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為什麼不會落向原子核呢?

我知道,這個大概是一個很多人都問過的問題了,而且似乎也都對應有各種各樣的解釋,有的根據電子圍繞原子核運動的模型來運用向心力VS離心力的原理來解釋,但很快也就會有人指出電子並非是好像星球之間做圓周運動,而是在一片電子云的概率範圍之內做無規則運動,因此不能簡單套用離心力的原理;還有的理論解釋說,電子本身有能量,而且趨於自由運動,所以電子與原子核之間的能量只能束縛電子,但不能使得電子落向原子核,但對於這個本質上很類似於離心力的解釋,一旦問到具體的層面,也就是一旦問到究竟「如何束縛電子,同時卻又能時刻確保電子運動的方向與正負間的吸引力基本成直角關係,從而使得電子與原子核之間的吸引力只是改變電子的運動方向,但並不能對電子做功」時,解釋大多立刻也就變得語焉不詳起來~有的甚至還引入電磁的效應,包括電子的運動包括自旋都會形成磁場,然後快速運動的電子往往會在自身所產生的磁場消失之前就又會進入這個磁場,並受其洛倫茲力的影響,從而產生一個與其運動方向相垂直的力,使其不落向原子核~~更有的乾脆就說:這就是量子力學啦,沒法理解就對了....

我個人其實還蠻反感把量子力學變成「不可理解就對了」論的,但對此確實又沒有太多頭緒,所以不知道知乎上是否有對此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一起探討,相信我也能夠從中學到很多東西。

根據我個人的理解,事物無論大小,當本身具有很大勢能並處在一個與該勢能對應的引力場中,要想能夠不隨著這樣的「大勢所趨」仍然保持住自身勢能的話,那麼是需要滿足一些前提條件的,我個人能夠想到的情況無非有以下幾種:

1)引力的作用基本總是能夠與該粒子自身運動的方向成垂直關係 (也是類似於向心力的作用)

2)有某種作用力可以和引力(當然,在本例中就是庫倫力啦)形成平衡關係,但是這種力究竟從何而來呢,在原子核中是強作用與質子之間的斥力形成了平衡關係,而且呈現出「你長我也長,你弱我也弱」的關係,重力與分子間電磁作用的斥力之間也是這樣的平衡關係,從而使得我們可以站在地球上~但以上這兩種例子都有一些共性,首先,都是這種不同層次的作用力之間形成的平衡關係,其次,一種作用力的增大會導致作為其自身制約作用的平衡力也隨之增大,最後,這兩種力之間雖然彼此耦合,但又並非是簡單的「線性正比」關係,譬如當物體之間的巨大增大時,強作用力減小的速度就要大大高於原子核間電磁斥力減小的速度(這也是為什麼會出現裂變核反應的原因),同樣,分子間電磁斥力隨距離增大而減小的速度又會大大高於萬有引力隨距離增大而減小的速度....所以如果電子與原子核之間除了電磁引力之外,還有另外一種平衡力在起作用的話,那麼它是否也會遵循上述的那些共性與規律呢?

之所以研究這個問題,除了好奇心之外,其實也是對於「化學能究竟是如何釋放出來的」機理很感興趣,電子也好,離子基團也罷,都說歸根結底其本質是新舊化學鍵之間電勢能之差,那麼我就很想知道,這種電勢能是如何釋放出來的呢?在重力的例子中,假設有一個小鉛球,把它拋向空中,然後又落回地面,那麼這個機理是:勢能首先轉化為動能,然後一部分消耗在與空氣摩擦產生的熱能中,之後小鉛球砸向地面,重力與「分子斥力彈簧」發生衝撞,從而加劇分子振動,產生形變與熱能,甚至還有一小部分轉化為空氣振動的聲能,這些現在都已經可以分析得很清楚~但是電子/離子基團在形成新化學鍵的過程中,又是如何將電勢能給釋放出來的呢?目前似乎鮮見論述~

是否也有一個類似於「斥力彈簧」的作用力存在呢?如果有,是怎麼樣的一種作用力,並且又是如何產生的呢?可是假如如果沒有這樣一種作用力作為「反作用力」而存在的話,那我又實在很難想像有什麼其他的機制可以釋放出電勢能來~

所以要搞清楚電勢能究竟是如何釋放出來的,就必須要搞清楚是否有一個與電磁吸引力「相剋相生」的斥力存在,而這又歸根結底需要來解釋:究竟為什麼電子不會在引力作用下最終落向原子核呢?


