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小米新廣告《我們的時代》?

剛看了小米公司的新廣告,還行,小米開始樹立公司的品牌,而不只是宣傳手機那麼簡單了?但感覺有copy apple1984的痕迹,雷軍果然是雷布斯啊,各位怎麼看呢?


與蘋果兩個廣告的比較

  1. 與1984的比較:我覺得兩個廣告是差別挺大的。1984著重的是Apple的Mac的推出如何象徵著對IBM的反抗,想傳達的是Apple代表了如此牛逼、自由的精神,而IBM代表獨裁、專制、古板。而小米的廣告呢?更多的是傳達小米代表的年輕、有夢想之類的精神。從產品對於整個市場的貢獻、想要傳達的價值觀、風格這些方面看完全不一樣吧?
  2. 與ThinkDifferent的比較:(我覺得題主指的是這個?)兩則廣告還是有點相似的吧。就是一大堆追逐夢想的Crazy ones?但是小米的廣告更強調的是「年輕」,而ThinkDifferent強調的是「different」,我不想從價/值觀上決出他們倆高下,反正不是一個東西。

總之我沒看出來啥Copy的痕迹。只是另一把椅子罷了。(看不懂這個梗?)

對廣告的看法

這也許是不錯的廣告,我不知道,我覺得比套著手機布袋裝把自己身上的流氓軟體抓下來算不算好多了,但是也許算不上經典。不用說別的,就說蘋果的廣告。您剛說他是leibusi對嗎?

我受Think Different的觸動最大。平靜的話語,沒有喧囂的黑白畫面。逐夢者的獨白,讓年輕又傻逼的我發抖、觸摸到了自己的天命。

蘋果的新iPad廣告也是一筆經典。沒有剪輯地用了最喜歡的電影《死亡詩社》裡面的一段話,卻如此應景。展現了iPad上的藝術品氣質、創造工具的氣質。

當然小米和蘋果是不能比的。如果leijun心比天高,才不會想做第二個喬布斯,更不會接受這個名頭。誰知道呢。

我覺得一個廣告的成功之處在於溝通到了目標用戶,傳達出了與目標用戶的微妙的默契。

小米的廣告讓年輕人有感覺么?我不好說..我97的,是太年輕了沒感覺?

小米的年輕文化

小米的目標總是年輕人。是因為年輕人的錢好賺,還是年輕人比較容易衝動消費,還是年輕人比較好伺候,年輕人比較喜歡攀比?我不知道。。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推斷商人的。。

其實做年輕人的生意很正常。Fitzgerald也曾經這麼說過..

轉一段 @美團網王興 的微博

菲茨傑拉德對上了年紀的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抱指望,但對自己的才能很有信心,所以他曾說「一個作家應該為這個時代的年輕人而寫,為下個時代的評論家而寫,為此後世世代代的校長們而寫」。他做到了。雖然《了不起的蓋茨比》在他在世時並不成功,但後來卻成為美國和其他一些英語國家的高中必讀書目。

至於小米能不能撐起自己的廣告吹起來的牛逼。再說吧。。

說話比較亂,自己的拙見,就匿名吧。。


感覺一般。主要定位年輕人,但是沒有引起我的共鳴,個人感覺國內手機廣告第一的還是vivo


大廣告的時代,一切關於目標對象的大眾傳播行為都可以以進行廣告宣傳的視角進行闡釋,絕對意義上面的推銷廣告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廣告受眾的實際需求,樓主過分強調了廣告的推銷的作用,現代潤物細無聲的品牌塑造的廣告才是王道,無數經典案例已經作為實例驗證之。關於廣告口號和品牌slogan的配合問題,的確配合的不是特別的順暢,但是個人認為不同階段個體廣告訴求點和品牌的slogan也沒必要完全吻合一致,必定處在不同產品生命周期的商品的廣告訴求點肯定會有一些不同,完全要求一致似乎有些形而上了。關於製作品質,竊以為還行吧,國產品牌廣告應該算是挺不錯的了。最後就是模仿問題,不可否認蘋果公司是家偉大的公司,1984那則廣告堪稱經典,在廣告主題的創意方面小米的廣告的確有雷同的嫌疑,但是我覺得不能因為這些就否定這則廣告,畢竟新興品牌或多或少的都會走一些模仿的道路,這無可厚非,只要不是完全的噁心抄襲,評論家的道德和民族自尊心的槍口或許可以移偏二寸。

還有想說的是,我覺得在討論面對像蘋果這樣的國際大品牌的時候,我們可否冷靜一些,樂觀一些,不要絕對蘋果一定是高大上而像小米這樣的國產品牌一定是猥瑣的屌絲,用事實數據和客觀分析來討論兩者之間的優缺點和存在的差距才是真正體現評論的價值,不妄自菲薄也不狂妄自大才是才是面對強者的正確態度。p.s.我是小米用戶

@omnia


先說我的結論:「我們的時代」這支廣告是失敗的。

首先,我們必須理解的一點是,廣告片不是電影,不是必須具備藝術性、美感和情節的。廣告是用來賣東西的,即便是小米這支形象廣告其終極的目的是通過打造品牌提升產品的銷量和溢價。所以,廣告的最基本的要則不是傳情,而是達意。

好,那我說一下為什麼小米沒有達意。小米的定位/口號已經寫在logo下邊了——為發燒而生。你再把這部片子看一下,有沒有覺得那句旁白「我們的時代來了」之後跳出來那句為發燒而生特別的違和。所以我們的時代是什麼時代?發燒的時代嗎?小米既然為發燒而生,何必從頭到尾強調年輕呢?所以它傳達的品牌聲音是不一致的,之前看到某個網友的評論說這基本可以算是一次「傳播事故」了,我覺得一點都不為過。哪怕是把最後的為發燒而生去掉也不會這麼失敗。

