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父母買房可恥嗎?
題主中上211大學在讀,大二,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
老家杭州。獨生子女。由於可能對未來房價的預期,父母一直想購入第三套房子,但是已經有兩套了,限購後不行了。於是想用我的名義買一套,總價500w多,地段不錯,125m2,他們會付清首付和貸款。但是我初中以來都是想著靠自己能力,先買近郊的小房子,然後逐步換成大房子。而且小時候對家境的印象就是低產,高中也覺得爸媽工資收入等等加起來也不超過30w,攢不起來錢。到了最近要說買房了,我爸才和我說了真實的收入情況,反正比我想像的高很多。
高中的時候我肯定還是拒絕的,現在我已經答應了。因為我感覺讀機械年輕的時候掙錢不多,計划去德國留學來提升自己,才能做工資高的機械工程師,聽說德國留學相比英美便宜很多。只是,我現在覺得自己是不是很沒用,不管多麼努力,到頭來還是要靠父母買房。不能按之前的路線,從近郊小房子一步步住進大房子,讓父母不再操勞。
靠爸媽來到這個世界都不可恥,靠父母買房可恥在哪裡?
只要不是逼著父母砸鍋賣鐵,借錢負債去為自己買房子,
也就是父母還有經濟能力幫助孩子買房,那就沒必要有過多的心理負擔,
把自己的日子過好,別讓父母操心,多孝順孝順父母就行了.
即,靠父母買房不可恥,逼父母買房或認為父母給買房是天經地義的才可恥。
過五年再來看這個問題,你就懂啦
誠邀
王思聰作為中國最有錢的富二代,可恥嗎?
不可恥
因為王思聰個人能力比中國99%的年輕人優秀;
正是利用其父王健林的資源;
讓王思聰可以在中國的商界放手去做;
不怕失敗,不用擔心風險,無後顧之憂;
反正有老爹撐著;
來看看王思聰的履歷:
王思聰自小被送到國外,在新加坡Swiss Cottage讀小學, 在英國Winchester College讀中學,
後在英國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讀大學。
從英國歸來,王思聰擔任了萬達集團的董事,但並不負責任何事務。
王健林拿出5億元,讓兒子成立了一家PE基金普思投資,任由其自己投資練手。
2016年,新版「京城四少」名單火熱出爐,王思聰位居榜首。
這就是王思聰,比中國99%的年輕人優秀的富二代。
回到正題,靠父母買房可恥嗎?
不可恥;
父母的資源也是你的資源;
學會利用父母的資源;
會讓你在人生的路上走的更穩,更敢於去拼搏;
相比很多工作幾年也買不起房的年輕人,你已經領跑了;
你父母也不希望你上大學上只為了自己能買起房;
相信你父母買房也是為了讓你把精力花在更有價值的事情上;
所以,你要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更好的去提升自己。
不可恥。國內一線和部分二線城市房價已經超過普通工薪階層所能夠承擔的範圍,根本不可能靠自己能力買房子。
合理的利用手上的資源並不可恥。所謂年輕的驕傲和堅持要有匹配的能力。
我見過畢業5年自己開公司年入百萬的,自然無需靠父母。
也見過一定要自己出人頭地買房子的。最後全款變首付,還是啃老。
人,要認清自己,自信可以,但是自負要付的出相應的代價。
謝邀。
如果要評選國內史上最佳廣告文案,「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就算進不了前三,起碼也能拿個提名獎。
這句話準確命中了父母們的生物本能和焦慮中心,又活靈活現地具象化了獨生子女一代ALL IN輸不起的群體心態,可謂神來之筆。
