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努力學外語?


因為聽到並且能聽懂其他語言會讓我無比興奮,是真的能感覺到大腦亢奮的那種。

高中的時候跟人家說我的愛好是背單詞他們覺得不可思議。雖然不是辭彙大神但是對於我來說這個過程跟看電視劇一樣,未必求個什麼有意義的結果,單純很享受而已。

小學的時候用的教材是英國小學生的chatterbox系列,配套的聽力磁帶實在太有趣了,我放假在家每天聽三遍。

初中的時候因為有小學的基礎,新概念二冊學起來特別輕鬆。當我覺得自己初二就學完第三冊的時候,隔壁班學霸妹子說她都學了三遍了,每一篇都能背下來。幼小的我一瞬間感覺到了自己的「弱」,於是花了一個暑假把課文也都背下來了。

高中的時候想過出國,課間無聊就背GRE單詞。只背單詞肯定不是個好方法,但是看這麼厚的書能被啃下來,我心裡有種安全感。

大學的時候很慚愧我沒有好好學外語,導致出國申請的時候雅思寫作只有5.5分。剛到芬蘭的時候很不適應帶口音的教授,前三個月比較吃力,表達也不流利。

後來我就天天聽TED演講,心理學、人際學、生活類都聽,把有用的表達記住。平時在腦海裡面跟自己用英語聊天,遇到不會的單詞就及時查。多參加小組討論和聚會,說得多進步才快。

現在遇到的要不是英語國家的同學,幾乎都說不過我。我朋友甚至說我講漢語跟講英語是兩個人格。

你問好處?

實習工資比別人多30%;平時去做一做會議翻譯,一個小時幾十歐;朋友老師願意找你;有什麼case和工作機會第一個選你。

其實我也學過日語、法語、德語、瑞典語,只是因為好奇,也因為各種原因都沒堅持下來。

現在第二外語是芬蘭語,雖然在建築行業用處不大,但是面試的時候老闆都很喜歡會說他們母語的人,不論水平好壞,他們覺得這是上進心。

那些說不搞語言專業學外語沒用的人,永遠沒機會把語言能力變現。不相信的人也不會努力。

別聽他們的,你努力就對了!


我對外語(英語、日語)的態度有兩個極端,高中的時候我不喜歡英語,事實上,初中的時候我因為非常差,覺得英語非常難學,毫無規律,對英語基本上處於放棄的態度,因此到高中的時候英語成績也很差,差到高一高二時150分基本上是70-80分。

不僅英語差,當時還是得小憤青,覺得高考阻礙了我,因此想去香港讀書,但我了解到學完英語成績達到120的分,於是我就計劃努力學習英語了。

當時我從背單詞開始,天天背,還看了不少語法書,過了半學期(高二下),英語成績居然每次都及格,我發現背單詞和記住無法基本上是學習英語最好的方法,就這樣,我英語一直保持進步,在全報(尖子班)基本上排名前十左右,高考成績雖然只有116的分,但對我來說這分數和投入的時間是完全成正比的,最值得的。

後來去了個和香港的大學差了十萬八千里的學校。


韓國留學,大一自由學科

一個關於天文學的發表,在發表的時候我說渾天儀是中國發明的,韓國參照中國製造了朝鮮王朝的第一個渾天儀。

說完這話我看到教授在我資料參考一欄打了個叉,評分直接掉到了七十,我覺得我不在意,我只要把我想說的傳達給大家就好。

下課以後,我的烏克蘭同學對我說:青,你講的很好,但是跟事實不一樣。

我說:是真的。

「那你告訴我,為什麼韓國一萬紙幣背面都印著渾天儀?你說渾天儀是中國的,那為什麼其他中國同學都一臉不知所謂?」

我忽然覺得很無力,我甚至都找不到合適的語言去告訴他是「中國的!」,所謂的『韓國的』其實很多都屬於中國。

知道那天我才知道,你以為的理所當然在別人眼裡並不自然。

下一次,我還是會站在台上,告訴大家,是中國的!但我會用更豐富 更充實的語言,不在無力,也不再無話可說!


