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幾億年的進化都沒有產生完美生物?

從第一個單細胞生物開始,地球上的生物已經進化了幾億年,為什麼所有生物都會因為各種原因死亡,感覺好脆弱,為什麼沒有進化出那種可以抵禦所以傷害的完美物種,在自然界獲得絕對優勢?這樣不是更能使這個生物族群更加無懈可擊嗎?難道是因為幾億年的時間還不夠,未能產生更強大的基因突變?未來會在人類會在科技的催化下完美起來嗎?

————————更新————————

對於一個物種來講,不是越強大越有利於生存嗎,為什麼這麼多年還會受到天災地害的威脅,如果進化地無懈可擊不是更好生存嗎,大自然到底是怎麼計算這些事情的?

————————更新————————

看了大家的答案,題主總結出了幾個爭論:

1.在生物進化過程中,到底什麼叫做完美?

2.之所以未能產生完美生物,肯定是受到了各因素的制約,而這些制約因素又是什麼?

3.未來的時間長河裡,如果有一個「終極」生物,它會是什麼形態?

題主這個問題旨在從根源尋求原因,不希望從結果去推導原因,因為大自然一直在行進,本來就不會有結果的,永遠不會!

希望大家回答問題可以解決題主的這三個疑問。


1.思考的範圍決定你思考的結果。

對我家門口的某一小攤髒水而言,可能某種細菌即是這攤髒水中最完美的生物了——別的生物尚且無法在此生存,而它是在這攤髒水里存在時間最長,繁殖數量最多,控制範圍最大的生物,當然最完美的生物就是它咯。把範圍改變,可能得到的結果大多數都是不一樣的。即使你定義了在地球上最完美的生物,那麼拿到火星上它又表現如何呢?拿到奧爾特雲外呢?

2.生命機制的物質基礎決定生命的可適應範圍。

就比如說你我這種以核酸為遺傳物質,蛋白質為結構基礎的生物來說對外環境的要求其實挺苛刻的,至少溫度不許高過蛋白質的變性溫度,更不許讓核酸裂解,但也不能低到形成某些結構破壞原有細胞結構或者脆性過大無法支持細胞結構。氣壓不能太小以免溶質氣化。電離輻射強度也不能過強到引起大量無法修復的DNA損傷。所以單憑血肉之軀我們還是只能老老實實待在地球表面環境適宜的區域,至於幾萬米高空或者地幔這種地方就別想赤身裸體挑戰了。億萬年以來我們星球上的生物也沒悲慘到必須去適應這種極端環境,所以沒有適宜這些區域的生命也很符合邏輯。

3.進化往往遵從的是夠用即可的原則,而不是藝術家一般的完美主義原則,而那些越完美越能取得繁殖優勢的特徵,可能早已到達完美或趨向於完美。

在某個環境壓力下,不適應的個體被淘汰,適宜的個體生存,而使它們生存下來的性狀如果是那種「有則活,無則死」的東西,那隻要活下來,不同個體取得的繁殖優勢相仿,那大家都能傳承下去。直到出現其他環境壓力,使這些基因的適宜環境差異性能導致繁殖優勢的不同。

而一旦這種繁殖的優勢產生,往往在很短的幾代里,優勢基因個體就會充滿整個有選擇壓力的環境,著名例子參見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耐葯菌。

所以進化的特點就是要麼好的沒出現,一旦出現就迅速蔓延。

那為啥很多的性狀看來遠遠算不上「完美」呢?

因為基因是沒意識的。發生改變很大程度是隨機的。上百萬個乃至於數十億個鹼基對,每個都有四種核苷酸可選,你算下這個排列組合?然後考慮下每代從產生到性成熟的時間,以及自發突變的概率,以及環境對該種生物的最大承受量,再加上這個過程中還時不時來個病毒之類的往基因組再多加幾萬幾十萬的鹼基對,你算算排出一個最優值的期望時間是多少?

