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才是真正有效的社交?


覺知當下,每一次都是有「用」的社交

最近有一個概念很火熱,就是不要參加無用的社交,既浪費時間又損害心情,這給很多原本不擅社交的宅男宅女一個充分的借口,心理上尋得了理論支撐。只可惜,什麼是有「用」的社交呢?什麼又是「無用」的呢?前一段遇到的三個小事,也許可以拿來說明:

第一個事情,我和一個經常見面的朋友,半夜裡喝酒到三點多,沒什麼所謂的正經事兒,就是閑聊。因為他家裡停水,所以就在我這裡洗個澡,出來後他告訴我浴簾應該放在浴缸里,這樣水就不會濺到衛生間的地板上,免去了每一次拖地的麻煩。我恍然大悟,這在其他人看來很正常的生活知識,我卻是個白痴,經他點撥,也就覺悟了。

第二個事情,朋友坐我的車,也是沒什麼所謂的正經事,閑聊,他看到太陽鏡放在面板上,便問我眼鏡盒呢?我把扶手箱的眼鏡盒拿給他,他笑了說,不是這個,是車裡本身就有放眼鏡的地方,我問他在哪兒?他環顧四周,約莫10秒鐘,就在我的頭上右側找到了這個「眼鏡盒」,我恍然大悟,眼鏡放進去的時刻,彷彿我的心也安定了一些,這又是我之前不曾有過的經驗。

第三個事情,有一次我去理髮,完畢之後看還有點時間,我就告訴師傅幫我也造型造型,塗抹點東西,讓頭髮更有型一些,他拿來發泥,三下五除二就弄好了,我很滿意,就好奇的問他是怎麼弄的,他說一定是用發泥,別用髮蠟或者啫喱,我回去試了試,果然效果不錯。這又是閑聊得來的經驗,是之前三十幾年沒有的經驗。

所以所謂有效或者無效,關鍵還在自身,是否對這個世界還存有好奇心,願意像個孩子一樣去提問;是否還有細心,觀察我們周遭的事物在發生什麼變化;是否還有耐心,願意和一些「無聊」的人和事饒有興趣的交流。如此,一切便是有效,否則,即使將我們投入看似有效的環境里,也收穫不了太多東西。

覺知當下,發現「無用之用」。

2015年1月1日早晨8.33

小楊


能夠聊到放羊的請你吃羊。


對於現在都在說的「放棄無用社交,只進行有效社交」的這個說法,我本人是贊同的,只是解讀的方式,可能每個人都不太一樣吧。

先討論討論究竟是什麼在影響社交方式。

身邊總有很多人,尤其是經商的人,永遠在應酬,吃不完的飯局,喝不完的酒場。用他們的話說,「人脈」是最重要的,做生意,做的就是人脈。「關係」這個詞,在國內可以說根深蒂固,尤其是上個世紀,什麼項目,不是通過關係拿到的?什麼事情,不是通過關係解決的?如果沒有關係,的確會是寸步難行。

再看看那個時代富起來的一批人,大部分是因為有關係。沒有關係的,也是因為拼了命拉到關係,然後才聚集了財富。

但這是以前的情況,現在呢,如果把人脈、資源、思維、能力和學歷這幾個關鍵詞排序,我個人是把思維排第一的,其次資源,其次人脈,再次能力,最後學歷。

這個時代最成功的一批人,已經不是靠人脈了,是靠思維理念。阿里巴巴,微信,滴滴打車等等所有這些項目,都並不依賴操作者特別的人脈。所以,馬雲敢說絕不行賄。但如果是上個世紀,一個房地產商,說他不行賄,你信么?反正我不信。或許不行賄也能行吧,那他一定是某個領導的小舅子。

現在是什麼情況呢?假設,你希望與A合作,不管你認不認識他,只要這個項目好,可以預見的能產生利潤,你只要讓他信任你,就可以產生合作。當然,最好是你的想法又好,你們又原本認識,因為這樣他能夠直接信任你。

但是,你不能在很多年前,就預測到你與A會在很多年後進行合作,如果你普遍撒網,在十年前進行廣泛社交,目的就是為了十年後與這麼多人中的其中一個進行合作,那你要付出多少時間代價?這些時間你都放在酒桌上了,沒有時間充實自己,改變思維觀念,學到更多東西,你又怎麼可能會在十年後,拿得出一個好項目?

