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醫院不能掛完號就去驗血,然後再去看醫生?

我兩個小孩平常時不時感冒發燒咳嗽、基本上每次去都要驗血.但是每次掛完號都要等幾十個號,等好長一段時間進診室和醫生說個2分鐘然後驗血,驗完血再等一段時間拿驗血報告給醫生看,醫生給你配藥,基本上都是這個步驟.為什麼不能掛完號如果家屬要求驗血的話,就先去驗血,拿了驗血結果再去看醫生呢?


請問您要驗什麼項目?

血常規?電解質?肝腎功能?出凝血?血培養?細胞因子?降鈣素原?

驗血的項目少說也有上百種,醫生需要根據病情,下相應的化驗醫囑,然後檢驗科才知道要驗什麼項目。

另外,不同項目使用的抽血管子也不盡相同,所以先抽好血再等醫生下醫囑也不現實,除非您願意讓小朋友先預抽50毫升甚至更多的血液留備檢查。

下面附上本院開化驗醫囑的界面,可以看到種類很多,並且點擊其中一個選項後,右側菜單欄還有細分選項,加起來的組合實在是數不勝數。

綜上,抽血化驗的項目需要醫生根據病情選擇,所以沒見到醫生是沒辦法先抽血的。


知乎現在這樣的問題都可以問出來嗎。


太丟人了,你退群吧


一些大醫院有類似「便民門診,方便門診」,可以挂號完自己直接點菜單式的要求查血,醫生直接開單子去抽血,挂號費也比較便宜。當然,你需要對自己的病情明確,在隨訪的醫生處得到建議,定期複查某幾項指標。拿到結果去專科醫生處就診。


各個回答的戾氣也太重了吧。其實題主的重點在於覺得兩分鐘問診完,檢查一模一樣。有可能最終的治療都一樣,對此表示難以理解。在題主眼裡,一樣的發熱,一樣的感冒,一樣的檢查,於是覺得自己也會『看病』了。舉個例子,倘若題主先去給孩子抽血做血常規,回頭醫生看診,檢查後,發現有可能不是普通感冒,有可能是其他引起發熱的疾病,例如手足口病,然而臨床癥狀不典型,需要進一步抽血檢查。試問題主,你是讓娃再抽一次血,還是拒絕。假設題主拒絕了,結果後來確實手足口病,且病情嚴重,試問由此造成的病情延誤,題主到時會否覺得醫院應該擔責。

所以題主所輕視的是兩分鐘問診,忽視的是同一檢查背後的思考。醫學上常會有: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的現象。倘若人人都能自醫,我還是回家賣紅薯吧。


你知道要查哪些項目嗎,也許有些知道,有些情況就不一定了。還有,如果你願意,你可以先去掛便民門診做檢查(一般便民門診便宜,一塊錢的號)然後再去找醫生看


第一點:你不去找醫生,你不知道是不是需要驗血。

第二點:醫院的醫生每月開多少驗血的單子,是有指標的。

第三點:你不去醫生那裡開單子,怎麼繳費。

第四點:現在的化驗單,各種指標都能看的很清楚很明白,你自己化驗,自己診斷,還要醫生幹什麼。

第五點:你不排隊,怎麼顯得醫院生意好呢


就像你到飯店吃飯不能一進門菜就上好了一樣,誰知道你需要多少錢人均消費,多少人消費,有沒有忌口的,酒水要不要自備。


其實吧,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這樣問:拿到化驗報告/影像報告/XX報告之後,如何才能夠優雅的找回醫生?所謂優雅,一不插隊,二不等待。

從標題大概能猜出提問者的意思:憑什麼我排了一上午的隊,見到您醫生,一句話「去驗個血吧」就把我打發了,然後等我拿到化驗報告後還沒排到醫生,醫生下班了,哈哈。


以前兒研所夜間急診就是這麼操作的,只要不是外傷,分診台護士直接開驗血單,然後再看醫生,不知道現在還是不是這樣。

急診兒童太多了,醫生太少了。。。。。。


你可以去社區醫院啊,社區醫院也可以做檢查,排隊也不長。你要是覺得社區醫院診斷結果不放心,你可以挂號去二甲三甲醫院,需要補充檢查就再查,這難道不是省事的多了。


我不知道別的醫院怎麼樣,但是我在成都中醫大附屬醫院是可以掛一個比較特殊的號,然後在一個小辦公室里開各種檢查的單。

而我們家鄉的二甲小醫院,你掛完了號沒排到你,你是可以進去和醫生簡單說明下情況,醫生會給你開出所需要的檢查單子。

以上是我的兩次看病經歷,這樣確實是省了不少時間。但是就題主所提的問題,大部分情況下你不知道你要做的是什麼類型的檢查,比如有些專業的人提出了關驗血就有好幾種的,你也不知道是哪一種對吧。