環境變化是很快的,幾十億年時間看似漫長,其實恆定的環境留給生命去得到該條件下的最優解時間並不多。

能活下去,繁殖後代本來都是很大的成就了。要得到一個最優解可以,但是環境必須恆定足夠長的時間。


就進化而言,不存在所謂「完美」。

進化的特點是不斷向著適應環境的方向前進。而環境本身是可變的,或者是有巨大差異的。因此即便在一種環境里能夠算得上完美的物種,換一種環境也就算不上完美了。水裡游得最快的魚,到了陸地上基本就是等死。陸地上的跑得最快的動物,扔到海里一樣要死。

而由於環境對生物的淘汰作用,不存在一種在各種環境中都「完美」的物種。長期生活在其中一種環境中的該物種,就會向著適應該環境的方向進化,因而各個環境中的該物種就會向著不同的方向進化,變得不一樣了,變得比其他環境中的物種更適應本地環境。也就不存在任何一者能夠在所有環境中都「完美」。


進化論是一個翻譯錯誤,達爾文只是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個理論沒有「進步」的意義,達爾文的那本書只有在最後才出現過一次「進化」二字。這個理論不應該翻譯成「進化論」,翻譯成「變化論」更適當。

大自然是無情的,它拿著一把剪刀亂砍,從不管對物種是否有益,它要求物種去適應它,這個適應不是進步,不是讓物種更加趨於完美。所以物種的「進化」方向,不是完美的方向。「後一物種」比「前一物種」不是必然完美。

既然變化的方向不是完美,也就不會產生完美的生物。


因為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有過,後來放棄思考了


《進化論》名稱翻譯不準確,容易讓人誤解,準確的應該理解為演化論,在地球物種多樣性形成的漫長歲月中,各種生物都是為了適應環境變化,達到生存繁衍的目的,從這一點來說,每一種現存的生物都很完美。


因為幾十億年太短。

是的,幾十億年不足以進化出「完美的」生物。

生命的進化是十分緩慢的,它隨著環境和生存條件的改變一步步進行著自然選擇。地球上大環境的改變本身就很慢,生物又需要更多的時間來適應這種變化。生命的每一個這樣的改變就是我們所說的進化。生命和環境互相影響著,地球的環境顯然還會繼續改變,這也就意味著生命還會不斷進化,從而適應環境,改變環境。

生命和環境相互制約的關係並非其不完美的主要因素。

在我看來,這種不完美來自於生命本身的缺陷,不可避免的衰老。

從生命的起源到人類的繁榮,漫長的進化史中,所有的生物都有一個宿命,衰老和死亡。為了避免衰老和死亡帶來的毀滅性的災難,生物逐步進化出來繁殖。這也就意味著,每一個生物個體終將被自己打敗,儘管會留下新的生命來延續。

正因為所有的生物都必須衰老,措意才沒有完美的生物;或者說正因為沒有完美的生物,所有的生物都將走向衰老和死亡。

那麼,為什麼經過這麼漫長的進化,生命還是無法擺脫衰老的宿命呢?

這個問題,個人認為會更有意思。

我很想回答這個問題,但是找不到任何一個觀點能夠說服自己。

生命的存在必然伴隨著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而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的過程都是對生命本身的一種損傷。生命本身進化出了對這些損傷的修復機制,但不夠完美,這些內在損傷的積累牽引著生命一步一步,在不知不覺中老去,然後離開這個世界。

要想永遠年輕,那麼生命活動就得停止。所以進入休眠期的線蟲,絕大多數生命活動都終止,進入假死狀態,可以不經歷衰老度過長於其生命數倍的時光。而當它從休中蘇醒後,一些又正常運轉,和沒有經歷休眠一樣,繼續在不知不覺中老去、死亡。減少能量攝入對許多模式生物來說都是一個很好的延長壽命的策略。但是要生存,就必然有物質核能輸入輸出,也就必然會走入生命的輪迴。

等到哪一天,出現一種生物,能夠自我修復,不,哪怕是有任何方法修復自己所有內在和外在的損傷,從而讓生命不朽,那才是完美的生物。

只是,那一天還要多久呢?


