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戰中德國國防軍士兵對平民的殺戮比日本士兵少?
我在看德國老兵的回憶錄時發現,老兵們回憶戰爭時國防軍士兵對蘇聯及西歐的當地居民殺傷很少,縱使有對當地居民的殺戮也是黨衛軍執行的。而國防軍士兵對當地居民的殺戮較少。但日本士兵在各佔領區做下的暴行人盡皆知,個人的,群體性的都有。我想知道如果事實真是如此,那為何日本士兵會對平民如此殘忍呢?
瀉藥
這個問題非常大
每一點都不能一概而論
第一:黨衛軍的組織結構很龐大,你不能一概而論
黨衛軍司令部,秩序警察,秘密警察和保安局三大組織
負責屠殺的別動隊,是哪些人,遵循誰的指令,接受誰的指揮,具體執行什麼任務
負責看集中營的是哪部分部隊,接受誰的指揮,具體執行什麼任務
都得說清楚
把百分之一點幾的人當成全部,沒意思,也沒意義
第二:國防軍的組織結構很龐大,你不能一概而論
那麼多戰區,是哪支部隊,哪些人,因為什麼原因而進行的何種行為
比如707步兵師,網上那麼多人吹牛逼,也吹不出個所以然
還有波羅的海三國的情況,同樣是這些問題,哪支部隊,哪些人,因為什麼原因而進行的何種行為
比如有國防軍士兵說,自己是根據元首命令行動,這個「元首命令」是什麼,存不存在
第三:佔領區情況很複雜,你不能一概而論
游擊隊是不是平民,拿著刀捅人的,往水裡下毒的,是不是平民
私藏武器彈藥的,是不是平民
第四:題主你提到日本,那我舉個栗子
比如1941年,幾百人兩天之內處決了幾萬人,平均每個人都殺了兩百人以上
他們為什麼這麼做,這麼做的原因和日軍的屠殺有什麼區別?
日軍對佔領區的政策和德軍有什麼不同?
滿洲國、華北、汪政權等地的政策有什麼異同之處,和德國的各個佔領區政策又有什麼區別?
你把我說的這些,稍微了解一下就行了
=======================================================
你說你吹別的也就算了
我都說了,707步兵師,網上那麼多人吹牛逼,也吹不出個所以然
你不是喜歡看史料么
讀過么?
三十多頁,就不發了
文章公開,自己去讀
個挫逼玩意張口史料閉口史料也就算了,喜歡吹牛逼,但是別讓別人看見
從相對數量上來說,德國國防軍殺害佔領區平民事件算較少的,但是絕對數量也不低。
國防軍最卑劣的是把自己打扮成白蓮花騎士,罪惡都推給希特勒、納粹黨、黨衛隊。
國防軍一樣有很卑劣的人物。
為了還原歷史真相,上世紀末有個德國歷史學家專門辦了一個國防軍暴行歷史展覽,看過展覽的國防軍老兵一個個憤憤不平:「把這些事情翻出來說幹什麼?」
可見老兵們並沒有說展覽是造假的,只不過不想民眾們知道白蓮花騎士的形象其實沒有那麼偉光正而已。
德國人比日本人壞多了,不過他們有一點好處,離中國遠。
蘇聯人的死亡人數比中國都多,你覺得這些人是怎麼死的?
我們是14年抗戰,蘇聯是四年偉大的衛國戰爭,蘇聯軍民傷亡數字比我們還要多
轉個北朝的帖子吧,作者應該就是趙國星
{翻譯}二戰德國國防軍戰爭罪行 - 『 近代戰爭 』 - 北朝論壇
寫在前邊的話:本文翻譯自漢堡社會研究院的文章,為國防軍戰爭罪行展覽的相關文章。本能喵倉促翻譯,圖片均未上傳(因原文掃描圖片很多模糊不清),另外一些圖注也未翻譯。文中德國軍事機構及一些職務翻譯的可能不準確,請大家批評指正。
國防軍戰爭罪行:
1941-1944戰爭屠殺的規模
前言
德國國防軍的侵蘇戰爭和所有現代的其他歐洲地區爆發的戰爭都不相同,包括和國防軍在二戰中入侵其他國家的戰役也不相同。對蘇戰爭不僅僅針對敵對的武裝部隊,而且還針對相當一部分平民。猶太人遭到集體屠殺,非猶太平民大量死於飢餓、恐怖行動,以及被招募或強征作為奴隸勞工。這些罪行並不是隨著戰爭的推進逐漸升級,而是從一開始就是德國戰爭計劃中精心策劃的一部分。
但是戰爭計劃,僅僅是決定德軍在東歐佔領行動的一個因素。不同的情況都包括當時的周邊狀況、偶然因素的影響和行為模式等等因素在內。
當時有一定影響力的戰爭法律和慣例以及國際人道主義法律中包括許多在戰爭中為人們所遵守和認可的國際原則。儘管這些法律和習慣允許存在一些比較非人道的行為,而且也並非在所有情況下都是必須遵守的規則,但大多數人仍然能夠明確,何為對,何為錯。
本文所描述的是以當時的國際人道主義法律,以及戰爭法規和習慣為判斷的出發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國防軍所犯下的罪行。這篇文章中包括國防軍在戰爭中進行大屠殺的6個案例:對蘇聯猶太人的屠殺準備、蘇聯戰俘的集體死亡、戰爭中的飢餓政策、反游擊作戰、報復性屠殺人質。
文中闡述了國防軍主動或被動犯下這些戰爭罪行的真相。以這些材料研究為基礎,無法估計實施犯罪的國防軍士兵和軍官的數字。然而,文中展示了具體的犯罪行為。「選擇行動」一章里就能夠看到,戰爭屠殺應為並不是在佔領區發生的「偶發行為」(abstract dynamic),而是有相關的獨立決策及負責人。
戰爭與法律
戰爭並不是沒有任何約束法則的行為。縱觀歷史,有許多社會都試圖限制暴力行為,甚至是使用最極端的方式。1個社會通常會規範在戰爭中必須、允許或禁止哪些行為。在悲慘的30年戰爭期間,人們試圖建立一套跨國的戰爭準則。在20世紀初,許多國家,包括德意志帝國都簽署了一系列明確限制戰爭行為的條約。
二戰中的戰爭規範包括成文的公約和習慣法。公約得到了許多國家的承認和簽署,包括1907年的海牙公約(附件包括海牙陸戰公約)和1929年日內瓦紅十字條約。
國際人道主義戰爭法律約束締約國,以及那些將這些條款列入國內法的國家的軍人。
海牙陸戰公約
1899年和1907年,各國在海牙召開國際會議,超過40個國家通過並認可了關於戰爭法律與慣例的條約及其相關附件,海牙公約的內容是關於陸戰的法規和慣例。其關鍵內容是明確什麼人具有正規軍軍人的身份、戰俘擁有什麼權利和職責、禁止對受傷的敵軍施加何種行為、在佔領區推行的軍管法律。
