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中的中文內容的讀音要模仿外國人的腔調嗎?
比方說「上海」,要念成「傷害」,還是發音不變呢?
謝邀。
其一,你可以不必擔心。絕大多數外國人分不清「上海」或者「傷害「。所以,你如果刻意念得自以為像外國人了,他們也不懂。這就像《鹿鼎記》里,韋小寶師爺給蘇菲亞公主寫信,稱她」蘇飛霞「,純屬俏媚眼做給瞎子看了。
趙麗蓉奶奶有個小品,把」歡迎來到靠山屯「的英文念成了"味兒康姆禿靠閃吞兒……」就這感覺……其二,外國人的腔調五花八門。舉個例子:美國人也許會肯把上海念成」傷害「,但法國人就會念成」上該「。這還是相對標準的,至於非洲腔法語、英國腔英語、德國腔英語,各類發音千奇百怪。你如果真的遷就他們,把」上海「發得像字正腔圓的外國當地人,那還得精通世界口音呢——這工程太大啦。
簡而言之,一來外國人口音太雜,你要一一學太難;二來這功夫做了也白做,你自以為模仿得再像人家還不領會你美意;三就是一個最關鍵的:你講到那時候圖順暢,未必來得及臨時改口,所以越自然越好,彆扭著。
有口音一點都不丟人。日本人領諾獎的那幾位科學家講英語都咬牙切齒著呢。首先,再次強調,Peking 和 Tsinghua(沒有什麼「Qsinghua」)不是威妥瑪拼音,它們是郵政拼音。信口開河說這二者是威妥瑪拼音的人顯然對威妥瑪拼音缺乏基本的了解,而且應該自省是否有討論此類問題的能力。
- - -
通常應當使用「英語化」的讀音。
但如 @益之 所說,更重要的是根據具體情況來選擇具體的讀音風格。比如同比較了解中國的外國人交談時,按普通話發音來讀就完全可以了。地鐵報站之類的事情也不是通常情況。和任意外國人交流或新聞播報之類的事情才是通常情況。
我目前的觀點是英語報站時應當用發音極度細緻、到位的普通話來念站名,與公共標牌中漢語拼音的站名拉丁化相互對照。- - -
更多分析:
這個問題本身就提得不好,措詞含糊。「英文中的中文內容的讀音要模仿外國人的腔調嗎?」——你說「腔調」時具體指的是什麼,什麼叫「模仿」,什麼又是「中文內容」?
按照我的理解,題主問的可能是:「英語語境下,拼音形式的漢語詞應當依據英語習慣來發音嗎?」通常應當依據英語習慣來發音,但關鍵在於——
英語里讀外來詞時的發音習慣是從何而來的?真是英語母語者自己根據拼寫得出的發音嗎?不,它們是「英語化」的外來語讀音,不是英語自身的習慣。
英語借取外來詞時借的不僅是拼寫,也借了讀音。正如拼寫需要本地化以符合英語的習慣(特殊變音記號和特殊字母大多要轉化為英語常規的字母,非拉丁字母的需要轉寫為拉丁字母),讀音也會「英語化」以符合英語音系(將英語缺少的語音按一定規則轉換為英語的語音)。借詞時常常都是這樣雙軌並行的,這樣的結果就是借來了外來詞原始語言的一部分正字法(讀音規則)。於是,這些詞還是按英語習慣讀的嗎?還是原語言的習慣?我看其實是英語化的原語言習慣了。「Beijing」、「Shanghai」這樣的例子中還不明顯,看幾個更典型一些的:
山西 Shanxi、習 Xi。「Shanxi」和「Xi」這樣的拼寫按英語習慣該怎麼讀?可能會是 /??n?ksi?/ 和 /za?/(或者如果被當做希臘字母 Ξξ 了,/ksa?/ 等;或者如果有人感覺到一種異域氣息,可以按歐洲大陸的習慣,/zi?/;等等……)。但這兩個詞的正式讀音是 /??n??i?/ 和 /?i?/,分別是普通話 /?an?i/ 和 /?i/ 的英語化版本,將普通話的 sh x /? ?/ 合併至英語 sh /?/,將普通話 an /an/ 映射至英語 /?n/。這些不是英語自己的習慣,這些是英語為了引入外來詞而同時引入的外來讀音。
這些外來詞引入英語的不規則習慣,對英語母語者來說是需要學習的。也是約定俗成的。這些不規則的「規則」太多了,只有最重要的那些會為人民所熟知,而那些不重要的,常常會陷入混亂。
但這些「不規則」,從漢語角度來看,是規則的,是普通話讀音規則地映射到英語音系。- - -
關於 @何鑫 的答案:- 他舉的例子不合適。「漢語使用者讀漢語文本中的漢譯外來詞」和這個問答的「漢語使用者讀英語文本中的英語化外來詞」並不對稱。
