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民族?

我是一個壯族人,我所在的縣城45萬人口中有98%戶口上都註明是壯族人口!但我並沒有感覺到我們和漢族人有什麼區別!無論是吃,隹方面基本上跟廣東這邊也沒有多大的區別,還有就是在網上看到很多人說壯族是共和國人為造出來的一個民族!我真的很想知道壯族他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民族呢?這個民族真的是工和國人為造出來嗎?求解!


既然@Laux Viz 老說我編故事,那我就來說說我所知道的壯族的故事,是不是事實,各位看官自我分辨吧~~
1、壯族和布依族、泰國人、越南人的關係
壯族和布依族是一個民族,或者說布依族和壯族北部方言區是可以通話的,南部壯語方言區不行!
雲南的一些只會說漢語的水族,其實是布依族,也可以看做壯族。

壯族和泰國人是一個祖先發展出的兩個民族,這一點從斯瓦迪士核心詞的對比可以看出,壯語泰語的斯瓦迪士核心詞同源的比例高達56%(可能不太准,但肯定破50%),漢壯只有17%。
最像泰語的壯語方言是壯語南部方言區的龍州話!
泰語與壯語龍州話(南部方言)217個常用詞的比較,相同的有83個,相近的有26個,共109個,佔50.23%。
不過,龍州話最像的還是寮國語!龍州話與寮國語217個常用詞的比較,相同的有85個,相近的有32個,共117個,佔53.92%。(反正我是沒見壯族吧的人說他們和寮國有關係,實際上寮國人更像泰國人,像傣族。 寮國第一大民族叫佬族,這個民族和泰國的東北人是同一個群體,泰語的東北方言其實就是寮國語,寮國600多萬人中佬族有307萬。)

中國的壯族在越南成了岱依族、儂族、拉基族、布標族和山齋族,中國的布依族在越南是布依族和布熱族。
越南的壯語都是南部方言,越南沒有北部壯語分布(只有布依語), 拉基語屬於仡央語支,也就是說和仡佬語關係更近,因為中國的拉基人劃入了壯族,所以我們認為越南把壯族劃分為五個民族。岱語、儂語和山齋語都相當於壯語方言。布標語也屬仡央語支。
也就是說,越南壯族五個民族中三個講壯語,其餘兩個講類似仡佬語的方言,因為中國把布標人和拉基人劃入了壯族,
所以中國的布依族+壯族,在越南被分成了七個民族。(漢族好像是分成了三個)

二、壯語vs泰語
壯語和泰語是一個語言分出來的,這點沒有疑問!
但是壯語和泰語發展到今天也有了很大的差距。泰語古代借漢語和梵語,壯族從古至今都是借漢語!所以,這兩種語言在底層是能互通的,比如:牛,稻,魚,日、月、星辰、你吃了嗎?等等最基礎的確實能互相聽懂,但是稍微複雜一點的,就不太聽得懂了~~

戴慶廈主編《漢語與少數民族語言關係概論》:「除黎語外,(壯侗語族)各語言都借用了漢語1到10整套數詞,有關身體部位的語詞也有漢語借詞成分。」

王士元主編《漢語的祖先》:「正如米勒(1988)所闡述的那樣……藏緬語的數詞都是借自漢語,就像泰語和苗瑤語的數詞也是一樣。」

施榮華 《中泰文化交流》 泰語從漢語借用的辭彙量,約在30%以上

武鳴因為太靠近桂東和近代以來被高度漢化了的南寧市,辭彙的「借漢」現象十分嚴重,達到30%以上,這使得標準壯語的語音猶如廣西漢族桂柳話和粵語混合而成的小方言,而非一種少數民族語言(據《學術論壇》2011年第四期載《拼音壯文推廣的困境與反思一文》)

「壯侗語里的固有詞大多與南島語有淵源關係。從黎語、布央語、普標語和拉基語等還保存一套固有基數詞的情況看,我們認為壯語、布依語、傣語、侗語、仫佬語、水語、毛南語的『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等固有數詞,被漢語數詞(借詞)排擠掉」(《民族語文》1998年第4期)

這裡要特別說明的是:借詞並沒有統一的標準,都是各學者自己研究的結果,所以借詞比例不同學者有不同的結論,但壯語里的漢語借詞普遍認為在30%以上。

三、漢族入桂的問題

單就兩廣來說,漢族融入了不少百越人,也就是壯族的祖先;壯族也融入了不少漢族,但是有些人不這麼認為,那我就貼點資料,各位鑒賞吧!

這裡面有些是八桂學派的創始人,壯學的創始人「黃現璠」老先生的話,他是壯族,不是漢族~~

總結本節:1、族譜,除了訛傳、避免壓迫之外,確實有部分是遷移,通婚的,這和我說的矛盾嗎?我從沒說壯族不存在,也沒說壯族是漢族,我說的是「壯族融入了不少漢族」@Laux Viz
2、黃老先生用「桂西很多地名是屯而不是村」佐證了狄青大軍戍邊士卒的存在,而且是大批,是「隨地屯戍,因而婚娶生育,成為土著」的例子回答了閣下,戍邊士卒在哪裡的問題,他們變成土著了~~
3、看清楚地點:桂西、扶綏,崇左,南寧,需要去桂林找嗎?桂西叫屯的都可能是@Laux Viz
4、記得壯族吧有個帖子,說泰國公主說壯泰同源,我估計他們肯定不知道泰皇拉瑪八世說過「泰國皇室都有華人的血統」,泰國人里有華人血統的更是超過了30%,真不知道你們想搞什麼大新聞~~

四、柳江人的問題

簡單一句話:人口是流動的,是從北往南流動的,柳江人時期有沒有民族我不知道,反正4000年前就有大量的廣西人往南亞半島遷徙了,而今天的廣西人多是從長江流域南下的~~~

請@Laux Viz 看故事是不是我編的?也請@阿素喇 @滕謄 看看有沒有什麼問題~

最後送你們兩張圖

兩圖都是講漢語的壯族比例。關於第一圖,綠色區域壯族至少90%講漢語,深藍色區域壯族至少50%講漢語,淺藍色區域壯族至少10%講漢語。第二圖,綠色區域壯族至少50%講漢語,深藍色區域壯族至少10%講漢語,淺藍色區域壯族至少0.50%講漢語。

廣西的灰色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100%講壯語,基本在西部。第二種是,當地壯族人口太少,抽樣的時候抽不到,這一類基本在東部。

這些都是我們自己做的圖哦,用抽樣調查的數據!怎麼樣,你們僚人在先,壯族吧有人願意花這個功夫嗎?只會噴,只會說壯語怎麼樣,怎麼樣,卻不肯干點實事~~~

@Laux Viz 皮鞭燉肉沒給你這麼多資料吧?特別是黃現璠老先生的,你現在還覺得我是講故事嗎?

一口一個「強X民意」,你算民意?你跟壯族吧的那伙人算民意?「民」肯定是,「意」只怕廣大壯族朋友不答應!我貼圖裡不少文章的作者就是壯族人,所以少給自己戴高帽子,裝什麼代言人,你沒那個資格~~~~

去跟圖裡的農民沒懂機械化 求教,編你的故事吧!雞雞大 小朋友

————————————————————————————————————————

@Laux Viz

你們壯族吧的,搞的圖,你自己看吧!河池省,南寧省,首府,呵呵,我看你接著洗啊~~


2.25 更新

首先回答題主一個困惑,壯族是否是「共和國人為造出來的一個民族」?

我曾在這個回答里詳細駁斥了這種荒謬的構陷:知乎 - 與世界分享你的知識、經驗和見解

關於壯族和漢族的歷史淵源關係。也可以移步我的這個回答:為什麼壯族人口那麼多還默默無聞? - 阿素喇的回答 - 知乎

————————————————————————————

第三 嚴厲駁斥 @李秉坤 散播仇恨主義,意圖歪曲壯族人的言論。李秉坤 甚至提出了壯族「和綠綠沒什麼區別」的族群(「綠綠」即原教旨伊斯蘭恐怖主義分子)

WTF?!壯族人可曾干涉過誰的飲食?向誰傳播過教義?每日做朝拜,過齋月?禁酒還是要求女性帶蒙面罩袍?或是用石頭砸死婚前性行為?順便:他口中的庫爾德人大多數是信仰遜尼派的穆斯林(包括曾擊退十字軍的英雄薩拉丁)。很錯愕於一個人究竟受過什麼傷害才會如此癲癘,泄憤不已的攻擊一個民族。可能他真的是被傷害太深了吧↓↓

畢竟吃人家一頓飯不知感恩,特么還能上綱上線到敵視一個民族:

人們常說:當你常常覺得自己處處碰壁,人生過得像怨婦一樣處處被人遺棄,那就是你該檢討一下自己。畢竟什麼樣的人只配交什麼樣的朋友。跟壯不壯族沒有毛關係。

———————————————————————————
*******************************************************************

以下科普內容,本人將在此補充教科書以外的壯族知識。會慢慢補充:

壯族是一個和漢族交流很早的民族,可以追溯至先秦時期(目前考古文物挖掘出西周時期的銅器)。學界一直流傳兩種說法:一是認為壯族是由湖北等地南下的蠻夷民族。如清汪森《粵西叢載》:「獞自元至元間方入省地,近日編於版圖者,謂之熟獞,性略馴。其遠者謂之生獞,梗化不可制。謂天為溫,父為扶,牛為懷魯巴,飯曰豪,食曰艮,亦有同中國者,謂酒為醪,鹽為鹵……」。自秦攻百越後,學界普遍認為漢族由此開始大規模南下,才開始的廣西併入中國版圖。之後經歷唐宋明三朝的征服,壯族和漢族的人口比例才形成今日之雛形。通常認為壯族是古代百越中的西甌、駱越等部族。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英法相聚佔領了中南半島(印度支那半島),為了蠶食中國邊疆,歐洲學者相繼投入研究嶺南各少數民族。舉例而說,法國學者皮·勒·邦德里在《泰族入侵印度支那考》一文中提到「越南高平之土族,黑河之布泰族,瀾淪江之寮國族,實為泰族之支派耳……廣西區域之泰族(註:廣西沒有泰族,這裡意在把壯侗語系完整納入泰國之泰民族一類)……」。這裡即單純以語言和文化習俗指稱民族。再如英國人吳遮的《暹羅史》,美國學者博士威·克·杜德的《泰族》一類著作中,均把廣西廣東,雲貴地區的各個壯侗語系部族統一為「泰族」。英國學者瓊塞的《泰國史》里也持有相同觀點,並認為泰族原居住在黃河流域遭受漢族的進擊,撤退到嶺南以及南亞等地。

殖民者的學術觀點為二三十年代泰國曾大搞的大泛泰民族主義提供了輿論炮彈,暹羅軍人總理鑾披汶推行「大東亞泰族聯邦」政策,改暹羅國名為「泰國」。呼籲中國之壯族,越南之岱族,緬甸之撣族等趨於一統。其真正之意圖乃為竊取中、越、寮國以及緬甸等地的政治版圖自然不言而喻,是需要嚴肅警惕的。西方、泰國甚至日本人都各懷企圖,這才使得起步很晚的民國學者徐松石、劉介等擔負重任相繼入駐少數民族研究這一薄弱的領域。

