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媒體在直播平台衝擊下該何去何從?新聞從業者是否應轉變職業發展思路?

我是傳統媒體的新聞從業者,剛畢業做過官方紙媒和視頻,同時兼職做了幾年新東方托福雅思聽力口語教師,目前在電視台(鳳凰衛視)工作。我從小就喜歡新聞,也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幾乎每一步成長軌跡都是奔著這個目標,也一直很喜歡自己做的事。但最近受到的幾個衝擊讓我決定打破局限:香港的有線新聞台(香港top3的電視台)面臨倒閉風險,而就在去年公司幾百米開外的亞視也眼睜睜倒閉了,此外,就在上周公司前輩謝亞芳開了騰訊直播和亞馬遜fm,這是我第一次看直播(還是通過facebook回放),也聽了三期她的讀書電台節目,感到非常觸動,幾萬人同時在線分享知識和經歷。所以我開始關注新媒體,尤其是幾個火爆的直播平台,但一兩周的觀察下來,覺得視頻直播平台的內容較low,通常唱歌和講段子的主播才比較受歡迎,受眾也相對浮躁。知乎賬號其實也是最近剛剛註冊,贊助了幾個live之後感到氛圍不錯,所以自己也開了一個,希望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打開自己全新的行業眼界,也可以把自己的經驗和想法分享給有需要的人,但由於起步太晚沒有受眾,加上與新媒體脫節太多,也不知道應如何尋找渠道和志同道合的人,live管家建議我多發些文章、提出和回答一些問題,我當然希望首次網上live能夠有更多人關注,但更多的還是想要了解大家的想法和建議,希望各路知乎大牛能夠鼎力相助,感謝!

附上我4月7號live的鏈接,主題是「85後記者香港從業體驗思考」,歡迎大家關注這場live,更希望大家回答我本帖的問題。

https://www.zhihu.com/lives/825664107700166656?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再附上一張工作照,前段時間香港七警案判決後引發多場集合和遊行,圖為在現場直播連線四個多小時累成狗的我本人在小憩^_^


如果說直播對電視有衝擊,那一定在於可選擇性,一個直播平台上,有很多的直播供用戶選擇,但一個電視台,只有幾個頻道可供用戶選擇,但用戶並不能像在直播上那樣跟電視上的節目直接互動。


謝邀

傳統的客廳電視有很多局限性,一天只有24小時,要照顧各個年齡段安排節目,還要創收安排廣告,所謂眾口難調,隨著時間的推移問題會越來越多。傳統領域媒體人應該把自己定位為內容生產者,面對新舊媒體,應該看到是渠道的特徵,哪個渠道能發揮內容的最大價值就選擇哪個渠道,不要害怕改變,應該更多的擁抱變化。

傳統電台這種媒體渠道因為局限性可能會被時代慢慢淘汰,但其上的媒體內容不會,目前電視上的節目大致可以分為3類:電影電視劇、綜藝節目、新聞資訊。

第一類電影電視劇很適合投放到點播平台(優酷土豆、愛奇藝等),觀眾隨時隨地可以播放觀看,有回放的需求,媒體內容重度依賴後期製作。

第二三類綜藝節目和新聞資訊比較適合放到直播平台。直播平台作為新興媒體渠道,有幾個特點:實時、互動、強變現。這些都是非常優質的媒體渠道特徵。直播的實時性帶來了互動性,觀眾可以參與到實時內容生產過程中來,相比傳統電台的什麼『發簡訊參與場外互動』體驗好太多了,現在的直播平台互動形式非常多樣,文本彈幕、語音彈幕、禮物打賞、投票、搶紅包、小遊戲、連麥、點歌、主播PK...這些互動行為都是傳統電台很難擴展的點,曾經看過某平台主播直播養狗,把用戶打賞的禮物和逗狗喂狗的設備連接在一起,送禮物可以直播喂小狗,把內容製作和觀眾互動融合在一起形成節目,這種形式非常新穎。

因為打賞這種消費模式,使得直播平台具有很強的變現能力,所以很多傳統綜藝節目,尤其是選秀類的,搬到直播平台之後變現過程非常簡單,2016年直播元年之後,國內催生了很多很多主播經紀公司,成為產業生態上的重要一環。

直播產品去年剛剛火過,很多人覺得『冷了』,然而按我對行業的觀察,感覺去年一年其實只是經歷了一個『移動化』的小爆發而已,設備和技術的成熟,使得開播門檻更低,再加上這麼強的變現能力,導致很多人扎堆做這個領域,但正如提問者看到的,內容其實還是很low,這也是直播的實時性導致的——在完全沒有後期的情況下,如何製作出優質的直播內容,並且充分結合互動的特點,這是直播行業媒體人要思考的問題。PO主作為媒體人,應該更多的關注渠道特徵,當你看到直播平台的優點,卻還有這麼多low逼的內容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這其實不應該是行業常態,說不定正是直播行業的下一個風口呢?

