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恰同學少年」這部連續劇怎麼樣?
從小到大看過最喜歡的國產劇之一。
理想中的青春片就是這樣的,不撕逼不墮胎,簡單的友情和愛情,一群人為理想而奮鬥。如果所有主旋律文藝作品都有這樣的水準說不定我就入黨了。上幾張劇照,光看顏值。
最後是最愛的蕭子升
子升和潤之
小時候看了這部劇以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我對錢楓的印象都是這樣的
然後突然有一天在天天向上里看到他,你懂的……顏值不夠如何才能在大學擁有青春?
曾經我們都幻想著大學時期的崢嶸歲月,
與風華正茂的同學少年,揮斥方遒、指點江山,
在蒼茫大地間,激揚文字,探討誰主沉浮,
何等的意氣豪邁。
再也不用擔心在最好的年紀遇見最好的她卻顧慮於老師的阻撓和家長的干涉,
可以勇敢的展開一場勝卻人間無數愛戀。
但是,他們又何曾想到進了大學只不過是從一個三點一線換成了另一個三點一線,
有顏值的才會滿園花簇,略抱歉的大都遊戲二次元。
那麼,問題來了,
如何才能在大學擁有真正的青春?
2007年的國產青春偶像劇《恰同學少年》其實已經告知我們,
這部講述青年毛澤東和他的小夥伴大學時光的電視劇,身負「紅色主旋律」、「偉人傳記」等枷鎖卻曼妙起舞,紅遍中國。
光是央視,3個月內就重播5次,
芒果台更是憑藉這部劇雄踞當年的收視一哥,
豆瓣評分8.4,單集最高收視8.92%。
《恰同學少年》之所以成功,除了在它身上看不到今天國產青春片的那種自命成熟的倦怠感,
最重要的是它向當代大學生傳達了一個缺失已久的重要訊息——朝氣。
開篇的湖南第一師範校園內,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下,
毛澤東手持書本在有感情的朗讀並默背《少年中國說》,
然後蕭子升、蔡和森和其他同學一一加入,齊聲朗誦,
那場面簡直燃到爆炸。
這難道不就是當代年輕人應該具有的精氣神嗎?
如潛龍騰淵,鱗爪飛揚;幹將發硎,有作其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
他們是一群不甘平凡有志青年,
毛澤東、蕭子升、蔡和森三人是當時動蕩中國時期學生的傑出代表。
三人性格迥異卻志趣相投,爭鋒相對過但也情比金堅,
他們有想法不拘束,個性鮮明,以國家為大任,
成立讀書會,集結一群志同道合之人,先天下之憂而憂。
他們窮嗎?
就物質條件而言,窮到吃碗豆腐腦都要衡量半天。
但就理想而言,他們一點也不窮。
這群連學費都交不起的窮書生追求的不是個人的得失成敗,而是社會之發展、國家之興衰。
他們之間的友誼也著實叫人好生羨慕,
少了無形的不健康的隔膜和不切實際的攀比,
有的是坦誠相待和共同進步。
如蕭子升主動把自己的錢分給毛澤東,易永畦為毛澤東縫補露出好幾個腳趾頭的破鞋子,看到同學的成績下降了,都去關心提醒;彼此之間一起交流學習心得,共同為拯救中華而出謀劃策。
在現實中毛澤東、蕭子升、蔡和森也是真正的好友,
三人品學兼優,是學校的風雲學長,人稱「湘江三友」。
只不過後來毛澤東、蔡和森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理論,都成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的領導人,
而蕭子升則堅持信仰無政府主義,解放後長期旅居國外從事文字教育事業,
三人因為理念不合而分道揚鑣實乃一件憾事。
除了男生之外,劇中的女性也是巾幗不讓鬚眉,
大小姐陶斯詠和向警予是這部劇當之無愧的女主,
她們代表的是那個時代新青年思想運動的女性力量。
當被男校拒絕准入考試資格後,兩人用「向勝男」報名,「勝男」這個名字就是他們沖著性別歧視的考試製度的狠狠打臉,
最終排除萬難,拿下第四名。
而現在的明朗少女呢?
