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為什麼要對外匯進行管制?


從蒙代爾三角的角度來說,中國進行外匯管制的主要目的是維持獨立的貨幣政策和穩定的匯率。

我們先來看下蒙代爾三角:

根據這個三角理論,一個國家只能實現三角之二,放棄剩下的一角。具體的政策可以分為以下三種:

(1)保持本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資本的完全流動性,必須犧牲匯率的穩定性,實行浮動匯率制。這是由於在資本完全流動條件下,頻繁出入的國內外資金帶來了國際收支狀況的不穩定,如果本國的貨幣當局不進行干預,亦即保持貨幣政策的獨立性,那麼本幣匯率必然會隨著資金供求的變化而頻繁的波動。利用匯率調節將匯率調整到真實反映經濟現實的水平,可以改善進出口收支,影響國際資本流動。雖然匯率調節本身具有缺陷,但實行匯率浮動確實較好的解決了「三難選擇」。但對於發生金融危機的國家來說,特別是發展中國家,信心危機的存在會大大削弱匯率調節的作用,甚至起到惡化危機的作用。當匯率調節不能奏效時,為了穩定局勢,政府的最後選擇是實行資本管制。

(2)保持本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匯率穩定,必須犧牲資本的完全流動性,實行資本管制。在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下,在匯率貶值無效的情況下,唯一的選擇是實行資本管制,實際上是政府以犧牲資本的完全流動性來維護匯率的穩定性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大多數經濟不發達的國家,比如中國,就是實行的這種政策組合。這一方面是由於這些國家需要相對穩定的匯率制度來維護對外經濟的穩定,另一方面是由於他們的監管能力較弱,無法對自由流動的資本進行有效的管理。

(3)維持資本的完全流動性和匯率的穩定性,必須放棄本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根據蒙代爾-弗萊明模型,資本完全流動時,在固定匯率制度下,本國貨幣政策的任何變動都將被所引致的資本流動的變化而抵消其效果,本國貨幣喪失自主性。在這種情況下,本國或者參加貨幣聯盟,或者更為嚴格地實行貨幣局制度,基本上很難根據本國經濟情況來實施獨立的貨幣政策對經濟進行調整,最多是在發生投機衝擊時,短期內被動地調整本國利率以維護固定匯率。可見,為實現資本的完全流動與匯率的穩定,本國經濟將會付出放棄貨幣政策的巨大代價。

而中國政府為了維持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固定匯率,特別是為了防止重蹈亞洲金融危機的覆轍,所以採取了外匯管制的政策。


顯而易見的答案反而不太好答。金融風險其實更多的情況下屬於中國資本市場,估值高分紅低政府干預頻繁,鼓勵中國人價值投資才要放鬆外匯管制。美股佔全球配置超50%在於其分紅高。多分紅就自然提高了市場抗風險的能力。並不是幾個金融大鱷砸盤就能砸回解放前的。


這是我在博客上面看到的一篇文章,講的很透,希望對你有幫助,找了一下鏈接,沒找到,就複製過來了。

中國為什要實行外匯管制

美國和日本指責中國政府干預外匯自由,要求中國實行浮動匯率,放開資本管制。而中國則堅定或者委婉地予以拒絕。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得首先從黃金談起。大家知道,人類最初的貨幣是黃金和白銀。黃金和白銀由於不易變質,產量又不是很多,易於切割,成為了所有國家都接受的財富符號。當時歐洲殖民主義者對黃金產生狂熱的迷戀,他們尋找新大陸的重要目的就是尋找黃金。後來的不少文獻在談到這段歷史時,大都指責資本主義赤裸裸的掠奪財富,進行資本原始積累的罪惡本性。事實上,如果把當時的歐洲看作是相對孤立的整體的話,也就是說,假如掠奪來的黃金主要只在歐洲內部使用,那麼這些黃金對於歐洲來說,談不上什麼原始資本積累,而只是相當於貨幣擴張而已。簡單地說,歐洲黃金的增多,就跟今天的多印鈔票一樣,輕度的黃金擴張可以刺激經濟,而過分的黃金擴張只會讓經濟發瘋。

當然,黃金總量如果不增長,就跟今天的中央銀行停止發行鈔票一樣,經濟也會因為缺乏足夠的貨幣而停滯蕭條。黃金就其質地來說,非常適合作為貨幣。但是它並不是具備貨幣的所有要求。這體現在它的供應上。黃金的供應是自然決定的,有時候多有時候少。而國家經濟的發展往往需要穩定的貨幣供應。特別是世界經濟發展到一定總量時,黃金就再也跟不上經濟的增長,而成為經濟的制約因素。

在貨幣的進化過程中,開始出現紙鈔。最開始的紙鈔就是借條。銀庄(相當於今天的私人銀行)發出紙鈔,拿著紙鈔的人可以在銀庄的各個分庄換取銀子或者黃金。由於發出去的鈔票隨時都可能換成黃金或者銀子,所以各個銀庄必須在有等量的黃金或者銀子時,才敢發鈔票。這就是大家常常聽說的:發放鈔票要以黃金外匯等儲備為基礎。當然,這種說法反映的是當時的現實。有些學經濟的還用這句話來解釋當今的貨幣政策,就是胡扯了。

在銀庄發放鈔票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可以比黃金或者銀子擁有量更多的發鈔票??因為鈔票不可能立刻要兌換成黃金。特別是對於那些大銀庄,他們的鈔票因為信譽好,甚至可以直接像黃金白銀那樣來買東西,人們也就不在乎是不是一定要兌換成黃金白銀了。這樣,銀庄發出的鈔票遠遠超過了其黃金白銀擁有量。這就是信譽貨幣的始端。它意味著,貨幣可以憑空的印刷出來。但是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這種擴張都是通過信貸完成的。因此不少經濟學者堅持:即便貨幣可以憑空創造,但是也只能以信貸的方式進行擴張。這種說法完全沒有理論依據,我可以預言,如果說貨幣財政政策要進行改革,那麼首先將會在貨幣的發行方式上對傳統理論的突破。

由於銀庄發放鈔票可以超過它實際擁有的財富,只要不發生擠兌,它就實質上是佔有了這些多餘的財富。這就類似於現代國家發行鈔票的貨幣稅。同時鈔票由私人發行,也不利於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所以在貨幣的演化過程中,國家開始集中發鈔權。國家發行鈔票,最初也是以黃金作為本位,也就是國家要擁有多少黃金才發多少鈔票,鈔票可以自由兌換黃金。但是後來隨著經濟的發展,貨幣總量需求增大,黃金開始緊缺,國家不得不在黃金儲量之外發行過量的鈔票。此時金本位崩潰。再後來黃金成為國際間的重要支付手段,國家感覺有必要自己進行掌握,所以國家就開始終止鈔票和黃金的自由兌換,而把有限的黃金用於國家控制。這樣就進入徹底的信用貨幣時代,黃金作為一國內的支付手段退出流通領域。國家發行鈔票完全根據自己的需要,並獲取發行鈔票的巨大利潤。因為他們付出的是紙,印出的卻是錢。