目前直播平台的主流內容是遊戲和美女秀場,前者是大流量高留存的內容,後者是強變現的內容,其次是一些新興的內容,比如戶外直播(徒步穿行、海外旅遊、驚悚探險)。一些非直播行業也在嘗試集成直播功能,比如滬江的在線教育,大智慧的股票分析(似乎已被叫停)。

從去年開始,就不斷有媒體方基於直播的特徵探索新型的媒體內容形式,作為平台開發者,我想我和我的技術團隊也在朝著這個目標努力,只不過是從大山的另一邊開鑿隧道,用技術手段降低優質內容的製作成本,最終與有才華的新媒體製作人順利會師,迎接直播行業的下一個爆發點。


瀉藥......

首先弄清,直播平台的優勢在哪裡呢? (??`ω′?)

1、娛樂性。

說起來這一點真是諷刺。上世紀,媒介環境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尼爾·波茲曼就出版了大作《娛樂至死》。概括來說,該書提出了現代人在電視這種傳播媒介的衝擊下無所適從、進而娛樂至死的擔憂。因為,就傳播方式來講,受眾只能被動的接受電視媒介的衝擊。從傳播內容上,電視節目往往追求感官刺激,精神土壤貧瘠。此外,日本學者清水幾太郎,佐藤毅,中野收都從不同角度提出了對電視時代受眾的憂慮。時過境遷,前人擔憂的種種現象在網路直播平台上倒是「粉墨登場」。試看,現在的直播節目有幾個正經的。當然,我們說,當代人在物質生活承受著重重壓力,無暇對傳統媒體傳播內容進行深度思考,這種追求低劣「文化工業」產品的現實似乎也是必然的......不管媒介產品內容如何低劣,吸引眼球便善莫大焉。正所謂「黑粉也是粉」,咪蒙等人大行其道,正為此也。進而,我們問,在娛樂性上,電視媒體可能與直播平台相抗衡嗎,我表示悲觀。固然,像湖南衛視的「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江蘇衛視「非誠勿擾」等等能取得一定的收視率,然而,是不是每個電視台都那樣的大牌明星,是不是都有何炅、孟非那樣媒介素養過硬的主持人的,不可能的。 ╮(╯_╰)╭

2、即時互動性。

即時和互動,不用多解釋。我在平台上隨時發彈幕,進入房間隨時可以和主播溝通。而電視節節目,不說新聞報道要采、寫、編、評,單是剪輯、後期就要耗費多少時間。在這一點上,電視要和網路直播抗衡,不客氣地講,叫以卵擊石。 ╮(╯_╰)╭

在以上兩個方面,電視不要跟直播爭,想贏,沒戲。 ╮(╯_╰)╭

普遍來講,電視對於紙媒的優勢是,感官性強、時效性強、傳播範圍廣,這些優勢在網路直播下基本蕩然無存。那麼電視相對網路直播的優勢是什麼呢?權威性、有深度(真是諷刺......)。要爭只能在這方面爭。 (? ? ?)?

然而,還是要然而,沒法爭。盧因的「把關人」理論還是布里德的「潛網」理論都在告訴你,媒體人總是要帶著枷鎖跳舞,即使你想做一個所謂的好記者,現實總是會給你一悶棍。權威性?現在媒體說真話的,太少了。求尖銳和深度?更別鬧了......現在d媒的公信力真的是太差太差了。即使你說的是真話,老百姓也不信。 ╮(╯_╰)╭

所以,我的結論,傳統媒體人能走就走。既掙不著錢又難以實現人生價值,何必呢。 ╮(╯_╰)╭

遇險自保,逢危當棄。

去年,中國青年報的時評部總編曹林就跟人撕逼,說什麼紙媒永遠不會滅亡。這話是對的,但紙媒也只有躺在博物館供人瞻仰的份。大三在廣東某著名紙媒實習,某次活動的廣告費只收到200萬。聽起來好像不少,但是,前些年的時候還能收到上千萬。 ╮(╯_╰)╭

我的簽名,「其實,我是一個記者」,這是我曾經的夢想。我有過新聞理想,不然也不會瞞著父母、背井離鄉,在跨n個省的大學,偷偷把志願改成了新聞專業。 (′?ω?`)

願你能越來越好,也祝我越來越好。 (●"?"●)??


