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回鶻和現代維吾爾之間有什麼關係?


@關毛 看到一個微博欣喜不已,居然把好幾年的題炸出來了,要是提供一點有用的信息也罷了,沒想到一如既往的胡說八道。本人歷史學的不怎麼樣,不過在任由大仙胡扯真的辣眼睛。不知道知乎跟baidu有什麼py交易,搜維吾爾,前幾條好幾個都是知乎的,加上大仙不知道受的什麼刺激,這麼沉迷維吾爾史,寫了一堆有關維吾爾的文章,通過知乎進一步污染了百度。

——————————————————————

沒有任何證據表明費爾干納居民和南疆人民舉行過什麼要求取名「葛邏祿」的遊行示威。這個我確實不了解,如果有把歷史資料擺出來,希望大仙不吝賜教。 @關毛

沙俄時期進行過人口普查,當時的原則就是報什麼寫什麼,斯拉夫人盡量統一好,其他民族分的越細越好。(估計是為了擺脫「民族監獄」的綽號)

當時中亞的主要突厥系民族如下:

Турецкий/Карапапахский/Туркменский/Киргиз-кайсацкий/Кара-киргизский/Кипчакский/Кара-калпакский/Сартский/Узбекский/Таранчинский/Кашгарский/Тюркские наречия без распределения

顯而易見沒有葛邏祿族要知道再過20年後就是所謂「葛邏祿遊行」的。葛邏祿認同這麼強的話,為什麼不去上報呢?上面的各族群對應今天維吾爾—烏茲別克的有四個族群:薩爾特人,烏茲別克,塔蘭奇人,喀什噶爾人。維吾爾人因為地域分布分成了塔蘭奇人,喀什噶爾人兩個族群。(一個在阿拉木圖,一個在費爾干納)。就是沒有葛邏祿人,倒是有一個未識別突厥語群體。不過嘛,連幾萬人塔蘭奇人都寫上去了,幾十萬,百萬的葛邏祿難道沒有一個人?葛邏祿有上街的勇氣,沒跟戶口登記官聊幾句的勇氣?

而上面的布告文(關毛全文唯一的「乾貨」)只說明了漢語為何會叫「維吾爾」。可能關毛大仙不知道,維吾爾人是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的,所以漢語叫什麼名並不影響維吾爾語里的名字。俄羅斯人至今叫你契丹人,所以你會認為你是「契丹人」嗎?

接下來的更可笑的「吐魯番人的語言」問題。不用拿出什麼歷史資料,就看你推崇的那位博主自己說的話:

懂維吾爾語的都知道,吐魯番口音和標準維吾爾語不一樣。根據博主的說法,吐爾番於孜已經是伊犁口音了,跟吐魯番不一樣,那麼以「吐爾番於孜」為標準的話,今天的維吾爾語採取伊犁口音才對。那就不存在什麼「吐魯番的語言」成為維吾爾標準語。

維吾爾語跟漢語不一樣,不需要每一個單詞都需要制定標準音,只需要32個字母的發音就行,而維吾爾語各口音最明顯的分歧是顫舌音「R」。和田人發音跟英語一樣,有時候直接忽略;葉爾羌,吐魯番顫舌音像土耳其語(吐魯番的稍微粗糙些);標準音的「R」是像西班牙語義大利語一樣。其他口音基本都正確發出這個音。除此之外的口音差異基本上語氣差異。比如喀什的喜歡拖音,阿克蘇的語速太快,吐魯番的語氣太硬,隔壁哈密的太軟,伊犁的張揚等等。

實際上,伊犁口音和吐魯番口音都和維吾爾語標準音略有差別。最接近維吾爾標準音的是喀什口音和烏魯木齊口音。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維吾爾語只分三種方言,中心方言,和田方言,羅布泊方言。上面討論的所有吐魯番,伊犁,烏魯木齊,喀什等等都是口音,屬於中心方言。所謂的「維吾爾標準音」 「維吾爾普通話」指的就是中心方言。中心方言各口音之間差異都遠遠小於北京話和天津話之間的差異。差異小到不需要到哪個村子采什麼音。和田方言和中心方言之間差別相當於東北話和普通話。拿口音,方言來質疑維吾爾族的一致性真的很可笑。

很明顯,關毛認為,維吾爾應該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新疆西部的「葛邏祿人」,一個是新疆東部的"維吾爾人"。說明他認為維吾爾不是一個整體。兩個民族之間的裂痕到了直到上世紀20年代還要上街遊行的程度。除此之外他還認為人口多數,掌握話語權等原因導致吐魯番人把自己的語言和族名推廣到了「葛邏祿人」。這種貶低我國民族識別工作人員成果的說辭可以說非常乳華了,肯定要反駁的。

上面已經說明了謬誤非常顯而易見的「吐魯番語言」問題及《穿越之葛邏祿人之謎》。下面繼續說明三個問題:

1.維吾爾是一個民族還是20世紀20年代由兩個及甚至更多(關毛大仙說清朝以後還有葛邏祿人、吐火羅人、粟特人,簡直是在搞穿越)強行捏合而來?