基於同樣的原理,國際外匯市場也走在同樣的演化路徑上。

二戰過後,各國把黃金交放到美國央行,美國按照與黃金的一定比例投放美元。各國都接受美元為世界通用的貨幣。這個過程相對是比較公平的,因為美國要嚴格按照其黃金儲備發放美元,而且各國憑藉美元可以自由提取美國的黃金,因此不存在剝削他國財富之說。但是很快,由於世界經濟的迅速發展,不要說美國的黃金儲備,就是世界的黃金總產量都跟不上經濟的發展,美國要滿足各國把美元作為外匯儲備以及世界貨幣的需要,不得不開始超出黃金儲量來印刷美元。在談到這段歷史時,要糾正一個錯誤,就是美國大量印刷美元,來解決它的外匯逆差,並不一定是因為美國經濟的衰退造成的。即便美國的經濟不衰退,世界經濟的發展也將促使它在黃金儲備以外發行美元。特別是,美國自身的經濟發展越快,就越有多印美元的需求。如果美國的經濟長期處於順差,則美元就無法發到世界上去,也就成為不了世界貨幣。

由於美元發行的總量遠遠超過了美國的黃金儲備,美元相對黃金就再也無法維持以前的比率,美元不得不進行貶值。此時世界掀起拋售美元,提取黃金的熱潮,如果放任下去,美國央行的黃金可能被耗盡,於是美國政府宣布,停止美元與黃金的兌換,美元與黃金脫鉤。這就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垮台。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垮台,不是由於哪個國家的經濟衰退引起的,而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歷史趨勢。

雖然布雷頓森林體系垮台,美元憑藉其歷史慣例和強大的經濟實力,作為世界貨幣的地位仍然不可動搖。而且這個時候美元的霸權開始顯現出來,美元開始作為美國攫取其他國家財富的重要手段而存在。

形象一些說,此時美國類似世界央行。美國發行的美元已經成為信用本位的貨幣。它可以憑空印刷美元,用於購買它國生產的實物財富。也就是說,美國可以用白紙來換取它國的原材料、以及其它實物產品。有人會說,當美國用美元購買它國產品時,其它國家也就獲得了美元,其它國家可以持美元反過來購買美國產品,因此不存在說美國霸權不霸權的問題。這個問題涉及到兩個方面。一個方面與目前美元貶值的問題密切相關,這個在後面我會闡述。這裡我談它的第一方面,就是美元的貨幣稅問題。

雖然擁有美元的國家可以向美國購買產品,從而使得與美國的交換成為等價交換,但是一方面它是各個國家的重要外匯儲備手段,隨著經濟的增長,儲備也會逐漸增多;另一方面美元作為世界貨幣,它必定要在世界其他各國流通,而且世界經濟發展越快,在各國流通的總量也就增長越快。因此從局部看,不斷有美元流出或者流進美國,但總體上,還是以美國向外輸出美元,向內輸入實物財富為主。這就是大家看到為什麼往往都是美國逆差的真正原因。這長期停滯在美國之外的美元,就是美國向各國收取的貨幣稅。美國憑藉貨幣稅的特權,直接無償掠奪別國財富。因此大家再看到美國對世界上其它國家進行援助時,應當知道它可能僅僅歸還了從這些國家掠奪過來的部分財富而已。同時大家再看到美國逆差,而且美國拚命指責其他國家造成它的逆差時,千萬不要輕易得出美國真的吃虧的結論,它是在賊喊捉賊,流血的說不定恰好是你自己。

的確,如果美國美元輸出過多,這些輸出的美元如果反過來購買美國的產品,無疑是美國財富的損失,其收的貨幣稅就少了。所以,美國採取了另外一個措施:貶值。我個人相信,美元保持一定時期的穩定,然後貶值,然後再保持一定時期的穩定,然後再貶值,是美國的一項長期既定戰略而不是什麼突發危機使然。當其他國家都儲存太多的美元儲備後,例如中國這樣的國家不吃不喝勒緊褲腰帶的積累了3000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美國就開始考慮貶值了。美國貶值貨幣主要通過降低利率,擴張財政支出,以及央行干預來完成。通過這些措施,使得美元供應量增大,美元貶值。美國的降低利率和擴張財政支出,對本國經濟也要造成影響,譬如經濟可能過熱。但是美國對於國內經濟,雖然我並不能斷定它是有意為之還是對經濟運行還不是太熟悉,總之在它執行美元貶值手段時,嚴格的控制了國內的需求,也就是說通過供需失衡,使得美元利率下調,美元貶值,同時美國的經濟還不過熱。我已經聲明,不排除是美國對經濟還不熟悉的原因導致其供需失衡。但是,如果換上是我,如果對經濟比較了解的話,不排除不採取某些相似手段。特別是美國剛剛完成一場戰爭,也給貶值造成了有利條件。

假使美元貶值10%,則中國外匯儲備硬生生損失300-350億美元。放之世界,各國又要損失多少?美國又要掠奪多少?

當然,美國雖然容許一定的逆差,但是逆差太大,給它帶來的影響也是不利的。美國一方面通過貶值減少逆差,另一方面,特別是小布希執政,削弱福利,經濟萎縮,失業增加,因此增加出口外貿需求就成為拉動經濟的重點。美國出口產品多是附加值高的高科技產品,出口再多,對於美國的實物財富減少也影響很小。所以增加出口,並以出口獲取的財富用來進口低附加值的實物財富,也是美國經濟的重點。而美元貶值,降低了其出口價格,增加了出口。

以美國和中國兩國而言,美元貶值,人民幣升值,對於今後的進出口影響自不必說,最狠的一招還在後面。

美國和日本指責中國政府干預外匯市場。其要求主要有兩個,一個是人民幣要升值,一個是資本市場管制要放開,也就是說資本可以自由兌換。這兩個要求足以對中國經濟構成致命的殺傷力。

一種貨幣的貶值可以有多種手段。例如美國,是通過調節美元利率等國內經濟政策手段來實現。但是這種方法運用不當的話,往往會傷人一千,自傷八百,因為這些國內經濟政策不但影響外匯市場,還威脅本國國內經濟。坦率的說,這也是西方經濟理論本身的缺陷導致的。而中國採取的是另外一種方式,就是直接通過央行的買進賣出,來保證外匯市場人民幣的匯率。同時中國還採取資本管制,資本並不能自由進出中國市場。因此中國可以在相對屏蔽本國經濟的情況下對外匯市場進行干預。但無論如何,貨幣是否貶值,大多都是由政府政策決定的。無論美國也好還是日本也好,其貨幣的貶值都是政府干預的結果,而不是什麼他們口口聲聲說的市場、自由。日本有官員說雖然利率由政府決定,但是匯率應當由市場決定的說法簡直是搞笑,這是典型的話語霸權。都是干預手段,都導致貨幣貶值的後果,難道惟獨你那種干預是市場經濟,我這種干預就是政府干預?說句實話,目前西方通行的外匯體系本身就有很多缺陷,難道彌補這些缺陷,不跟你犯同樣的錯誤就是政府干預?