因為喜歡。

當年,新東方的培訓班鋪天蓋地,最紅的英語教材非新概念英語莫屬。教新概念英語的老師個個都是套路滿滿的段子手(當然,那個年代還沒有段子手這一說法),講單詞能串成烤串,每個段落還給起個名字,「陰謀暴露段」,「緋聞謠傳段」,好像我們生活中只有這種dramatic的瞬間。在看完Family Album USA之後(對啊,又是一個暴露年齡的時刻),爸媽甩給我一疊新概念,然後把我送到了培訓班。

Last week, I went to the theatre. I had a very good seat. The play was very interesting.

然後便有了之後無數個在舊房子陽台上聽著卡帶,把書放在破洗衣機上做作地模仿英式英語的日子。

當時如此喜歡新概念的原因似乎很簡單,一,之前學的都是美音,第一次接觸英音,覺得讀什麼都顯得格外優雅有氣質;二,被段子手老師洗腦了,覺得講單詞怎麼可以講得那麼有意思。洗腦的結果是,初一的我剛學完新概念2就屁顛屁顛地去報了新概念3的班,還害我老娘被我爸批評,因為在老爸規劃的宏圖中,新概念3是用來輔助準備中考的。

於是新東方的Daniel老師又一次助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那時買了一小套彩色鉛筆,每天上課的樂趣就是把書塗得五顏六色,把空白的部分都用筆記填滿,順便幫書上黑白的插圖進行後期美化。回到家,則是發揮我愛讀愛抄的優良品質,每天不跟著卡帶讀上半個小時就渾身不舒服。讀和抄的結果就是,有些表達法和句子彷彿印在腦子裡一般,怎麼都忘不了,腦子裡那把做作的英音,也能隨時隨地原聲播放。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如果你也能想起插圖裡那隻大章魚,大概我們的青春期也曾分享過同樣的東西吧。

於是當我在高二遇到Alice的時候,能讓我們聊得最為火熱的話題,竟然是新概念英語。

畢竟在遇到她之前,我根本不知道世界上還有另外一個像我一樣把教材當成愛好的女子。

那時候的話題很簡單,無非是像普通女生討論自己喜歡哪個明星一樣,討論自己喜歡哪一篇課文。她說,她喜歡Nothing to buy and nothing to sell,喜歡Pastoral peace;我跟她說,我喜歡大章魚。高二的時候有做不完的英語報紙,每次在閱讀或聽力題里聽到那些新概念里出現的詞語,坐我前面的Alice就會轉過頭來跟我交換一個默(wei)契(suo)的微(jian)笑(xiao)。有一天她興緻勃勃地跟我說,我覺得名詞做動詞實在是太厲害了,I moonlight at this restaurant,嘖嘖嘖,好生動。

但是,每當她想跟我討論新概念4的內容時,我就會一臉無奈地說,沒看過。

久而久之,我一氣之下回去翻出了在家裡放了幾年的嶄新的新概念4。那種感覺,就好像穿過新概念2的木門,推開了新概念3的鐵門,扒開了新概念4的金門,因為新概念4選的文章,比之前兩本要美太多了啊。羅素的How to grow old,丘吉爾的Hobbies,還有涵蓋了人類社會、動物世界、科學教育、醫學等各個領域的文章,內容多樣,用詞精美,雖然對我這個喜歡文章朗讀時每個音節在空氣里回蕩的質感的人來說,喜愛的原因有時僅僅是「讀起來很美」。直到大學時期,我的書桌上都一直貼著William S. Hart and the early 「Western」 film中的一段。

... Living in a world in which undeclared aggression, war, hypocrisy, chicanery, anarchy and impending immolation are part of our daily lives, we all want a code to live by.