以口號式加油打氣假裝熱血,以傻白甜的形象尷尬賣萌,
哪個更符合當下年輕女性所要達到的要求,不言而喻。
即便是爛大街的愛情,《恰同學少年》也玩出了花樣,
現在的言情劇里,儘是男主基本個個眼瞎,莫秒其名就愛上除了善良就一無是處的女主,還要為她們放棄繼承家族企業,
平凡的瑪麗蘇女主總能引起有顏有錢的霸道總裁的注意。
反觀《恰同學少年》,陶斯詠對毛澤東的單相思,向警予與蔡和森的相互尊重,
他們的愛情都是基於兩人共同的理想,
在一條平等的線上彼此扶持的男女之情,
沒有狗血、撒潑,更多的是以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在青春都會經歷的叛逆上也有重新的定義,
從叛逆的法抗範圍看,今天的男女主基本是因為突然認清這個世界並不是圍著他們轉而產生不滿和憤慨,
叛逆成了病態和頹廢,「我紋身、抽煙、喝酒、說髒話,但我知道我是個好孩子。」
反觀《恰同學少年》,
他們的叛逆不是你對阻擋你的人毫無意義的機槍掃射,是你在與現實的交手中,進一步認清自己,思索價值,明白什麼是你該放棄的,什麼又是你必須堅持的。
如毛澤東由於自己引以為傲的文章被袁忠謙老先生評為低分時的衝動和最後在板倉先生的教誨下幡然醒悟。
而他們之所以能夠成為時代的弄潮兒,成為所有年輕人的楷模,
在於他們深刻的理解什麼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劇中,在當時聞名全國的板倉先生楊昌濟給毛澤東等人上的第一堂課就是《修身》,
他說:「修身是一個人,一個讀書人,一個想成為堂堂君子之人成才的第一道門坎。己身之道德不修養,情操不陶冶,私慾不約束,你就做不了一個純粹的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精神完美的人。那麼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作為也就無從談起。你們會問,什麼是修身的第一要務呢?兩個字:立志。孔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人無志,則沒有目標,沒有目標,修身就成了無源之水。所以,凡修身,必先立志。志存高遠,則心自純潔。」
尤其是青年毛澤東,在修身方面可謂是不遺餘力。
堅持每天於鬧市中晨讀,冷水澆身,強身健體,
在學校積极參加體育運動,哪怕是自己並不熟悉的足球,也饒有興趣的去嘗試。
培養自己的愛好,與同學一起讀書、野遊,
不打架、吵罵,有的是合理的辯論與開導。
這樣的少年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有我中國強」。
正是因為這樣的雄圖大志和身體力行才促成了他們的一往無前。
在護法戰爭中被擊潰的三千北洋兵敗走長沙,
意欲洗劫全程,城中卻空無一兵一卒可防守。
危機時刻,毛澤東等人以驚人的膽略,率領二百名赤手空拳的一師學生軍,
上演了一場精彩絕倫的「空城計」,一舉將三千潰軍全部繳槍,
避免了長沙城的一次浩劫。
羅馬並非一日建成的,如此優秀的青春偶像劇除了演員的貢獻之外就是神級製作班底,
用這樣超級卡司的團隊去拍攝《恰同學少年》,想不好都難。
製片人羅浩層說過一段話:
「我始終認為,電視劇作為當今最活躍的文藝樣式,最大眾化的文化產品,它絕對不是純粹的商品,它的文化含量和所折射出的社會責任感,以及思想深度和藝術高度都應以提升中華民族的人文精神為己任,而不能像賣鴉片那樣使廣大消費者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一時的快感而產生無窮的負面影響。」