不可否認的是壯族和泰族確實存在遠親關係,然而因為兩千多年的群居交流,壯族和漢族早已高度融合,無分彼我,相比之下,經歷歷史的發展泰民族和壯族的區別更甚明顯。

在唐宋以前壯族仍然是落後部族社會,而在這之後,中央政權帶來的羈縻州、土司制度(土司常由駐紮的軍隊官員擔任,或者效忠中央的部族首領),這從根本上鞏固了漢文化領導的地位,為此包括壯族在內的少數民族都主動或被動往漢化靠攏,慣用漢姓、漢服,參加科考。這類最早融合的族群被稱為「熟壯」,與之相對的是野蠻的「生壯」。「熟壯」認為自己和漢人沒什麼區別,形成了對漢化的認同而或多或少逐步消弭了壯族的(原始)特徵。另一方面,因為土司集團利益的傾軋,相互攻陷,土司領導之下的壯族內部甚至是分裂、互相排斥的。最具代表性的即田州岑氏(今屬田東、田陽縣)之間的混戰。

所以壯族的身份意識是非常薄弱的,從始至終都是(或帶蠻夷的自卑)趨於追求漢化(或者世俗化)的認同,這也是為什麼道教和佛教文化很輕易就佔領了壯族的祭祀活動。漢文化隨著中原民族的南下對壯族耕耘方式和生活方式有些很大的改進。壯族人由此深受漢文化的影響。比如借用姓氏。「壯族的很多姓氏原來就是氏族的標記,隋唐以後才用近音的漢字姓來表示的。如莫姓為黃牛氏族,儂姓為森林氏族,梁姓為禾稻氏族,潘姓為遊獵氏族,區姓為蛙氏族……等等」(梁庭望《壯族風俗志》)。

許多人常常誤解,認為49年以前為什麼未曾聽說過有壯族。壯族古稱土族、蠻族、獠族、獞族,壯族人本身很少自稱「獞」,或者少有統一的稱謂。為了區分身份的差異,一般把漢人喚作「客人」或「官話人」,自己則自稱「土人」或「布僚」、「布僮」、「布土」……「布」是壯語里的「~人」的形容詞。近代由獞族改寫為「僮族」,因為國民政府繼承改土歸流政策後,力求實現民族平等,把少民帶歧視性的「犭」字旁去掉。建國後周總理提議獞族改為「壯族」。這個改名提議始於三十年代原廣西大學校長,教育家馬君武先生。「1932年,馬君武博士到壯族聚居的武鳴縣視察……他著文說:『大家從來就看輕土民,苗、瑤、僮本是廣西的土民,分明好好的人類,偏偏加上犬旁,比如獞人。我們應當還為人字旁,再加上一個強壯的壯字……』」(蕭乾 唐儂麟《八桂香屑錄》)。順便說明下:台灣的異體字字典收錄有&<亻壯&>這個字。

「許多人以為,『壯族』此名乃中G搞出來的新名詞,殊知不然,此名實乃近代廣西者馬君武所創。……馬君武訪入壯族山區……以其雄健,乃提出名之為壯族。但此名流行不廣,報章無一從之。乃至中G立國,然後正式依馬君武的提議,確立『壯族之名』。」(摘自多倫多《星島日報》,王亭之,2006年)

一種常見的謠傳,即認為建國後為了政治目的。把很大一部分漢人劃成壯族。這個說話並沒有實質證據、資料的支撐(,就「很大一部分」這一點而言,如哪位讀者有證據能證明大規模漢改壯的請提供給本人)。常常有人云:某某處某某人發現家譜,自己祖上其實是某某地而來的漢族。——大可不必太懷疑家譜,在舊時代,接受漢化就是世俗化,文明化的追求,至少對土司統治者的壯族人是把這個當做身份上升的條件。同時也不排除本是漢人移民,經歷多代混居,移風易俗「壯化」的,或者本身就是壯族,因為走上仕途或商賈之路而改族譜的。在土司時代,壯族人就是承受比流官體系更惡劣的土官壓迫,從事著嚴苛繁重的佃農農事,大多數人是不被允許參加科舉考試的。所以改族譜,攀附名流是一件這個是普遍的現象。如果你仔細查看家譜,會發現這些人往往自稱是來自山東青州白馬縣的居民,因為狄青征儂智高帶來很多北方兵員屯居和駐紮(因為狄青擊敗了儂智高,儂氏部族便有大規模的改姓趙一事)。另外,田州岑氏攀附東漢名將岑彭,在明代已經被官員上書奏摺質疑過幾次。

民國時期雖然 沒有系統的統計出少數民族的總人數。但對壯族的研究資料卻不曾缺乏。以下這本即當時廣西省政府「建設新廣西」政策,的研究資料之一。此書由省主席黃旭初作序(有不少人曾妄言桂系從未承認廣西境內有少數民族,此為無稽之談!黃旭初隱退香港時期還曾寫過《廣西的瑤山》一書。)

很多人誤解認為壯族是新近合併幾個小部族而成。事實上這這些族稱只是因為生活地點不同,習俗略微差異而被當做不同族群罷了,比如在貴州省內的布依族即壯族分支之一。

「狑、獠,獞之別種,其飲食、婚喪、居室、服用、燕祭、皆與獞同。」(唐仁纂《慶遠府志》)。「〔犭農〕族,獞人之系派也,其音與獞語通。省志載,郝志雲『〔犭農〕語與獞語同音而稍柔,故又名〔犭農〕獞』。吾人就事實考察,如其人呼父為薄,母為拉密,天曰悶,地曰利,你曰盟,我曰古……兄曰必,弟曰儂……其語音稱謂幾全類獞語,可知其人確為獠獞之別族。其人散居南寧、太平、鎮安、泗城、思恩、各舊府屬及雲南暹羅緬甸越南各地方。男子以青布挽頭,以白布纏脛,近來均著漢裝。婦人短衣長裙,富者著花履……其人本為獞,以儂姓最多,且嘗以單一族姓,支配桂西諸蠻。〔犭農〕人之名大約取義于姓。」(劉錫蕃《嶺表紀蠻》)。

塚田誠之(日本大阪國立民族學博物館教授)著作《壯族社會文化史研究》:

——————————————————————————— *******************************************************************

清乾隆時期,謝遂繪製的《皇清職貢圖》(即彩繪本)中的壯族日常服飾:①興安縣獞人;②融縣獞人;③賀縣獞人;④岑溪縣狼人;⑤貴縣狼人;⑥思恩府儂人;⑦懷遠縣狑人(宜州懷遠)。現藏於台灣中央研究院:

《壯族麽經布洛陀影印譯註》里的插圖,記師公(俗稱道公)使用的掛幅。原是做法事用與送鬼的功用,上面的「三品」「三官」「十二生肖」「花婆」是統合了壯族傳統信仰,並糅合了道教、佛教文化集合而成。圖2上文聯「三界祖神臨寶殿,九重神聖降香筵」。 師公常用掛畫:一、三元神像(唐、葛、周三將真軍);二、張天師和真武聖帝像;三、四帥神像(趙、鄧、馬、豪四元帥);四、四值功曹像(日值、年值、時值、月值);五、十二殿王(秦廣、楚江、宋帝、閻羅、卞城、平政、泰山、都市、轉輪、國度、銀回);六、.三樓聖母神像(花婆)。

壯族紋飾圖案(摘自《廣西少數民族圖案選集》,1958年版)

壯族的古壯字(參考知乎「古壯字專欄」 https://zhuanlan.zhihu.com/c_55885180)。方塊壯字,又稱古壯字、土俗字。壯文稱作[書史][立生](這是兩個古壯字,壯語念作sawndip)。幾乎快絕跡的一種壯族傳統文字。在一些師公經本,或山歌歌譜里仍有在使用。古壯字也從地名上有被繼續沿用著的。譬如:岜(山的意思)、崬或崠(森林的意思)、峒或峝(山洞的意思)等等。

古壯字書寫的《傳揚歌》。《傳揚歌》是流傳於紅水河等地的壯族民間啟蒙讀物,禮教訓言。譯文:「1.執筆向書字,講道理傳揚;細想做書先,告訴上世共知。晚間進床來睡,自思心向事。個操心吃氣,道理不會分析。……」(張元生 等《古壯字文獻選注》)

——————————————————————————— *******************************************************************

最後補一個彩蛋,1998年拍攝的紀錄短片,在廣西武鳴縣生活了十幾年,研究壯族語言的美國語言學家白麗珠夫婦和她們的兩個女兒:

金髮白膚中國妞-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


第一:壯族是一個高度漢化的民族,所謂「壯鄉文化」,是用來發展旅遊的,不是用來搞民族獨立的,自「民歌節」開始,政府就認識到了「地方文化」這張牌打起來很爽,於是開始各種搞民族特色,實際生活中,包括:壯語、壯族服飾都已經淡出了壯族人的生活。但是我們的節日保留下來了,包括民歌節、採茶節、收祭等等,所以我們節日比你們多哦~~~

第二:壯族的圖騰並不是只有青蛙,壯族本身的圖騰包括:牛、鳥、火鳥、水鳥、火神、水神、青蛙。而實際上最原始的壯圖騰是一種介於馬和駱駝之間的生物。

第三:壯族的本教是摩教(高潮吧~~~)但是已經沒人信了。壯族信仰自由,喜歡信佛教、道教、基督教、無神論,隨便你~~~

第四:白話是一種受到廣東粵語影響產生的語言,在南寧,柳州,桂林等地比較普遍,但是自己又分成南寧白話,桂柳白話等等分支。

第五:壯族人的民族融合度非常高,因為壯族自治區本身就是多民族地區,對於其他民族的風俗我們會持支持和尊重態度,也希望其他民族人民支持和尊重我們的風俗(話說,壯族風俗裡面並不包含吃狗肉,只是你愛吃,不愛吃,我們都能接受而已。)

第六:壯族人很友好,鑒於經濟大發展和開放搞活,壯族人民都意識到「錢錢」才是王道,而要賺錢錢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走出去,一種是引進來。

走出去:廣西人民外出打工人員數量多,曾經也有過抱團的事迹,但是總體上來說,我們是很友好的、安分的、努力賺小錢錢的民族。

引進來:通過「壯鄉文化」為基礎,吸引遊客、外資來建設壯鄉,充分發揮廣西山清水秀和噶斯特地貌的特點發展旅遊業。在成龍電影《絕地逃亡》中,就充分展現了壯鄉文化,基本上還是符合實際的。

第七:廣西地區的「特色經濟」——這是污點,請跳過。

賓陽的假貨、北海的傳銷、來賓的仙人、玉林的賊。這四項「特產」領先全國平均水平最少一代到兩代。

最後:基於壯族的現狀、文化政策、發展思路,壯族都是一個非常值得與之交流的民族,壯族人民也非常熱切地希望全國、全世界的人民都來廣西了解壯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分享我們的美食(白斬雞、五色糯米飯、大肉粽子、糍粑、竹筒飯、桂林米粉等等)分享我們的文化(銅鼓、山歌、花炮節、刀山節等等)。

最後的最後嚴正重申:壯族人民尊重其他各族人民的文化,在文化融合交流方面持支持、包容態度,嚴禁任何團體、個人通過任何方式強加或污衊我們壯族人民的行為!


是一個可愛的民族(?????)看我就知道了


壯族人數在少數民族中最多 基本上城鎮里的壯族都漢化了 媽媽每次和小姨表姐談論什麼不想讓我知道的事情八卦 直接用壯語講 媽媽從來沒有正兒八經教我壯語 所以我根本聽不懂! 其實廣西每個地方的壯族都有不同 有些服飾很華麗有些很樸素 壯語口音也不太一樣

我覺得壯族很喜歡過節啊!什麼農曆三月三 五月五 六月六 七月十四……都是節日 每個節日吃不同的指定食物!粑粑名字我不知道怎麼用方言說耶 比如餌饃之類的

五色糯米飯節日必備!特別是外公家自己種的糯米!又糯又香!

