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刀和戚家刀是不是同一種刀?

看苗刀的百度百科說苗刀是戚繼光首創的,意思似乎苗刀就是戚家刀。但是在戚家刀的詞條下面,根本沒有提到苗刀。兩種刀是一種刀嗎?形狀一樣嗎?


苗刀這事,流毒甚廣。我一直都想澄清,也曾經寫過不少東西,但終究不如流毒散布廣且影響深遠,正好乘這個機會好好說道一下。

開宗明義:所謂苗刀,源自日本刀法及日本野太刀形制,刀法源流是日本刀法,刀制也完全仿自日本。一定要說不一樣,也無非是流傳過程中有了些許差異,但其刀法、刀形的核心本源,都完全來自日本,這點毫無疑義。

此事之所以會演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原因有二。一是無良廠家為了賣東西,於是各種編造。一是大批「愛國志士」愛國心切,恨不能凡事凡物均為我國所創,絲毫不搭界的也務必牽強附會努力用放大鏡找出一絲有關痕迹,好以斷言此乃我祖上所有,似乎不如此便不能揚我泱泱中華天朝上國之雄風和底蘊深厚,頗類魯迅先生筆下那位「我祖上比你闊多了」的阿Q。於是各種努力各種編造謠言。

惟此心態,斷不能使我國進步,哪怕一點點。

中國古代軍陣實用之刀法劍法,到明朝基本已經失傳。像何良臣、茅元儀、宋懋澄、戚繼光這些名臣良將,在這個認識上出奇地一致。戚繼光因此在《紀效新書》第一版中乾脆不錄任何刀劍法,一直到第二版時,才將得自日本的刀法改良後收錄進去,定名為《辛酉刀法》。同時又仿倭刀形製造制軍刀,這便是現今存世不少的戚家刀。

下面這口就是大名鼎鼎的戚家刀了。這口戚家保存十分完好,連刀卡都是原配,很難得。

而明代還有本《單刀法選》,被我國那些苗刀粉的「愛國志士」奉為圭臬。此書為明代武者宗師程宗猷所著,內云:「器名單刀,以雙手執一刀也,其技擅自倭奴…余訪其法…不吝授余,頗盡壺奧。」習此刀法所用五尺刀,就是仿的日本野太刀,此刀技來源與戚繼光的不同,這是來自日本野太刀的刀技,程云:「今以倭刀為式,刀三尺八寸,靶一尺二寸,則長五尺。」

《單刀法選》節選:左提撩刀勢:此亦開右邊門戶,彼槍札入,則將刀自下斜撩而上,進左步復成右提撩,聽便砍殺。此二勢乃倭奴之絕技也。

野太刀也叫大太刀,尺寸十分巨大,但在日本歷史上也使用者較少。原因有兩,一是製造十分不易,一是戰國一過進入江戶時代,這麼巨大的軍陣用器用途幾乎沒有了。這口就是大太刀了——山金造波文蛭卷大太刀,刃長:七尺一寸二分(約215.8cm),刀全長:一丈一尺三寸二分(約340cm)。

到清初,武者宗師吳殳作《單刀圖說》,因其認為「唐有陌刀…其法不傳。今倭國單刀,中華間有得其法者,而終不及倭人之精。」於是結合劍法改良出十八勢單刀法。吳殳之師石電,是和劉雲峰一起習的倭刀法,劉雲峰又將倭刀法傳給了程宗猷,因此程宗猷的《單刀法選》和吳殳《單刀圖說》其實同出一源,都是是來自日本刀和日本刀技法。

到了民國,近代刀法宗師馬鳳圖改雙手刀為破鋒八式,傳入29軍軍中,是為大刀隊之刀法起源(此與苗刀問題無關,純屬我向大師致敬,故多介紹兩句)。其子馬明達先生,原在蘭州大學,現為暨大歷史系教授,也是武術宗師,其在文稿中道:「先父…認為…稱苗刀…應該就在曹錕設置苗刀營時期。當時很可能是出自對日本刀的忌諱…如沿用程宗猷、吳殳的單刀,又容易與一般的單刀混淆,於是便改了名字。然而不能不說這一字之改很不高明,十之八九出自某位淺人。」

