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片刻」這樣的APP呢?
2013年初加入片刻的。當時片刻是一片非常純凈的寫作天地,每天凌晨都由最早的那批片客等著搶今日詞卡的沙發,三個詞寫一篇短文的創意,在微博上無意看到,真的驚艷了我很久,不過剛開始文字還比較拙劣,所以只是時常膜拜大神作品,偶爾練筆。
後來有了知覺和創,打開了寫作的新思路,慢慢地開始想嘗試一些長文了。最初的那一批主播,即使在網站草創的階段,依舊錶現出了極高的水準,極具特色的聲線,基本上是屬於我每日必聽。對片刻最依賴的時候,基本上電腦上第一個點開的網站,但是它還沒有手機客戶端,可是網站端流量耗費很多,經常跑進去把今日詞卡截下來,上課聽不進去就琢磨詞卡,在紙上打草稿和修改。曾經寫過一個很稚嫩的連載詩歌,可能大部分人都不記得了。後來經過漫長的等待,終於有了移動客戶端。當時的app依然是非常古典簡介的路子,唱片風格的Ting,終於可以隨時隨地聽了。管理著專題,看的文章也是最多的一個時期,經常會發現一些新秀級別的作者,功力深厚,感覺每天看到文字都很開心。
在移動端發布之後。網站的運營開始荒廢了,本來精品聚集的專題版塊,幾近被廢,不是沒有人投稿,而是審稿系統近乎癱瘓,基本上讓人很難下手,退稿意見也開始無法顯示了。網站的崩壞,以及整個片刻畫風的突變,在4.0發布的時候達到了巔峰。4.0的界面用了全新的設計語言,一種不一樣的簡潔。當然這只是表象。整個app的畫風已經開始了天翻地覆的改變,用文字交換世界?不,現在我們用圖片交換世界。原來一批最優秀的作者都不再更新了。原來那些追求極致的寫作者,已經被新一批無痛呻吟的青少年所取代。過分地挖掘了網站的社交功能,主推八卦,聊天,溝通。。寫作的本質已經被無限地縮小。受眾內心的浮躁再一次帶動了首頁文章質量的下滑。領軍的早晚安板塊,現在大概,也就很一般了。對於習慣網頁創作的老用戶,哈哈,你們有福了,你們將永遠不會看到「來自:詞卡No.1121;來自:知覺」;你發現自己的文字在各個板塊都找不到,只有動態里能看到。是的,不關注你的人,都讀不到了。所以不管你大神小神,閱讀量都開始變成原來的1/2到1/4不等。
知覺基本上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文章無法寫在對應主題的頁面,誰也看不到。誰也不願意再看。對於碎片化閱讀的推崇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用戶愛看什麼。就給什麼吧。反正除了數據,其他都是浮雲。寫作?創作?隨便吧/以上僅針對片刻的寫作屬性進行評價。如果你是沖著片刻電台來的,依然很推薦。電台質量不輸當年,新人很多,題材也開始更豐富了。如果你是想看看厲害的人怎麼寫文章的,這兒已經不再適合認真寫作的人生存。另尋別處吧。不然,你也可以當他是一個圖片分享應用。美圖不少。不值得下載和花時間刷新的app。
改版前還值得看看,改版後。
一股病殃殃的弱者氣息
再也不想上了ヾ(*′?`*)?認識片刻,是從新浪微博推薦里看到的,算是最早的一批片刻用戶。世界很美而你正好有空,這句文案簡直柔軟的心都要化了。最初的版本,簡單明了,隨便發個心情,在周邊都是陌生人的空間里隨意表達真實的自己,感覺還不錯,後來,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會看看別人的文字,瀏覽下評論,隨著版本的不斷變化,內容的日漸豐富,終於有一天我把它卸載了。原因無二,我把它當作一個自己的獨立空間,編輯區一些功能太過單一。我把它當作一個互動的空間,可感覺和我想要的差太多,滿目的心靈雞湯,還有中學生們、大學生們的日常,也許我學生時代會喜歡這個軟體和同齡人交朋友吧。
