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怎麼讀?
即將成為一名研究生,對研究生怎麼讀這個問題同樣是充滿了困惑和迷茫。也因此想通過提前做功課的方式得到一些答案,把握好研究生的三年時間。在此也分享一些我搜集到的內容。但是不得不說的是,每個人的專業內容和目標都不盡相同,別人的研究生生活再成功也只能做一個參考,不能照搬。我們更應該做的是通過這些內容全面的了解研究生生活,以此找到自己的方向,並根據自己的目標去度過自己的研究生生活。不羅嗦啦~~~以下:
1.研究生要怎麼讀??困惑ing~~~~
曾經的提問者在讀完研究生後自己回答自己提出的這個問題:沒想到當初發的貼現在還在不斷有人跟,呵呵,開來大家確實很關心這個問題。
我畢業已經有一個多月,之前就想來說一下我讀研三年來的感受,但是有事一直沒抽出空來說。 剛讀研的時候我也和大家一樣的迷茫,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該鍛煉自己哪些能力。其實讀研並不是說你要能取得多大的成果,而是在於你培養你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點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本科生跟研究生的區別,研究生經過三年的訓練,看待問題的角度及深度是會有很大提高的。 對於研一的同學,有一點建議就是,一定要找個好導師,這會對你有很大影響。我跟的這個老師,剛開始我並不喜歡他,覺得他太古怪,太獨斷。但現在看來,他是一位很務實,很踏實也很有能力的老師,我沒後悔做他的學生。 下面再說點具體的建議。研一的同學,一定要靜下心來,多看文獻,多做實驗,文獻多看英文的,中文的基本不靠譜。可能有的人拿到的課題比較難,一開始會受到很多挫折,沒事,只要堅持下去你就會成功,至少也會有很大收穫。和導師的交流也非常重要,要抓住一切可以與老師交流的機會。現在的導師都非常忙,沒時間去管學生,所以大家不能被動的等老師來找你,要主動一點,有老師的幫助,你的進步會非常快。 對於發表文章,我的建議是如果老師沒有阻礙,能早發就早發,最好在研三之前搞定,這樣到研三就會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找工作和準備公務員考試。呵呵,這要求大家在研一就要進實驗室辛苦了。其實我一直覺得研究生讀兩年足夠了。 對於找工作,每年的暑假開始,會有一些大公司有實習的機會,大家到研二暑假的時候有時間可以去找找這樣的機會,對後面正式找工作會有很大幫助。我就很後悔當時沒去找找這樣的實習機會。至於研究生就業嘛,牽涉到很多,包括一個人的專業知識、個人素質、學校好壞(非211、985經常受大公司鄙視,呵呵,我就被鄙視很多回)、性別(女生受歧視,尤其工科的)、社會關係等。有些因素是我們不能控制的,但有些因素我們是可以好好提高和鍛煉的,我們只要做好這些,最後還是可以找到份相對不錯的工作,大家放心! 對了,還沒有談戀愛的同學,抓緊三年時間,找個BF或GF,學校里戀愛還是很單純的,去社會上找對象,會比較實際,尤其是對男生,會有很大壓力,呵呵。好啦,最後總結下我三年的收穫,學習:三篇文章,一篇專利,拿到畢業證和學位證。感情:找到了今後的另一半。工作:上汽下的一家公司,國企,比較安逸,發不了大財也餓不死。呵呵,很平凡的經歷,牛人就不要鄙視我了。
其實每個人對這樣的問題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和回答,大家不妨看看原問題裡面的回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全面了解這些觀點,可能更有利於日後的研究生生活。獻給研究生的12條忠告與建議
1.志向要遠大,立足要實際 每個研究生都應該有這樣的抱負:在探索科技的道路上留下自己的足跡和貢獻,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 2.要學位,更要學問獲得一個博士學位,只須在核心期刊(EI或SCI)上發表幾篇文章(通常是3篇,要求有創新見解)就可以了,但是研究生在學習期間,更應該重視研究學問,獲取真的知識,擺正做人、求學問、得學位的關係,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學問,心懷一個崇高的目標,獲得名副其實的學位。 3.要與指導老師多交流 研究生從交流中學習,可以學習老師如何思考問題,如何深入研究,如何撰寫論文,如何治學,等等。因此,研究生一定要主動把自己的研究心得與進展、存在的問題和想法告訴自己的指導老師,有時也要向指導老師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使他放心把更重要的任務交給你。在與指導老師討論問題時,一定要事先有所準備,要敢於談自己的見解和看法。指導老師也會從你的見解、看法甚至一個思想火花中得到啟發,抓住你的「好想法」,告訴你應該如何做下去,哪裡可能開闢出通往巔峰的途徑。指導老師也常常會把自己的科學思想、想法、建議和批評坦誠地告訴你。研究生最好能記下老師的談話特別是建議和意見,仔細琢磨體會。 需要注意的是,想指導老師請教時,不要企求指導老師會幫助解答很具體的問題。若指導老師對學生幫助得太多,帶過頭了,甚至抱著學生過河,使學生喪失了獨立性,未必是件好事。 4.要懷抱做學問的興趣和激情 一個優秀的科學家,最基本的品格有兩條:對科學的熱愛和難以滿足的好奇心。 如對某一門學科尚未入門,對課題一無所知,開始自然是很難產生強烈的興趣。但一旦選擇了這一課題,便要使自己儘可能獲得較廣闊的基礎。對這一領域有愈深的了解,便愈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的興趣。 5.要把思考變成自己的習慣和愛好 思考對一個向科學進軍的人尤其是對研究生更為重要。讀書時,每一步都要扎紮實實,不要人云亦云,而要經常問自己為什麼,從不同的角度去了解、解釋科學現象。進行科學研究,並不能直接從書本中找到答案,要靠人們有意識的思想活動,時時刻刻把問題掛在心上,思考假說(假設、方案)和解決問題的途徑。這種有意識的思考活動,正是一個研究生在求學期間最需要培養的品質。 6.要讀經典著作並做筆記 一定要精讀幾部本學科現代的經典著作。到研究生階段,我們要儘可能對本學科領域做全面、深入的了解,根基愈寬闊,則將來可致力發展的範圍亦愈廣闊。 我們做學問時,必須對前人的工作進行研究,弄清楚他們的思想、理論、過程,了解他們遇到的困難、受到的局限。只要把這些情況研究得一清二楚了,你才有可能創造自己的東西。「傳承拓新」,這是科學發展的一個普遍規律。 研究生階段的思考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質疑前人,是學習的深化、思考的深入,從思考到研究,批判性地繼承前人的成果,實際上是學術進步的過程。 讀書時,還必須精讀與泛讀相結合。我們研究學問時,必須查閱和瀏覽大量有關的文獻,做到對研究的問題有精細和全面的了解。在學習的第一階段結束時,研究生應對所研究的問題、自己讀書中思考的問題寫一個文獻評述。這個文獻評述並不是國內外文獻的簡單羅列,而是一篇包含自己見解,具有評論性質的文章,最好能達到在核心期刊上發表的水平。這可以說是研究生進入科學大門後第一個極好的鍛煉。 7.要以絕對誠實的態度對待科學研究 研究生從一開始入學,無論做實驗、搞研究、寫論文,都要保持嚴謹的學風,建立起應有的學術規範意識,培養自己對學術研究絕對誠實的態度。 8.要有自信心,敢於懷疑,敢於質疑權威 9.要潛心學術,不要急工近利 研究生一定要力戒急功近利,要甘於寂寞,老老實實做學問。搞學問需要一種淡泊、寧靜的心態,只有一步一步、一點一點地下功夫專研,才能有所成就。急功近利,淺嘗輒止是不可能有什麼作為的。 10.要有團隊精神 每一個人把自己的思想(創見和想法)貢獻出來,人人都努力在他人的工作上添磚加瓦,各獻其長;同時通過相互交流和批評,使科學思想(創見和想法)得到肯定、修正或揚棄,由此得到啟發和提高,既合作又競爭,共同推動學術發展和進步。 11.要學習科學方法、勵行科學精神和遵守科學規範 科學的工作程序通常是:首先確認一個問題,收集儘可能多的相關信息;其次提出一個解答(即假說),演繹由此解答所產生的影響或推論;最後用實驗對這些演繹的推論進行檢驗,結果是這一假說被接受、被修改或被放棄。 12.要力求創新,重視理性思維和人文素質的培養
3.如何做一名合格研究生?研究生學習生活規劃1、選題一共有三種:熱門選題、你導師給你的選題、你自己從生命經驗里生髮出來的選題。其中只有第三種才可能會開開心心寫好。原因很簡單,第一種是大眾女神,第二種是包辦婚姻,第三種是你真正願意共度時光的身邊人。
