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講的種子剎那滅、果俱有,雖無形質,但其運作模式與微觀粒子相似,是否可以理解為精神層面的微觀粒子?
在學濟群法師的《認識與存在》,對種子的概念不好理解,所以看到它的概念和六種特性之後,聯想到了微觀粒子,不知這種聯想或比喻是否恰當?請各位賜教,如不妥的話,應該怎樣正確理解種子的概念及其特性。
就是潛意識
相當於微細念頭,即生即滅,生無來處,滅無去處。在一定的階段按微觀粒子理解沒有大問題,即微觀粒子顯示了一切。再往下需理解微觀粒子是虛妄的。
「種子」這一概念來源是經量部。「種子」「現行」是對業力生成、保存、萌發的一種臂喻。所以經量部另一名稱為「臂喻師」。經量部與唯識最大的分歧是客觀世界是否存在。就「種子」這一概念而言二者差不多。只是唯識後出,概念上比經量部細,辯論上有優勢,見解上帶有唯心的色彩。
===================================
(下面是於凌波《八識規矩頌講記》中,有關種子的段落)
本文第二講第二節,講過『萬法唯識』,其中說到,識是一種功能,功能未起現行時,不稱識而稱為種子; 種子起現行時,不佔種子而稱識。所以種子是潛在的功能,識是潛在功能發生作用。
由上所述,可知種子只是一種功能,此功能非物質而有物質的力用。世間萬法,皆自此能、此力生起。於此,種子有下述定義:
一、種子非色非心,只是一種功能。
二、此種功能遍宇宙,故種子亦遍宇宙。功能一旦起用 (起現行) ,宇宙萬象森羅。故種子無盡,宇宙亦無盡。
三、種子無大小輕重之分,種子起現行時,『相分』由『見分』而顯示。故心識分別一生,即攝盡全宇宙,無一法不在心識之中。
於此可知,所謂宇宙萬法,皆是第八阿賴耶識中、含藏的萬法種子變現而來。因此,《成唯識論》 卷二曰:
『此中何法名為種子? 謂本識 (阿賴耶識) 中,親自生果,功能差別。此與本識,及所生果,不一不異。體用因果,理應爾故。]
以上這段論文,如果加以語譯的話,就是說: 什麼叫敘種子呢? 就是阿賴耶識中,能夠親自生出不同果法的功能,這種功能,與阿賴耶識,及所生果法,既不是一,也不是異。
(維基中有關詞條段落)
維基經量部詞條:經量部以「種子」比喻「業」,以「牙起種謝次地而生」[16]比喻「相續」,以結果比喻「果報」;後又將相續細化,以枝葉生長比喻「轉變」,以開花比喻能最後生果的「勝功能」。
維基一切種子識詞條:種子識(bījaka-vij?āna),其字根源自植物種子(梵語:bīja)。經量部認為,業與果報的媒介,是意的種子,由意的活動熏成,剎那相續,成為習氣。在種子成熟時,成為果報。
種子起現行,現行熏種子。
微觀粒子? 我是學文科的,這是理科的吧。
我知道世界上很多大科學家都是基督徒,卻從來沒聽說過他們曾拿科學知識,去解釋他們的宗教信仰。很多有宗教信仰的知識分子,對佛法的信心甚至不如一個鄉下老太,非要挖空心思去用科學來解釋宗教信仰,這種是一種自卑表現,對自己的信仰認識不上去,很少人能像慧律法師說出,佛教不是科學,不是慈善,不是學問,他是法!
我想起了《星際迷航》最新一季劇集,女主質問她的上司:你們研究的到底是什麼?是生物方面的還是物理方面的,為什麼兩邊都有包含?上司反駁道:哪分什麼生物學物理學,在微觀層面生物學就是物理學。
並不恰當,可以學習了解類似接近此概念的榮格分析心理學中的原型與情結概念。
推薦閱讀:
※空性為什麼有人解釋為主客雙泯,能所雙亡?
※為什麼佛法首先講戒,才有後面的定和慧?
※哪本楞伽經翻譯的好?
※根據無二空性慧,有我見即是偏見,那麼是否說明所有念頭都是分別心產生的妄念妄見?
※佛經里的意識是怎麼劃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