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馬龍與樊振東在2017年世錦賽決賽里技術的使用與造詣?
集王馬特長又強化反手的馬龍PK升級防守和步法的「小王皓」樊振東,這是舊時代與新時代的碰撞。馬龍經歷了有機,無機,塑料球,abs40+四個時代,博採眾長而又卓爾不同,有時候都分不清他是技術流還是實力派,感覺是個融合體。小胖是直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最先進的模板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現在尚還處於上升期,沒有到達個人巔峰。那麼問題來了:
1.馬龍的前三板達到了什麼高度,尤其是擺短技術?這次一直使用擺短或劈長,為何木有使用挑打?感覺接發球更加凝鍊了。2.馬龍的側身爆沖感覺又升級了,側得更開,速度、力量、落點、命中率皆佳,估計馬琳功不可沒。是否因為新球速度慢,旋轉下降?當然,與他的精確算計和技戰術運用以及自信心也有關。3.馬龍的正手反拉,撲正手簡直神來之筆,與其算得准有關。是否也因為旋轉下降,擰拉質量下降?4.小胖的反手幾乎是當今第一人,與巔峰王皓,繼科比較如何?(不同時代的對比,關公戰秦瓊,呵呵呵)5.小胖兩面拉的厚度感覺已經超越馬龍,王皓,王勵勤,他進步在哪裡?
6.小胖如果使用鉤子發球是否好於逆旋轉發球?逆旋轉馬龍接得太好了,鉤子發球馬龍往往接不好。7.決賽中大量的擺短和正手使用率彷彿又回到了有機時代,得正手者得天下。如何看待該現象?是否說明當代雖然要求技術全面,兩面均衡,但是正手還是有更高的權重? 問題太多了,挑個喜歡的回答吧 。
一口吃不成個大胖子。
疑問再多,也得逐步逐個的來分析不是。
1.馬龍的擺短技術達到了個怎樣的高度?
我敢說他即便不是國乒擺短技術最好的,也是最穩定的運動員。
為什麼比賽中擺短與劈長技術用的多,調打反而少?比賽的關鍵在於「贏」。怎麼能夠贏球便怎麼運用技戰術。樊振東的正反手殺傷力皆大,一個調打如果出不了質量,勢必會變得被動。反之,如果採取的是長短結合的方式,既能積極調動對手跑位,又能進一步的限制住樊振東的反手「爆擰」。從而下一板的銜接才有機會採取主動。感覺馬龍接發球更加凝實是因為「謹慎」,只有足夠的謹慎才能使自己在場上佔得更多的先機。專業術語中俗稱:摳的比較細。2.再此,我得申明馬龍的側身爆沖的確做到了「極致」的境界。
這當中與他的「算」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不知是否因為太過了解,很多時候在樊振東剛出手的這刻,馬龍就已經準備側開身了。
基本上可以說是充分等著這球過來。另外,不可否認的是新球的改革確實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旋轉不夠強,速度不夠快,也是事實。3.這與問題2有雷同的地方,可以參考以上回答。
當然題主所說的都是客觀條件,旋轉質量固然受到不小的影響,但也與馬龍平時極為紮實的訓練有關。否則也不會在零點一秒的時刻作出正確判斷。這個技術,簡稱為「第二啟動」。4.樊振東的反手到底好在哪?
我認為不僅僅是好在反手的這一板球。單獨的一板球在暴力、質量再高,只要對方有所準備,同樣收效不佳。而樊振東強則強在後板的銜接跟的相當快,並且因為技術過關,無論對方打在什麼位置,他都能保證高質量回球。以此給對方的造成的心理壓力大。大家可以試著注意觀察,樊振東的反手發力擊球時,雙腿的彎曲程度和重心轉換,都是一般人極難完成的。這需要很強的身體素質做支撐,否則別說是蹲著發力了,光是維持可能就很難。王皓的反手,強在反手半台的穩定性與殺傷力都能有一定的保證,就好像一堵牆,你打過來多少力它反彈回去的便是多少力。張繼科是開創性的暴力擰拉第一人,巔峰時期打出來的一些球甚至於說毫不講道理,簡直是暴力美學。他的節奏較樊振東相對比會更快,有些迎在台前搶「高點、快點」的感覺,以暴制暴更多。樊振東則是等「點」下來,自己主動發力的球更多。5.樊振東的厚實度主要是來自他的腿部力量,而不是單單靠手。
從下至上,如同甩長鞭一般。他的全身協同發力,我個人認為是幾大主力裡面做的最好的。當然,腰部的核心力量功不可沒。6.我想題主您是想說勾手發球對嗎?