- 他對「Qing」的分析有誤。字母 Q 在英語中主要的讀音就是 /k/。但因為「氣 Qi」、「秦 Qin」、「清 Qing」之類的影響,除了 /k??/ 倒是也有可能讀成 /t???/。不會讀成 /ts??/。
- 「清華大學的英文名至今還是Qsinghua(這就是威妥瑪)而不是Kinghua」——這句話一塌糊塗。首先「清華大學」的英文名是「Tsinghua University」;然後「Tsinghua」不是威妥瑪,是郵政式拼音;然後,「清華」之所以當年按郵政式拼音規則拼成了「Tsinghua」而非「Kinghua」,純因為「清」原本是尖音字,如果是「輕華」那麼就會拼成「Kinghua」了,這和英語怎麼讀無關。
- 「可以發現損失的只有聲調而沒有讀音上的區別」——「上海 Shanghai」的普通話讀音是 /?ɑ?xai/,變成英語 /????ha?/ 之後當然有讀音區別,不僅是丟失了聲調。
- 他對英語中法語、義大利語品牌名讀音的分析也有誤。Louis Vuitton、Hermès 和 Gucci、Dolce Gabbana 之類讀得是否貼近原文完全取決於某個英語使用者有沒有了解過理想的發音。一方面,「Louis Vuitton」的 S 不發音和「Hermès」的 H 不發音比另兩個義大利語名稱的齶化現象更奇特,另一方面,能貼近法語讀音讀出「Louis Vuitton」和「Hermès」的英語母語者也並不少。而且不管怎麼不貼近,都稱不上什麼「沒念對」。而且 Louis 和 Hermes 都是英語里並不罕見的詞,已有慣用發音,憑什麼遷就一個品牌?至於 Chanel,我看不懂「沙奈樓」和「香奈偶」分別是什麼音。我只知道英語里普遍念作 /???n?l/,這已經非常好了。
關於 @張音 的答案:
- 「Beijing和Peking都是英語」——這些專名的拉丁化是給所有使用拉丁字母的語言用的,不是單給英語用的,從語境里單獨抽出它們說它們是什麼「語言」,這沒有意義。
- 「英文字母的書寫方式,發音習慣,在全世界各種拼音文字中都是算簡單的」——眾所周知,因為大量引入外來詞,英語的正字法(讀音規則)在拼音文字中是最複雜的之一,非常模糊。
- 「如果要求在任何一種文字中,地名人名都按照原文習慣念,那麼一個美國人向他的父母敘述他在北歐遊玩經歷的時候那些地名該怎麼辦,去越南玩怎麼辦?去中東玩怎麼辦?很多發音英語使用者是發不出來的。」——事實上就是按照原語言習慣念的(不完全是按英語拼寫規則推的),只不過讀音被英語化了。
- 繼續往下,那篇答案越來越偏。
考慮因話制宜。
你在英語中嵌入漢語辭彙為了什麼目的?你的聽眾會漢語嗎?漢語水平如何?等等。
是說給初到中國,聽不出z,zh差別的外國人?
還是給正在學習漢語的初級學生上漢語辭彙課? 還是給英漢皆為母語的人?我以前會覺得只有用當地語言念"特產"辭彙才正確。
後來逐漸意識到這其實很不切實際,再後來覺得有些荒唐。
試想,在一段話中同時涉及分屬十種語言的名詞,那是不是應該先學習十種語言?
言及雪弗萊汽車時要不要考慮一下該公司創始人的移居歷史?以決定用英語發音還是用法語發音?
提及蘇州、福州、廣州、呼和浩特、拉薩、烏魯木齊的時候要不要分別學習一下吳語、閩語、粵語、蒙古語、藏語、維吾爾語(或古准格爾蒙古語?)、滿語(或蒙古語?女真語?)
前一陣子旅遊的時候我更是深刻的感覺到,有時候語言真該以溝通為首要目的。
好比說地鐵報站,既然已經投入資源增加了報站語言,卻將最重要的站名信息繼續用本地化念,在不懂當地語言的人聽來差不多就是:"前方到站是嘰里咕嚕,請前往嗚哩哇啦的乘客做好準備。"(然後你頓時就有一種無力感)任何一門語言的語音規則都能很輕易地寫出一本厚厚的書。(是的包括日語)
先寫這麼多。還請諸君三思。
謝邀!不要。
我不同意。我在新加坡留學的時候,新加坡人母語是英語。他們就反對我用英文語調說名字。他們覺得這就好像模範老外說你好一樣可笑。該怎麼讀就應該怎麼讀。@Cifeng
Americans don"t really have a preference about how people pronounce foreign proper nouns. As long as they understand - they"re happy.