不可否認,維吾爾人族源多元,基本以突厥語系族群和南疆土著居民融合而來。但是這個過程是在一千年五百年前到一千年前發生的(中亞第一次突厥化)。用這個來質疑中世紀後維吾爾人的內部一致性無疑是荒謬的。這跟因為漢族源於炎黃兩個部落的歷史,去糾結現代漢族中哪些是炎帝部落,哪些是黃帝部落,漢族該不該分成兩個部落來看。英格蘭人的日耳曼,拉丁,凱爾特那個成分更重,是不是該分成三個民族一樣可笑。不過多元族源給維吾爾人留下了了更悠久的歷史和更多元的文化遺產,讓那些「維吾爾人是新疆後來者」之類的謠言不攻自破,確實需要人們了解。

那麼近代維吾爾是一個民族嗎?當然是。《安寧史》里記載了維吾爾人周圍的各個民族,就是沒有提及葛邏祿人。其作者就是阿克蘇人,是所謂的「葛邏祿族」的一員。而且作者對本民族人有著清晰的認識,就是「慕斯林曼人」。這個名稱由慕斯林和維吾爾語「曼」這個後綴組合而成。這個概念與東幹人,卡爾梅克人,哈薩克人,柯爾克孜人,契丹人等概念是並列關係。「慕斯林曼」人包括天山南路八城本土居民及伊犁塔蘭奇人。除此之外該書還記載了和田軍閥對庫車軍閥的看法:「我們是慕斯林曼人,一個θρησκε?α,一個民族」。按大仙的說法,這兩人應該分屬葛邏祿和維吾爾兩個民族才對,可惜當事人不怎麼看。(為了避免撕逼,在這明確告訴你們「慕斯林曼」不等於慕斯林。)

那麼外人怎麼看?我知道關毛也是外人,但他的看法不重要,因為他不懂維吾爾語,沒有和維吾爾人交流的經歷,沒有田野調查。他也沒去過那個世界範圍內民族概念開始傳播的年代,所以他只能胡說八道。幸運的是,還真有合格的外族當事人記載過那段歷史,叫阿列克謝·尼古拉耶維奇·庫羅帕特金,沒錯就是坂上之雲,日俄戰爭的那個。19世紀末出使天山南路時寫的。

這本書歷史部分有些硬傷,而且作者以歐洲人傲慢的態度寫了這本書。不過作為一名間諜,庫羅帕特金其它部分寫的是還是非常有價值的。這個喀什噶爾指的是整個天山南路,包括葉爾羌,和田,阿克蘇,烏什,庫爾勒,吐魯番,庫車等。庫羅帕特金在南疆風沙里待了幾個月,從底層商販,士兵到上層王公,伯克,國王(偽)都見過,並沒有發現本土定居居民兩個不同的民族。也沒有發現什麼葛邏祿族人。那麼關毛是如何發現的呢,看一條微博發現的。一條微博和當時的沙俄經驗豐富的軍官,大半職業生涯做有關中亞工作的庫羅帕特金實地考察生活之間哪個更可信呢?當然可能有人會說我大清中央政府的記載呢?說實話我也想加上去的,不過大清民族識別工作做得不咋樣,認為天山南路本土定居民跟費爾干納那嘎達的老外都是一個民族,不考慮葛邏祿,維吾爾人民的民族感情。

總之,當事人認為他們是一個民族,外人也認為他們是一個民族,根據民族的定義(共同的語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文化,甚至更進一步連θρησκε?α都統一了),他們顯然是一個民族,當時的政府也認為他們是一個民族。那麼大仙 @關毛 先生告訴我?你憑啥覺得他們不是一個民族?

待更:

2.這個現代被稱為維吾爾的群體,有資格使用uyghur這個族名嗎?

3.葛邏祿人問題。


古代回鶻的直系後裔是現在的裕固族,而現在的維吾爾則和古代的回鶻不存在直接和密切的聯繫,唐代的回鶻在蒙古高原亡國後主體西遷至今新疆東部,後演變為宋元時期的畏兀兒,明朝時步步退縮的畏兀兒最終被伊斯蘭教征服,殘存的少數畏兀兒局促於吐魯番、哈密一帶,其名稱的新譯「維吾爾」在新疆解放時被各地族群代表討論後借用為新的族稱,而實際上僅有東疆的少數維吾爾與古代回鶻有直接淵源,而其他各處的維吾爾則來源於被突厥化的古代西域綠洲城邦民族,其主要的淵源則是歷史上第一個伊斯蘭化的突厥國家——喀喇汗國。和現在的維吾爾在淵源上最接近的是烏茲別克,兩者分別肇源於東喀喇汗國和西喀喇汗國。