海牙陸戰公約並沒有新的法律條款;是在現有戰爭慣例法律的基礎上總結而成的。德國認可這一條約,並將其納入國內法。海牙陸戰公約因此對國防軍成員有了法律上的約束。
陸戰法律和慣例公約條款:
「考慮到,在尋求維護和平和防止各國間武裝衝突的方法的同時,需同樣注意到人們的願望所無法扭轉的某些事態可能招致訴諸武力的情勢;
基於即使在這樣極端的情勢下,仍為人類的利益和日益增長的文明的需要而服務的願望;
認為為此目的,修改一般戰爭法規和慣例,使其臻於更明確,或為其規定一定的界限,以儘可能減輕其嚴酷性是重要的;
在今天所持有的這些看法的鼓舞下,正如二十五年前,這些看法即已在1874年布魯塞爾會議上由於遠見卓識而受到支持;
本此精神,現通過了許多旨在確定和調整陸戰慣例的條款;
依照締約各國的意見,上述條款是出於在軍事需要所許可的範圍內為減輕戰爭禍害的願望而制訂的,旨在成為交戰國之間以及交戰國與居民之間關係的一般行為規則。
但是,現在還不可能對實踐中所出現的一切情況制定一致協議的章程;
另一方面,締約各國顯然無意使未預見的情況由於缺乏書面的約定,就可以聽任軍事指揮官任意武斷行事;
在頒布更完整的戰爭法規之前,締約各國認為有必要聲明,凡屬他們通過的規章中所沒有包括的情況,居民和交戰者仍應受國際法原則的保護和管轄,因為這些原則是來源於文明國家間制定的慣例、人道主義法規和公眾良知的要求……
(各締約國全權代表名單略。)
上列全權代表互相校閱全權證書認為妥善後,議定條款如下:
…
公約附件 陸戰法規和慣例的章程
第四條 戰俘是處在敵國政府的權力之下,而不是在俘獲他們的個人或軍隊的權力之下。
他們必須得到人道的待遇。
屬於他們個人的一切物品,除武器、馬匹和軍事文件外,仍歸他們所有。
…
第七條掌握戰俘的政府負責戰俘的給養。
如交戰各方間沒有專門協議,則戰俘在食、宿、衣方面應受到與俘獲他們的政府的部隊的同等待遇。
第二十五條 禁止攻擊或轟擊不設防的城鎮、村莊、住所和建築物。
第二十八條 禁止搶劫即使是以突擊攻下的城鎮或地方。
…
第三編 在敵國領土內的軍事當局
第四十六條 家庭的榮譽和權利、個人的生命和私有財產以及宗教信仰和活動,應受到尊重。
私有財產不得沒收。
…」
與眾不同的一場戰爭
對蘇戰爭的準備始於1940年秋。在戰爭爆發前3個月,希特勒指示國防軍最高統帥部,這場戰爭將是非常特殊的。其意圖不僅是在軍事上征服並擊敗納粹主義的敵人,蘇聯,而且還要徹底清除「猶太布爾什維克」體系。根據希特勒的指示,這場戰爭在意識形態領域有別於其他戰爭,所以國際人道主義法律和戰爭法律及慣例均不再適用。根據哈爾德大將在戰爭日記里的記載,希特勒對這場戰爭的觀點是「對軍事法庭而言毫無問題….這場戰爭和在西線的戰爭將有很大的區別。在東線,不能再溫情脈脈。」
國防軍領導層隨即在1941年5月和6月發布了主要命令,為了保證希特勒所說的在東方的「規模空前」的軍事行動的順利。根據《戰時審判權公告》(kriegsgerichtsbarkeitserlass)和《政治委員令》,國防軍將不再執行當時的戰爭法律和慣例,並為規模空前的種族迫害和屠殺做好了必要的準備。
希特勒和國防軍最高統帥部能夠充分預料到其命令將會帶來什麼後果,他們撤銷了戰時保護平民的規定,並命令處決政治委員。另外,德國陸軍總司令部表示同意在海因里希希姆萊指揮的保安警察別動隊和保安處,在東方的作戰地區「執行其任務框架和他們所負責的對平民的處理措施」。
種族屠殺
國防軍領導層認同了希特勒的意識形態戰爭的目的。不過,根據在侵波戰爭中別動隊的表現,他們發布了一份包括所有部隊的職責和審判權在內的說明。1941年3月,國防軍最高統帥部批准了這一文件,其中規定在陸軍作戰地域,黨衛隊全國領袖希姆萊「將受委託代表元首,在未來兩個敵對政治體系的決戰中,準備承擔行政管理任務中的特殊任務。在這些任務的框架內,黨衛軍全國領袖將獨立行動,並由其全權負責。」
如果沒有國防軍進行協調,別動隊以及高層黨衛軍和警察領導人將無法了解對蘇聯猶太人的大規模屠殺。國防軍在戰區以及附近的村鎮建立了軍官司令部;這些司令部負責對特別地區實施軍事管制。所有這種國防軍軍管司令部都負責登記管理區域的猶太人口,強迫猶太人在衣服上佩戴便於識別的標誌,並且將猶太人集中在猶太社區中。除此了這些迫害猶太人的措施之外,國防軍部隊也承擔屠殺猶太人的任務。眾多指揮官都明確在命令中指出對蘇聯猶太人進行集體屠殺是合法的。
許多在德佔蘇聯領土的軍管機構同時也根據 「東方經濟部」(wirtschaftsstab ost)的規定條款,將被屠殺者的財產作為「猶太人財產」沒收。根據別動隊的報告,他們多次提到,別動隊和各個級別的國防軍進行了親密無間且毫無障礙的合作。
克里沃羅格krivoy rog
1941年8月底,烏克蘭主要鐵礦產地之一,有20萬人口的克里沃羅格被德軍佔領。當地軍管最初由第538野戰司令部負責;在1941年9月20日移交第246野戰司令部。在佔領該市以後,軍管機構立即發布了實施反猶太人措施的命令。
猶太市民被迫在胳膊上佩戴徽章,並被強征為奴隸勞工。禁止猶太人自由購買商品和按照猶太教的儀式屠宰動物。軍管司令部人員沒收猶太人財產,並允許烏克蘭市政當局搜集猶太人「捐獻」的財物。不過在克里沃羅格沒有猶太人聚居社區。
在距離克里沃羅格不遠的希羅科耶(shirokoye),處在同一個野戰司令部管理之下,第318警察營的第2連開始屠殺猶太平民。而在克里沃羅格也發生了同樣的事件。當地軍管部門在1941年10月15日報告,克里沃羅格已經成為「無猶區」(Jew-free)。在克里沃羅格郊區的伊里奇礦區(iljitsch mines),隸屬南俄黨衛軍與警察機構的番號不明的警察部隊,在烏克蘭偽警察的協助下,屠殺了大約2500名猶太平民和800名猶太戰俘。後者是從國防軍戰俘營中挑選出來的。
卡明內茲-波多爾斯克