他們的真正目的,除了上面說的以外,還在於一個更加陰險的措施。

在他們要求人民幣升值之時或者之前,美國或者日本的金融投機家開始把大量資金暗地流入中國。如果中國資本市場開放,這種流入就更加容易。資金流入中國後,兌換成人民幣,等著人民幣升值。人民幣升值後,這些金融大鱷就開始拋出人民幣,購買美元。中國央行不可能也跟著拋出人民幣購買美元,如果那樣的話人民幣的匯率就會下跌。中國央行為了維持人民幣匯率,必須購買人民幣,拋出美元等外匯儲備。本來中國的人民幣之所以表面上看要升值,是因為中國經濟失衡,需求不足,物價低迷,大量人民幣游移於市場之外的結果,特別是近年來大量資金外逃,據統計外逃資金達3萬億之巨,並不是人民幣真的就該升值了。

如果那時資本市場開放,外逃資金加上中國本土藏於地下的人民幣傾巢而出,再加上金融大鱷利用金融槓桿,以一元資金調動十元的比率,來衝擊人民幣,可能最終有兩個結果。比較樂觀的結果是中國央行外匯儲備足夠,最終咬牙撐住了人民幣匯率,但是此時由於已經大量的拋出美元,所以外匯儲備也是損失殆盡,國家經濟倒退幾年乃至十多年。第二個結果更為恐怖,就是央行發現無法支撐,最終放任人民幣匯率變化。此時人民幣匯率將一路下跌,人民幣越下跌,人們越是拋出人民幣,越拋出人民幣,人民幣匯率越下跌,直到最後崩潰為止。這就是東南亞金融危機的翻版。到那個時候,中國徹底萎靡不振。

這是人民幣升值可能帶來的最嚴重的後果。即便中國仍然在資本管制,但目前各種投機資本仍然通過各種途徑進入中國200多億美元就是跡象。

那麼,可不可以人民幣不升值,但資本放開管制呢?如張五常主張的那樣?相形而言,我寧願人民幣浮動一下匯率,同時不開放資本兌換,也不願意固定人民幣匯率下開放資本市場。因為浮動匯率,遊資要來衝擊人民幣,至少我可以通過行政手段加強管制,而開放資本市場,在目前人民幣總體上看可能反而是貶值的情況下看,如果國外金融大鱷連同地下人民幣狙擊中國,即便人民幣不升值,也可能耗去大量外匯儲備,經濟遭受重大損失。

從另一方面,我們又不禁要問,即便美國不耍手腕來搶奪中國手中的外匯,外匯對於中國就有什麼意義嗎?

長期以來,中國由於教育、社保福利等政策上的失誤,以及中西部經濟差距、城鄉經濟差距的進一步增大,致使內需嚴重不足。內需的不足又導致工資進一步降低,反過來又致使內需進一步下降。所以中國把經濟的發展寄託於外需,希求通過外貿把產品賣出去。但是中國的產品多是低級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主要是靠廉價。而這種廉價又主要依靠中國的廉價勞動力來完成的。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如果長久的壓低勞動力的工資,則國內內需將沒有啟動的可能,中國會進一步依賴外需;而依賴外需又需要再壓低勞動力的工資,以在國際市場上競爭,而壓低勞動力工資又將繼續壓抑內需。

現在抽出身來回看我們的國內經濟,當真是一幅奇觀:

我們不斷的生產大量產品源源不斷的輸往國外,換回大量的外幣,國內人民卻無法消費。換回的大量外幣又被國家通過購買美國等外國的國債等方式,流回美國等國家。這樣,中國以紙幣標誌的GDP不斷增加,但是用於國內消費的財富卻不見增長甚至可能下降。又由於內需不振,外需就佔了總需求的相當比重,所以人們就以為外需更加重要,進一步不惜抑制內需來擴張外需,於是國家經濟進一步走向歧形。其表現形式是外匯出現大量順差,國內需求萎靡不振。

一國經濟,根本應依賴於物質財富的消費,此種消費是下一輪物質財富再生產的源泉,怎麼能守著幾張花花綠綠的廢紙來富強邦國。美國常年保持外匯逆差,卻成為了經濟超級大國,非常重要的一點便在此。中國外貿所得外匯,不用於購買國外相應物質財富以供國內發展,別說4千億美元儲備,就算有4萬億美元又與廢紙何異?可嘆了枉自緊縮了國內需求,卻是與他人作嫁衣裳。

外貿之輸贏,不在你逆差還是順差,而在你產品的附加值是否高。倘若產品的附加值低,你順差越多,國力便越是衰退。不過此經濟分析,不是此文內容,放作以後分析。目前中國央行正竭力抑制人民幣升值,其採取的干預方式乃是標準的西方宏觀貨幣政策,即買進美元,拋出人民幣。為防止拋出人民幣導致通貨膨脹,另一方面又緊縮銀根,削弱正常途徑的貨幣投放數量,以求達到一國貨幣總量的穩定。這種方法非常危險,因為雖然好象總量上貨幣穩定,但是加強了經濟的不均衡,正常的商業運作被緊縮性的貨幣政策限制,拋出的人民幣卻大量的游移於市場之外。結果中國的經濟將處於這樣一個兩難境地:經濟繼續緊縮,需求繼續疲憊,而大量人民幣成為地上懸河,隨時可能崩潰。因此正常經濟一旦稍有起色,央行就不得不擔驚受怕,怕這懸河垮了,造成通貨膨脹,所以收緊錢口袋。而收緊錢口袋,經濟便沒有起色。所以兩派經濟學家吵架,一派說中國經濟要通貨膨脹,一派說中國還在通貨緊縮,都有道理又都沒有道理。關鍵怕的就是這道懸河,是懸在頭頂上的一柄劍。如果沒有這道懸河,中國經濟究竟是緊縮還是膨脹,局勢就會明朗,爭論就會少得多。

中國經濟要正常運轉,必須削掉這道懸河。加強對壟斷利潤的稅收,加強打擊資金外逃,實行財產登記制度,增設遺產稅。加大教育投入,加大社保醫療等公共福利設施投入。切實保障工人權利,提高我國勞動力素質,不要老是以廉價勞動力為榮。把外向型經濟轉為內向型經濟。以上措施,可以相當於中央銀行緊縮銀根給投資造成的影響一樣,但是卻可以刺激投資的積極性和增加消費,削去懸河,因此與僅僅緊縮銀根不可同日而語。對於目前的外匯儲備,除了保留必要的用來穩定市場的部分外,應當用以購買戰略資源或者技術,通過這種方式把美元拋出去,以絕國際社會之話柄,並同時讓外匯切切實實地用來建設中國,而非像守財奴一般抱著外匯壓箱底。要是中國以後被迫拋出美元之時,是通過吸納人民幣來拋出美元,中國央行還自以為是執行外匯調控政策,則中國數十年之積累,轉眼便灰飛煙滅,一場空矣!