在這句話的後面,隱藏的不只是對於新一輪競爭的擔驚受怕,更反映出一個實實在在的社會現實:競爭不僅僅是人與人之間的比拼,更是家庭乃至家族層面的角力。
買房就是這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個方面。
首先,房子不單是一個人甚至一代人的事,而是涉及到整個家庭家族資產配置的重大決策問題。
在前二十年直至現在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國內市場深受投資渠道不足、投資品發展落後、監管體系配套發展緩慢等問題的影響,投資者尤其是廣大個人投資者非常缺乏合適的財富增值工具。於是房子特別是住宅,在這樣有特色的歷史條件中逐漸擔當起了中國家庭乃至家族資產配置的重要角色。
不需多言,大家都清楚前幾年有沒有買房,對於一個家庭的物質生活水平的影響有多麼巨大。在一線城市有幾套房子,基本已經是碾壓大部分人的高級有產階級了。
所以要討論房子,第一不能只關心居住得舒適與否,第二不能只從自己賺錢多少存款多少的角度來看問題。依靠自己的力量讓父母從小房子搬進大房子,想法自然是孝心可嘉,但站在家庭的層級來看,自己尚屬微薄的收入不能立刻承擔家庭的重任,又讓父母手中的存款丟在銀行里默默貶值,似乎算不得有智力的選擇。
其次,不管我們願不願意,父母輩甚至祖父母輩的財富已經通過不動產的形式凝固起來,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房地產存量市場。不論是宏觀層面的經濟發展、產業邏輯,還是微觀層面的個人就業、財富配置,從今往後我們做什麼都繞不開這個龐然大物了。就算你的決定是不買房,也擺脫不了房子這個東西對於你和你的家庭的巨大引力。
比如,我們很多已經考慮好要撫養下一代的小夥伴,必然考慮學區房這個東西。就算私立,也要掂量一下接送之類的問題。
就算你覺得孩子隨便上什麼學不重要,你的父母也會多多少少干涉你,希望給孫子孫女一個盡量好的條件,這就是房子影響幾代人的最好體現。
又比如,從資產層面考慮,決定不買房,那麼你必然要提出收益率以及收益風險比能跟房子有一戰之力的替代方案。
高凈值人群就不說了,人家多的是我們摸不到的騷操作。對於一般人而言,似乎還真沒有其它什麼方式能如此順利又省心地積累起財富。股票?七賠兩平一賺的說法真不是開玩笑。做生意?那些實業家紛紛買房導致上頭大喊制止脫實向虛是什麼個原因就不說了吧。
再次,房子的升值從本質上來說,是全民分享了前二十年城市化的紅利,這個階段就是應該坐在風口上扶搖直上,抱國家的大腿實現逆襲。看不到這一點,就還沒有具備從資產角度考慮問題的思維基礎,也就理解不了接下來的問題:我家現在該不該買房?
上面一直在強調一點,房子穩定增值保值是前面幾十年的事兒了。而在走入2017年這個時間點之後,房產市場的變數越來越多。
這裡不對房價走勢做神棍預測,繼續從家庭資產配置的角度來討論。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是,中國家庭的資產大部分都是房子,比例實在過重,同時在這上面又帶有很高的槓桿,財務上十分的不健康。同時,按照目前的人口年齡結構來看,房子從總量上是過剩的,因此必然迎來優質房產資產和普通資產的分化,好房子還是會越來越貴,但買了就賺的黃金時代可能就要離我們遠去了。
另外,新的金融工具例如純租賃式房產、房地產信託投資基金REITs等正在醞釀中,未來可能會大幅改變房地產市場的遊戲規則,現在正是好好學習的時候。
該不該買的思想問題解決了,最後咱們來說說執行問題。
