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焦慮是否是二元性別環境下特有的"社會性"癥狀?
如題。比較好奇。
由於性別焦慮,持有性別焦慮的我們之中,很多人會刻意模仿自己「理想中」的另一性別的穿著、打扮、行為與氣質
「男生就應該隱忍大方,應該有平坦寬闊而可靠的胸脯與肩膀;女生就應該溫柔賢惠,應該有嬌小柔弱的曲線美」
這些我們模仿的種種形象,卻往往大多都是二元性別環境所帶來的性別刻板印象。
如果在一個性別多元化的社會環境下,沒了這些「男生該是xxx的樣子、女生該是xxx的樣子」對審美與性別認知的影響,那麼性別焦慮還會存在嗎?又會以什麼形式表現出來?
正好,最近一直在自懟的同時和自己和好。
如Wald Law所說,「性別焦慮不完全是來自周圍環境的壓力,也有一半是源於自己的壓力。」
我本人也是這樣,很大程度也是源於自己無法接受這樣的自己,怪天怪地,但也知道誰都不能去責怪。
因為深深地否定自己的存在,以至於覺得以後就算HRT就算SRS也沒有太大意義,失去的要不回來,得不到的窮盡一生也得不到。
【題主說:由於性別焦慮,持有性別焦慮的我們之中,很多人會刻意模仿自己「理想中」的另一性別的穿著、打扮、行為與氣質。「男生就應該隱忍大方,應該有平坦寬闊而可靠的胸脯與肩膀;女生就應該溫柔賢惠,應該有嬌小柔弱的曲線美」。這些我們模仿的種種形象,卻往往大多都是二元性別環境所帶來的性別刻板印象。】
如果硬要說的話,這是哪一性特有的焦慮呢?
如果說成我的骨骼始終無法改變,身高、體型、甚至體毛分部、皮膚都無法改變。這是否能看出來我是MTF還是FTM呢?
但這都是我們所在乎的,都會在乎的。
不管是希望成為苗條白凈香軟動人的女性,還是希望成為高大健壯精力充沛的男性,又抑或是希望成為高挑霸氣御姐,或希望成為可愛呆萌人夫,,,
其實,又和順性別者們有什麼兩樣呢,誰又指定了跨性別者們只能去做小女人和大男人了呢。
只是,順性別者們還能去努力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我們從一開始,就要拼出創造奇蹟的努力罷了。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確實,有那麼一部分,有點盲目迎合了。不贅述。
【如果在一個性別多元化的社會環境下,沒了這些「男生該是xxx的樣子、女生該是xxx的樣子」對審美與性別認知的影響,那麼性別焦慮還會存在嗎?又會以什麼形式表現出來?】
對應前面說的我和自己和解,我稍微想說一下。
因為我自身長成了我喜歡的類型,可能這句話無法體現這是多麼悲傷的一個故事。大概就是這麼個心情吧,「為什麼鴿子那麼大」梗中解釋者的心情。
然後這一年來除了自我厭惡和深沉的自戀,還有逼迫自己努力維持家庭關係,和逼迫自己堅持自己的獨立人格,自己和自己娛樂,自己欣賞自己,自己和自己吵架打架,不去約異性(心理異性)玩,不再曖昧,全身心投入工作。
因為不逃到工作里,就會被性別焦慮吞噬。脫離工作僅僅獨處三個小時,心態就會崩塌。
其實在這深淵裡,腦子裡不全是「性別」這兩個字,因為它與太多東西有關,連接太多方面,所以要面對的焦慮也就,數都數不過來。
所以我試圖決定(因為還不算完全決定,只是在催眠自己的過程中),早點習慣一個人的生活,早點習慣不去期待不去奢求,著眼於眼前的一點點吃喝玩樂,一點點地取悅自己,就算了吧。