目前,電視與直播未來的變化,趨勢,演變算是盲人摸象階段,你保持對直播行業的關注,主要是內容,互動,商業模式三個方向,有合適機會可以轉到直播,或則嘗試將電視與直播結合,

無論電視與直播如何互相影響,終究要靠人去執行,

與其說直播對電視的衝擊,不如說技術對原來傳播架構的衝擊,不如說技術讓個人的空間,時間,機構的約束。


謝邀。作為一個並無太多在職經驗的人,我僅從大學生受眾的立場提出一些個人感受。

首先我建議你做一個調查,知乎live層面限於知乎,那麼你的受眾定位是什麼?細分是必要的。且你的非知乎受眾里,有多少人願意接受你的感染,願意去專門下載一個知乎並關注知乎live這個平台。

其次,作為我本身來談,你的經歷陳述我覺得很吸引我,知乎live我從未用過,但在我這樣一個時間細碎、極少看電視新聞、客戶端新聞普遍無深度的人看來,知乎live或許是我一個新的選擇。

最後,怎麼訂閱你的知乎live?你的內容章程計劃怎麼展開?


換個角度,假裝很懂的樣子強答一波,歡迎斧正。

什麼是「媒體」?

——媒體是指傳播信息的媒介。它是指人藉助用來傳遞信息與獲取信息的工具、渠道、載體、中介物或技術手段。也可以把媒體看作為實現信息從信息源傳遞到受信者的一切技術手段。媒體有兩層含義,一是承載信息的物體,二是指儲存、呈現、處理、傳遞信息的實體。(摘自百度百科)——

這其中有一個關鍵詞——「信息」。

無論是最早出現的口口相傳,

還是繪畫在岩壁的炭畫。

或是報紙、書籍,或是電台、電視。

亦或是互聯網出現後,各種各樣的……

歸結起來,都只是為了傳遞信息,只是信息傳遞的方式、途徑發生改變而已。

換一種說法就是——電視媒體其實就是直播平台的前身。(不論是不是事先錄製好的節目。當信息從電視台發出信號時,到電視收到信號觀看到畫面,是一種基本同步的過程)

直播平台的出現約等於突然冒出來很多很多的小電視台。

電視媒體受到一定的衝擊是肯定會有的,但並不會被消滅。

套用別人的結論(先把結論放出來)「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將走向一個融合的時代,兩個領域之間的互相滲透及合作,將會創造出更多的市場細分。新舊媒體都將面臨著變革,掌握變革脈搏,隨趨勢而動,是他們存在於市場的唯一途徑。」

關於你所說的「香港有線」和「亞視」。我想這兩家應該也屬於商業電視台。像其他商業公司一樣,經營不善倒閉破產是正常現象。萬蟻群起,搶吃掉大象的食物,餓死了幾隻大象,但並不會餓死所有的大象。網店群起,衝擊了實體店,但並不是所有實體店都關門。

——「新媒體(New Media)是指當下萬物皆媒的環境,簡單說:新媒體是一種環境。新媒體涵蓋了所有數字化的媒體形式。包括所有數字化的傳統媒體、網路媒體、移動端媒體、數字電視、數字報刊雜誌等。一個相對的概念,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後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包括網路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新媒體亦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利用數字技術、網路技術,通過互聯網、寬頻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嚴格地說,新媒體應該稱為數字化新媒體。」(摘自百度百科)——

通過這個定義,你覺得鳳凰還只是一家單純的傳統的電視媒體么?改變已經在發生,融合也已經在發生,以後人們不會每個人都看《新聞聯播》,但仍然會有一些人看《新聞聯播》,以後人們不會都守在電視機前看《新聞聯播》,但可以通過電腦,通過手機看。