因為完美生物被火山扔到地球軌道上去了……

再來張正常狀態的帥照⊙▽⊙


「進化」這個詞,其實是很不準確的,根本沒有所謂「進化」,只有「演化」,演化是沒有方向的,基本的突變、雜合,只能創造生物的多樣性,然後在大自然殘忍的剪刀下任由宰割,那些不能適應環境的都死光了,剩下的就是適應環境的,這就是所謂「進化」了。

比如螞蚱,螞蚱的顏色大家都知道,不是草綠色就是土黃色,很好地適應它們的生存環境。

但絕不是「螞蚱為了適應生存環境,所以主動變成了草綠色和土黃色」。而是其他顏色的螞蚱由於與生活環境相差太明顯,太容易被發現,早被天敵吃光了,最後能活下來的只有草綠色和土黃色了。

一句概括:進化源於淘汰

看到這裡,你應該明白了,為什麼生物進化到一定程度,比如現代人類,就不會再「進化」了,比如人類為什麼不會進化出一雙能看到紅外線的眼睛?原因很簡單,因為人類並不會因為「看不到紅外線」而大規模死掉,也不會因此絕育,既然沒有淘汰,當然也就沒有進化。



完美進化

文/看風景的蝸牛君

昨天是平安夜,晚上看完熱鬧的晚會,回到卧室突然感覺好累,看來果然狂歡之後是落寞啊。

於是喂完倉鼠,早早去床上睡覺了。半夜迷迷糊糊醒來,翻了個身,看到卧室灰濛濛的牆壁上竟然有一個黑色的影子在移動,我頓時驚醒了,大喝一聲,是誰!

那黑影瞬間縮了下去,我慌亂地起身開燈,在卧室里尋找著。

「別找了,是我。」

我突然聽到了這句話。準確地說,是我腦海中「感覺」到這句話。

我問,「你是誰?」

「我是你的影子啊!」腦海中的另一個聲音對我說。

我也試著不開口,而是在大腦中與它對話,「你是我的影子?這是什麼意思?」

「你平時不是也經常與我聊天的嗎?現在怎麼不認識我了?」它竟然開始責怪我了。

「我平時不是在腦海中自言自語嗎?」

「自言自語到與自己吵起來嗎?」

「你到底是誰?」我的神經已經繃緊了。

它沉默了幾秒鐘,說道:「通俗點說,我是你的影子;更準確的說,我是通過你的影子向你輸送信息的更高級文明個體,如果用你們地球語言的話,你可以稱呼我為π。」

我自己一下子哈哈大笑了起來,果然自己《三體》看多了,做個夢都精神分裂了。這肯定是在做夢啊。

「你認為是在做夢也無所謂。看在相處了這麼多年的份兒上,我就陪你聊聊吧。反正我也快離開了。」

於是,π開始給我講述一個匪夷所思的故事。

π說,其實本質上,他正在做的是一個飼養類的遊戲,與他共同遊戲進行競爭的玩家還有很多。他們做的事,如果按照人類社會的分工的話,近似可以認為是在「動物園」工作的。因為π的任務就是飼養各種各樣的生物,不過與我們的養殖場不同,他們飼養生物的時間跨度都是上億年甚至百億年之久,飼養的地方是一個個星球,地球就是其中之一。遊戲的目的,就是比拼不同玩家的星球在輸入最小干擾、近似自然演化下星球物種的豐富程度。

遊戲的規則繁多蕪雜,簡單地說,玩家對自己飼養世界的影響可以分為強、中、弱三種。

例如玩家可以強力影響某一隻生物,如挽救某個關鍵群落的關鍵個體的生命,但是不可以違背進化關係,強行挽救一個種族;

玩家也可以中等程度的影響一個種族,如改善其總體的消化性能,使其更加適應環境,但不可以改善同時改善兩種或兩種以上生物的某些性能;