1941年7月,協同德國軍隊作戰的匈牙利軍隊強迫數千名猶太人從匈牙利前往烏克蘭城市卡明內茲-波多爾斯克。當地德軍指揮官向他的上級報告,他無法也不想為這些難民提供食物。商討如何處理這些難民一直拖延到8月。
由於卡明內茲-波多爾斯克計劃於1941年9月1日移交德國民政當局管理,所有迫使德國人儘管拿出處理意見。在1941年8月25日的決定性會議上,漢斯 格奧爾格 施密特 馮阿爾滕斯塔特少將(總參謀部戰爭局總軍需長),軍政和民政事務高級負責人提到,南俄黨衛軍和警察領導人,弗里德里希 耶克爾恩(他沒有出席會議)希望「在1941年9月1日時已經將這些猶太人全部清除。」
根據計劃,8月29日,耶克爾恩向柏林報告,他的部隊中卡明內茲-波多爾斯克將被匈牙利驅逐和當地的猶太人全部處決,總計23600人。根據國防軍的看法,已經可以將「清潔」後的該地交給德國民政當局慣例。
戰時被俘蘇聯軍人
從1941年夏到1942年春,至少200萬蘇聯軍人被俘後死於德軍戰俘營。國防軍負責轉移戰俘,應當為其提供食物、住所和醫療條件。相比大多數西方戰俘,蘇聯士兵沒有獲得最起碼的人道主義的對待。結果,由於災難性的食物短缺和缺乏適當的照顧與住所,導致百萬人死亡。
在戰爭爆發以前,國防軍高層就發布了政治委員令,規定被俘紅軍政治人員應立即處決。國防軍部隊同時也和保安警察別動隊和保安處合作,在被俘蘇軍的戰俘營里展開甄別活動。這些人被看作「政治嫌疑犯」—其中也包括猶太戰俘—被挑選出來交給別動隊,後者會就在戰俘營外邊殺害這些戰俘。這種甄別同樣也在已經被運送到德國的戰俘營中展開。被挑選出來的戰俘將被集中關押。到底有多少戰俘死於這種屠殺已經不可考,但估計在4-12萬之間。
到1942年閃電戰破產的時候,由於德國缺乏勞工,德國官方的政策發生了變化。在第三帝國的戰時經濟領域蘇聯戰俘越來越多。儘管國防軍最高統帥部命令為這些戰俘提供比較好的食品和生活保障。但對於數以十萬計的蘇聯戰俘來說還是太晚了。
海德拉格heidelager
有三個「俄國戰俘營」位於維岑多夫(Wietzendorf)附近的呂內堡草原(Lüneburger Heide)、歐爾博基(oerbke)和貝爾根-貝爾森(Bergen-Belsen),在這裡,最初戰俘們不得不自己挖掘供棲身的洞穴。此後才建起生活條件好一些的營房。
這三個草原戰俘營的條件非常惡劣。許多戰俘相當缺乏食物供應,特別是那些身體虛弱和患病戰俘,往往在一周左右的時間後就會死亡。在1941年11月到1942年2月期間,數以千計的戰俘由於斑疹傷寒症和其他由於營養不良導致的疾病而大量死亡。死亡人數至少為40000人。1942年4月,3個戰俘營的總人數縮小到6500人。
這三個戰俘營成為了當地居民旅遊景點,他們在周末會去戰俘營閑逛。這些「觀光者」甚至能夠進入戰俘營周邊的柵欄以內。
戰爭中的飢餓政策
為了保證國防軍和德國國民的食物供應,德國在蘇聯佔領區實施徹底的掠奪政策。「儘可能為德國搜集食物和礦物油(mineral oil)」—這就是佔領軍經濟部門的指導方針。這一政策應為數百萬人的饑荒死亡負責。東方經濟部負責具體實施措施,並且和帝國政府各個部門及國防軍經濟局協調相關的行動。
在上述開發東方經濟的行動之外,一些國防軍單位在對蘇戰爭開始後幾個月就已經遇到了後勤供應問題。結果到1941年,軍隊徵用糧食導致出現了「無糧區」(kahlfrasszonen,defoliation zones)。整個地區一片荒蕪,在前線後方延伸達300公里;連配種的家畜和谷種都被搜刮一空。
這些行動危及到國防軍自身以及蘇聯勞工所必需的糧食供應。因此從1941年秋開始,德國為蘇聯平民保證最基本的最底限度的口糧配給—但僅僅是為那些可以工作的人提供。「所有寄生蟲和沒用的吃貨」—意思是,首先那些納粹的政敵、猶太人、城市居民、老、弱、幼—只能獲得達不到基本生存標準的口糧。今天已經無法估計德國的飢餓政策導致多少人死亡。
列寧格勒
在從1941年9月8日至1943年1月18日,對列寧格勒將近500天的封鎖中,該城幾乎變成了一個軍事要塞。德國的目標是系統並有意識的餓死全城居民。1941年秋,大約有近300萬人生活在列寧格勒。
希特勒多次表示過要摧毀列寧格勒。國防軍最高統帥部和陸軍總司令部下達了在軍事征服以前設置飢餓封鎖線的命令。這一戰略規定拒絕接受列寧格勒的投降。儘管有所顧慮,但德國軍事領導者在列寧格勒外圍還是採用了非常殘酷的政策。根據蘇聯報道,大約623000名列寧格勒市民在圍城期間死亡;西方則估計死亡人數約為100萬。
官方死亡數字
1941年
7月,4162
9月,6808
10月,7353
11月,11085
12月,52881
1942年
1月,96751
2月,96015
3月,81507
哈爾科夫
陸軍總司令部和南方集團軍群決定允許第六集團軍司令官自行決定是否對哈爾科夫採用類似列寧格勒的圍城政策。陸軍元帥賴歇瑙賦予了下屬過度的自主權。
儘管賴歇瑙沒有用封鎖手段就佔領了哈爾科夫,但軍管當局仍然無情的掠奪了該城及其郊區,德軍搶走了糧食、家畜和谷種。第六集團軍司令部將哈爾科夫分割成補給區(erfassungsraume,registration zones),並將該地區變成了「無糧區」。這一政策結果是在德軍佔領的第一年,根據德國佔領軍組建的市政當局的報告,導致1941-42年間11918名當地居民死亡。
流放
在戰爭中,數百萬蘇聯平民被掠奪到德國作為勞工。在1941年6月22日入侵蘇聯以後,國防軍馬上開始在戰區強征平民,修築道路、鐵路和野戰工事。在1941/42年冬閃電戰失敗以後,德國工業開始重新調整,其本土逐漸開始顯現出勞動力短缺。
1942年3月,希特勒任命納粹黨圖林根大區長官,弗里茨·紹克爾為勞動力調配全權總代表 。德國勞工管理當局開始在佔領區強征為德國工作的蘇聯平民。報名的志願者最初絡繹不絕,但當蘇聯勞工在德國的生存條件曝光之後,就無人自願報名了。在警察和國防軍的支持下,勞工管理當局使用暴力強征勞工。在1941年11月到1944年6月,大約有2.8萬名德佔區蘇聯平民被掠奪到德國作為奴隸勞工。