這個故事的結局大概是,作為那個班裡唯二兩個準備把語言當飯吃的人,連開家長會時我們的親媽相見時都說,你女兒也想考北外啊,對啊我女兒也想考北外。當然,我們都沒考上,見鬼的理綜和語文。

然後,我就去了中山大學讀法語,Alice去了廣外讀英美文學。再然後,我去了巴黎高翻念了筆譯碩士,Alice去了約克大學讀了對外英語。再再然後,我成了中英法口筆譯,Alice成了帶領學生橫掃托福雅思戰場的培訓老師。那麼多年來沒有改變的,則是每次遇到一個用得漂亮的單詞時心中由衷的讚歎。

於是,我們想要把這份對語言的喜愛(又或者是in my case,對讀起來好聽的單詞的喜愛)分享給你們。想要達到的目標是,既有乾貨,也有日常生活中與文化和語言相關的點滴。

要不要關注一下?

This is a private conversation :)

----------------------------

【你可能感興趣的回答】

法語專業就業?

大學是法語專業的你現在在做什麼?

在巴黎高翻就讀是什麼體驗?

有誰在巴黎高翻或是法語口譯學校的,求經歷分享?

曾經法語專業的你,現在的生活如何?

Know more about me :)


我努力學的一門外語是英語。

小時候爸爸經常給我講國外童話,所以一直對小木屋,城堡,滿地落葉和小松鼠什麼的很嚮往。

初中是因為喜歡那個每節課都叫我4到5次的英文老師,為了不丟臉不讓她失望就背課文咯。

高中覺得和外教流利對話是很酷的事,繼續背課文。

後來呢,發現有小木屋,城堡,滿地落葉和小松鼠的地方叫做倫敦。

而努力學英語,總會有更多機會和倫敦在一起的。


喜歡語言,就像有人喜歡手辦,有人喜歡機械鍵盤,一種佔有慾想要掌握各種語言,哪怕不精通,但是那種自己能說出來的感覺超級棒


我喜歡語言,非常喜歡,就像有人喜歡看電影,有人喜歡看動漫一樣,而我喜歡語言。

我是高二的時候喜歡英語的,那時候剛有一個MP4,每天晚上做完作業都要擠時間出來看一部電影。起初並沒有想到要用電影培養興趣…但看電影確實讓我對電影上的世界產生的濃厚的興趣。一開始我看別人寫下的體驗和經歷,後來我發現這並不夠,寫出來的東西太主觀了,而且還充斥著謠言,不如我自己學好英語去看看。

高考後的一段時間裡,我開始喜歡聽法語歌。覺得這門語言很有趣,雖然我沒學過,但我卻能猜出不少詞的意思。更重要的是,這段時間裡,我發現法國跟以往我理解的外國大相徑庭,這對我來說是個全新的世界。而通過英語是不能真正了解法國的,我又開始學法語。這時候我開始正式喜歡上語言了。因為我發現語言真的是太有趣了,語言不只是一種語言,它的背後更是一種文化。

舉個例子,在法語世界裡,逢人就說bonjour是很常見的。如果你去查法語詞典,字典會告訴你bonjour是「你好」的意思。但學過法語就知道了,bonjour雖然是「你好」的意思,但它是bon(好)-jour(天)組成的,有「祝你有個美好的一天」的隱含意思。也就是說,法國人跟你打招呼時,就已經在祝福你了。其實中文的「你好」也是在祝願,英文就沒有,是不是很有意思?再比如「謝謝」,英語非常強調被謝的人,「Thank you」是最常見的說法,雖然也有「Thanks」,但用得少因為太隨便了。法語則相反,「Merci」是沒有賓語的,跟誰說的就是謝誰的,不用糾結,雖然法語也有可以接賓語的「Remercier」,但只在正式場合用。同樣的「謝謝你」,英語可以用在任何場合,法語卻只在正式場合用,是不是很有意思?難道說明法國人不禮貌?可法語連「你好」都是祝福。