玩家可以微弱影響環境,如在某地產生風雨雷電,但是不可以大範圍改變季風和洋流。

「你的意思是說,人類是你們『飼養』出來的?」我不禁有些生氣。

「不不,人類的出現是個很有趣的事情,這一點是我沒有預料到的突變,我敏銳地抓住了這個突變,使得我的遊戲大獲全勝。」π可能感覺到我的不開心,立刻向我解釋。

π告訴我,由於遊戲規則規定自己施加的影響要盡量減少。所以他在最初都只是在星球注入必要的生命所需物質,如地球碳基生命的核糖體、氨基酸等,然後等待從單細胞生物開始逐步進化。

「我飼養的很用心,在規則允許下,盡量多的讓物種存活下來。但是由於你們稱之為『進化論』的緣故,不少物種自行消亡了。不過通常經過幾千萬年或者幾億年,星球就會迎來物種大爆發。」π說起物種起源,不無得意。

他玩的真的很用心,根據地球的環境,精心選擇了碳基生物的大方向,然後不辭辛苦的在地球各處挽救生命。所以直到地球物種大滅絕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π在遊戲中一直是領先者。

「『物種大滅絕』是怎麼一回事?」我好奇地問。

原來π飼養地球生物的過程中,物種大滅絕發生過多次。有些是由於疾病的流行,有的是由於生態系統平衡的突然惡化,還有的是因為火山大規模噴發或者小行星撞擊。這讓π很苦惱(不過我猜他苦惱多半不是出於同情,只是因為遊戲進度的落後)。

π發現,生物進化過程都只是在適應當前環境的過程,甚至人類稱為「進化」有些太過褒義了,這僅僅是一種過濾器式的篩選。即便某種生物今日適應了某種環境,明日環境有變動,生物必須重新適應,這樣每時每刻都有滅絕的危險。

「直到人類的出現。」π盡量平靜地給我講述他的故事,但是說到這句話的時候,還是激動了起來。

「人類剛出現的時候,看起來與猴子無異,甚至某些方面不如猴子,所以我以為這個物種會很快滅絕掉。因為人類不會飛翔,沒有尖牙利齒,攻擊性弱,甚至沒有保護自己的堅甲和皮毛。所以我的心思完全沒放在這個物種身上。但是,知道某一天環境突然惡化,樹上的野果大量減少,我發現——現在回想起來都是個震驚的發現——在那群猴子依舊傻傻等死的時候,人類從樹上下來,開始遷徙!」

我並不了解遷徙有什麼大不了的,小學課本上早就說過,候鳥每年都要遷徙呢。

「不不不,與其他生物的規律性遷徙不一樣,人類這次遷徙不是生理性的,而是主動的、理性思考的結果。他們是為了尋找更多的食物!這群醜陋的生物似乎突然有了智慧。」π自顧自地說著,全然想不起他說的「醜陋的生物」就是我的祖先。

後來,π開始追蹤人類,發現人類雖然先天體能方面沒有優勢,但是適應和改變環境的能力極強。天冷了人類會穿衣服,下雨了會用容器儲水,晚上會用火把驅散野獸……環境不斷變化,但是人類總是能夠找到生存的方法。

「總之,人類就是很牛逼,那與物種多樣性有什麼關係?」我不無驕傲的問。

「我前面說過,遊戲規則規定,我對星球的影響很有限,對吧?」

「對,那又怎樣?」我還是不理解。

「用你能夠理解的話說,我找到了作弊的方法。」雖然看不見,但我能夠感覺到π嘴角揚起的笑容。

自從發現了人類強大的適應和改造環境的能力之後,π靈光一閃,發現了一個近乎必勝的方法。他不再馬不停蹄地穿梭於世界各地拯救物種,而是去影響人類。在他看來,最重大的影響就是,他教會了人類「飼養」。

「是的,就是飼養,從馴化開始的有目的地飼養。」π語氣中充滿了歡快。

自從教會了人類飼養生物,雖然一方面自然界中物種大大減少,但是人類社會裡「家養」的各種生物(從動物、植物到微生物)迅猛增多了起來。人類會根據自己的「需求」快速的繁衍生物,並且主動為這些生物創造出合適的生存環境。而這一點,是π在規則框架內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