以前片刻有詞卡、知覺,有諸多野路子大神,每天眼巴巴的搶繡球,看看今天誰又是狀元郎。
都說這寫作的人,心性高,抬眼望天低頭看海。野路子大神不講這些,誰都沒個作家身份,你在上學我在搬磚他家捕魚的,不講這些。其實也講不透,這一群人你要問個人設問個大綱,能說出一二三四五的沒有幾個。看書等身高怕是還沒到份上,修鍊的半途中遇見了一偏亭。一群人瞧著好,就都來避避雨,然後下一批人再來,瞧見好那就下下棋。最後,這亭子里,唱曲兒的下棋的吟詩的猜拳的,好不熱鬧。
就這麼一個亭子,就是片刻。
後來,這亭子的主人瞧見了。喲呵,這麼好些窮人都在這裡呢。窮人也有窮人的追求,咱們整點東西賣,再搞幾個計劃,尤其是出書計劃一定要整。原創作家拉動生產力嘛。
這亭子里避雨的人懵逼了,就這麼一群人,天天中二,天天熱血,天天為夢想拋頭顱灑熱血。哪個時代都有這樣的人,叫做敢死隊。這群人湧上去,免費當起了秩序員。整了半天,這亭子越來越大,旁邊還建起來了偏亭。裝修隊也來了,挖掘機也來了。有幾個年輕人越想越不對,讀書人的心性又上來了,詞卡也沒有了,知覺也沒有了。原創的東西都他媽快搞不動了,算了,老子走了。走的時候跟大伙兒道個別,張三李四王二麻子,等到李四兩人吵起來了。一吵可好,這亭子里的人一窩蜂全都吵起來了。
趕考的拉著經商的,回家的拉著出家的,一群人一起吵,吵輸的人憤然出走,吵贏的人回頭就走。
散的散,來的來。
新來的不知道,看著這地兒真大,五臟俱全,宛如小鎮。
他們都不知道,這一開始,也許就一個破亭子。這畫是王二畫的,這字是張三寫的,那旁邊的藝術品是李四刻的。他們哪兒知道這個啊。
老闆想把那些貨品賣給新來的人,新來的人口袋裡揣著錢。結果新來的人晃蕩一圈就走了,那些曾經離開的張三李四王二麻子又回來,偷偷穿個小馬甲,東挑西選。王二選了張三的東西,李四選了王二的東西,付了錢,買回家當個擺件兒。
你問那些寫作的人去哪兒了?
沒地兒了,等著下一個亭子呢。
沒有熟人的地方
隨心吧,聽聽文章,看看文章,感受不一樣的情感,不一樣的故事,不一樣的認知,記錄片刻時光,留下碎片,在未來喚醒某份感動。對於電台我想沒什麼要評價的。總之我覺得片刻就是一個關於你我他的軟體
當自己想要說些什麼東西 卻不想在朋友圈發的時候 我會選擇在片刻這樣一個沒有任何熟人可以看到的地方來盡情的表達自己的感受 想法 以及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片刻是唯一一個我裝了又卸,卸了又裝的軟體,當時高三的時候無意中知道了這個APP,心血來潮試著下了,裡面的文字的確很美好,後來那個世界很美而你正好有空的背景圖變了又變,片刻也是更新了又更新,增了那麼多功能,但好像少了很多說不出來的感覺,那個我喜歡的片刻已經不在了
樹洞。
從一個文藝的推送app變成了被95後佔領的聊天軟體。。雖然新的UI很好看,隨身聽功能也很喜歡。但是也只限於這樣了。
1)片刻的歷史
片刻的創始人在媒體上一直說片刻是玩出來的,這點沒錯。其實片刻在最開始只是微博上的一個標籤話題,功能也很簡單,給用戶一個三個詞,讓用戶圍繞這三個詞寫一句話,後來擴展成寫一段話。從參與者中選拔優秀的給予獎勵,有些比賽的性質。
片刻做商品的售賣也是由內容衍生出來的,最開始有個內容分類讓用戶分享自己使用過的好產品,後來就想著既然用戶有需求索性就自己設計然後找代工廠生產,就這樣開闢了一個商業模式,成為公司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後來找人開發了兩個頁面,一個頁面撰寫內容,一個讓用戶查看已發表的內容。這時候連自己的帳號體系都沒有,藉助新浪微博登錄。
