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說里為什麼很多反面人物,甚至卑鄙小人也是寧死不屈的?

射鵰歐陽鋒,在海上被救,既不求饒也不領情。

神鵰趙志敬,被楊過制住,寧可被殺也不願磕頭。

沙通天,侯海通,這樣的下三濫,年輕的時候也是寧死不屈。


這是武俠小說裡面特殊的價值觀導致的。

武林豪士於生死看得甚輕,卻決計不能受辱,所謂「士可殺而不可辱」。這二人每人一口唾沫吐在他臉上,實是最大的侮辱,謝遜卻安然忍受,可知他於過去所做罪業,當真痛悔到了極點。人叢中一個又一個地出來,有的打謝遜兩記耳光,有的踢他一腳,更有人破口痛罵,謝遜始終低頭忍受,既不退避,更不惡言相報。

這說明一點:在武俠小說里,拿要不要命來分析一個人的善惡,是不太準確的。譬如謝遜受辱這段,如果換在現實生活中,理所當然就是覺得謝遜所受的懲罰實在太輕,殺了那麼多人,被人吐口水打幾巴掌就完了?但在武俠小說里卻不是這樣,純粹看待一個人對待自己生命的態度,是不能看出一個人真實的善惡來的,必須綜合起他的其他作為才能得出結論。


很多反面人物,甚至卑鄙小人。。。這個並列本身就不對,因為人家根本不自認為卑劣。像歐陽鋒,下毒或者偷襲陰人反而引以為豪,像彭連虎號稱千手人屠,殺人如麻人家還當作綽號得意洋洋。所以這些所謂反面行為或者卑鄙行為,人家自己根本不覺得卑鄙,所以可以理解他們和正派人物也會有著一樣的不屈,或者說自尊。

另外一個原因是,人家根本不是什麼小人物,都是很有社會地位的,當然也看中自己的氣概,。歐陽鋒就不說了,人家可是武學泰斗,那麼有地位的人下三濫向別人求饒他也干不出來。大家也不要小看彭連虎沙通天侯通海等人。人家也不是什麼小人物,都是一派宗主成名多年,被一個國家的王爺當作特殊人才引進國家部門,他們一個個在地方,放到今天都算一個公司的總裁吧。趙志敬呢?怎麼說也是武學最高學府的學生會副主席,重陽宮第三代道士數千,趙志敬應該屬於二號人物啦

你讓他們去求饒,萬一被哪個手下看到或者聽說了,老臉往哪裡放


單說趙志敬,收楊過當徒弟後,是因為楊過狡猾(因為被丘處機罵哭,但是只說自己想郭伯伯),而很不高興。動手打了楊過,這裡雖然說打楊過在主角看來就是欺負人,就是反派。但是事實上小孩子小時候有幾個沒被老師打過的,尤其那個年代也說了,老師就和父母一樣。孩子不聽話師父打一下也真說不上大惡。直到後來楊過藉機嘲諷趙志敬是野狗,讓趙志敬心裡徹底厭惡了這個孩子,而後才有的比武挨打,叛逃全真。到這裡為止,趙志敬睚眥必報、小心眼、和孩子斤斤計較都是有的,這樣的人其實生活里並不少見,尤其很多低素質的小學老師是有很多這樣的人。只不過趙志敬作為一個小說人物,被放大了缺點而已。他這個人作為第三代武功最好的人,人品和人緣雖然不怎麼樣,但是武功好本身大,還是會有很多同輩和晚輩對他尊敬有加。這樣的人性子肯定是很高傲和堅決的,被一個昔年的叛徒逼迫,肯定會寧死不屈。就好像誰小時候也會遇到那麼幾個人品不怎麼好的老師,難道你長大了混的好了有錢了就能逼著那個老師去下跪么?而且楊過殺他,在當時的情景下,從道義上說不過去,當時趙志敬並沒有大惡,楊過殺了他,反而要背一個弒師的惡名,江湖上一旦傳開,可能還要說楊過因為和小龍女幕天席地被趙志敬發現殺人滅口,這樣其實楊過真的一輩子只能隱居山林再也不能再江湖立足了,郭靖日後聽說了也絕不會輕易饒了楊過。但是以後趙志敬逼迫尹志平(甄志丙),勾結金輪法王,陷害周伯通(雖然是被騙的,但是本意並不是出於好意),接受蒙古人冊封,才徹底變成了反派,人一旦真的做錯了事,心裡上也就慫了,最後被關在大鐘下面的時候,還不是偷了玉蜂漿向周伯通求饒。至於歐陽鋒,一代宗師,連郭靖這樣的大仇人把他凍成了冰棍,也要擋住他不讓他受小兵圍觀,這樣的人其實並不怕死。沙通天侯通海也並不是下三爛,尤其沙通天是江湖上很有名的大佬,但是射鵰里五絕級別實力碾壓其他人太多了,導致這些江湖大佬都被襯托成了渣渣。柯鎮惡聽黃河四鬼自稱是沙通天的徒弟的時候,都很驚訝的說鬼門龍王這樣的大人物怎麼會有你們這麼不成器的徒弟。實在是主角郭靖武功進步太快了,遇到洪七公後基本五絕以下沒敵手了。


