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果改革開放提前三十年,那麼如今的中國會是怎樣?

改革開放 市場經濟


大量外資湧入,中國市場被完全佔領


上面的回答都不看國際形勢嗎?

早開放30年,那是1948年~~全國還沒解放呢

要是早開放20年,前面有人提到最好的時機應該是在1957 1958年,可那時候鐵幕剛剛拉上,冷戰開始,要選邊站隊的時候,向誰開放呢?

朝鮮戰爭剛打完沒幾年,加上冷戰的背景,歐洲還在進行馬歇爾計劃搞建設呢,誰來給投資給技術給市場?西方人會來中國投資?搞笑呢?前面有人提到法國,好吧那就法國,中法建交是在1964年,法國退出北約是在1966年,在這之前,誰來中國搞建設?

還有,退一萬步來說,西方人來投資建廠給技術了,知道那年月中國識字率多少嗎?少數的識字人把自己那剛建好的小學校小工廠伺候起來就不容易了,哪裡有多餘的人才?研究原子彈要錢學森他們親自上課教學生現學現賣培養人才呢!

還有,建工廠要有電吧?有發電機嗎?有造發電機的鋼鐵吧?有水泥路嗎?有水泥嗎?有拉水泥的車嗎?有開車的司機嗎?這些東西哪裡找去?還有,建工廠生產什麼呢?玩具?衣服?汽車?我真是呵呵了~~

有人會說我們有小電廠小水泥廠小鋼廠,這些小廠能滿足普通人生活都不夠擴大再生產很難的好不好?強制進行的就是大鍊鋼鐵,不說大鍊鋼鐵結果好壞,光大鍊鋼鐵一項消耗的人力物力都不夠同樣的搞法搞電廠水泥廠等等其它了,那樣小規模的建設應付不來全部國改革開放的硬體需要,要慢慢等,慢慢攢,等到攢夠足夠的人力物力能夠用工廠生產工廠,並且生產出的工廠有人力來管理了才行的。已經是20世紀中後期了,只能賺夠工業化的的第一桶金以後才能放開手腳開工廠搞開放,這第一桶金,包括人才,能生產工廠的工廠,也就是基本的重工業化有點底子才行了,在這之前,整個社會還要有足夠的人從事基本的產出,免得搞工業化的人半道上餓死凍死。光這一條都不容易。

提起來改革開放,都以為是從30年開始的,人為把之前的積累忽視掉了。改革開放開放的時候,大量受過教育的年輕人剛好20多30歲,這些人哪裡來的?改革開放外部條件是和西方關係的改善,是從那一年開始的呢?尼克松72年訪華,做出和西方改善關係實現中蘇美大三角的想定是由69年四個老帥對國際關係的建議,比開始改革開放早了多少至少10年吧!

改革開放的最開始的投資,來源於什麼?一開始大部分來自於新加坡,香港,台灣,日本,西方世界的是少數,這些地方再早30年哪裡有錢給大陸投資?

改開最開始的技術,也大部分來自於上述地方的產業轉移,再早30年,這幾個地方拿什麼轉移給大陸?

這幾個地方二戰以後沒有經過一代人的建設和努力,自己還沒過安穩之前,能拿出來多少資金,技術,人才還有市場給大陸做啟動呢?

沒有資金,技術,市場,人才積累,說開放就開放,那還開放啥建設啥,直接嘴一張就實現共產主義了,這樣更快更省事是不是?

有人會反駁,那蘇聯不是援建了很多重要項目嗎?對啊,終於想起來這個了,那不就是中國開始工業化建設積累的基礎嗎?改革開放的基礎,不是從30年開始的,沒有基礎的時候,別搞什麼改革開放了,那不可能,也不會叫改革開放,那時候,只會叫第一個五年計劃,第二個五年計劃,156項重點工程,大鍊鋼鐵,簡化字運動、掃盲班夜校小升初,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就以上這些,還沒有提到走這些路上時還要時不時提防它國的惡意覬覦,還要造武器研究原子彈,防止中途被人衝過來打斷了建設的進程。

************************************

****************下面兩句煽煽情******

************************************

小時候我經常問大人一句話,為什麼你們小時候人少地多還吃不飽飯?每年問好幾次,因為不理解他們那時候小麥產量為啥那麼低,地里的玉米為啥不長棒子?很多年之後才明白,他們沒有雜交種子,沒有化肥沒有農藥?一切都靠人力,而人力在機器與化肥面前,太渺小了,就是那個1,機器,化肥,良種為代表的技術是1後面的很多個0