再後來片刻做了一個很簡單的APP,主要有三個界面,每天更新一篇文章,一首歌曲,還有一句話。那段時間這類APP還蠻受歡迎的,市場上出現了很多相似產品,例如『火柴盒』、『one』。不過現在大家都轉型了,有的做社交,有的把內容更豐富了。『one』在4.0版本的時候增加了音樂和電影這兩類內容,但每類內容還是一天更新一篇內容,最近更新的5.0,內容數量明顯增多了,不再局限於一天一篇。
個人認為『one』現在這個版本的設計應該有借鑒片刻。
雖然功能和內容都很簡單,但是設計的非常美觀,片刻的最初版本得到了App Store的首頁推薦。這次推薦給片刻帶了很多的安裝量,也奠定了一定的用戶基礎。作為一家初創公司蘋果的推薦不僅是一項榮譽,更是個很好的開始。
2)關於文藝這件事
在行業內一提起片刻這個產品,浮現的關鍵詞是「文藝」、「小清新」、「小眾」,在大多數人看來文藝就意味著小眾。對於這個認知,在互聯網行業中也有了很好的佐證,那就是豆瓣。我一直認為文藝並不是一件小眾的事情,之前還寫過一篇文章《豆瓣別急,人人都是文藝青年》說過這事情。
片刻現在的產品氣質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個是編輯運營團隊的人本身就很文藝,內容初期以情感為主;第二就是界面設計的非常小清新。有一個用戶在片刻中發的內容特別形象「每次一來到片刻,就感覺這世界上只剩下愛情」。當然現在片刻的內容已經遠不僅限於愛情,還包括旅遊、電影等,希望通過內容的廣度覆蓋更多的用戶群,但是內容的基調很難轉變,很多用戶在片刻上還是發表對愛情的感嘆。
片刻的主要用戶群是學生,這點並非初衷,最開始想面向的用戶群體是80後,但沒想到在產品推廣過程中發現留下的主要都是90後,回想也一個很自然的過程。有很多人覺得片刻的內容太矯情,那是我們年紀都大了,有一天我看到我妹(98年生)的朋友圈,似乎找到了答案。或許這個問題只能用用戶群的年齡來解釋,人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特性,上中學的時候你不是也追求真愛嘛。
3)16年片刻做的新產品
16年片刻做了很多事,上線了包括電商、語音直播、積分體系等產品。
原來片刻中的電商是以文章的形式呈現,引導用戶點擊鏈接去淘寶完成整個購買流程。嚴格意義上講在16年之前片刻是沒有電商的,APP主要的作用是給淘寶店鋪倒流。後來才做了自己的電商平台,公司老闆肯定要考慮營收問題,特別是現在融資困難、自身產品造血能力又比較弱的情況下。只是我覺得如果用一種更低成本的方式去做會更好,例如第三方的軟體有贊、微店,這樣會大大的節省開發量,而且功能完善,唯一的不足可能就是在樣式美觀上不會達到期望。
積分體系是大多數產品都會有的功能,本意是想提高用戶的活躍度,促使用戶在產品中產生更多的行為。但是我一直覺得類似於積分體系這樣的功能應該是在把主要功能完善的情況下再去做的,優先順序不能太高。在提高用戶活躍度這件事上,功能的完善和良好的用戶體驗起主要角色,積分體系起輔助作用。
因為公司研發團隊本來人就少,主要精力放在了電商上,所以沒上線行業內跟內容相關的打賞功能,對於內容創作相關的功能也沒有優化,這點我覺得挺可惜的,當然也是客觀條件所限。
雖然片刻這款產品的功能很全、很完整,但是各項功能並不深入。我們如果把產品的發展分成橫向和縱向兩個維度的話,片刻的產品一直在橫向發展,縱向發展的並不深。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是基礎工具,有編輯器,但只能編輯最基本的格式,對於一個內容創作平台,編輯器還是很重要的;第二是推薦,推薦演算法並沒有優化。當時有個朋友問我片刻的推薦演算法是怎麼做的,我跟他說很簡單,只是根據內容屬性和內容的幾項關鍵數據做的推薦;第三是在內容的挖掘上,我們每天能產生上千條UGC內容,但是對於內容的篩選、推薦還是完全依靠編輯人工,內容的評判受編輯主觀影響太大,有一些作者跟編輯人員關係比較好,他們的作品被推薦的概率也就更大。當時本來計劃給運營人員提供一些工具的,讓他們能夠發現更好的內容,但是後來我離職了也不了了之了。說起來這也是我個人的一些遺憾。