2、有些選題碰都不要碰。你可能會說:「這個選題沒人做耶,我找到了學術空白!」一定要明白,大家都不吃屎,是有原因的。3、還有些選題也不要碰。你可能會說:「這是個熱門選題,具有重大的時代意義!」中國的問題是,時代變化太快了……4、還有另一些選題也不要碰。你可能會說:「這是我生命經驗里生髮出來的!是我最感興趣的題目!」問題是給你開題的老師們都不感興趣。實際上,除了你之外沒有任何一個人感興趣……5、題目怎麼寫呢?一個經典的格式是這樣的:「關鍵詞1+關鍵詞2:某某(理論)視角下對某某(對象)的某某(方法)研究」。其中理論和方法二選一。6、有同學問:「開完題之後,還能改嗎?」如果你問的是題目的措辭,回答如下:首先,是可以改的,只要你寫個改題報告,附上導師同意意見,就可以了。其次,是必須改的。一項研究還沒開始做,題目就已經定得死死的,豈不是像人生剛開始就把墓碑刻好了一樣?7、如果要把題目改方向,比如從「論新媒體與國家形象的建構」改成「青年亞文化視角下的韓國偶像團體的粉絲研究」,那我只能說:一邊玩去。8、寫開題報告的時候,做文獻綜述最重要。重要到什麼地步呢?你去公共浴室洗澡總得帶塊肥皂吧。9、文獻綜述是怎麼寫的呢?有一種典型的寫法是這樣的:「以『數字鴻溝』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中進行搜索,共找到期刊文獻****篇,博碩士論文***篇。」請問你告訴我這個幹嗎?我要吃西紅柿炒蛋,並不需要圍觀你去菜市場買雞蛋的過程謝謝。當然,如果這個數據有意義(例如比較之下說明某課題被低估,或者歷史分析發現某關鍵詞的關注度上升之類),另當別論。10、文獻綜述,首先要對文獻進行分類。怎麼分類呢?就像面對一群武林人士,可以按照陣營與流派進行分類。你們體會一下這句話。11、文獻綜述一定要對文獻進行評述。不能只是總結幾篇論文的主要觀點就了事。要毫不留情地評價它們。Be judgemental please.12、文獻綜述最終要起到兩個作用。第一,證明你的研究有意義、有價值。第二,為你的研究找到可利用的理論和材料。換言之,以上所有文獻都忽略了某一個重要的點,需要我的研究來彌補,但以上文獻為我提供了重要的基礎,云云。13、文獻綜述一定要附上文獻列表。這個是常識吧?為啥你們經常都不附呢?為啥呢?14、列出文獻是一個體力活,也是一個很多時候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藝術活兒。文獻列表不能太長,也不能太短。基本的原則是四個兼顧:兼顧中英文文獻,兼顧著作和論文,兼顧理論文獻和實證研究,兼顧經典文獻和最新文獻。15、比文獻綜述次重要的是研究設計。其中核心是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和研究設計最重要的目的是解決研究問題。一切不以解決問題為目的的研究設計都是耍流氓。16、研究方法請不要超過三種謝謝。17、除了歷史研究之外,文獻分析都不算一種研究方法謝謝。18、研究方法層次有很多,包括方法論、理論路線、搜集資料的方法、分析資料的方法……具體去問你的導師。19、請一定先寫出一份開題報告來再去找導師。否則導師不理你活該。20、開題會的時候不要怕。一般來說,再爛的題目,老師們也都會讓你做的。因為他/她們往往抱著這樣一種樂觀的心態:「萬一這個爛題目真的搗鼓出些什麼來呢……」21、作為代價,他/她們一定會讓你改。一定會的。22、他她們最常提出的一個意見是:「這個題目太大了。」這句話出現的可能性是百分之百。所謂「太大」,實際上有三種情況:第一種是核心概念的外延太廣或太不確定(比如「宗教傳播」,我就不吐槽健康傳播了……),第二種是題目中所有的關鍵詞都抽象程度極高(比如「商品化與內卷化:中國社交網路中的非物質勞動研究」),第三種是題目太複雜(比如:「流散的他者:文化研究及女性主義視角下加拿大的中國移民對《甄嬛傳》的媒介消費、親密關係和身份認同與國內觀眾的比較研究」)。通常三種情況並存。解決方案就是:選擇一個非常非常非常具體的研究對象。23、具體到什麼程度呢?你可以在一個月時間之內從研究對象處搜集到足夠的數據或資料(民族志調查除外)。24、老師其次愛提的意見是:「你的研究問題究竟是什麼?」大部分在這裡被羞辱的,都是因為沒用一句以「?」結尾的話來回答。神奇的是,大部分開題人都不能說出一句以「?」結尾的話。25、怎麼能寫出一個好題目呢?你去找近三年來本學科領域的權威期刊3-6種,把目錄統統翻閱一遍,一定就能寫出好題目來啦。【新】26、如何避免論文顯得像一份工作報告?很簡單,找一個/一套理論。試比較下列題目。《新生代農民工的新媒體使用調查》vs.《新媒體與賦權:一項對新生代農民工的調查》《春節聯歡晚會的家國建構研究》vs.《建構「家國」:媒介儀式視角下的春節聯歡晚會》《污名背後:對廣場舞的民族志研究》vs.《空間·身體·群眾文藝:對廣場舞的民族志研究》找到一個合適的理論概念,就像找到一桿趁手的武器一樣(青龍偃月刀之類的),膽氣立刻壯上幾分。【新】27、「理論」不是裝飾品,而是引領具體研究的思想框架。如果不能把理論概念化解為一個操作性的框架,那還不如不用,否則會被答辯委員揪住不放,反覆嘲笑。例如,「賦權(或曰增權)」究竟可細分為哪些維度?「媒介儀式」提供了什麼樣的視角?文獻可以幫助你找到它們。【新】28、建議碩士論文用一個/一套理論就可以了。否則……你可以想像一下左手青龍偃月刀、右手丈八蛇矛的感覺。你又不是哪吒。--------寫論文的典型錯誤------1、為啥總有人寫「第一章 緒論」呢?緒論難道不是第0章嗎?不然幹嘛叫「緒論」?2、摘要不是緒論,不是引言,所以請不要從三皇五帝寫起,也不要去濃墨重彩地描述廣闊的時代背景謝謝。3、凡是在文章中出現「可以分為以下幾類」、「主要的模式有以下幾種」、「概括了它的一些特點」等等,都回家去面壁。這暴露了你在寫下文之前,根本就沒想好、沒做好總結(而且事後還懶得去修改上文)。4、章節標題應該是一個短語而非一個句子。5、你的論文結構有多亂,說明你的腦子有多亂。【新】6、請避免出現「上個世紀80年代」甚至直接就是「80年代」,建議明確使用「20世紀80年代」。說不定你的文章會流傳很多個世紀,對吧?【新】7、「注釋」和「參考文獻」是不同的兩個東西。要是你搞不懂,就去找別人的論文來體會一下。
4.研究生階段如何學習內容太多,就不粘貼了,點開原網址就可以看了。寫得很詳細。5.研究生階段該怎麼學習都是一些他人的經驗,多看一看可能會有幫助。暫時就這些吧,其實網上有很多人都寫下了他們的研究生學習與生活的感悟與體會,多搜索關注一下應該不會有壞處。不過還是那句話,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別人的成功也是獨一無二不可複製的,更多的還是要靠我們自己去探索,樹立自己的研究生目標,找到合適自己、自己喜歡的道路。最後希望大家研究生生活順利~達到自己的目標~共勉。(*^__^*) ~~一、研究生與大學生的區別
首先跟大家說明一下研究生和大學生的區別。大學生基本上是來接受學問、接受知識的,然而不管是對於碩士時期或是博士時期的研究而言,都應該準備要開始製造新的知識,我們在美國得到博士學位時都會領到看不懂的畢業證書,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我問了一位懂拉丁文的人,上面的內容為何?他告訴我:「裡頭寫的是恭喜你對人類的知識有所創新,因此授予你這個學位。」在中國原本並沒有博碩士的學歷,但是在西方他們原來的用意是,恭賀你已經對人類普遍的知識有所創新,這個創新或大或小,都是對於普遍的知識有所貢獻。這個創新不會因為你做本土與否而有所不同,所以第一個我們必須要很用心、很深刻的思考,大學生和研究生是不同的。 (一)選擇自己的問題取向,學會創新 你一旦是研究生,你就已經進入另一個階段,不只是要完全樂在其中,更要從而接受各種有趣的知識,進入製造知識的階段,也就是說你的論文應該有所創新。由接受知識到創造知識,是身為一個研究生最大的特色,不僅如此,還要體認自己不再是個容器,等著老師把某些東西倒在茶杯里,而是要開始逐步發展和開發自己。做為研究生不再是對於各種新奇的課照單全收,而是要重視問題取向的安排,就是在碩士或博士的階段裡面,所有的精力、所有修課以及讀的書裡面都應該要有一個關注的焦點,而不能像大學那般漫無目標。大學生時代是因為你要盡量開創自己接受任何東西,但是到了碩士生和博士生,有一個最終的目的,就是要完成論文,那篇論文是你個人所有武功的總集合,所以這時候必須要有個問題取向的學習。 (二)嘗試跨領域研究,主動學習 提出一個重要的問題,跨越一個重要的領域,將決定你未來的成敗。我也在台大和清華教了十幾年的課,我常常跟學生講,選對一個領域和選對一個問題是成敗的關鍵,而你自己本身必須是帶著問題來探究無限的學問世界,因為你不再像大學時代一樣泛濫無所歸。所以這段時間內,必須選定一個有興趣與關注的主題為出發點,來探究這些知識,產生有機的循環。由於你是自發性的對這個問題產生好奇和興趣,所以你的態度和大學部的學生是截然不同的,你慢慢從被動的接受者變成是一個主動的探索者,並學會悠遊在這學術的領域。 我舉一個例子,我們的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先生,得了諾貝爾獎。他曾經在中研院的周報寫過幾篇文章,在他的言論集裡面,或許各位也可以看到,他反覆提到他的故事。他是因為讀了一個叫做馬亨教授的教科書而去美國柏克萊大學念書,去了以後才發現,這個老師只給他一張支票,跟他說你要花錢你盡量用,但是從來不教他任何東西。可是隔壁那個教授,老師教很多,而且每天學生都是跟著老師學習。他有一次就跟那個老師抱怨:「那你為什麼不教我點東西呢?」那個老師就說:「如果我知道結果,那我要你來這邊念書做什麼?我就是因為不知道,所以要我們共同探索一個問題、一個未知的領域。」他說其實這兩種教法都有用處,但是他自己從這個什麼都不教他,永遠碰到他只問他「有沒有什麼新發現」的老師身上,得到很大的成長。所以這兩方面都各自蘊含深層的道理,沒有所謂的好壞,但是最好的方式就是將這兩個方式結合起來。我為什麼講這個故事呢?就是強調在這個階段,學習是一種「self-help」,並且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習「self-help」,而不能再像大學時代般,都是純粹用聽的,這個階段的學習要基於對研究問題的好奇和興趣,要帶著一顆熱忱的心來探索這個領域。 