找一個老回答,推薦下一個維族微博博主Sina Visitor System。

他這個微博簡單明了地說明了現代維吾爾族為什麼會叫維吾爾族的問題:

以及現代維吾爾族標準語(換句話就是維族中的普通話)的來源:

說句簡單的總結就是,由於戰亂問題,在維吾爾族完全形成時,被吐魯番汗國征服後的高昌回鶻後裔由於遭受戰亂較小,人口較多。

第二個原因,由於吐魯番統治者長期忠於清政府,所以在政治上就有了很大的話語權。導致吐魯番人的語言,逐漸成為維吾爾族的標準語。在塔什干會議上,代表中國的「土耳其人」發言的也是吐魯番人。(當然這裡的土耳其指的就是現在的維吾爾人,要跟西亞那個認爹狂魔區分清楚)

也就是說,好多回答說維吾爾族和回鶻聯繫不大的都是臆斷而已。其實真實的情況倒是,在清朝統治新疆後,高昌回鶻後裔在政治上的地位不斷提升,最終葛邏祿人、吐火羅人、粟特人、突厥化蒙古人後裔都被塞進這個筐子了。

而也就是中國和俄國在中亞勢力範圍的劃分,導致葛邏祿族這個可能自然形成的民族被一分為二,一半劃給了烏茲別克人,一半劃給了維吾爾人罷了。

最後再次推薦下這個維族博主,乾貨十足,誠意滿滿。


得票最高的

--------------------------------------------我是華麗的分割線----------------------------------------------------------------------

此為

@ 凱秉哲 與我的討論部分,我對他進行的人身攻擊,不要問我為什麼,都把高昌回鶻和喀拉汗的回鶻因素排除盡了。還說自己是維吾爾族,ok。行文駁斥一篇,喀拉汗太複雜,寫起來費時。我就寫高昌回鶻好了。拿一個古人寫的不算正史的書拿來胡說一通,也虧你寫的這麼多字了。

還是那句話,你說1就是1你是說2就是2? 請拿出史料來。不服拿證據出來。

論高昌回鶻(西州回鶻)之為回鶻所建歷史!

首先,回鶻與鐵勒。

天山以北早就有與回紇同語族的鐵勒部落。這些部落當然不能稱之為回紇,的那是回紇汗國建立以後,回紇一次實際上代替了原來鐵勒一詞的含義,而許多原來與回紇處於同等並列地位的部落又以回紇的名字出現,這時的回紇,從名稱到內容都有了重大轉變,這是維吾爾族發展的一大變化,即由回紇部落轉入到回紇部落聯盟或回紇民族的一個轉變。此時,活動於新疆各地的鐵勒各部,實際上也就是回紇族的一個部分。

840年以前,回紇族在新疆的活動,有史籍記載。

1 唐平定西突厥阿史那賀魯時,用回紇兵。永徽二年(651)「取回紇兵五萬騎」。收復北庭。

2 顯慶二年(657),程知節等率領回紇兵在天山,金牙山破賀魯,但此時尚未有回紇部落駐留。

貞元年間,吐蕃相繼佔領安西、北庭地區,貞元七年(791)「回紇敗吐蕃於北庭,使獻捷。」這時,回紇部落大量進入北庭

以上史料取自《唐會要》卷98

到回紇保義可汗時期(808-821),回紇打敗吐蕃,佔領安西、北庭、其勢「西至費爾干納」。

(史料出自《九姓回鶻愛登里羅汨沒蜜施合毗伽可汗聖文神武碑》載「北庭半收半圍三次,天可汗(保義)親統大軍,討滅元兇,卻復城邑……..吐蕃大軍圍攻龜茲,天可汗領兵救援,吐蕃大敗,奔入於術………奔逐至真珠河………攻葛祿、吐蕃、搴旗斬首,奔逐追北,西至拔賀那國(費爾干納盆地))

在這時期,天山南北已經均有大量回紇部落

佐證一枚,長慶元年,(821)唐以太和公主下嫁回紇可汗,引起吐蕃不滿,隨派兵襲擊唐境,回紇即向唐朝提出「以一萬騎出北庭,一萬騎擊安西」攻擊吐蕃(史料出自《舊唐書》卷195《回紇傳》

試問,如果回紇當時不具控制權,哪來的自信說這種話?