對 高琛 的第一句話表示贊同。

我盡量多說一點,說簡單一點。不喜請勿噴。

首先,問題是

電子為什麼不會落向原子核呢?

整個問題對應的英文可以是Why do electrons not fall into the nucleus?

我們注意到「落向」,對應英文應該是fall into

在這個問題中,電子和原子核之間關係是什麼?電子再原子核的靜電吸引力作用下落向原子么?

根據量子力學,電子是量化的波函數再空間的分布。相信大家都對課本裡面那個電子云圖樣記得深刻吧,密集的地方表示電子出現的概率大,稀疏的地方表示電子出現概率小。所以,我們需要從概率波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畢竟到了微觀層面,目前來說只能依靠量子力學了。

所以這個問題的提法是沒有意義的。我不是說這個問題沒有意義,而是用「落向」,也就是英文對應的fall into是沒有意義的。我在谷歌搜索這個問題的是發現了這篇文章 http://sciencequestionswithchris.wordpress.com/2013/08/08/why-dont-electrons-in-the-atom-enter-the-nucleus/ (我不知道為什麼這個鏈接沒有轉換正常,暫且忽略)

我依然認為這篇文章所用的enter沒有意義。

如果你問我,「電子會出現在原子核中嗎?「,那麼我會毫不遲疑說,是的。電子能量各不同,各自根據自己的能量在四周以概率波的形式出現,理論上說當然可以出現在原子核中。

這個叫做電子捕獲,可參見電子俘獲。在電子捕獲中,一個原子中的電子由在原子核中的質子吸收,使一個質子變成中子。電子的波函數蔓延,通過原子的時候與其重疊,和重疊部分中的質子發生作用,在原子核中坍塌成一個點,然後消失,因為它成為新的中子的一部分。因為原子現在已經少了一個質子,所以電子捕獲是一种放射性衰變,從一個元素到另一個元素。

基本此問題就答完了。

但是估計有人問,那為什麼電子出現在原子核中的情況非常少見呢?

這一點目前我也不太清楚,大概是質子和電子發生作用,也就是電子捕獲自然發生的可能性太低了,根本不太可能發生。中子態的發生就是需要高壓才能發生的,在高壓下電子將被壓縮進原子核,並和質子結合為中子,此時物質完全由中子組成,這種狀態就叫中子態。前面有人提到了中子星。當然,如果電子捕獲很容易發生的話,那麼事物應該就是極其不穩定的。

所以電子出現在原子核中是可能存在的,只不過大部分情況下,這個波函數進去了,又出來了。

參考:

http://www.chem1.com/acad/webtut/atomic/WhyTheElectron.html

曾謹言&<量子力學&>


電子並不是一個繞核以圓周軌道運動的經典小球,而是一個以核為核心的穩定概率波分布。一個穩定概率波分布。穩定的,波。

因此,它是不會落到原子核上去的,因為【落到某某東西上去】多半是用來形容一個有軌道的小球,而電子並非這種客體。


簡單地說,是因為不確定性原理。

給個半經典的解釋:如果電子被束縛在原子核那麼小的空間尺度,結果就是它的動量會變得很大,使其「衝出」原子核區域,於是它又可以不被束縛了。


電子是可以落向原子核的,發生這種情況稱為K俘獲:

K俘獲是原子核從最靠近它的 K電子殼層俘獲一個電子而轉變為核電荷數比原來的值小 1的新核的機制,此過程中,核還要發射一個中微子。K俘獲是β衰變的逆過程。發生K俘獲的幾率與K殼層電子處於核附近的壽命有關,核電荷數Z值較大的核,電子波函數在核中心區的值也較大,因而發生K俘獲的幾率也比輕核大。K俘獲是電子的場與核場間相互作用的結果。 還可能發生一種二階過程,即原子K殼層的s電子被核俘獲的同時,伴隨著L殼層一個p電子躍遷到K殼層而產生γ躍遷。