然而研究生另外一個重要的階段就是 Learn how to learn,不只是學習而已,而是學習如何學習,不再是要去買一件很漂亮的衣服,而是要學習拿起那一根針,學會綉出一件漂亮的衣服,慢慢學習把目標放在一個標準上,而這一個標準就是你將來要完成碩士或博士論文。如果你到西方一流的大學去讀書,你會覺得我這一篇論文可能要和全世界做同一件問題的人相比較。我想即使在***也應該要有這樣的心情,你的標準不能單單只是放在旁邊幾個人而已,而應該是要放在領域的普遍人裡面。你這篇文章要有新的東西,才算達到的標準,也才符合到我們剛剛講到那張拉丁文的博士證書上面所講的,有所貢獻與創新。 二、一個老師怎麼訓練研究生 第二個,身為老師你要怎麼訓練研究生。我認為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的訓練,哪怕是自然科學的訓練,到研究生階段應該更像師徒制,所以來自個人和老師、個人和同儕間密切的互動和學習是非常重要的,跟大學部坐在那邊單純聽課,聽完就走人是不一樣的,相較之下你的生活應該要和你所追求的知識與解答相結合,並且你往後的生活應該或多或少都和這個探索有相關。 (一)善用與老師的夥伴關係,不斷 Research 我常說英文 research 這個字非常有意義, search 是尋找,而 research 是再尋找,所以每個人都要 research ,不斷的一遍一遍再尋找,並進而使你的生活和學習成為一體。中國近代兵學大師蔣百里在他的兵學書中曾說:生活條件要跟戰鬥條件一致,近代歐洲凡生活與戰鬥條件一致者強,凡生活與戰鬥條件不一致者弱。我就是藉由這個來說明研究生的生活,你的生活條件與你的戰鬥條件要一致,你的生活是跟著老師與同學共同成長的,當中你所聽到的每一句話,都可能帶給你無限的啟發。 回想當時我在美國念書的研究生生活,只要隨便在樓梯口碰到任何一個人,他都有辦法幫忙解答你語言上的困難,不管是英文、拉丁文、德文、希臘文 …… 等。所以能幫助解決問題的不單只是你的老師,還包括所有同學以及學習團體。你的學習是跟生活合在一起的。當我看到有學生呈現被動或是懈怠的時候,我就會用毛澤東的「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來跟他講:「作研究生不是請客吃飯。」 (二)藉由大量閱讀和老師提點,進入研究領域 怎樣進入一個領域最好,我個人覺得只有兩條路,其中一條就是讓他不停的念書、不停的報告,這是進入一個陌生的領域最快,又最方便的方法,到最後不知不覺學生就會知道這個領域有些什麼,我們在不停念書的時候常常可能會沉溺在細節里不能自拔,進而失去全景,導致見樹不見林,或是被那幾句英文困住,而忘記全局在講什麼。藉由學生的報告,老師可以講述或是釐清其中的精華內容,經由老師幾句提點,就會慢慢打通任督二脈,逐漸發展一種自發學習的能力,同時也知道碰到問題可以看哪些東西。就像是我在美國念書的時候,我修過一些我完全沒有背景知識的國家的歷史,所以我就不停的念書、不停***著自己吸收,而老師也只是不停的開書目,運用這樣的方式慢慢訓練,有一天我不再研究它時,我發現自己仍然有自我生產及蓄髮的能力,因為我知道這個學問大概是什麼樣的輪廓,碰到問題也有能力可以去查詢相關的資料。所以努力讓自己的學習產生自發的延展性是很重要的。 (三)循序漸進地練習論文寫作 到了碩士或博士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完成一篇學位論文,而不管是碩士或博士論文,其規模都遠比你從小學以來所受的教育、所要寫的東西都還要長得多,雖然我不知道教育方面的論文情況是如何,但是史學的論文都要寫二、三十萬字,不然就是十幾二十萬字。寫這麼大的一個篇幅,如何才能有條不紊、條理清楚,並把整體架構組織得通暢可讀?首先,必須要從一千字、五千字、一萬字循序漸進的訓練,先從少的慢慢寫成多的,而且要在很短的時間內訓練到可以從一萬字寫到十萬字。這麼大規模的論文誰都寫得出來,問題是寫得好不好,因為這麼大規模的寫作,有這麼許多的腳註,還要注意首尾相映,使論述一體成型,而不是散落一地的銅錢;是一間大禮堂,而不是一間小小分割的閣樓。為了完成一個大的、完整的、有機的架構模型,必須要從小規模的篇幅慢慢練習,這是一個最有效的辦法。 因為受計算機的影響,我發現很多學生寫文章能力都大幅下降。寫論文時很重要的一點是,文筆一定要清楚,不要花俏、不必漂亮,清楚是最高指導原則,經過慢慢練習會使你的文筆跟思考產生一致的連貫性。我常跟學生講不必寫的花俏,不必展現你散文的才能,因為這是學術論文,所以關鍵在於要寫得非常清楚,如果有好的文筆當然更棒,但那是可遇不可求的,文彩像個人的生命一樣,英文叫style ,style本身就像個人一樣帶有一點點天生。因此最重要的還是把內容陳述清楚,從一萬字到最後十萬字的東西,都要架構井然、論述清楚、文筆清晰。 我在念書的時候,有一位歐洲史、英國史的大師 Lawrence Stone,他目前已經過世了,曾經有一本書訪問十位最了不起的史學家,我記得他在訪問中說了一句非常吸引人注意的話,他說他英文文筆相當好,所以他一輩子沒有被退過稿。因此文筆清楚或是文筆好,對於將來文章可被接受的程度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內容非常重要,有好的表達工具更是具有加分的作用,但是這裡不是講究漂亮的style ,而是論述清楚。
我也轉載施一公的文章:施一公:優秀博士如何養成(全文)-- 共勉
(一)所有成功的科學家一定具有的共同點,就是他們必須付出大量的時間和心血。這是一條真理。實際上,無論社會上哪一種職業,要想成為本行業中的佼佼者,都必須付出比常人多的時間。
大約10年前,著名華人生物學家蒲慕明先生曾經有一封郵件在網上廣為流傳,這封郵件是蒲先生語重心長寫給自己實驗室所有博士生和博士後的,其中的觀點我完全贊同。無論是在普林斯頓還是在清華大學,我都把這封郵件轉發給實驗室的所有學生,讓他們體會。其中的一段是這樣說的:
「我認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實驗室里的工作時間,當今一個成功的年輕科學家平均每周要有60小時左右的時間投入到實驗室的研究工作中……我建議每個人每天至少有6小時投入緊張的實驗操作,並且用兩小時以上的時間從事與科研直接相關的閱讀等工作。文獻和書籍的閱讀則應主要在這些工作時間之外進行。」
有些學生讀完郵件後告訴我:「看來我不是做學術的料,因為我真的吃不起這份苦。」我常常回復道:「我在你這麼大年紀的時候,也會覺得長期這樣工作不可思議。但在不知不覺中,你會逐漸被科學研究的精妙所打動,也會為自己的努力和成績而驕傲,你會逐漸適應這種生活方式!」這樣的回答,其實源自我自己的經歷與體會。
我從小就特別貪玩,並不喜歡學習,但來自學校和父母的教育與壓力迫使我盡量刻苦讀書。我高中就讀於河南省實驗中學,憑藉著比別人更加刻苦的努力,綜合成績始終名列前茅。1984年全國高中數學聯賽我獲得河南賽區第一名,保送進入清華大學。大學階段,我保持了刻苦的傳統,綜合成績全班第一併提前一年畢業。然而事實上,我很少真正獨立思考,對所學專業也不感興趣。大學畢業時,我本沒有打算從事科學研究,而是一心一意想下海經商,結果陰差陽錯間踏上了赴美留學之路。
可想而知,留學的第一年,我情緒波動很大,內心浮躁而迷茫,根本無心念書、做研究,而是花了很多時間在中餐館打工、選修計算機課程。第二年,我開始逐漸適應科研的「枯燥」,並開始有了一點自己的體會,有時領會了一些精妙之處後不免 「洋洋得意」,也會產生「原來不過如此」的想法,逐漸對自己的科研能力有了一點自信。這期間,博士研究生的課程全部修完,我每周5天、每天從上午9點做實驗到晚上七八點,周末也會去兩個半天。到了第三年,我已經開始領會到科研的邏輯,有點兒躍躍欲試的感覺,在組會上常常提問,而這種「入門」的感覺又讓我對研究增加了很多興趣,晚上常常干到11點多,趕最後一班校車從霍普金斯醫學院回到住處附近的霍姆伍德校區。1993年,我曾經在實驗記錄本的日期旁標註「這是我連續第21天在實驗室工作」,以此激勵自己。其實,這多少有作秀之嫌,因為其中的一個周末我一共只做了五六個小時的實驗。到第四年以後,我完全適應了實驗室的科研環境,也不會再感到枯燥或時間上的壓力了。時間安排完全服從實驗的需要,盡量往前趕。其實,這段時期的實驗時間遠多於剛剛進實驗室的時候,但感覺上好多了。
研究生階段後期,我的刻苦在實驗室是出了名的。在紐約做博士後時期則是我這輩子最苦的兩年,每天晚上做實驗到半夜3點左右,回到住處躺下來睡覺時常常已是4點以後;但每天早晨8點都會被窗外紐約第一大道上的汽車喧鬧聲吵醒,9點左右又回到實驗室開始了新的一天。每天三餐都在實驗室,分別在上午9點、下午3點和晚上九十點。這樣的生活節奏持續11天,從周一到第二個星期的周五,周五晚上坐灰狗長途汽車回到巴爾地摩的家裡。周末兩天每天睡上近10個小時,彌補過去11天嚴重缺失的睡眠,周一早晨再開始下一個11天的奮鬥。雖然體力上很累,但我心裡很滿足、很驕傲,我知道自己在用行動打造未來、在創業,有時也會在日記里鼓勵自己。我住在紐約市曼哈頓區65街與第一大道路口附近,離紐約著名的中央公園很近,那裡時有文化娛樂活動,但在紐約工作整整兩年,我從未邁進中央公園一步。
我一定會把自己的這段經歷講給我的每一個學生聽,新生常常問我:「老師,您覺得自己苦嗎?」我通常回答:「只有做自己沒興趣的事情時覺得很苦,有興趣以後一點也不覺得苦。」是啊,一個精彩的實驗帶給我的享受比看一部美國大片強多了。現在回想起當時的刻苦,感覺仍然很驕傲、很振奮!有時我想:如果自己在博士生、博士後階段的那7年半不努力進取,而是不加節制地看電影、讀小說、找娛樂(當時的互聯網遠沒有現在這麼內容豐富),現在該是什麼狀況?