發球的變化,其實不能單從發球來看待,得縱觀全局。你這個發球變化後是否能夠確保高效的銜接,並且得分,同時能夠不幸失分了,能否保持堅定不移的相信自己。我想答案多數是不能。這個要說得從小時候練的「童子功」說起。當啟蒙時期時所學的第一種發球,後來還在比賽嘗到勝利的果實,這個人便會在腦海中刻下記憶,一輩子也無法抹去。尤其是當心裡忐忑不安,緊張至極的時候,用熟悉的發球能平靜內心的躁動。
由於太過熟悉了,從小到大用過的次數不計其數,技戰術的套路也就油然而生,手到擒來。所以,大多數時候不是說不能換髮球,而是「敢不敢」換髮球。我們把話再退一步來說,假設你有一身孤勇,什麼球都敢發、敢變,那麼能不能贏球,也是需要慎重考慮的範疇之內。強調,自己說話戾氣重,但且容我說句不中聽的話。勾手發球和逆旋轉發球同樣都是一個旋轉走向的,也就是說逆旋轉發球馬龍怎麼接的,勾手發球馬龍一樣可以這麼接。
7.一直以來國平仍是在堅定的貫徹著「得正手者得天下」,時至今日,這句話依舊沒有改變。
只是好像讀書似的,理科、文科都得會,偏科總是不好的。這也很好理解,正手殺傷力更大,得分率更高,技戰術運用起來肯定會更加兇狠。至於反手,除非的雙方水平有差距,否則最後那板得分球還是得靠正手來完成。
技術之所以要求全面均衡是為了彌補漏洞,凸顯正手是為了在這穩定的基礎上脫穎而出。正所謂,短板決定著你水平的下限,而長處則決定著你所能達到的高度。
希望世界和平。
比心??問題問得質量真高,引發一起探討思考的興趣。當然大家都是紙上談兵,共話球趣。1. 個人覺得馬龍前三板的套路不遜於馬琳,但擺短的質量還不如。只是擺短強如老馬,不還是被後輩們擰起來硬抗?而馬龍由於自身打法和技戰術的優勢,在發接發後面的跟進上更厚實也更富變化。所以馬龍應該算是前五板史上最強。2.3和7都涉及正手使用率的問題。這應該是新球帶來的明顯影響。其實何止馬龍,小胖在決賽中側身正手強拉的比重也遠遠高於以往。當新球的速度和旋轉威脅明顯下降、防易攻難,日本隊的選擇是站位近台,強化反手上手質量與突然性和攻守一體,正手堅決發力攻打。而中國隊則通過提高正手使用率來加大殺傷力。說到這裡,不由得感慨一句我心中的戰神王勵勤。若是他能生逢這個時代,也許就沒有那些遺憾了。4.樓主說的對,小胖的反手與饑渴有區別,與王皓更為相近。由於握板的區別,王皓的反手側旋更強,弧線更詭異,利攻而不利防,銜接略慢。而小胖的反手速度更快,攻防轉換更順暢,抽直線更容易。
5.小胖兩面弧圈比馬龍更重,比王皓更快,比王勵勤多一面反手。速度力量旋轉俱佳,天賦異稟。
6.以我的理解,鉤子發球主要是優於側上下變化的迷惑性和線路的突然性,更便於正手搶攻,絕對旋轉質量不如逆旋轉。對於自身力量強悍又注重反手上手的小胖來說,未必有實質幫助。謝邀。
鉤子發和逆旋轉?我有點懵逼。樊振東經常用的不就是逆旋轉發球嗎?一般來說左側璇是最常見的,馬龍的那種。右側璇通常是被叫做逆旋轉。沒有接好接不好一說,若有明顯的漏洞是沒法打到這個層次的。比賽到關鍵時刻突然變換髮球,哪怕選擇沒變就變動作,也有一定的影響,哪怕這種影響很小很小。樊振東比較側重反手擰、反手相持和突然變線。但接發球起板的反手擰更多落點在馬龍的反手位,所以第二局及以後馬龍也經常會有側身反拉。