我們叫「糯楠」 就是艾葉煎餅-_-

我最喜歡的還是黑粽子!裡面板栗和赤豆是絕配!

話說炸蜂蛹真的是人間美味

抱歉各位雖然我是壯族 但是沒有民族服飾 因為純手工的太貴了!我媽覺得我穿不了幾次 而且我們的支系民族服飾是黑色樸素款

大概比這個還要更樸素 我實在找不到合適的圖片了⊙▽⊙

多數壯族的特點就是大眼睛 高顴骨 塌鼻子(我就是╭(╯ε╰)╮) 厚嘴唇

壯族說的普通話我們叫夾壯普通話 口音很可愛啊!我的北方同學都覺得萌萌噠(才怪!)

壯族很講義氣的 喝酒不猜碼沒有意思 我們都很善良噢

我們也有不吃狗肉的人啦 我們把薄荷叫狗肉菜 因為把薄荷拿去煮狗肉很頻繁 而且我吃的是專門飼養的菜狗 菜市場指定屠宰場 不明來路的堅決不吃!

廣西的大學三月三可以放近一周的假!我在上課的時候他們遊山玩水去了 生氣!三月三真的是一個很盛大的節日噢 廣場肯定人山人海 氣氛不亞於春節 對歌遊戲很多的 還有送吃的 很是熱鬧呢 壯族不忌口 在吃的方面沒有禁忌 所以來請我吃飯吧!我不挑!

PS.圖片是我網上找的 如果不行我會刪掉的 只是想讓大家多多了解壯族而已 謝謝大家(~(≧▽≦)/~)


男壯族英俊瀟洒,女壯族漂亮溫柔,嗯,這就是我對身邊壯族朋友的評價,他們都很和藹可親善良勤奮,根本不會讓你覺得ta們跟你不是一個國家的同路人,因為ta們確確切切都只把精力放在提高自我學習現代科技文化融入中國大家庭上,而不是像某些民目無國法一心中東恨不得瞬間綠化地球。


對於這種高風險的問題,先匿名再說!

說自己是壯族的,你們知道人民幣紙幣上面有壯文么? 哪一行是壯文?你能正確讀出來么?收起紙幣,你能寫 出這一行壯文么?這幾個問題都能給出肯定答案的壯族人,不超過1%吧?先說說壯族從哪來?不太贊成「壯族是被創造出來」的說法。因為民族,或 者說族群,就像地球上其他野生動物一樣,是客觀存在 一直生存繁衍的,這是自然科學的範疇。至於把他們命 名為什麼,則是社會科學的問題。壯族人不會稱自己為 壯族,而是自稱「布僚」,意為「我們的人」。壯,是 他稱,過去還用過「僮」字。電影《劉三姐》字幕上仍 可見「僮」字。「壯族」二字的使用不過幾十年而已。 壯文則是真真正正創造出來的,使用拉丁字母拼音 。過去壯族人曾使用漢字偏旁部首編寫記錄壯語,稱為 「古壯字」,然而這種文字並沒有廣泛使用更沒有穩定 流傳。就跟他們的宗教「摩教」一樣,已經沒有什麼影 響力。當某種野生動物的數量低於一定數值,即可認為 「功能性滅絕」。壯族的文字和宗教接近功能性滅絕。 如果沒有人為保護大力扶持,靠自主恢復繁榮的可能性 幾乎為零。

所以說「壯族是被創造出來」的說法不嚴謹。壯語 ,學術上劃分為漢藏語系壯傣語支。與雲南傣族,泰國 泰族的語言相近,注意是相近,不是相通。因為他們可 能早期同屬一個族群,但很早就分開了。只有一些古老 的辭彙發音相似。比如自然山水,花草樹木,莊稼牲 口的稱謂,人體器官,親戚稱呼等等。動詞和基礎名詞是比較 穩定的。《湄公河行動》裡面還可以很明顯感受到語言 與壯語的相似性。毒梟兒子翻車被壓住,大喊「嘎夠! 嘎夠!」不用看字幕我就知道意思。漢語直譯「腿我! 腿我!」意思是我的腿啊我的腿。這點上語法跟漢語是 反著來的。「大哥」我們叫「哥大」,「紅花」我們叫 「花紅」。形容詞和副詞在名詞之後。進入工業文明和電氣時代後湧現的大量科技名詞,交通工具日用器具,叫法則風牛馬不相及。壯語基本從漢語直接音譯,比如電視,手機,電腦,各種「**機」「**器」,藥品,零食等等。你跟一個年輕壯族人聊天,很難避免大量音譯的現代辭彙。其他民族也差不多,漢語有很多英語音譯的辭彙,甚至英文縮寫直接引用的。用純粹的壯語,你只能跟七八十歲未接觸過現代文明的深山老頭老太聊天。

廣東話難懂,你說喝水他說飲隨,飲,食,吃,喝 常在一起用,難懂,總歸還是能懂,因為是漢語的方言 。而壯人跟你說「啃漏」,絕對雞同鴨講。那些講壯族 是漢族南方分支的說法實在太不嚴謹。口音偏差不是問 題,語法不同才是重點。知道為什麼高考要加分么?漢 族人聽說讀寫是同一套,言文一致。我們從小使用壯語 ,日常應用,生活環境接觸的都是壯語。漢語的語音, 語法,文字對我們是完全陌生的系統。很多高級一點的 辭彙,對青少年來說,會讀會寫了,但就是不會用!因 為他們的語境中沒有!連語法都不同,要積累到足夠多 的辭彙量才能勉強串起來,駕馭一點點。所以壯族小學生作文水平比漢族的差幾個年級一點不奇怪。直到初中,語法錯誤,土話拼造辭彙的滑稽作文仍時有出現。所以漢語試卷考試給壯族加分就不要覺得奇怪了,起跑線不同啊。對那些假少民,背離政策初衷的另當別論,好像扯遠了哦。。。

還有姓氏的區別,同一個姓氏的壯族和漢族,未必有實質上的家族血緣。明代以前壯族百姓是沒有姓的,土司或者一些頭領有受封的姓。當普通人能夠有姓的時候,姓的來源就千奇百怪了。比如壯族的「甘」姓,未必是中原遷過來的甘姓後裔,可能是其先祖居住洞穴中,岩洞在壯語中就是「甘」。腦補一下日本的「松下」,「山口」?所以很多家譜中的記錄並沒有期望中那麼高的可信度。

過去的理清一些了再來說說他們現在如何? 總人數,直接看公開數據就可以了,混居的分布上 ,從西北向東南呈逐漸稀釋的狀態。即西北部比較「原 生態」,壯族占人口絕對多數。在西南的梧州玉林一 帶剛好相反。在那裡土生土長的壯族人寥寥無幾,只有 在一些地名中能推測到壯族人曾經來過的痕迹。比如帶 「那」字的村鎮,田垌,河谷。「那」壯語意為水稻田,他們喜歡用稻田的方位指代地名 。壯族是世界上最早的稻作民族之一,百色考古發掘的 證據表明此地的居民80萬年前就栽培水稻了。水稻田和 種稻技術是壯族先民安身立命之本。為此他們崇拜青蛙 。在壯族聚居的地方,帶那字的地名非常多,在邊緣一 些的地方,那字地名則零星分布。這些是實際統計和學 術研究的結果,很宏大的話題,足夠寫幾篇論文的,信 不信由你,咱不深究。

廣西中部,是大熔爐。壯,漢,苗,瑤等等,互相通婚 上千年。他們的語言和習俗互相影響。壯語口音有了明 顯的分化。桂柳話成了各個少數民族之間的小範圍「普 通話」。他們的身份認同以語言為紐帶,以村莊為單位 。講什麼語言即認為是什麼族人,外族人或外村人通婚 過來基本會被村莊的主流語言同化。一個村莊的語言傳 承基本穩定的,血統則都是不同程度的混血。

隔一座山,過一條河就是另一個民族的地盤,語 言風俗不同。我家後山就是瑤族自治縣,出山不遠有漢 族,隔壁縣還有苗族。在鄉村的集市上能看到各種民族 ,操各種口音。多民族地域有個好玩的事情是風俗的互 相影響。你們過節,我們不會只看熱鬧,也跟著過。我 們過自己節日的時候,你們同樣沒閑著。壯族本來不過 冬至的,但漢人的村子就在隔壁,大家又趕同一個集市 ,通婚也沒什麼限制,也跟著過冬至了,只是沒有漢族 那麼隆重。壯族過年最初跟著熱鬧而已,並沒有什麼規 矩,後面貼春聯放鞭炮什麼的都學的差不多了,部分地 方結婚拜堂也跟漢族區別不大。類似的節日和習俗還有 不少。漢族則不知何時起把壯族的二次葬原原本本學過 去了,這個有點恐怖,細說太嚇人。你們只要知道漢人 不管到了哪裡,葬俗不會太大改變,在這裡就。。。。 。。

總的來說,壯族人,還有他們生活的地方,我的感 覺是很和諧,很好玩兒。在自己家裡,我要同時使用三 種語言,跟長輩說壯語,跟愛人說桂柳,跟小孩子則只 能說普通話。到了外婆家還要用第四種,多數時 候他們都主動照顧我用桂柳跟我聊天,習慣了並不覺得 有什麼。還有一些奇怪獨特的美食,很值得體驗,比如 瑤人的打油茶,跟平時說的喝茶完全兩碼事。壯族的五 色糯米飯,真真是用天然植物染的,好看又好吃。其他 的比如山歌啦,花花綠綠的民族服裝啦,是民間文化愛 好者,懷舊者,政府宣傳旅遊等多方需求推動的,跟漢 族的長袍馬褂漢服一樣,存在於舞台和電視里。平日里 大家牛仔褲和T恤,真沒多少差別。


這個蟾蜍標籤有毒_(:з」∠)_


少數民族中最大的民族(但是相比漢族還是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少)。

漢化很徹底,也沒什麼人刻意去保存什麼文化傳統,除了整個廣西鄉村都還在說的壯語。當然現在為了賺錢不得不折騰出一些傳統文化。

跟廣東很像是因為兩廣都屬於嶺南文化,歷史上就不怎麼區分。

總之就是沒啥特點也不搞事的溫和民族。

戰鬥力驚人,這點就不多說了。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到那邊籃球場上感受一下速度和體力。但是身材普遍矮小單薄。


女朋友告訴我壯族的保護神是青蛙。 @fangfang er


來新疆他們都說我不像漢族,確實不像,因為我是壯族啊,我信哈 @父子和睦安景思


不用怕其他民族來惹事的民族。

因為我們也是少民,所以就不存在挑起民族矛盾一說,叫人民內部矛盾~

語言上是拉丁化比較早的民族,這不叫同化,叫擁抱世界。如果有一天中文開始拉丁化,不知道會不會參考壯語?