做一個優秀的博士生,付出時間是必要條件。
(二)要想在科學研究上取得突破和成功,僅僅刻苦地付出時間是不夠的,批判性分析(criticalanalysis)是必須具備的一種素質。
博士研究生與本科生最大的區別是:本科生以學習吸取人類積累的知識為主,兼顧科學研究和技能訓練;而博士生的本質是通過科學研究來發掘創造新知識,當前和以往學習的知識都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於科學研究。在以學習知識為主的本科生階段,提出問題固然重要,但答案往往已經存在,所以問題是否具有批判性沒有那麼關鍵。博士生階段則完全不同,必須具備批判性分析的能力,否則不可能成為優秀的科學家。這一點,我稱之為方法論的轉變。
其實,整個大學和研究生階段教育的實質就是培養批判性分析的能力,使學生具備能夠進行創新科研的方法論。這裡的例子非常多,覆蓋的範圍也非常廣,在此擇要舉例說明。
正確分析負面結果(negativeresults)是成功的關鍵。作為生命學科的一名博士生,如果每一個實驗都很順利、能得到預料中的正面結果 (positiveresults),除個別研究領域外,一般只需要6~24個月就應該可以獲得博士學位所需要的所有結果了。然而實際上,在美國,生命學科的博士生平均需要6年左右的時間才能得到博士學位。這一數字本身就說明:絕大多數實驗結果會與預料不符,或者是負面結果。大多數低年級博士生對負面結果的看法很消極,直接影響了他們批判性分析能力的培養。
其實,只要有適當的對照實驗,判斷無誤的負面實驗結果往往是通往成功的必經之路。一般來說,任何一個探索型課題的每一步進展都有幾種、甚至十幾種可能的途徑,取得進展的過程基本就是排除不正確路徑、找到正確方向的過程,很多情況下也就是將這幾種、甚至十幾種可能的途徑一一予以嘗試、排除,直到找到一條可行之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一個可信的(conclusive)負面結果往往可以讓我們信心飽滿地放棄目前這一途徑。如果運用得當,這種排除法會確保我們最終走上正確的實驗途徑。從這個角度講,負面的實驗結果不僅很正常,也很有益於課題的最終成功。我告誡並鼓勵我所有的學生:只要你不斷取得可信的負面結果,你的課題就會很快走上正路;而在不斷分析負面結果的過程中所掌握的強大的邏輯分析能力也會使你很快成熟,成長為一名優秀的科學家。
我對一帆風順、很少取得負面結果的學生總是很擔心,因為他們沒有真正經歷過科研上批判性分析的訓練。我的實驗室里偶爾會有這樣的學生,只用很短的時間(兩年左右,有時甚至一年)就完成了博士論文所需要的結果。對這些學生,我一定會讓他們繼續承擔一些富有挑戰性的新課題,讓他們經受負面結果的磨練。沒有這些磨練,他們很難真正具備批判性分析的能力,將來也很難成為可以獨立領導一個實驗室的優秀科學家。
所以,不要害怕負面結果,關鍵是如何從分析負面結果的過程中獲取正確的信息。
(三)「一個人必須對他要做的事情作出取捨,不可能面面俱到。無論閱讀科研文獻還是聆聽學術講座,目的都是為了借鑒相關經驗,更好地服務於自己的科研課題。」
切忌一味追求完美
耗費時間的完美主義阻礙創新進取。尼古拉·帕瓦拉蒂奇是我的博士後導師,也是對我影響最大的科學家之一。他有極強的實驗判斷力和思維能力,做出了一系列裡程碑式的研究工作,享譽世界結構生物學界,31歲時即升任正教授。1996年4月,我剛到尼古拉實驗室不久,純化一個表達量相當高的蛋白Smad4。兩天下來,蛋白雖然純化了,但結果很不理想:得到的產量可能只有應該得到的20%左右。見到尼古拉,我不好意思地說:「產率很低,我計劃繼續優化蛋白的純化方法,提高產率。」他反問我:「你為什麼想提高產率?已有的蛋白不夠你做初步的結晶實驗嗎?」我「回敬」道:「我有足夠的蛋白做結晶篩選,但我需要優化產率以得到更多的蛋白。」他不客氣地打斷我:「不對。產率夠高了,你的時間比產率重要。請儘快開始結晶。」實踐證明了尼古拉建議的價值。我用僅有的幾毫克蛋白進行結晶試驗,很快意識到這個蛋白長度並不理想,需要通過蛋白質工程除去其N-端較柔性的幾十個氨基酸。事實上,除去N-端幾十個氨基酸的蛋白不僅表達量高,而且生化性質穩定,純化起來非常容易,根本不用擔心產率的問題。
在大刀闊斧進行創新實驗的初期階段,對每一步實驗的設計當然要盡量仔細。但一旦按計劃開始後,對其中間步驟的實驗結果則不必追求完美,而是應該義無反顧地把實驗一步步推到終點,看看可否得到大致與假設相符的總體結果。如果大體上相符,你才應該回過頭去仔細改進每一步的實驗設計。如果大體不符,而總體實驗設計和操作都沒有錯誤,那你的假設(或總體方向)很可能是有大問題的。
這個方法論在每一天的實驗中都會用到。從1998年開始自己的獨立實驗室到現在,我一直告誡所有學生:切忌一味追求完美。
科研文獻與學術講座的取捨
再來談談科研文獻(literature)與學術講座(seminar) 的取捨。尼古拉·帕瓦拉蒂奇博學多才,在我們許多博士後的心目中,他一定讀很多文章、常常去聽學術講座。沒想到,事實大大出乎我們的意料。
在我的博士生階段,我的導師傑里米·伯格非常重視相關科研文獻的閱讀,每周召開組內文獻討論會,討論重要的科研進展。剛到尼古拉實驗室時,我曾試圖表現一下自己讀文獻的功底,也想同時與尼古拉討論以得到他的「真傳」。1996年春季的一天,我精讀了一篇《自然》雜誌的文章,午飯前遇到尼古拉時,我向他描述了這篇文章的精妙,同時期待著他的評述。尼古拉面色有點尷尬:「對不起,我還沒看過這篇文章。」當時我想,噢,也許這篇文章太新,他還沒有來得及讀。過了幾天,我閱讀了一篇幾個月前在《科學》上發表的研究文章,又去找尼古拉討論,沒想到他又說沒看過。幾次碰壁之後,我不解地問他:「你知識如此淵博,一定是廣泛閱讀了大量文獻,為什麼恰好沒有讀我提到的這幾篇論文呢?」尼古拉看著我說:「我的閱讀並不廣泛。」我反問:「如果你不廣泛閱讀,你的科研成果怎麼會這麼好?你怎麼能在自己的論文里引用這麼多文獻?」尼古拉的回答讓我非常意外:「我只讀與我的研究興趣有直接關係的論文,並且只有在寫論文時我才會大量閱讀。」
我做博士後的單位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有很好的系列學術講座,常常會請來自生命科學各個領域的「大牛」演講。有一次,一位諾貝爾獎得主來作講座,並且點名要與尼克拉交談。在絕大多數人看來,這可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好機會。尼古拉卻告訴他的秘書:「請你替我轉達我的歉意,講座那天我恰好不在。」我們也為尼古拉感到遺憾。讓我萬萬想不到的是,諾貝爾獎得主演講的那天,尼古拉把自己關在辦公室里,從早晨到傍晚一直沒有出門,自然也沒有去聽講座。當然,這也許是巧合——尼古拉取消了他的出行計劃。但以我們對他的了解,他十有八九是在寫論文。後來,我們也意識到,這樣的事情發生在尼古拉身上已經見怪不怪了。
離開尼古拉實驗室前,我向他拋出了這個始終沒有完全解開的謎:「如果你不怎麼讀文獻,又不怎麼去聽講座,你怎麼還能做一個如此出色的科學家?」他回答說,他的時間有限,每天只有10小時左右在實驗室。權衡利弊之後,他只能把有限的時間用在他認為最重要的事情上,例如解析結構、與學生討論課題或寫文章。
尼古拉的回答表述了一個簡單的道理:一個人必須對他要做的事情作出取捨,不可能面面俱到。無論閱讀科研文獻還是聆聽學術講座,目的都是為了借鑒相關經驗,更好地服務於自己的科研課題。
(四)在博士生階段,尤其是前兩年,我認為必須花足夠的時間去聽各相關領域的學術講座並進行科研文獻的廣泛閱讀,打好批判性思維的基礎;但隨著科研課題的深入,選擇文獻閱讀和學術講座就需要有一定的針對性,也要開始權衡時間的分配了。
挑戰傳統思維。從我懂事開始,就受到這樣的教育:凡事失敗都有其道理,應該找到失敗的原因後再重新開始嘗試。直到1996年,我在實驗上也遵循這一原則。但在尼古拉的實驗室,這一「基本原則」受到了有理有據的挑戰。
有一次,一個比較複雜的實驗失敗了。我很沮喪,準備花幾天時間多做一些對照實驗找到問題所在。沒想到尼古拉阻止了我,他皺著眉頭問我,為什麼要搞明白實驗為何失敗?我覺得這個問題太沒道理,理直氣壯地回答:
「我得知道哪裡錯了才能保證下一次可以成功。」尼古拉馬上評論說:「不需要。你真正要做的是把實驗重複一遍,也許下次就可以做成。與其花大把時間搞清楚一個實驗為何失敗,不如先重複一遍。面對一個失敗了的複雜的一次性實驗,最好的辦法就是認認真真重新做一次。」後來,尼古拉又把他的這一觀點作了升華:「是否要弄清楚一個實驗為何失敗,這是一個哲學問題。釐清每一個小差錯的習慣性思維並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仔細想想,這些話很有道理。並不是所有失敗的實驗都一定要找到原因,尤其是生命科學的實驗。因為實驗過程繁瑣複雜,大部分失敗是由簡單的操作錯誤引起的,可以仔細重新做一遍,這樣往往可以解決問題。只有那些關鍵的、不找到失敗原因就無法前行的實驗才需要刨根究源。
我選擇的這些例子多少有點 「極端」,但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起到震蕩大家思維的作用。其實,在我自己的實驗室里,這幾個例子早已經給所有學生反覆講過多次了,而且每次講完之後,我都會告訴大家要打破迷信、懷疑成規,關鍵的關鍵是:跟著邏輯走!跟著邏輯走,這是我在實驗室里註定會重複強調的一句話,每天至少要對不同的學生講5遍以上。我自己每次與博士生討論課題也總是遵循嚴密的邏輯,用推理、排除法找到實驗的下一步解決方案。嚴密的邏輯,是批判性分析的根本。(全文完)
研究生應該學習什麼?前段時間熱透了,各大研究生微博都在轉發,找了好久才找到的,可以把圖片保存手機,有時間慢慢看,求點贊啊!