惡分兩種,一種是明知是惡依然為之的,比如很多貪贓枉法知法犯法的人,這種人是徹底的惡人,他們在面臨死亡威脅的時候會低頭求饒。一種是行為上在做壞事但是他在心裡總認為自己做的是對的,他們只是價值觀和是非觀太反人類了,他們在面臨死亡威脅的時候更願意堅信自己的信念,保全自己的尊嚴,維護自己的價值觀。這種人就是佛教所說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那一類人,當他們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時候一般都會改正,在作者的筆下都有被洗白的機會,比如歐陽鋒等反派最終都被洗白了。


這就是金庸與其它武俠小說家的區別,是金庸成為武俠小說集大成者的具體體現。

在金庸和古龍之前的武俠小說家他們的世界觀大多是非黑即白,要麼主角就高尚的像天山上的白蓮花,要麼反派就卑鄙的令人咒罵。而經過武俠小說的發展,人們也越來越不喜歡這種經緯分明的角色設定。

直到古龍金庸的出現才打破這種界定,許多反派不再是一無是處的人渣,他們也會有身上的閃光點,這樣角色才會變得更加豐滿,更加貼近現實生活中的人類。比如鳩摩智這位,他武功高強卻心狠手辣,究其原因只不過太痴迷於武俠,等到執念一解立馬立地成佛成為得道高僧,這樣的角色觀眾才更愛看,更有共鳴,因為現實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人。

又或者像左冷禪這種心狠手辣無所不用其極的人,但此人絕不是貪生怕死之人,你可以說他卑鄙但他身上又擁有武俠小說最推崇的士可殺不可辱。

從另一面來說主角也不再是完美的毫無瑕疵的巨人,他們也或多或少有些常人擁有的缺點,比如張無忌的優柔寡斷,令狐沖的有勇無謀。這樣觀眾才會有共鳴。

武俠小說最為推崇的是士可殺不可辱,那些求饒的從來都是小嘍嘍,他們是沒法成為最大的反派的,這是古龍、金庸與以往武俠小說家最大的區別。

這其實也是武俠小說發展的必然階段,就算金庸、古龍無法寫出這樣的作品,但時代總會出現下一個「古龍、金庸」來發展武俠小說的高度。


貪生怕死

這是武林中人最怕別人恥笑的一點

說一個人壞,更多的是道德層面的問題

但說一個人貪生怕死,卻是尊嚴上的問題

就像現代社會,你說一個人花心,他可能還美滋滋

但你說他「不行」,他可能會找你玩命。


有求饒的,《倚天屠龍記》成昆派去殺張無忌趙敏的壽南山


反面人物並非小人物


題主舉例的歐陽鋒自不必說,五絕之一,響噹噹的大人物;


趙志敬,全真教第三代弟子的代表人物,也不是什麼阿貓阿狗;


彭連虎之流,本就是江湖上成名的高手;


這些人都有其自尊,更是有其訴求的,用今天的話來說,都是有真本事且對生活有追求的人.


至於是追求天下第一,還是追求掌教之尊,或是揚名立萬,榮華富貴,都是他們個人的追求,

追求的過程中用到了卑鄙無恥的手段,幹了賣國求榮的勾當,才是他們成為反面人物的原因.