謝 @李秉坤 邀。

如果你生活在廣西以外,可能一般只會覺得「壯族?不就是56個民族裡面的一個么?」

即使你住在廣西這個壯族自治區,你也不一定會對壯族有更深的了解。

  • 如果你在廣西的漢人為主體的地區

一般遇不到什麼會說壯語的壯族,說話夾壯的也不多見。

更常見的可能是改族產物(參見如何看待越來越多的「漢改少」? - IKcolo 的回答 - 知乎、如何看待越來越多的「漢改少」? - 李秉坤的回答 - 知乎)

除了你有時候可能會罵幾句「壯府」對漢地的不公對待。

或者有時候你所在的城市會拿壯族文化做做宣傳。(有些人覺得這不算事,有些人可能覺得這是強行「壯鄉化」而對區府甚至是壯族本身感到不滿)

例如:

400名香港遊客乘高鐵專列到桂林旅遊(組圖)_網易新聞

  • 如果你在廣西的壯族為主的地區:

你會聽到街上很多人講夾壯普通話(例如「藍(略)」)甚至壯話,在廣西西部山區甚至還存在大量不會漢語的壯族。

你可能會見到以壯鄉文化為主題的地鐵站:

或者是得到壯語小冊子:南寧市完成《壯語基礎會話300句》口袋書編著工作

如果你是壯族,你可能會很高興,或者會不滿於現狀:壯鄉首府南寧地鐵竟然沒有壯語報站?_壯族吧_百度貼吧

但如果你是漢人的話,也許心情就沒這麼輕鬆了……

  • 部分文化習俗:

※警告:以下內容可能會導致身體不適,建議不要在家長指導下觀看。不只適用於漢人,詳情見下)

  1. 稻作文化(「那/naz」文化,也就是水田的意思)

要義見下圖。

(最上/下兩行是方塊壯字)

隆安儒浩稻神節藝術照-駱越文化網儀式之一,自己看吧……據某研究會考證,該文化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都起源於南寧

(該研究會後文會經常提到,因為高能部分大多都是此會考證出來的)

近年來,經歷史考古學、民族民俗學、民族語言學、遺傳基因學等發現的多重證據證明世界稻作文明起源於南寧。但是一些學者仍然以南寧地區缺乏遠古栽培稻穀的實物證據而極力否定稻作南寧起源說。為了尋找遠古栽培稻穀的實物證據,廣西駱越文化研究會的專家發動各界稻作文化研究愛好者廣泛搜尋,終於在南寧沿江一帶的貝丘遺址中發現了遠古的稻穀殼印紋陶片。陶片上清淅的印痕表明,這是8000至10000年前的栽培稻殼。這一新的證據證明,南寧沿江一帶的古駱越人在8000至10000年前就發明了水稻的栽培技術,培育出了真正意義上的新物種:人工栽培稻。

稻作起源於南寧的新證據-駱越文化網

由此派生出蛇崇拜:稻作生產與蛇崇拜-駱越文化網

蟾蜍崇拜(…?!):花山岩畫——壯族先民宇宙觀的形象體現-駱越文化網

而蛙,中國古代歷來視其具有卜水旱、能賜雨的靈性。實際生活中,蛙類叫聲與水旱有一定的關係。根據科學考察,蛙類必須通過皮膚上一層黏液呼吸,空氣中水分濃淡的變化影響黏液濃淡,使蛙類的叫聲也發生變化。壯族先民可能由此認為蛙類具有神秘的功能,能影響天氣變化。清代李調元《南越筆記》敘述,在嶺南,「農家無五行,水旱卜蛙聲。」壯族民間還傳說,青蛙原是雷王的兒子,雷王派它到人間當使者。人間需要雨水時,人們只要告訴青蛙一聲,青蛙便對天空鳴叫。雷王聽到青蛙的鳴叫聲,就把雨水灑下人間來。

2.布洛陀文化

居然連飲料都有……【布洛陀固體飲料--價格多少錢】價格,廠家,其他保健食品-搜了網

人民網:百色布洛陀民俗文化盛宴綻放非遺魅力-駱越文化網

(為優化閱讀體驗,以下原答案已刪)


不是很了解壯族

建國後,曾經主政廣西數十年的代總統李宗仁寓居新約克,後輩唐德剛先生奉命幫德公寫回憶錄。

有一日,唐先生告訴德公:您的根據地廣西現在已經不是省了,在人民中國的版圖上叫廣西壯族自治區。

德公大惑,問曰:啥叫壯族?

不能說壯族是不存在的,只能說建國前這種民族的差別幾乎已經不存在了,要是差別還很大,主政模範省數十年的廣西王絕對不至於一臉懵逼。

其實這種情況放到南方很多少數民族都可以說得通。舉個栗子吧,我家鄉湖北巴東,在1931年前的千餘年一直跟下游的秭歸興山同屬一個行政區管轄(先後歸州、荊州府、宜昌府、荊宜道),並未經歷過土司治理和改土歸流,與臨近的興山秭歸巫山等地民族成分血緣關係大體都是相同的,但1931年後劃歸恩施。

等到恩施八十年代建成自治州後,土家族的民族比例一下子就增加了,目前土家族佔總人口比例近五成,而臨近的長江上游下游縣土家族人口5%可能都不到,這樣的比例絕對不是正常。同時,根據縣治記載,土家族人口在八十年代初出現了猛增。

所以樓上說建國後摻水是有道理的,天朝少民自知政策師法毛熊,非要搞出那麼多少數民族,其實這其中有很多就是漢族。再舉個栗子吧,我父系家譜記載是「湖廣填四川,江西填湖北」時代從江西遷到川渝交界處的,但在八十年代初鑒別少數民族時就被鑒別為土家族(按姓氏劃分),那麼,類似的摻水絕對不鮮見(臨近非少數民族自治區縣的同姓氏人員就被鑒別為漢族了)。

歸根結底還是民族自治這一套根本不適用於天朝尤其是南方這種融合很深的地區,本來經過千年融合已經不存在什麼區別了,順勢而為改土歸流最好,一旦搞民族鑒別,而少數民族又有利好(高考加分之類的),那少數民族人口不爆炸才奇怪了。

當然南方這些少數民族並沒有西北那些少數民族那麼多的政策讓利(生育政策上比其他漢族地區稍有寬鬆,如間隔五年可以生二胎之類),至少我家鄉還有很多父母身份證上是漢族,子女是土家族的情況,為的其實就是那一點加分,比如2009年重慶高考加分狀元就來自於跟我家鄉一山之隔的重慶巫山,如果他是我縣人,因為屬於民族自治地區,土家族身份就根本不會有人質疑了。


結果還是被舉報了,我是很不明白知乎的審核了,明明李某人的答案下有更多的不友善@知乎小管家

————被建議修改更新————

我是不是可以在評價漢族的問題下,寫因為某個漢人的**行為然後說我不喜歡到厭惡甚至抹黑這個群體的回答呢?

單是像你這樣思想的漢族人在網路上一抓一大把。我也沒有因此怨恨到wc居然是漢人當權統治我們的nc想法。

每個民族都有噴子,漢族十幾億的人口基數,光是噴子數量已經遠遠超過普通壯族人的數量了,而這樣的數量,還因為某些人的煽動變得更多更廣泛。

這跟泛清真有何區別?

誰都不喜歡極端的穆斯林,但大部分人其實跟極端離得很遠,壯族裡有極端分子,漢族裡更多。單是在數量方面比,極端的穆斯林也不一定比極端的漢族人少。

難道因為這樣我就要討厭甚至不顧一切抹黑整個漢族?

總之,意欲挑起民族爭端的人都不是好**。

昨晚研究西方文化思潮的老師剛好講到二戰納粹的問題,德國人以理性自由著稱,但是為什麼偏偏都心甘情願地支持希特勒,因為脫離了體制太自由,導致人的孤獨甚至盲從。

有時候人並不是不懂,碰到這類事的時候就覺得跟著別人走好像也沒錯,就一條道走到黑了。

正經點回個問題,省得又有人舉報我~

每個民族都是一個群體,每個群體都是由不一樣的人組成的,但是又不是每個人的三觀都是符合主流的,所以會有所謂的極端分子啊噴子等等的,壯族不是一個完美的族群,成分自然有好有壞,這我並不否認也不能否認。

壯族有自身獨特的文化,各地區也有差異,這跟漢族是一樣的。東北漢族人的各種生活習俗跟廣東漢族人大不一樣,但都是漢人啊。

關於壯族是否為人造的問題,@阿素喇 貝儂已經有了很詳細的科普了,我就不贅述了。

關於改族問題,我也不想多說,如果有人覺得「被」改成壯(其他)族影響到您的正常生活了不樂意了,請自行聯繫當地公安機關,改成漢族的難度還真不大。畢竟多少人沖著政策傾斜這個空子佔了不少便宜。我也希望這樣的人有自知之明,省得被人拿來做大作文章。關照弱勢地區人口並不奇怪,奇怪的就是人的私慾。

關於標準壯文的問題。其實定下的標準音的確引起了部分壯族朋友的不滿,沒想到某漢族人還挺關心這個問題的,漢語方言千奇百怪,定下了如今的標準普通話也有人不喜歡,都喜歡在網上扯存古正統,這樣的心理普遍現象,不是壯族獨有。但拉丁壯文標註在漢字上面都能讓某些人高潮,我真是佩服新壯文的力量。沒讓族人重視,倒讓外族人替我們緊張起來了。

總的來說,壯族是個積極漢化同時也在現代化的民族。這個漢化包括自主的和不自主的,自主是因為對較先進的漢文化的追求,不自主是因為某些地區漢人的歧視和自小的漢壯混居的環境影響。而到了現代社會,因為有了強制性的推普,年輕人基本上都接受了漢語漢字教育和跟漢人一樣的現代化教育,所以在現代化這條路上,跟漢人是沒什麼兩樣的。

我不是很喜歡網路上其他人代表壯族年輕人,城裡的壯族年輕人一直說壯話的是比較少,但廣西大部分的壯族都在鄉鎮里,別以城市的樣本代替了所有人。

我說了這一堆,基本沒什麼乾貨,很抱歉。但是希望廣大知友不要聽風就是雨,好好的一個平和的民族就被打造成極端的分裂民族,我說這是漢族,你樂意?


自己說著壯話,殘存極少的壯風俗。新出生的小孩兒被父母、爺爺、奶奶用撇腳的普通話啟蒙,目前高度漢化,未來將有很多人不會講壯話的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


不要亂說,我就是壯族,單從語言來對比,就和漢族有很大的區別,更別提其他方面的差異。

比如說:你喜歡吃狗肉!

壯語:mwngz naet gin nerj ma 蒙那金呢麻!

你老母是個賣淫女!

壯語:meq mwngz binz koenz kai hi!咩蒙賓坤開系!

你的弟弟太短了!

壯語!nongj mbauh mwng saenj lai lo!農貓蒙三來咯!

所以不了解壯族,不要嘩眾取寵!