執行層面要考慮的細節就比較多了,起碼不能再脫離居住功能來談,咱們還是以經典的是否剛需為標準劃分一下。
對於剛需成分比較重的規劃來說,可以總結為早買不賺,晚買不虧的局面。因為除非以後有了改善需求要置換居住條件更好的房子,基本上是不會參與到交易中去的。加之房產有抗通脹屬性,家庭財產可以說處於一個較為安全的狀態。
剛需應該考慮的是,怎樣儘快湊足首付上車。具體原因還請小夥伴們翻一下我之前的文章,有個比較詳細的講述。一句話總結的話,就是靠自己買房的最好方式是先上車後補票,拿到房子慢慢還錢還貸,這樣也能體現自己在家族資產配置中的作用。
而對於純粹想在房產上投資的小夥伴,在眼下這個局勢下還是就地卧倒觀察一段時間再說。不論神出鬼沒的政策面,還是傲嬌高冷的資金面,都顯示現在不是賺錢的好時候,也並非將房子納入資產配置的最佳時機。一定想在這上面刀頭舔血的朋友,請自行注意安全。
說到這裡結論很明顯了,與其糾結說該不該用父母的錢買房,還不如認真學習姿勢,研究一下怎樣選房子,該以什麼樣的姿勢去選,努力讓父母的血汗錢脫離貶值的詛咒才是正道。
同時,既然咱們都覺得自己比爹媽懂的東西多,那就更應該充分利用金融工具優化家庭資產配置,讓每一分錢發揮出更大的價值。
爹媽怕你輸在起跑線上,花了那麼多錢供你上學讀書,是想你學有所用,成為家裡的頂樑柱,而不是讓你像咸豐皇帝一樣條陳對策一無所出,只知道伏地伺疾孝感日月。
不可恥,下一題。
謝邀,不可恥,父母有能力啊。
你有能力以後再買就行,父母出錢沒啥事的
恩從上流,沒什麼可恥的。
不曉得問這個問題的目的是啥。我說可恥然後你父母就不給你買了嗎?
我說不可恥你父母就不給你買了嗎?結果都一樣問這個問題幹嘛?浪費大家時間你父母在做投資而已。
用你的名字買房子,你要是真良心過不去,按市場價給他們租金好了啊。如果你租不起你家買的房子,讓他們租給別人,你去外面住好了啊。
事實是不是你又想住你父母買的好房子,又覺得自己很沒用,想找心裡平衡呢?
那就努力掙錢長本事,有一天你也買得起好房子的時候,你就會明白,父母有眼光會投資,孩子才有更多的機會。
你本來的計劃是先買遠郊房子,現在可以變通一下,比如為父母和自己做一些穩妥的投資之類的。也是證明自己和回饋父母的方式啊。瀉藥。不可恥。只要你好好讀書工作,對父母好點,有感恩之心就不可恥。始終記得父母對你的支持,好好生活,以後好好陪伴他們。我覺得可恥的是那種,讓父母砸鍋賣鐵買房的,你這種父母也沒壓力,你可以放心追求自己的人生,很幸運啊。
對於往家裡打錢的我來說,回答這種問題心好累啊。
謝邀 我在知乎的回答一般都是抖機靈,但這個問題我想認真的回答一下。 首先說明靠父母買房不可恥,管父母要房才可恥。還有你的觀念跟我曾經的想法幾乎一樣要自己奮鬥自己買房子。這個想法是好的,但是目標確實錯誤的,人證明自己的方法有很多,買房子只是其中之一。說個例子吧,我二姨夫某醫院退休院長,二姨藥劑師,家裡有三套房子,還有門頭,條件可以吧?我哥快40了依然沒結婚。他的回答是我沒有房子。我二姨因為這個事得了抑鬱症,現在已經老年痴呆了瘦的不成樣子,每次看到她我都很心酸。我哥從小受的教育就是要自己奮鬥自己努力,靠天靠地靠父母不如靠自己。這有錯么沒錯。但是有些事情不是光憑奮鬥就能達到的,人和人是不同的,這是客觀事實你要承認,他快40歲了還沒認清這個現實就是大錯。你可以奮鬥可以努力,但你不能因為你的執念而毀了你父母的生活。其次房子在我看來只是改善生活的一種工具,並不能證明你怎麼怎麼樣,從來沒有人說問屠嗷嗷在上海買不起房子她不行,也從來沒有人說柯潔下棋這麼厲害又怎麼樣,他又買不起北京的房子。房子只是改善了你的生活環境,並不能證明你的好壞,成功不成功。第三 如果覺得心裡過不去,以後工作了房貸你可以你自己償還。最後如果你的女朋友或者老婆要求你在房產證上加她的名字,這個時候你要明白這不是你的房子,你無權決定。這個時候你才應該分清楚,我的可以全給你,但我父母的就是我父母的。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答應父母的幫助即是在幫你自己也是在幫你的父母,你選擇荊棘的旅途咬牙前行的時候,你父母也在擔驚受怕。放下我執,放得正道。