儘管國防軍最初懷疑這種勞工政策有可能耗盡戰區可能供其使用的勞動力,但仍然直接參与了強征勞工的行動。除非和軍事管理當局合作,否則根本不可能強征或募集並運送百萬名奴隸勞工。
另外,從1942/43年開始,民政當局、國防軍、黨衛軍和警察利用旨在肅清游擊隊活動的「大規模行動」登記佔領區人口並迫使他們服勞役。「強征勞役和嫌疑犯」或者隨便什麼人被貼上這種標籤,然後就被趕進黨衛軍集中營成為奴隸勞工,而國防軍最高統帥部也批准了這種行為。
1943/44年國防軍開始從蘇聯撤退時,根據希特勒的命令,德軍裹挾了數十萬平民與其一起撤退,為的是避免他們加入蘇聯紅軍,並迫使他們為德國國防軍擔任奴隸勞工。
圖註:南方集團軍群司令部命令軍管當局協調強征勞工的命令,1942年5月3日。
在強征奴隸勞工的過程中,1944年3月,第三裝甲集團軍開始將維傑布斯克和鮑里索夫之間的居民趕入臨時難民營。鮑里索夫難民營位於第四集團軍作戰地域;蘇聯平民被驅趕到那裡然後運往德國本土。
黨衛軍、警察、國防軍和民政當局也配合第三裝甲集團軍進行這種大規模行動,諸如「陣雨行動」和「春節行動」,這同時也是掃蕩蘇聯游擊隊的行動。
在這些「大規模行動」期間,參戰部隊會包圍游擊隊活動的地區,進行「梳篦式」清剿,然後放火焚燒當地村鎮。當地平民要麼被當成「游擊隊嫌疑分子」被打死,要麼抓走當作勞工。
圖註:鮑里索夫難民營,1944年3月
從鮑里索夫難民營被強征的平民,1944年3月27日
不知這些照片是否為維傑布斯克居民。因為其他地區強征的勞工也被送到鮑里索夫集中。
反游擊戰
德國侵蘇戰爭不僅沿數千公里的戰線展開,同時在佔領區也存在反游擊戰。在戰爭最初幾個月,德國國防軍基本上只遭遇了組織極差的游擊隊。儘管斯大林號召展開游擊戰爭,但這些游擊隊基本上沒什麼軍事上的意義。不過,國防軍最高統帥部和陸軍總司令部仍然放寬了判定游擊隊分子的標準。除了游擊隊嫌疑分子和紅軍的散兵游勇之外,國防軍同時也屠殺平民,包括猶太人,基本上會被認為是游擊隊嫌疑分子或者通匪者。德軍通常會在被稱為「嚴刑拷打」的詢問過程中毆打被俘者,然後會處決他們。
紅軍在1941/42年冬的反擊迫使德軍從「中央地域部隊」抽調了相當一批佔領軍。因此,當時已經訓練有素,武器得到改善的蘇聯游擊隊開始在德軍戰線後方大規模行動,奪取淪陷區,騷擾德佔領軍。為了應對這些問題,一批德國國防軍指揮官試圖以恐怖主義政策和「連坐」措施(collective reprisal measures)來阻止平民參加游擊隊。而希特勒則繼續要求以「最殘酷的手段」來進行反游擊戰。
從1942年開始,德軍妄想剿滅游擊隊的夢想就破滅了。為了摧毀游擊隊的生存基礎,黨衛軍、警察和國防軍開始在「大規模行動」中使用旨在將清剿地域變為「無人區」(desert zones)的手段。焚燒村莊,屠殺平民或抓走充當奴隸勞工。
明斯克
1941年10月26日,星期日,12個人被公開弔死在明斯克。當時佔領該城實施軍管的是第707步兵師。在一通鼓聲中,8個男人和4個婦女被帶到4個不同的行刑地點。在他們的脖子上都掛著一塊用德語和俄語寫上字的牌子:「我們是游擊隊分子,殺害了德國軍人。」
但是這些人既不是游擊隊,也沒殺過德國士兵。他們隸屬於一個抵抗組織,他們為受傷的紅軍士兵提供一間醫院的傳染病證明,並且為他們提供便裝,然後將他們送回蘇軍戰線。
「三角形」行動和「長方形」行動
1942年春,在中央集團軍群作戰區域南部的游擊隊活動逐漸頻繁起來。在2次不成功的清剿行動之後,第二裝甲集團軍司令部於1942年9月9日發布了一項命令,開始實施「三角形和長方形行動」。
第727步兵團、數個匈牙利僕從軍步兵團和俄羅斯偽軍部隊負責,包圍了在布良斯克鐵路樞紐附近活動的約4000名游擊隊員,設置了一系列「口袋」並最終肅清了游擊隊。
「三角形和長方形行動」造成了一片巨大的無人區。至少1000人被殺,大量種子、糧食和家畜被沒收,村莊被夷平,總計18596名當地平民被趕出家園。處理猶太人和「嫌疑分子」(members of bands)的方式有特別指令:他們將被作為「42號掃雷裝置」使用。換句話說,這些人會被用繩子捆住脖子,然後作為掃雷犁和掃雷滾穿過雷場。
一份作戰報告的作者對此持欣賞的強調:「大量的「掃雷者」….非常有用,而且大大減少了我軍的傷亡。」
圖註:1942年9月23日,給陸軍第532後方地域下達的關於執行「三角形和長方形」行動的命令。
1942年9月17日至10月2日間「三角形和長方形」行動作戰報告。
…建立無人區:
命令通過毀掉儲藏,焚燒村莊等方式建立無人區。要無情的在所有地方徹底貫徹這一方針。由於缺乏足夠的人力,部隊自己無法獲得充足的補給物資。
因此,在行動開始以前,應組織征糧隊(平民、民兵等等組成)將所有物資堅決轉移走,所有物資均應焚毀,使該地域無法供應部隊行動。在這種情況下應妥善保存各種貨物和有價值物資。
行動中,應將富饒的列夫納河流域內所有可能找到的馬鈴薯和大宗稻草及乾草沒收。
f)簡單的說,在三角形和長方形行動中,可以說我軍的敵人:
1)遭到了慘重損失
2)所有村莊和大量儲存物資被毀,且
3)人口被疏散,因此敵方喪失了秋季和春季耕作的勞動力,減少了敵軍在不遠的未來—至少在相當一個時期—進行的抵抗行動。
另外,無人區成為了保衛納夫利亞河的屏障。參加行動的德、匈、俄部隊通力合作,在三周時間中和裝備精良、頑強而不屈的敵軍的戰鬥中表現出色,在沼澤、森林和完全不能通行的地帶作戰。
報復和屠殺人質
根據當時通行的國際人道主義準則和戰爭法律與慣例,為了避免本軍士兵被攻擊和保證佔領軍的佔領,容許對當地平民施加報復措施甚至是以「頂罪」的方式射殺人質。