東南亞的主要人類群體包括:泰人,華人,越人,苗人,緬人,馬來人,興德人。這些群體的居住地通常是連成片的,但是由於 20 世紀的種種建構原因,使得新成立的「民族國家」們並不與人類學群體對應,導致這七個群體不同程度上成為跨界民族,並且在不同政權歸屬下有不同的名字。

更複雜一點的是,各政權出於一些務實的「分而治之」考量,或者乾脆就是民族識別水平太低的緣故,使得本政權管轄區域內的同一個人類群體又被分成若干個民族。所以宏觀來看,以秦嶺淮河為北界的東南亞地區有亂七八糟的各種民族稱呼,且讓人很難梳理清楚關係。

先回答題主的問題:「壯族」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生造的,它的人類學基礎是泰人。但這個民族識別工作本身就做得比較糟糕,比如同樣是泰人,在廣西是「壯族」,而在雲貴就變成了「布依族」;另一方面,由於當時民族識別工作的工作人員本身也水平不足,許多華人也有被錯報成「壯族」的,題主根據自身經歷認為「壯族」不具任何單獨民族的特徵,原因很可能是題主及其同鄉的「壯族」身份就是後一種錯誤的來的。

下面大體介紹一下這七個人類群體在越南人民共和國、柬埔寨王國、寮國人民共和國、泰王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緬甸聯邦各自有哪些稱呼,以便理解這些奇奇怪怪的「族」名,到底對應的是什麼人,他們的真實身份是什麼,他們的親緣都有誰。視情況可能加入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

Thai ,泰人

1. 泰王國領土內,冠名「泰族」。

2.寮國共產黨轄區內,冠名「老龍族」。

3. 越南共產黨轄區內,冠名「儂族」,「岱依族」,「山澤族」。

4. 緬甸聯邦領土內,冠名「撣族」。

5. 中共廣西省內,冠名「壯族」。

6. 中共雲貴地區內,稱作「布依族」,「傣族」,「水族」等。

Hoa,華人

1. 中國共產黨轄區內,冠名「漢族」。

2. 越南共產黨轄區內,冠名「華族」,華人的客家人分支冠名「艾族」。

3. 柬埔寨王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領土內,冠名「華族」。

4. 緬甸聯邦領土內,冠名「果敢族」,「勐穩帛瑪民族」。

Viet,越人

1. 越南共產黨轄區內,冠名「京族」。

2. 柬埔寨王國和馬來西亞聯邦領土內,冠名「高棉族」。

3. 中國共產黨轄區內,冠名「京族」,「佤族」,「德昂族」,「布朗族」。

4. 泰王國、緬甸聯邦領土內,冠名「孟族」。

5. 寮國共產黨轄區內,冠名「佧族」。

Meo,苗人

1. 中國共產黨轄區內,冠名「苗族」或「瑤族」,還有「畲族」的設定,但是該「族」的識別相對混亂,還囊括華人分支的客家人。

2. 寮國共產黨轄區內,冠名「老松族」。但是該「族」的識別相對混亂,除了苗人,還囊括後文將提及的緬人。

3. 越南共產黨轄區內,冠名「赫蒙族」,「巴天族」。

4. 泰王國領土內,冠名「尤勉族」。

Myan,緬人

1. 緬甸聯邦領土內,冠名「緬族」、「曼達族」、「阿齊族」等數十上百個不同名稱。

2. 中國共產黨轄區內,冠名「彝族」,「拉祜族」,「哈尼族」,「景頗族」等十餘個不同名稱。

3. 印度共和國領土內,冠名「波多人」。

4. 泰王國領土內,冠名「克倫族」,該稱呼在緬甸聯邦也存在。

5. 越南共產黨轄區內,冠名「夫拉族」,「羅羅族」,「貢族」等若干名稱。

Malay,馬來人

1. 馬來西亞聯邦、汶萊和平國領土內,冠名「馬來人」。

2.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內,冠名「爪哇族」,「巽他族」。

3. 泰王國、柬埔寨王國領土內,冠名「占族」。

4. 越南共產黨轄區內,冠名「占族」,「嘉萊族」,「朱魯族」。

5. 台灣島內,冠名「平埔族」。

6. 緬甸聯邦領土內,冠名「薩隆族」。

Hind,興德人

(未完待續)

【相關回答】印度的曼尼普爾邦是怎麼回事兒?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953150/answer/79211668

【相關回答】中國除了 56 個民族外,還有哪些少數民族?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815335/answer/118148772


壯族

壯族

壯族名人肖像

冼夫人 ? 陸榮廷 ? 岑春煊 ? 黃現璠

鄭獻甫 ? 韋拔群 ? 李寧

總人口1800多萬分佈地區 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廣東省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

語言壯語為主,部分通用西南官話、廣西平話或粵語宗教信仰麼教(摩教)、道教、漢傳佛教相關種族布依族、臨高人、岱依族、儂族、熱依族、雒越支源

壯族(舊稱僮族,壯文:Bouxcuengh),是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約1800萬(2010年),為古代百越族的一支,主要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雲南、廣東和貴州等省區。與布依族、越南的岱依族、儂族、熱依族語言文化很相似,並稱為僚人。

壯族先人在中國古代曾先後稱溪峒蠻烏滸。宋代始稱為「」、「」、「」,明清有稱為僮人良人土人。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寫作「獞」,1949年後改為單人旁的僮字,統稱「僮族」(「僮」與「壯」同音),直到周恩來倡議在1965年改「僮」為「壯」。

歷史

原始時代

今壯族聚居的右江河谷地帶,已發現多處六七十萬年前古人類活動留下的舊石器時代遺址,其中有不少文化遺物。五萬至一萬多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在桂中、桂南、桂西的廣大地區,已發現人類化石13處,文化遺址、遺物分布點100多處。如桂中的「柳江人」、「麒麟山人」、「白蓮洞人」、「九頭山人」、「都樂人」、「甘前人」,桂北的「寶積山人」、「荔浦人」,桂南的「靈山人」,桂西的「干淹人」、「九楞山人」、「隆林人」、「定模洞人」等,都以發現地點名稱來命名。這些古人類的體質特徵,大體是頭部顴骨較大而且前突,鼻骨低而寬,鼻樑稍凹,上門齒呈鏟形等,屬南方蒙古人種,與現代壯族人的體質特徵相似,而與其他民族相距甚遠,說明了他們就是現代壯族的原始祖先,壯族的先民是廣西乃至整個嶺南地區最早的土著,也是中國歷史上民族的主體很少遷徙的民族之一。

西甌駱越時期(公元前16世紀-公元23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派尉屠騅率領50萬大軍,兵分五路,浩浩蕩蕩地向嶺南進發。與東路進軍一直很順利的情況相反,從西路的進軍途中,遇到了壯族直系先民西甌人的堅決抵抗。在一次戰鬥中西甌軍譯吁宋陣亡了。但剛強的西甌人「皆入從薄中,……莫肯為秦虜,相置桀駿以為將」,繼續堅持戰鬥,擊斃了秦軍主將尉屠騅,秦軍幾乎全軍覆沒。(《淮南子》卷十八《人間訓》)

為了扭轉慘敗局面,秦始皇下令開鑿著名的靈渠,保證了秦軍後備力量和糧草的源源不斷供應,經過幾年的激烈戰鬥,到公元前214年,秦軍最後打敗了西甌的武裝力量,終於統一了嶺南,設置桂林、南海、象三郡,派官吏進行統治。接著從中原派來一些華夏族的勞動人民到嶺南地區「與越雜處」,壯族先民地區進入了短暫的郡縣時代。

公元前207年,秦朝滅亡,駐守南海郡的秦將趙佗開始剪除異己,並擊桂林、象郡,建立南越國,自稱為南越武王。趙佗為了鞏固其統治地位,推行一系列「和綏百越」的政策,自稱「蠻夷大長」,尊重越族的風俗習慣,團結了越人的上層人物與各部首領,百越局面得以安定,社會經濟得到新的發展。趙佗是北方的華夏族將領,但是,創造了南越國文明的人民,卻毫無疑問是壯族先民各個部族的民眾,南越國5代共傳93年,古代壯族創造了燦爛的南越國文化。如今廣州出土的南越王墓,越式墓葬的特色、絢麗輝煌的隨葬品,是古代壯族文化的精華。南越國的首都「番禺」(今廣州),其實是古越語[ba:n3 ηjoi5]的譯音,是「大村」的意思,這和現代壯語是有對應關係的。

漢武帝時期,南越國內部相互傾軋,公元前112年西漢王朝重新出兵嶺南,次年(前111年)打敗南越國,將嶺南重新劃歸到中原王朝的直接統治之下,分為蒼梧、鬱林、合浦、南海、珠崖、詹耳等越地九郡,郡之下分若干縣,實行嚴密的統治,壯族歷史上漫長的郡縣時代真正開始了。

不過,畢竟嶺南越族是一個驍勇不羈然而又十分分散的各個部落組成的,所以漢王朝吸取了趙佗「和綏百越」的經驗,採用了「以其故俗治,毋賦稅」的政策(《通鑒》卷二十一),因此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西甌、駱越民族社會內部原來的政治經濟制度依然保存了下來。即使這樣,壯族先民們仍不斷地起兵反抗漢王朝的統治,導致了東漢時期光武帝建武18年(公元42年)馬援的南征。

俚僚時期(公元23年-1127年)

東漢末年中原大亂,全國出現了魏、蜀、吳三國鼎立局面,嶺南地區分別屬於吳國的荊、交二州管轄,當時蒼梧越族人士燮兄弟幾個人分據南海、合浦等郡,稱雄一時。兩晉到南北朝時期,嶺南地區的郡縣設置日益增加,封建統治者在桂東北局部地區設吏奉貢,加強了統治。封建主義的因子逐漸在桂東北壯族地區產生。

俚人最早見於《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列武十二年(36年),九真徼外蠻里張游,率種人慕化內屬,封為歸漢里君。」這裡所稱的「蠻里」,以後改稱為俚。三國時期也有許多嶺南俚人的記載。僚人的稱呼在嶺南的出現是在隨唐時期,以後則是多俚僚連用。

公元589年,隋統一中原,進軍嶺南。嶺南各郡共奉高涼郡越族冼氏夫人為大首領,「保境拒守」。隋將韋桄由江西率軍南下,在南康(今江西贛南地)與陳太守徐鐙發生遭遇戰,不能前進,派人至書冼夫人,告知陳亡,相勸歸隋。冼夫人與屬下頭目商量,派孫子馮魂率兵擊敗徐鐙,迎接韋桄到廣州,嶺南諸郡相繼平安。隋在壯族先民地區駐重兵,採取「以夷制夷」辦法進行統治。漢文化繼續得到傳播。

隋末唐初,嶺南地區又一次為越族人肖銑所割據,號稱梁帝,先後統一了嶺南及長江以南很多地方。(《通鑒》卷一八五)唐武德4年(621年),唐將李靖於兩湖擊敗肖銑,直抵桂州(今桂林),派人招撫嶺南壯族先民各部首領馮盎、李光度、寧長真等,並授予官職。「凡所懷輯九十六州,戶六十餘萬」,嶺南復歸統一。

「壯泰走廊」的開始形成

從秦始皇統一全國到唐初的一千年左右里,隨著中原王朝對壯族地區統治的日益加強,漢人到嶺南參與開發的日漸增多,漢文化的傳播更加廣泛,這樣使得壯族東部各個部族逐漸漢化,到了唐朝末年的時候,壯族東部地區漢化進程基本定局,有著大量越族語底層辭彙的粵語作為漢語的一個方言開始形成,嶺南東部地區只留下了大量的壯語地名,不服漢化與不羈漢法的壯族先民退居嶺南西部,與壯族西部地區的壯族直系先民融合。結合歷史語言學的研究,可以推斷出泰族與壯族的分化也是在這個漫長的郡縣時代開始的。