佐證二,吐魯番發現的一份波斯文摩尼教讚美詩集《聽眾的祈願》一文,是摩尼教徒獻給回鶻汗國的君主和達官的助詞,這些達官的所在地即在北庭,高昌,龜茲,焉耆,其中高昌的貴人即姓「葯羅葛」。此回紇內九姓,為可汗家族之姓

以上說明,9世紀初,天山南北已經有回紇族大量分部。

《舊唐書.回鶻傳》在敘述南遷一部分回鶻又被黠嘎斯擄往磧北時說,還有一些留居漠南的回鶻部落「散藏諸山深林,盜竊諸藩,皆西向傾心,望受西龐勒之列。龐勒已自稱可汗,有磧西諸城,其後嗣君弱臣強

《新唐書.回鶻傳》也記載「龐特勒居焉耆城稱葉護,餘眾保金沙嶺,眾至二十萬

《資治通鑒》(卷249記載「已龐歷今為可汗,尚寓安西

龐勒,已龐歷均為龐特勤誤載。

大約可以看出,龐特勤在率眾西遷後,先在焉耆稱葉護,後至安西(龜茲,今庫車)稱汗。稱汗的時間,《資治通鑒》記載為大中二年,即848年。從840西遷,在安西修養七八年,然後建立一個新的政權,完全是可能的。

但當時吐蕃勢力任然強大,以龐特勤為首的西州回鶻政權主要活動應該還是在龜茲,焉耆及北庭一帶。

唐末到五代時期,關於西州回鶻的記載很少。總的情況是,由於中原多戰,回鶻勢力東擴。自天佑三年(906)至後梁乾化元年(911)之間,兩漢金山國曾數拒回鶻,乾化元年回鶻可汗第狄銀率兵逼沙洲,西漢金山國君張承奉降,奉回鶻為父。《新唐書》(卷216下《吐蕃傳》)所載,「咸通以後,中原多故,王命不及,甘州為回鶻所並,歸義諸城多沒」。這時,西州回鶻的政治中心才由龜茲轉到西州和北庭,並在史書上正式出現「西州回鶻」之名。

太平興國六年(981),西州回鶻可汗以「西州外生獅子王」的名義,遣使北宋。宋太宗派人出使高昌(王延德),於雍熙元年(984)返回。

龐特勤為西州回鶻第一任汗王,朴固俊為第二任可汗。此後史籍記載為祿勝。集中解釋一下祿勝,祿勝在《宋會要輯稿》里的記載為「大回鶻龜茲安西州大都督府單于軍剋韓王」。《續資治通鑒長編》里記為「西州回鶻可汗王祿」

這兩種稱呼並不矛盾,上面我們說過,龐特勤時期以龜茲為都,龜茲回鶻以後又稱為西州回鶻,或者「西州龜茲」(《宋史》卷490《龜茲傳》)等。王延德出使回鶻時,以高昌為都,但從以後的記載看,龜茲任然是西州回鶻的都城之一。到祿勝,以龜茲為都城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

祿勝以後的記載為智海,繼承關係不詳,他在天禧元年,天禧四年,天聖二年,天聖九年,即1017-1031.四次向宋庭朝貢。(《宋會要輯稿》)。記載分別稱為,剋韓王、可汗王、龜茲王等。

以後西州回鶻的情況,記載更少,到12世紀20年代。又有高昌回鶻王畢勒哥。耶律大石率眾西遷,

曾寫信給畢勒哥,請假道相助。畢勒哥親迎耶律大石,並以禮物相贈。洗料強大後,高昌回鶻為其屬國。西遼派官監國。

至後來,降於蒙古。

試問 @凱秉哲 你所說高昌回鶻是回鶻人建立的沒有依據,這些依據,夠打你臉么?我噁心透了你們這群純把突厥當自己祖先和土耳其搞親戚的人。

------------------------------------------------分割線第二彈-----------------------------------------------------------------------

之前所說,回鶻=維吾爾乃氣急之言

下面我再詳細論述一次,回紇和維吾爾,到底是個什麼關係?

回紇,烏護以及早就活動於天山南北的高車(鐵勒),都是維吾爾族的先民和主要來源。回紇和烏護都屬於鐵勒部落聯盟,二者是由大的部落聯盟分化而成的兩個分支。但由於某種歷史原因(無從考證),一個活動於漠北,一個活動於天山一帶。

840年回鶻南遷以後,再次會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最終形成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是以回鶻族為中心,融合了天山南北突厥語族注意不是突厥!)和其他部落而形成的一個民族,其先民早已活動於天山南北,詳見上文。但回鶻西遷,使大量回鶻人進入新疆,為維吾爾族的最後形成,起了決定新作用。因此,回紇和烏護的歷史,都是維吾爾的古代歷史。

我們來說族源,

我需要對突厥文碑銘中的烏古斯12世紀,13世紀的阿拉伯文,波斯文所記載以及他們與漢文記載的鐵勒,烏護,回鶻等關係一起說明。

1 在8世紀的突厥文碑銘中,如《暾欲谷記功碑》、《闕特勤碑》等,曾多次提到烏古斯或者九姓烏古斯(或譯為烏護)。從銘文來看,烏古斯屬於突厥人的一個分支但其活動地域卻在突厥汗國以北

在漢文歷史文獻中,如《隋書》、《北史》、《新唐書》中都記載有烏護一族,認為烏護為鐵勒的一部,但其活動地域在「伊吾以西,天山以北」。那麼,這個烏護是上面提到的烏古斯么