薪火相傳——寫給正在讀研的師弟師妹們
這是為了圓自己曾經吹下的牛,為了兌現自己的承諾!
自己讀研的時候,曾經和實驗室關係最好的大神夥伴討論「實驗室科研」的傳承問題,痛感對於科研工作,學長們雖然成果顯著,但是傳承的遺產太少,所有的成果和方法,我們新人都要從頭摸索,萬分痛苦;也曾和他一起吹牛說要把我們這屆的成果和經驗都留下來,讓大家共享學習。讓師弟師妹們未來能夠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或許能夠科研得更加順利,更快地進入科研狀態,最後,在科研課題方向上走得更遠。
其實我們讀研的後半段都發現,自己開頭都走了挺多彎路,也誤解過很多論文和科研的核心,其實真的挺希望有個好學長引路,希望未來導師和學長們能夠組織一些對於新人的科研入門交流,找些做得好並且能講明白科研的學長學姐,給新人講講科研心得,讓新人更快成長;另外新人們也得自己積極點,多和長得面善的學長學姐探討探討,發揮一下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這樣也能讓實驗室有一脈相承的積澱,否則換一撥人實驗室相當於又重建一次,對於我們的科研事業也是斷檔般的傷害。尤其有一次我見識了一套清華的科研軟體系統,是從90年代就開始編寫的一套系統,最先開始寫這個程序的博士師兄留下了後面的人可以方便利用的介面,於是歷經20年,十餘個博士研究生科研嘔心瀝血,將自己的研究成果不斷地寫在這套軟體程序中,可視化效果很不錯,科研成果一目了然。現在這套軟體的功能已經非常完備,價值上千萬上億是不在話下的。看完,我多希望我們實驗室也能有這樣一套成果,也算是對自己科研的一份梳理,可惜我們沒有這個前瞻的眼光;希望後來人吧,可以將成果積澱下來,將部分重要的成果產品化,可以讓後人更方便地調用,而不是從頭開始重新做研究。
思考了很多,奈何到了我們畢業,一件又一件的瑣事讓我們也沒能兌現自己吹下的牛X,於是理解了學長學姐們原來也是這麼忙,所以沒有時間和我們交流。我是個極其討厭自己食言的人,所以還是整理了自己三年碩士研究生的經驗,給師弟師妹們聊聊,就當補償一下我和大神夥伴誇下的海口。大家每個人情況不同,智者見智,仁者見仁,能有些許收穫,我就已經知足。
向後看研究生的生活,時間過得很快,老生常談就是要先給自己定一個總的目標,抓緊在學校的尾巴:我要得國獎,那我就好好搞科研(當然,並不是說國獎就意味著你最優秀,但是總能代表對你在科研上努力的);我要多讀讀書,那我就給自己定一個讀書計劃;我要變漂亮變帥,那我就多去健身房多看看時尚雜誌;我要享受在北京的資源,那你就多出去看看……哪怕不是具體的目標,是個抽象的類似於「我要變得更好」的目標,也想一想「好」在你心中是什麼樣子,否則時間飛快的研究生過去,你隨波逐流,你渾渾噩噩,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最後發現自己好像沒什麼變化,珍貴的青春這樣過去,實在有些可惜。
其次,有了目標之後,記住路是你選的,每個人認為重要的事情不同,獲得的結果也不同,人很願意和別人比較,但這是件是很難受也有時候沒有意義的事情,人還是和昨天、過去的自己進行比較吧,希望你研究生畢業的那天,沒覺得時間白過,你知道自己已經成為了一個更好的人,那研究生期間就是有意義的。
談談研究生最最重要的科研吧。
科研:在其位,謀其政
首先,科研我做的不好,是我這輩子唯一我努力過卻沒有達到我心目中叫做「優秀」標準的事情,很慚愧。不過我努力嘗試過,所以把這些年自己吃過的虧和成長告訴大家。
1)不要淺嘗輒止,任何事情沒有捷徑,;多用心思,多花時間
我敢說大多數的你們和我一樣,並不是熱愛科研這項事業,也不是熱愛電力系統這個專業,你僅僅是大學考進來了,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了,來拿個叫做「研究生」的文憑。「我未來不想做一個老教授,我不想知道電力系統線路的參數到底是小數點後有幾位,我只想低調地拿個學位走人,你們可不可以不要為難我讓我看那麼多文獻!寫那麼多報告!發那麼多論文!」
其實心情可以理解,幾乎每個科研狗都這樣抱怨過,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很多事情不是我們喜歡才去做,也不是做了就會喜歡,但是「在其位,謀其政」,這是一種對事情的態度,既然我讀研究生了,我就把分內之事干好。可以各退一步,我既不是日日科研的我頭髮都掉了,但我也不是徹徹底底的弔兒郎當,我認真的對待科研了,但我也認真享受科研之外的生活了,這樣會不會更好。
曾經我就是一隻偽科研狗,懷著這樣的心態,我覺得那些論文我完全沒有耐心好好一句句地讀完,我用滑鼠滑輪不停往下翻,翻到對我貌似最有用的那一節,把他讀完,其他的都掃一眼,就開始準備給導師彙報,而且通常都是要彙報的前一天晚上才看,匆匆下載幾篇論文,做做筆記。這是非常忌諱的,首先,這樣你內心本身就很難受,你根本沒有吃透任何的文章內容,你無法用融會貫通的能力講給老師聽,老師也是過來人,認真熟讀很多文獻和臨時準備的不同她一眼就能看出來,別指望能騙她,而你的工作是否有意義,評判的也只有老師。
要讀就要好好去讀,這首先是態度問題,這個世界在這裡沒有捷徑,拿出時間,從頭讀起,論文的文字晦澀,重點的公式多讀幾遍,看不懂再看,再看不懂找人問,這都需要大量的時間。
關於文獻的閱讀,(某學霸師兄)有一些比較實用的小建議分享給大家:
集中時間看文獻。不能同意再多,看過總會遺忘。看文獻的時間越分散,浪費時間越多。集中時間看更容易聯繫起來,形成整體印象。
做好記錄和標記。複印或列印的文獻,直接用筆標記或批註。pdf或html 格式的文獻,可以用編輯器標亮或改變文字顏色。這是避免時間浪費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則等於沒看。
準備引用的文章要親自看過。轉引造成的以訛傳訛不勝枚舉。
注意文章的參考價值。刊物的影響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數能反映文章的參考價值。但要注意引用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評價這篇文章的:支持還是反對,補充還是糾錯。
學好英語,不學二外。如今不論去日本還是歐洲,學術交流早已是英語的天下。你不必為看不懂一篇法語的文章而遺憾,寫那篇文章的人正在為沒學好英語而犯愁。如果英文尚未精通,暫且不要去學二外。
2)不要閉門造車,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交流產生進步也產生友誼。
剛剛講到,遇到不會的東西要去諮詢,要去找別人幫忙學習。不要害羞不好意思,這是我給大家的建議。大學的老師講課都非常晦澀,這不怪他們,因為大學老師的工作太多了,他們的評價體系並不是學生的成績,是職稱是論文是專利,所以他們沒有初高中老師那麼多精力把一門課講好,但不代表你身邊就沒有人可以把它講好。
舉我的例子,啟哥、阿頔和楠楠都是我們這屆學霸級人物,不是說他們天天趴著那裡讀書,而是他們之前用功比我多,比我厲害,基礎知識牢固。找他們問一些問題可能比你翻幾篇文獻教材快得多,我的就業筆試考試,自己成績很大一部分複習功勞來自啟哥,所有往年真題的知識點他幾乎都給我講解了一遍。再舉個例子,我的編程技術很差,我在做一個算例的時候可以說是從頭學起,所以我把啟哥給綁定了,幾乎每寫一兩行代碼就需要他過來回答一些非常基礎的問題,這樣效率看似很慢,其實很高,這讓我一個編程白痴在一周內寫出了近百行代碼的程序,而且調試成功。如果先去系統地看一本書學MATLAB再一個個例子試,恐怕沒有小一個月我沒法拿下,但是這種一個月的方法沒什麼不好,適合學習一門技術的基礎,基礎牢固,對未來有很大好處。
我想說的只是多交流,你能收穫很多,尤其和學長學姐交流。(不過大家也要會挑人,你挑我啟哥這樣的就會比較有耐心,也會有人沒耐心看你就煩。)你如果問我,沒有啟哥那樣神奇的小夥伴怎麼辦,而且自己還性格比較內向。我會告訴你任何朋友都不是憑空來的,啟哥給了我巨大幫助,我是一定要好好回報的,請客吃飯聊天談心買一些小禮物都不在話下,小禮物聽起來好高大上,其實有時候就是一瓶飲料一兩個水果,但是友誼就是這麼一來二去培養起來的。而且能教你的人,人都很厲害,成為朋友何樂而不為,學習交友兩不誤多好。
不要再說我內向不擅長交際,沒有人天生會和別人打交道,第一次傻第二次就會沒那麼傻,第一次尷尬後面就知道如何不尷尬,你只是沒法放棄你那小自尊小不好意思不願意嘗試,總想著我再自己看看吧。你真的能看下去還好,怕的就是看不下去就階段性放棄了。
早動手,在師兄師姐離開之前向他們請教,學會關鍵技術,不然等師兄師姐離校之後再請教就非常的麻煩。希望大家聽完之後,自己可以邁出交流的第一步。
3)初期多看很重要,提高自己的標準
這裡面就是對自己工作成果的高要求了,我自己親身體會很深,你們自己每個人都體會很深,我想你們也明白,剛剛交完本科畢設以後,來到實驗室,老師交給你一個部分讓你寫報告,你傻傻地去寫,寫完以後是非常乾癟的(實話說研二研三的自己都看不下去當年自己寫的東西)。非常乾癟而且主要是沒有任何修改的複製粘貼,後面在看學長學姐報告的過程中學習到了邏輯,語言,表格,VISIO圖的重要性和專業性。這裡希望大家能夠多去讀多去參考以前優秀的師兄師姐留下的高水平論文和報告,從仿寫開始,加入自己的思考,你們一定可以在學習的基礎上趕超。