靠關係的年代會逐漸過去,以後,靠的是自己。因此,在現在來說,充實自己,遠比進行無用的社交更容易把握,也更具體可靠。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那究竟什麼是有效社交呢?

我們交朋友,為什麼交這個朋友?你為什麼不去交一個你討厭的人做朋友?因為我們想要交朋友的人,身上總會有各種優點,因為這種優點,你會願意與他進一步交往。

人是需要朋友的,只要是在有選擇的情況下,鑒於你來知乎提問,而不是去巷口大樹下乘涼和大媽大嬸討論老張家中午吃了一條大鯰魚之類的問題,我相信,你也會希望與你所欣賞的人交朋友。

相比之下,與巷口大樹下乘涼的大媽大嬸聊老張家中午吃了一條大鯰魚這種話題的社交,就是無用社交。

這就好像我們找愛人一樣,她身上總有至少一個閃光點值得你愛吧?

如此一來,你能在你朋友的圈子中,不斷的汲取營養,你也同樣能夠給你的朋友很多啟發。最終就是你們共同成長。人才,是在一個範圍內批量出現的,為什麼呢?因為這才是有效社交。

當然,還有一種,就是功利一些,你所需要的人脈關係網路還是要建立的,對你想要做的事,有必要的社交,當然也是有效社交。


你需要幫助的時候別人能幫助你,你也能夠幫助別人。

你犯錯了,朋友看出來能提醒你。

你的朋友一般都會很尊敬你,不會時不時冷嘲熱諷的。

要麼有共同的志趣,要麼得有一樣的利益交集。

要知道,只有優秀的人,才能得到有用的社交。 如果你自己不強大,那些社交其實沒有什麼用,只有等價的交換,才能得到合理的幫助。
所以,在你還沒有足夠強大足夠優秀的時候,先別花太多那些寶貴的時間去社交,先花點時間讀讀書提升一下專業技能。我們都有過參加一個聚會發現無話可說甚至不知道做一些什麼的經歷,因為,這個群體,不屬於你。

要是有本事的人不理你證明你還很菜,而不是人家高冷。

認為有本事的人沒什麼了不起的,他認為有本事的人高傲,不講禮貌,這樣的想法完全錯誤。

因為有本事的人的精力與時間都是非常昂貴的,你消費不起,只有同等水平或者更高水平的人才消費得起。

每個人都知道這社會一人單打獨鬥難度較大。都想找牛逼的人跟自己合作。但你自身素質必須高。

如果自己素質低,高素質的人是不願意跟你聯合奮鬥的。

為什麼?

高手是不會願意跟低手玩的。不僅僅不跟低手玩,連看都不想看到低手,也不會跟低手聊天,也不會接低手的電話。那麼低手想變成高手只有一條路,就是捨得付出,把自己錘鍊成高手。