而現在,縱觀那些因為由各種配方組合出來的劣質快餐,它們跪下來,舔著每一個觀眾,但這種跪舔,看多了你就明白,實質是對藝術作品的侮辱和對市場殺雞取卵的惡意。
將其用在當代的大學生身上便可用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共勉,
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在我少年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當年看完,在要交的隨筆本上寫了五頁觀後感……然後立志向要考湖南第一師範……
被裡面的窩窩頭饞到,讓奶奶做了倆嘗嘗,還挺好吃……記得裡面的校服贊到不行,帥氣筆挺乾淨,分黑白兩種,春夏白秋冬黑,個人最喜歡黑色的,女生的白衣黑裙也不錯。當時心想學費全免校服還這麼好看作孽呦。劇里的課桌好像是那種可以桌面打開的樣子,當時也覺得好屌……裡面起襯托作用的劉俊卿一開始把我噁心的不行,後來血色湘西里演一個前期熱血硬氣中後期下半身不遂開始心理變態的男人,成了我最喜歡的一個角色(我的m潛質居然初中就有……),再後來他在新還珠中演了蕭劍……說幾個現在還記得的片段吧
劉俊卿家裡窮自己又死愛面子,上學後刻意結交了一個天真的富二代做死黨,有次富二代定的皮鞋到了,二代壕氣的把大洋一付說多出來的錢不用找了,劉心嚮往之,死纏著爹也要買,買完後找錢,錢不小心撒地上了,劉趕緊心疼的撿起來,又想學土豪朋友,小心翼翼的往櫃檯上放了一銅板說這是給你的,老闆連聲謝過,等人一走立馬臉色一變:「呸!個窮酸樣!」
後來劉俊卿考試作弊被抓,要被開除學籍,他爹死命求校長,因為是學校里送豆腐的職工,校長可憐他想著晚上到他家去慰問下,結果到門外聽見劉俊卿哭喊著說大家肯定都瞧不起我,說我是一個窮賣臭豆腐的兒子,一怒之下開門,看見劉一身布丁的破衣服下穿著一雙嶄新的皮鞋(喜歡這個細節)……然後就真被開除了……然後對比毛潤之,因為愛運動長得快所以鞋很快就破爛不堪了,打籃球的時候不得不光腳,後來新老師徐克立穿草鞋上課便get到新技能,再後來未來岳父看見他穿草鞋心疼未來女婿(誤),送了他一雙新布鞋……太祖假期回家,給媽的禮物是一枚頂針,利用學的圓周率修改頂針尺寸orz,給爹的是一包洋煙,太祖爹繼續扮黑臉,第二天卻故意坐村頭抽,收穫村民「你兒子真有出息」頭銜
還是假期,和基友蕭子升窮游湖南,賣字為生
學校來了個類似教導主任的老師,官僚主義唯利主義學了個透徹,有次和楊德昌說你讓學生學那麼多亂七八糟的幹什麼,他們來這裡讀書,以後是要掙大錢入仕途做人上人的,楊德昌怒答我教學生們學科學知識是為了日後為建立一個人人平等天下大同沒有剝削沒有階級的世界而努力,你一個留法歸來的,卻張口閉口人上人好意思……當時覺得太燃了!大愛,要讓我說我最喜歡的五部電視劇,四部是央視的四大名著劇,再加一部此劇。2007年首播時每天追看,之後又看了很多遍,回味無窮。
毛澤東的影視形象,從80年代初開始,就廣為全國觀眾所熟悉。但此劇之前的有關毛澤東的最年輕形象,也是20年代初穿著長衫的建黨元勛,如電影《開天闢地》、電視劇《日出東方》。而此劇的時間線是1913到1917年,「毛主席的學生時代」,讓人很難不產生興趣。毛主席讀書偏科嗎?愛玩球嗎?談戀愛嗎?初戀是誰啊?