中原王朝勢力的南下,迫使一部分壯族先民紛紛南遷,通過廣西的左江流域進入了越南的紅河流域,然後又受到了早已經定居於此的越南京族先民的排擠,又不得不越過紅河流域向西進入中南半島中西部地區,沿左江流域-紅河流域-寮國高原-泰國中部平原等一條長線,形成了所謂的「壯泰走廊」。在經過漫長歲月的發展之後,這些率先南遷的壯人先民(及之後由於漢族在南方開拓疆土而不斷遷徙來的壯族先民)逐漸征服了當地的孟人和其他大大小小原始森林部落,在相當於中國宋朝的時候,首次建立起屬於這個民族的統一政權——素可泰,其後在周邊地區建立起了其他大大小小的泰族政權,形成現在的泰族和老族先民的政權。這些政權大都受到了這片土地的土著——孟人的影響,在宗教文化上也受到了孟人長久信仰的小乘佛教的洗禮,泰-老民族開始形成了全民信仰小乘佛教的局面。

在「壯泰走廊」形成並發展的漫長歲月當中,由於雲貴高原北部的藏緬語族民族(彝語支民族為主)的南下,以及越南京族政權的興起並脫離中國的中央王朝政權取得獨立後不斷地向其北面的壯族地區和其西面的泰族地區擴張,兩者開始形成了對壯-泰族先民的鉗狀制約力量,壯泰民族從漫長的壯泰走廊分布變化為逐漸分離局面,也導致了現在壯族先民與現代泰族先民失去了緊密聯繫,終於產生了壯泰民族的最終分化。從現在民族的分布圖來看,壯族分布與泰族(包括老族、傣族、撣族等)分布呈一個葫蘆狀,壯族的分布區和泰族的分布區為葫蘆的兩大瓢,而兩者之間唯一的連續點就是越西北泰族地區和雲南文山州的壯族地區,可以窺視出壯泰遷徙歷史的一些脈絡。

在泰-老族政權的形成之後,隨著人口的繁衍和農業的發展,一些泰-老族開始沿著河流往上游追尋適合耕作的土地,進入了現在緬甸的撣邦和中國雲南的南部地區,開始繁衍生息起來,並一直保持著與原來的泰-老民族的緊密聯繫,這些泰-老人就是現代緬甸撣族和中國傣族的先民。到了近代,壯泰分化模式基本固定下來,兩者的區別就是,西部是信仰小乘佛教的泰-老族,東部則是仍然保留著傳統信仰和祖先崇拜的的壯族-布依族。許多外國的學者都喜歡把壯族、布依族等稱呼為「不信奉小乘佛教的泰族」,就是這個原因。

與泰族分化後的壯族獨立發展史

羈縻州制度

壯族作為一個單一民族開始形成的時代是唐朝後期開始的。唐王朝對待已經漢化的嶺南東部和仍堅持自己獨立個性的嶺南西部的態度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在東部地區,實行劃州縣、置官吏、征貢賦的制度,進行直接統治;而在西部山區則設置了50多個羈縻州縣,按唐初的慣例,利用原來的壯族首領為都督、刺史,「雖貢賦,版笈多不上吏部」,進行間接統治。(《新唐書》卷四三下《地理志》)西部壯族地區政治經濟上相對有獨立性。至於所謂的「蠻洞」地區,唐王朝根本不加管轄。因此,依然存在「無城郭,依山險,各治生業,急則屯聚」的狀況。因此,壯族的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加劇。羈縻州縣的設置,給予了壯族先民較大的自治權利,壯族作為單一民族的形成,與這個政治經濟制度是有關係的。

西原州蠻的興起

西原州是當時壯族羈縻州當中最出名的一個。因為在唐朝中末期,壯族領袖在那裡發動了幾次大規模的反抗唐王朝統治的戰爭。公元756年,西原州黃峒(今廣西左江流域)壯族領袖黃乾耀、真崇郁領導屬下壯族民眾,聯合了陸州(今廣西欽州)、武陽(今廣西羅城縣北)、朱蘭(今廣西東蘭)黃橙(今廣西扶綏)等一百餘峒人民,「合眾二十萬」進行對唐王朝的武裝反抗。「佔地數千里」,設置國家政權,號稱「中越王」,下設各級官吏,聲勢十分浩大。唐王朝因此惶恐不安,採取「剿撫」結合的策略,一面對起義部隊進行分化瓦解,一面調兵遣將橫加征討。結果,起義隊伍受挫,黃乾耀等犧牲。(《新唐書·西原蠻傳》)大曆12年(777年),西原州的壯族人又在首領潘長安的率領下,掀起更大規模的反抗鬥爭。武裝部隊佔地「南距雕題交趾,西控昆明夜郎,北泊黔巫衡湘」,建號稱王,威鎮中原。(唐·韓雲卿《大曆平蠻頌》)唐貞元十年(794年),西原州黃峒壯族人民又在首領黃少卿的領導下舉行大規模武裝反抗,相繼攻陷橫、欽、潯、貴四州,圍攻經略史駐地容州。黃少卿的兒子黃昌鈣率領的一支起義軍,先後攻陷了十三州的地方,動搖了唐王朝在嶺南的統治。唐王朝為了挽救敗局,在桂東地區設置容管招討經略使,率軍與起義軍大戰,每日交鋒達6、7次之多,起義軍終於不支受挫。唐元和元年(806年),起義軍將領黃承慶在邕州被俘,黃少卿詐降受封為歸順州(今廣西靖西縣地)刺史。不久,黃少卿復與其弟黃少高舉起義旗,聯合黃少度、黃昌獾兩支壯族起義軍隊伍,攻陷賓州(今廣西賓陽)、巒州(今廣西橫縣地),並據達11年之久。隨後揮軍南下欽、橫兩州,與邕管經略使韋悅激戰,再陷嚴州(今廣西來賓縣地),銳不可擋。唐軍主帥陽玟、裴行立相繼身亡。唐王朝在損兵折將之後,又從湖南、湖北、江西等地調兵前來征討,但因長途羈旅,人疲馬乏,加之環境生疏,水土不服,傷亡極大。唐長慶三年(823年),黃少卿回師功邕州,陷左江鎮,下欽州,破千金鎮,佔領了今廣東西部和桂南的十八州。最後,唐王朝幾乎傾盡國力,動用了全國的軍力,採取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的辦法來打敗了壯族先民的起義軍。這樣一來,唐王朝國勢逐漸衰落,最終在自身矛盾的激化與各地藩鎮割據的相互作用下土崩瓦解,中國進入五代十國的分裂時期。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時代——唐王朝的衰落的直接原因,可以說是壯族先民持續了一百多年的反抗鬥爭造成的。

羈縻與反羈縻

在長達100多年的反抗唐朝統治的鬥爭里,壯族先民各個部族得以相互交流,民族實體開始真正形成,不過唐朝在崩潰之前傾盡了國力來鎮壓了壯族起義軍,所以各個部族又被分化瓦解,唐朝滅亡後壯族各個部族又開始了統一進程,北宋前期,壯族作為一個單一民族開始踏上華南政治的歷史舞台。公元960年,北宋建立,結束唐後五代十國的分據局面,為了加強統一局面,北宋王朝從政治、經濟、軍事等各個方面,進行強化中央集權的政策,北宋初期國庫空虛,在開國的時候,就採取了「必先取巴蜀、次及廣南、江南,即國用饒矣」的決策([宋]王冉《東都事略》卷二三《傳論》),把吸血管插入嶺南壯族地區。加上北宋王朝殘酷的民族壓迫,把壯族人一律蔑稱為「蠻」、「峒獠」、「蠻獠」等等,動輒殺戮,「夷其種黨」,所以民族矛盾嚴重激化。在這樣的歷史背景里,長久以來各個部落都是一盤散沙的壯族內部產生了政治、經濟上進行統一以抵抗北宋王朝的要求,所以在當時,壯族人掀起了一系列的武裝反抗運動,如:

咸平二年(999年)的扶水州(今廣西環江)蒙會國為首的反抗鬥爭(《宋史》卷六《真宗紀》);

景德四年(1007年)陳進、盧成均的聯合壯族起義(《宋史》卷七《真宗紀》);

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扶水州壯族民眾曾進攻宜州,打擊宋王朝在壯族地區的統治(《宋史》卷八《真宗紀》);

景佑二年(1053年)壯族、瑤族聯合攻擊雷、化兩州(《宋史》卷十《真宗紀》);

寶元元年(1038年)安化州(今廣西環江縣北部)壯族人起兵進攻宜州和融州(《宋史》卷十一《仁宗紀》);

慶曆四年(1044年)扶水州有以區希范、蒙趕等為首的反宋鬥爭(《續資治通鑒》卷四六《宋紀》四十六);…………

這些為了追求民族利益而進行的武裝起義,促進了壯族各個部族的統一性,但最終都在北宋的高壓之下以失敗告終。現代壯族的現狀與族情,與當時的壯族各部族統一運動和失敗是息息相關的。在這場民族內部各部族統一運動里,最著名的歷史事件莫過於當時威鎮嶺南的轟轟烈烈的「南天國」運動了。

人口分布

壯族分布圖(數據準確性,即時性有待驗證)

中國的僚人分布:壯族,布依族,岱依族,儂族,熱依族(注意:只反映分布趨勢,數據準確性,即時性需要讀者進一步驗證)

越南僚人(與壯語族群基本能交流的岱依族,儂族,布依族,熱依族)分布區域(2009年人口普查)

[1]

60%-80%

15%-40%

5%-10%

1%-5%

壯族聚居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雲南東部的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全境,以及曲靖師宗、紅河河口;廣西毗鄰的其他省份均有聚居,包括廣東西部的清遠連山、肇慶懷集,黔東南的從江、黎平,湖南西南部的永州江華等地,其餘因工作、升學就業散居各地。

中國壯族有16,187,163人(2000年人口普查,僅中國大陸),占人口的1.30%,為第二大民族。其中廣西為壯族最集中的省份,有壯族14,207,143人,佔全區人口的32.40%,占壯族人口的87.77%,為廣西第二大民族。雲南為壯族人口第二大省份,有壯族1,144,021人,占壯族人口的7.07%,占雲南全省人口的2.70%,占雲南少數民族人口的8.08%,為雲南第五大民族。廣東為壯族人口第三大省份,廣東有壯族570,200人,占壯族人口的3.52%,佔全省人口的0.67%,佔全省少數民族人口的44.93%,為廣東第二大民族。除壯族世居省份貴州和湖南二省外,海南、河北、浙江和福建四省,壯族人口均在1萬人以上,以散居為主。歷次普查人數,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壯族人口為691.96萬人,1964年第二次普查為838.61萬人,1982年第三次普查為1,338.31萬人,1990年第四次普查為1,555.58萬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國各省份壯族人口列表

(普查時點人口,單位:人)位次

地區

總人口

壯族人口

占壯族

人口比重(%)

佔地區少數民族

人口比重(%)

佔地區

人口比重(%)