有不少朋友對於國家為何如此嚴格得進行外匯跨境匯款管制,不是非常理解。這裡簡單跟您聊兩句。

國內有一位姓陶的老乾媽,做的辣醬口感好,工藝獨特,遠在澳村的小夥伴們都愛不釋手。於是有一天,陶老媽子向澳村出口了1000萬人民幣的老乾媽辣椒醬,澳村支付給陶老媽子貨款200萬澳元(假設澳元兌人民幣的即時牌價為5:1且一直維持不變)。

但是,由於外匯管制,澳元在國內無法流通。於是,國家印了1000萬嶄新嶄新的毛爺爺,支付給了陶老媽子。沒錯,那200萬澳元,就變成了國家的外匯儲備。

世界的另一頭,有個叫美聯儲的臭流氓,仗著其他國家在大宗交易上都必須使用美元,於是偷偷摸摸大把大把的印著美鈔,四處揮霍。其他國家,看在眼裡,恨在心中。怎麼辦呢?於是,大家一起全都開始印起自家的鈔票來。

這些國家當中,天朝是非常聰明的,老美不是玩命地印美鈔嗎,我就卯足勁印人民幣,比你印的多得多。這樣,我用人民幣換美元就不虧了。

可是,不走尋常路的解決問題,解決一個,必然會出現一個新的:通貨膨脹。印了那麼多錢,物資總量卻沒有增加,物價必然飛漲。話鋒一轉,天朝不是一般的聰明,只要挖個坑,將國內多印的人民幣埋進去,不要讓它流進生活必需品市場就可以了。於是,挖了兩個坑:股市和樓市。反正,只要不讓多印的錢,流進老百姓生活必需品市場,控制好日常消費品的物價,就行了。那麼,這兩個池子如何蓄水呢?簡單來說,就是通過槓桿,將居民手裡的現金和未來的收入,鎖定在房產市場和股市中。房產通過貸款,股市通過套牢割韭菜。

話說在另一頭,有一位姓蔣的先生,十多年前在上海,花了50多萬買了一套3居室自住房。這些年由於國內房產市場扶搖直上,短短几波行情,就把他的房子推到了1000萬的房價。平白無故多了這麼大一筆錢,於是乎,蔣先生心一橫,將房子賣了1000萬人民幣。換了200萬澳元,全家移民去澳村了,弄了套大別墅,喝茶釣魚,享受萬惡的資本主義去了。

可就在這個時候,問題出現了:買蔣先生房子的那個人,就是陶老媽子。買房款正是賣辣椒醬的那筆錢。

買賣講究你情我願,又有什麼問題?

問題就在於:陶老媽子手裡這1000萬人民幣,是央行印出來的新票子,轉了一圈,又回到了銀行手中,相當於國內人民幣大水池裡,多了1000萬新紙錢。可是,澳村買辣椒醬支付的200萬澳元,轉了個圈,又回到了澳村手中。這一來二往,辣椒醬被澳村拿走了,外匯又被澳村弄跑了,只留下了自己印的那1000萬人民幣的紙錢。國內的紙錢越來越多,實體附加值的產品不斷售往海外,但是外匯儲備卻越來越少。

當然,一定有朋友會問,蔣先生房子的不是別的剛需購買的嗎?他不是問銀行貸的款嗎?他自己要工作才能有工資,工資還房貸,都是真金白銀啊。這裡我想說,這位買家無論是誰,他的錢就是國內人民幣大水池裡的錢,跟陶老媽子的那1000萬貨款,沒有本質區別。本人舉上面的這個例子,只是便於讀者有一個更直觀的感受。從經濟學角度來說,這1000萬,與那1000萬,本質上是一樣的。

回到主題,將近四十年的改革開放,為國內經濟帶來了飛躍發展和繁榮。可是,之前說好的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再帶領其他人共同富起來呢?結果是先富起來的這幫朋友們,懷揣著從改革開放中獲得的巨額財富,跑到海外去了,給國內僅僅留下了一片負債。這一現象,尤其以最近兩年最為嚴重。

中國人民銀行今年1月7日發布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0105.17億美元,較11月底下降410.81億美元。2016年外匯儲備累計下降3198.44億美元。

國家非常聰明,自然早就看到了這一點。於是,才會在去年國慶節出台史上最嚴格房產調控政策,才會在之後對外匯的海外匯款進行極其嚴格的管控,為的就是防止國內嚴重的通貨膨脹和國富的巨額外流。


一般認為,外匯 管制 是指一國政府為平衡 國際收支 和維持本國貨幣 匯率 而對外匯進出實行的限制性措施,或者說,是一國政府通過法令對 國際結算 和 外匯買賣 進行管制的 國際貿易 政策。這種說法,掩蓋了當初各國實施外匯管制的主要意圖,從而為推翻外匯管制政策打下了基礎。

  外匯管制的主要目的,是維護貨幣主權,防止外來貨幣侵犯國家的貨幣和經濟主權。考察戰爭年代,可以更清除地看到這一點。在戰爭年代,外匯管制是各國的通行做法。沒有外匯管制,敵 對國家拿著紙印的貨幣,就能買走國內的物資,等於讓敵人可以用紙印的貨幣欠條,就可以拿走我們的戰爭物資來對付我們了。尤其在西方國家,各國上層流行通婚,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在戰爭時期,對本國喪失信心,選擇支持敵國的例子,在歷史中比比皆是。

  二戰前,真正的國際貨幣是黃金,由於英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殖民地,加上英國政府承諾英鎊可自由兌換黃金,在殖民地推廣,從而成為當時使用最多的國際貿易結算貨幣。戰爭發生後, 各國不僅對外國貨幣進行管制,而且對黃金進行管制,貨幣不再可自由兌換黃金了。二戰前的1930年代,由於發生經濟危機,西方各國首先開始了經濟戰。那個時代,除了西方國家,真正獨 立的國家所剩無幾,基本都是西方各國的殖民地和名義上獨立的半殖民地。因此,西方各國開始的經濟戰,實際上就是世界範圍的經濟大戰,各國都管制黃金,限制黃金出入境,取消貨幣可 自由兌換黃金,當時形成了三大貨幣區,美元區,英鎊區和法郎區,這是三國在其統治的殖民地推行自己貨幣的結果。

  嚴格的外匯管制,首先是將黃金外匯等化為國有,禁止民間持有,民間在進口商品需要兌換外匯時,需要經過政府批准。早在1933年美國總統羅斯福就發布命令,禁止美國民間持有黃金,由 美國政府統一管理黃金。當時西方各國,包括英國取消貨幣可自由兌換黃金後,貨幣都成了法幣,普通老百姓早已多次品嘗過法幣的貶值問題,例如,1924年前後德國紙幣的崩潰;美國也 在很長時間裡,由商業銀行承諾發行可兌換黃金紙幣,但是,商業銀行容易倒閉,使這種紙幣變成廢紙,美國也每隔幾年就發生大規模銀行倒閉事件,使大量鈔票變成廢紙。因此,在西方 各國對抗時期,無人願意使用外國的紙幣,從而自動屏蔽了外國貨幣的流入。戰後30年,西方各國也一直實施外匯管制,尤其管製作為投資資金的外國貨幣特別是美元的流入。

  現在各國都使用法幣,人們都習慣於使用法幣。由於各國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人們更願意使用經濟發展水平更高國家和經濟體的貨幣,但是,帶來的問題,就是大家減少使用本國貨幣,使 貨幣主權喪失。