主演谷智鑫的容貌並沒有多像毛澤東,要說像,也就是和毛氏三兄弟和母親合影的那張里的毛澤東略有相似。但能讓大家那般喜愛,足見他表現有多出色。他把這樣一個毛澤東呈現給觀眾:愛讀書,鞋破了還拿錢買書;見學校不好,說退學就退學;朋友文章丟了,幫忙代筆;對老師給的作文分數不服,頂撞老師,之後承認錯誤在雨中站了一夜;偏科,理科不好英語也不好,但會到鬧市去讀英語;鍛煉身體,磨鍊意志,假期遊學,拯救被賣的小女孩;膽識過人,談判赴險。讓觀眾了解到,偉人的青春,彷彿有很多地方和我們一樣,但又有許多地方那麼地不同。
其他的青年角色,徐亮的蔡和森,錢楓的蕭子升,練束梅的陶斯詠,趙冉的向警予,錢芳的楊開慧,都讓人過目不忘。毛澤東與陶斯詠、蔡和森與向警予、劉俊卿與趙一貞的三條感情線都處理得非常好,純真不膩,讓人心水。
恰劇23集,幾乎每集都有特別經典、讓人難忘而時時回味的段落和台詞。如同學們齊背《少年中國說》、徐特立吃窩頭、校長在宿舍和學生們的談話、二十八畫生徵友、袁門立雨、毛蕭遊學、易永畦之死、明恥大會、猴子石退兵等等等等,現在說起來我都心潮澎湃。後來我讀了黃暉的原著。實在是精彩至極,劇中的那些場景又一一在我腦海浮現,還是那樣親切。23集講四年的故事,每個人物都血肉豐滿,每段台詞都字字珠璣,跟現在這些注水劇比起來,更能感受到此劇是何等地精鍊、精彩、經典。
本劇的成功,自然也會有「續集」。要說到本劇的續集,我看倒有三部劇都能拿出來說說,一部是2011年的《風華正茂》,名義上是《恰》的正統續集,畢竟劇名都是接下句。但此劇一出,令人大失所望。雖然名義上還是央視和湖南合拍,但編劇、導演、演員面目全非,除了楊昌濟仍由陳銳飾演,你完全感覺不到《風》和《恰》有什麼關係。人物的性格精氣神全都變了,王雷飾演的毛澤東可以用糟糕來形容,說是狗尾續貂之作絕不過分。還有一部是2011年的《中國1921》,本劇從片名就可知是慶祝建黨90周年的獻禮劇,但找來了谷智鑫演毛澤東,讓人感覺此劇是承接了《恰》的。本劇整體質量中規中矩,有「孫中山字孫文」這種低級到弱智的錯誤,但演員還不錯,于和偉飾演陳獨秀、李沁飾演楊開慧在今年的《建軍大業》中得到延續。當最後幾集,谷智鑫留了經典的毛主席髮型開始抽煙時,我一下子感到,那個韶山的少年,要去真正地書寫歷史了。再一部是2012年的《我們的法蘭西歲月》,這是一部佳作,講述的是周恩來鄧小平聶榮臻李富春蔡暢等人在法國留學的故事,此劇的劇迷也不算少,但還是沒有《恰》那樣的國民度。
2014年秋天,我去長沙旅遊,在一師駐足流連好久。我在那校園裡暢想追思,一方面緬懷一百年前那些力圖改變中國的年輕人,另一方面也想向這部電視劇的所有主創致敬。
如今已是2017年,這部電視劇已經播出十年了。但我每每回憶起來,還是能夠感受到它帶來的那股蓬勃的力量。
這是一部有些年頭的電視劇了,我在初中時看過,也正是這部劇,讓青年毛澤東成為了我唯一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偶像。那時候我也只是個懵懂無知的少年,更沒有「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覺悟,所謂崇拜,付諸於實踐中也只是模仿著青年毛澤東,每頓飯多吃上一碗,並且開始喜歡吃紅燒肉罷了。現在想想,我若出生在恰當的年代,或許會是紅衛兵中最狂熱的那部分人。 過去這麼多年,《恰同學少年》始終是我心目中最好看的電視劇,沒有之一。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那些過去讓我激動過的情節和對白也逐漸變得模糊。直到這學期選了毛概,在聽了第一節課之後,我心裏面那個睡了好幾年的「紅衛兵」又被喚醒了,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剛回到寢室,就打開電腦,翻出了這部劇。 