在反手為其一大特點並且為主要得分手段之一時,樊振東有時略顯急躁,很兇。從氣勢上來講,樊振東現在非常有衝勁。可能對手目前在乒乓球屆所佔的地位獨一無二,抱著雖敗猶榮的心態去的。能拼下來固然好,拼不下來也沒關係,未來空間還很大。
馬龍在比賽中更像是把氣勢稍微收斂了,隨著比賽的時間慢慢激發。
第二局中到第三局中,馬龍及時變戰術,但樊振東沒變,所以有幾個球很明顯可以看出屬於「沒算到」,主動起板但被馬龍打了個措手不及。而且同一個失誤在一局中出現了兩次。甚至一時有一種樊振東技能盡出但馬龍固若金湯的感覺。
不管到現在為止的乒乓球材質如何變,還是以正手為主。反手和正手的動作不同導致在發力上是不如正手那麼自然和順暢。
比賽中也能看出,主動側身和中路半出撞球會選擇正手拉。偏正手用反手擰後下一板其實很不好銜接,這也是為什麼有幾個球樊振東反手擰到馬龍正手被馬龍反拉直接得分。所以比賽中二人經常會有反手相持,找機會側身或者變線。樊振東也是利用這兩點在後面兩局翻身。
突然變線的難度極大:
1.需反手相持中將對方壓制2.需先將反手大角度打開3.變線速度一定要快,但直線比斜線短,導致很容易出界。二人反手是對拉,本身球速和旋轉就很強,稍微控制不好極易失誤也很有可能給對方機會,要求對反手技術掌握非常細膩,也可壓制住不讓對方變線而自己側身,有些球很明顯。對自己技術的自信和算球,預判好下一板。這方面樊振東明顯一點,最後兩局。
為了不讓樊振東反手擰起板,馬龍也經常搓到樊振東正手大三角半出台,這個位置就是個bug,同樣道理,控制要求非常高。
打到最後可以說戰術換了無數個,綜合使用邊打邊換。
樊振東的頻繁台內起板,雖然主觀上是佔據了主動,但擰的殺傷力是無法和拉比的。如果被對方算準或者質量不高,結果很可怕。但他還是打到了這個實力。將自己至於最危險的位置,再用實力將其變為自己的特長。
第三視角看比賽,是無法體驗到球迎面對自己的衝擊,反應、速度、力量、預判、微控制等等只能看大概,站在裁判的位置感觸會更大。
所以不評價二人未來會怎麼樣,看也是個學習的心態,評價其缺點還沒那個資格。瀉藥。其實以區區在下的水準評價頂尖球員純屬是臆測,如果有說的不對地方,就當我胡說八道。
世乒賽男單決賽我只看了前2局,我當時的推斷是馬龍會4比0或4比1拿下比賽。但樊振東比賽後期的覺醒和拼搏令我震驚,小胖子也的確能夠擔當中國男隊第四人的稱號,並且前途無可限量。
言歸正傳
首先是戰術的選擇。馬龍的前局戰術形成優勢幾乎使得小胖崩潰,區別在於兩人接發球階段戰術強烈的反差。
1、全台擰拉是小胖接發球的特點,也成為眾人認定小胖是反手技術第一人的重要證據。但在下認為馬龍的反手實力仍然在小胖之上,原因很簡單,在擰拉的單一指標上小胖的確無人能及,但在反手相持、防守、進攻、前三板起板的幾個維度考量,馬龍的綜合指數較高。擰拉在接發球在接發球階段的優勢不言而喻,但從張繼科把這項技術推到極致後,防範擰拉的技術也被研究和練習到了極致。在國家隊中,最接近的右手橫拍球員是馬龍、張繼科、樊振東和方博等,除了馬龍以外幾乎均以擰拉見長,試問馬龍防範與反制擰拉的技術是不是天下第一?