什麼?然後那兩個高票都刪掉了

好吧那我也刪好了,雖然捨不得用手機打的1234點近千字。但是我更不願意在這種情況下把答案留在這裡

樓下高琛,李群,李巨格同學的答案都是很有參考價值的

我原答案的大意是,題主遇到的困境其實是由於試圖用牛頓力學去解釋微觀問題造成的

另外兩個刪掉的答主的答案,簡而言之就是,討論物理問題上下結論須有數學根據,否則容易變民科

不過竟讓題主不高興了

我的答案一不比樓下三位有專業性,二不比刪掉那兩位指出根本的問題。僅僅是話嘮而已(看得出來)排第一挺慚愧


電子能落進原子核呀,我們還有中子星呢

……

另外,原子軌道的全同解,電子也有一定概率分布到原子核上,這有時會導致所謂的費米接觸超精細相互作用,是EPR中的一個重要現象。

……

突然發現題主還有幾個問題呢,我也來嘗試著答一下。

1.量子力學「不可理解」顯然是不對的,在我看來,量子力學就是為了理解(或解釋?)原子尺度的一系列怪誕的物理現象才出現的……這句話如果錯的話請勿噴,我沒有正式學過量子力學,對其歷史不了解。我只學了點矩陣力學,完全是為量子化學打基礎的水平。

考慮到本人的水平,我應該對量子力學所謂的「不可理解」的屬性有點發言權。我認為量子力學對打的問題就是:一般不能使用唯象的方法去理解。由於宏觀世界基本上總能用一定的「可視化」的想像來達到理解並幫助記憶的效果(這甚至包括絕大部分化學反應方程式),因此相比之下量子力學的解釋總是更加晦澀。但是當稍微多學了一點量子力學的時候,會發現這是在用數學公式去描述微觀世界,其實也是一種模型。

2.化學鍵的化學能什麼的,其實非常簡單,如果能夠理解躍遷就能夠理解這個問題。分子的電子能級,振動能級,轉動能級,一個比一個細。後兩個能級對應宏觀的熱能。所以同理就可以理解熒光棒的機理。在這裡我突然想問題主是否明白化學能的來源是什麼?還有各種化學鍵的「力」的大小(這個在量子化學,紅外光譜等領域都很常用)來源於什麼呢?這個問題其實能非常形象的描述。


要回答電子繞核旋轉的受力問題,我們先來考慮「電子雙縫干涉實驗」。這個實驗中,當把電子一個一個的發射到雙縫時,屏上照樣出現了干涉條紋,說明電子是「同時通過」兩個縫的。也就是說,在微觀層面,電子有時表現出波的性質,而不能用單個實體粒子來描述電子的行為。而牛頓力學是把要描述的對象進行質點化,有了質點,才好描述質點的受力。如果電子在繞核旋轉時不能用質點來描述,再用牛頓力學來討論它的受力情況就「力不從心」了。

量子力學是和牛頓力學有區別的體系,兩者對這個世界的描述方法是不同的,包括「電子雙縫干涉」在內的許多實驗都證明了,微觀世界遵循的是量子力學的規律,牛頓定律並不適用。雖然有的時候,我們可以借鑒牛頓力學的概念來對微觀世界有個圖像化的認識(比如「自旋」),但這種類比常常只是為了便於理解,和實際的微觀情景很不相同。至於微觀世界到底是怎麼個圖像(例如「波函數是怎麼塌縮的」),目前很少有令人完全信服的理論(並不是所有物理學家都認可「塌縮」這種哥本哈根的描述方式)。只不過是說,儘管微觀的物理過程我們難以用形象的圖像來描述,量子力學理論還是可以很好的預測微觀粒子的行為,和已知的實驗也沒有衝突,大家就認可量子力學應該是個正確的理論。


因為不確定性原理。

也叫測不準原理,不對易關係等等等等一大堆亂起八遭的名字.

這個原理限制了例子的」基態"。對於費米子,這個基態不為0.

於是表現上就是在任何的勢能體系中,費米子都有有一個「基態能量」。在不同的系統中表現不一樣。

所以電子不會落入原子核中(其實它有概率會落入,但是因為測不準原理,落入了還會出來)。

所以基本粒子不會坍縮成黑洞(小於普朗克質量,粒子進入了引力勢壘還會出來)。


不正經的部分開了個小號@李也群來答,為了方便大家對不同的部分(用投票)發表不同的看法,特此剝離認真回答問題的部分和不認真回答問題的部分。

----------------------------------------------------------------------------------------------------------------------------------------