「我簡直太開心了。你知道我現在取勝有多容易嗎?舉個例子來說吧,我只要稍微影響一下人類的審美觀,人類就會僅僅因為『好看』這種傻X的原因,主動培育出成千上萬種新的生物!」π頓了頓,接著說:「不過有一點不太好的地方,我對人類的影響太過正面了,使得人類的品種過分單一了。如果將來有一天有某種病毒襲來,可能就是人類的滅絕。」

「我才不信呢,人類哪裡單一了?」我不屑一顧。

「你知道人類培育出了多少品種的狗嗎?看看不同品種狗之間體型、毛色、樣貌之間的差異有多大,再看看人類——哪怕生活在不同大陸的人類——何其相似。」

我仔細思考著,發現正如π所說,不僅僅是狗,人類培育的各種生物不同品種間往往都差異巨大,而人類自身呢?比起不同品種貓貓狗狗之間的差距,人類身高體重樣貌等等要素簡直可以認為是一致的。

「那又如何?人類依舊是他們的主人!」我只好掙扎著反駁。

π半天沒講話,我的腦海里只是回蕩著他模仿我的嗤嗤的笑聲。

「人類以為自己是主人。但是這場進化的遊戲里,被你們培育的物種才是贏家!這就是完美進化。」

「我在這場遊戲里已經穩贏了,越來越沒意思了。我要走了。」π向我告別。

「你不怕我將你的話公之於眾嗎?」

「哈哈哈,你總是喜歡開腦洞,說出去也沒人會相信的。」

我猛然驚醒,看到卧室的燈開著。看看燈下自己的影子,我像往常一樣在腦海中呼喚,但再無迴音。

倉鼠籠里的斑斑正在轉輪中賣力的跑著,彷彿是為了活到永遠。


弱弱地說,自然界中不存在完美生物,樓主所說的「完美生物」實際上是跟演化論完全相對立的「智設論」的觀點。

讓我們再重溫一下演化論吧:一個生活在35億多年前的原始物種(可能是一個能夠自我複製的分子)逐步演化出了地球上的所有物種,其規模隨著時間而不斷擴大,發散出許許多多新的不同物種,其中所發生的大多數(不是全部)演化改變的機制是自然選擇;

演化並不造就完美,它只是在原有基礎上的進步。

演化的「完美」在於適應,也就是在從海洋到陸地,能夠快速奔跑長出羽毛和翅膀又重返海洋等等,這些都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自然選擇的意思並不是說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比如要長翅膀要長尾巴要能免疫火焰或者真空生存,自然選擇沒有偏好,只是最後活下來的只有能夠適應環境的。

推薦《為什麼要相信達爾文》,上面有更詳細的內容。

=================更新20131211=================

看了樓主的更新,估計樓主還是沒明白什麼是「演化」。

回答1:自然界中沒有「完美「;

回答2:真正制約」演化「的,除了環境變化就是生物的」藍圖「;

回答3:未來的終極生物我比較傾向智能機器人……注意!智能機器人是人類設計製造出來的!自然界中的生命不是!自然界中的生命是通過自然選擇,在漫長的事件中」演化「出來的。

樓主的困惑在於無法區分」智設論「和」演化論「。


我如果謙虛一點就完美了.


如果開啟了上帝視角,就會發現,目前這個世界上的生物是完美的,

噢不,

人族好像太強了一點,

好在已經給人族增加了核能力和環境污染,

嗯,完美了.


看科幻小說看多了……


那小生在此就向大家普及一個冷知識吧。

最接近完美的生物應該算是------------------蟑螂。

為什麼說蟑螂是最接近完美的生物了?