  歐元的產生,突破了很多傳統的概念,尤其對貨幣主權概念產生了衝擊。這是歐元區各國自願相互融合經濟的手段,而且各加入國共同擁有歐元增發的主權,歐元增發收益也由各國共享,這 與殖民地使用殖民國家貨幣的代用券,是有本質區別的。

  在市場機制下,貨幣主權是國家經濟主權中最重要的的權力。當貨幣主權被外國政府佔有,外國政府增印貨幣,就可以佔用我們的各種經濟資源,佔有我們的資本。我國央行從1995年開始以 外匯儲備為發行依據,交出貨幣增發主權以後,到2004年,僅幾年時間,我國開放的28個行業中的21個行業的前5大企業都被外資控制,其原因就在此。讓民間持有外國貨幣,簡稱外匯 ,等於讓渡我們的貨幣主權,其實際效果相同,同樣會導致大量經濟資源被他國佔有。我國央行鼓勵藏匯於民,放鬆對外國貨幣的管制,讓外國貨幣在金融市場上流通,等於放棄貨幣主權。 即使國家央行今後不再依據外匯儲備增發貨幣,收回貨幣增發主權,由於外國貨幣在民間的流通,已經侵蝕了很大一塊貨幣主權,外國資本家一樣可以佔有我國的經濟資源。國民黨統治中國 時期,當時美元就可以在國內流通,加上國民黨政府濫發貨幣,當時人們就更願意儲存和使用美元。

  其次,要達到維護國家貨幣主權的目的,我們在實施嚴格的外匯管制制度下,國家還需要實行對外貿易平衡政策,只持有少量外匯。央行增發貨幣,主要是購買各種債券,其中購買國債是主 要途徑。而政府儲備大量外匯,不論是使用財政收入,還是使用國債,都是使用自己的貨幣,這個貨幣都來源於央行,都是使用貨幣購買的外國貨幣,從而都是導致本國貨幣成了外國貨幣代 用券,讓渡貨幣主權。杜絕讓渡貨幣主權的唯一途徑是國內沒有人和機構持有外國貨幣。這在現代社會是難以做到的,除非學美國,將我們發行的人民幣變成國際貨幣。但是,我們可以象毛 澤東時代那樣,通過外匯管制,只持有少量外國貨幣,從而減少貨幣主權被侵蝕。

  毛澤東時代,我國實施的是嚴格的外匯管制,包括外幣所有權屬於國家,嚴格禁止外幣在我國市場上流通;國家只持有少量外匯,最多時也僅有幾億美元外匯,從而很好地防範了外國貨幣對 我國經濟主權的侵蝕。美國推銷貨幣可自由兌換,是因為美國政府通過軍事和經濟威脅,讓美元成為很多關鍵物資的貿易結算貨幣,從而讓各國無法在國際貿易中不使用美元,從而在自由貨 幣兌換下,可以更多地被個人和企業持有和使用,可以侵蝕他國貨幣主權了。

  直到現在,西方各國仍然對外國貨幣進行一些管制,尤其管制外國貨幣以投資名義的流入,完全自由的貨幣兌換是不存在的。在日本和西方各國,外國資本佔有比例較低,大都不到10%, 遠低於我國。我國出口量60%來自外國資本家,這一比例遠大於西方各國。早在六十年代,法國和德國當政者就批評美國貿易逆差下的投資資金,實際是法國和德國貿易順差,儲存在美國 的美元,等於是法國和德國提供的;而且讓美國增發美元,就能增加對他們的投資,是經濟殖民化。

  現在我國號稱是外匯管制國家,實際管制水平很低,低於很多西方各國。我國政府官員統計[8],一般貿易已經沒有管制,資本項上真正得到管制的不到15%,85%以上領域都基本放開了,只是 西方不承認。央行推行藏匯於民政策,讓金融界放開了外國貨幣的流通,商業銀行可以存儲外國貨幣,可以放貸,可以抵押外國貨幣到銀行貸款等等,等於經濟體中貨幣主要使用者企業 之間已經可以使用外國貨幣做交易工具了。所以,我們的經濟主權早已被西方侵蝕,經濟產出大都被西方免費拿走。根據中科院一項研究報告, 2011年美國從我國拿走的財富高達3.66萬億美 元,等於當年我國國民產值一半。美國哈佛大學尼爾弗格森教授總結為「中國負責生產,美國負責消費」的經濟模式。也就是說,中國實際上早就成了美國的經濟殖民地。隨著大量 產品出口,我們的資源隨之流失,帶來的是資源走向枯竭,環境嚴重惡化,已經給我國人民帶來無法挽回的損失了。產生這種後果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放棄了貨幣主權,包括放棄外匯管制, 讓外國貨幣在中國流通。

  二戰結束後,美國統一了西方,蘇聯崩潰以後,東歐等國也加入了美國經濟體系,成為美國對付中俄的主要工具。中美關係雖然不是處於冷戰和熱戰狀態,但是,一山不容二虎, 中國除非甘 心被美國統治。由於中國文化凝聚了世界最多的人口,即使在最窮困羸弱的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也能抵擋和挑戰美國為首的西方聯軍,美國必然要象肢解蘇聯一樣,肢解中國,才能徹底消滅 中國挑戰美國的潛力。2010年,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接受澳大利亞電視記者時說,「如果10多億中國人口也過上與美國和澳大利亞同樣的生活,那將是人類的悲劇和災難,地球根本承受不了, 全世界將陷入非常悲慘的境地」。暗示美國人要維護自己的生活水平,必須遏制中國,防止中國人富裕起來。如果我們象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俄羅斯那樣實行貨幣自由兌換,交出貨幣主權 ,必然象俄羅斯一樣,被美國從內部瓦解我們的金融體系和貨幣體系,使我們的經濟遭受俄羅斯一樣的崩潰,給中國人民帶來一場經濟災難,導致千百萬人死亡,國家內亂和分裂。美國 人在上個世紀下半葉,嘗試了在朝鮮和越南的熱戰以及數十年的冷戰和封鎖,無法戰勝我們,只好通過交往來遏制中國,所謂遏制中國戰略,仍然是以中國為敵的戰略,只是表面上不再宣稱 中國是敵人了,其實,美國精英,包括美國現任總統,如小布希,都曾一再公開宣布中國是美國的戰略對手,在美國的主流媒體和學術雜誌上,經常會有以中國為戰略敵人的文章。我們 忘記了這一點來制定國策,取消貨幣管制,搞貨幣自由兌換,交出貨幣主權,已經給中國人民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了。


開放外匯,憑崇洋心裡,憑美國吸引力,國內的觀商可以合法或不合法把中國搬空,你們信不信。其實他們也是肉,其實是美聯儲可以把中國搬空。什麼時侯人民幣比美元牛了,放開才有利,你們不是喜歡人民幣嗎?拿你們的礦產,人力,市場來換呀。


外匯管制的另一個側面是為了保持人民幣的幣值來支撐出口壓低進口,本質上實則早就應該取消。

同時邀請一下本人的朋友: @水橋舞

最初的目的:

最開始進行外匯管制,是由於中國剛剛進行市場經濟,需要一定的保護(畢竟受社會主義觀念影響,這一點上那位先生及他的同志們力排眾議要改革開放是難能可貴的,這一點某種程度上可以掩蓋他的另一個行為。)