Usually I"ll say the Chinese pronunciation first and then the anglo-saxonized version if they look clueless.
For example,
"南京", and then "Nanking""上海", and then "Shanghai (Shane-hi)""長江", and then "Yangtze River"The only exception for me is Hong Kong; that"s always "Hong Kong".瀉藥個人的觀點@鄭央夏正好相反
當你在讀到中文裡的外文名字的時候,除非他還是寫著原文,否則如果出現「庫克出席蘋果發布會」「瓜迪奧拉帶領球隊獲勝」這樣的標題的時候,你會故意把庫克念成Cook,把瓜迪奧拉念成Guardiola(這還是個西班牙語名字)嗎?為了文章的完整和順暢,我就覺得應該按照翻譯的漢字來念
同樣的道理,由於漢語有四聲,漢語的地名放到英語里念的時候字正腔圓念出來也不流暢,還是學著外國人那樣念合適---------------------------------補充:對於@foncion提到的如果你叫 「馮晴」 ,你願意被念成 "Fun King" 嗎?
這個問題有如美國人應如何念 Louis Vuitton, Hermès, Dolce Gabbana, Gucci, Chanel
這個問題,這裡正好討論一下:
- 英語里即便發不出漢語Q的音,至少也可以念成tsing而不是king吧,清華大學的英文名至今還是Qsinghua而不是Kinghua,可見英語比你想像的發音要豐富
- 題主的原問題其實問得很好,他說的是「上海」要不要念成「傷害」,可以發現損失的只有聲調而沒有讀音上的區別,這也正是我要強調的,英語沒有聲調,所以在閱讀英語中的漢語的時候故意字正腔圓念出聲調是很彆扭的,破話英語的整體完整性,所以全無必要。個別幾個按照中文讀音來,就好比說英語的時候有口音,也不是非要糾正
- 我和外國人相處過,我的名字里正好就有一個漢語特有的音(知乎里我寫的是真名),就是那個「鑫」字,我在介紹我自己的時候外國佬死活就是念不對啊,殘念啊,後來我放棄了,念成shin,他立馬會了……語言的目的是交流,外國人聽不懂念不來的東西,對交流無益
法語里的Louis Vuitton念起來顯然更像漢語翻譯的「路易威登」,但是美國人念成了「路易斯.Veetan」(抱歉這裡只能通過漢語英語的奇怪組合來表明一下了,只是為了形象,不準確);
Hermès用法語更像漢語翻譯的「愛馬仕」,但是美國人一般念成「赫爾密斯」;……不一一舉例,不知道你舉那幾個例子是不是正巧,反正美國人基本一個也沒念對(唯獨來自義大利語的Gucci和Dolce Gabbana還堪堪正確),你讓法國人作何感想?但是跟美國人說「沙奈樓」他們聽不懂啊,只能委曲求全念成「香奈偶」了和結巴說話要學結巴么?
如果你叫 「泰堅」 ,你願意用英文自我介紹時說 "Hi! My name is [tai4] [jian4]." 嗎?
如果你叫 「馮晴」 ,你願意被念成 "Fun King" 嗎?(拼音 Q 會被念作 [k] )如果有人說了句 「臭化閪」 ,你真的能夠聽成 「炒花蟹」 嗎?(請用粵語念 「炒花蟹」 )這個問題有如美國人應如何念 Louis Vuitton, Hermès, Dolce Gabbana, Gucci, Chanel 。
換到漢語拼音來,在@何鑫 的舉例中, 「庫克」 和 「Cook」 不是同一概念。就如 「Beijing」 和 「Peking」 ,「Guangzhou」 和 「Canton」 ,前者是漢語拼音,後者才是英語。既然不是英語,為什要念成英語那樣?
再退一步說,上例中,英語中字母 J 可被發音成 [j] ,而漢語拼音的 H 很有可能不被發音的,如 「Shanghai」 會被念成 [?ɑn ɡɑi] 而非 [?ɑ? hɑi] 。
那麼,當我們聽到 「山蓋」 時會糾正為 「上嗨」 ,聽到 「倍硬」 的時候會糾正為 「備警」 ,聽到 「關卒」 的時候會糾正為 「光咒」 ,為什麼不也把讀音糾正為 「上海」 , 「北京」 和 「廣州」 呢?
