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設計領域也有所謂的「流行風向」嗎?

本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 看見建築之美 ,更多關於「建築」的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

比如說「性冷淡風」,又比如某個新的建築材料剛出來,可能一些建築師會接二連三地在作品上使用等等類似的情況,建築跟其他藝術作品一樣,會有所謂的「流行風向」嗎?


關於建築設計領域是否有所謂的【流行風向】這個問題,我認為當然是有的。首先,什麼叫流行呢?所謂的「流行」,是某一時間段內人們生活方式總和的體現。所以,某一風尚的流行,一定會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跡可循。其次,什麼是風向呢?風向就是我們常說的「趨勢」

建築設計的流行風向,也像時尚一樣令人摸不著頭腦嗎?我們就以近百年來,世界上佔主流的建築立面變化為例,來理一理建築設計的流行風向背後到底是什麼在推動。

1、方盒子為什麼流行了這麼多年

當代建築形式的主流,可以說基本上源於1920年代橫空出世的德國包豪斯學院校舍。

這個沒有任何地域特色,沒有多餘裝飾,強調功能的方盒子,成了日後「現代主義」建築第一個成熟的形式。

建成於1925 -1926年的包豪斯校舍

但在當時驚世駭俗的包豪斯校舍,並沒有成為受人追捧的流行。為什麼?

其實同時期,包豪斯的極簡主義可以說非常小眾,奢華的Art Deco(點擊查看Art Deco室內、建築和產品風格特徵)風格才是真正的流行。

建成於1930年的紐約克萊斯勒大廈。大廈頂冠是典型的裝飾藝術設計

裝飾藝術風格在服飾、產品設計中往往強調精美華麗的裝飾元素,但其中的幾何圖案和線條,卻也是標誌性符號。這一點,在當時的建築中也有所體現。

裝飾藝術時期的產

雖然到了Art Deco風行的晚期,裝飾元素逐漸弱化,但弧線+直線+裝飾線的模式,依舊是建築、傢具、產品設計的主流。

我認為,裝飾藝術風格這種「硬朗的華麗」感,與1920年代女權運動的高漲有著緊密的聯繫(美國憲法第十九修正案禁止一切美國公民因為性別而無法獲得選舉權的現象。該修正案與1920年8月18日正式生效,是美國女權運動的頂點)。而工業化、模塊化的生產方式日趨成熟,各國經濟,尤其是美國經濟欣欣向榮。於是,在短命但極為優美的新藝術風格(Art Nouveau)之後,歐洲的設計終於找到了工業生產與傳統審美的平衡點。

當時的社會背景,極簡主義的「方盒子」並沒有茁壯成長的土壤——「方盒子」與人們的生活方式、審美並無太大聯繫。

裝飾藝術流行時,連時尚雜誌《Vogue》的封面,表現的都是十分中性、硬朗的女性形象

真正讓「方盒子」大放異彩的,是二戰後。戰後的歐洲滿目瘡痍,政府急需解決人們的基本居住問題。以柯布西耶的「馬賽公寓」為代表的公寓住房,在歐洲受到追捧——這種基於水泥預製件、無需裝飾、模塊化、能夠快速建造的住宅,解決了大量的居住問題。

柯布西耶,馬賽公寓,法國,1952

此後的三四十多年,「方盒子」滿足了包括中國在內很多國家的快速建設問題。此時的社會背景,才是「方盒子」快速蔓延的基礎。

2、當代建築設計的流行:建築的表皮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建築設計似乎厭倦了方盒子的千篇一律,所謂的「後現代主義」成了人們的熱門話題。這個「風格」一直沒有確切的定義,大概也是因為本身沒有「方盒子」這麼明晰的元素符號。摩天大樓、解構主義……這些概念層出不窮,但自從進入21世紀,當代建築的流行風向似乎變得越來越清晰,那就是建築表皮的盛宴。

弗蘭克蓋里的古根海姆美術館,位於西班牙北部畢爾巴博,97年建成之初飽受爭議。但爭議馬上因為美術館為當地帶來的巨大經濟利益而停止。而這種效應,竟然還有一個專有名詞:「畢爾巴博效應」。古根海姆美術館的建築形體延續了蓋里一直以來的結構風格,而熠熠生輝的金屬立面,才是真正令人印象深刻的焦點

我認為,進入20世紀以來的這十多年,建築設計的越來越傾向於對建築立面材質的創新應用,「肌理」是設計的關鍵詞。對建築立面材質的語言表達,也從原來的「facade(立面)」轉向「skin(表皮)」。

「表皮」,更像是對生物體的一種描述,會呼吸,會互動,有生命。這似乎也暗示著當代建築設計理念的轉變:建築不應該是冰冷的無機物,人類應該創造可以讓人與環境人交流的建築。