每一種語言都有它不可翻譯的美,這是其他語言詮釋不出的,別人也無法向你解釋,想要理解它的美,你只能學習它。所以我非常喜歡巴別塔的故事。

最後引用那句經典名言「語言的邊界決定了世界的邊界」,學習更多的語言,就能看到更大的世界。


剛開始學日語是因為喜歡看動漫,可是學久了發現日語是一門如此美妙的語言,不覺深陷其中,一發不可收拾。現在正在為能考上日語語言學研究生而努力中


因為我喜歡語言。

學著用著,總覺得語言好像有生命一樣。

去感覺不同的語言自己的生命。

「自然界的第四王國」,我喜歡這個叫法。


語言的邊界就是你世界的邊界。

感覺會說一門外語真的超級酷,在國外可以自在地生活,可以讀懂原版文學作品而不擔心兩種語言之間的含義表達缺失,可以和老外侃大山,向他們安利中國。

總之感覺很好。


為了了解掌握科技發展最前沿的進展;為了在周圍同學只能看翻譯作品時閱讀原版書;為了不被這個社會淘汰;為了擴展自己的視野;當你只會一種語言時,你的理解是單一的,而當你熟練掌握兩種語言時,你會有多重理解達到1+1>2的效果;為了......


因為喜歡,發自內心的。

同樣一個小時,讓我看數學和讓我去看外語,我的感覺是截然不同的。

對我來說,學一門語言,不僅要了解一個國家的風土人情,更要學會用那門語言的方式來思考,從心裡把它當做母語一樣來看待。所以每當我學一門語言時,都感覺像是重新活了一次,以另一種嶄新的視角來看待這個世界,這種感覺很奇妙。


泡妞泡妞


還沒努力過,就說說為啥喜歡外語吧。

我目前打算自學的外語有四門:日語,俄語,泰語,波斯語。喜歡程度和學習順序分先後。日語是最有信心拿下的並正在行動中,俄語沒有把握,看情況而行,量力而為,泰語有信心拿下,但缺乏動力。等學完前三門行有餘力,再考慮波斯語。

這幾門外語都是基於該國文化考慮的,主要動力還是文學(所以泰語才會缺乏動力)。決定了才發現這四門外語的使用國家正好在中國的四個方向....

至於理由,我很少考慮這個問題。我看一門語言,很少考慮語言本身,而是看這門語言背後的文化,我要學的不是這幾個字母,而是字母背後的文化。這種文化很美,我喜歡,所以我也應該對她的承載語言有所了解,這是自然而然的事。畢竟我不靠外語吃飯,我只要去欣賞大和文化、斯拉夫文化和波斯文化的美就好了。說到底還是沖著文學去的。


當時美劇還特別好找,一找大批大批的在線視頻,還有滿大街的壓縮盜版光碟,記得當時初中看真愛如血,兩季之間等得抓心撓肝,原著小說又沒翻譯完,硬著頭皮找英文小說看。要說為什麼努力學英語,因為愛吧。


碼農表示需要看純英語的編程書


因為學外語有童年的味道?


英語專業大四學子一枚,因為對外語無比熱愛,學外語可以擴充視野,鍛煉語言思維,了解不同的文化,認識不同的人~


來自@笛子Ocarina 笛子姥爺的漫畫《小綠和小藍》

一直都想成為一名優秀的翻譯,並一直在為之努力。我覺得會很多門語言,也能成為我引以為傲的東西。圖侵刪致歉。


推薦閱讀:

其他地區有類似手機九宮格的輸入法嗎,他們怎麼在手機上輸入文字(日本韓國台灣阿拉伯俄羅斯什麼的)?
你為什麼而喜歡上西班牙語?
法語曾經像英語一樣,在一個時期內是國際上的第一通用語言嗎?能否對法語歷史地位及其影響 的變遷做介紹
中國人最初是怎麼樣聽懂英國人在說什麼的?
在北外、上外等重點外國語學院學習語言是怎樣一番體驗?

TAG:外語 | 外語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