過程中的問題:

但是放到當今,卻非常的不合適。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出口型國家,以出口大量的商品為主,其中多以自然資源,低端商品,服務產品……等

這一點上,看似很好,中間卻有了一個步驟:假設中國企業賣給美國商品(美國是中國的最大貿易國),得到了美元,而由於外匯管制,外匯被截下,那麼中國政府就會給予中國企業同等匯率的RMB。

這裡,我們有必要運用經濟思想來理解:貿易(交易)本身實則是雙贏的。但是這個中間過程的外匯管制增加了不和諧的因素:如果正常情況,企業拿到美元有兩個選擇:1運用美元購買美國的商品 2根據情況換成RMB。

這個過程,由於外匯管制,只有被變成人民幣一條路徑。

But,RMB怎麼來?中美龐大的貿易額其中的外匯如果要換成RMB,則必須由政府接收並給予,那麼這些支付給企業的RMB要麼通過稅收,要麼通過通貨膨脹來應對。

前者很難,因為稅收雖多但是不能抽出支付如此龐大的中美貿易,只能支付給後者,通貨膨脹的後果:物價上漲,債務持有者遭到損失,儲蓄遭到損失,並且人民幣的幣值會受到貶值(當前之所比如此是因為對人民幣有需求,導致兩者抵消了很多)。這也是為什麼這些年中國的物價上漲的一個原因;

另一個方面,實則很恐怖。

如果正常情況下,企業拿到美元,會根據情況自行決定,大部分而言會選擇用美元去美國購買商品,但是由於外匯管制,情況就不同了。

這些美元拿到了政府手裡,政府會如何運用?如此龐大的外匯很難得到政府機構的運用,所以中國政府選擇了大量購買美國國債或投資援助給其它國家,比如習對外大量的…(我們只需要看一下新聞與有關部門的資料就會發現)。

恐怖之處在於,問題上想到於:因為我們沒有購買美國的商品而是主要選擇購買美國國債(為什麼不稱國債是商品的說法在於國債的目的不在乎使用消費而是為了不讓手頭的美元遭到損失,因為美聯儲也在通貨膨脹!!!)

相當於美國在出口美元,而中國在出口商品 (這個說法我是引用了瓦特.布拉克 Walter Block 比喻當年美國針對對於美國與日本貿易的說法)。

但是現在是法幣制度,貨幣價值在於政府的擔保而不是以往本位制的情況,相當於:美國在出口一堆印有圖案的紙片,而中國卻在出口實打實的商品。

我們引用彼得.希夫的說法(Peter.D.Schiff):

「美國政府印紙幣, 中國政府也印紙幣, 美國印紙幣為了還債, 中國印紙幣為了救美國。美國政府用紙幣給美國人民換來中國商品, 中國政府用紙幣從中國百姓手裡奪走商品讓美國人享用。從中國奪走的還不只是商品, 還有資源環境各種子孫後代的長遠利益。中國百姓得到了什麼?……生產的商品出口到了國外,由出口商品換取的美元也借給了國外,而把由此增發的人民幣留在了國內市場上,變成了沒有任何商品做基礎的"純粹廢紙"。由於這些增發的"純粹廢紙"與現有貨幣一樣流通,必然會造成現有貨幣大幅貶值和物價大幅上漲。結果就是中國老百姓不僅損失掉了出口商品那部分財富,連手裡的貨幣財富都在遭受貶值損失。

此時,如果我們在聯繫上奧地利學派的經濟周期(又譯為商業周期或景氣循環)理論結合上中國從08年開始的大量信用貸款,房地產及其產業鏈(比如為了造房子需要水泥,鋼,而為了銷售需要中介,廣告…) 最近的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我們有十足的理由得出一個不好的結論。(如果想要了解奧派理論歡迎閱讀《人的行為》《人,經濟與國家》)

總結:所以我們可以從另一個層面上來理解外匯管制問題,與之前的其他答主所言的政治角度(他們的說法屬於政治說法)不同,我們從經濟學角度來理解,可以得出一個相反的結論: 外匯管制需要改變。

亞里士多德在《政治學》里說:「政治是第一科學」。在古代,非常正確。但是在自資本主義建立以來,政治的地位已經下降,越加的越受制於經濟因素,歷史上因為經濟問題而下台的領導人(不論是民主制,共和制還是強人政治)越來越多,這在古代是不可想像的。

這裡倡導各位閱讀經濟學或經濟思想方面的書籍與知識,增加一個角度來理解現實,而非停留在單一政治維度或貨幣戰爭學上。

畢竟,生活對於人民而言,更重要於政治。

參考書目:

瓦特.布拉克《百辯經濟學》(台版)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人的行為》(夏道平譯本)

彼得.D.希夫《國家為什麼會崩潰》及他的演講

邦雅曼.貢斯當《古代人的自由與現代人的自由》(上海人民出版社版)

亨利.黑茲利特《一課經濟學》

吉恩.卡拉漢《真實的人的經濟學》

並且引用了部分奧地利學派生產結構理論。


2017.09.21 更新

前兩天看到了推送的高贊推送,瀏覽了下就關了,後來發現自己下面突然多了幾個支持的朋友,就想著找時間更新一下。

個人還是很尊重知乎這個平台的,不希望看到有人套著經濟學的外衣,拿著挑動人們情緒的幌子,說些混淆視聽的話,來為自己招攬流量。(也許我學的經濟學跟某些答主不一樣吧)

重要的事情再強調一遍,貨幣(現代金融通體系下的代幣)的本質是信用。為什麼這麼重要呢,因為貨幣作為信用,根本不是靠印刷來擴張的。如果你身在金融系統,想必深有體會,如果不是,歡迎去搜索這麼一個視頻,「懂了這些之後 才知道如何去賺錢」,看完你應該會有所收穫。信用的擴張通過中央銀行和國家財政完成,並不需要印太多鈔票(印鈔票是為了滿足市場現鈔的需求)。信用的控制保證了現代金融體系的有效運作,也不可避免的產生了通脹。通脹是維持現代金融系統的一種手段,溫和的通脹就像潤滑劑,可以讓金融系統有效運作,而惡性通脹或者持續通縮會帶來金融災害。經驗再三證明,市場這個無形的手是把控不住這個內生因素的,而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就是駕馭資本系統的另一套工具。

貨幣政策的調控不是針對個人的行為,而是針對宏觀經濟做出的決策。外匯市場太大了,不是什麼一千萬一個億的事情,至於你賣不賣房子去享受人生,都不是貨幣政策所關注的。當我們在考慮自己為什麼一年只能換這麼多外匯的時候,也請想一想,中國作為世界工廠,有這麼多企業,他們做進出口貿易,需要匯率的穩定,一年十幾二十的利潤率,經得起匯率的大起大落嗎?從事製造業的勞工希望失業或者減薪嗎?失去信心後造成的經濟危機是不是傷害了很多人呢?高外匯儲備並不是最理想的狀態,但抱怨容易,解決問題總是很難。