他們都不是市井無賴,下三濫,都有高手的自尊的堅持.


裡面最沒有高手風範的趙志敬,小肚雞腸,野心勃勃,叛教叛國,算得上是個混蛋了,但那是後來的事.他被楊過制住的時候,還是和郭靖平輩論交的正派弟子,他首先不信楊過真敢當場殺他,其次不信郭靖黃蓉會任由他被楊過斬殺,再次他怎麼都當過楊過的師傅,這個頭磕了,楊過固然因不尊師道為人不齒,他這個當師傅的當著天下英雄向徒弟下跪,自己以後怎麼混.個人認為他當時做了一些寧死不屈的準備的.人不停地做壞事之後,底線會崩塌的很快的,再到後來氣節丟了,叛教叛國被揭露,又沒了反抗之力,跪地求饒就可以理解了.


彭連虎等人比趙志敬硬氣一點就在於他們本來就不是名門正派,他們是堂堂正正的為非作歹助紂為虐,出場時在大義上就是反面人物,也是為虎作倀被全真教整殘疾了關了二十年才面對武功大成的楊過跪地求饒的.


這些高手和潑皮無賴(例如段天德)的區別,就在於他們是高手,心智不堅者是成不了高手的.要讓這些高手跪地求饒,就要從心理及生理不斷地打擊,讓他接連受挫,最終自我暗示勞資這次真的不行了」,他們才會幹出求饒這事兒,上面兩者都是這樣.


說到歐陽鋒,他除了在海里被洪七公救之外,沒什麼時候是處於毫無反抗之力的階段,大多數都是他不欺負別人就好…這種大宗師,又怎麼幹得出求饒這種事,又怎麼會被人從心理生理反覆打擊


反派的人格魅力是區分優秀作品與注水快餐的重要標準。

主角的敵人是弱智,那主角也是一丘之貉——詳詢dc。

以及那哥們叫侯通海。。。


武俠小說裡面正邪之分其實只是兩個不同立場的團體之間的矛盾。一般的江湖中人,無論正邪,只是立場不同利益關係不同,還是按照江湖道義行事,否則會被所有武林中人所唾棄,所以看重骨氣義氣,願意為朋友親人兩肋插刀,自己也是寧死不屈。當然也有一些完全不顧江湖道義的人,這種人一般都是大陰謀家,最終boss之類的人,比如說射鵰裡面的楊康,倚天裡面的陳友諒,成昆, 天龍裡面的鳩摩智、慕容復這種。


不怕死?!

周伯通、不戒和尚的泥丸、三屍腦神丹、生死符這些可都是挺好用的


因為三觀跟性格是很大程度獨立的,梁羽生那種三觀跟性格高度統一才是奇怪的


樹活一張皮,人活一張臉。

卑鄙無恥和寧死不屈並沒有本質上的聯繫,雖然前者為貶義後者多為褒義。

就拿販毒來說,再高的風險也有人願為高額利潤豁出性命,販毒本身為卑鄙,那麼為此承擔風險是不是可以說是甘願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呢?


求饒這種事應該是臉面和怕死的trade off.臉面方面,饒歐陽鋒武學一哥了這麼有地位自然不用說臉面問題很大,趙志敬之前是楊過師父自然也會覺得和徒弟求情太丟臉;怕死這件事,估計歐陽鋒真是不太怕,趙志敬應該怕,不知道楊過要是真的動手會不會最後一刻求饒,但最後你看面對臉面問題沒那麼嚴重的周伯通的時候他不是下跪求饒了嘛


同抗戰勝利,日軍投降後切腹自盡的將領。


寧死不屈又不是正面人物的特權。。。不算在主角光環之內。


自我膨脹,怕死都是原因


推薦閱讀:

為什麼金庸小說里某些得道高僧殺人毫不忌憚?
《九陽真經》作者是誰?是否可以考據出來?
金庸筆下的喇嘛為什麼都是反派,不是高原凈土洗滌靈魂嗎?
金庸武俠小說中的人為什麼經常仰天大笑?
金庸作品裡哪個一對多場面描寫得最酣暢淋漓?

TAG:武俠 | 金庸 | 金庸小說 |