但是,德國國防軍卻在整個歐洲進行足以視為犯罪的大規模濫殺。德軍在法國、挪威、義大利、塞爾維亞和希臘屠殺了數以萬計的平民。但是這些暴行卻激起了抵抗的火焰。德國國防軍發現它陷入了自己一手製造的困境中,他們一面要用殘酷的手段維持佔領軍的權威,一面則還要依靠通敵者甘心與其合作。最初都是選擇猶太人、羅姆人和信德人(sinti,後兩者通常被合稱為吉普賽人)作為「人質」加以殺害。
在塞爾維亞和希臘—這些國家都屬於國防軍東南司令部的軍事管制—平民也承受了類似的恐怖措施。在塞爾維亞,國防軍為了摧毀平民的所謂「巴爾幹精神」而採取了殘酷的手段。在1941年夏,隨著共產主義抵抗者的興起,塞爾維亞的德國國防軍指揮官找到了徹底實施國防軍最高統帥部指導原則的機會,命令只要有一名德國士兵被殺,就要槍斃100個平民,如果有1個德國士兵受傷,就要槍斃50個平民。而報復政策的受害者中猶太人越來越多。
1943年義大利投降之後,德國軍隊佔領了此前義大利軍隊佔領的地區,德軍對希臘平民施加的恐怖主義行為逐漸升溫。由於害怕盟軍登陸和越來越頻繁的游擊隊的攻擊,德國佔領軍用更加殘忍而武斷的手段屠殺平民。
克拉列沃和克拉古耶瓦茨
在1941年10月初,德軍和游擊隊在克拉列沃和克拉古耶瓦茨附近的戰鬥逐漸升級。10月13日,游擊隊包圍了克拉列沃鎮,而德軍第717步兵師一部既駐紮在該地。德軍立即扣押當地村民作為人質。2天以後,游擊隊重新發起攻擊,此時德軍雖然傷亡慘重,但仍然擊退了游擊隊。但是到了晚上,鎮中再次響起了槍聲;國防軍報復性的殺害了300名塞爾維亞平民。
第二天,德軍在克拉列沃的損失再次得到了「補償」,第717步兵師一部將該地所有的男性平民都抓了起來,然後押往一間火車車廂生產廠的院子里,全部處決。根據南斯拉夫的資料,克拉列沃及其周邊地區大約有4000-5000名平民被殺害。
1942年10月21日,在克拉古耶瓦茨附近也發生了大規模屠殺行為。在和游擊隊的一次戰鬥中,德軍戰死10人,戰傷26人,第749步兵團和第724步兵團的士兵在保羅 科尼希少校的指揮下,將該鎮郊區全部2300名平民盡數殺害。
圖註:
卡拉夫里塔
在卡拉夫里塔附近的屠殺是在希臘發生的規模最大的一次屠殺。這次屠殺是為了報復在1943年10月和共產黨游擊隊組織,希臘人民解放軍(ELAS)之間的戰鬥,在這次戰鬥中德軍有1個連被俘。80名德軍士兵被槍殺,屍體拋入山澗。1943年12月10日,第117獵兵師師長,卡爾·馮·勒·敘爾(Karlvon Le Suire)少將命令部下「夷平」 卡拉夫里塔和馬澤卡(Mazeika)以及周邊所有為游擊隊提供幫助的村莊。
根據德軍的報告,迦納斯(Gnass)和埃伯斯貝格(Ebersberger)大隊在幾天之內就焚毀了24個村鎮和3座修道院,殺害了696人。
圖註:卡爾·馮·勒·敘爾1943年12月10日下達的摧毀卡拉夫里塔和馬澤卡的命令。
在卡拉夫里塔行動後第117獵兵師派發給第六十八軍的行動報告,1943年12月31日。
行動中的抉擇
命令並不單純是命令。很多時候,軍人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會下達或接到命令。接到命令的人必然會判斷這個命令是否必須要執行,如何執行。命令並不總是詳細的指令,更多的時候是賦予下級行動的許可權。
在命令下達之後,下級往往有機會選擇不同的方式來完成任務。但是,對於行動方式是有種種限制的。個人對形勢的判斷是影響是否執行以及如何執行任務的最基本的一項因素。軍事因素和個人所處的等級,都是限制和促進軍人選擇執行命令方式的因素。
決定如何在特殊環境下執行任務的是具體的個人。沒有人應該為另外一個人的作為而負責。
「命令不僅僅是命令」
1954年5月8日,達姆施塔特州法院以殺人罪起訴了前連長弗里德里希 諾爾和他的軍士長埃米爾青貝爾,他們分別被判處4年和3年徒刑。1956年,兩人的刑期被分別減少為3年和2年。根據法院的看法,諾爾和青貝爾對在克魯托被屠殺的猶太人負有責任—其中大多是老人、婦女和兒童。
「游擊隊的威脅」
1941年秋,國防軍第681步兵團在白俄羅斯的莫吉廖夫、奧爾沙和維捷布斯克地區負責「治安肅正」(securityand pacification duties)任務。儘管該團的1營報告「與敵軍發生接觸」,但沒有跡象表明當地存在游擊隊的威脅。
1941年9月底,其中1名連長赫爾曼庫爾斯中尉參加了由中央集團軍群後方地域司令官馬克斯 馮 申肯多夫將軍開辦的「反游擊戰」訓練班。訓練教程中宣稱:猶太人就是游擊隊,游擊隊都是猶太人。第1營報告在10月的第1周總共擊斃41名猶太人,以報復1名德國士兵被所謂游擊隊擊傷。
在事件中,第691步兵團第1營營長阿爾弗雷德 科曼紹(commichau)少校口頭命令他的3個連長:赫爾曼 庫爾紹、約瑟夫 西比耶和弗里德里希 諾爾在1941年10月初槍斃所有在該各連駐地附近居住的猶太人。
同一條命令,三中反應
根據第1連連長,約瑟夫西比耶中尉的供詞,他1894年生於一個教師家庭,1933年成為納粹黨員,他並未執行這一命令。他向營長解釋,他看不出猶太人和游擊隊之間有什麼聯繫。而另外一方面,如西比耶所說,在他的地域僅剩的猶太人都是老人、婦女和兒童,沒有人能夠威脅德軍的安全。1或2天以後,科曼紹打電話來詢問是否執行了命令。西比耶明確拒絕執行這一命令,面對科曼紹的質詢,西比耶最終並未屈服,他說他回答對方「絕不執行」。
第2連連長赫爾曼庫爾紹當時33歲,是納粹黨和黨衛軍成員,並且參加過反游擊訓練班,很顯然他毫不猶豫的執行了營長的命令。
第3連連長弗里德里希諾爾上尉,生於1897年,同樣出身於教師家庭,他對於是否執行命令猶豫不決。他和軍士長埃米爾 青貝爾討論了這個問題。兩人都很彷徨,因為他們清楚的知道這個命令是要求他們屠殺婦女和兒童,而且克魯托村附近居住著約1000名猶太居民,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他們對游擊隊提供了幫助。他們要求營長下達一份書面的命令。不久以後,他們接到了營長的命令:槍決克魯託附近的所有猶太人。諾爾和青貝爾非常驚恐,這條命令明確無誤。最初,諾爾拒絕執行這一命令,但此後,由於害怕抗命而受到上級的處理,諾爾命令青貝爾負責處決村莊中的所有猶太抵抗者。根據他的供詞,青貝爾向全連士兵宣布,這是上級的命令,命令就是命令,這引起了不安。