關鍵在於,這是漢語拼音,不是英語。
你不會把一段英文念成 「湯姆 and 傑利 are good friends.」 。同樣你也不應該把漢語拼音的 「北京」 念成 「備警」 甚至 「倍硬」 。===============
Hi @何鑫 , @張音 和 @梁海 !感謝你們對我回答的關注。解釋下我感性的回答背後到底在說什麼。
1、英(西)文中的漢語拼音形式系中文,還是英(西)文?我認為英(西)文中的漢語拼音形式是中文的一部分。理由一:根據維基的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十八條規定:「《漢語拼音方案》是中國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獻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一規範,並用於漢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領域。」
所以漢語拼音在某種意義上是漢字的替代,但並不能因此說它不是中文。
理由二:藉助 @梁海 的回答內容,英語借取外來詞時借的不僅是拼寫,也借了讀音。正如拼寫需要本地化以符合英語的習慣(特殊變音記號和特殊字母大多要轉化為英語常規的字母,非拉丁字母的需要轉寫為拉丁字母),讀音也會「英語化」以符合英語音系(將英語缺少的語音按一定規則轉換為英語的語音)。借詞時常常都是這樣雙軌並行的,這樣的結果就是借來了外來詞原始語言的一部分正字法(讀音規則)。
也就是說,像 Dim sum 是英語化的中文。但如 Guangzhou 是嗎?英(西)語中真有把 ou /?u/ 讀對的嗎?所以漢語拼音並非一種英(西)語化的形式,同理還有如 @梁海 提出的 Shanxi 。所以漢語拼音並非英語。
2、漢語拼音應該怎樣念?根據維基的內容,國際標準ISO7098(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寫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過的漢語拼音方案,被用來拼寫中文。轉寫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話讀法記錄其讀音。」[2]無論是中國大陸的規範還是國際標準,都明確指出了漢語拼音的性質和地位,即漢語普通話的拉丁拼寫法或轉寫系統,而非漢語正字法或漢語的文字系統。漢語拼音字母只是對方案所用拉丁字母個體的稱謂,並不意味著漢語拼音是一種拼音文字(全音素文字)。
像 Guangzhou 的 ou 英語念 /a?/ 法語念 /u/ ,你能遷就得哪一個?
所以,漢語拼音的讀法應按照普通話的讀法。3、習慣的就是正確的嗎?
絕對不是。就如我的第一句調侃:假如你叫 「馮晴」 ,你願意被念作 "Fun King" 嗎?就如幾乎所有廣州人都把腳踝的 「踝」 讀作 「裸」 或者 「槐」 而不知其正確讀音是 「話5 [wa5]」(粵)。而在日常交流中,只要能交流,的確沒有必要去糾正對方的習慣。但是,也不意味著一位西人問你叫什麼名字的時候,你就很西化的告訴對方,自己叫 [tai4 jian4](泰堅)。因此,漢語拼音使用範圍包括但不僅限於 「英語國家」。在使用(讀)漢語拼音時,應按照其普通話讀法進行。日常交流中,應儘可能使用正確讀音,除非引起交流障礙。
===============這裡插播一個本人的辛酸小故事,本人班上有兩位金髮美女,一位叫 Déborah 另一位叫 Marina 。第一天本打算輕輕來個搭訕相互了解,豈料張嘴就出錯了,把人家 /deborɑ/ 念成了 /d?bor?/ ,把 /mɑrinɑ/ 念成了 /m?rin/ (不就是嘴巴張得不夠大嘛...)。結果兩位美女略帶不爽的和我 Hi Bye 之後,就沒有之後了...所以,那些別人把你叫成 [swen zi] (孫植)你還笑嘻嘻的答應 「Yes?」 的人要醒悟了!正音是對人對事最基本的尊重啊有木有?這個問題還扯了這麼多拼音體系,捨本逐末啊這是。問題是關於要怎麼發音,不是該用什麼拼音方案,哪個對哪個不對,哪個拼出來的讀音容易讀。
題主的問題,不是個應該不應該的問題,而是個要不要/想不想的問題。
底線:作為母語人士,怎麼讀中文的內容你自己是權威,聽你說的人不是。那些中文「本來」的讀音就是中文的發音,外語腔的發音是錯誤的發音。
進一步:如果你願意考慮聽眾的感受,用一種接近他們發音習慣的方式來發音,使得他們更加容易理解你嘴巴裡面蹦出來的是個啥,也更加容易學會其發音(尤其是常用名詞如地名人名),那用外語腔也沒什麼不對。尤其在現在這個世界,你和老外交流時提到中文內容的主要目的,應該還是為了「推」信息出去。那你遷就一下聽眾完全沒什麼不對。
更進一步:這世界上除了英文外還有很多外語。那是不是要跟法國人說的時候要按照法語腔來,跟日本人說的時候要按照日語腔來,甚至跟美國人說的時候要按美式英語,跟英國人說要按英式?我想你顯然不會這麼干,甚至想都沒想過要這麼干,能這麼干。
再來:有沒有人應該,或者必須,或者有權威來規定中文內容在外語中應該怎麼發音?我想應該沒有。即便是有,他們也應該以中文標準發音為準,而不是編造一個外語腔來。要知道中文在國內起碼有個普通話發音作為官方標準發音,但有「外語腔」標準嗎?