馬明達先生著作中認為,此名之改很可能出自當時對日本的忌諱,如沿用程、吳二人的「單刀」名又易與一般的傳統單刀混淆,於是便改為此名,但他認為這很不合適——「武人往往不學,晚近以來傳統武術術語多有被妄改者,如改「閃賺騰挪」為「閃展(或作『戰』)騰挪」之類,例不勝舉,「苗刀」之改當屬此類。

馬明達先生又道,中央國術館成立之初,馬英圖、郭長生兩大師將原來傳授的不同的雙手刀法進行調整,參照古譜修定了一個套子,為便於流行於是繼續使用「苗刀」名,改稱為「二趟苗刀」。主要刀勢與程宗猷《單刀法選》大部相同——這個記載,此足以說明晚清河北省內兩支雙手刀法的源頭,都應出自程氏,或是直接源自「浙人劉雲峰」,而刀法則就是倭刀法。

他針對近來苗刀之塵囂,曾道:「當今海內以苗刀鳴世者不一而足…近年頗有些熱鬧氣象。因為苗刀名氣大,又有某種神秘感,加上商品經濟給武術觀帶來的巨大衝擊,於是,各式各樣的『苗刀』紛紛脫穎而出,專家們也就紛至沓來,著書立說。但恕我直言…不能證明你的苗刀貨真價實。」

馬先生身為苗刀發起及刀法修訂的親歷者及當事人,對民國苗刀之起,及後來流傳之刀法敘述,基本可徹底定論。再加上目前相當數量文獻中記載的有關戚繼光、程宗猷、吳殳、石電、劉雲峰等幾人所獲所傳刀法的資料交叉印證,這足夠形成鐵案,無需再作他想了。

所以,苗刀之名,起自民國。目前國內流傳的大多是中央國術館時期修訂出的二趟苗刀法。苗刀的形制和刀法,傳自明清時期程宗猷、吳殳,源頭都是日本,實際就是改動過的日本野太刀法。

戚家刀則是源自普通日本刀,無論是形制還是技法,都和所謂苗刀沒有關係。有關係的,只是都來自日本,而已。


戶撒刀也不錯


也有說法說苗刀 材料取自苗山 「苗山之鋌」 苗山後改成會稽山 就在今天的紹興 苗山之鋌 所制的刀稱苗刀 形容刀的鋒利 個人覺得有點關係 比較靠譜 不過我更覺得相比來源 苗刀是中國刀這點更值得關注 不管來源於哪裡 其集結了中華民族智慧 我們傳承、習練,用來抗擊外敵這就是我們的 。日本人學習了唐代的制刀法研發、改進、發明了自己的刀也不能說是中國的 空手道和中華武術脫不了淵源更不可能承認是中國武術 所以來源我們了解一下就好了 沒必要太過認真了 我們沒辦法穿越時空去了解來源 重要的是現在的 我們的東西我們要傳承


苗刀的「苗」,是禾苗……苗刀:長得像禾苗的刀

額……忘了在哪裡看的了


苗刀這個之前我在考證《大航海時代OL》這個遊戲中的「雲南斬馬刀」時曾經查過

苗刀分兩種,一種是「苗族尖刀」,刀刃長四十厘米,刃向外曲凸,刀背隨刃而曲,為苗族所用;

另一種則是我們現在一些武術比賽中可以看到的「苗刀」,總長五尺、刀長三尺八寸、刀柄一尺二寸,可雙手握刀。

後面這種武術比賽中用的苗刀和我考證的雲南斬馬刀類似,但這種苗刀是在民國時期定義的。

有一種說法是,其名字之所以稱之為苗刀,是因為習武術者多以為其刀身細長如禾苗,因以為名。


推薦閱讀:

中美俄的自用三代改進型主戰坦克能否做到對全部的非攻頂型反坦克導彈的正面免疫?
為什麼AK47步槍口徑採用7.62毫米?美國當時為什麼沒有做出與之匹敵的型號?
俄羅斯22350護衛艦和中國054A哪個更強?
目前只有中國裝備了軍用噴火器么?

TAG:歷史 | 武器 | | 冷兵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