1941年10月10日,第691團的3連士兵和當地的偽警察將猶太人趕出了克魯托村,將他們押到村外的壕溝然後全部射殺。
在屠殺過程中,根據報告,行刑隊里的上等兵威廉 馬格爾在開槍時閉上了眼睛,所以可能沒有打中被害者。所以,並非所有猶太村民被殺。另外一名士兵代替了馬格爾,他被換到負責現場警戒的分隊里。最終德軍完成了屠殺。
戰後
營長科曼紹和連長庫爾紹沒有活到戰後。諾爾上尉和青貝爾軍士長被起訴並被判有罪。馬格爾上等兵則被判無罪。
圖註:1956年3月9日,在被告席上的卡爾 弗里德里希 諾爾和埃米爾 青貝爾。
戰後時期
1945年5月9日,國防軍最高統帥部發布了其最後的命令,命令武裝部隊在午夜時分放下武器,且「德國國防軍….最終被優勢之敵所壓倒而光榮戰敗」。一個月以後,前國防軍的將領們第一次明確表述了國防軍在二戰中所扮演的角色。在這份備忘錄中,反游擊戰、屠殺人質以及招募和強征奴隸勞工被定義為戰爭中必要的組成部分。黨衛軍全國總指揮負責實施對歐洲猶太人的迫害和屠殺,德國國防軍對此既未參與也毫不知情。這份聲明中描繪了一支「出淤泥而不染」從未犯下過任何罪行的,清清白白的國防軍的形象。
這個觀點一直沒有受到挑戰。高級軍事將領站在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被告席,被起訴犯下了戰爭罪行。同時,盟國法庭宣布蓋世太保、保安處和黨衛軍是犯罪組織,但國防軍總參謀部和最高統帥部則不是。德國公眾普遍認為這是宣布了國防軍無罪。
在20世紀50年代,在政治和社會角度如何處理前國防軍軍人受到了冷戰和德國重新武裝的影響。在兩個德國在分為兩個陣營對峙的局面下,起訴犯下「戰爭罪」的罪犯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了。東德和西德都需要舊軍人幫助重建軍隊。在西德,在戰後新一代成年以前(亦即70年代以前),相關問題在西德社會中都是半遮半掩的敏感話題。直到70年代末,相關的軍事歷史學才開始研究國防軍的戰爭罪行。然而雖然有一些研究成果,到80年代,西德公眾的觀點仍然是國防軍是一支「潔白無瑕」的軍隊。
我對於題主的這個結論持高度懷疑立場,究竟這是經過嚴謹調查後的客觀結論,還是只是答主身為一個中國人的帶有主觀情緒的未經論證的偏頗論點? 答主能提供這方面的比較有信服力的論據嗎?單靠「個別」二戰德國老兵的回憶,這種論證方式也太不嚴謹了,而且隱隱然有種美化二戰德軍暴行的傾向。試問,假如一個波蘭人或俄羅斯人問,為什麼二戰時日軍的殺戮比德軍要少,題主感受會怎樣?
不少
1941年7月,一個剛剛組建不久的德國步兵師開赴東部前線。這是一個「根正苗紅」的武裝部隊陸軍師。其番號是第707步兵師,下轄第727、747步兵團,第657炮兵團。作為一個只有2個步兵團和一個炮兵團的野戰師,該部隊最初沒有承擔第一線戰鬥任務,而是在已成為中央集團軍群後方的白俄羅斯擔負警戒任務。
1941年8、9月間,該師提交了一份報告,宣布他們輝煌的戰果:在僅僅一個月里,第707師處 決了10431名「游擊隊員」和「游擊隊員嫌疑分子」!考慮到該師的編製,幾乎每個士兵都取得了擊斃一個敵人的戰績。果然戰果輝煌。
可是,幾乎所有的西方歷史學者在他們的著作中宣稱,41年冬季以前,俄國游擊運動僅僅存在於蘇聯的宣傳中。而即使根據「宣傳渲染」的蘇聯材料,直到41年秋季,中央集團軍群後方總共只有4萬游擊隊,而且零散的分布在大片地區。
德國陸軍總司令部關於游擊隊活動的第一份報告是1941年7月25日才提出的。由此,我們可以想像所謂「游擊隊」是什麼人。有的西方歷史學者則乾脆認為,第707師處死的1萬多人就是平民。
如果一個師在游擊隊尚不活躍的一個月中就處死了1萬多蘇聯人,那麼在整個東線軍管後方地帶的10個到20個陸軍師及眾多陸 軍 特 遣 隊(不包括黨衛軍的警察警衛部隊),在游擊隊最為活躍的1942、43年,以及東線大崩潰的1944年,又屠殺了多少蘇聯平民呢?
按照規定,每死亡一個德國人,或者隱藏一個游擊隊員和蘇聯士兵,都要處死50到100個蘇聯人。根據中央集團軍群的報告,每個月在其後方地區(這只是佔領區的一部份)都要處死幾萬人。而在1943年1月則首次處死了超過10萬人(當月蘇聯游擊隊總人數不過8萬人)。
這種血腥討伐幾乎在東線其它戰區也在進行著,受害者總數不下600萬,劊子手則主要是陸軍後方部隊。不知道這種「處決游擊隊」算不算暴行?為這種大屠殺而頒發的專門勳章在德國至今是「合法」的。
既然是「騎士」,那麼第一應該「善戰」,第二應該「憐憫」,而將兩者「合二為一」並堅決做到反面的恰好也是德國國防軍: 1941年8月28日,國防軍在渡越伊普季河的渡口時,因為無法消滅蘇軍的抵抗,於是就把白俄羅斯戈梅利州多布魯什市的居民集合在該處,並把婦女、老人和兒童驅趕到行進隊伍前邊,並威脅說,不服從者就地槍殺。他們就這樣在老弱婦孺後面展開隊形,發起進攻,無辜的市民在雙方的交火中被誤傷和殺死。德國軍隊演出了一場以平民百姓的肉體做擋箭牌的、卑鄙無恥、滅絕人性的慘劇。
其它德軍部隊立即效仿,第20摩托化師靠推蘇聯平民在前擋子彈開路,得以包圍列寧格勒。
在二戰中,利用平民作擋箭牌的有兩個國家,德國和日本。
英國歷史學家戴維.歐文無意中透露了一個驚人的證據。歐文在猶太人問題上有為希特勒辯護之嫌,但其史料功底確實紮實。
只對猶太人問題感興趣的他曾經輕描淡寫地敘述了如下事實:在1942年夏季,希特勒得知其冬線德軍已經使一百多萬蘇聯婦女懷孕!