根據伯希和的解釋,突厥文烏古斯一次大致相當於漢文的「姓」。古突厥碑文中的「九烏古斯」實際上就是九姓的意思,而九姓也就是漢文史書中記載的「九姓鐵勒」、「鐵勒」。至於古突厥碑文的某些僅有「烏古斯」,這是因為「九姓烏古斯是前烏古斯而存在,而後者在開始的時候也僅僅是九姓聯盟的簡稱」(哈密頓《九姓烏古斯和十姓回鶻考》)。也就是說,烏古斯就是九姓烏古斯。也就是唐代以前史料記載的「鐵勒」「九姓鐵勒」

但突厥碑文的烏古斯與漢文的烏護,不是一個意思

烏護為鐵勒的一支,這我之前說過。鐵勒(丁零)原游牧在漠北,在後漢,三國時期,已經有一部分西遷到烏孫西,稱為西丁零(《三國志.魏志》卷30引「而此丁零在烏孫西」)。487年(北魏),高車部即鐵勒福扶羅部首領阿扶至羅率十萬餘眾,拜託柔然的統治。西遷至車師前部(吐魯番)西北自立。至彌俄突為可汗時,高車已經佔據高昌。此後天山南北許多地區都有鐵勒部落。到隋代,鐵勒在天山以北的部落據《隋書》記載,有「契蕊、烏歡(烏護)、也吱、淤尼歡」等部落。有的著作把這部分鐵勒稱為西鐵勒,任留居漠北的稱為東鐵勒。根據這個記載,突厥文碑文中的烏古斯、九烏古斯主要是指漠北的鐵勒,即東鐵勒烏護是鐵勒的一支但是活動於天山以北,是西部鐵勒的一部與烏古斯是有區別的。但毫無疑問,東部鐵勒的袁紇、韋紇西遷到天山以北後,與當地西鐵勒部的烏護會和,都使用了回紇。這才是盡頭維吾爾族的主要、基本來源。

2 阿拉伯文和波斯文中的烏古斯。

波斯文《世界境域志》及《突厥語大辭典》、《史集》中都十分具體的記載了烏古斯。

《突厥語大辭典》指出:烏古斯族有二十二個支系,是突厥部落之一,又稱土庫曼人。其居住地從阿姆河到幼發拉底河。

《史集》說烏古斯有二十四部,其活動範圍與上面的類似。

《世界境域志》記載「古斯人(烏古斯人)活動地區主要在伏爾加河以東,至錫爾河中游廣大地區。」

因此這裡所說的烏古斯人,與古突厥文碑銘文中所說的烏古斯內容不同,後者是7、8世紀時候的東部鐵勒,前者是12世紀初或者晚一點,在中亞和新疆活動的突厥語族的人,這些突厥語族的人就來源來說,包括了元活動於天山南北、中亞的突厥、鐵勒各部。也包括了有大漠西遷來天山南北的回紇各部。

而且波斯文、阿拉伯文的烏古斯與漢文記載的烏護好像更加密切一點。因為漢文記載,唐高宗永淳年間(682-683),王方翼率兵與烏護戰於伊麗水至熱海之間「烏鶻引兵遁去」(新唐書卷111《王方翼傳》)《王公神道碑》更具體「走烏鶻十萬於域外」

此外,從南北朝開始,東部鐵勒各部也開始不斷向西遷徙,隋朝初年,中亞已經有大量鐵勒部落。既然突厥文碑文中,將東部鐵勒稱為烏古斯,那麼隨著鐵勒(包括回鶻、烏護)的西遷,烏古斯自然成為中亞一些鐵勒部落的稱呼。且一直保留下來,成為13.14世紀波斯史學家對中亞維吾爾和與之有密切關係的突厥語族民族的稱謂。

綜上所述,

在漢代,丁零就已經分為東西二部。到南北朝,北方人稱丁零為鐵勒或者敕勒,南方人稱為高車或者丁零。

相信很多看我這個回答的已經看暈了,那方便起見,統一稱為鐵勒

這時的鐵勒也分為東西,東部鐵勒有九姓,因此稱為九姓鐵勒,其中就包括回紇。西部鐵勒主要活動在天山以北,其中包括了烏護。

突厥文碑銘文中說的「烏古斯、九姓烏古斯」乃東部鐵勒,也就是九姓鐵勒,與西部鐵勒的烏護無關!波斯文所說的烏古斯,則是指西遷、南下的有回紇、烏護等形成的維吾爾族及與其有密切聯繫的突厥語族諸部。

鐵勒、回紇、烏護、烏古斯在不同的時期,不同地區,都有不同的含義。這些族和部落,都與維吾爾族有密切的關係,特別是回紇和西部鐵勒,是維吾爾的主要來源。簡單的把維吾爾說成古代回紇或者鐵勒,並不恰當。

從其發展來看,現代維吾爾族是9 、10世紀以後,主要以原來就活動於新疆的鐵勒各部,和後遷入新疆的回紇各部為主,融合了當地既有的漢族等,最終在11世紀末,12世紀初形成的。在形成過程中,高昌回鶻王國、于闐王國和喀拉汗朝政權,都起到了聚集和促進的租用。

----------------------------------------------------最後的分割線------------------------------------------------------------------

以上為最終觀點,任何把維吾爾說是突厥直接後裔的(注意就是把突厥直接等同維吾爾的),我跟你血論到底!!