舉個例子,同樣在本次世乒賽上,劉詩雯對朱雨玲的比賽。當劉詩雯最拿手的兩面擺速不能制衡朱雨玲的時候,她選擇了繼續加速,試圖能在速度上突破朱雨玲的極限,但是事與願違。從丁寧對朱雨玲來看,丁寧選擇了兩面打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與小胖選擇擰拉不同,馬龍選擇擺短。第二局中,出現了兩人相互擺短超過3個回合的局面,這樣局面我在上世紀末的頂尖大賽中已經無法找到。馬龍把所有擺短都放在了小胖中路偏右的位置,正手不能直接進攻。但一定會有人問說,樊振東還是可以搶步到正手採用反手擰拉,我要說的是在接發球階段有充分的時間和反應來完成擰拉,但在相互制衡的前三板擺短有點難。
採取擺短的好處在於,不但扼制了小胖的進攻,還將比賽拖入了一個小胖不熟悉的節奏,即每個球並沒有跳過傳統的前三板而直接進入實力相持階段。在前三板轉換為實力相持的情況下,馬龍優勢更大,這是綜合實力造成的。
再說心理因素,不曉得是誰說的,決賽的觀賞性是最差的。果不其然,馬龍和樊振東都是全身僵硬,正手防禦弧圈球幾乎都要變成拍蒼蠅的動作;相互擺短也變成了半長球。但半長球二位倒是上手啊,沒辦法腳也硬了,上不去了。不過上述都是正常現象,即使是如馬龍樊振東這樣的菁英型人類也不能免俗,但最終二人都很好的調節了自己的狀態,為所有球迷貢獻了精彩的比賽。
綜上所述,一門技術練到極致,不如綜合實力高。技術是在訓練中練到極致的,使用造詣是根據具體對手組合採用的。招數不怕老,管用就好!
當年,大概13年的時候把,亞洲的一個比賽,也是馬龍和樊振東打決賽,似乎解說提到,馬龍的技術相比樊振東已經落後了, 樊振東有力量優勢,不用退台,馬龍只有靠變化;然後當時的比賽也是打到4比3,最後也是樊振東失誤的,發了個長球被馬龍反手拉了加轉的球;四年過去了,中途他們倆也交手多次,樊振東也逐漸從技術優勢變成整體實力的優勢,不過該輸還得輸。。。好吧我是馬龍球迷,還是希望馬龍能贏。
說技術吧。當然這裡的技術都是我自己看的,我認識的打乒乓球的人,沒有誰能有他們1%實力,所以他們這個層次的人打球,我光靠看其實能體會到很少,我確實也看過大家的評論,但是自己沒有經歷過這種層次的對決,所以並不一定說的准。
先說反手。我覺得雖然大家公認的樊振東反手有優勢,但是馬龍還是沒有迴避過用反手跟樊振東打。奧運那時候我就聽說馬龍反手用的是國產的膠皮,反而打起弧圈來比張繼科有優勢。而且我在看馬龍前幾年的比賽的時候,馬龍的反手跟任何人比,都不會落下風。所以,這場比賽里,至少再我看來,樊振東的反手,一板比一板重,而且有一定的線路變化;馬龍的反手,更多的是控制節奏,比如旋轉,弧線,快慢,但是用反手的比例還是很多。而且我覺得張繼科的反手比樊振東的反手可能還好了不少,印象中張繼科和樊振東的比賽,張輕描淡寫反手擰拉,樊振東使出全身勁都接不好。而當時馬龍的反手跟張繼科的比其實也沒多少劣勢,所以這麼一比,是不是也可以說馬龍的反手約等於樊振東的反手了。好吧我自己讀自己的寫的時候已經覺得很不專業了,所以即使我心裡這麼想也不會這麼告訴你們:馬龍有速度,張有旋轉,樊有力量,所以有相互克制關係。