我們寫的報告都是給外面的專家和企業里的甲方看的,你的報告要有邏輯的嚴謹性,讓專業人員看到以後覺得不辱一個高水平科研人員的專業水平;也要讓不懂技術的甲方能夠看懂基本的邏輯道理,我們在做什麼,有什麼作用,這個時候要多用圖表,讓大家讀懂的難度降低。
4)關於學術論文寫作的一些小建議
寫論文更像是一個講「故事」的過程,就算是做的實際工作時差不多的,但是寫的差異會非常非常的大,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留出足夠的時間。以下是(學霸師兄)一些具體的寫作心得,給大家分享一下:
很多問題中都可以引入量化的敏感性分析,做規律性的統計分析,要加強自己對數據的理解和挖掘能力。我們很多的同學都有中國,乃至全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數據,但是還是寫不好高質量的文章,要反思自己的動筆能力。
研究的問題,可以是一個比較小的點,這沒有影響,重要的是講一個完整的故事,突出它的意義。
在寫文章的時候不要把學習和創新揉到一起,學習的過程沒有必要寫出來。
做文章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有的人是線性增長的,也有的人是後期指數增長的。有些事情急不來。
不要試著把所有的工作都寫到一個論文中,容易雜而且亂。事實上,把創新點拆開成不同的論文,不僅僅能使文章表述更加集中,而且還能夠增加文章的數量。
主體工作要做好,寫第一篇論文是非常難的,但是一旦突破,之後的就是源源不斷。
論文也看顏值,注意使用origin,visio之類的專業製圖軟體來,以及合理的數據展示
5)行動起來
行動,一再強調,3年時間過的很快的,尤其研一要上課,只有考試複習的時候覺得度日如年,其餘時間幾乎沒有觀感就過去了,所以你有目標就趕快動起來,科研亦如是。
很多人說自己也看了很多論文呀,也研究了很多方向呀,結果可能沒什麼科研成果,你覺得自己很努力,但有時候可能是無用功,因為你只看,而沒有下筆寫出來(當然,這裡就是電腦敲出來,真正的開始寫小論文),看別人的論文是你初期積累了解的必經之路,但不能一直停留在看的階段,要開始寫的階段,哪怕最開始只是簡單的粘貼複製,也是一種開始,看只能停留在嘴上,但寫是停留在你的腦袋裡,可以邊看邊寫,在寫小論文的過程中,你會發現新的問題,這樣才能有針對性的看一些別人的論文,這樣才更有效率,如果只是漫無邊際的看,那就只是在海里亂無目的的游,上不了岸,浪費時間,所以,早點行動起來,把你的目標落實到堅實的土地上,才是王道。
結尾:
寫了這麼多,最後只能祝大家在幾年的深造生涯中找到自己最喜歡的人生,並且活出自己的精彩!
特別鳴謝:
1 實驗室給力小夥伴對於本文的修改;
2 研究生期間帶我學術的老師們和各位學術大牛小夥伴。
歡迎大家掃碼關注公眾號「青年羽林君」
http://weixin.qq.com/r/gj-m-tXEBIh7rZGd92qQ (二維碼自動識別)
聯繫方式:qingnianyulinjun@163.com
謝邀!
我認為研究生怎麼上,不應該有一個統一的答案,而是根據自己的職業規劃或者對未來的期許來決定怎麼上。
如果你要走學術道路,那麼研究生期間就應該多多讀書多多寫文章,多多結交學術上的良師益友。如果是理科的話,自然是多多做實驗,多讀領域內的文獻,培養自己的科研思維和寫文章的能力。如果是有博士項目且有碩博連讀的學校,可以多多尋找機會,爭取碩博連讀。
如果你讀完研究生就要找工作,且有明確的目標,除了學習跟上之外,可以多多參加一些實習的活動,多了解要工作的行業內的情況,主動去實習都是有必要的。至於學習,不要掛科,不要跟不上就好。現在有一些專業碩士,更加是如此。不能再做個傻逼的學生。這是個學校與社會的銜接部位。該動得心思,該讀的書,該發的論文,該打好的人脈,該學會的眼色。都是你以後會用到的。
統一回復大家的問題
1導師沒項目或者偏行政導致個人沒有項目經歷怎麼辦。
建議多參加學校、企業或者國家的各類競賽,灰常有用,有時候比理論性的項目更有用。不要畏懼,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會,一回生二回熟啊,多參與幾次就會有自己的路子,而且做不好又不會擔什麼責任,怕什麼,又不會懷孕
2 如何與動手動腳的老師相處。
有兩種方法,一是你鎮住他,二是忍。
如何鎮住他,如果真到了水火不容,忍無可忍的地步你可以直接攤牌,警告他的做法怎麼不對,如果他再這樣你就去哪裡告發他。不過,此種方法危險係數太高,搞不好他為了絕後患真來個斬草除根。所以還是溫和一些為好,在實驗室多努力,有自己的強項,導師倚重你自然不會對你很過分。
再說說忍,不是說他怎麼做你都忍受著,有點技巧。比如,盡量少和他單獨相處,單獨相處盡量保持距離,說話盡量將他放在師長的位置,和師娘保持一定的交流,他過分時你提幾句你師娘相關的話。
重要的一點,不要在實驗室說導師壞話,十分重要。
3關於同學間相處的問題。
研究生算是社會的一部分,同學間利益衝突更多,大家的心智也成熟了,因此勾心鬥角,明爭暗鬥也司空見慣。同學間感情不如本科,高中那麼深,更多的是飯友,玩友,項目合作友,很少有感情交流的。而且大部分同學畢業後基本就不會再見面,因此能和大部分人和睦相處地享受學校生活就可以了,不要對周圍的人要求太高。不過,也不是建議大家排斥交友。怎樣交往我不細說,每個人也有自己的一套,我建議的是不要放棄交到好朋友的任何機會。穿衣品味一樣,口味一樣,性格一樣,都愛玩輪滑,都愛跑步,甚至什麼都不做就喜歡彼此傻坐著,都可以,好朋友不就是陪伴么,即可以是精神也可以是生活呀。
原文如下~~~~~~~~~~~~~~~~~~~~~~~~~
馬上要研究生畢業了,雖然現在還木有找到工作(答主12月畢業),但是自認為研究生期間學到不少東西。專業知識自然提升不少,但是非專業知識提升的更多。我認為研究生要這麼讀:
1 最重要的一點,學會和老闆相處,不管你是大牛還是小白,這點都很重要。
老闆是你研究生期間的上帝,你的生殺大權,一切事情基本都是他說了算。不是讓你拍馬屁,而是學會以一種舒服的方式對待領導,達到你和他都舒服。我的老闆很特別。。。色,偶爾會摸摸小姑娘的手,你當然可以翻臉,但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這幾年真是學會不少應付色老闆的戰術。如果這種老闆都可以應付,那工作後各色老闆應該也差不多了。2保持求學的心態,而不是攀比的心態。
這和第一條一樣,從長遠考慮,不要為了一點蠅頭小利和別人鬧矛盾。遇到不會的就去學習,遇到別人的優勢就去學習,保持學習,人生起伏不定,一定要為自己提前做好知識儲備。我有一師兄,剛入學的時候成績倒第一,最後畢業成為了實驗室排名第二的師兄,關鍵是實驗室從老闆到師弟師妹沒有一個不喜歡他的。後來去華為做了銷售,業績杠杠的。3學會調整個人心態,接受各種lose.可能有能力比你差的同學拿到了比你好的獎學金,水貨的舍友老闆月月發工資,小白的同學還沒畢業就被國企接納。。。不要比這個,首先人和人真的不一樣,不知道你信不信命,但是這東西真就像命一樣,有時候你再爭取也得不到,再者,以後的路長著呢,這才哪到哪,用上個三五年金子總會發光的。我又有個師兄(理工科師兄比較多)畢業沒找到好工作,去了一家小型私企,現在在阿里,部門總理。所以呀,繼續第二條就沒錯啦畢業兩年,余駐足回首,稍做反思,亦借題發揮一番。愚者千慮,若有一得,自無愧筆墨書香;若儘是荒唐,也請多多包涵。
凡人求學,以會若干工具為榮,殊不知其乃學術之末技。今人須學陽明,格物以求其理,得其意而其忘形。余觀西式學堂,諸如麻省,教受《電子與電工學》,以歐姆試驗以起點,勾連麥克斯韋方程、RC電路、windows系統,是為抽象教學之典範。
吾輩學人,常有兩病:困於細節,擅考據而無創造;慣於宏大,凌空蹈虛而實物。治學,須如古人言,致廣大而盡精微,持顯微鏡窮盡細節,持望遠鏡以窺全貌。吾讀書愈多,愈知古人不欺而今人自欺。
國內大學教育諸多弊端,而學分製為首害,徒具形式。年級不同,不能串選,切斷學術縱向之聯繫;專業不同,不能互選,切斷學術橫向之聯繫。須知,任何單個學問乃學術脈絡之一環,只求其一,名為專業,實為狹隘。
曾有學弟諮詢工作事宜,吾建言,作文、英文、軟體、數學等須有一技傍身,超脫於群,是為有用,否則,三年如何不虛度。有用之餘,須求有趣。趣味自可學問中求,亦可生活中求,若習得一兩門特長,最好不過。
荒唐數言,與君共勉。2017考研複試,你是否順利通過被錄取?對於准研究生們,讀研機會來之不易,大家可是要提前好好規劃。如何讓2年到3年的讀研生涯如何更充實的度過,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份規劃表,一起來參考下。
不論你即將就讀的研究生,是兩年制還是三年制,大家都應該意識到學習階段並不像多數人想像的那麼長,而該階段又是多數同學人生和事業的關鍵時期,有許多重要的任務和目標需要奠定基礎或完成。
所以,你需要提前制定好自己在本階段的人生和學業的整體計劃,並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和改進,儘可能好地完成計劃中的各項任務。研究生的學習與你以前的學習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有大有區別,你也必須要充分意識。