「衡山西,嶽麓東,城南講學峙其中。人可鑄,金可熔,麗澤紹高風。多才自昔誇熊封,男兒努力蔚為萬夫雄。」電視劇開頭便是湖南第一師範的校歌。旋律豪邁深沉,由此我開始回顧那些幾乎陌生的劇情。整個回顧的過程,自己仍如既往那般不斷被觸動。然而站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所思所感全面升華了。以至於在敲打這些文字時,心裏面也是沒法平靜。如果要選擇幾個關鍵詞來描述我的感想,那應該是「敬佩」和「汗顏」。而且,這兩種感想也都是出於相同的原因:兩個時代青年覺悟的落差。 其實很難說出這部劇具體在何處感人,或許就只是因為看到了這麼一群年輕人,在一個讓人很容易就激發出熱血的歷史背景下,煥發出了青年最極致和純粹的理想主義和樸素明朗。這些在當代青年群體中幾乎絕跡的寶貴品質,足以激發起任何人心中的熱情、崇敬、懷念或是羞愧。 懷著這樣五味雜陳的心情看完整部劇,我不由地將兩代青年進行對比。對比的結果是,我產生了一種想把這部劇給全國青年都看一遍的衝動。我們確實應該回過頭來看看這些被丟掉的品質了。 我不清楚湖南第一師範當時在全國教育界是個什麼水平,但就劇中所展現出的精神風貌來看,完全可以秒殺目前國內一切學校。如果光說不足以使人信服,那就再辯一辯吧。 先說說湖南一師的學生。他們學習認真,包括毛澤東在內的同學們個個求知若渴,學校的學習氛圍濃厚;他們胸懷天下,劇中經常見到放課後毛澤東和同學們與老師一起談論時事的場景,在湖南當局的壓制下,他們敢於為民請願,更敢於反抗;他們朝氣蓬勃,毛曾與同學一起組織過工人夜校,他們也曾在滂沱大雨中奔跑嬉戲;他們嚴於修身,毛澤東每天都堅持鍛煉身體,堅信「野蠻之體魄」之重要,毛還組織了學生軍,以軍隊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與同學;他們眼界開闊,雖身處內陸,卻眼觀世界,毛畢業前還層與蕭子升一道遊學,遍訪名士而求道。 再說說湖南一師的教師。校長孔昭綬開學拜訪新生宿舍,告誡他們「我中華百年積弱,只因大智未開……以我之所學,為民智之開啟而效棉薄,為民族之振興而盡一己之力」。他因反對袁世凱篡位在全校學生面前慷慨激揚地演講,從而而受到湖南總督的圍捕,又為保護學生選擇東渡日本避難。這其中還有一個小片段,毛澤東因為經常與學校作對,幾乎要到了被退學的地步,孔昭綬上任之後親自挽留了這個「刺頭」。修身課教師楊昌濟及教員徐特立都是一代名師,對學生也是嚴厲關愛並加。 然而,與百年前的湖南一師相比,如今的大學內,大多數學生對未來一片懵懂,不知學習為何故,沉迷遊戲的也不在少數。如今的青年奮鬥也只為個人名利:無非是找個好工作,買個好房子,找個好對象而已。心懷天下者,我至今沒遇到過。教師亦是不專心育人,而是在職稱升遷上互相勾心鬥角,為學術虛名甚至不惜造假者也大有人在。 我也正處於人生中最焦慮和迷茫的日子裡,看見毛澤東那純粹和理想主義的青年時期,心生愧疚之餘,也反問過自己:為什麼會這樣?是因為時代的差異嗎?時代的差異只是借口吧。或許我所身處的時代更容易讓人心生浮躁,但人的頭腦和四肢終究是屬於自己的,活不出青年人的樣子,也莫要怪他人他物。 但說到底,這部劇給我帶來的更多是正能量吧。在這個淹沒了無數人的理想主義的社會,這群百年前的青年人讓我仍然相信,理想主義者在任何時代都會是先驅者,而加於理想之上的實幹精神在任何時代會是社會的源動力。事實上,即使在當代社會,那些推動人類進步的先驅人物,如喬布斯、蓋茨,以及國內的馬雲等人,也都是帶著純粹理想的實幹家,和青年毛澤東本質上別無二致。 最後,還是真心希望身邊的同學能觀看這部《恰同學少年》,也真心期待著社會上的青年氣息蓋過那些腐朽和銅臭,期待著蓬勃的理想之光能照進灰暗的現實,期待著青年發出更多的光熱,將世界照個透亮。