還是會存在的。
去二元化能減弱性別焦慮,但是不能消除。性別焦慮不完全是來自周圍環境的壓力,也有一半是源於自己的壓力。至少在外觀上,原生男性和女性是有可循規律的區別的,比如眉弓的突出程度,下顎寬度和長度,鼻形和鼻子大小,肩寬,肩髖比,手腳大小之類。只要是一個對自己有基本自知之明的人,就算不對別人說,自己也會注意到相應的差異,從而產生性別焦慮。另外一個角度可以用我自己做例子,不管別人怎麼看,如果不吃藥,我會時不時覺得自己血管里的血都是被污染的,自己整個人都不幹凈。需注意的是MtF/FtM不同於non-binary,或gender fluid,對於中間的灰色區域很多MtF/FtM自身是沒有歸屬感的。我的看法性別焦慮是一種身份焦慮,如果一個人可以毫無障礙的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身份,那由此引發的焦慮是會消失的。其實,類似的焦慮不只存在於跨性別者中,比如對身高不滿意的人也會焦慮,希望自己有雙眼皮的人也會焦慮,行動不便的人也會焦慮。焦慮的原因還在,那焦慮就還在。所以,我認為性別焦慮的根源有兩方面,一方面是跨性別者對自身形象的焦慮,另一方面是環境與跨性別者不融洽造成的焦慮。
如果我們假設環境對跨性別者足夠友好,有些跨性別者仍然需要面對完善自我的需求,當然這種需求與社會的潮流有關,環肥燕瘦。可能會比較類似現在想要雙眼皮手術的人遇到的情況,仍然可能會有家長反對,仍然有人會覺得這樣的手術沒必要,仍然有人想要改善自己的形象,也仍然有人通過改善形象緩解焦慮。反過來說,有些人會覺得,即使不改變也可以過的很開心,即使現在也有這樣的趨勢,手術不是必選項,每個人應該個性化的享受醫療服務。
刻板印象會加重焦慮,但不是全部。
因為還有生理因素_(:з」∠)_
哦該死,上帝保佑,我摸到自己新長出來的胡茬就想切掉那玩意,我敢保證這和性別刻板印象沒有半個便士的關係!其實不能忽略性別焦慮之中的一個癥狀:對自己的第二性徵包括外生殖器感到厭惡。如果根源在此的話——那好說,多半是神經系統的差錯。關於胎兒期的激素水平影響胎兒下丘腦,從而影響這個胎兒的性本能的觀點也有不少人支持。那麼如果是因為「女裝好看」「男裝帥氣」啥的性別焦慮,或許才是「社會」癥狀吧。然而去二元化說起來簡單——考慮到繁殖的需要,難免會有男女特異的表現。如果可以實現無性繁殖我覺得有性生殖依舊將會是主要的途徑——兩個還是有很大差異(遺傳觀點上)的。所以究竟是哪種還是有點兒難說的不是嗎
等了很久終於等到了這個問題。蘇格拉底說過「認識你自己」,可試問世上又有幾人看清了自己?倘若渾渾噩噩一生,最後自己到底是不是自己也不自知吧我想。
從小到大一直在某種彆扭中長大。飽飲人間風霜,冷眼旁觀紅男綠女聲色犬馬。有時會難免philosophy,不解性別存在的意義。從小到大一直在某種彆扭中長大,直到某一天獲知了transgender這個概念,醍醐灌頂,彷彿終於看到內心的自己。可當最初的激情褪去後,思考隨之而來:我處心積慮,舉步維艱,為的到底是什麼?盡最大努力使自己儘可能像個「真正」的女人嗎?可是又有誰規定了何為真正呢?很多人誕生之初,本沒有性別概念。而後天的這一套性別觀念,既然運行千年,那它就一定有它的道理,可它到底為何存在?
