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定位產品的目標用戶和潛在用戶?

產品的目標用戶應該是一個產品最直接的受眾用戶,那麼怎麼去把自己的產品定位呢?如何知道那些用戶是最需要我們產品的人呢?


【前言】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很想糾正一個偏見:

產品的起點,不一定是用戶,重點是一定要回歸到用戶。

一個產品的開始可以有很多契機,比如:

競品啟發

發現市面上缺少某個屬性組合的產品(反向挖掘)

公司有某個資源可以利用

設計師/產品經理的某個創意

發現了某個用戶需求

……

因此,在產品剛開始的這個環節,團隊內成員或者公司的調研/用研支持部門,不必太急著逼問產品經理或者策劃「你的產品到底滿足什麼需求,目標群體到底是誰?」。因為這個階段,產品團隊也在摸索。

(在這裡向被我逼問過的策劃道個歉,當時太連清……)

做了這麼多年用研,發現其實,產品先於需求出來的情況,是很常見的

可能違背了一些科班流程,但只要通過科學的方法論,進行校驗和調整,整個產品設計的過程並會不違背設計原理。

下面我來簡單解釋下從產品回歸用戶,再到最終迭代改進產品的過程。(話嘮模式on,下面的講解過程,可能會有很多細枝末節的事情,無奈筆拙,以及一時思緒涌動,涉及的知識和概念又太多,無法完全介紹清楚,有機會在其他專題裡面,再慢慢說吧。)

=====================================

【第一步】提煉產品價值,模擬用戶場景

1、 闡述產品核心賣點/設計

虛擬案例:一個「資訊鬧鐘APP」,主創闡述產品的核心創意是,以資訊的形式作為鬧鈴,可以起來的時候,順便看下當日資訊。

2、 提煉核心設計可能帶來的「快感」(用戶價值)

團隊成員通過頭腦風暴等方式,提煉產品「精髓」,即產品可能給用戶來帶的快感有哪些

虛擬案例:這個資訊形式的鬧鈴能帶來哪些快感/好處?主創要召集團隊成員開啟腦暴

(腦暴工具的使用,擔心篇幅太長,就不啰嗦了。簡單提醒下,不是一群人亂鬨哄的瞎扯淡。也不是隨便到網上DOWN一個流程,搬來就用。總之總之,要有技巧,不然就是浪費大伙兒時間。)

於是乎,通過一輪甚至幾輪腦暴,主創可能得出了一些「資訊鬧鐘」可能帶來的快感/用戶價值:

第一時間知道當日最新資訊

第一時間了解當日最熱話題

不用花心思的順帶了解下資訊

某種內容/形式的資訊帶來的起床動力

……

3、根據「2」當中提煉的用戶價值,模擬用戶使用場景

虛擬案例:假設上一步幾乎把產品核心賣點對應的用戶價值,幾乎都窮舉了。那麼接下來,就要進入下一個環節的腦暴:模擬什麼樣的用戶在什麼情景下使用我們的產品,並且產生了上述羅列的快感

價值1:第一時間知道當日最新資訊:

人物設定1:一個金融行業工作者,他們每天早上都要瀏覽大量的資訊,以便開展當日的工作。因此他們對於資訊的及時性要求很高,尤其是在早晨。

場景1:起床後,鬧鈴響起並彈出新聞。順便了解當天主要關注的幾個公司的資訊等。

價值2:第一時間了解當日最熱話題

人物設定2:小年輕,追話題……

場景2:……

價值3:某種內容/形式的資訊帶來的起床動力

人物設定3:晚上喜歡晚睡的普通上班族,追星或者有特別明確興趣愛好領域

場景3:……

……

【第二步】從模擬出的用戶使用場景中,整理目標群體的核心特徵

群體一:金融行業從業者、有每天早上固定瀏覽特定資訊的習慣

群體二:15-25歲,會刷微博的熱門話題,對時下熱門話題很感興趣……

群體三:……

群體四:……

【第三步】抓人驗證

根據之前設定的目標群體特徵,尋找符合核心特徵的用戶,通過實驗法、觀察法、用戶訪談法等方法,分析使用場景及用戶價值是否存在

這個過程不拘泥於是不是一定要用專業方法。如果項目組沒有專業的用研人員,可以自己拉身邊符合要求的人進行驗證。這個過程中更不要迷信「定量」。因為在產品探索期,大量的信息需要用感性感知,而不是數據。

