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哲學家學更多物理以後會不會轉變自己的哲學觀點?


哲學家學更多物理以後會不會轉變自己的哲學觀點?

先定義哲學家為通過了自己哲學博士論文答辯的人。

當然,這個定義會有點問題,有些很牛的哲學家其實沒有博士學位,克里普克拿到數學學士學位就直接當教授了。但暫且忽略這些問題,因為哲學家如果沒有一個定義,那這個詞用起來就很麻煩。這個定義主要是想強調,一個哲學家必然是對哲學這個領域做出過的內部貢獻的人。克里普克後來寫了許多哲學論文,當然,他之所以拿到學士學位就能直接當教授,那是因為他高中就寫了一篇相當於博士論文成就的論文。

好了,回到正題。這批哲學家學更多物理知識之後,會轉變自己的哲學觀點嗎?

假設這個哲學家的博士論文做的是語言哲學方向,他對科學哲學不了解,對物理學也不了解(很難想像一個對物理學不了解的人是怎麼讀到哲學博士的,但假設他讀到了)。這個人起初認為,世界是牛頓式的絕對空間,他學到了相對論之後,他就認為時空是聯繫在一起的,而且世界也不是牛頓經典力學所描述的那種樣子。

我們會說這個人的哲學觀點改變了嗎?可能會,因為這個人對於世界的看法的確改變了,這個人的世界觀也的確改變了。這個人也的確是個哲學家。那我們也許可以說,一個哲學家在學了更多物理知識後,他的哲學觀點發生了改變。

但在上述例子下,這個人是不是哲學家根本不重要啊,這個是化學家也可以啊,他學了相對論以後,世界觀發生了變化。而且,世界觀的改變就算是哲學觀點的改變嗎?這也是個問題。

恩,讓我們來設想一個更可能切合題目的例子,一個科學哲學家,而且是專攻物理學哲學的科學哲學家,他在學了更多物理之後,會不會改變自己關於物理學哲學的哲學觀點?

這個問題也許就是題主真正想問的問題。但在這個問題下,我們要做出一個關鍵性的區分,那就是這個「更多的物理學知識」是學界新發現的,還是學界早就發現,他後來才學到的?

如果是前者,那顯然,當一個人對世界了解得更多以後,他的觀點發生變化,是很正常的。這個科學哲學家也不例外,其實那批物理學家也一樣,當他們有了更多物理學知識時,他們的觀點發生改變,這是很正常的。這個科學哲學家,基於新知識的前提下,對自己的哲學觀點做出了改進,這很常見。

如果是後者,就有一個疑問了。如果這個人對物理學的舊知識還不了解,那他究竟是怎麼通過哲學博士論文答辯的?


第一,這不是一個哲學問題。

第二,這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科學問題,至少不是一個物理學問題。

基本上你要得到答案的話,就要去考察各個哲學家的思想轉變歷程,然後得到一個統計學意義上的結論。於是這是一個哲學史或者思想史上的統計工作。

如果沒有人做這樣的事情,那麼我依照我知道的東西就只能回答:應該是有的有,有的沒有,比例不明。但是這樣的答案毫無意義。

此外,這個問題本身是曖昧不清的。如果一個哲學家已經從小就接受了恰當的自然科學訓練,那麼這種思想的轉變算什麼?當時他還不是一個哲學家,但是毫無疑問這些東西對於他的思想是有影響的,甚至有可能恰好是這些東西使得他對科學哲學感興趣。更麻煩的事情是,如果一個人在接觸到科學之後決定轉向哲學領域,或者,接觸了科學之後決定從哲學領域轉向科學領域,又要怎麼算?

當然,如果我們持有一種反實在論的立場,認為科學語言完全就是一種工具的話,那麼持有這種立場的人不會因為任何科學的發現而改變自己原有的形而上學立場。因為這些證據都是在遠處的、沒有用的證據。這就已經進入了一種自我辯護中,就像是馬克思主義中所說的那種凡是為資本主義辯護的人都是資本主義的爪牙或者弗洛伊德的那種正是你的性衝動使得你抵賴自己是因為自己的性衝動而做出這樣的行為那樣。這種情況下,科學是無法說服這些人改變觀點的,只有科學哲學和語言哲學中的一些觀點才能說服這些人。


不會。。。哲學和實體科學又不抵觸。。。。。。。貌似很多人眼中哲學是主觀去辨別解釋某些東西的學科。。。實際上我眼中的哲學是說服自己的學科。


在遙遠的哲學界有這樣的觀點存在:目前的哲學理論可能會隨著科學的進步而被推翻,哲學同樣也是隨之發展的。

這個是最終答案吧?