這些年來時代一直在進步,這使得我們欣慰,並願意為之期待。從女權到同性戀到LGBT,時代一直在向前,不論如何,這些名詞越來越多的被提及。最起碼人們知道,他們不是妖怪。十年前在天涯貼吧上,一個人可以說出「女人就是用來生孩子的」「男人塗什麼防晒霜」這類的話,有的人心有不滿,卻不敢發聲,他們以為自己「理虧」。而現在,最起碼,即使一個沒什麼文化的農民工,也知道在外收斂起自己的直男癌,因為「這樣會被打的」。所以我一直說,何其有幸,我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可以放心大膽的去認識我自己,與自己握手言和。試設想,如果我出生在中世紀的歐洲,我可能一輩子都不敢去觸碰內心的自己,一生按照前任頤指氣使的路線前進,一生做一個木偶人。我甚至連自己的性取向都不敢暗自思忖,因為那會被燒死。所以我相信這是一個美好的時代,我也敢相信這是一個進步飛速的時代,所以我願意一直等下去,看看十年後 二十年後 這個世界 會變成什麼樣子。可是話又說回來,總是時代進步再快,性別觀念一定會消失嗎?我對此並不樂觀。因為正如前面所說,性別觀念之所以能存在千年,必然有其意義。男女之間生理上的不同也無法否認。這都使得我們無法忽視性別觀念。人類本質上還是動物,精神層面上的認知必須要有一定的物質基礎。只要實體層面的差別存在,我們就無法完全消除這一觀念。想了很多,想說的太多,反而一時語塞,小夥伴們還請諒解。今天不早啦,改天繼續更啦。性別焦慮是自我認同和他者認同的複合問題,社會環境再開放再平等再提供便利,也只能解決「他者認同」這一半,而更關鍵是另一半,即自我認同。
「我是誰?」——這個問題是無法在他者那裡得到確定答案的,只能自己回答,比如「我是我所是…」當然作為普通的人類,這等於什麼都沒說,長久糾結於此就會獲得哲學上的抑鬱和焦慮,然後就要去六院接受醫學知識遠不足理解你的醫生的拷問並消耗大量人民幣…言歸正傳,在懸置它之後,就要進入真正的人生:認識你自己,成為你自身。你會發現之前的人生非常可笑,比如為了反抗刻板印象(「男子漢不能哭」,「男孩子怎麼不去踢足球」…)而以錯誤的身份生活了十幾年,又發現另一邊刻板印象更嚴重(此處吐血省略一萬字),一場瀕臨死亡的精神危機後才終於醒悟,並充滿自信的說出:去踏馬的,我是我自己。至於「他者」,他們願意認為我是什麼我就是什麼,畢竟我短暫而輝煌的一生只用來與偏見鬥爭就太可惜了。這樣所謂的社會認同焦慮就解決了,事實也確實是這樣,來俄後陌生環境對我的認同令我欣慰,沒有頻繁發病,恢復了生活和學習的能力。至於我自己,我更願意什麼都不是,和愚蠢的人類區別開,最好不要出生,不來到這個絕望的世界,然而沒辦法,不僅活了二十來年,還有了牽掛有了追求,雖然時常覺得活著本身就是痛苦,但結束這具肉體的生命(自殺包含兩個意願:殺人的慾望和被殺的慾望)罪大惡極,我不能做。
我對自身的理想不是某種性別,而是直線、肌肉、高大、責任、無所不知、拯救世界,當一個月有七至十天被雌激素、孕激素、前列腺素折騰到怕冷、暴食、遲鈍、情緒化而失去戰鬥力,則焦慮必然發生:我的身體竟然還依從著基因的擺弄,為女性有史以來的繁衍功能而犧牲,這是我不能忍受的。目前只有所謂的變性能解決。意識不能脫離肉體的承載,性別焦慮會轉化為各種身體功能與期待不符的焦慮,自我意識具有高度的自我膨脹性,他想控制一切,而肉體還運行著遠古時代的簡單程序,人之所以為人,就在於對命運的不服。性別焦慮主要(內因)是自己的生理特徵和性別認同不符,誘發因素(外因)是社會性別。如果自己的生理特徵和性別認同相符,即使自己性格上比較接近異性,也不會產生性別焦慮。我高中時的一名女同學,很喜歡軍事和武器,但是性別認同就是女性,沒有一點性別焦慮。還有一名女老師,會修電腦,然而也沒有性別焦慮。而我,性格上幾乎一點都不女性化,然而還是有性別焦慮。