我個人的習慣是基本上以中文發音來讀,但是語調和重音可能在一句英文中就順著英文的情況來了。這時候本身就帶著一點外語腔了。然後我本來講的就不是標準普通話,所以是帶著方言風味的中文腔,混雜在帶著中文風味的英語中說出去。你看,這就是語言。如果你說"我下個月要去牛葯度假",是不是太洋氣了?
對方聽得懂哪個就說哪個。有些詞用標準的中文說對方不一定能反應過來,但是如果對方是中國人當然是用中文比較不會招來對方不好的印象。
中文中的英文內容的讀音要模仿中國人的腔調嗎?
@梁海 老師對題主的本意理解並不是很貼切;也許題主的語意沒有很好表達,但從他的例子來看,他並沒有要探討發音的問題,所謂腔調,在這裡更多應是關乎語調起伏的問題;比如例子的上海,是應該按普通話的四三音,還是一四音,又比如讀到一篇英文文章中,假如有人叫王醒,是普通話三三音,還是英語母語者會發成的汪興音;這才是題主想要解惑的所謂腔調吧
當然不要,當你在說英文的時候,遇到beijing,tianjin,shanghai等等這樣的地名或者任何中文發音的時候,請你一定要用正常的中文!!!一中國人幹嘛連中文都要學外國發音
無所謂吧,無非是個聲調的問題,而英文里沒有漢語里的調,所以兩種讀法都可。
當然要跟著英語的語調走了英語里的外來詞基本都是用他們自己改編過的讀法讀,比如deja vu啊什麼的(拼寫問題請無視- -)當然,我也挺矛盾的舉個例子,beijing這樣的單詞沒有外國人(暫且管說英語的人叫這個吧)發布出來的音素(jing發音不標準不算了)但是例如shijiazhuang這樣的他們會直接發成SHE jiazhuang這種情況我就不跟著以訛傳訛了,而是把拼音的音調去掉,至少用正確的發音...當然如果想表示強調的話比如什麼next stop is WEI GONG CHUN這種報站我覺得用漢語語調也沒啥不可以所以和稀泥攪屎棍的結論就是:Whatever
現在好多外國人在英語里說漢語的時候,語調越來越中國味了。看神器女俠裡面那個「姑娘」說的挺有語調的。
我學新概念第一課, a private conversation 。 private 後面老是加聲調,被老師狂糾正。不要語調,不要重讀,不要發這麼高,,,
據說北外的要學一學期,就學這個a private conversation這一課的發音。哈哈
大二時,系裡專門辦了語音班,每周上一小時課。中國教授負責講理論、演示英音,另請了位美國詩人演示美音。兩人演示一絲不苟,合作天衣無縫,帶我們一個一個音標地過。語篇選了前面講到的A Private Conversation一文。文章不長,卻教了半個學期:一句一句過,先英音、後美音,每個人都要過關,課下每句話還要念五十遍,務求和課上的演示分毫不差。
以順口為主,既然說的是英語就盡量按照英語發音規則來,因為你的聽眾是不懂漢語的老外。設想一下,假如美國紐約機場提供漢語播報服務,對於一個不懂英語的大媽來說,她希望聽到的是「歡迎來到紐約」還是「歡迎來到New York」?
我也很費解呢!其實倒也不是想去用他們的語調說話,只是因為你說英文太多之後如果硬是按中文強調說自己也會彆扭。所以就按照英文發音標準來了。比如「濟南」我一般讀坐「zhei Nan」 挺怪的,對吧。
推薦閱讀:
※外國人怎麼記憶動詞和介片語成的短語?
※如何使學習英語變得有趣?
※英語音標 /?/ 應該怎麼讀?
※英語達人!!!英語音標視頻學習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