————————更新分割線——————— 距大二時寫下這篇文章已有三年,這三年里經歷了很多也見識了很多。再回頭看自己當時不知在何種心境下寫下的文字,歷歷在目卻又如同隔著層紗。 沒想到隨手一寫的答案,也有幾百個人關注過了。三年前我鄙夷了當今青年之為名利而讀書,呼籲大家發光發熱。如今我想說的是,有的時候,那些腐朽和銅臭、那些灰暗的和沉重的現實…都不是青年的光熱就可以驅散的,個人的理想和信念,在社會的巨輪的碾壓下不堪一擊。如今只願大家好好學習,找個好工作,按照自己舒服的方式,好好過日子…這就已經是當下這個社會裡,最大的理想主義了。
最喜歡的電視劇之一。
記得我是大冬天在通風甚好的自習室看完的!裡面所描寫的大學就是我理想中的大學。和一群有理想有抱負有擔當的人在一起學習生活,有一群精於傳道授業解惑的良師,課上刻苦學習虛心求教,課下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嚶其鳴矣,求其友聲」,優秀的人應該能夠帶領一群人優秀。人生最驕傲的事莫過於在最驕傲的年紀碰到一群最精彩的人!待我慢慢來答這道題,因為有太多想說的了。首先一句話概括:如果只能讓小孩子看一部電視劇,我會選擇《恰同學少年》,簡直是芒果台自製劇的最高峰啊!作為一部主旋律,它有親情友情愛情,理想信念抉擇責任,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那樣如火的熱情才叫青春。先睡覺明天來補細節放圖片~~~
國產良心系列,當時的震撼和觸動至今難忘。
名和利,莫問候;書並劍,到心頭。
看紅色電視劇一向有些尷尬然而這部正能量成這樣的劇我可以看一百遍。
知乎處女答 ,
現在大一有更新(現在大三)已經好長時間想重溫一下當年的記憶了,記憶中電視劇中的歌曲旋律輕快且振奮人心,劇中人物友情愛情純潔而美好,距上一次看此劇該有四年多了吧,依稀記得劇中老父親眼中遲遲未落的淚,毛潤之那雙充滿光的瞳孔,當時看的心境可能只是想了解中國歷史的一位偉大人物的成長曆程,求學歷程,對於偉大的中國領袖毛澤東,更喜歡他的另一個名字,毛潤之,也不知道算不算乳名。而今天再看時,心境貌似已全然不同,終於開始重拾記憶了,不記得是第幾遍看《恰同學少年》了,目前看到第八集,先談一下感受,對劇中很多人物都由衷欣賞。毛潤之求學的輾轉,在自己覺得學校不好,學不到什麼時,毅然轉學或退學,瀟洒至極,不過這也是在他自己本身就已經具備很多能力,思想,學識已經遠高於學校那些老師的思想的基礎之上的吧;在每個人都在擔心和關注錄取結果,排名時,毛潤之所表現的淡定和胸有成竹,不過,有能力才能有這種淡然;在書與鞋之間,毅然選擇書;看一本書能入迷到不顧外物,置身於書與他的世界中;在意外留宿板倉先生楊昌濟老師家中,偶然發現老師晨起的一個習慣——用涼水洗澡,覺得好,便立即應用於自身;當覺得自己沒錯時,敢於和規矩叫板;意識到自己容易受外界影響時,便到最喧鬧的街道去大聲朗讀英語,全然不顧行人的指指點點;鴻鵠之志,不易言談。
每看一遍,都有更多細節印在腦海中
任外面翻天覆地,我亦讀我書,其看書之專註,是現在多少人缺乏的
「東鄉打西鄉,老鄉打老鄉,划不來喲」,雖說很簡易淺顯的道理,但在當時,得有一定見識之人才能看到本質
自己已然沒什麼錢了,買了個燒餅還給了流浪女孩一大半,不得不說,雖有鴻鵠之志,但內心深處還是一股溫情
而對於毛潤之周圍的朋友,也是由衷的欣賞,友誼之深厚,之純潔,嚮往之至,朋友之間不會因為對方某一方面比自己優秀而感到嫉妒,反而是發自內心的讚美和高興,當發現毛潤之嚴重偏科時,湖邊亭子里的談話更彰顯了友誼的力量和深厚;每一個青年都有著對知識的渴求,對新事物的渴求,對生活的熱情,每天都充滿活力,看到這些時,不禁唏噓,想想自己每天的追求和生活,簡直不具備一個青年應有的朝氣,劇中幾個女主更是自己想要長成的樣子,有著不服輸的勁頭,有著花樣年齡該有的青春活力和靈動美麗。