其他地方不知道,上海兒童醫院已經有這個項目了,好像叫提前化驗,其實有小孩的都清楚,發燒發的厲害去看醫生基本都要驗血常規的,指標沒有問題就多喝熱水多休息,炎症厲害就吃藥吊鹽水。覺得這樣挺好。省去了當中排隊等報告時間,不過提前化驗了就算報告沒用也不能退費,所以最好自己對病有一定了解。


現在普及高中教育確實比較必要,混貼吧去好么。


術業有專攻,患者對看診有疑惑很正常啊大家不要上來就開炮啊。

驗血這東西呢實在太籠統了,你進門診見醫生,他看你一眼不僅僅是確定你這個人,還有基本的視觸扣聽問診等等環節,門診一般會根據情況選擇最需要獲取的信息。至於是繼續抽血化驗,還是b超,還是其他輔助檢查是不一定的。你上來每次抽管血過去,你自己也不知道要不要查,如果查要查什麼。所以這進去的兩分鐘是很重要的。


醫院掛完號直接去抽血是不行的。首先,並不是每一個到醫院的患者都需要抽血的,有的需要做個X光或者是B超就好了,直接抽血不僅浪費了時間還多花了錢。其次,就算是需要抽血化驗的患者也不能直接去抽血,看似都是抽血,實際上化驗的項目是千差萬別,有人化驗的是肝功能,有人可能是腎功能,尤其在大醫院化驗的項目可能多達幾十上百項,先不說化驗完這些項目需要抽多少血,就單單化驗費也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的起的。所以說,到醫院挂號以後,必須先去看醫生,醫生對病情有一個初步的判斷,然後開出檢驗、檢查項目,進而去證實自己的判斷。最後依據檢查結果和醫生自己的臨床經驗去開藥治療。


你又不知道你要驗什麼


先說結論:可以並且理應如此。

患者就診時應當儘快獲得血標本、分泌物標本的實驗室檢驗結果,結合病史、體征和其他檢查結果作出診斷並給予治療。我們現行的就診模式陳舊不堪,患者就診需要

「預檢 付費 挂號 排隊 就診 排隊 付費 排隊 檢驗 排隊 檢查 排隊 就診 排隊 付費 排隊 取葯 排隊 治療」 ,這一系列的流程單用文字羅列出來就讓人望而卻步。理想的流程應該是「挂號 就診 治療 付費」。患者的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應當在醫生的陪同下於診室內完成(有多少人死在去EKG室的路上)。

題主對就醫環境的設想在某些醫療發達的國家或地區已經有所實現。業內著名的梅奧診所就診流程就是「預約 就診 檢驗 檢查 治療 付費」,對一些病情複雜的腫瘤患者,還會提供詳細的就診計劃書,包含了何時會見醫生、何時完善檢查、該檢查的原理以及必要性等資料,國內在上海的幾家新型醫療機構目前已經實現了就診檢驗一體化。老牌三甲醫院也意識到傳統就診模式的不足,正在積極開展新型的就診模式。

我們醫務工作者經常有一誤區,把因為形勢所迫而不得已為之的事情當成理所當然。患者指出就診不便的問題,動輒搬出大環境如此、國情使然之類的帽子,甚至高舉醫患關係大旗去辱罵指出問題的人,實在有違為患者解憂的初心。


推薦閱讀:

醫生可以自學嗎?或者成為有一定醫學常識的人?
身體好是怎樣一種體驗?
白塞氏病和複發性口腔潰瘍的區別是什麼?
坐馬桶上看書容易得痔瘡嗎?
是坐著上廁所好還是蹲著好啊?

TAG:健康 | 醫院 | 健康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