最近十幾年,主流的建築表皮形式,大致有網格(包括馬賽克式的),傳統建材的當代化這幾種。

網格

Herzog de Meuron,Prada大樓,東京,2003

伊東豐雄,TOD』S,東京,2004

Herzog de Meuron,鳥巢,北京,2008

EMBA - Enric Massip-Bosch,ZeroZero Tower,巴塞羅那,西班牙,2011

傳統建築材質的當代表現

??ONE 表參道,東京,隈研吾,2003

王澍,寧波美術館,寧波,中國,2005。2012年王澍獲得普利策建築獎之後,人們對傳統建築材料的重新演繹,變得愈發感興趣

Herzog de Meuron,CaixaForm當代美術館,馬德里,西班牙,2008

Herzog de Meuron,上海世博會西班牙館,2010

隈研吾,淺草遊客中心,東京,日本,2012

隈研吾,中國美術學院民藝館,杭州,中國,2015

進入20世紀以來,建築的表皮肌理成為建築雜誌、建築網站選擇典型案例的重要標準。這種以視覺效果為先導的設計理念,固然是「看臉時代」的必然(20世紀以來,地標建築的概念,已不限於「很高」的建築,而是像古根海姆美術館一樣「看起來很特別」的建築),科技時代,建築材料表面處理技術的提升則是背後的硬體支持,而越來越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則是這一趨勢流行的決定性因素。

3、新的流行風向

最近三五年間,建築的立面流行,又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在這個科技引領一切的時代,玻璃又回歸了,然而與八九十年代至20世紀初風靡的玻璃幕牆相比,現在的玻璃立面,因為技術的提高,看起來更純粹,更具未來感。而這種流行的蔓延,就不得不提蘋果專賣店

美國第五大道的蘋果

石尚純也,神柰川工科大學 KAIT工房,2008

Mei建築與規劃事務所,麥當勞,鹿特丹,荷蘭2015。在改造前被成為「最丑建築」的麥當勞餐廳,在通透的玻璃、新型 穿孔板構成的表皮,讓這個餐廳稱為最受歡迎的建築之一

質地堅硬的玻璃,在視覺上卻柔軟通透,這也是近幾年產品CMF的一個共同趨勢,而建築「透明性」的概念,也滲透到家居產品中(相關閱讀:當代設計,就是要來一點透明性)。

所以,建築設計有流行風向嗎?有。與其他領域的流行一樣,建築設計的流行風向背後,是經濟、政治、科技等等影響人們生活方式的總和。而當代建築設計,往往比其他設計領域更為先鋒和前衛,對服裝、產品、家居,同樣有著深刻的影響。

以上回答來自老張以及普洛可色彩美學社。

關注我們微博 @PROCO普洛可色彩美學社 交流更多色彩資訊。

如果你想了解更專業、更全面的色彩知識,我們的線下《色彩設計與應用精品班》將滿足你的需求!點擊了解詳情

http://weixin.qq.com/r/RkNHX6TEvPnDreA89xZU (二維碼自動識別)


建築歷史很清晰的:

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解構主義(建構主義)-軟構主義(酥康socon)

每個主義期間都有些人物代表創作出10年8年的流行,而主義的形成則要2、30年。

xy


這個問題我之前也思考過,我的理解是 :建築在歐洲或者說在發達國家的發展已經經歷了完整的歷程,而中國的從鴉片戰爭或者說列強入侵以後,才慢慢受到影響。流行這個詞,恐怕和政治、經濟、以及國家的文化有關。

之前已經發生過的建築風格,不會只是因為流行而存在,請不要忘記三個關鍵的辭彙:空間、場所、精神。每個好的建築的發生,必然會是環境、民族文化,和個人喜好等等諸多因素的結果,當然木結構或者更早的建築形式現在可能確實不多見了,但是如果有需要,依然會出現。以後的建築可能會產生各種的風格,之前的所有風格可能會隨著科學的進步,或者文明更近一步的發展而全部消失,比如如果我們克服了重力,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沒有什麼東西會是永遠流行的。


蟹腰

打個比方: 新材料新技術就好比手機或者電腦的硬體配置一樣。配置始終在不斷升級,而功能(使命)卻始終如一。偶爾會出現個別高效、拉轟的功能或配置。比如觸摸屏和玻璃幕牆。

把手機想像成建築就好理解了:外觀歸建築,機身結構歸土木,主板歸mep。

比如建築上一度流行甚至始終存在的譬如 鋁塑板 干掛石材 玻璃幕牆這樣的外立面裝飾形式。而手機的工業設計一度流行甚至始終存在的 不鏽鋼 鋁合金 玻璃 陶瓷等材質。


有,但,實用、經濟、美觀,三大要素是定律

相互搓揉形成好的東西,當然也會出現不好的

眼前一亮後,必須細細挑剔,是否實用、經濟


建築設計方向在於大家的喜好,而且這個喜好滿足於生活的舒適,簡便。人們會很大程度的去宣傳它能夠帶給自己的感受。這也就達成了一種流行的趨勢與方向


推薦閱讀:

為什麼2月6日台灣高雄6.7級地震會倒這麼多大樓?
為什麼沒有佔地面積大的高樓建築?
如何從美學角度評價賴特的流水別墅(fallingwater)?
如何看待「拒絕『大洋怪』,中央提出建築『適用、經濟、綠色、美觀』八字方針」這一政策?
機械專業碩士生想轉行做土木(結構)工程師機會有多大?

TAG:建築師 | 建築 | 建築學 | 建築設計 | 建築風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