然後是正手。真正可以區分出輸贏的我覺得就是正手。馬龍的正手優勢其實很大(也有可能是我有偏見),而且正是由於馬龍的正手威懾能力,即使兩個人在拼反手的時候小胖也不得不防著馬龍用正手。 馬龍的正手好,不但好在他擊球質量,落點控制,更重要的是能保證質量的前提下,總是能找到機會使用正手。 比如小胖反手拉到馬龍反手位的球,馬龍一個側身就解決了。說一點我自己對正手的理解。使用正手比反手的優勢,一個在於正手沖球的隱蔽性更好,正手比反手更難判斷是直線還是斜線;另一個是正手拉球可以控制節奏,可以稍微慢一點,以換取更好的發力(當然也有可能是我自己判斷不好,而且我正手發力的時候擊球點偏早導致轉腰不充分,也許對專業運動員都不是問題)所以呢,為了防著馬龍用絕招,小胖要麼提高反手的質量,要麼變直線。變直線其實有效果,但是也有風險,馬龍要是有準備,那其實就是馬龍的機會球;如果拼反手雖然有點優勢但是不能保證嬴下整場比賽。
所以總的來說,馬龍打球的時候,先用反手咬住比分,需要得分或者打亂樊振東節奏的時候側個身,如果換做前幾年就嬴了,到了今年沒那麼輕鬆了,樊振東的反手穩定性增強了變化也多了,但是這套戰術用下來應該還是夠了,配合點小球控制的話。但是真正讓我覺得精彩的是後來幾局樊振東也在用側身打馬龍的球了,雖然不多但是也足夠打亂馬龍的布局了。這裡又有一點我的理解,如果想側身正手反拉對方反手,你之前那板得有質量,不然妥妥的給別人機會。所以即使樊側身用的不多,不僅可以得分還讓馬龍不敢輕易變慢節奏,不得不提高反手質量。所以最後拖到第七局,10比10。至於最後幾個球,馬龍還是靠他最擅長的側身反拉嬴了最後一分,就像之前很多和小胖的比賽一樣,小胖那幾個球沒處理好我是不敢說的,也許是馬龍處理的太好了呢。當然9比7之後的那段我看了好多遍主要是看馬龍贏球的。
至於發球方面,雙方發球都不是為了直接得分了,主要還是為了控制對方套路,把比賽拉回自己的節奏上面。具體怎麼實施的,我也不太清楚啦。
最後,我其實很少和別人交流打球的心得,我自己也沒有受過專門訓練,所以呢很多解讀都不一定準,畢竟境界不一樣,理解肯定不同。我也看了不少知乎其他人的評論,也許我的觀點受了他人的影響也說不定。而且我不是特別喜歡楊影的解說,所以也許錯過了不少專業評論。我最喜歡的其實劉國梁的解說。但不論如何我還是很喜歡打球的。
你問題太多質量太高了。。 5,正手相持球來說,小胖在體能上是壓制馬龍的,在技術上來說從我幾年前開始看馬龍打球的感覺上,馬龍不落下風。以前看馬龍正反手有種輕靈飄逸的感覺。現在因為改球導致馬龍技改。正手球還更多是力量加強了。就這次比賽看,小胖在正手主動變線這方面是很克馬龍的,往往是在正手相持上,誰掌握主動誰上風。這個主動還主要在於擺速以及擊球質量上。關鍵在馬龍佔據主動時,小胖還能抗住壓力主動變線。和王皓王勵勤相比,因為改球其實是不好比較的,個人認為王勵勤巔峰比小胖強。大力出奇蹟。王皓正手沒有討論過。畢竟是反手巴巴!
寫了三千字,今晚發公眾號……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乒聯總決賽馬龍4-2樊振東?
※如何評價2017國際乒聯年終總決賽樊振東4:0零封奧恰洛夫奪冠?
※如何看待 2017 年乒乓球世界盃馬龍輸給波爾?
※從2016世乒賽來看,日本女乒是否有奪冠實力?
※馬上要進入大學了,我該怎麼樣提升自己才能嫁給馬龍或者張繼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