4)片刻的商業化
如果你關注片刻會看得出來從5.0版本開始片刻在電商這條路上走的更重了,售賣的商品也不僅僅局限於自己設計的,還會跟很多第三方公司合作。無論是商品的種類和數量都要豐富很多,也強化了電商團隊職位點完善度。
對於片刻這類產品可探索的商業化一共有三種,一種是內容輸出,例如版權IP化,另外一種是內容付費,還有一種是內容電商。對片刻而言,適合的是內容輸出和電商。至少現在來看片刻的內容還算不上知識。
內容的IP化像是一個非常好的願景,不知道是不是所有做內容的公司都會有的夢。現實主義來講,一個成功的IP所創造的財富就夠公司吃好多年了,可惜成功的卻寥寥無幾。我甚至懷疑這需要很大的運氣成份,人的眼光固然會起到一些作用,但前提是也得能碰到好作品。
我後來還跟片刻的同事聊過,雖然片刻APP內沒有做內容付費,但是他們有藉助第三方的平台幫主播搭建專欄。我同事也承認片刻的內容不是知識,他想利用紅人效應,讓大家為他喜歡的主播買單。
今天看到得到的一個數據。
截至2017年6月13日,得到App用戶數超過810萬,近7天日活均值66萬,付費專欄累積銷售超過133萬份(不含《羅輯思維》專欄)。截至5月24日,其25個付費專欄銷售額達到2.5億元,周打開率為63.1%、日打開率為29.3%。
雖然用戶量並不大,但是這個收入會讓內容創業者羨慕。
我一直不討厭內容的商業化,如果你做的內容是直接跟商品有關的,那做內容電商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例如小紅書的美妝,好好住的家庭裝修,還有美食領域的日食記。我試圖去總結一套評定標準,什麼樣的內容適合去電商,沒找到很好的答案。內容本身就包含商品的會好一些,例如美食視頻中使用各種廚具,一些家庭裝修典範的圖片和視頻中的傢具。從產品的角度講,片刻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把電商產品的推廣放到了最好的位置,電商的入口也更明顯。可始終無法解決根本問題,內容和商品完全沒有關係的話,內容並不能激發用戶的購買慾,買帳的不多。還有一點就是用戶群體的經濟基礎不強。
最近聽到幾個不好的消息,當時關注的幾個內容產品要麼失敗了,要麼數據量跌的很慘。我在想當一個內容類型本身受眾就比較小,試圖通過媒介的改變,來讓一件事情由小眾變大眾似乎也是不可能的。
做電商太牽強,自己的內容又不適合做內容收費,做廣告用戶體量又不夠,對於很多內容創業公司來說最適合的還是做IP,把自己的內容轉化為電影、動漫、集結出版成書等等。看到幾個新興的公司,老道消息、真實故事計劃在創立之初就樹立了這樣的目標。
5)片刻5.0的設計
界面設計和交互上的美觀性會大大提高產品的好感,不僅是用戶,即便是行業從業者評判一款產品的時候也會從外觀開始。當時有些朋友誇我們的產品交互做的好,給我們點贊。這讓我一度懷疑即便是從業者在評價一個產品的時候,往往看到的也是最淺的層面,身在局內是產品經理,身在局外大家都是普通用戶,往往會被表象迷惑。與誇獎有明顯對比的是他們並不用片刻,當我問他們是否使用片刻時,多數人給我的答案都是不用,有的是手機上留著但打開頻率很低。
話又說回來,我這些朋友都是工作很多年,煙火氣很足了,本身就不是片刻的目標用戶,不必太在意他們的看法。雖然很多人明白這個道理,但在工作中發現能把周邊意見完全撇清的人還真的很少。
片刻的UI設計一直都是非常不錯的,也因此賺了一些眼球,可設計上的好壞對產品的影響終究是次要的。4.0版本我們把導航欄採用了從上往下滑的方式,雖然看起來很酷,但是我們的數據分析中發現效果並不好。經過我們的數據分析,進入首頁的用戶只有20%的人才會進入到電台、閱讀這些重要頻道,也就是說我們在這幾個頻道中的優質內容大多是用戶壓根就沒有看到。