我們都需要社交,這是毋庸置疑的事。

我覺得別人如何對待你不重要,他們是否真心想和你做朋友也不重要。

我對自己社交的要求是不要戴著所謂的面具,不要想掩飾任何真實的自我,真誠的對待每一個你遇到的人,認真的聽他們說話,並且也要認真的回答。

真正的社交不應該有任何勉強的感覺,應該是很自然的,很舒服的。


關於有效社交,每個人的目的都不一樣。我始終相信,兩個人交朋友一定是"圖"點什麼的。這裡所說的"圖"並非有利可圖而是說有益可圖,更是有益可學。孔子說: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正直的朋友讓你有堅實的後盾,誠信的朋友讓你無後顧之憂,見識廣博的朋友讓你能不斷進步。前兩者是我們交朋友的基本底線,而最後所謂見識廣博的朋友正是有益可學的朋友。 拿我自己來說,社交圈子就這麼小,我想去交友那麼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互聯網。有人說網友不靠譜,其實在這個互聯網時代大趨勢下,網路只是一個媒介,網上不靠譜的人現實生活中也不會靠譜。那對於互聯網時代的社交,我認為有效社交是脫離低俗趣味、並且可能會成為真朋友的。每天只依賴於網路的社交,是會在某個點斷掉的。比如我之前每天找你,但是有段時間,我們之間的聯絡可能也隨之斷掉了,久而久之它會變成躺在微信上的一個朋友。那麼我認為這就是無效社交。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感覺,真正的朋友間你們可能好幾個月也說不了一句話,但是你有事情他們一定會挺身而出。那麼這種關係是基於一定的情感因素在裡面,我們見過面並且當時的關係很好,我們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哪怕再忙還有那段時光的回憶撐著我們,所以即使我不知道你在忙什麼、你在哪,但是遇到什麼問題你一個電話他一定會出現。 我認為打廣告並不可恥,我要介紹下我們做的社交軟體。半年多的努力,我致力於做一款可以帶來真正有效社交的軟體。中國人最常利用的社交場合是什麼?餐桌。我們將陌生人見面與餐桌文化相結合,我願意出錢顯示出我的誠意來和你交朋友,你需要付出你的時間來和我見面、並且講述自己的故事。我們的微信公眾號來見面吧就這樣誕生了。來見面吧讓社交和約車一樣快捷有效,基於位置急速促成雙方見面,有償形式過濾無價值社交,發布見面邀請必有回應,女生信息只有心儀的見面對象可見,快來體驗吧!


能幫助別人解決問題,創造價值,就好像太陽一樣溫暖別人,使得別人有活力,生機勃勃,知道前進的方向,這樣的社交就是有效的社交。


社交是人與人的社會化交往。人是社會化動物,不能脫離社會群體而獨立存在,脫離社會能導致智商、情商嚴重損壞。印度狼人是一個例子,脫離社會過久,便再也無法回歸社會,人的特性消失。

社交的本質是交換資源

成人世界的友誼嚴重依賴利益。想知道社交的本質,要去看兒童。幼兒園裡小朋友的交往能體現社交的本質。那些玩具多、樂於分享的小朋友,他的朋友就多。而玩具少、不樂於分享的小朋友,朋友就少。

社交的本質,就是資源交換。資源有很多種,如渠道、人脈、學識、智慧、消息等。你有什麼資源,你能分享什麼資源,這決定了你的社交能力。

熱愛社交不代表擅長社交

有人喜歡社交,有人不喜歡社交。但不代表不喜歡社交的人社交能力不強,也不代表喜歡社交的人社交能力就一定厲害。

社交能體現智商和情商,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

熱愛社交和擅長社交,是兩個概念。一個是能力,一個是形式。至於如何區分,就要看社交的有效性。

人是社會化動物,從出生開始,就要和別人打交道,社交伴隨人的一生。生活需要社交,職場也需要社交。

但什麼社交是有效社交,什麼社交是無效社交?大部分的人並沒有思考過。

有效社交是交換資源的價值大於時間的成本

社交是需要花時間的,時間是人生中最大的成本。不愛惜時間的人,可以有大把時間聚在一起消耗時間。愛惜時間的人,會爭分奪秒創造更多的價值。

成功人士都很繁忙,他們偶爾小聚一下,頂多喝喝茶,交換一下信息,交流一下心得,不會耽誤太多的時間。而那些非成功人士,則可以花大把時間胡吃海喝、八卦吹牛。

如果你的時薪是1000元,你願意耗費2個小時,消耗2000元的時間成本去胡吃海喝,和朋友吹牛皮,卻無法得到更有價值的消息么?

