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古建為什麼保存的那麼完好?
01-04
不是好,是太多,拆也拆不完
這裡有篇論文山西古代建築遺存原因探析
做為一名平遙人,我曾經被很多人問起這個問題,有種答案是因為平遙之前太窮了。沒有錢去蓋學校,政府機關,沒有錢去扒了舊房子蓋新房,於是,我們縣裡的縣衙成了縣政府,文廟(祭祀孔子的廟宇)成了平遙中學,城隍廟成了縣工會……裡面的神像雖然在歷史浩劫中被毀,但做為遮風避雨的建築卻有幸殘存了下來,這可能就是古籍保存下來的部分原因吧!
山西有一部分古建保存的好,是因為很多牛逼的古建不為人所知,典型的代表是應縣木塔,這是一個遼代(公元1056年)的全木結構的塔,直到梁思成的發現,人們才慢慢的知道它的存在和牛逼之處。當然即使這樣,很多人還是不知道它是什麼怎麼了。
木構的保存需要非常合適的地質、氣候、歷史條件,太壞(暴雨、山洪、颶風、蟲蛀、戰亂等)不行,太好(位於重要的風景名勝常常修繕、當地資源充裕隨便重修無壓力、重要古都皇家拆殿重修等)也不合適。比如,北京宋元以前的古迹就很少;五台山台懷周圍較古的建築較少但台外保存了一些唐宋建築
保存得多和保存得完好是兩回事,山西境內早期木構古建保存狀況較差、殘破不堪的有很多。
山西古建數量多,氣候相對乾燥利於保存。存世古建大多偏僻,避免了戰火和人為破壞。
唐代的木構古建是否是中國古建中最稀少的一個年代層?
推薦閱讀:
※從建築學角度來看,中國古建築從古到今有哪些值得討論的問題?
※為什麼歐洲人不把古建翻新得像北京故宮那樣?
※古代城門上的門釘的作用是什麼?
※古建保護專業就業前景如何?留學有幫助嗎?
※現代建築的構造比古代建築複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