窮舉法。。。
性別焦慮因「性別」而生,換句話說,如果兩個個體在「性別」這一概念包含的自由度上表現相同,那麼ta們必定表現出不可區分的性別焦慮。「性別」包含哪些屬性呢?1.性染色體組成(嚴格來說性別決定基因的組成)2.與性別有關的生理特徵:不直接表現或不明顯可見的:激素水平,骨骼密度,心臟及血管發育狀況……
直接表現出來且明顯可見的:臉型身型,骨骼,肌肉,體表脂肪分布……存疑或不好歸類的:大腦的性別特異性發育,性慾,部分性格,部分思維方式……3.社會性別:扮演的社會角色的性別屬性(如果這個角色與性別相關的話)被他人的對待方式社會對個人的影響規律中與性別有關的部分……不同的人在乎的地方不一樣。可以說,性別對不同的人來說不能看作完全相同的概念。
本題中,多元化的社會最多消除對第3類性別屬性的約束,從而使一個人能自由選擇自己的社會性別然而,前兩類的約束來自上帝,而不能證明人在前兩類約束上的認同完全來自社會的建構(我也不認同這個觀點)
所以,因前兩類性別屬性而產生的焦慮不一定能在本題描述的多元社會中消除。沒有這些刻板印象印象我反正也會繼續想做女孩子。
其實我覺得……這種假設在本質的角度上與跨性別群體沒太多聯繫,跨性別充其量只是被影響而已。
完全開放的社會緩解的從來不是跨性別者本質上的焦慮,而是外界施加的壓力。也就是說,在那個社會的設定里,我可以自由地以我希望的樣子打扮,可以自主地選擇是否取消自己的原生器官,可以在做這一切的時候不受人指指點點。而不是不必去做這些。畢竟題設討論的是「社會」層面上的東西,大自然的塑造予以保留。換句話說,社會眼光的轉變,最終拯救的是那幫不開化的愚民自身,順帶惠及跨性別群體。而如果你說,設定的是一個人體像橡皮泥一樣自由定型的世界,那麼一切難以預測。中心的一點是:「社會」層面的認同,從來只是順性別們千年傳承的先進與愚昧,在本質上與跨性別無關。
他們先入為主地壓迫著另一種認同,僅此而已。真正的性別焦慮是只會受自身影響的,二次元完全不背鍋,就我個人來說我的性別焦慮是出現在變成死宅之前。
偽娘的現象或許可以認為是二次元的產物,接著很多男孩子為了變成所謂的女裝大佬而服用雌激素的現象也有出現,但是這種情況的男孩子大多是為了滿足自己的一定性癖或者跟風所做出的決定,亦或是完全沒有認真思考過自己的年齡較小的少年。
mtf不僅僅是靠自己的想法就決定的,還需要mmpi這樣的測試和心理醫生的鑒定,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做出了對自己負責的決定。對我而言吧 完全與社會二元不二元無關
這東西就想肚子餓了會想吃東西一樣 是一種本能需求 當這種需求遲遲得不到滿足時就會焦慮
對於順性別者而言 這需求是天然就滿足的 所以他們感覺不到這種需求的存在 就好像你天天活在空氣里你也意識不到自己會有多渴望空氣
我不滿足的首先是我的身體的外觀 只有得到異性的身體外觀 我才不會感到變扭 至於在獲取異性外觀的道路遭到他人的阻礙與非難 這不屬於性別焦慮的範圍
就好像我肚子餓 去搶別人的包子 被人打了一頓 被人打的疼痛 和飢餓的痛苦雖然有因果關係 但它們並不一樣
性別焦慮的來源難道不是生活壓力與社會的歧視嗎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大哥為弟弟終生不娶 癱瘓後弟媳8年如一日照顧】?
※女人為何不四兩撥千斤利用男權在社會中活得更舒服?
※有哪些合理的反對女權主義的論調?
※「男人應該保護女人」這種論調是否是一種對男性的不平等?
※未婚夫是美國人,現在要結婚了。他執意要我冠夫姓。我不同意!該怎麼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