第二,廣告片雖然不是藝術,但是我們希望看到具有美感的廣告。美,相對應的不是丑,而是不美。真正可以稱之為丑的廣告我只見過腦白金。不美的感念就很寬泛了,沒有創意製作一般的平庸廣告比比皆是。小米的這支TVC我覺得畫面還是不錯的,用了一些長鏡頭的拼接剪輯,畫面調色也是當下很流行的色彩,配樂節奏也還可以,故事描繪了幾類不同追求但同樣執著的年輕人,還算是比較過的去。但是我覺得這部財大氣粗的春晚廣告還是流露出了小米的屌絲氣——你特么要想真玩點高端的就別特么加畫外音啊!文案配到畫面中,旁白屌絲哥哥閉上嘴行不行,那畫外音一出來整個檔次都沒了。我理解這是為了幫助大家理解,便於讓觀眾跟上節奏的辦法,但是你要是真牛逼,就不要,老子不要了,老子就要玩最酷炫的。所以,這支TVC看完了,我第一感覺就是小米還是氣短。

再說關於copy 1984的說法,我覺得你說的有道理,copy的不是創意表現,是思路。兩者的思路都是打破舊的規矩,建立新的格局。但蘋果談的是革命。他們喜歡讓受眾認為自己身處一場革命當中,最偉大的事業也不過如此了吧?小米的格調還談不上革命,小米頂多是一群有訴求的釘子戶的口氣。內心的獨白其實是「叔叔阿姨,你們看!我長大了~」大氣和小氣的區別就這麼微妙。

1984是不可複製的,因為這本偉大的作品成就了這支經典的廣告。


這是一個沒用腦子的廣告,仔細一看,現在電視上賣鞋的賣衣服的,賣衛生巾都是這個調調


其實是小米討好央視而已


就如聚美優品的廣告,試圖通過現階段青年人的共性,喚起人們的共鳴。不提產品,折射理念。走的是文藝范吧


小米就和騰訊一個檔次,你認為呢?


你們真的有看懂這個片子嗎?

前面背書包的女孩,練習芭蕾摔倒,

走進辦公室里開會的人,吃著泡麵熬夜準備方案,

拿著滑板的人,不斷的失敗不斷的練習,

練習踢足球的人,在街頭,綠茵地練習,

年輕的樂隊,在卡車廂里綵排。

這些元素不正是代表著年輕人在剛剛進入各自領域的景象嗎?

片子後面,他們都通過自己的努力,在自己的人生舞台完美綻放。

小米這支片子,我覺得是很用心的,他們投放這支廣告目的是提升品牌形象,沒有人說廣告就一定是賣東西的。它把它的想法廣而告之有何不妥。

小米為發燒而生,我覺得沒啥毛病。

是因為它的種子用戶就是一群發燒友,發燒友認可的東西質量肯定是不錯的。

它的文化與年輕人相重疊。

整個片子宣傳的都是一些正能量的東西。

央視這個平台是全中國受眾最廣的電視平台,還是在春晚前這種時間,你跑去賣貨?這本身檔次也差了點吧!


少壯不努力,老大搶小米。


蘋果1984是反專制反獨裁反壟斷,雷軍如果敢玩這個,現在就在秦城監獄裡面吃餃子了,所以只能打打內涵不深的擦邊球,這廣告的確「借鑒」了很多蘋果基因,但是傳達的意境和反覆回味的感覺都比蘋果差了一大截。

順便說說:雷軍的小米路由和蘋果真的很像,就是白色轉成了黑色。


看完搞不懂這跟小米手機到底有什麼關係?特別是最後還附上為發燒而生。更加前言不搭後語了,


和1984沒有可比性,完全是不同的背景和市場環境。不過小米倒是徹頭徹尾的「致敬」蘋果,從產品到廣告。不同的是,小米的基因是互聯網,蘋果的基因是產品。


感覺是自己特別想要表現出拽的感覺,給人看了不過是在裝拽。。。


這個廣告根本和「為發燒而生」完全不走一條路。雖然現在買小米的也不是全是發燒友,但消費者還是看重發燒友的選擇的,因為那意味著性能和性價比。當真正的消費群和理想的消費群不同時,小米廣告竟然…變成了聚美優品的調調?


蘋果1984的廣告主要是傳達反抗IBM壟斷,打破台式機一成不變死氣沉沉的現狀,宣揚自己創造有活力、多姿多彩的產品。小米《我們的時代》主要還是粉絲文化:我們是一群有思想、敢行動、不懼失敗的活力生命體。這和小米的定位也吻合。


一般評價一個文學或文藝作品或是某種事件現象,都是先聽先看,然後思考,思考需要動用自己的大腦,把過去學到的知識、常識、經驗運用起來,然後做出判斷。當你走到這一步,就知道「如何評價」了。這是諸多上來就問「如何評價!@#¥%……」的標準答案。——帶三個表


主要宣傳品牌 ,有種青春勵志的感覺 蠻不錯的;比起一些撥打XX訂購吧等等實際多了 也不會被認為虛假廣告囧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米家眾籌的無線手持電動擦地機?
雷軍個人資產的構成是怎樣的?
小米的生態鏈布局是否已見成效,未來前景又會如何?
小米科技的名稱是怎麼來的?

TAG:小米科技 | 雷軍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