如果你的時薪是1000元,你肯定願意花5分鐘時間,聽時薪2000元的人說幾句話。因為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但是你若聽不值錢的人說一句話,則等於十年書都白讀了。

無效社交在浪費時間成本

很多人為了在公司有好人緣,經常參加同事聚會。如果不參與活動,好像就不太合群。很多人,為了這個所謂的合群,不得不放棄自己的休息時間,去參與到無聊的同事聚會中。

你如果認真觀察,會發現,很多領導是不參與同事的聚會的。為什麼?因為他們沒有時間,他們會把時間用在更有價值的事情上。

也就是說,他們會認為,跟你們一起玩,是無效社交。

如何做有效社交?

有效社交必然是能交換到比時間更有價值的資源。想做到互換有價值的資源,必須做到你有好資源可以分享給對方,對方也願意把資源分享給你。

資源不一定是物質上的,更多是精神上的。你的想法、理念、技巧、經驗、體驗和認知,這些都是優質資源。

當你樂於分享這些優質資源時,會有很多人願意和你建交。想要在職場中達成有效社交,就要分享交換有價值的資源,而不是耗費時間去做一些沒用的事情。

建立友誼的4點基本要素

1)身份對等

流水線上的工人是沒法和CEO做朋友的,但是投資人或顧問則可以。身在職場,總有一個地位懸殊的現實在裡面。作為職場人,要有邊界意識,不要自己越界,也不要讓別人越界。

曾經有一個記者動不動就說某某總統是自己的好朋友,他錯把平台能力當成了自身實力。其實只要冷靜想一想,就能得知,在身份不對等的情況下,如果能建立交往,其中必然有問題,分析不出來這個問題,日後一定會出現大問題。

2)資源互補

你擅長的,恰好是別人欠缺的,資源形成互補,則可以達成合作。

3)愛好一致

愛好決定了三觀,決定了品質,也決定了人格。愛好是一件管中窺豹的事情。

4)認知趨同

對某種實物的認知,有著相似的看法。英雄不問出處,但英雄所見略同。很多人離職創業,都是在職場中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因為對世界的看法接近,所以才能抱起團來自立門戶。

最後,一切社交行為都是有動機的,想要成就自我,不妨多想一想,自己的動機是什麼,別人的動機,又是什麼。

我是米衙(微信號:miyapub),感謝你的閱讀,但願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近年來,」人脈「」social networks"的詞語充斥坊間,所以也有人專門教你「怎樣更受歡迎」「懂這幾樣酒讓你更體面」「這些話題最流行」.....儼然可以衍生一個產業。記得有很多人曾經說過,我看「來自星星的你」/「王寶強離婚」/「奧運會」...不是有多喜歡這個內容,而是怕跟別人說不到一起。

其實所有有效的社交背後隱含的意思,是你能獲得利益的社交。比如認識某隻大佬,找到合作夥伴.....那麼,你不提供可交換的利益,也就是說你不夠優秀,當然就沒有有效社交了。

其實社交有那麼複雜嗎?我想如果不那麼功利,社交其實可能更簡單,也許,更有效。

我跟老友同學社交,是有共同生活的基礎和語言,所以無需建設關係,而是聊聊近況,聊聊家庭。有何用?沒有,可是心情愉快。

商業往來的互相認識,有可能一見如故,也有可能真的能夠互相提供合作機會。

其餘的興趣小組,一面之緣之類的,合拍就再見,不合拍就高高興興當陌生人。心無預期,便無失望。

結交的人越多,其實可以接受到的觀念就越多,對於社會不同性格的包容度也越大,這就是有效的社交。


It is better to give than receive...參見英語課本


推薦閱讀:

修行是隨性還是克制?
在打坐的時候,如何清除腦中雜念?
「止觀」 中的 「觀」 到底是怎麼修的?
佛說「不可思議」,我等俗人真不可思議么?
為什麼現在的(有些)和尚不講佛法,只是要個人或者要點錢?

TAG:人際交往 | 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