而當看到劉俊卿,不得不說,整部劇劉俊卿和其父親的強烈對比賺夠了觀眾的眼淚和憤慨以及深刻的反思
在考第一師範時擔心自己考不了第一,為了滿足自己愚蠢的虛榮心,偷偷拿走了蕭子升和其弟弟蕭植藩的考試作文,其行為的可恥之至
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花光父親所有的錢買了一雙皮鞋,下一個場景便是雨中父親無傘躲避還挑著擔子,用那雙黝黑粗糙的手抹去臉上的雨水,
父親在臭豆腐攤上啃著發硬的饃,他卻在食堂倒掉打的飯菜,和富家少爺一起享受佳肴
一個也不知道算不算,一個貧下中農的子女,竟愛莫虛榮到如此程度,且不說寢室偷偷試穿舍友的皮鞋,為禰蓋自己的謊言,不惜向年老的父親伸手要錢,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這或許是現在很多青年都會做的事吧,花著父母的錢,還覺得自己很厲害的樣子;學生食堂與一位少爺同食將自己的食物扔棄併當眾羞辱別人。
課上板倉楊昌濟老師問答,他的回答雖說與當時教育的目的格格不入,但也能理解,畢竟現在有一層大學生讀書的目的早已經不是救國報國,更多的只是為了自己的發展,
再後來紀督導的到來,他的種種表現,阿諛奉承?展現的就不僅僅只是個人理想的問題了,更是做人的問題,為了財富和地位丟失了做人的根本,只想說,對他的教育,從小就出現了巨大的差錯,一個貧下子弟,竟不會自己洗自己的衣服,周末回家對年老,咳嗽不止的父親說「這是我一個周的臟衣服」時竟如此心安理得,入學時說父親是自己雇的挑夫,父親有淚,遲遲未落,雙手已經僵持,他一把奪過行李,當時,我只想,錯在父親對他從小的教育,這位父親是否想過,儘管自己養出了一個會讀書的兒子,但自己是不是特別失敗,孩子的做人已經有嚴重的缺陷,可轉念一想,這也並不能全怪那位老父親,只能說,可憐天下父母心,試問,有哪一位父母不想把最好的給自己的孩子,只是這位老父親,沒有文化,不懂得什麼是適度,只知道一味的付出。嗯。。。。然後挺感動的便是一群有志青年圍坐在一起,天高海闊,任心隨性,暢談無阻的場面;毛潤之帶領了同學於校園內大聲朗讀「…………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雄於歐洲,則國雄於歐洲。。。」這種場面,真的很震撼,很感動,如此少年,中國不強,完全沒道理。
附:看劇時寫的:
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有自己獨立的思想與見識看一本書能入迷到只有自己和書存在的世界有想法,覺得不好敢於跳出自身有本事,心中有自信,不同於世俗思想隨時保持活躍鴻鵠之志不輕言看書,不做筆記就和沒看一樣楊昌濟:清晨即起以井水浴我肉體,以聖賢之言浴我精神,是以精神肉體清清爽爽,方得以全新之我迎接新的一天。見賢思齊焉,別人好的地方要學會借鑒每天,每一次,都要有一定的進步。不定時更不時回來看看,默默贊了其他回答……
看到這個問題頓時各種激動啊。忍不住要來說幾句。七歲第一次看。目測是接觸這部劇年紀最小的了。電視上只要放就必看,後來纏著父母買了全套光碟,並安利給小學的其他同學。看了不下十遍,不是因為這部劇成為毛粉的,但這部劇給了我很大影響。至今仍是毛粉,以後也永遠會是。