當時我們也提出了幾種修改方案,但是顧及到用戶感受,4.0版本剛上線,用戶剛適應,如果再進行大的改動,害怕用戶難以接受。所以就一直沒有調整,直到今天你看到的5.0版本才做了修改。相比較而言片刻5.0的版式要更大眾化一些。
結語
我這篇文章還沒寫完,看到片刻已經更新了5.2版本,這應該是變化最大的一個版本,由內容產品轉為社交產品,上線了聊天室,首頁給人的感覺特別像微博。雖然之前所有功能都還在,但是首頁展示的給用戶是什麼用戶就會以為你這個產品是要做什麼。我特意諮詢了前同事這麼做的原因,有一方面的考慮是為了降低後續的運營成本,跟公司後續的經營有關。
現在我們還不能判定這種轉變的對錯,即便是短時間內出現數據的下滑也不足以為證,還是要等待更長的時間再看。
利益相關:片刻前產品經理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馬虎眼(ID:mahuyan)
文筆比微博一些博主好很多
無病呻吟的矯情,高中時候才會看的故事,雞湯文太多
每晚睡前必備
大師兄woo崆啊哈哈
我是14年八月份,才大二的我,計算機專業的我,不知道為什麼就喜歡上這款app。看到片刻登的招聘信息「花園別墅,貓,咖啡機」有一種前所未有的衝動,寫代碼的衝動。而事實上我本身也是一個被計算機「耽誤」了的文藝青年。喜歡寫點自己的心情,結識有共同心靈平率的陌生人,是多麼有趣的一件小事情啊。喜歡Ting,半島玫瑰,安琪的吉他屋......經常在他們的故事和琴弦跳動中進入夢鄉......。
突然有一天,改版了,有精美的客戶端,Html5渲染的風格的同時,片刻的理念好像也在悄悄的發生著變化。越來越多的人進入,大學生,中學生、小學生、不是學生......廣告、低俗、負能量......為了迎合大眾口味,主題再也不是以前那般,親切了。可以理解,這好像是每個社交平台的必經之路。
直到有一次,我在某聊天室大罵了一通某個下流坯子(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有那麼大火氣)我再也不想去看了。再也不關心連續登錄幾天了。
片刻是社交平台的一股清流,至少以前是,曾經愛不釋手的東西,我都有感情。真心希望他們不忘初心。
有一段時間很忙,幾乎沒時間看手機。忙完那一陣子之後出去旅遊,順便鍛煉身體,參加了幾次戶外活動,認識了一些新的朋友,準備了一場很重要的考試。然後再看這個app,無病呻吟。可能剛好過了青春期吧?還是祝福這個app,陪我走過中二年代,希望他改著改著就好了。
我高二的時候裝載的,從哪以後手機里一直有它,不過我現在挺失望的,雖然它一直在更新改版,但是講真沒以前我剛開始玩好玩,感觸最深的就是文章,不再像以前好看了,我不知道是以前有趣的作者都走了還是怎麼了,文章大體都比較雞湯,人氣特別旺的文章基本上也是幾年前的。現在唯一支撐我玩下去的動力就是發碎片,把心裡話吐槽給不認識的人聽,找找共鳴,僅此這樣。
雖說大多是雞湯文 但生活中有時候的確需要一些雞湯文 會有感同身受 會幫助自己從一些困境中走出來 但客觀評價 雞湯文不能聽太多
推薦閱讀:
※LINE Play 這款遊戲的吸引人之處在哪裡?
※有什麼新穎耐玩,給人不同全新體驗的iOS手游(類似紀念碑谷)?
※關於IOS版wifi萬能鑰匙的運行機制是怎樣的,安裝描述文件是否有泄露wifi密碼的問題?
※如何評價蘋果最新的系統更新:iOS11.0.1?
※剛上架的 Google Maps for iPhone 使用體驗如何?
TAG:移動應用 | iOS應用 | 應用程序App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