以上。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形式粘貼轉載本文,如有發現,後果自負。


古代回鶻是現代維吾爾的族源之一,可能還是主要族源。

的確最初的維吾爾在元代是指信奉佛教的西域居民。但是現在的維吾爾是蘇聯命名的。對應古代的回回(另外民國時的「五族共和」中的回,就是指現在的維吾爾族)。

內亞的哈薩克、維吾爾、烏茲別克族源是類似的。哈薩克游牧,維吾爾、烏茲別克定居。在中亞突厥化之前,這裡的農業、商業居民主要是伊朗語支的。而游牧的主要是突厥人(也有部分的烏拉爾語系的人口)。

回鶻汗國時期,回鶻人已經雄踞漠北。回鶻人已經滲透到新疆綠洲,甚至統治這裡的一部分地區。當汗國崩潰後民眾四散。主要流向就是新疆及中亞兩河地區,而流向吐魯番、中國的是很少一部分。

伊斯蘭擴張時期又混入一部分西亞成分。在西遼、蒙古時期有些蒙古人匯入中亞及新疆。甚至在哈薩克有,「無白骨頭,不成部落」的說法。白骨頭就是指聖裔(西亞來源)和黃金家族(蒙古成吉思汗家族)。

總結下。維吾爾族的來源包括:古代綠洲的土著、回鶻人、藏羌人、蒙古人、西亞人甚至一部分漢人。主要的血統貢獻應該是回鶻其次是當地土著,再次是歷史時期的藏羌蒙古移民。


這裡有個誤區,用漢語名稱的變動去猜測很不科學,漢族英文叫Chinese,中亞叫hettay,阿拉伯人叫qin,我在這裡討論唐朝的漢族和秦朝的Qin和清朝的hettay有什麼關係時,你是不是會有一絲質疑我的動機的衝動呢?在這裡回答問題要純科學的也不太可能,望大家三思,做對我們中國有利的事


除了維吾爾和裕固,還有誰能稱自己是回鶻後裔? 現代民族產生過程中有誰敢稱自己沒有融合其他的民族,自己的文化一成不變?當然沒有,現代維吾爾人當然是經歷了諸多融合產生的,但任何人都無法否認維吾爾對回鶻的繼承,回鶻是當今維吾爾的最大根基這一事實。


我來說的直接一點,當代維吾爾族和古代的回鵠人除了稱謂上的傳承外,其他的傳承並不多。

第一、語言文字。語言的內在傳承關係不可否定,但維吾爾語受波斯語,阿拉伯語的影響也很深刻。本人並沒有做過系統的研究,但可以確定波斯語和阿拉伯語對維吾爾族影響巨大。而且時代在改變,突厥語經過一千多年的發展,很多地方已經面目全非了。語言的時代變遷在全世界都是普遍存在的現象。打賭當代的維吾爾人如果沒有經過系統的學習,即使穿越到回鵠汗國,也聽不懂自己的祖先在說什麼,也看不懂自己祖先的文字(其他突厥民族也是如此)

第二、生活習慣。較維吾爾族,作為不屬於突厥語民族的蒙古族可能更好的傳承了回鵠人的生活習俗飲食習慣。當代的維吾爾是農耕民族,古代的回鵠人是游牧民族,這不難解釋

第三、社會組織。一千多年前的回鵠人是剛發展起來的民族,每個人都是綁定在部落體系里的。然而這種回鵠人最基礎的組織形式在當代維吾爾人中除了麥蓋提(蔑爾乞)這樣的地名外,完全找不到蹤跡。

第四、信仰。古代的回鵠人信仰薩滿教,當然還有其他宗教景教什麼的。這與當代維吾爾族完全不同,雖然伊斯蘭教不是維吾爾族的全部,但相信巨大多數人一提到維吾爾族就會想到伊斯蘭教。研究當代維吾爾人,也始終繞不開伊斯蘭教。

第五、人種。古代的回鵠人長相與今天的維吾爾差別很大。維吾爾人有兩支源頭:回鵠人和南疆土著。今天的維吾爾人是兩支交匯融合形成的。舉個不恰當的例子:你不可能長的即像你媽,又像你爸!準確來說可能當代的吐魯番維吾爾人和哈密維吾爾人更像回鵠人;而南疆的維吾爾人更像南疆土著。

第六、身份認同。黑汗時期以來,生活在南疆的人民的身份認同以穆斯林為主,大家都認為自己是穆斯林天下一家。並且伴隨著農耕文明的發展,地域認同也發展起來。相信我:你要是穿越到500年前抓一個喀什人回來,他只會聲稱自己是穆斯林,是安拉的子民,或者說自己是喀什人。