謝邀~

我個人認為,對多數唯心哲學家而言,如果物理主要科目能考到A或A+的話,會的。此外,如果多接觸一些實驗學科比如化學生物,以及工科科目的話,也會對哲學思考有很大的影響。最後,也別忘了信息科學,比如熟悉計算機演算法對人了解世界的運行規律也是有非常大的幫助的。


哲學不知道,反正歷史學家看了數學以後,確實有了很多新的想法,圖為尼爾弗格森所著《虛擬的歷史》中導言最後一頁。


物理是哲學的基礎,不看懂世界的本質如何展開思考?沒有物理做基礎哲學家就是盲人。哲學家是解決"矛盾"的人,不懂世界的原理的哲學家,就好比外行修電視,只能瞎拍亂敲。如果說一個哲學家受到物理新知識的啟發而改變了自己舊的想法,那說明他再次進化了,糾正了之前不夠先進的幼稚想法。一個真正的哲學家每時每刻都在推翻過去自己的看法,如同新陳代謝,不斷進步,否則就是停滯不前。哲學家不是神,每個哲學家的理論都是有局限的,甚至可能是錯誤的,而且他們晚年時的迷惑不會比青年時更少,但是他們在思考的路上走得比常人遠很多很多,沒有這些哲學先驅的探索人類的思想就仍將是二進位的蒙昧。今人思維比上古清晰這其中有很多是歷代思想者的貢獻。我們踩在巨人的肩上。但是很遺憾,一些愚蠢的思想也同時傳了下了,因為這世界蠢人比智者多,大多數人則是肉雞被灌輸什麼就相信什麼,父母告訴他什麼他就相信什麼,主流觀點是什麼他們就追隨什麼,因為他們沒有興趣也沒有機會去接觸更深層的高深智慧,所以只能不幸的流於膚淺人云亦云,最可悲的是他們「人云亦云」的吹噓自己道聽途說得來的某個結論時,還覺得非常自豪(優越感)....

當代人是悲哀的,因為哲學家已經不再引領世界了,所謂的哲學家們在象牙塔里研究著複雜高深的無用學問,而引領世界的任務完全推給了媒體和政客。每一個繁榮的時代都有傑出的思想家,是文化的興盛充實著物質的繁榮,一個文化落後的文明是不可能真正發達的。沒有精神世界的相伴,物質的財富帶來的只能是墮落。

哲學不是用來研究那些連神都解不開的疑問(puzzles)的,哲學是人類的思考過程,是思維。哲學家觀察理解人性、物理、宇宙規律,自然法則,然後去提問,去思考,去求索,去解決疑問為矛盾找尋平衡點。哲學家通過思考來理清困惑和疑問,並賦予生命一個意義目標與信仰,賦予時代一個方向與主題。哲學家才是建築師和設計者,政客只是工程隊和經理人。如果沒有哲學家人類只是一群螞蟻!忙碌忙碌無腦的生活。一群發了橫財又過剩繁殖的飛揚跋扈無所事事的螞蟻群。

哲學家應該思考的是如何構建一個更好的、可行的、可持續的人類文明架構,先賢們的智慧奠定了今日社會的主流基調,但是先賢們是公元前的人,他們完成了他們的使命,但是經過科技的重大跨越發展後當代的思想者們卻沒有完成好這代人的歷史使命。過去是哲學家們如燈塔般指引著迷霧中探索前進的人類文明,如今這艘船失去了燈塔只是在隨波逐流的做著無動力漂浮。。。船上的每一個人都不去肩負掌舵的責任,然後環境破壞了,戰爭不斷,人口過度增長,浮躁、混亂、矛盾充斥著整個時代。人們寄希望於某個強人政客來駕馭這艘船,但是每一個崛起的政治強人都是民族主義者。到底是這船太大了無人能夠駕馭,還是太多雜魚乾擾阻礙了這艘船的管理?難道要等到人工智慧接管世界時才能認真的有組織的謹慎科學的重新設計(reDesign)人類文明嗎?人生需要被賦予一個意義,當代的人活著為了生活,追求的是錢和享樂,空虛的精神世界!當代的政客只是維持著這部世界機器的運轉,而且齒輪間的磕碰不斷,當代人類社會如同中後期的羅馬帝國不斷的衰落腐朽變質,沒人去保養改進這台機器,再多的金銀也無法使羅馬帝國長久的延續繁榮!看看那些充斥著矛盾的負面新聞,不由疑問人類此刻到底是在向前發展還是在衰退?技術的進步和經濟的繁榮能掩蓋精神的虛無與空虛嗎?


不會。科學不是為了反駁哲學,哲學倒是會反駁科學。

最多會轉去研究科學哲學


《大設計》里霍金直接說,現在的哲學已經趕不上科學的腳步。那麼霍金的觀點是:會。

附帶一提,感覺能被稱為哲學家,那麼科學素養也不會差(區別只有個本的)。


我覺得不會

1,做了100次1+1,結果都等於2,不能證明第101次結果還是2

2,實驗結果是被感知的,感知源於「我」,而「我」能感知這一切的前提是「我」的存在,「我」決定了實驗結果,因為結果是「我」觀測的……好亂

3,無法否定自己是「缸中的大腦」

暫時想到這麼多,歡迎指正


推薦閱讀:

歐美國家的大學有類似於中國馬克思主義這種課程嗎?
科學反實在論的意義或目的是什麼?在科學哲學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觀點?
公孫龍所說的「白馬非馬」怎樣解釋比較準確?
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的思想或者成就的價值達到了一個什麼樣的地步?

TAG:哲學 | 物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