突然覺得不能放棄治療,還是回來認真(憑印象)回答一下。盡量寫簡單點吧。

我知道,這個大概是一個很多人都問過的問題了,而且似乎也都對應有各種各樣的解釋,有的根據電子圍繞原子核運動的模型來運用向心力VS離心力的原理來解釋

是的,這個解釋是由Bohr提出的舊量子論。在經典的牛頓力學和別想太多的電動力學範圍內是自洽的,也能夠基本解釋所有單電子體系(H, He+, Li2+, Be3+, ...)但對更多的電子數無力,也無法面對薛定諤「糟糕的躍遷」的質疑。而且無法解釋為什麼電子的加速度沒有導致其放出輻射而損失能量落入原子核(根據電動力學這個過程只需要大約10^-14秒哦親~數據來源:數年前電動力學作業留下的印象)

但很快也就會有人指出電子並非是好像星球之間做圓周運動,而是在一片電子云的概率範圍之內做無規則運動,因此不能簡單套用離心力的原理;

這是現在的量子論,目前來看基本問題不大。

電子云_百度百科

還想知道電子云為什麼那個形狀、為什麼那麼多能級,看這個

Hydrogen atom

先貼這,有心情再展開。

還有的理論解釋說,電子本身有能量,而且趨於自由運動,所以電子與原子核之間的能量只能束縛電子,但不能使得電子落向原子核,但對於這個本質上很類似於離心力的解釋,一旦問到具體的層面,也就是一旦問到究竟「如何束縛電子,同時卻又能時刻確保電子運動的方向與正負間的吸引力基本成直角關係,從而使得電子與原子核之間的吸引力只是改變電子的運動方向,但並不能對電子做功」時,解釋大多立刻也就變得語焉不詳起來~

「本身有能量」、「趨於自由運動」...QQ空間養生文的氣息撲面而來,可類比「毒素」、「酸性食物」...掩面,不多說...題主已經看清了他們的面目,贊一個

有的甚至還引入電磁的效應,包括電子的運動包括自旋都會形成磁場,然後快速運動的電子往往會在自身所產生的磁場消失之前就又會進入這個磁場,並受其洛倫茲力的影響,從而產生一個與其運動方向相垂直的力,使其不落向原子核~~

嗯。。。很有想像力的一個模型,想要吐槽卻發現匆匆下嘴的話會留牙印。你可以去問問提出這個假設的人,電子產生了會耗散的磁場,這個磁場能量從哪來的?

說不定人家轉身就去發明了個永動機......

正經回答,自旋是沒有經典對應的。電子不是真的在旋轉。

Spin magnetic moment

我敢打賭這個解釋不是從民科聚集地(各種貼吧、西陸論壇、某些奇葩刊物)出來的我吃鍵盤

上海限時達/麥歐蛋糕房/個性蛋糕/電腦蛋糕 電腦鍵盤蛋糕

也把這個打賭方法推薦給大家。喂這真的不是軟文么。。。

更有的乾脆就說:這就是量子力學啦,沒法理解就對了....

百度知道騙積分的你也信啊......


我是極簡主義的信徒,盡量用最簡單的語言來回答這個問題:

1電子當然能夠「落」向原子核,前提是沒有其他電子佔據低層的能級,否則「落」不進去。(泡利不相容原理)

2為什麼基態的電子不會落向原子核,因為:你永遠hold不住一個電子,當原子核試圖把電子禁錮住時,電子也獲得了更大的動量,下一刻就會跑開。用費曼圖描述的話,是電子損失Δ能量,釋放出一個虛光子(因為處於基態,放不出實光子),接下來(Δt)又把它吸收了。(不確定性原理)


我只讀了題目稍作科普。

電子的本質是量子的,微觀的。量子quanta,的意思是能量是量子化的。電子能量躍遷必須要符合物理原理。 電動力學說明電子加速而必須輻射能量,但是輻射能量如果小於躍遷能量電子就會處在相應的能級中,自然不會滑落原子。


我就來澄清一件事,不能讓我的小夥伴被錯誤的答案誤導。

量子力學的確是不能解釋的,因為我們沒有理解為什麼要量子化,也就是說為什麼在有約束系統下泊松括弧與對易的李括弧是有關聯的。

不要給我說辛流形的情況,數學物理有一門方向專門研究deformation quantisation的(我不懂,不解釋),他們也沒有解釋為什麼要這麼量子化。

量子化程序就像菜譜一樣,你這麼做了,結果對了,但是你始終不知道為什麼這麼做就對了。(這是GB國科學院院士說的。)