合計1,245,110,82616,187,16310015.3821.30031個省份合計1,242,612,22616,178,81199.94815.3751.3021廣西43,854,53814,207,14387.76884.41832.3962雲南42,360,0891,144,0217.0678.0802.7013廣東85,225,007570,2003.52344.9280.6694貴州35,247,69552,0650.3220.3900.1485海南7,559,03550,5070.3123.8450.6686湖南63,274,17323,5590.1460.3670.0377河北66,684,41920,8320.1290.7180.0318浙江45,930,65118,9980.1174.8050.0419福建34,097,94710,8180.0671.8530.03210江蘇73,043,5778,9340.0553.4370.01211湖北59,508,8707,8240.0480.3010.01312北京13,569,1947,3220.0451.2510.05413四川82,348,2966,9050.0430.1680.00814新疆18,459,5115,6420.0350.0510.03115山東89,971,7895,4440.0340.8600.00616河南91,236,8544,8880.0300.4270.00517安徽58,999,9484,3310.0271.0890.00718天津9,848,7314,0550.0251.5190.04119遼寧41,824,4123,5760.0220.0530.00920江西40,397,5983,0460.0192.4230.00821上海16,407,7342,9230.0182.8140.01822重慶30,512,7632,7640.0170.1400.00923黑龍江36,237,5762,7000.0170.1520.00724山西32,471,2422,0840.0132.0200.00625陝西35,365,0721,9870.0121.1260.00626內蒙23,323,3471,8950.0120.0390.00827吉林26,802,1911,6550.0100.0670.00628甘肅25,124,2821,3080.0080.0590.00529青海4,822,9636180.0040.0280.01330寧夏5,486,3935750.0040.0300.01031西藏2,616,3291920.0010.0080.007現役軍人2,498,6008,3520.0521.4310.349

語言

壯語是中國的較大語言之一,使用人口大約1400萬以上。壯語屬於侗台語族台語支(壯傣語支),與泰語、寮國語、傣語、撣語等語言有著十分密切的親緣關係,國外有學者將壯語稱為「北泰」語。壯語北部方言和布依語均屬於台語支北部組,壯語南部方言和越南的岱-儂語都屬於台語支中部組。另外,泰語、老語、傣語、撣語等組成了台語支西南組。

壯語和泰語身體器官辭彙的對比

壯語泰語釋義hamh?? ( ham )男根hāe hamh????? ( khāi ham )睾丸h??? ( h? )女陰k?n?? ( kh?n )毛ndàng???? ( ràng )身體kēung??????? ( khēung )軀幹nangh???? ( nang )皮piěu??? ( phi? )皮膚leurd????? ( leurd )血nér????? ( nér )肉pl?m?? ( ph?m )發vu???? ( hu? )頭mom????? ( mom )頭中ná???? ( ná )面ná plark??????? ( ná pak )額頭gém???? ( káem )臉頰h??? ( h? )耳朵mark da???? ( mar da )目k?n da???? ( kh?n da )眼毛ndàngh??? ( dàng )鼻sanh ndàngh?????? ( san dàng )鼻樑kǎng??? ( khang )下巴ngeurk / heurk?????? ( ngeurk )腮niêng?????? ( niêng )喉結hǒ?? ( kho )脖barg??? ( bak )口piěu barg??? ( pi? )嘴唇lín???? ( lín )舌kéu?????? ( khéu )牙齒fǎnh??? ( fǎn )門牙ná èrg?????? ( ná òk )胸部nǔm?? ( num )奶tóng???? ( thóng )腹rǎg ré?????? ( rǎg ráe )腋下háng???? ( kháng )腰mba??? ( ba )肩kên??? ( khên )手臂sok??? ( sok )手肘mǐy??? ( mǐy )手langh mǐy??????? ( lang miy )手背pa mǐy????? ( fa miy )手掌niú mǐy??????? ( niú miy )手指kó mǐy?????? ( khó miy )指關節lěb mǐy??????? ( lěb miy )指甲gún??? ( kún )屁股ka?? ( kha )腿nong???? ( nong )小腿vu? kōu??????? ( hu? khōu )膝蓋dìn??? ( din )腳padìn?????? ( fadin )腳掌lěb ka?????? ( lěb kha )腳甲sérn??? ( son )腳後跟ndug??? ( dug )骨sanh??? ( san )脊背sáe??? ( sái )腸dàb??? ( dàb )肝berd??? ( bod )肺mám???? ( mám )脾dày?? ( dài )胃jǎy?? ( jai )心ndì?? ( dì )膽mug??? ( mug )鼻涕lǎi??? ( lay )口水kí??? ( khí )屎dòd?? ( dòd )屁hēr / ngēr?????? ( ngēr )汗液kí da????? ( khí da )眼屎námh da????? ( nám da )眼淚kí h?????? ( khí h? )耳屎kí ndàngh?????? ( khí ndàng )鼻屎

壯語在壯族聚居的鄉村地區和部分城鎮仍普遍使用,但壯文由於種種原因至今沒有普及;現在散居於部分縣城和城市的部分壯族人改以漢語為日常語文,不過城鎮壯族在壯族總人口當中比例不大,總體上以壯語為母語的壯族人仍然占壯族人口的九成以上。同時,越來越多的壯族年輕人學會了熟練使用漢語文,成為壯漢雙語人口。人民幣上印有用壯語文字書寫的銀行名稱和面額。

壯語按照語音特徵可以分為北部方言、南部方言兩大方言和土僚語。

  • 北部方言
    1. 邕北土語(武鳴、邕寧北部、橫縣、賓陽、平果)
    2. 紅水河土語(都安、馬山、上林、忻城南部、來賓南部、武宣、象州、鹿寨、荔浦、陽朔、貴港、賀州)
    3. 柳江土語(河池宜州、柳江、來賓北部、柳城、忻城)
    4. 桂北土語(河池、宜州、南丹、天峨、東蘭、巴馬、融水、羅城、環江、永福、融安、三江、龍勝)
    5. 右江土語(田東、田陽、百色)
    6. 桂邊土語(田林、隆林、西林、凌雲、樂業、鳳山、及雲南省的富寧和廣南自稱布約依[pǔ jùi]的那部分壯族的語言)
    7. 邱北土語(雲南省邱北縣和硯山縣、師宗縣的自稱布依[bǎu ì]的那部分壯族的語言)
    8. 連山土語(廣東省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懷集縣)
  • 南部方言
    1. 邕南土語(邕寧南部、隆安、扶綏、上思、欽州)
    2. 左江土語(龍州、寧明、憑祥、崇左、大新和天等兩縣東部、越南北部如諒山等省)
    3. 德靖土語(德保、靖西、那坡、天等和大新兩縣西部、越南北部如高平等省)
    4. 硯廣土語(雲南省硯山、廣南、麻栗坡、馬關、文山等縣內自稱布儂[pǒu nóng]的壯族語言,以及越南北部靠近其的某些岱儂語)
  • 土僚語
    1. 文麻土語(雲南省文山、麻栗坡、馬關和開遠等地自稱布岱[bu6 dai1]的壯族語言)。該方言的語音特徵是聲母保留古台語全濁音,韻母完全失去了入聲。

文化

廣西龍州壯族女藝術家們

從壯族的藝術、詩歌、音樂、宗教信仰、文學、壯醫、語言、文字、服飾、傳統住居、民間風俗和飲食等方面看,壯族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歷史傳統。

音樂

壯族婦女的野炊

僚人的歌文化是僚族最大的特點,在一些地方,不會唱山歌的姑娘小伙甚至都找不到對象。在所有介紹到壯族、布依族、岱儂族的資料里,幾乎都提到擅長山歌以及每年聚歌等風俗,在彩調基礎上改編的老電影《劉三姐》最為著名。

「圩」在當地為趕集、集市的意思,以每年農曆三月三的歌圩為規模最大,現在武鳴縣每年三月三都舉行「歌圩節」。

麽教

麽教(或摩教),即壯族巫教,是南北僚人的共同宗教信仰。麽教嚴格來說屬於尚在形成中的、還沒有成熟的巫覡宗敎,與薩滿教類似,信奉萬物有靈、祖先崇拜、多神信仰、占卜與蠱術等。

早在《史記·孝武帝本紀》和《赤雅》中就有對「越巫」的記載,在此後麽教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些漢族文化特別是道教等的影響。

麽教的神職人員稱為為布麽、麽公,但經過歷次運動,在廣西平原地區已經很難見到麽公了,在偏遠的山區還有一些上了年紀的老麽公,但也多後繼乏人。

「布洛陀」是壯族先民口頭文學中的神話人物,是創世神。布洛陀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布」在狀語中是有威望的老人,「洛」是知道,「陀」是很多創造的意思。

《布洛陀經詩》是麽教(MOZ,壯族巫教)的經文,稱為麽經。

文學

壯族很早有民間故事的傳統,如現在流傳的《達架和達倉》與唐代的《葉限故事》十分相近。最早的創世故事包括《太陽、月亮、星星》、《媽勒訪天邊》、《布洛陀與姆六甲》等。《布伯》反映原始先民與天地抗爭的精神,《莫一大王》是反抗故事的代表。劉三姐的故事廣為流傳,多次被改變為戲劇和電影。

壯族民歌也十分發達,主要的形式是「歡」,分為勒腳歌、排歌、散歌幾種。代表作有《布伯》、《嘹歌》、《六丘和達七》《馬骨胡之歌》等。長篇敘事詩多受漢族故事影響,代表作有《梁山伯與祝英台》、《文龍與肖尼》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重要的壯族作家有陸地 、韋其麟等。由於新壯文的創製,出現了一些用母語寫作的作品,如中篇小說《卜造字》、長篇小說《節日》等。

飲食

壯族人飲食種類豐富,喜歡素淡食物。壯族人主食以稻米、玉米為主,輔食有紅薯、木薯、麥子、黃栗等雜糧。並以大米為原料製作出五色糯米飯、八寶飯、竹筒飯、米粉、 粽子等品類眾多的副食產品。

[2]

[3]

姓氏

黃姓、覃姓、韋姓、儂姓、莫姓、岑姓是壯族六大姓,多為歷代部落首領土司世家。由於深受漢文化的影響,免遭世人歧視,所以他們在其所修族譜、家譜或其它傳記中,多攀附內地遷來的漢族或功臣名將為自己的祖先。

文字

方塊壯字

廣西龍脊的壯族山寨

一千多年前,壯族人民就利用漢字的偏旁、部首和發音、語義,創造了方塊壯字(土俗字),民間使用的土俗字據《古壯字字典》(蘇永勤等編)統計大約為4800個,南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載:「邊遠俗陋,牒訴券的,專用土俗書,桂林諸郡皆然。」但由於各地的字形不一,沒有形成統一的規範,筆划過繁,書寫不易,使用起來很不方便,沒有為行政公文和正規教育所採用(當然這也和壯族沒有建立起統一的政權國家有關)。方塊壯文至今仍然在壯族地區的民間流行。

民間藝術家用它來記錄、編寫、整理出來的故事、傳說、山歌、戲劇如《布伯》、《劉三姐》、《百鳥衣》、《儂智高的故事》等,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歷史資料和文化財富。1993年,廣西壯族自治區科技委員會組織專家完成了古壯字處理系統的軟體設計,並使用於壯族各類古壯字抄本的整理,相繼出版了《布洛陀經詩譯註》、《壯族民歌古籍集成》、《嘹歌》和《歡岸》等壯族古籍,展現了古老而豐富的壯族傳統文化風貌。

拼音壯文方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5年制定通過《壯文方案》並在壯族地區推廣使用,曾一度受到壯族人民的歡迎。50年代老拼音壯文以拉丁字母為基礎並攙雜斯拉夫字母以及自創字母,1980年代後壯文全部採取26個拉丁字母形式。拉丁壯文以壯語北部方言為基礎方言,以壯語武鳴話為標準音。

服飾

壯族特色織物是壯錦。壯族傳統服飾尚青黑,男裝對襟,女裝右衽。婦女的上衣衣領、袖口、襟邊都綉有彩色花邊,褲子黑色寬肥,戴花紋圖案的頭巾。壯族受漢族影響較大,現在年輕人多著時裝,婦女日常戴的頭巾也常使用工業生產的印花毛巾,穿著自織土布的越來越少。