第六、歷史。高昌回鵠滅亡之後回鵠一詞在歷史中消失了。在之後的歷史時期里突厥人自稱欽察人,有時因為是蒙古大汗的子民而被稱作蒙古人。直到20世紀,當代維吾爾人才發現和重視起來自己原先叫回鵠的先祖。並且將被遺忘了數百年滿是灰塵的叫「uyghur」的桂冠重新戴在了自己的頭上。

第八、民族。民族、民族主義和民族國家是近代才有的東西。我們把當代的理論套到古代去時會發生很多問題的。有了民族理論才有了當代的民族。

第九、政策因素。把回鵠人追認為維吾爾人的祖先這裡其實具有非常深的政治考量。相信關注這個問題的人很多都在新疆,關於政府一直宣傳新疆自漢代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家都可能聽的耳朵長繭子了,與此同時政府大力宣傳回鵠人是維吾爾人的祖先,而對南疆土著閉口不談。長話短說就是:漢族人自兩千多年前的漢代就開始經營新疆,而維吾爾人是一千多年前從蒙古高原遷來的。好了,大家應該能體會到其中的涵義了。

————————————————————————————————————————————

多的不再表述了。相信我這個答案會帶來很多爭議。所以我最後再說一下我的觀點:我並沒有否決維吾爾人對回鵠人的傳承關係,只是想強調一下:這種傳承並沒有大家想像的或者認為的那麼強烈,或者說這個傳承並不是全方位的,而是部分的,類似古代希臘人和當代希臘人的關係。


維吾爾形成很晚,實際上是新中國設立的民族,以前叫和田人,小河人什麼的


古代回鶻就是現代維吾爾


840年,曾經漠北草原強盛一時的回鶻汗國滅亡,大部分回鶻人被迫遷徙。遷徙至西域蔥嶺的回鶻人與當地人融合,後來建立了被稱為蔥嶺西回鶻的喀喇汗國;南下至河西走廊的回鶻人,被稱為甘州回鶻,是今天裕固族的祖先;而遷至新疆的回鶻人,後來建立了高昌回鶻汗國,也稱為西州回鶻。與當地的居民經過世世代代的融合,加上一些其他一些西域民族的遷入,成為今天的維吾爾族。


現代維吾爾族的主要來源並不是回鶻,而是突厥系的古車師、葛邏祿、樣磨、處密、處月、拔悉密、烏古斯 結合波斯系的塞種人、粟特人還有吐火羅人、喀喇契丹人、奈曼人、蒙古人等形成的民族。維吾爾人的「復活」,與近代中亞的考古發現有關。俄羅斯和蘇聯學者在對從新疆獲得的古代回鶻文的佛教、聶斯脫里派基督教以及世俗文書的釋讀過程中發現,這種文字所反映的,正是現代居住在同一地域的南疆「突厥人」的語言。

「卡爾梅克(准格爾)統治時期,新疆的突厥人沒有民族名稱。部分人按所在城市或地區稱呼,如喀什噶爾人、吐魯番人。受俄國發生事件(指中亞民族劃界)的影響,東突厥斯坦穆斯林深感民族名稱的必要,其精英人士現在(時為1927年)傾向自稱「維吾爾」民族」-----巴爾托里德《中亞突厥史十二講》


謝邀

本文較長

現代維吾爾主體的祖先是古回鶻人,也就是古回鶻人同化其他一些族群形成了現在的維吾爾人,維吾爾人並非古回鶻人唯一後裔。

現在維吾爾人的主體來源於古回鶻,有些人說維吾爾人文化和古回鶻人有差別,確實現在維吾爾人文化宗教跟古回鶻人有差別,但並不是完全不同,現在維吾爾人還保留了部分古回鶻文化。考古證明改教之前的喀喇汗王朝高昌回鶻汗國文化跟漠北回鶻汗國的基本一致。也就是說改教後維吾爾人文化才慢慢發生變化,這也很正常所有民族文化都有發展。

某些人說南疆人是突厥化的塞種吐火羅人,還動不動就拿幾個圖片做依據,現在維吾爾人主體不是回鶻是塞塞種人吐火羅人。最好拿出來史料證據說事兒,別跟潑婦似的,別人否認自己自己又搭不上來就罵人。

古回鶻人入住南疆後確實應該同化了一些外族,但主體肯定是古回鶻人。維吾爾語和古回鶻語古突厥語的關係很密切,根本不是被同化的結果。如果南疆人是突厥化塞種人,按道理應該保留這些族群語言和文化痕迹才對,可南疆維吾爾人語言沒有這些語言的痕迹,和田這種偏僻地區應該離統治者回鶻人遠,所以保留的更多才對。可實際上和田維吾爾語的突厥成分極高,文化也沒有保留吐火羅塞種的。也就是說文化語言上現在維吾爾人的突厥回鶻成分遠遠比塞種吐火羅高。