其實量子力學不是一門學科,而是一個理論框架,與拉格朗日力學一樣。


這個問題有很多解釋,我覺得最簡單的一個解釋是用量子概率來解釋。

在量子力學中,電子並非實體小球,而是以幾率波的形式存在的,這一點估計大家都知道吧。而且幾率波需要滿足歸一化,就是電子在空間分布的概率積分應該等於一。那麼在統計電子在核外的概率分布的時候,簡單而言就要考慮兩個因素,一個是電子云的概率密度,一個就是殼面積,這個殼面積就是4pi乘以半徑(電子到核的距離)的平方,初中數學。電子云的概率密度可以用薛定諤方程解出來,簡單而言是和殼半徑成反相關,即電子離核越近概率密度越大,但是殼面積顯而易見和半徑成正相關。此消彼長,所以電子分布概率最大的地方不在核心,而是離核有一段距離,該距離叫做波爾半徑(Bohr radius)。實際上,在核上,半徑為0,電子沒有概率分布。所以電子不會落到核心上去。至於電子的概率分布和概率密度的關係。見下圖。


上面有很多解釋,但是我覺得對於外行來說還是看不懂。

所以我補充一下我一個外行的理解吧。

推薦看「量子力學史話 (豆瓣)」,京東有售,網上也有大量pdf。

實驗證明,從來就沒有電子繞著原子核轉這回事。

電子不是一個球,不是一個質點,所以不存在一方圍繞另一方運動的情況。整個軌道模型當年提出來是一個「猜測」,已經通過多種實驗被證明不符合實際情況。

現在再提這個模型只是為了幫助宏觀到微觀的理解。進入2000年以來,科研院所和科學教材上面,已經不再使用這個錯誤的模型來作為「科學」的代表了。

微觀粒子的本質是什麼?可能是一個彌散的場,可能是弦,可能是一個能量的分布函數。但不論如何,它不是簡單的「一粒」東西,所以,不能把它們當成球來處理。

——————

另外附一點私貨

1、@Marxdamon 沒有人認為量子力學是不可解釋的,只不過從實驗出發,已經證明了微觀粒子和宏觀的球是完全不同的,所以需要從實驗出發,用新的理論去解釋。

2、@白如冰@Hermite Bai 等各位直接建議讀教材和論文的朋友:首先我不覺得民科和真正希望學習的人有太大的區別,其次直接拋大教材讓人讀完再來討論其實無助於大家的溝通和理解。

因為一個完整的體系包含大量細節,並不能真正回答問題。我上學時候學量子,老師的重點很快就跳到波函數和矩陣換算、薛定諤方程解這些細節裡面,對於介紹完整的前因後果沒有太大幫助。

我相信,就算題主真的因為這個問題去「翻」量子教材,無人指點的情況下也找不到答案,最終得到的感覺就跟小時候問歷史老師「為什麼xxx會贏」,歷史老師讓你先去背「xxx相關的年代表」一樣。


我是李群,為了方便大家對不同的部分(用投票)發表不同的看法,特此剝離認真回答問題的部分和不認真回答問題的部分。這裡主要說說我所看到的中國民科現狀、識別特徵、以及他們常犯的錯誤舉例。然後是(最重要的)吐槽,最後是彩蛋

民科詞義上僅僅是相對官科而言的一個群體,指的是沒有受到系統的學院式研究訓練,但對科學真相抱有興趣的一類群體。嚴格來說,近代大家比較熟悉的民科只有華羅庚。愛因斯坦是正牌蘇黎世大學PhD,不能因為他在專利局供職期間發表了論文就說他是民科...

目前民科一詞嚴重偏貶義應該說基本是這個群體咎由自取。他們看到了有名的科學家沒有受到系統官方教育的一面,卻沒有自學的耐性和興趣,看了一些科普文章就開始過度思考,盲目追求推翻著名定理、建立新理論。用知乎常說的話就是讀得太少想得太多。

知友 @張空說得很好

因為這些人隨便看了兩本科普讀物,發現沒有數學公式,就覺得自己也能行了。

「概念」是最好創造的,就當硬科幻小說寫嘛,再不濟還能寫成軟科幻。

民科目前以百度貼吧-反相吧、永動機吧、民科吧,西陸論壇為根據地。影響力比較大的人物主要有:

1. 建立了完整的光子內部結構模型的李三清

2. 用電容器充放電稱重實驗建立了質能關係的劉武青

3. 各自建立了不同的大一統理論(Grand Unified Theory)的十幾人

到現在為止,我看到的最有道理的一句反相的格言是:「能量是物質的量,質量是物質的質,這兩個東西怎麼能等同呢?」

-------------------------------------------------------------------------------------------------------------------------------------

下面是吐槽:

對那些來這裡不為討論問題

沒誰是在和你討論問題來的,因為你提的這個問題善用搜索引擎就有解答。「一個理工出身的財經人」,在投行工作,提問前google一下很難?