為此,他下達了2道命令:
第一,要把「具有日爾曼特徵」的孩子從母親身邊奪走;
第二,要求冬線德軍廣泛使用避孕套。如果說日本軍隊強征慰安婦多少還是為了遮羞(一般認為在中國強征的慰安婦為20萬),那希特勒的措施卻僅僅只是害怕德國士兵會把「日爾曼血統」留給俄國人。
作為這種措施的後果,就是在戰爭後期幾乎每個德軍都隨身帶著5-10個避孕套!懷孕者的數量自然大大下降。
但遺憾的是,這些德國士兵和避孕套卻也越來越多地落入蘇軍之手。政委們則在蘇軍面前大罵著展示這些他們所沒有的東西。蘇軍在進入德國後,隨即進行了瘋狂的報復。
「德軍可以對蘇聯軍民實施任何暴力,包括搶劫、強姦和殺人,而不用擔心受到懲罰。雖然許多指揮官不贊成納粹及其政策,拒絕執行和傳達這些命令,但對蘇聯男人、女人和兒童的大屠殺是廣為存在的。」——英國軍事史學家安德森、克拉克、華爾什。
說完了平民,我們再來談談戰俘。德軍在「巴巴羅薩」的前幾個月取得了重大戰果,大量蘇軍成為了戰俘,而這些放下武器的軍人們可能不知道,他們的命運還不如在戰場上戰死!
「騎士般」的國防軍是如何對待自己的戰俘的呢?被嚴格執行的「政委令」就不說了,單單說說普通戰俘的命運:
要求德軍照顧好人數為幾百萬的大批俘虜確實有困難,但根本的在於德國人根本沒有做哪怕是一絲一毫的努力。德國軍隊出於多方面的原因故意不給俄國戰俘飯吃,而在1941年冬季漫天大雪的天氣里,氣溫降低到零下時,連他們安身的地方也未做好安排,許多俄軍戰俘因此在饑寒交迫中死去。
其殘酷程度甚至讓納粹的高級領袖都無法漠視,東方佔領區事務布部長羅森堡在給最高統帥部長官凱特爾元帥的一封長信中,曾經對俄國戰俘所受到的待遇提出抗議:
「在德國的蘇聯戰俘,遭到極為悲慘的命運。三百六十萬戰俘中,全勞動力只有幾十萬人,許多人不是餓死,就是由於……折磨而死。……這種情況本來是可以避免的,德國有足夠的糧食供他們食用,而寧可讓他們餓死。甚至在戰俘被押送到戰俘營途中,也不許老百姓給他們東西吃。
許多戰俘在途中由於飢惡勞累,跟不上隊伍,被就地槍決。槍殺戰俘是當著飽受驚嚇的老百姓的面進行的,屍體就拋棄在原地。戰俘營根本沒有住的房子,颳風下雨,戰俘也睡在露天里……最後還得提一下槍決戰俘的事情,他們這樣做……根本不從政治角度考慮問題……」——連被稱為「邪惡之源」的納粹長官都看不過眼的邪惡,這究竟該有多邪惡啊!2001年,由漢堡社會研究所主辦的「德國國防軍罪行展」明確提出,國防軍在二戰中觸犯了日內瓦公約和海牙戰爭條例,犯有重大罪行。圍繞這一主題,展覽通過「大屠殺」、「供給戰」、「戰俘」、「游擊戰」、「人質」和「驅逐」等六個部分,揭露國防軍從1941至1944年殺戮、迫害前蘇聯人民和猶太人的史實。撕下了國防軍最後一塊遮羞布!
不少對現實不滿者拚命以國防軍為例鼓吹「軍隊國家化」,但很可惜,所謂的「國家化」軍隊在外敵入侵時卻經常不堪一擊,戰鬥到最後保護國家的恰好是「黨衛軍」。二戰我們都知道,英國軍隊「國家化」,法國軍隊「國家化」,德國軍隊部分「國家化」,而蘇聯軍隊「不國家化」,於是這幾個國家的命運也就各有不同。
其實以上述標準來說,黨衛軍相比於國防軍更符合優秀軍隊的稱呼。雖然黨衛軍的「心狠手辣」更甚國防軍是肯定的,但至少在作戰上,他們的表現遠勝那些「保家衛國」的國防軍。在東線血與火的較量中,特別是蘇軍轉入反攻後,國防軍的表現很多時候該用「低劣」來形容,而一旦遭遇險情,出現在蘇軍突破口的卻常常是戰後很多德軍將帥們宣稱「只會殺平民,拖國防軍後腿」的黨衛軍!這些將帥們其實根本就不敢談論一個問題:如果沒有了黨衛軍,他們會敗成什麼鳥樣!而在戰爭後期,德國的國防軍系統普遍開始所謂的「反思戰爭」,其實也就是害怕戰敗對軍官團自身利益造成損失。
西線的德軍開始出工不出力,此時黨衛軍卻依然效忠國家,為了自己的國家不淪為戰敗國而努力。哪裡最危急就出現在哪裡。由一群孩子組成的12SS在卡昂成功阻滯了盟軍達6個星期之久,使盟軍不能按期到達法萊斯,從而推遲了法萊斯合圍圈的形成,避免了德軍兩個集團軍被全殲。
柏林被攻克後,一個月內追隨元首自殺的黨衛軍達63000餘人,躲在角落拒不投降被擊斃的達70000餘人,其中一名黨衛軍士兵的遺言是這樣的:「告訴元首我已經儘力,告訴父親我依然愛他。」戰後有美國人說,希特勒麾下的納粹黨衛軍沒有一人向聯軍主動繳械,基本上是打到最後一顆子彈而被俘虜。
最後讓我們來看看黨衛軍的敵人們是如何評價他們的吧。
美國戰地記者MG.BLsons說:「古往今來,人類歷史上最彪悍最有勇氣最值得依靠的軍隊從客觀上來說,應該首推二戰中的武裝黨衛軍。」
黨衛軍最大的敵人朱可夫說:「二戰德國希特勒麾下的納粹黨衛軍是最值得依靠的軍隊,是最值得尊敬的對手。」什麼時候屠殺的性質是由數量決定的了?