另外,現在出現了很多更接地氣的脫口秀節目。

你並不是打破局限,你只是剛剛意識到自己的局限。從廣義的「新媒體」含義來說,你上學時候使用的QQ其實也是新媒體。微博微信也是新媒體。你所謂的「直播平台」也只是新媒體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而你所看到的那幾個所謂的「火爆的直播平台」,我想也僅僅只是手機平台吧?這裡給你推薦兩個更有特色的直播平台,「YY」中國國內網路視頻直播行業的奠基者。目前YY直播是一個包含音樂、科技、戶外、體育、遊戲等內容在內的國內最大全民娛樂直播平台,註冊用戶達到10億人,月活躍用戶達到1.22億。「chaturbate」國際性的,大型的,黃色的。直播平台。(某人還在舉直播喂狗的例子,不知道那位知不知道,打賞可以連接設備,直接作用於人身體的某些部位?)

還有你所謂的「LOW」「黃鱔門」等。這裡簡單說一下吧。不要讓自己的感性感受影響自己的理性分析。

先說結論:「某些人在觀看這些信息的時候,所獲得的愉悅感覺等同於你去某地旅遊並吃了一頓有名的美食。」

每個人的敏感點不同,有人喜歡寵物,看到萌物就會愉悅,感到開心。有人不喜歡寵物。看到了也無感。人性中有著普遍共同點。(比如,「性」、「好奇」)(人性是獸性和神性的綜合體,性是獸的本能)不管是「黃鱔門」(下體塞黃鱔)、「風油精」(下體滴風油精)還是之前的「艷照門」(明星啪啪啪拍照)「優衣庫」(在試衣間啪啪啪啪)等信息,都有共性,那就是兼具「性」與「奇」。

說點現實的。對於一個新聞從業者的職業發展。或是說我對你——一個個人的建議。

1、繼續在現公司從事現有職業。在政治環境不發生改變的情況下,鳳凰依舊是國際性的主流媒體。主流媒體,主流。信息的第一生產者。未來巨頭趨勢會越來越明顯,範圍縮小,僅僅香港的話,未來可能會僅剩兩家大電視台。(1跟3的差距是很大的,3死了,1不會死的)。在新媒體的衝擊下,傳統媒體的市場份額會下降,對於從業者來說,意味著平均工資下降,(但是具體到某一個個體來說,影響工資的因素有很多),社會地位的下降。短中期內,職位競爭的加劇。下降只是下降,不是消失。而且這種下降一直在發生,緩慢的。你只是突然意識到這個問題,所以感覺很嚴重的樣子。這種變化少說也有十年了,只是你剛剛發現,以為是瞬間就……我覺得這種變化是可以接受的,而且以你的能力是可以受的起的。

2、退可當教師。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教師是傳統的傳統媒體。教什麼?教英語,在有生之年,英語依舊是世界第一大強勢語言。(可關注知乎「英語」話題)

3、進可入新媒體。但我不建議你現在就放棄過去,百分百的投入新媒體。但必須時刻關注。可以試探性的嘗試和各種資源的積累。前面已經說過了市場的細分。瀟洒姐傳遞關於生活方式的信息。謝亞芳傳遞讀書體會(其實也是一種生活方式,而且她之前已經積攢很多社會資源,簡稱:有名氣。而且她也出過書,不僅僅只是新媒體)你應該發現自己的價值並選擇最大的進行傳遞。(不是你認為你有的價值,也不是別人認為你有的價值。而是客觀存在的,顯性或隱性的價值)比如,你會英語,你會跳舞,你會樂器。這都是價值。但你要挑選最有價值,最有競爭力的。建議你再開一場關於英語的LIVE。(通過之前的兩場LIVE,你發現什麼沒?)新媒體只是手段,只是渠道。重要的是目的。

再說一些跑題的,但是很重要的。你為什麼喜歡新聞?你為什麼選擇成為一個傳媒人?我覺得作為一個傳媒人,應該以「發現更多更有價值的信息,並通過各種渠道,有效的,高效的傳遞給應該知道這些信息的人」作為目標。

新媒體只是相對於傳統媒體。只是傳遞的途徑、方式不同罷了。而是不是主流媒體。可不以傳遞途徑、方式劃分。傳統的主流媒體,通過升級,改進依舊會是新媒體中的主流媒體。(也有GOOGLE,新浪等通過新技術成為主流媒體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的重要信息,依舊由主流媒體發布。自媒體發布的信息無非是花邊消息或是二次加工後的信息。(稜鏡門、維基解密屬特例)個體或小團體很難有強大的資源。我想像不出來僅憑一個人的能力怎麼樣跑到前線報道突發新聞,另一個地方又發生突發新聞,再跑到另一個地方。一個小團體怎麼舉辦一場比賽,或是拍精良的電視劇,怎麼做大型晚會。