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要避免「偏見」。關於「偏見」的故事又臭又長,有空再述。

【第四步】群體及價值排序

驗證後,就要篩選出「好」的目標群體和用戶價值。

排序的模型太多,方法也很多,不一一講,不然變成一本教科書了,看著也頭暈。幾個基本原則說下。

群體選擇,主要從以下三個角度進行篩選:

(1) 產品價值:對產品的需求是否足強烈……

(2) 商業價值:群體大小、在產品中的消費能力(可能的ARPU值)、傳播力……

(3) 獲取難度:打動/爭取到這部分用戶群體的成本/難度……

價值選擇(產品賣點選擇),主要從以下兩個角度篩選:

(1) 用戶角度:需求強度、需求廣度、現有解決方案替代性……

(2) 產品角度:生產成本、推廣成本……

上面這些要素,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做一些增減。不是所有選擇都需要考慮到方方面面的,上面的內容,只是提供一個思考框架,方便項目組選出符合自己團隊的產品方向。

粗略回顧了下上文,還是有很多步驟斷層。還是那句話,內容太多,砍掉了很多細枝末節的操作流程,只保留的主線。將就著看下。如果實在看不懂,給我留言,我一一答覆吧。希望能幫助到你們。

另外,別太糾結我舉的「虛擬案例」。做過的項目不太方便放出來,隨手胡謅的一個案例,主要是演示方法,能看懂就好。勿噴。。。


貌似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產品是根據用戶需求分析得到的結果,如果定義了產品再匹配用戶,就本末倒置了。


關鍵是你的產品是做什麼用的,滿足什麼需求,要解決什麼問題,而有這些問題又希望得到解決的人應該算是目標用戶。比如說手機,幾乎所有人都會有通訊的需求,那麼最初有購買能力的人很容易就成為目標用戶,而其他同樣希望互相通訊的人們算是潛在用戶,在合適的時機他們就加入了。核心功能是第一位的。

呵呵,突然又想到另外一個段子,不過是營銷的。怎麼向和尚推銷梳子?他們沒有頭髮,沒有梳理頭髮的需求,不過,可以把梳子賣給他們作為寺廟的紀念品~~所以,有的時候,用戶可能因為外圍功能而成為你的用戶。


假設先把自己作為目標用戶來研究。


我覺得整體用研框架還是相對不錯的,產品探索前期均可適用的一套方法,具體研究方式及細節要根據實際產品特徵信息來做出具體的適當調整。


我覺得是先要去分析用戶的需求,然後再去開發好的產品,去分析和理解用戶的潛在需求,再有針對性的來開發,當然,開發出好的產品得有個過程,而且這也是根據用戶的需求和使用習慣來調整和改進的。另外,也有產品是開創性的,這時就得好好考慮產品的價值,想一想它有哪些功能,能滿足哪些用戶的哪些需求,能幫助哪些用戶解決哪些問題,這樣,就能對產品進行準確的定位了,就能找到你的目標受眾了。


最重要的是你想做一款什麼樣的產品,然後看這個產品現在適合當下哪些用戶群,鎖定目標用戶,開搞。


推薦閱讀:

Foursquare 滿足了美國用戶什麼真實的需求?
產品經理如何提升需求分析的能力?
計算機/互聯網產品,是該創造需求,還是迎合需求?
Web 3.0 到底是怎樣的?

TAG:互聯網 | 軟體 | 用戶需求 | 目標用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