以三年制研究生為例,結合一些專家的認識和我們的一些體會,下面就各個階段的學習內容和任務作個簡單介紹,供同學們參考。大家可以根據自己就讀學校、專業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自己的規劃。
?碩士一年級
第1學期入學後按計劃填寫《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課程計劃》。本學年需完成學位課,部分必修課和選修課的學習,對部分跨專業的學生還應該補休現專業的部分專業基礎課程。本學期的主要任務應該是學好上述課程,拿到碩士研究生所必須的部分學分。
除了以課程學習為主外,還應該積極閱讀文獻,並開始嘗試寫出1-2篇文獻綜述報告;同時,一些基本的工具也必須逐步學習、練習、熟悉,以便日後研究工作的需要時不至於還需要大量的時間去學習工具。
第2學期完成剩餘課程學習,專業課的學習以自學為主。你將逐步體會到,研究生的學習有越來越多的自由度。這既為你施展自己的才能提供了空間,同時也是對你學習能力的考驗。
對於部分基礎較好和能力突出的同學,可以考慮開始選擇研究方向,並在該方向上開始部分跟蹤型研究工作或為以後的研究課題奠定基礎。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可以考慮跟著課題組參與導師的課題,逐步了解課題研究內容、研究方法,以便逐步適應研究工作。
?碩士二年級
採取定期學術研討會的形式,學術研討是訓練科研和教學能力、訓練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對此要有正確和充分的認識,不應無故缺席或遲到。
在研討會上你會越來越明顯地感受到研究生學習與本科生學習的本質區別,要有意識地儘快適應這種新的學習形式。別人報告時應認真聽講並積極提問,更要特別珍惜自己每次報告的機會。
如果你的志向是碩士畢業後繼續攻讀博士學位,請抓緊時間認真讀幾本經典專著。華羅庚先生「由薄到厚,由厚到薄」的讀書經驗對現階段的你是非常適合的。
如果你的志向是畢業後走向社會,至少現在就要開始積累和儲備有關的知識和技能、養成嚴謹的工作作風和自己的工作思路。
這一年,你可能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這是你感到輕鬆和愉快,這段時光因此稍縱即逝。你的主要學習任務是在導師指導下查閱本方向的新近文獻,研讀有關的論文。在此基礎上,撰寫1至2篇《文獻閱讀報告》,請導師審閱後在研討會上報告。
對於論文的選擇,宜由易到難,切忌好高騖遠。儘管如此,你仍可能覺得多數論文像「天書」般難讀。此時也不要急躁,多半原因可能是你的知識儲備還不足,請補學相關的知識後再來讀這些論文。
遇到讀不懂的論文可在同學之間討論討論,不應過多地依賴與請教老師,因為你讀的論文老師未必很認真地讀過。要做出有創新的研究工作,你首先要在某個專題上超越自己的導師。
按照通常的要求,這一年你必須要開題,且由於第三學年要找工作、考慮就業等可能讓你不能完全靜下心來的事情,加之還要撰寫論文,所以在本年度是您完成論文重要研究內容的一個關鍵階段,切勿放鬆。
同時,應該將研究成果(進展)寫成paper,試著投稿。爭取能夠參加一些國內外的學術會議,認識和你從事相同或相關方向研究工作的研究生、學者、知名專家並與他們交流,這對開闊你的視野,改進你的研究思路非常有意義。
當然,不是每個研究生都有機會,因此,你必須要做出讓導師肯定的研究進展或成果,你必須要有好的idea or innovation。
開題前,確認你已修夠了《研究生培養方案》中要求的學分,完成《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大多導師提倡同學們發掘潛能自行選題,碩士階段的研究可從模仿別人的工作開始,並逐步深入下去。也可以選擇導師或本方向博士生研究中的某個子課題。
這一年(或下一年度初),你還得接受中期檢查,填寫《研究生中期檢查表》。通過篩選的同學將正式繼續論文階段,未通過的同學將提前畢業(不授學位)。
?碩士三年級
第1學期,工作重點應放在研究工作上,在選定得學位論文題目方向上,並取得相當的研究進展或成果,並發表論文。
第2學期初完成論文初稿。修改、潤飾論文,並於6月中旬以前完成學位論文答辯。碩士學位論文的主要結果應儘可能達到公開發表的水平,工科碩士論文的工作應該以應用或應用基礎研究為主,強調研究過程中對基本技能的訓練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訓練以及表達(書面和口頭)能力的訓練,因此這幾方面最好在論文里能夠有所體現。
因為這是碩士研究生學習的最後一年,你還要考慮好畢業後的去向,並做好相應的準備。不管是去工作還是考博,你通常都需要導師的推薦。
對你在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情況作出客觀真實的介紹是導師的職責和義務。為了使導師的推薦更為全面和準確,請準備一份詳實的個人情況介紹材料供參考。
通過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和研究工作訓練後,已經掌握了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為獨立分析解決問題奠定了一定基礎。但是Learning to do,Learning together,Learning to be,也就是學習如何去做、如何與人相處、如何認識自我,只有等你們進入社會後,才能慢慢地了解和掌握。
不要指望一離開學校就有年薪百萬,不可希望用最少的勞動會獲得最大的成功,一切成功都源於堅持不懈的努力。人的一生能有幾個兩年、三年?拿出你們的幹勁、拼勁來,做點有意義的事,看點有意義的書,努力學習和培養自己。
讀研一年半了,回來更新一下答案:-)不想再繼續討論「讀研三年和工作三年的差別」這個話題,看法和我兩年前寫的沒大區別。有一些同學會邀請我回答一些關於這方面的問題,我都有看,但都沒回答,不是不想回答,而是沒辦法回答,有的說感覺自己「混吃等死」,有的說「不知道咋提升」,對於這些,你讓我怎麼給你聊呢?還是套用楊絳的老話,做的太少想的太多了。之前也在考研問題上很詳細地和一個陌生女生聊,但越聊你越發現,第一,她對自己非常不了解;第二,面對所謂的「人生大事」,想讓你幫她做決斷,結果就是糾纏了很多細節,然後我就真不想說啥了。歸結倆字「貪心」,吃著碗里望著鍋里的,想要萬全策,沒有捨得心。(話不好聽,但就是這理兒,曾經的我也是這樣,現在已經改了非常多了。)本部分over,進入下一個我很想聊聊的話題吧~讀研快兩年,目前處於實習以及(找暑期實習)階段,很想談談如何才能讀好研或者說盡量減少遺憾這個問題。
ps:說實話,曾經有同學邀請我回答問題我還是挺驚訝的,我不是學霸,也不是某個領域的大拿,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研究僧,偶爾喜歡思考總結一下自己,記錄下來,所以,得出來的經驗不免偏頗,但均出於真心體悟,很希望幫助到認可我的看法並願意改變的平凡人。希望大家也一起多多評論,互相交流看法。
第一,目標導向非常重要;
研究生階段真的時間不多,看似2-3年,其實你在學校的時間差不多1-1.5年,所以除了每天好好把課給上了外,一定要安排好自己的時間。花時間學什麼技能和新知識,一定要有個方向,換句話說,學習什麼是服務於你的未來目標的。如果你是打算用研究生做個跳板,將來出來找工作的,那就多學點和你未來工作相關的東西吧。象牙塔畢竟還是和社會有脫節,所以千萬不要,讀研了,似乎又沒啥壓力了,然後就又開始「殺時間」了,用連岳的話說,那是「富人的奢侈」。所以,先衡量一下你「富」不「富」。(你懂,我這個指的是哪個層面)可能會有人懟我,說「你這不太功利了嗎?」「大學是培養人文精神的,你這跟技校有啥區別?」我的回應就是,摸著你的心,重新想想你考研的目標是啥,不要被優哉游哉的生活迷惑了雙眼,我相信你自有決斷。我也不想討論大學人文教育和技能的老掉牙問題了,並且,為什麼很多人特別愛把思想層面的東西和實踐層面的東西割裂開呢,非此即彼的邏輯還是算了吧~
第二,充分認識你自己;(這部分大家自行體會,真有點虛,但我覺得是最最關鍵的部分)不得不承認,很多時候我們的教育都是在刷「量」,卻從來沒有真的教會我們要怎樣充分地認識自己。除了少部分教育優良的父母能夠把認知教育很好地傳遞給孩子以及一小部分非常具有主觀能動性的自我認知者的,大部分的人都是沒有「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最近準備一些面試,看到了一些題目,「請列出你的優缺點,並舉實例」「請列出你與職位想匹配的能力」「請告訴我你的職業規劃」,大家也可以試著問問自己,你能否很快地描述一下自己呢?沒有方向,就沒有準確的目標,而方向就來自於你是否了解你自己,你是個什麼樣的人?性格如何?優缺點在哪裡?你擅長什麼?除了學習之外你有沒有自己非常感興趣又投入了時間精力的事情?你想要什麼樣的未來?說實話,裡面有幾個問題,讓我回答我也會楞會兒。不過好在,在一次次的鍛煉實踐中,只要你去深入總結探究,你在認識自己的道路上段位會越來越高。
第三,珍惜讀研期間上課、鍛煉的各種機會!!!