鳳凰是一家主流媒體,而不是傳統媒體。

你喜歡新聞,你喜歡旅行,你喜歡發現新信息。你的好奇心、探索欲大於你想把你知道的信息傳遞給他人的分享欲。最後鄭重的建議你:繼續當出鏡記者!記住三個字「奇」「准」「快」!吐血推薦一本書《看見》(作者:柴靜)一定要按照順序看,一定要看完,我敢保證你看過一定會喜歡的。

基於其他答案,補充幾點:

1:泛娛樂化是趨勢,但泛娛樂化並不是低俗化。比如老師教學生學英語。可以通過做遊戲,聽英文歌來學習英語。但不能講英文葷段子或是直接教學生用英文罵人。(雖然一個人學一門外語總是先學會罵人話)。

2.電視和直播的區別不想多說。歸根結底,無非就是信息的單向傳遞和雙向互動以及觀眾之間的交流問題。老師教學生學英語,當然應該允許學生提問,和同學之間的相互討論。但是這必須是有限制的。

3.直播未來的趨勢依舊是低俗與高雅並存。人性使然。很久以前的大戲檯子上就是低俗與高雅並存。也別以為電視上就沒播過三級片。有人研究過日本AV產業的發展,也有人說東莞發生的事和網路直播興起有關係。我無法說低俗化倒是促進還是阻礙了直播的發展,我只知道低俗會長期存在。

4.新傳媒的下一次爆發是在5G普及以後。傳遞的是高音質畫質的信息。(十年內)。下下次是虛擬現實技術。下下下次是人工智慧。整體趨勢依舊是「奇准快」。這裡的「奇」指的是差異化,細分化,特色化。「准」除了準確的意思,還有清晰的意思。

5.以吃為例。(某種特定信息,以受信者的角度說)。在沒有美食,只是填飽肚子的時候就不說了。如果我想做一到菜,想要做到好吃,應該這麼做?早期的時候,我需要問做菜好吃的人,請他們教我。(問題來了,如果周圍沒有做菜好吃的人呢?),後來,有了菜譜,可以照著菜譜做(這也有問題,菜譜寫著鹽少許,「少許」是多少?)再後來,有了電視美食節目。(但這也有問題,電視上說的某某配料,我沒有,我現在僅有某幾樣食材和配料怎麼樣才能做出可口的飯菜呢?)未來的超新媒體會解決上一個問題。當這個問題解決時,我是只是說一聲謝謝還是應該付相應的酬金呢?(但這還有問題,再再後來會怎麼樣?)

6.很久以前,某個牧民的羊被狼叼跑了。他把這個信息告訴了大家。另一個牧民聽到了,他想「這個地方有狼啊,我應該建一個結實的羊圈,把我的羊保護好。」一個獵人聽到了,他想「這個地方有狼啊,我要去打獵,牧民一定會感謝我,並且我能得到狼皮。」一個商人聽到了,他想「這個地方有狼啊,那這的牧民一定想著建羊圈,那我就去進建羊圈需要用的材料來賣。那這的獵人一定會去打狼吧,那我正好收購狼皮,再賣到外邊。」一個乞丐聽到了,他想「這個地方有狼啊,關我屁事。」

7.很久以前,某個牧民的羊被狼叼跑了,他什麼也沒說。


直播是一個全民參與的新事物。而新聞媒體人更需要的是敢於為事實和為權利去披露真相,責任和一個媒體人的擔當更重要。電視也好,互聯網也好,報紙也好,都只是傳播的方式,最重要還是傳播的內容。

路過淺見。


以前看報紙 後來看電視 ~

但是對於電視衝擊並不是從直播興起開始,而是從智能手機普及~


暫時還沒有想好,我個人來說,並不適應不斷直播的媒介形式,反而喜歡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做篇報道。


推薦閱讀:

有哪些熱門又弱智的綜藝節目?
海信與樂視電視哪個好?
《武林外傳》里誰的武功最高?
美國電視節目中有哪些較為著名的亞裔主持人/演員?
如何看待2016年元宵晚會?

TAG:香港 | 新聞 | 新媒體 | 電視 | 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