美聯儲QE可恥,是因為它有可恥的資本。美元之所以叫美金,是因為美元背後是美國的國家信用背書的。然後濫發貨幣消耗的也是美國的信用,誠然,QE似乎看起來是棵搖錢樹,也會有搖塌了的那一天,你看,9月21日聯儲還不是確定要縮表了。

貨幣政策不可能照顧到每個人的感受,外匯管制也是階段性的政策,而貨幣政策的特性就包括了需要有長期性和可預測性,這是這個階段跳不出的「枷鎖」。任何事情的發展,都不能脫離實際。

最後多說一句,如果始終不能理解這些政策,推薦看看李敖先生在北大的演講,你可以選一條適合自己的路。


原答案:

首先說蒙代爾三角,即貨幣政策的獨立性,資本的自由流動,和匯率的固定,這三者不可能同時實現。

再說現代貨幣(currency),本質是信用(credit)而不是錢(money),信用是被創造出來的,背後有(國家)信用支撐。對於外匯的需求是因為本國貨幣信用不高,而外匯可以用來做國際結算。但過高的儲備不見得是一件喜事。

外匯儲備的主要成因是進出口差額(net import/export)。目前最大的外匯儲備國是中國和日本,都是出口型經濟體。

中國又是一個出口型的經濟體,並且是勞動力密集型的,成本因素很重要。對內壓榨勞動力,導致購買力不足;對外需要壓低匯率,否則缺乏市場競爭力。(即產品和服務科技含量低,附加價值少)

再回到最初的蒙代爾三角,中國的選擇是放棄資本自由流動。世界每天的貨幣交易量就已經超過中國和日本的外匯儲備總額了。而中國需要匯率穩定,央媽又不可能通過市場手段實現匯率固定和資本自由流通,所以資本管制就成為了必須。

發達經濟體大多選擇放棄固定的匯率,相信中國也會慢慢放開手,不過不可能一蹴而就,畢竟中國這架大牛車轉起彎來不容易。


一個美國人來中國旅遊

2010年,一美國人到中國旅遊,用10萬美元兌換到68萬人民幣。在中國吃喝玩樂了一年,花了18萬人民幣。2011年,他要回去了,到銀行去,因為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到1:5,這位美國人用剩下的50萬人民幣換到了10萬美元。來時10萬美元,回去還是10萬,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另一美國人效仿,也拿10萬美元換了68萬 rmb,花50萬買了套房子,吃喝玩樂花了18萬,想回去了,房子不能帶走只賣了,凈得100萬,剛能換20萬美元,,美國人說我們玩,也是在掙錢..

中國還很高興,因為gdp增長了

這個故事就可以反映匯率和熱錢對中國的影響!很多熱錢就是在干第二個美國人的事,只要用美元換成人民幣,炒房子,等到匯率上升然後賣掉房子換美元走人!

故事到此都在掙錢,ZF高興了,樓市紅火,外國人高興了,掙到了錢,但是等到有一天,房子不再升值,熱錢全部逃走,那市場上就會多出很多很多RMB,那時候中國就會為這個故事買單,你的貨幣不用自己要求貶值,很自然的就像雪崩一樣,現在的升值對老百姓影響不大,但是一旦貶值,那就是全面的通貨膨脹!什麼都買不起了!

所以本人覺得,升值後首先打擊的是出口企業,但是隨之而來的就是RMB被世界炒家們熱炒,炒的滾燙滾燙,然後澆上一盆涼水!

——————————————————想要國家的經濟發展的更快,就需要寬鬆的貨幣政策,寬鬆了又容易導致資本套利。

於是乎中國就這樣啦,一邊是這麼高的槓桿(放房價好高啊),一邊是匯率管制(避免了資產外逃和投機)

我是新手……隨便說說,請噴…


因為實業回報率的低迷,房產經濟進入後半程,用人成本的上升,很多資本開始看空中國經濟。又逢美國加息縮表已經箭在弦上,我國如果按套路出牌的話也是應該跟著加的。

但是我們的房市的擊鼓傳花是不允許貨幣加息緊縮的,因為沒新錢新槓桿進來已經沒人接的住了。一旦遊戲斷了,可能造成恐慌,後果也是難以預測的。

所以人民幣的進入兩難的境地,一方面大資本看空經濟想卷錢出逃,對應人民幣貶值,外匯儲備減少;另一方面如果想讓房市繼續玩下去,又要繼續或者加大寬鬆,這也進一步增加人民幣貶值預期;而且這兩者是互相促進,惡性循環的趨勢,後果是不堪設想的。與此同時,實業進一步惡化……誰都沒有一個能平平穩穩的解題思路了。

所以接下來就是發揮自身優勢,在無路之處硬走出一條。

所以,就有了大佬前一陣說的話,有了外匯管制,房市管制,金融管制,逆周期因子強行回拉匯率,幾個大手掐住了幾個咽喉,與此同時貨幣逐步緊縮……讓雪下的長一點,但是緩一些,預想走一步看一步,把眼前這幾個大山盡量用時間撫平。

但是行政管制始終不是長久之計,如用手壓彈簧,現在壓的越低,以後彈的越高。

接下來會怎麼樣,還請拭目以待。

肉遲早會爛在鍋里;韭菜想長的長,應該要特別風騷的走位了。


出口把國內低端製造業換成美金放在國內,財富集中到一批先富的人手中,說好先富帶著後富,賺來的財富應該用於建設消費購買國外科技資源等,但現在這些人換匯又把財富轉移到國外去購買土地空氣奢侈品教育福利等對於祖國無用的東西, 不鎖匯能行嗎?


本來只想隨便逛逛,但是看這裡的回答,似乎全是來自主流經濟學的shit,於是忍不住了。

中國不可能放開外匯管制,甚至未來還會一步步加大這種管制,這應該說是一種環境下的「必然」,在環境不變化的情況下,就會「必然」發生。

理由很簡單,誠如點贊數最高的那個帖子里寫的一樣,中國是依靠著廉價的勞動力產生生產力的,但其實也不完全如此,至少還得加上一條山寨發達國家科學技術。中國由於某種原因,在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方面,無法與歐美相比,因此科技創新就會落後,這並非是因為投入不多,而是因為資源配置不合理而導致的成果率轉化不高。

打個比方,要想做家用電腦,就必須要有滑鼠,因為家庭用戶不可能去記憶那些複雜的代碼和按鍵組合,但是在資源錯配的情況下,可能滑鼠就不會被發明出來,那麼家用電腦也就不會普及。又因為電腦得不到普及,缺乏後續資本流入幫助發展,計算機水平提升就會很慢,教育效率問題、社會工作效率問題等等,隨之而來。

你沒有辦法想像人們使用算盤或學生用計算器來計算月球登陸。

那麼問題來了,在歐美正確配置資源,不斷發展科技的情況下,而中國由於某種原因,只能依靠山寨和廉價勞動力來賺錢的時候,隨著科技的落差越來越大,必然會導致中國資本的外流。

資本外流怎麼辦呢,錢都被歐美賺走了,那麼就要限制進口、管制外匯,控制資本的外流,不要看現在中國是貿易順差,這本身就是建立在超高的、複合的、真實關稅和禁止某些領域的商品進口的條件之上的。

然而問題就來了,限制了進口和外匯流動,就相當於封閉了自己,讓原先就已經落後的自己和外界進一步隔離,這隻會導致差距的越來越大,最終發生晚清一樣的慘案。

但是不封閉可不可以呢?