篳路藍縷,以啟山河。也許走過的路太難了,現在的人竟然不會相信我們曾這樣一路走來。有時候我也不相信,不過我相信,把我們養大的他們,年輕時不會比我們笨。把我們放在他們曾經的位置上,未必會做的更好。


題主的問題是讓大家來開腦洞的,我就胡亂丟幾塊磚頭,權當引大家的美玉吧

「如果改革開放提前三十年」,我們先來看看提前三十年的時間點1949年,中國內戰剛剛結束,即將進行全國範圍內的土改以及各邊遠山區剿匪的工作,拋去東三省日本人留下的工業設施,工業基礎基本上為0;

國外,杜魯門主義+馬歇爾計劃的實施,冷戰態勢已經比較明顯,而南斯拉夫已於上年(1948年)脫離社會主義陣營,東北亞半島內戰的苗頭已經顯現。

如果這時進行,那很有一種可能性就是,出現大量的投機倒把行為。在當時,這種行為很可能會動搖統治根基(可參考陳毅當上海市長的那段歷史)。

所以此時不可能進行「改革開放」。

退一步說,我和父輩們談論過類似與「改革開放的最好時間點是什麼時候」的問題,他們給的意見比較一致,大概是在57-59年這個時間段。

為什麼呢?

1、土改已經全面完成,平息了主要矛盾;

2、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工業指標完成超過預期;

3、公私合營全面完成,資產階級也被綁在了馬車上;

4、重視理工教育,已經開始儲備向工業國家轉型的各類技工型人才;

5、根據李四光的理論,發現大慶油田,即將發現勝利油田;

6、結束了朝鮮戰爭,暫時消除了外患;

7、和蘇聯當局產生了較深的裂痕;

如果是在57-59年開始了「改革開放」,那當局者和政治家們能幹些什麼?

對外:

1、與法國、南斯拉夫建交;

2、和法國一起,解決英國在非洲殖民地的爭端(支援英屬殖民地的獨立活動);

3、在英國保守黨和工會鬧得最凶的時候,解決香港問題;

對內:

1、積極引入法國的汽車和電力(可能含核電)工業體系;

2、促進農業先自動化,半自動化轉型;

那會造成什麼樣的結果呢?

我隨便說,大家輕噴:

1、國家足球隊成為世界盃決賽圈的常客;

2、國有汽車品牌在外形和性能上不弱於日韓;

3、核電站比現在多;

4、時髦的問候語可能不是「Hi",而是「Bonjour」;

5、人口更多;


一個三歲的孩子開始做生意,你說會怎麼樣?可能比現在好。當然,歷史是不可以假設的。


無論是當年的內部環境還是外部環境,此假設均不成立


南方那幾個對外口岸以出口為主構成當地的主要經濟形態是一個自古以來的傳統,那些星羅棋布小作坊本來就是出口大戶,甚至因為不允許出口造成當地財政破產,改革開放提前三十年應該並不會多出什麼吧。


國家越來越富,人民越來越窮!

貌似我看走眼了題目,看成了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們的發展,然後回答了,現在補充下。

1978會議決策,1979開個開放開始,提前三十年,也就是1949年,49年全國在忙一件事情,就是開國!之前呢,抗戰,內戰,外戰根本沒有餘力來發展經濟。

我覺得改革開放不只是個政策這麼簡單,也要看基本的建設,是否有能力來接受改革開放的衝擊!之前看過知乎日報的一片文章,說我們為什麼火箭造的出來,卻連個汽車發動機卻無法自主研發,工業基礎薄弱啊!工程機械能力低!這些東西不是錢和書本能培養出來的,需要時間,經驗和變革!

如果真的是提前三十年,我們可能薄弱的地方拉鋸更大!我們文明沒有中斷過,所以沒有反思的機會,也就沒有文藝復興,宗教革命,科學革命那種再生動力!其實我們的改革開放並沒有這個幾個字那麼實際,我們並沒有越來越開放,或許我們需要的是變革!而不是表面的改革!

實質的東西並沒有改變,只是一些數據的量變,

---------------------------------------------------------

舉個的栗子,互聯網發展年代,我們也在發展,但是實際上卻砌了一道牆,你是在與世界接觸,與世界交流,但是不同步!!!!!!


推薦閱讀:

按照目前的發展,中國將來有可能超越美國成為最發達的國家嗎?
「富人加稅,窮人遭罪」的概念是否不對?為什麼?
為什麼中國不能快速崛起?
中國會大量生產殲-20武裝部隊嗎?
哪個國家的媒體最愛黑自家政府?

TAG:改革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