1、全世界都有它們的蹤跡。

2、三億年前就在這個世界上橫行了,比恐龍更早,恐龍都滅絕了,但是那麼小小個的它們現在依舊橫行。從史前時代到現在,身體結構依舊沒有多大的變化,而且還是不少家庭的麻煩。

3、動作迅速,能飛,能疾走,它們是昆蟲里的飛毛腿,若換算成人跑的速度是時速320公里,一隻雌蟑可產一萬隻後代,又有獨特的氣門讓他們怎麼淹也淹不死,而且沒食物的話能活一個月沒問題,有水可撐三個月,空氣抽光可活38小時以上。

4、適應能力極強,我們試圖消滅它,但是都不成功,縱使你研製出再多的殺蟲劑,它過一段時間就能適應,然後那種殺蟲劑就再也無效。

5、一隻被摘頭的蟑螂可以存活9天,9天後死亡的原因則是極度飢餓。

6、曾經有生物學家根據蟑螂的生態習性下了一個定論:如果有一天地球上發生了全球核子大戰,在影響區內的所有生物包括人類和甚至魚類等都會消失殆盡,只有蟑螂會繼續它們的生活!這是因為通常情況下人類身體所能忍受的放射量為5rems,一旦總輻射量超過800rems則必死無疑。而德國小蠊可以忍受9000~105000rems,美洲大蠊則達到967500rems!(rems應是rem,表示輻射劑量。rem劑量當量 雷姆(rem) 希[沃特](Sv) 1Sv=100rem)所以即使有核子爆炸,蟑螂也可以倖存下來。美國政府用來消滅蟑螂一年的費用就達到15億美元,大約是用在防治艾滋病預算的兩倍。

7、雜食性動物,幾乎什麼都吃,香的、臭的、硬的、軟的。

8、繁殖能力極強,很多雌蟑螂交配一次以後,不需交配,便可連續產卵。

9、蟑螂有兩大複眼、兩大單眼,蟑螂單眼有辨視光的功能,可輔助複眼視力,暗處可看到彩色、景深、立體,對逃亡有幫助,另外,後面兩根尾毛各有十九節,每節有十一根感覺毛,可感覺氣流,因此,人們從前面打它,單眼可看到,從後面打它,尾毛易感覺,都很容易逃命。

PS;

對人有益的就叫益蟲,對人有害的就叫害蟲,真好奇蟑螂眼中的我們是什麼樣的。

又再一次看了一眼問題「在生物進化過程中,到底什麼叫做完美?」

我認為能不停進化,不停適應環境,能夠持久在這個地球上生存下來的的生物,就是完美的。生物,應該指的是一個大的物種,而不是個體。那如果你看一個物種的整體性是完美的,那它就是完美的,所以小生在此首推蟑螂。

————————2014.1.18更新——————

PS:

沒頭,不吃不喝能活九天。

有吃的沒水能活一個月。

有水沒吃的能活三個月。

答案已修改,在此感謝 李愷 指出錯誤。

參考;

蟑螂_百度百科

綻放真台灣系列?蟑螂X檔案 視頻


回答題主最後的三個問題。

1.自然界不存在完美的生物,或者說「完美」的定義因人而異,這是一個很主觀的事情。演化只會推動生物更適合環境,環境缺水就保水,風大就減少身體面積,逃避能力不強就發展毒性,想捕食就提高自身牙齒爪子的能力。沒有自然選擇,沒有生物會進化出一堆無聊的屬性,生活在淡水裡的動物不會注意保水,生活在熱帶的動物不會抗寒,即使有個別的生物因為偶然的基因突變獲得了這種能力,也不會在種群里大面積擴大。相對於各種環境來說,人類應該是比較完美的,因為人類利用其他生物沒有的智力製造工具適應了地球的各種環境,無論沙漠,叢林,平原,山地都有人類身影,下一步人類可能定居海洋和太空,這種廣泛的適應性是別的生物無法比擬的。

2.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是以碳為基礎,那麼所有生物必然有一個共同的弱點,那就是高溫,而且不需要太高的溫度,幾百攝氏度就足以破壞碳鏈結構。所以火山口不會有任何生物。同樣比如小行星撞擊這種災難,中心區域也不會有生物存貨。

