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了。
湯因比在《歷史研究》一書中認為,挑戰和應戰是文明成長的主要動力。他把挑戰分為微弱、適度、和強烈三個等級。過於微弱的挑戰刺激不了一個文明,例如蒙古入侵對於日本,幾乎沒有造成任何影響;而過於強烈的挑戰又會摧殘一個文明,例如蒙古入侵對於中國,寬容活躍的唐宋社會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嚴酷壓抑的明清社會;只有適度的挑戰,例如蒙古入侵對於莫斯科大公國,才真正起到了推動俄羅斯文明的作用。印第安人的悲劇,顯然是由於他們對於白人入侵這一挑戰,沒有做出成功應戰而造成的。但沒有成功應戰的原因,到底是因為這個挑戰過於微弱了,還是因為過於強烈了,似乎又很難找到合理的解釋:一方面,面對挑戰,印第安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規則都沒有太大變化,根本沒有應戰,看來是挑戰太微弱了;另一方面,捲入挑戰之中的印第安部落,根本還沒來得及應戰,就一個接一個地消亡了,好像又是強烈了。
這種無法定位的矛盾,歸根結底,是由於印第安人的麻木不仁造成的。前面已經提到了,印第安部落之間都是各自為戰的,對於處在抗戰第一線的部落來說,他們還沒來得及把對手研究透呢,更沒來得及向對手學習,就被打得七零八散了。而其他的部落,對於鄰居的命運又大多是漠然視之,同樣不會總結任何經驗教訓,只要屠刀沒落到自己頭上就算了。這樣,剛剛登陸的白人力量,相對於整個印第安部落雖然非常弱小,具體到某一個部落的頭上,卻又變成壓倒性的優勢了。在這種情況下,印第安人所遇到的奇怪挑戰,就是一種微觀上過於強烈,而宏觀上又過於微弱的挑戰,或者說,是一種由一連串強烈挑戰所構成的微弱挑戰。總之,由於印第安部落的內部矛盾,白種人的入侵始終無法形成一種適度的刺激,印第安人也始終沒有、或無法認真應戰。在印第安人的不學習不改革背後,其實又隱藏了一條不夠團結的原因。
現在,我們從內部不夠團結、政治不夠成熟,一路追查到不學習不改革,兜了一個大圈子,又兜到不夠團結上去了。看來這三條原因,它們之間也不是相對孤立的,而是互相糾纏、互相加強的。如果你不肯學習,你就永遠無法成熟,如果你沒有成熟,你就不會講求團結,而如果你不講團結,你就必須獨自面對敵人的強大壓力,自然也就騰不出手來學習了。這是很多後發民族都會碰到的一個怪圈,大概可以稱之為「印第安陷阱」吧。
這個怪圈不去管它了,我們還是就事論事,來討論印第安人的失敗到底可不可以避免吧。我的答案是可以,有日本、中國、印度的鏡子為證。作為事後諸葛亮,我認為對於白種人的入侵擴張,印第安人有上中下三策。上策為日本之策,在和白種人打了幾仗以後,迅速認識到西方文明的優越之處,看到「此誠美洲千古未有之大變局也」,一邊打仗通商,一邊派出優秀青年,到歐洲學習考察,徹底按照西方體制改造自己。當然,免不了會有人指責他們丟了傳統,但聰明的印第安人完全可以反駁說:人權首先是生存權,傳統也當不了飯吃,還是先保住性命再說吧。日本從佩里叩關到日俄大戰,短短五十年的時間,就從列強的入侵對象,變成了列強的一員。印第安人要是走了日本道路,如果各個部落團結,也許會出現一個強大的「印第安聯合酋長國」,或許是「印第安共同體」了。
中策是中國之策,雖然中國在學習改革方面落在日本後面,國家搞得一窮二白,但在二戰當中站了一個好隊,後來又在美蘇之間借力打力,如今在國際事務中的發言權,反而比日本還大。在獨立戰爭中,如果能有一個深謀遠慮的酋長,率領印第安部落站到殖民地的一邊,與大陸軍一起浴血奮戰,那麼戰爭結束以後,他們將擁有多大一筆政治資本!獨立成功後,凡是加入大陸軍的黑奴都獲得了自由,印第安人本來就是自由的,他們獲得的肯定會比自由更多。可以想像,憑藉他們的赫赫戰功與龐大人口,印第安人會成為美國政壇上的一股活躍力量,從此再也不是被到處追逐的敵人,而是擁有發言權的主人。
下策則是印度之策。聖雄甘地的法寶是不合作主義,從英國的人權觀念出發,利用英國當局的治理規則,發動一場推翻英國的運動。結果,「槍杆子里出政權」,這條中國真理在印度失靈了,這位一沒槍二沒炮的乾巴老頭,不知怎麼弄巴弄巴,居然也把印度弄獨立了。——也許印度道路才是最有借鑒意義的,因為沒有一個強力中央的印第安人,不可能像日本和中國一樣,大舉動員全國力量,在政治和外交上做出大動作的。對於印第安和印度這樣的民族,入侵者連分而治之都不需要,只要一塊一塊地佔領就行了。印度的道路,其實是一條弱者利用強者的規則,巧妙而又合法地抗爭的道路,馬丁路德金的維護民權,走的正是這條路。印第安人在美國獨立以後,如果正視雙方的力量對比,不要被英國人蠱惑,不要被美國人挑撥,也不要被民族虛火燒昏了頭腦,那麼至少,特克姆塞的路是可以一直走下去的。出現了美國流氓的挑釁行為,也不要一戳就跳,而是堅持按照通行的文明規則處理。美國本來就是為了反抗壓迫、實現正義而成立的一個國家,當時也仍然是全世界受壓迫者的最後避難所,在所有的政府裡面,美國政府應該算是最講道理的。況且美國立國之初戰亂不斷,英美戰爭,美西戰爭,墨西哥戰爭,還有南北戰爭,只要印第安人始終陣腳不亂,美國人也未必敢輕舉妄動的吧,今天的西部印第安人,也不失為一個墨西哥吧。