這個問題很明顯是有問題的…
理由就是…
參與後方反游擊作戰的國防軍都是二線部隊、裡面大量充斥德僑裔、甚至是外籍人員東線國防軍經常被調去反游擊戰,反游擊戰懂嗎?就是鬼子的三光。
德軍在佔領區有一種「人質」政策,即如果有一個德國人被殺,就殺掉若干當地人作為報復。好像在法國是1:50,波蘭俄羅斯是1:300。所以俄羅斯人在攻入德國的燒殺淫掠根本不算什麼,原因是德國人之前所作所為太過狠毒。
3500萬蘇聯人要都是黨衛軍殺的國防軍就不要混了,你納粹不亡才怪
任何大歷史事件都是人民情緒積累演化而來的產物,這種群體性的情緒經常是極其醜陋齷齪的。人民很少為他們的惡承擔責任,他們只需要把一切責任推給某個政治實體,就可以回到道德制高點上去指手畫腳。黨衛軍是納粹黨的軍隊,而國防軍是德國人的軍隊。納粹黨已死,而德國是不會亡的。
看過丹麥電影《地雷區》沒?如果德軍在丹麥都是彬彬有禮的佔領者,那些戰俘會被扣下來挖地雷?看過美國電影《逃往雅典娜》沒?德國佔領軍為了報復游擊隊,經常性地槍決平民。
其實對於反游擊戰殺平民戰俘都是很正常的事(游擊戰是很折騰士兵身心的,在西方人的日內瓦公約里,游擊戰不合法,因此為游擊戰而起的虐待戰俘和屠殺是不計入戰爭罪行的)。關鍵是鬼子是佔領城市後自髮式的不受上級命令的屠殺中國人,而德國軍隊在進城時會不受上級命令而干出「南京大屠殺」?不可能的。德國人的戰爭罪行是上級命令的,而不是士兵內心自發的,他們只是元首命令的執行者,到底來說他們是無辜的,都是戰爭受害者:因此相較於鬼子來說更乾淨點。而鬼子則是被洗腦後,士兵自髮式的屠殺平民,而不是最高長官向他們下達的命令(tojo或者裕仁給日本士兵下命令說進城就要屠殺嗎?都是自己的部隊長官抽風乾的,而且手底下的士兵還很樂意),這就是西方人眼裡的戰爭暴行了,因此德國士兵相對於鬼子來說看起來戰爭暴行更少。但TG是玩游擊戰出身,就這樣把實際上有「日內瓦光環」護體的國防軍拉出來批判了,但事實上那個陷入游擊戰的軍隊最後都和德軍一樣,美軍在越南如此,玩過游擊戰的蘇聯在阿富汗也如此(可以搜一搜毛子是如何在阿富汗屠村的,比德國人NB多了),最後連精通游擊戰的「游擊戰大師」PLA,進到越南也不得不拿出了一些非人道措施來對付越共。這就是游擊戰,受到游擊戰的打擊而不得不進行戰爭暴行的軍隊不應過多指責(把你換成那些士兵我保證你們會比他們干出更慘無人道的事),但鬼子這種自髮式的屠殺就該另當別論了
德軍總的來說還是很文明的,更準確來說是守規矩。西線德美、英德的地面戰鬥幾乎都是守著日內瓦公約來的,關鍵還是髮國人比較老實,被搞了就被搞了,沒什麼大規模的反抗;而進了羅剎的地盤嗎...emmmm戰鬥民族不屈服的特性又不是吹的...而且你蘇聯又沒簽日內瓦公約,羅剎族的人有老是搞我們(德軍),殺平民這一切就很正常了....
SS也該從兩面看,必經出了1234往後一堆志願師(好多東歐小國加前蘇聯加盟小國),SS搞羅剎人搞的起勁也可以理解了...
說23公里檔案的德黑,光是看蘇聯解體後加蘇聯已經幾乎把德國人的黑帳挖清了加葉利欽親西方,檔案的來源就很清楚了吧...
PS:諸位德黑可以搜一下威廉·古斯托洛夫號郵船和S13號潛艇,而且古斯特洛夫號還是艘醫院船,俄爹的戰爭罪行並不比德國輕其實還是德國人的鍋...但在東歐諸國、東北乾的好事絕對沒得洗打仗這個事,哪個國家的領土被佔領的多,哪個國家的人民就倒霉,二戰後期蘇聯反攻德國境殺得人不比集中營少,而且有的人根本不是德國人。
提個新的角度。
肯定是德國殺的人多啦。
德國和日本都經歷過失敗前的垂死掙扎,所以都別指望他們屠殺平民時有什麼下限。
區別只是因科技和工業水平導致他們殺人效率不同。
德國是大規模的飛機大炮毒氣焚化爐工廠流水線般的殺人,
日本卻只是很小規模的飛機大炮毒氣,最主要的是用機槍步槍刺刀武士刀的小作坊式的殺人。
另一個原因是二戰時歐洲 的城市化水平比亞洲要高,人口越集中越便於收割。
總量德國軍隊多,人均日軍多。。
我的回憶錄里也不會寫我干過哪些缺德事的。題主這是個偽命題,就我所知,二戰時期對平民下手最狠的大概就要數毛子了,大概因為是復仇戰吧,可能軍紀差些,不僅德國,把整個西歐嚯嚯夠嗆,據說有的被德軍佔領小國家知道毛子要來了都逃難到德國境內去了。之前看過一個杜撰的短文,一個德國投降士兵遭到粗暴對待後說,「你們蘇聯紅軍不都是正義正直的么,你們不應該這樣對待我。」紅軍士兵的回答很有深意「你說的那種士兵我認識,他們都死在斯大林格勒了。」覺得日本侵略者對平民下手狠的,大概是因為被下手的是我們吧,刀只有割在自己身上才疼。。。
國防軍掃蕩殺的平民比日軍只多不少,尤其是蘇德戰場上
許多所謂平民其實是地下抵抗運動的成員。看看所謂的全民皆兵的影視作品就知道了,比如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小兵張嘎,地道戰地雷戰,平原游擊隊
文化,關鍵是文化,當時的日本,雖然已進入工業社會,文化上還是野蠻人,認為弱者被強者殺戮是天經地義的。就算是當代社會,日本的文化還是叢林文化,認為強者才配擁有生存空間,弱者就應該被淘汰,只是現在他們不殺人了而已。
若是你去看蘇聯士兵的回憶錄,他們也會說自己沒有屠殺平民。但是相對來說德國國防軍的文明程度的確較高一些。
推薦閱讀:
※台灣拍的抗戰紀錄片《一寸山河一寸血》中的一點問題,為何國軍一個11000人的師只有3800條步槍?
※紀念南京大屠殺,拋開民族和勿忘國恥等原因而論,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殺了我國三十萬同胞?
※為什麼日軍侵華不以解放者的姿態實行懷柔政策,而是選擇了暴力壓迫?
※如何反駁「南京大屠殺死亡30萬人」是誰數的這種話題?
※近代名將中誰最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