後面的我就不貼了。我自己對號入座下。本人地區性技校畢業,geek,屌絲,理工狗,在實驗室無待遇,不知道為了H1B或者別的什麼該跪舔誰,編程這個未中槍,「見了妹紙說都不會話」(是誰不會說話?),出了學校都是美女,持續被虐成狗,理工類不以BAT為目標這槍不中。關於「圖什麼」的疑問,仔細想了想,認真回答如下:

其他人我不知道,單說我自己的話,

1. 點進來之前是想認真回答問題

2. 看了問題描述和@白如冰的回答 決定改為觀看知乎對民科的反應。瓜子花生爆米花,小板凳前排就位

3. 覺得我自己葯不能停,覺得在題主成為徹底的民科前可以搶救一下

4. 停葯了,還是開始吐槽吧,感覺自己萌萌噠

----------------------------------------------------------------------------------------------------------------------------------------

以下是不正經的原答案。

大家已經都解釋很清楚了,我跑個題。請狠戳贊同與沒有幫助

由於今天感覺手氣不錯/I"m felling lucky, 我去把這個問題百度/google了一下,打開了第一個頁面,一個是百度知道,一個是UC Davis的chemwiki。分別貼在下面,大家感受下......

為什麼電子不會落到原子核上面?

Why do electrons not fall into the nucleus?

--------------------------------------------------------------------

再跑個題,百度貼吧有不少人從各個角度各種方式推翻了相對論,題主的疑惑也可以和他們探討。

反相吧_百度貼吧

摺疊我吧...

-----------------------------------------------------------------------------------------------------------------------------------------

最後是彩蛋:到現在為止,我看到的最靠譜的永動機


答案是,會,當然會。 只是他們相遇的概率極低,相處的時間極短,而又無法發生湮滅等反應而生成新物質,所以,很難被觀測到。

在高能粒子對撞機中也有 ep(電子-質子)對撞機,非彈性碰撞則能產生其他的粒子。


其實這同月亮不會落入地球和地球不會落入太陽是一樣的。九大恆星也不會落到太陽的,至於為什麼,題主的問題可能會太高深,以上的解答可能有些答案會有很多人贊同,但都不一定是對的,只有幾千年文明歷史的人類不可能解答自然界的所有問題,如果現在的人能解答所有的問題,再過幾千年、幾萬年的科學家們在研究什麼?記得40年前我初中的課本寫著,石油是遠久時代的動、植物積壓到地下形成的,40年後的今天有人信嗎?


不自量力的意思是不要自學量子力學

from:知乎


你問電子會不會落向原子,這句話已經說明你把電子當作「粒子」,希望用經典物理的方式解釋了。並且有點違背不確定性原理的味道。

電子不是粒子也不是波。它究竟是啥取決於觀察方式的不同。

我甚至覺得這貨其實只是一個捲曲的場的體現。

娛樂一下:費曼更牛,他認為自始自終只有一個電子在時空中不斷來回穿梭。這一個電子從時間開始之初向時間盡頭運動,到達終點後變成正電子折回起點。如此周而復始,無限循環。它出現在任何時刻,任何地點。我們看到的世界其實是這一個電子的分身構成的。。。


量子力學把這個當作公理,問它為什麼解釋是不知道。

我的解釋是,電子是能夠落到核上的,這樣說,電子和乒乓球差不多,和質子進行理想的彈性碰撞,馬上被彈開,電子是有動能的,結果,宏觀地,看到的是電子云。不會老老實實地停在核上。

不確定、不相容是以這個公理微前提的,不能反過來解釋它。

前面的回答: 當把電子一個一個的發射到雙縫時,屏上照樣出現了干涉條紋-終於知道電視圖像為什麼模糊了。


推薦閱讀:

有哪些違反「常識」的物理定律?
是否存在多個非對易算符的測不準關係?
化學可以發展成什麼樣/化學最後會發展成什麼?
請問有限元有哪些具體的方法,各自的優劣呢?還有與有限差分優劣呢?
《生活大爆炸》里提到的圈論是什麼?

TAG:物理學 | 化學 | 量子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