現在,有了日本、中國、印度這三面鏡子,我就可以放心引用一句中國古話了:「天作孽,猶可活,自作孽,不可活」。白種人的擴張政策是印第安人悲慘命運的外部原因,但他們自己的封閉、內訌、以及短視才是本質的內部原因。
隨著美國全球地位的確立,如今有越來越多的聲音為印第安人鳴冤叫屈了。但我以為,印第安人的歷史,除了當作一桿投槍之外,其實更應該是當作一面鏡子的。尤其是中東的阿拉伯人,過去四百年里印第安人犯過的錯誤,在過去的六十年里,他們一樣不拉全都犯遍了,而且還大有越犯越起勁的勢頭。「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如果阿拉伯人對於這面鏡子,「後人哀之而不復鑒之」,那就讓我們耐心等待,看看對於那個「印第安陷阱」,會不會「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最後想說的是,盎格魯撒克遜人,從歷史上看,一直是在幹掉白人以外所有的種族( 滅絕男性支配女性 )。北美、南美、澳大利亞、非洲已經被牢牢掌控,阿拉伯世界的分裂破滅則有目共睹,東亞是最後一塊沃土。上世紀中俄聯手屢屢破解了西方的攻勢,然而西方亡我獨大之心不死。中國國民思想和身體素質一直在提高,這是西方世界不願看到的。而之所以西方世界仇恨一黨專政制度,根本原因乃是這種制度阻止了分化策略,或者說 "民主"。謝邀。和歷史無關,歷史只是一個幌子,一個借口。
國家內部,分裂的傾向來自於利益和文化衝突。
恰好我有個例子:沒有認同感,才會謀求獨立,才會有歷史為理由。再舉一個例子,克里米亞,蘇聯解體的時候,認同歸屬烏克蘭,當下有認同歸屬俄羅斯。認同感的變化才是最主要的,而並非自古以來……1977年,回歸5周年時的調查顯示,沖繩縣人中認為沖繩回歸「好」的比率僅為40%,回答「並非像期待的那樣」的比率高達55%;但到1982年,約有63%的人對沖繩回歸給予了高度評價。數字此後連年上升,1992年升至88%。「回歸民調」每5年進行一次,強勁的上升趨勢一直持續到1990年代後半期。
隨著時光的流逝,壓倒性的民調結果不僅出現在回歸議題上,沖繩人對130多年前日本吞併琉球王國的看法也越來越正面。有著10年琉球生活經驗的東京大學法學博士林泉忠,曾在琉球大學任國際關係准教授。他在2007年11月進行了大規模的電話抽樣調查,在上千份有效樣本中,71.4%的沖繩民眾認為琉球被日本吞併是一件好事,態度模糊的為20.3%,認為是壞事的僅有7.6%。
此外,在「地方和中央」的關係方面,琉球大學1996年的一項調查顯示:38.4%認為沖繩應在財政預算方面獨立;13.2%認為沖繩應在除外交以外所有方面獨立,不到3%認為沖繩應該完全獨立。同時42.6%自稱為「沖繩人」,31.2%自稱是「沖繩人」也是「日本人」,12%自稱「日本人」,不到0.1%認為自己是「琉球人」。
我在的州有大片印第安人保留區,所以有時候也能在公車上碰到一些印第安人,特別是剛來的時候見了好幾次。
每一次他們看到我都會很興奮的問我是從哪裡來的,回答說是中國之後當即給我一個透不過氣來的大擁抱,滿腔喜悅之情,真的是有相見恨晚的感覺。然後就開始訴說:「this is our land, after the white people came, we suffered and we are suffering...",表情之厭惡和語氣之沉痛是由衷的,一點也不顧車上還坐著一車白人。然後你會發現他們對美國和美國政府極端沒有認同感,認為美國政府無論怎麼做,都是欠他們的,可能越做欠得越多,即使他們的孩子受政府資助上了大學。他們選奧巴馬,因為「He will be a bad president for American, so I select him." 他們對中國人的好印象是發自內心的,一方面可能因為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對頭(至少美國媒體這麼宣傳),另一方面可能因為兩面都是黃種人,雖然在我看來他們和台灣高山族(原住民)更接近些,但是不也有間接證據指認他們是殷人後裔么? 總之我的感覺是,中國人對印第安人了解太少,而且主要是通過美國白人,而美國白人根本上對印第安人的政策是任其自生自滅,沒有任何想真正了解他們文明的舉動(可能因為為差異過大)而中國人有很多優勢能更好的和印第安人溝通,我們國家有很多民族之前的文化也比他們發達不到哪裡去,而且據說某些風俗還有共同之處。 當了解他們的痛苦和掙扎後,不但可以在白皮書里加一些新鮮內容,而且可以效法美國請一些印第安年輕人過來讀書,之後作為宣傳典型,向全球推廣,擴大影響之後還可以順便攪一攪混水,鼓勵更多的印第安人到中國來控訴美國政府,然後到歐洲宣講。 我覺得這件事可以做起來,版上成立個組織大家一起搞吧,先和幾個原住民部落溝通一下,然後把報道發到中國,再去遊說政府,其實很多事情政府未必想的到,我們幫它去想,也算是聊天灌水之外做點事情了。
又比爛
推薦閱讀:
※為什麼四大文明古國都是現在經濟比較落後的國家?
※為什麼世界那麼不公平?
※如果曹操讓曹植接班,後三國會發生哪些變化?
※中國現在在亞洲的地位達到當年日本的程度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