民居

壯族大多數房屋仍然保持古老的「干欄」形式,其樓房全系木質結構,一般先起底層,上立屋架(壯家叫兩節柱),兩頭搭以偏廈,頂上蓋瓦或杉皮,有三間五間不等。樓上住人,底層關養牲畜、家禽,置農具,設舂碓、磨坊等。

壯族名人

李寧在2008年夏季奧運會開幕式點燃火炬

壯族在其文明歷史的長河中,曾湧現出許多著名的歷史人物。這些人物有:

  • 羅誠(戎成王)
  • 梁奉(鎮南王)
  • 潘長安(安南王)
  • 黃少卿
  • 阿儂(儂智高生母,「婭王」)
  • 儂智高(曾建「大曆國」,「南天國」)
  • 冼夫人(冼太夫人是廣東高州人)
  • 瓦氏夫人(抗倭英雄)
  • 黃明堂(清代壯族農民起義首領之一)
  • 韋拔群(中國現代農民運動領袖)
  • 韋昌輝(太平天國領袖)
  • 李開芳(太平天國將領,參與北伐)
  • 林鳳祥(太平天國將領,參與北伐)
  • 鄭獻甫(清代學者)
  • 陸榮廷(舊桂系首領)
  • 岑毓英(雲貴總督)
  • 岑春煊(岑毓英之子,清末民初政治家,兩廣總督,有學者視為民國期間桂系根基人物)
  • 盧燾(黔軍總司令兼貴州省長)
  • 吳西(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事家)
  • 韋傑(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解軍高級將領)
  • 黃現璠(中國現代歷史學家、民族學家、人類學家和教育家,中國現代民族學奠基人之一)
  • 黃鼎鳳(大成國隆國公,壯族農民運動領袖)
  • 譚浩明(清末民初軍事將領、政治家,桂軍領導人之一)
  • 龐漢楨(中華民國桂軍將領,1937年抗日在上海戰役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中華人民共和國追認為革命烈士)
  • 韋國清(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上將)
  • 成克傑(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因貪腐腐敗,已遭決死刑)
  • 盧紹武(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歷任廣西軍區參謀長、副司令員、司令員,兼中共武鳴地委書記)
  • 朱鶴雲(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戰車編練基地司令員,南京軍區裝甲兵副司令員、司令員)
  • 歐致富(曾任廣州軍區副參謀長、廣西軍區司令員等職)
  • 鄭建宣(物理學家、教育家)
  • 鄭志鵬(物理學家)
  • 何克讓(中華人民共和國著名航天科學家, 蘇聯哈爾科夫工學院工程學碩士)
  • 羅應雄(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驗物理學家,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正負對撞機的設計和建造,任研究室副主任)
  • 尹漢輝(地質學家,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立下汗馬功勞)
  • 周氏兄弟——周少立,周少寧(著名美籍華人畫家)
  • 甘苦(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覃應機(第一屆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有當代壯王之稱)
  • 韋唯(國際著名歌唱家)
  • 李寧(體操王子,企業家)
  • 趙傳(流行歌手)
  • 弦子(流行歌手)
  • 汪小敏(2011花兒朵朵全國決賽總冠軍)
  • 莫慧蘭(原國家體操隊隊員)
  • 秦宇子(中國好聲音第三季齊秦組冠軍)
  • 莫虎(前紐約警察總局副局長,美國著名律師)

參考文獻

引用

  1. ↑ -{zh;zh-hans;zh-hant|The 2009 Vietnam Population and Housing Census: Completed Results}-. General Statistics Office of Vietnam: Central Population and Housing Census Steering Committee. 148–224.
  2. ↑ 王柏燦. 壯族飲食文化與壯族醫藥[J].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 2004, (5):253-254.
  3. ↑ 方素梅. 壯族飲食文化的歷史探析[J]. 廣西民族研究, 1998, (1).p50-56

來源

書籍

  • 周作秋、黃紹清、歐陽若秋 著:《壯族文學史》(三冊),廣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4月。
  • 黃現璠、黃增慶、張一民 著:《壯族通史》,廣西民族出版社,1988年11月。ISBN 7-5363-0422-6/K·13

外部鏈接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壯族

  • 壯族在線
  • 鼓歌壯族
  • 廣南壯族在線

參見

  • 中國少數民族列表
  • 壯語:壯文

中國境內的民族和族群(按語言系屬分類)

漢語族

漢族 · 回族 · 瓦鄉人

蒙古語族

蒙古族 · 東鄉族 · 土族 · 達斡爾族 ·保安族 · 裕固族(東部)

滿-通古斯語族

滿族 · 錫伯族 · 鄂溫克族 · 赫哲族 ·鄂倫春族

突厥語族

維吾爾族 · 哈薩克族 · 柯爾克孜族 ·撒拉族 · 烏茲別克族 · 塔塔爾族 ·裕固族(西部) · 圖瓦人 ·富裕柯爾克孜(哈卡斯人)

藏緬語族

藏族 · 門巴族 · 嘉絨人 · 彝族 · 哈尼族 · 傈僳族 · 拉祜族 · 納西族 · 基諾族 ·怒族 · 羌族 · 普米族 · 景頗族 · 阿昌族 · 白族 · 土家族 · 獨龍族 · 珞巴族 ·白馬人 · 僜人 · 夏爾巴人 · 木雅人

壯侗語族

壯族 · 傣族 · 布依族 · 侗族 · 水族 ·仫佬族 · 毛南族 · 黎族 · 仡佬族 · 撣族 · 臨高人 · 羿人 · 木佬人 · 布央人

苗瑤語族

苗族 · 瑤族 · 畲族 · 巴天族

南亞語系

佤族 · 布朗族 · 京族 · 德昂族

印歐語系

俄羅斯族 · 塔吉克族 · 土生葡人

南島語族

高山族 · 回輝人

其他語族

朝鮮族 · 和族

粗體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認定的56民族,其中高山族的認定在台灣方面有爭議

中國民族列表及中國未識別民族

中國各民族生育率表

廣西專題

南寧市(首府)總體

  • 歷史
  • 政治
  • 經濟

地理

  • 城市
  • 南嶺
  • 北部灣
  • 貓兒山

教育

  • 廣西大學
  • 廣西師範大學
  • 廣西醫科大學

文化

  • 漢語西南官話
  • 壯語
  • 廣西平話
  • 粵語(邕潯片、勾漏片和欽廉片)

飲食

  • 螺螄粉
  • 坨坨肉

旅遊景點

  • 龍脊梯田
  • 灕江
  • 靖江王府
  • 陽朔
  • 德天瀑布
  • 潿洲島

分類 共享資源

海南專題

海口市 (省會)總體

  • 歷史
  • 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政治
  • 經濟

地理

  • 大洲島
  • 海甸島
  • 海棠灣
  • 三亞灣
  • 南渡江
  • 萬泉河
  • 松濤水庫
  • 蜈支洲島
  • 五指山
  • 洋浦半島
  • 永興島

動植物

  • 海南黃燈籠椒
  • 海南新毛蝟
  • 海南山鷓鴣
  • 海南孔雀雉
  • 海南黑冠長臂猿
  • 海南兔

媒體

  • 海南廣播電視總台
  • 海口廣播電視台
  • 南國都市報
  • 海南日報

運輸

  • 海南東環鐵路
  • 海南航空
  • 海口美蘭國際機場
  • 三亞鳳凰國際機場
  • 八所港
  • 海口新港
  • 海口秀英港
  • 馬村港
  • 洋浦港口

教育

  • 海口經濟學院
  • 海南醫學院
  • 海南師範大學
  • 海南大學
  • 瓊州學院
  • 三亞學院

人口

  • 海南民系
  • 回族
  • 苗族
  • 漢族
  • 黎族
  • 壯族
  • 回輝人

建築

  • 美麗之冠
  • 海口世紀大橋
  • 海口市人民大會堂
  • 海南省歌舞劇院
  • 海口會展中心
  • 海南省圖書館

飲食

  • 海南雞飯
  • 文昌雞

旅遊景點

  • 南山海上觀音聖像
  • 海南省圖書館
  • 雷瓊世界地質公園
  • 落筆洞
  • 觀瀾湖世界職業明星邀請賽
  • 南灣猴島自然保護區
  • 南山寺
  • 鳳凰島
  • 五公祠
  • 天涯海角
  • 洋浦千年古鹽田
  • 亞龍灣
  • 分類
  • 共享資源

-{zh-hans:規範控制; zh-hant:權威控制}-

  • WorldCat
  • LCCN:sh85025461
  • BNF:cb145122731(數據)
  • NDL:0056174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 version of the Saturday, September 12, 2015. The text is available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 Alike but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


我有不少同學是壯族,有一部分壯族同學會說壯話,但用外來詞比較多,有一部分壯族同學完全不會壯話。和壯族一樣,壯話也有很多不同的分支,不同地區之間的壯話,有可能彼此聽不懂。壯話的語法和漢語不同,以壯話為母語同學,學越南語泰語很輕鬆,但要說好普通話可能就比較困難。有一個說壯話的同學考普通話二甲,整整考了四年,因為語音很難矯正,比考四六級還崩潰。

平常完全看不出來是壯族,廣西民族融合度很高,從相貌語音衣著飲食什麼上看,基本不能分辨。

有的人說壯族人高顴骨厚嘴唇,可是很多廣西人都是這樣的相貌,各民族之間大雜居小聚居交錯雜居,互相通婚,真的是血脈相融利益與共。除了壯族,還有漢族瑤族么佬族黎族彝族京族侗族苗族水族等等,乍一看區別都不大。

語言上,對於我這樣的渣渣來說,他們說壯話還是越語泰語,完全沒有區別。他們說普通話,基本生活上的用語,語音語調也和漢族沒有區別。就是普通話測試時比較難過關而已。有的壯族同學能看原版泰國片,不用翻譯,基本能聽的懂,自帶種族技能羨慕死不少學泰語的漢族同學。

衣著打扮上,日常從來沒見過有人穿壯族的衣服。有個同學說自己是黑衣壯,卻是宿舍里穿著最時髦的。絕大部分壯族同學沒穿過民族服裝……因為太貴,買不起,也不會做了。據有的同學說,自己家奶奶一輩人還收藏有民族服裝,銀飾等,只是現在不怎麼穿了,不方便,自己結婚也不考慮穿民族服裝戴銀飾,現在大家都穿婚紗了,隨大流。

吃的方面,看不出差別。我們都愛吃粽子,吃螺絲粉,吃老友粉,吃桂林米粉,吃酸嘢……

民族歧視?宗教信仰?啥?都什麼年代了,幾十年前看到壯族同胞嫁來,也只說她是壯族的,感慨幾句會下地幹活能紡織刺繡,然後就沒然後了。別鬧了,好好念書掙錢是正經。

去到北方,經常有人問我你們廣西人是不是都特別矮又黑還穿民族服裝出門都不會說普通話的?我徹底無語了,四川人還家家戶戶養熊貓雲南人還騎大象上學的好不好。


推薦閱讀:

柳州地區行政公署「地改市」時為何要「易地設市」設立來賓市?
如何參加玉林狗肉節?
在柳鐵一中就讀是怎樣一種體驗?
螺螄粉的起源?
廣西有哪些風景優美寧靜,不為世人所熟知的旅遊景點?

TAG:文化 | 民族 | 中國 | 廣西 | 壯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