至於 給我帶來了什麼影響:小學二年級自己背下了少年中國說;曾經一時興起在各個小區貼傳單想學毛主席組織個讀書會(現在想起來總想笑);思想較同齡人成熟一些;至今最喜歡的詞是《沁園春 長沙》;經常因為有關他老人家的一些東西感慨到哭;一直有所謂「紅衛兵」衝動;一直自詡為一個志向遠大的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又讀了一些書,見了一些人,看了一些事。漸漸從一個「腦殘粉」蛻變成了「理智粉」。他從始至終都是我最敬佩和崇拜的人。總覺得毛主席是我的靈魂導師,總是希望自己學著他的方式看待和思考問題。我總喜歡說:我對毛主席,只是單純的個人崇拜而已。「衡山西,嶽麓東,城南講學峙其中。人可鑄,金可熔,麗澤紹高風。多材自昔誇熊封,男兒努力蔚為萬夫雄!」在童年到青年的過渡時期看了這部劇,此劇的一些理念一直都記在了心裡。學習層面,潤之的夜讀晨誦,不動筆墨不讀書,徵友討論,楊老師提出的「先博後淵」,徐特立的實踐學習,這些學習方法值得借鑒。做人層面,蔡和森和劉俊卿都家庭貧困,蔡和森擦皮鞋賺學費,依然與潤之他們一樣關心國事,胸懷天下;劉俊卿以貧困為恥,不願承認自己的父親,為了躋身上層可以拋棄良心立場,視讀書為名利敲門磚,兩者的對比,發人深省,也許今天我們的思想達不到毛蔡等人的境界,但也不墮落為名利的奴隸。 此劇的人物形象鮮明,潤之坦率果敢,蔡和森謙謙君子,蕭菩薩優雅淡定,永畦善良多病卻想當「關雲長大將軍」,王子鵬富而不驕積極磨練自己,楊老師睿智剛正,孔校長威嚴又不失幽默,袁先生執拗但也是非分明,斯詠溫婉,警予豪爽,一貞痴情,開慧活潑,蔡媽媽堅強勇敢,潤之爹嚴厲守舊背地裡卻也心疼兒子,反派劉俊卿可憐可恨,湯薌銘外表斯文行事殘忍,紀督學媚上欺下……這些人物的交流碰撞,演繹出精彩的故事。後來知道真實歷史的一些情況後,不再把主角們同偉人們劃等號,此劇算是歷史戲說,但故事是精彩的,正能量滿滿,我喜歡的也是劇里的人物罷了。 另外,此劇的台詞寫得很贊,大量引用古文名篇,還有名人原話原詩,有文氣又不失銳氣。「自閉桃源稱太古,欲栽大木拄長天」、「先博後淵,經世致用」、「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子期竟早亡,牙琴從此絕」、「袁世凱千古 中華民國萬歲」等等句子至今還印象深刻,可見編劇真的下了很多功夫。 最後,op、ed、配樂都很好聽,ed 歌詞很贊,曾經很長一段時間把《美哉瀟湘偉少年》當鬧鈴。
那時特希望成為主席和老蔡那樣的人,大了才發現能混成個俊卿就不錯了。。。。。。。
初中時跟父母一起看的這部電視劇,回想起來算是我看過的最棒的電視劇。印象深刻的是毛澤東學生時代所表現出的那種不同於常人的領袖氣質與壯志豪情,十分崇拜。
初高中那會一直有一個願望,就是去長沙橘子洲頭張開懷抱仰天長嘯「問蒼茫大地 誰主沉浮」然而至今沒有實現是這部劇讓我對芒果台刮目相看,原來它真的可以拍出各種人喜歡的作品
初中時看了一遍,大二時的某個夏天,當我再次看完這部劇,我跑到樓頂天台,看著夏天的星星,想起那個年代很多年輕的生命為了這個國家就這樣奉獻了,我嚎啕大哭了一場。曾經,真的很想很想和他們那個年代的人一樣,哪怕不是大人物,也可以為了國家民族去奔走吶喊,而不是像現在的大學一樣天天娛樂至死。也許,這是每個讀書人當年都有的願望吧。
涵蓋了立志,求學,修身,以及那個時代青年的社會責任感,我認為很有意義!
24歲的時候看第二遍,發現好多自己現在堅持的觀念以及信仰都來自這部電視劇,當年13歲。
雖然本人很喜歡去黑歷史。這部劇真的讓人看得很感動,真正的正能量。怎麼說,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使命感,信仰,責任等等,尤其男女主角顏值還挺高的。
推薦閱讀:
※古代是否有出現過人口危機?
※怎樣能失敗?
※有沒有證據顯示存在過亞特蘭蒂斯這樣的遠古文明?
※為什麼一百多年來中國科幻小說發展不起來?
※如何側面評價汪精衛,張學良和袁世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