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自動沖水的男士小便池,為什麼在使用前和使用後都會沖水?

Twitter 上曾經討論的結果是,怕尿太稠了…


一般,這種設計被認為有這樣的清潔功能:

在使用前的沖水,會在便器表面形成一層薄薄的「水幕」;這樣在使用後的第二次沖水時,就更容易將所有排泄物都從便器的表面沖走。


是因為尿液「稠」,增強表面疏水性,防止粘結。


我有點懷疑這是一個習慣性的設計,完全沒必要衝兩次。

1、清潔功能:家庭使用的馬桶,使用前沒有沖水,一樣能沖乾淨。還有一種無水小便池(昆明到處都是),不用沖水也一樣乾淨。所以第一次沖水即使沒有好像也可以。

2、節約成本:觀察公司的小便池,發現第一次沖水只有2秒,第二次沖水9秒,說明感應器能識別使用前還是使用後。(不知道其他小便池是不是也一樣)

3、猜想:可能是感應器剛出來的時候,小便池不夠光滑,所以需要衝一次水濕潤一下,後來的小便池很光滑了,不需要衝水了,但是感應器還是延續這個習慣。就像我們已經不用軟盤了,但是保存的圖標還是軟盤的樣子。

非專業人士,瞎猜的,很想聽一聽專業人士的說法。

PS:如果減少第一次沖水,能省多少水呢?


我怎麼覺得就是因為觸發沖水系統的光電感測器(是還在用這東西么?)就是這樣的方式,人上去擋住感測器會觸發一次,離開了又觸發一次。這樣機制最簡單么。


看我看我,看我,看我

作用:

1.潤滑小便池壁,更容易沖乾淨

2.增加尿意,真的,我有時候發現我去上廁所的時候,旁邊有人,著實尷尬的時候,小便池會流水,增加我尿意,而已掩蓋尷尬


現在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沖的更乾淨

乾的瓷壁結合了濕的尿液後,再多的水也沖不掉的;先潤濕一下,尿液就不會黏在表面,而是順暢地滑下去,所以要先下小水。

乾燥的表面對濕潤物質總有一種吸附性,先放少量清水讓瓷壁吸飽了,鹽鹼水就不會再吸附上去結垢了。

兩次沖水是有作用的。。

看起來光滑的瓷器表面其實有很多小孔,先沖一次水可以填滿這些小孔,這樣人排出的液體裡面的成分就能較少的滲入瓷器,完事之後再沖一次也更容易衝掉。

不過我更認同是第二種說法

簡單設計

因為感應器前方有物體遮擋會有判斷,但是要判斷是上廁所前還是後,這個有點困難,既然很難判斷,還不如沖兩次,成本也不高,而且更加清潔一些


這樣的,那個觸發沖水的是紅外線感應器,當人遮擋(站過去和離開)後,引起了電壓的跳變,觸發沖水


嗯大概是濕潤瓷器表面,這樣再留在瓷器上的液體濃度就會降低,更容易被第二次沖水沖乾淨。

我不知道化學成分是不是尿素,但尿液附著在瓷器上積少成多會逐漸出現尿鹼……


自動沖水,一般是紅外感應,上升沿信號觸發,也就是當人走進時候,電平置高,觸發開關。當人離開時候,下降沿觸發,電平重新變低。電路就是這樣設計的。


有種心理病叫害羞膀胱綜合征 或許也有這層意思呢


1,觸發機制原因,人過去觸發一次,走開再一次。

2,過去的時候沖一次給人的感覺乾淨一點。

3,現在的高級一點的節水小便器只衝一次,檢測水流觸發沖水。

小便得啥樣才能粘稠到沾到陶瓷上?


使用前沖水是讓你趕緊尿 通過聲音刺激你

使用後沖水是讓你尿完趕緊走 要不濺射一褲子

綜上 兩次沖水極大的提升了效率


第一遍是用少量水清洗噴頭,第二遍是真正沖洗。 和自動馬桶類似。


簡單設計吧,要判斷在使用前還是使用後有難度吧,既然很難判斷,還不如沖兩次,成本也不高,而且更加清潔一些


推薦閱讀:

手機掉廁所的坑裡怎麼辦?
馬桶什麼品牌的好用?
蹲廁和馬桶哪個更科學以及衛生?
長時間蹲坑是怎樣一種體驗?
為什麼中國大部分公共廁所不裝洗手液器?

TAG:廁所 | 小便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