南方漢人語言文化上保留了很多原住民的特徵,南疆交通比南方還差南疆更封閉,但是南疆維吾爾人沒有保留。

關毛師兄不是說新疆維吾爾人的突厥認同是受泛突厥影響,維吾爾人主體是文明的塞種吐火羅人,所以認同野蠻突厥是忘祖亂認爹么

他自己的東西都承認了那個時候維吾爾人有突厥認同,連盛世才都知道維吾爾人是突厥人

關毛先生不是認為維吾爾人沒有族稱是盛世才取的么,他自己的東西都證明盛世才統一的是漢語里稱呼

很多人嚷嚷東疆維吾爾人和南疆維吾爾血統不一樣,東疆才是真回鶻後裔,很抱歉基因研究也不支持該言論

很大人反問我,那些南疆的塞種吐火羅人去哪兒了,我也想問問你們南方那些非漢族群去哪兒了。回鶻人趕走吐蕃入住南疆之前南疆已經有突厥人兩三百年了,南疆發現的古城裡也發現唐代的突厥語文獻,隋唐也記載了南疆的突厥人,突厥汗國起源也在北疆。

維吾爾人的白黃人種過度特徵是怎麼回事我也說不清楚,也沒有證據表明古代突厥回鶻人全純黃種人,已經發現了很多白人特徵和混血特徵的突厥古墓

連圖瓦人也有高頻的r系基因,哈薩克吉爾吉斯某些部落里也有高頻的r系基因。所以還沒有確定古突厥古回鶻無r系之前,就不能認定維吾爾人的r系基因來源於塞種

還有人拿裕固族來跟維吾爾人比,他們喜歡首先假定裕固族才是純回鶻後裔。裕固族和維吾爾人那個體量大,那個受周圍族群影響大。

其實除了宗教外維吾爾人和塔吉克人的長相語言文化生活習俗等差距比維吾爾和蒙古,維吾爾和漢族還大。

維吾爾人一直有回鶻突厥認同,沒有吐火羅塞種認同,一直認為自己是突厥回鶻後裔,這並不是近代泛突厥思想的結果。

我呢沒有否認現在維吾爾人有他族成分,只是認為維吾爾主體來源於古突厥回鶻。就跟漢族一樣維吾爾人也在歷史上融合過外族,這是公認的。但是不能因為維吾爾族融合了外族,就認為維吾爾就不是回鶻後裔的言論跟漢族融合外族還是漢族是不是雙重標準。

維吾爾人沒有認為塞爾柱突厥奧斯曼突厥等等那邊的族群是自己祖先,所以關毛等人少造謠。

塔什干會議也不是吐魯番哈密人為主,而是伊犁喀什阿圖什人為主。所以不知道就別造謠。塔什干會議之前南疆人被稱維吾爾人的記載多的是。

對了,貌似南方漢人保留的原住民的非漢文化語言成分很高,所以否認維吾爾人的回鶻繼承關係,比否認南方人的漢族屬性更荒唐。

因為維吾爾語屬於突厥葛羅祿語支,所以某些人開始造謠傳播什麼突厥語大詞典是葛羅祿語、現在維吾爾語不是回鶻語是葛羅祿,裕固族語才是回鶻語。

拜託造謠也專業點好不好,突厥語大詞典是阿拉伯語書寫的,裡面記載的喀喇汗王朝語言和辭彙跟高昌回鶻汗國的完全一致,很不巧西裕固族語言也是屬於突厥語葛羅祿語支,維吾爾語和裕固族語言突厥成分很相似的,差距是因為這麼長時間的分割才形成的。還有裕固族語言蒙古藏漢成分已經超過突厥語成分,這個在知網上研究報告多的是。


回鶻是古代民族,而回鶻這兩個字是唐朝時期定下來的。唐朝時期的漢族與今天的漢族在血緣和語言方面也存在著巨大差異但是也有非常強的聯繫。回鶻作為一個生活在歐亞大陸中心的古代民族,絕對不僅僅和某一兩個民族有聯繫。不過這塊地方地廣人稀,在古代沒有一個政權能夠長時間的完全統治,大家都處於鬆散的聯盟狀態下。在民族融合的過程中與漢族截然相反,漢族人中存在著匈奴,鮮卑等古代民族的血統。今天在西北生活的眾多少數民族裡也有不少人與古代的回鶻人存在著聯繫。


推薦閱讀:

為什麼說民族主義是現代產物?
作為生活在中國境內的少數民族人民,在境外有著同一民族的國家,如朝鮮族和韓國,是怎樣一種心理?
漢族的族名的由來是什麼?
漢族算善戰又好戰嗎?
丹麥人歧視瑞典人嗎?

TAG:歷史 | 社會科學 | 民族 | 回鶻 | 維吾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