答案是不可以。

歷史是有慣性的,假如你在傷害較輕的時候實行了保護主義,那麼在傷害加重之後,你只會加大保護,而不是放開保護。這就是慣性。

正所謂溫水煮青蛙,便是如此。


各位答主跳的很歡嘛~

知乎上就是噴子多,喜歡噴子的看客多,而本公子就是一位喜歡噴噴子的噴子。

外匯管制,可不是中國獨創的,請問哪個國家沒有外匯管制?這是管制的程度不同而已。

很多國家也想像中國政府這樣管制外匯,那也得有能力才行呀,合著你以為各國政府有能力管制外匯而不管制?

許多國家的金融市場都是被歐美操縱的,你想管制?呵呵!你是嫌你的小身板太硬了吧?

中國的金融市場自成體系,是由中國政府主導的,所以才能管制。如果有一天中國政府連外匯都管制不了,那才叫揪心哩!

開放競爭,說得漂亮,本公子看,你們是容易飯吃得太多了,不知道世道艱辛。就你們這群半瓶水晃蕩的金融人才,能競爭得過誰?現在一個個的內心膨脹了,你可知道歐美金融巨鱷的霹靂手段嗎?你拿什麼來競爭?先把自己的身板練硬了,再去爭強好勝,不要只知道紙上談兵。金融市場,你們知道的只是皮毛,沒有見過大風大浪,當真以為自己天下無敵了?

索羅斯和朱鎔基討論金融問題的時候,索羅斯就勸朱鎔基,金融市場不能一下子打開,要慢慢開。這可算是肺腑之言了。近年國內金融市場雖然很有進步,但是與美國的差距依然甚遠。

小狼崽得保護起來,等到骨肉豐滿的時候,再上戰場,天下會是你們的。


因為老爺誠心不讓"人民"(小資及精神小資)爽,讓小資不能像"美國人"一樣當著低配白領兩三年買得起紐約的房,買不過比他們家底厚的。

所以小資要當世界公民,在中國賺錢,存成美元,最好天下小資聯合起來,把中國外匯換光,鬧成東南亞金融風暴2.0,房子掉成白菜價,再拿美元殺回來,買個十套八套的,搖身一變成"社會精英"。

經濟崩盤了,小資就能有北歐福利,歐洲醫療,家家豪車,雙開門冰箱,享受東南亞的廉價人力資源,和七十幾年前的德國小資一樣人手幾個愛麗絲女僕,奔向資本主義烏托邦,畢竟"市場經濟減少貧富差距"嘛。

老爺竟然不讓小資"實現財務自由?",太壞了。畢竟,小資是精英,治國大業不按照小資(看網上帶節奏二手文)的意見搞,一定是非壞即蠢,吃棗藥丸,今年不完明年完,明年不完後年完,後年不完大後年完,大後年不完大大後年完,大大後年不完大大大後年完。。。。。。

知乎精英都這麼認為吧?

所以就要外匯管制。


首先,我特彆強烈的堅決支持國家採取外匯管制。

當下的中國真可以說是牛鬼與蛇神齊飛,漢奸與賣國賊共舞。一大波的金融買辦唯恐天下不亂,美元漲的時候,告訴你中國經濟要崩潰,要趕緊配置美元資產,不然就來不及了!美元跌的時候,告訴你趁著現在低點,趕緊配置美元資產,划算啊!總之就是中國經濟要崩潰,趕緊換美元才能保命。

這群金融買辦還有另外一個稱呼叫理財師,實際上就是金融產品的推銷員。讓你配置美元資產無非就是為了自己拿提成而已。他們哪管什麼對客戶負責對國家負責啊……

再一個就是改革開放以來,一批靠著權錢交易或者是鑽法律漏洞先富起來的人,他們知道自己的財富積累有原罪,所以紛紛想把財富轉移出去,以求終生富貴。

我國大量的石油,糧食都需要進口,而進口這些戰略物資都離不開外匯,所以外匯儲備事關國家安全,務必要採取管制。更何況美國對中國的崛起一直是寢食不安,以華爾街為首的資本從來都沒有放棄過對中國發動貨幣戰爭,如果沒有充足的外匯儲備和資本管制,曾經的亞洲四小龍就是我們的下場。


外匯管制主要管制的是外匯儲備,對於央行來說,外匯是利潤而人民幣是負債,你找商業銀行換取外匯,商業銀行就會拿著錢去找央行,而人民幣就會對消,這就是外匯占款。

國家現在鼓勵人民幣國際化,鼓勵國際收支平衡,鼓勵美元在境外換清楚再回來。你還想著把人民幣還回去換央行的外匯,把國內整通縮?能給你換才怪了。


為什麼不對外匯管制呢?經濟發展就是要儘可能的讓真正創造財富的企業發展,如果某些利益集團意圖通過買空賣空、金融魔術達到不勞而獲的目的,就必須予以迎頭痛擊。

通過匯率搞垮一國經濟是金融戰的常用套路,直接外匯管制,也就停止了金融戰。


什麼東西?竟然有581個贊?

他講了個故事:

結果:

陶華碧的1000萬在中國的池子里。

澳村的200萬依然在澳村的池子里。

蔣先生用50萬的房子換了澳村大別墅。

陶華碧用辣椒醬換蔣先生的房子。

澳村用大別墅換陶華碧的辣椒醬。

到底誰虧了?

不懂不要裝懂,還講故事!

還有人信?!

中國外匯管制原因是中國改革開放初期:

外匯儲備基本為零。

國力貧弱,生產力低、技術落後……基本靠勞動力換錢。

如果不外匯管制,直接被發達國家割羊毛。

外匯管制是築了一個牆隔開中外。

中國人用人民幣衣食住行。

企業賣產品到國外掙的外幣交給銀行,換取人民幣,發工資買材料再出口再創匯再換人民幣……如此循環,積累財富。

不管國外如何波動,基本不會有掠奪中國人財富的機會。

以不外匯管制的泰國為例:

一場亞洲金融危機,泰國二十年積累的財富被西方人洗劫一空!

以沒有外匯管制的泰國為例:

上海1000萬的房大概曼谷350萬。

換成澳幣70萬。

能買的起澳洲別墅嗎?


血汗工廠出現系統性風險,一定得讓趙老爺們先跑路回祖國(美國加拿大等),奴隸們先牢牢關住再說,如果廠子還能經營的走以後還要接著剝削呢,絕不能讓奴隸們帶著家當溜出大門。


給女人帶上貞操帶,是因為什麼?

當然是對自己沒信心嘛


推薦閱讀:

有關交易系統和資金管理的書籍?或者自己如何處理的?
受聘的交易員需要在公司內部公開操作系統嗎?
為什麼工農交建均盈利,中行會三年匯兌損失 93 億?
為什麼美元連跌 6 個月?
非經濟學專業如何系統學習各國經濟數據對外匯匯率的影響?

TAG:外匯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