有的人考研時,壯志滿滿,說一定要體會一下研究生的學習生活,但真去讀了,又開始覺得「葛優癱」其實很好。課能翹一次就翹吧,反正老師講的不好又不點名;小組團隊合作能暗地裡偷工減料那就少干點吧,反正老師也不知道,同學也不會明說;課上的presentation,能不上就不上吧, 老師那麼挑刺,就讓小組實力最強的王二狗上吧……總結下,就是懶和逃避。象牙塔里的研究生生活終究還是愜意的,所以你又被打回到了原來的「不主動」「剛剛好」的狀態了。但結果是什麼呢,套用蔡康永的一段話:
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
我可以很肯定地說,你曾經付出的心血和努力,如果在短時期不能驗證效果,那它一定會在未來的某個階段幫到你。所以,請不要放棄在眾人面前做提報或者發言的機會,請珍惜它,而不是敷衍了事;請不要覺得課業太多太累,就放棄去學一門自己很喜歡或者很有用的一門課程。所以,讀研的課要好好上,好好準備,好好鍛煉,扮演好每一個階段你應該做好的角色。
這一段時間,一直在找很多暑期實習的信息,真的發現機會好多,但就看你配不配得上了。現在自己也在惡補一些技能,買了教程學習信息可視化。回想到研一下學期,其實學校開設有類似的選修課,但自己當時因為課業和運營公號壓力太大,就沒選修。前兩天參加一互聯網公司群面,結果fiop了,我完全可以給自己找個借口:畢竟是第一次群面嘛,沒經驗。可為什麼有的人初面就會很好呢?再次回想研究生階段有很多上台發言和小組討論的機會,有的的確沒有很好地把握就草草了事了。
大致就這三點體會吧,從2月中旬來帝都實習後,一個最大的感慨就是學校里的累算什麼呀~到了工作的時候,你才知道自己缺的真的很多很多,要補的也很多很多。所以,給我個機會對2年前剛邁入研究生的自己說一句話,那就是:其實你可以再多學點東西的,其實你也沒有那麼累。
這些經歷和體會與大家共勉。我不是鼓勵大家去「壓榨」自己,而是希望我們能夠在準確認識自己的基礎上,多為自己的未來拼一把、努力一把,別讓自己太太太舒適就好啦。當然,適當的放鬆也是非常必要的,一定要做好平衡,別把自己搞抑鬱了。
快過年了,如果你身邊有讀研的朋友,請多給他一點幫助。因為沒有收入。放假回家時,吃飯聚會就不要和他AA了,你請他吧。有時間多陪陪他,約他吃飯,喝酒
各種消費時你來買單吧,不要跟他提錢了。科研壓力已經很大,請理解他、包容他、打牌也故意輸給他。臨走再塞個千八百的紅包也行,讓他感受到人間的溫暖吧!
請緊密陪伴他、生活是相互扶持的!
個人鄙見,僅供參考。
讀研期間包括但不限於幾種模式:資源整合型、頹廢放散型、另求蹊徑型等。
本回答簡要概述第一種模式「資源整合型」。
此模式追求滾雪球效應和馬太效應。
要求有較強的意志力和較為充沛的精力,
要求有全局觀和長遠規劃。
模式關鍵詞「團隊」,
多成員的思維碰撞對於科研生活來說非常重要。
初期進行學術獵頭、資源整合。
有針對性的尋覓各有所長的潛在夥伴,
以保研和研一的學生為主,
重點關注交叉學科的人才。
中期核心在於團隊建設。
分小組,常考評,淘汰制,
積极參加學術會議,積累學術資源,
打開宣傳窗口,統一團隊ppt模板、名片等,
經常開展休閑娛樂活動,增強團隊意識和歸屬感。
後期重心放在連續性。
要求目標有連續性,
節奏快、准、狠,
模式穩定後,
會讓你有一種充實的研究生生活體驗。
末期,兩種情況:你 讀博 or 工作
讀博:
意味著團隊的延續,
面臨問題主要是人員的更迭(團隊成員畢業)
根據新的規劃和目標,重複初期-後期步驟。
工作:
面臨團隊的交接或解散,
提前準備,避免爛尾。
祝大家讀研順利!
贊同的,點個贊咯→_→
這個要看你讀研的目的了。 如果你是想要繼續深造讀博的話,那就最好全身心投入科研項目,多寫論文,多做項目,至少要保證你能有讀博的資格。 如果你讀研只是為了找工作時簡歷更有說服力的話,那麼就儘早做好畢業要求的條件,比如要發幾篇小論文,畢業論文最好也提前寫好(畢業論文可以直接由小論文擴充而成)。然後就出去找實習,針對你自己感興趣的工作單位,可以多嘗試下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積累經驗,順便領點實習費用,雖然不多但是應該比你導師給你的多至少2-3倍。 研究生最尷尬的問題,就是當你的同學本科畢業後都開始掙工資就算不多也至少有四位數,而你卻每天關在工作室埋頭論文最多領兩三百塊還是被導師縮水後的補助。
我也迷茫過,不過現在來不及迷茫了,因為快畢業了。覺得研究生假如是自己的導師不管,或者沒什麼有價值的項目的話,就自己根據自己的興趣,選個合適的方向,自己自學或去公司實習。假如導師有有價值的項目,那就跟著導師干。研究生怎麼過?沒什麼特定的模板。就是盡量別讓自己後悔,不管做什麼,肯定得努力,努力培養自己一種求真務實的科研風格。
第一步:裝出很積極搞學術的樣子跟老師套近乎。目的:確定自己做哪方面課題。第二步:找論文代寫機構,交錢協商,購買論文。目的:節省時間。有時要捨得花錢,不要覺得你的錢冤枉,這是性價比最高的投資。第三步:學愛學的知識,干你喜歡乾的事。結合對自己自身的認識,想想自己假設已經上班了,應該怎麼生活,怎麼調整心態。目的:使自己快樂。快樂有時是至上的,與其慾望滿滿,自己跟自己裝逼,不如誠實,找准自己位置,把握心態。千金難買我樂意。
學法太多雞湯太多,說來說去,在學校里,所有的一切,成績、考研考博、論文、獎學金、學生幹部之類的,只要你努力就能夠得到。可是到了社會上,就不一定了。準備踏入社會的人如果都能及早明白這一點,煩惱就不會那麼多。
說點實際的
如果不讀博的話個人認為先保畢業,然後重心放在就業上。
- 目前經濟下行,大家日子都不太好過,有差不多的機會不要太猶豫,時不我待,果斷出擊,先手開大。關於讀博個人認為首先看專業是否合適,個人感覺像是數學物理類,醫科生命類是屬於比較適合的,工程類個人不太建議讀博,即便想讀也可以先考慮工作gap個一年半年之後在讀收穫可能更多。其次再看自己是否真的熱愛科研,碩士階段好好想一想,課程學著是否吃力,是否真的喜歡研究,是否能沉的住心頂住各方壓力,不為外界條件所擾亂。最後看職業規劃與定位,一些研究類的單位博士可能僅僅是門檻。總之,量力而行。
- 對於一些相對傳統的工科,機械,能動,水利,土木類建議學好連續介質力學,數學物理方程和相應的數值方法FEM,FVM。複雜邊界下絕大多數PDE由於性質很差解析解難求,大多數工程問題其一定精度的數值解已經足夠,越往上學就發現這些工程問題都是人家數學家玩剩下的了,事實就是絕世武功早早就刻在石碑上,走近一看卻發現看不懂,這也是我不太建議工程類讀博的原因。
- 盡量適應電子版教材和文獻,到研究生階段接觸到的英文資料越來越多,動輒五六百頁的書而且巨貴,買了又不一定能看懂,還可能需要的是這本書的某一章,所以個人推薦電子化(之前的集合站資掛了 換成這個 http://gen.lib.rus.ec)一來省下空間,第二先試讀看看,重要的文獻,教材的某一章啊可以列印出來細讀。
-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有好的想法儘快去做,有問題也能儘早發現有充足的時間補救調整,進可攻多發paper繼續深造,退可守儘早畢業謀一職,千萬不要陷入時間陷阱。
- 學無止境,科研亦無止境。但課題做到一定程度可以停了,這麼說不是要打擊題主的積極性;我的意思是科研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困難的問題實在搞不出來也可以放一放;不要佔據太多太多的時間還把自己搞的心力憔悴,實驗室是流水的營盤後浪推前浪,你的課題之後有師弟師妹們繼續接著做,不要把自己搞得太苦逼太鬱悶。
- 玩,去體驗,去嘗試;世界真的很精彩,大腦這個器官也需要各種各樣的刺激去形成新突觸,玩也可以使你更聰明,時間長了漸漸發現那些牛人也都是多面手;滑雪,做菜,彈吉他,lol樣樣精通。讀不了萬卷書,至少能行萬里路吧,想想本科四年有多少後悔的事,沒有勇氣就擠出點勇氣給自己;腦力不夠就去鍛煉,生活都是自己的可能並不多彩但試著讓它豐富。
- 如果是女孩讀研究生的時候建議研究研究生(孩子)(首先要想清楚,要慎重),如果真能在這二到三年把這件事完成了,以後求職升遷跳槽有絕對的優勢有可能抵得上一個碩士學位,也算在女性適育年齡。
以我研究生的經歷來看,所謂研究生怎麼讀,這很大程度取決於自己的導師了。我導師經常對我說的話就是你安排的再好到時候也是有各種想不到的意外打斷預先的安排。比如說很多研究生本來不是學會計的,但是走上了報賬的道路,深知學校各種賬的流程,知道怎麼去給導師把項目中的錢提出來。再比如說你原本做著自己的課題,結果導師的本科生要畢業你就要負起全責,將他們高高興興送畢業。所以你的導師就是你研究生生活的那個意外。當然這不針對所有研究生,至少我的情況是這樣子的。
為了研究生畢業做鋪墊吧。看自己的機遇了。
本來找到這個話題就是 為了說我想退學!!!!!!!!!苛刻老闆加上工作無休止的壓榨,我深深的恐懼了,每天坐在工作室就是煎熬。老闆項目太多,我們的工作時間太長,而且定點上班,當初的熱血不知揮灑何處……現在覺得,調整心態,擺正自己的位置,至少研究生三年能順利畢業吧
推薦閱讀:
※心理學畢業後想進入互聯網行業,「直接就業」和「讀研」何者更有利於未來發展?
※UCL和澳國立 ANU 大學 CS研究生應該怎麼選擇?
※教師節給老師買什麼禮物合適?
※山東孩子去海南上學的幾點問題?
※覺得研究生讀不下去了,想退學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