蟹妖
我本來也是這麼想的,覺得既然長大了就該靠自己,但是時間越久年齡越大,就越不去那麼想,挺無奈的,但是其實說穿了,就是一步步的向現實妥協。
211大學,說明題主並不是熊孩子,還是挺爭氣的,從描述來看題主的家庭條件實際上比我要好得多,我也是不得不承認起點的差距。
我之所以現在認為靠父母買房並不可恥,這個問題的本質是,靠自己買房的代價到底有多大。答主我本人從大學以來自江蘇的三四線城市孤身北漂,如今讀到博士了,分文錢不賺,唯一欣慰的地方就是收支基本平衡,因為學習成績還不錯,從中考開始就拿獎學金,到目前為止的學費還算是自己賺來的,並沒有花父母很多錢,我在學習上也很上進,生活上比較獨立,也沒有讓他們操心很多,這是我唯一覺得對得起父母的地方。
但是答主我現在年齡也不小了,博士再讀兩年也該畢業了,畢業就面臨著成家立業,但是我走到這一步卻尷尬地發現,像我這種從事藥學專業的博士來說,最適合工作的崗位基本集中在大中城市,因為無論是高等院校,還是生物技術類企業,都集中分布在大中城市,尤其是北京上海,如果我從哪兒來的回哪兒去,這幾年博士基本就算是白讀了,家鄉根本沒有適合我的工作崗位。而如果在大中城市混,現在國內房價的情況也不用多說,憑我自己的底子(注意是底子,不是能力),可以說是身無分文,若是買房,根本連首付都付不起,不靠父母,簡直沒有出路。而且我本人從大學開始就在北京混,因此除了家鄉,最了解的城市就是北京,除非出國去,否則找工作基本是在北京,試問北京的房價又是哪個工薪階層能夠負擔的起的?唯一的出路,就是父母傾盡全力拿一個首付,然後靠自己努力工作還貸,直到熬到房奴翻身的那一天。
所以有時候真的不是我們不爭氣,是國內的房市太變態,現在雄安新區批下來了,中央明確強調要控制房價,我就在想是不是那兒會有我的出路。
我也考慮過畢業租房慢慢攢錢,但是稍好的房子租金都很高,距單位遠的,居住條件差的房子,可以說生活完全沒有質量。一言以蔽之,國內目前的社會狀況就是逼死一無所有的年輕人。
在這種情況下,再有志氣的人,除非直接出國去,否則也只好臭不要臉的啃老了。
瀉藥,你的這種情況不可恥。父母出於投資理財和抗風險的目的給你買房。這跟你的理想目標並不衝突。你完全可以繼續好好奮鬥回饋父母,用自己的努力證實自己。
但是!逼著父母給自己買房極為可恥!尤其是父母本身經濟壓力較大。 還有,給予和要求是不一樣的。 雖然現實很殘酷,吾輩年輕人還是應該要好好奮鬥。畢竟這世界以後是我們的。如果你以後也能給子女買房的話就不可恥
可恥?一點都不
說幾句大逆不道的政治不正確的話
我覺得五年前你拿把刀逼著爸媽給你在「大城市」
買房(付首付),到今天為止,你好爸媽肯定誇你現在爸媽拿錢讓你買房,你卻你把錢偷偷存銀行那才叫大逆不道推薦閱讀:
※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不得不離開你的家鄉或已經習慣的地方,南下或北上到一線城市時心裡是什麼感受?
※昆明到底哪裡好?
※什麼樣的工作算「好工作」?
※程序員利用周末提高自己?
※在大城市打拚的大家有沒有一瞬間厭倦城市想去過田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