從本質上來講,生物本身是物質與能量的循環,還具有複製自身的能力,但是能量的流動一定要有能量差才行,但是一個巨大體系內(比如宇宙),能量差早晚會消失,這就是熵增加原理,這是宇宙中生物最終的無解bug,沒有能量差和能量流動,生物也就不存在了。

3.終極生物我覺得還是智慧生物,因為智慧生物的大腦能創造工具,將來能適應的環境會越來越極端,也許這個生物是人類,也許是外星生物。至於未來會發展成什麼樣子,真的不知道,井底之蛙不可以語海,夏蟲不可以語冰,能看見三種原色的人類永遠想像不到能看到五種原色的皮皮蝦看到的世界是什麼樣,同樣,我們去想像未來的樣子,基本沒戲。

當然如果你認為使用工具是開掛,生物靠本身能力存活的話,哪種生物是終極生物很好判斷,那就是誰在地球上生活的時間最長,誰就終極,目前來看,某些病毒、細菌,某些腔腸動物,節肢動物就是終極生物。


因為進化本身就是不完美的,或者幾億年還不夠長~


首先,對於「加點理論」提出最根本的批判。

批判的理由和我的相應解答綜合一下寫在下邊:

1.加點理論這種類比存在根本邏輯錯誤

加點這個理論,也許在個人學習,企業經營,國家發展的角度,也許沒有錯,因為這些過程和活動正如「加點」這個詞所表達的意思一樣,體現一種主動的選擇。一個人,或一個選擇主體所作出對於自身生存或發展的選擇,可以稱之為加點。

然而,進化的過程當然不是某一物種自主選擇的結果。

不知道排名第一的回答者是不是玩耍過一款名為SPORE(中文譯名為孢子,EA公司出品)的遊戲,那個遊戲的目的就是玩家從控制一顆孢子,讓物種不斷進化,最終統治整個銀河系的遊戲。在這個遊戲里,每一次進化,玩家都要選擇相應的能力,使得物種獲得更大的生存優勢。在遊戲中,為了體現遊戲性,物種的進化體現為一種類似「加點」的模式,但是這僅僅是一種粗劣的模擬,實際中物種是完全不可能具備這種「加點」自主選擇權的。更何況,進化的效果體現在下幾代的身上,如果硬說物種作為一個整體可以共享這個效果,實在有點牽強。

2.那麼,進化到底取決於什麼?

具有中學生物學常識的人都應該記得,進化的根源在於自然選擇,而進化的觸發條件實際上就是在基因遺傳中所出現的錯誤,即基因突變。這些千奇百怪的錯誤基因與上一代有微小的不同,表達出來的形狀對環境的適應程度也有差異,經過環境的篩選,更加適應環境的性狀得以存留,而其它「不利突變」則被淘汰掉了。環境不停在變,篩選的標準也就一直在變,所以根本就不存在一個穩定的「加點」的環境背景。一個物種在整個進化的過程似乎更像是在大海中漂泊不定的小船,它怎麼可能知道在什麼時候該加什麼點呢?到底哪個物種能夠笑到最後,實在是撲朔迷離。其實,所謂物種是否強大,這種說法從根本上就不成立,只有說一個物種是不是更加適應環境。只有適應環境的物種,沒有絕對強大的物種。也許百年之後,中國人會進化成更適宜在高PM2.5條件下生存的亞種,代價是肺很大,整個形體非常臃腫跑不快,你說這個物種是強大還是不強大?說到這裡你就會發現,把物種的進化作為一種自主選擇的結果是荒誕的。物種生存競爭何其殘酷,但是不要忘記,這種殘酷並不僅僅來源於物種間的競爭,而更加致命的是來自自然環境本身的挑戰。

所謂不同天賦不可兼得,這完完全全是因果倒置。我實在難以想像到底是怎樣的環境變化可能篩選出海陸空高智商的怪物出來。從常識上講,以不變應萬變才是王道。這就是為什麼鯊魚和蟑螂跟幾億年前的樣子幾乎沒有變化的原因。往往最基礎和最簡單的形態,適應環境的能力是最強的。所以以進化出來的複雜程度來衡量物種的強弱,一則如前邊所說,這種比較毫無意義;二則,誰告訴你越複雜越牛逼的?有的時候一滴水就可以毀掉整個艦隊了。(詳見《三體》中的經典篇章。有點跑偏了。)

3.那麼物種間的強弱之分怎麼說?

