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如何理解?


因為文字是基於概念 而概念則是對真實世界的抽象 無論你的概念是多麼精美,它永遠浮於真實之上

從佛法的角度來說,任何的文字都是概念法 而佛法的覺悟與智慧則必須來自真實法

文字可以幫你指引方向,而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捅破概念這層有色眼鏡 然後才能看到真相


前半句:因為語言文字的東西一旦有立就會有破,有一就會有一的對立。無法呈現一個圓滿的境界告訴你。即便一個真實無誤的教法擺在你面前,也會有千千萬萬的人去扭曲它。人和人的器量不通。所以不合適人,不可以接受最究竟的教法,一會不信二會不理解。會斷人慧命。後半句:合適的法緣下,師父和弟子相互都要具備:能傳(合適的契機下點化)能受(具備開悟的智慧福報),這樣的條件下,那怕一句日常大家都會說的話,就能點醒人,捕捉到常提的佛性這個東西。它不是可以用思維理解的。


鈴木大拙《禪學隨筆》

==================================

教外別傳

   不立文字

   直指人心

   見性成佛

1:【強調不可依賴文字,即是說,不可依賴智性──而應該直接抓住本心,而這個本心就是真如(Reality) 。】

2:【事實是,這一種解釋還不是解脫的解釋,它未瞭解到佛教「無分別」的道理。禪宗就是應此而生,確認它的方法是「教外」的( 經典之外的) ,並且「不立文字」( 獨立於文字之外) 。下面一則問答說明了這一點:

   石霜問道吾(3) :「你去世之後,如果有人問我佛教的最終真理是什麼,我如何說?」

   道吾未做回答,卻喚沙彌。沙彌應諾。道吾說:「壺裏添滿淨水。」然後他沈默片刻,轉過來對石霜說:「你剛才問我什麼?」石霜又把問題重複一次。於此,道吾站起來走開了。

3:【我想對這四句話做一番分析,藉以看出禪宗的本質。當禪宗宣稱「教外別傳」時,我們可能會以為禪宗得到了佛教的什麼秘傳。但這句話的意義卻只是說不依賴文字或經典】

4:現在我們要看看第三句和第四句「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什麼是「心」、「性」、「佛」?

   「心」並不是指我們日常行思考作用的心、依照邏輯定律思考的心、或心理學家所描繪的那種有種種感覺、情感的心,而是在所有這些情感與思想之下做為其基礎的心。這個心是 cittamatra( 唯心) ──做為楞伽經之主題的那個心。這個心也稱之為「性」、「真如」(svabhava) ,是做為一切之基礎的東西。心可以說是當我們在心理上對思想與感覺的主題向深處挖掘時,最後達到的底層,而「性」則是我們的本體(ontological) 認識所能夠認識的界域。本體認識的界域亦就是心理認識的界域,反之亦然;因為當我們到達其一,就發現我們也在另一之中。兩者只是起點不同;其一向內,其二向外,而最後卻會到達相同點。當我們見到了心,就見到了性;當我們領悟了性,也就領悟了心;它們是同一的。

   那徹悟心的人,他的每一個舉動都與性完美相合,這樣的人就是佛──「覺悟者」。佛乃是性的人身表現。如此我們可以說,性、心、佛只不過是不同的表示法,當我們從不同的立場來指明同一件事情時,我們就用了不同的名詞。而禪宗在它四句話裏所表明的理想,乃是直接去抓住真如,而不要用任何智性、德性、儀式或其他等等做為媒介。


因為語言的本質是一套符號體系,而它在交流中的作用,是建立在交流的雙方共持一套符號體系的基礎上的。但是大千世界,怎麼可能有兩個人擁有完全相同的那一套體系呢?舉個例子,我說「太陽」,A可能會想到太陽升起,溫暖輝煌,B可能會想到「東方的紅太陽」之類,具有政治意味的東西。

同樣的語言,在不同的人心中啟動出不同的意義和情緒,但宗教所要闡述的「道」是唯一的。因此,它在訴諸文字的一刻就註定引人入歧途。只有不立文字,才能破無可破。

純粹宗教外行的個人觀點…說錯請輕拍……


破無可破,豈在文字。


文字只是一種載體,不能傳遞完整的含義。禪宗就是「有完整步驟佛法」之外另外一種教法,一種像佛傳迦葉一樣的,以心傳心,迦葉尊者久滅意根,直接領會佛法含義(迦葉直接看到了佛所看到的,大概如此),不依賴文字這種載體。這種教法直指根本,好多祖師的教學直接從有心、無心、心動等開始,實際上是需要非常深厚的佛法基礎及往世修行的。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不要試圖去說,你不一定說得清楚,而是用用你的心,去感受。


推薦閱讀:

喜歡的女生讓末學開始認真學佛,那她的福德有多大啊?
淫邪的人也可以修行佛法嗎?
禪宗的大徹大悟是什麼感覺?
怎麼看丁嘉麗採訪凈空法師中講狐狸精這段視頻?
佛的什麼經最值得一讀?

TAG:佛教 | 禪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