我覺得這個問題可能也是提問者提問的原動力之一。那麼,你覺得獅子吃斑馬,就能證明獅子比斑馬強嗎?如果不能理解,舉一個極端點的例子:人吃黃瓜,是否可以證明人比黃瓜是一種更強大的物種?

為什麼一定要把生態系統中的物種作為一個遊戲的各個參賽方呢?

再一次回憶一下中學的生物學常識,生態系統中物種之間的關係有:捕食關係、共生關係、寄生關係競爭關係。

看吧,競爭關係只是其中的一種,而關於物種的強弱的討論只有在競爭關係中才是具有意義的。而在其它關係中,他們互為需要,沒了草食動物,肉食動物離滅絕也不遠了,你能認為這是一種強大嗎?

那麼,既然說到這裡,我們來看看競爭關係。在這裡的競爭根據語境主要是指種間競爭

兩個物種存在種間競爭需要以下條件

a.兩種物種在食物鏈中的層級相同

b.兩種物種所需要的資源相同,且資源有限

c.兩種物種不存在天敵或天敵對兩者進行無差別性捕食

種間競爭的形式分為干涉掠奪兩種,前者為兩個物種的個體間直接發生衝突,而後者則體現為其中一種物種在佔有資源方面具有優勢。很顯然,這種競爭關係發生的時間區間是相對短的,很難出現競爭關係可以蔓延到自然選擇對其性狀發生改變,使得競爭此消彼長的情況反覆出現。那實在是太神奇了。普遍來說,這種競爭關係在物種發生明顯進化或改變之前就會以一方滅絕而告終。典型的例子,人類。遠古時期人類有許多種,但是只有我們這一種存活下來了,其它的都被我們的祖先幹掉了。

總結:種間競爭屬於短兵相接的廝殺,而自然選擇的漫長過程來不及發揮效果。

至於生物間另外三種關係,均是兩方之間互相促進進化,本質上是整個自然界的提升,真的沒有那麼中二,還加點呢。

4.寫在最後......

至於題主所構想的那種「萬能物種」到底存不存在呢?「無懈可擊」的物種到底存不存在?自然界是怎麼計算著這一切的?

存在的。而且,我覺得「上帝」就是這樣的物種。但是很不幸,這樣的存在只能存在於聖經裡邊,因為只有在那裡才盛行著不守恆所帶來的各種神跡。(呵呵)

至於自然界是怎麼計算著一切的?我覺得可能他老人家根本就沒想那麼多吧,對他來說我們這個星球中的一切物質不過是一團囫圇罷了,總量不變,形式怎麼變又管他屁事呢。:)


生物的進化根本目的不在於使該種生物長生不老,而是在於使該種生物DNA能夠在空間上(拷貝數)和時間上(該種DNA能夠保持不變或者微小變化的時間)達到盡量大的值,所以,一個生物的壽命對於種群DNA的延續並不重要。生命本來就是一個動態過程,在大自然看來一個個體的死亡和一個細胞的死亡並沒有太大區別,反正會有下一代代替它的。


推薦閱讀:

會有機化學是種怎樣的體驗?
為什麼哺乳動物腰腹部位沒有骨骼保護?
法國科研實力弱嗎?
蛹羽化為蝶時真的不能受到外界幫助嗎?它的生物學原理是什麼?
大型連棟溫室(venlo)為什麼還沒有在中國實現大規模商業化種植蔬菜,如荷蘭比較普遍的番茄、黃瓜等?

TAG:生物進化 | 自然科學 | 進化論 | 進化 | 生物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